篇章数

9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179

日本平成经济通论图书

General Theory of Japanese Heisei Economy

SSAPID:101-9005-6375-89
ISBN:978-7-5201-0679-5
DOI:
ISSN:

[内容简介] 国际金融危机、东日本大地震、核泄漏,三年换三相的民主党政权,效果未知的“安倍经济学”,特朗普冲击……日本经济发展的内外环境不断变化,本书利用最新的数据和研究成果,结合经济理论,对这些内外因素进行了客观分析,深入挖掘了日本经济陷入长期低迷的原因,重点剖析了日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全面描绘了平成时代日本经济的发展图景,并对日本经济未来走向进行了谨慎展望。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 张季风
编 辑:王晓卿;郭红婷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7年06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E 军事

 前言

 第一章 “失去的二十年”的“虚”与“实”

  第一节 “失去的二十年”是一个伪命题

   一 新自由主义改革与“失去的二十年”

   二 找错了参照物

  第二节 客观认识过去二十年的日本经济

   一 日本经济陷入长期低迷的必然性与偶然性

   二 在总体低迷中也有“小阳春”

   三 灰暗的二十年中也有诸多亮点

  第三节 从国际比较看日本经济的实力

   一 与主要发达经济体的比较

   二 与中国的比较

  第四节 “哀兵之策”的利与弊

 第二章 日本经济陷入长期低迷的原因探究

  第一节 关于日本经济陷入长期低迷原因的论争

  第二节 从需求与供给两方面探究长期低迷的原因

   一 从需求视角看日本经济的长期低迷

   二 从供给视角看日本经济的长期低迷

   三 需求与供给因素的模型分析

  第三节 从经济周期的作用方面探究长期低迷的原因

   一 马克思经济危机周期理论简述

    (一)经济危机的根源和实质

    (二)经济危机的周期性

   二 其他主要经济周期理论概观

    (一)朱格拉周期

    (二)基钦周期

    (三)康德拉季耶夫周期

    (四)库兹涅茨周期

   三 战后日本经济周期变化演进与特点

    (一)第1次景气循环(?~1951年10月)

    (二)第2次景气循环(1951年10月~1954年11月)

    (三)第3次景气循环(1954年11月~1958年6月)

    (四)第4次景气循环(1958年6月~1962年10月)

    (五)第5次景气循环(1962年10月~1965年10月)

    (六)第6次景气循环(1965年10月~1971年12月)

    (七)第7次景气循环(1971年12月~1975年3月)

    (八)第8次景气循环(1975年3月~1977年10月)

    (九)第9次景气循环(1977年10月~1983年2月)

    (十)第10次景气循环(1983年2月至1986年11月)

    (十一)第11次景气循环(1986年11月~1993年10月)

    (十二)第12次景气循环(1993年10月~1999年1月)

    (十三)第13次景气循环(1999年1月~2002年1月)

    (十四)第14次景气循环(2002年1月~2009年3月)

    (十五)第15次景气循环(2009年3月~2012年11月)

    (十六)第16次景气循环(2012年11月~)

  第四节 日本经济陷入长期低迷的其他原因分析

   一 制度原因

   二 政府的政策失误

   三 阻碍经济复苏的主要因素

 第三章 平成财政——跨世纪的大败笔

  第一节 日本基本财政制度

   一 中央财政

   二 地方财政

  第二节 严峻的财政现状与恶化进程

   一 日本财政状况十分严峻

   二 日本财政恶化的历程

  第三节 日本深陷财政危机的根源

   一 经济景气因素

   二 政策失误因素

   三 财政结构性因素

   四 人口老龄化因素

   五 制度扭曲因素

    (一)公共投资型产业结构因素

    (二)财政制度改革滞后因素

    (三)顾全既得利益集团因素

   六 外部环境恶化

  第四节 日本财政危机的未来走向

   一 长期债务不断累积的危害

   二 日本财政会崩盘吗?

   三 日本摆脱财政困境的出路

    (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实施的重建财政举措

     1.提高消费税税率

     2.缩小国债发行数量

     3.实现基础财政平衡的目标

    (二)日本解决财政问题的路径展望

 第四章 平成金融——可圈可点

  第一节 日本基本金融制度

   一 战后日本金融体制的变迁

   二 追赶时期日本金融体制的特点

    (一)金融规制“三原则”

     1.长短金融分离·业务领域分离

     2.业态分离

     3.证券与银行分离

    (二)人为的低利率政策

    (三)金融结构特点

     1.以间接金融为主

     2.各类金融机构资金不平衡

     3.主银行体制

    (四)金融行政的过度保护

   三 金融环境的变化与追赶式金融体制的局限

  第二节 “大爆炸”式金融大改革

   一 金融大改革的背景与主要内容

   二 金融大改革的实际进程

    (一)修改《外汇外贸管理法》,实行外汇交易自由化

    (二)修改《日本银行法》,提高中央银行的地位

    (三)促进银行、证券、保险的混业经营

    (四)将金融机构推向市场,政府进行严格监管

    (五)鼓励证券市场的发展

    (六)解除控股公司的禁令,加速金融机构的重组和整合

   三 金融大改革后金融体制的新变化

  第三节 反通缩货币政策

   一 传统货币政策及其局限

   二 反通缩货币政策

    (一)零利率政策

    (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三)退出机制的摸索

     1.解除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2.结束零利率政策

    (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的货币政策

    (五)一揽子金融宽松政策

  第四节 日本金融监管体制的大变革

   一 日本传统金融监管体制

    (一)集权多头式金融监管体制

    (二)以政府为主导的事前管制

   二 日本金融监管体制改革

    (一)分割大藏省权限,设立统一监管机构——金融厅

    (二)改革存款保险制度

   三 日本金融监管体制的新变化

  第五节 不良债权的彻底处理

   一 巨额不良债权的形成及其危害

   二 日本不良债权的处理过程

    (一)初期对不良债权的危害认识不足,处理不力

    (二)小泉内阁推行强硬而又灵活的政策

     1.提出强硬、具体的解决不良债权的时间目标

     2.根据形势变化出台灵活的应对措施

 第五章 抗击国际金融危机

  第一节 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与日本的应对

   一 国际金融危机对日本经济的沉重打击

   二 政府的紧急对策

   三 国际金融危机对日本金融业的影响

  第二节 凯恩斯主义在日本的“复活”

   一 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概述

   二 国际金融危机之前日本实施的凯恩斯主义政策

    (一)20世纪80年代中期日本扩大内需政策

     1.主要政策

     2.政策效果与教训

    (二)长期低迷期的扩大内需政策

     1.主要政策

     2.政策效果与教训

  第三节 抗击国际金融危机的效果与凯恩斯主义后遗症的医治

   一 抗击金融危机成效明显

   二 危机后的疗伤任重道远

 第六章 迎战东日本大地震

  第一节 东日本大地震的冲击与举国应对

   一 核泄漏事故的恶劣影响

   二 工矿业生产遭重创

   三 短期电力短缺

   四 政府与国民奋力抗震救灾

  第二节 大地震后日本经济的迅速恢复

   一 工矿业生产迅速恢复

   二 突发性电力紧张得到缓解和解决

   三 核事故度过最危险期

   四 宏观经济实现“V”型复苏

  第三节 震后反思与灾后重建构想

   一 灾后反思与复兴的课题

   二 东北复兴——面向未来的模式

    1.充满活力的长寿型社会模式

    2.成熟国家型产业模式

    3.能源和粮食自给模式

   三 以“共生思想”为人类社会做贡献

  第四节 震后日本经济面临的新难题

   一 电力短缺长期化的风险

   二 东日本大地震后日元剧烈升值

   三 国际经济环境的恶化

   四 使濒临危机的财政雪上加霜

 第七章 民主党政权的经济政策与效果分析

  第一节 民主党政权的短期经济政策

   一 鸠山内阁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

    (一)教育与育儿政策

    (二)扩大就业与劳动制度改革政策

    (三)振兴区域经济与刺激消费政策

    (四)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政策

    (五)社会保障政策

    (六)财政税制改革政策

    (七)应对气候变化政策*

    (八)通缩对策

    (九)对外经济政策

   二 野田内阁的主要经济政策

    (一)决定参加《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谈判

    (二)推动灾后重建进入实质性阶段

    (三)提高消费税税率

  第二节 民主党政权的长期经济政策与经济战略

   一 “新经济增长战略”

    (一)通过绿色创新实施环境、能源大国战略

    (二)通过生活创新实施健康大国战略

    (三)亚洲经济战略

    (四)观光立国和促进地方活力战略

    (五)科学技术立国战略

    (六)就业和人才培养战略

    (七)金融战略

   二 震后日本政府经济增长战略的选择

    (一)震后日本政府制定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二)日本政府确定的重点产业及产业发展目标

     1.医疗保健产业

     2.能源环保产业

     3.农业

     4.文化创意产业

     5.尖端产业

  第三节 民主党经济政策的综合分析

   一 与自民党经济政策的“同”与“不同”

   二 民主党经济政策的主要缺陷

    (一)在经济政策出台初期缺乏长期战略和战略定位

    (二)民主党的经济政策与刺激经济复苏的关联性较小

    (三)民主党经济政策自身的利弊交织与相互制约

    (四)民主党经济政策的实现将受到财政状况的制约

  第四节 民主党经济政策的实施效果分析

   一 抗击国际金融危机取得成效

   二 完成东日本大地震、大海啸的应急抢险与经济恢复工作

 第八章 “安倍经济学”及其政策效果分析

  第一节 “安倍经济学”“旧三支箭”的主要内容

   一 大胆的货币政策

   二 灵活的财政政策

   三 吸引民间投资的增长战略

  第二节 “安倍经济学”的理论依据与短期效果

   一 “安倍经济学”的理论依据

   二 短期效果明显

  第三节 “旧三支箭”的效果明显衰退

   一 “旧三支箭”效果明显衰退的几个主要标志

    (一)所设定的主要政策目标并没有实现

     1.2%的通胀目标并未实现

     2.“提高工资”和“充分就业”水分很大

    (二)“旧三支箭”未能让日本经济摆脱低迷

     1.“安倍经济学”预期在2013年第三季度后终结

     2.2013年度的较高增长并不完全是由“安倍经济学”带来的

     3.消费税增税对日本经济打击沉重

    (三)“安倍经济学”设定的中长期政策目标几乎不能实现

   二 “旧三支箭”效应衰减的原因

    (一)政策内容无新意,治标不治本

    (二)“安倍经济学”在理论上的缺陷

    (三)安倍上台后并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发展经济方面

  第四节 “安倍经济学”的“新三支箭”

   一 “新三支箭”目标难实现

   二 负利率政策的误算

   三 以长短期利率为操作目标的量化质化宽松货币政策

   四 “安倍经济学”今后的重点课题

    (一)促进创新及企业风险投资,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二)发展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等重点领域

    (三)劳动方式改革

  第五节 “安倍经济学”的风险与长期隐患

   一 财政风险

   二 金融风险

   三 财政金融综合风险

   四 其他风险

    (一)物价上涨但工资不上涨的尴尬局面可能重现

    (二)日元贬值政策存在引起国际经济摩擦的风险

 第九章 日本的经济增长动力、潜质与展望

  第一节 日本经济外部环境的变化:美国退出TPP带来的冲击

   一 日本积极参与TPP的主要目的

   二 TPP给日本带来的直接好处

    (一)对消费者有利

    (二)有利于日本扩大出口

    (三)有利于日本企业的海外投资

    (四)有利于日本知识产权的保护

    (五)通过加入TPP倒逼国内改革

   三 TPP对日本的负面影响与消解措施

    (一)农产品可能受到冲击

    (二)食品安全问题可得到保障

   四 对日本经济的综合评估

   五 特朗普退出TPP对日本经济的冲击

    (一)日本不甘心TPP破产

    (二)美国退出TPP带来的冲击与日本的应对措施

  第二节 日本经济增长动力与面临的难题

   一 日本经济现状

   二 日本经济难题如山,抑制增长动力

    (一)摆脱通缩的目标难实现

    (二)物价上涨,收入难增

    (三)日元急剧贬值的危害不可小觑

     1.日元贬值带来的利益

     2.日元贬值带来的危害

    (四)财政困境难改善

  第三节 日本经济中长期展望

   一 日本经济的潜质分析

   二 日本经济的中长期展望

    (一)私人消费

    (二)投资

    (三)出口

 索引

日本经济真的“失去了二十年”吗?“安倍经济学”能否扭转日本经济的颓势?日本财政未来是否会崩盘?国际金融危机、东日本大地震、核泄漏,三年换三相的民主党政权,效果未知的“安倍经济学”,特朗普冲击……日本经济发展的内外环境不断变化,本书利用最新的数据和研究成果,结合经济理论,对这些内外因素进行了客观分析,深入挖掘了日本经济陷入长期低迷的原因,重点剖析了日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全面描绘了平成时代日本经济的发展图景,并对日本经济未来走向进行了谨慎展望。

张季风:《日本金融体制改革探析》,《世界经济与政治》1998年第7期。

张季风:《90年代日本经济萎缩与政府的责任》,《日本研究》2000年第2期。

张季风:《20世纪90年代中日经贸关系的发展与特点》,《日本学刊》2001年第3期。

张季风:《中日“泡沫”生成环境的非同质性探析》,《日本学刊》2008年第2期。

张季风:《小泉改革“剖析”》,《当代亚太》2004年第7期。

张季风:《日本宏观经济运行走势分析》,《当代亚太》2006年第3期。

张季风:《凯恩斯主义的“复活”与后金融危机时期的日本经济》,《日本学刊》2009年第5期。

张季风:《野田内阁面临的经济难题与经济政策探析》,《现代日本经济》2012年第2期。

张季风:《“安倍经济学”及其经济效果分析》,《日本学刊》2013年第3期。

张季风:《重新审视日本“失去的二十年”》,《日本学刊》2013年第6期。

张季风:《“安倍经济学”为什么会失灵》,《中国青年报》2014年3月3日。

张季风:《“安倍经济学”的挫败与日本经济走势分析》,《日本学刊》2015年第1期。

张季风:《日本经济长期低迷原因新探》,《日本学刊》2015年第4期。

张季风:《东日本大地震对日本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影响》,《现代日本经济》2011年第4期。

张季风:《震后日本能源战略调整及其对我国能源安全的影响》,《东北亚论坛》2012年第6期。

李晓、张虎、丁一兵:《从“安倍经济学”的前景看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国际经济评论》2014年第1期。

武寅:《论民间交往在中日关系史上的地位》,《日本学刊》2014年第1期。

张季风:《日本财政困境解析》,《日本学刊》2016年第2期。

叶鹏:《90年代日本财政政策评析》,《日本研究》2001年第4期。

甘峰:《日本政府景气刺激政策浅评》,《日本学刊》2000年第6期。

江瑞平:《东日本大地震对日本经济的深广影响》,《日本学刊》2011年第4期。

范纯:《简析日本核电安全的法律控制体系》,《日本学刊》2011年第5期。

金仁淑:《后危机时代日本产业政策再思考——基于日本“新增长战略”》,《现代日本经济》2011年第1期。

傅钧文:《日本财政危机的制度性因素分析》,《世界经济研究》2000年第2期。

李扬:《努力实现无水分的经济增长》,《求是》2013年第10期。

信强:《次轴心:日本在美国亚太安全布局中的角色转换》,《世界经济与政治》2014年第4期。

张景全:《金融危机对日美同盟的影响》,《日本学刊》2010年第3期。

原田泰·岩本光一郎「日本の財政赤字はなぜ90年代に急拡大したのか」『経済セミナー』6号、2005。

北沢栄「政策金融改革で中小企業を切り捨てるな」『エコノミスト』3779号、2005。

宮脇淳「政策金融改革と地域経済」『都市問題』97巻7号、2006。

増田貴司「経済·産業 民主党新政権の経済政策の焦点」『経営センサー』2009。

山口義行「信用創造と金融仲介——バブル経済を理解するための理論的基礎」『立教経済学研究』69巻1号、2015。

増尾賢一「日本の株式所有の歴史的構造(6):バブル経済崩壊後における株式所有構造の変化」『中央学院大学商経論叢』25号、2011。

田中史郎「戦後70年日本経済の軌跡——日本経済の歩みとこれから」『人文社会科学論叢』25号、2016。

佐野誠·Sano M「日本経済の新自由主義サイクル(1)起点:バブル経済とその崩壊」『新潟大学経済論集』2011。

丸尾直美「金融·資産市場化·グローバル化への戦略的対応:資産ベースの不況対策と資産ベースの福祉政策の提言」『尚美学園大学総合政策研究紀要』2002。

神野照敏「不在所有制を超えて:T·ヴェブレンの所有権理論再考」経済研究=Economic journal of Chiba University、29巻4号、2015。

野口旭「平成経済政策論争(6)バブル経済の貨幣的条件——国際政策協調下の金融政策」『経済セミナー』608号、2005。

高增明「日本のジレンマ:なぜ日本は経済停滞から脱出できないのか?」『関西大学社会学部紀要』45巻2号、2014。

矢野光「わが国消費の過剰反応の分析」『尚美学園大学総合政策論集』17号、2013。

大澤佳雄「バブル経済崩壊からゼロ成長時代へ 日本産業60年の歩み(下)グローバルとニッチ(適所)の選択」『産業新潮』61巻12号、2012。

田靡裕祐·宮田尚子「仕事の価値の布置と長期的変化:「日本人の意識」調査の2次分析」『社会学評論』66巻1号、2015。

宮野三千子·黃仁相「1990年代の日本の製造業TFP測定:産業構造,規模の経済,不完全競争,そして稼働率を考慮して」『三田学会雑誌』104巻3号、2011。

大内秀明「ニュー·エコノミーと景気循環の衰減:新型バブル経済への視点」『白鴎大学論集』17巻1号、2002。

島津秀典「バブル経済の崩壊と90年代不況·異常円高——資本主義の国際化と国民経済との対立·矛盾の観点から」『立命館経済学』48巻、1999。

浜本泰「バブル経済の崩壊とコ-ポレ-ト·ファイナンスの方向性——制度的アプロ-チを中心として」『Business Economy』1996。

鈴木克洋「量的·質的金融緩和の波及経路の整理異次元緩和の効果とリスク」『経済のプリズム』10号、2013。

野北晴子「日銀の異次元緩和と円安」『広島経済大学経済研究論集』2014。

石井純「アベノミクスの成否と長期金利動向の関係」『ゆうちょ資産研レポート』5号、2013。

大田英明「日本の金融政策と資本流出入の影響——無力化する国内金融政策」『立命館国際研究』10号、2013。

南武向「異次元の金融緩和策が円安·株高をさらに後押し」『農林中金総合研究所金融市場』5号、2013。

桂畑誠治「QE3の評価と米国·世界からみた黒田日銀:日本銀行の質·量的な金融緩和策の評価、海外中銀からの見方」『資本市場』7号、2013。

藤田勉「異次元の金融政策は成功するか?」『資本市場』5号、2013。

野口悠紀雄「日本経済危機後の大転換――ニッポンの選択」『週刊東洋経済』2011。

飯尾潤「財政過程における日本官僚制の二つの顔」RIETI Discussion Paper Series 04-J-007、2004(3)。

岡崎哲二「政治システムと財政パフォーマンス」「日本の歴史的経験」RIETI Discussion Paper Series 04-J-009、2004(2)。

William Cline,“Japanese Optical Illusion-The‘Lost Decades’Theory Is a Myth,”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y.

Diba B.,Grossman H,“Rational Asset Price Bubbles,” Nber Working Papers,1983,104(3).

Santoni,B.G.,“The Great Bull Markets,1924-1929 and 1982-1987:Speculative Bubbles or Economic Fundamentals?” Review of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St Louis,1987,69(9).

Ph.D.Minsky,Hyman,P.,“The Financial Instability Hypothesis:Capitalist Processes and the Behavior of the Economy,” Working Paper of the Confederazione Generale dell’Industria Italiana,1979.

Tirole,J.,“Asset Bubbles and Overlapping Generations,” Econometrica,1985.

Delong,J.B.,A.Shleifer,L.H.Summers and R.J.Waldmann,“Noise Trader Risk in Financial Markets,”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0.

King,I.,Ferguson,D.,“Dynamic inefficiency,Endogenous Growth,and Ponzi Games,”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1993,32(1).

Hoshi,T.,Kashyap,A.,“The Japanese Banking Crisis:Where Did It Come From and How Will it End?” Nber Macroeconomics Annual,1999,14(1).

Obstfeld,M.,“International Macroeconomics:Beyond the Mundell-Fleming Model,” Imf Staff Papers,2003.

Tsutsui,W.M.,Mazzotta,S.,“The Bubble Economy and the Lost Decade:Learning from the Japanese Economic Experience,” Journal of Global Initiatives,2015,9(1).

D.Diamond and P.Dibvig,“Bank Runs,Deposit Insurance,and Liquidity,”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3.

Johnston,S.,Mcalevey,L.,“Stable Shareholdings and Japan’s Bubble Economy:An Historical Overview,”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8,19(11).

Tsuruta,H.,“The Bubble Economy and Financial Crisis in Jap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2016,29(1).

Shirata,C. Y.,“Predictors of Bankruptcy after Bubble Economy in Japan:What can you learn from Japan case?” 2003.

Takehiko Nakao,“Japan’s Experience with Fiscal Policy in the 1990s in the Aftermath of the Bubble Economy,” Ssrn Electronic Journal,2002.

Obstfeld,M. and Rogoff,K.,“Exchange rate dynamic redux,”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5,103(2).

Clarida,R.,Gali,J. and Gertler,M.,“A simple framework for international monetary policy analysis,”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2002,149(15).

Eamonn Fingleton,“The Story of Japan’s ‘Lost Decades’ Was Just One Big Hoax,” Forbes,August 11,2013.

F.Hayashi and E. C.Prescott,“The 1990s,in Japan:A lost Decade,” Review of Economic Dynamics,Vol.5,2002.

Blanchard,O.J.,Watson,M.W.,“Bubbles,Rational Expectations and Financial Markets,” Nber Working Papers,1982.

张季风:《挣脱萧条:1990~2006年的日本经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张季风主编《日本经济概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王洛林主编《日本经济蓝皮书——日本经济与中日经贸关系发展报(2008)》,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王洛林主编《日本经济蓝皮书——日本经济与中日经贸关系发展报(2009)》,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王洛林主编《日本经济蓝皮书——日本经济与中日经贸关系发展报(2010)》,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王洛林、张季风主编《日本经济蓝皮书——日本经济与中日经贸关系发展报告(201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王洛林、张季风主编《日本经济及蓝皮书——日本经济与中日经贸关系发展报(2012)》,社会文献出版社,2012。

王洛林、张季风主编《日本经济及蓝皮书——日本经济与中日经贸关系发展报(2013)》,社会文献出版社,2013。

王洛林、张季风主编《日本经济及蓝皮书——日本经济与中日经贸关系发展报(2014)》,社会文献出版社,2014。

王洛林、张季风主编《日本经济及蓝皮书——日本经济与中日经贸关系发展报(2015)》,社会文献出版社,2015。

张季风主编《日本经济蓝皮书——日本经济与中日经贸关系发展报(2016)》,社会文献出版社,2016。

刘昌黎:《现代日本经济概论》,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4。

蔡亮:《日本TPP战略研究》,时事出版社,2016。

刘瑞:《金融危机下的日本金融政策:困境与挑战》,世界知识出版社,2010。

张季风:《日本经济结构转型:经验、教训与启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崔岩:《日本平成时期经济增长与周期波动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铃木淑夫:《现代日本金融论》,徐笑波等译,上海三联书店,1991。

张玉来等:《黑色3·11——日本大地震与危机应对》,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

金仁淑:《日本经济制度变迁及绩效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出版社,2012。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人民出版社,2009。

大前研一:《生死日本的迷惘与绝望》,王柏静译,中信出版社,2013。

竹内宏:《日本金融败战》,彭晋璋译,中国发展出版社,1999。

宫崎义一:《泡沫经济的经济对策——复合萧条》,陆华生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池田信夫:《安倍经济学的妄想》,于航译,机械工程出版社,2015。

高柏:《日本经济的悖论:繁荣与停滞的制度性根源》,李佳译,商务印书馆,2004。

伊藤元重:《国际经济学导论》,张季风、叶琳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日本銀行金融研究所編『新版わが国の金融制度』1997。

酒井良清『金融システム』有斐閣アルマ、1998。

鹿野嘉昭『日本の金融制度』東洋経済新報社、2013。

土田壽孝『テキスト現代金融』ミネルヴァ書房、2004。

呉文二·島村高嘉『金融読本』東洋経済新報社、2004。

堀内昭義『日本経済と金融危機』岩波書店、1999。

西村吉正『日本の金融制度改革』東洋経済新報社、2003。

日本銀行銀行論研究会編『金融システムの再生に向けて』有斐閣、2001。

鈴木淑夫·岡部光明『実践ゼミナール 日本の金融』東洋経済新報社、1996。

吉川洋『金融政策と日本経済』日本経済新聞社、1996。

川口慎二·古川顕『現代日本の金融政策』東洋経済新報社、1992。

熊野剛雄·龍昇吉『現代日本の金融』大月書店、1992。

橋本寿朗·長谷川信·宮島英昭『現代日本経済』有斐閣アルマ、2006。

伊藤修『日本の経済――歴史·現状·論点』中央公論新社、2007。

林敏彦『大震災の経済学』PHP新書、2011。

吉岡健次『戦後日本地方財政史』東京大学出版会、1987。

林文夫『経済制度の実証分析と設計』勁草書房、2007。

与謝野馨『民主党が日本経済を破壊する』文春新書、2010。

財務省編『地方財政白書』2011、2015。

日本銀行金融研究所編『新しい日本銀行―その機能と業務』有斐閣、2004。

青木昌彦·鹤光太郎『日本の財政改革』東洋経済新報社、2004。

小峰隆夫·村田啓子『最新日本経済入門』日本評論社、2012。

金子勝『日本再生論』日本放送出版協会、2000。

浅子和美·飯塚信夫·篠原総一『入門·日本経済』有斐閣、2015。

三橋規宏·内田茂男·池田吉紀『ゼミナール日本経済入門』日本経済新聞出版社、2008。

总理府阪神淡路复兴对策本部事务局編『阪神淡路大地震复兴志』2000。

阪神淡路大震灾纪念协会編『阪神淡路大震灾复兴志』1997。

兵庫県『県民経済統計』2000。

貝原俊民『兵庫県知事の阪神·淡路大震災15年の記録』丸善株式会社、2009。

朝日新聞社編『東日本大震災 報道写真全記録2011.3.11-4.11』朝日新聞出版、2011。

河北新報社編『巨大津波が襲った 3.11大震災』河北新報社出版、2011。

共通通信社編『東日本大震災 2011.3.11 1ヶ月の全記録』共通通信社出版、2011。

伊東滋·奥野正寛·大西隆·花崎正晴編『東日本大震災復興への提言 持続可能な経済社会の構築』東京大学出版会、2011。

吉川洋『デフレーション—“日本の慢性病”の全貌を解明する—』日本経済新聞出版社、2013。

片岡剛士『日本の「失われた二十年――デフレを超える経済政策に向けて」』藤原書店、2010。

武者陵司『「失われた20年」の終わりーー地政学で診る日本経済』東洋経済新報社、2011。

深尾京司『「失われた20年」と日本経済:構造的原因と再生への原動力の解明』日本経済新聞出版社、2012。

藤村幸義『中国バブル経済のからくり』勁草書房、2012年。

松本和男『高株価時代と日本経済の実力:景気変動から株式市場を読む』PHP研究所、1989。

三橋規宏·内田茂男·池田吉紀『新·日本経済入門』日本経済新聞出版社、2015。

伊東光晴『アベノミクス批判 四本の矢を折る』岩波書店、2014。

片岡剛士『アベノミクスのゆくえ:現在·過去·未来の視点から考える』光文社新書、2013。

片岡剛士『日本経済はなぜ浮上しないのか アベノミクス第2ステージの論点』幻冬舎、2014。

岩田一政·左三川郁子·日本経済研究センター編『マイナス金利政策 3次元金融緩和の効果と限界』日本経済新聞出版社、2016。

小峰隆夫『日本経済に明日はあるのか』日本評論社、2015。

船橋洋一『検証 日本の「失われた20年」:日本はなぜ停滞から抜け出せなかったのか』東洋経済新報社、2015。

鶴光太郎『日本の経済システム改革:「失われた15年」を超えて』日本経済新聞社、2006。

白井さゆり『超金融緩和からの脱却』日本経済新聞出版社、2016。

妹尾芳彦『景気変動論』新評論、2016。

国吉澄夫·張季風『広がる東アジアの産業連携 グレーター·チャイナのダイナミズムと連携の力』九州大学出版会、2010。

白井さゆり『国際比較くらしと経済これならわかる日本の実力』NHK出版、2007。

三橋貴明『世界でいちばん 日本の実力』海竜社、2011。

村上尚己『「円安大転換」後の日本経済 為替は予想インフレ率の差で動く』光文社新書、2013。

柳哲雄『アジアと向き合う』九州大学出版会、2009。

橘木俊诏『日本の経済格差』岩波書店,1998。

櫨浩一『貯蓄率ゼロ経済 円安·インフレ·高金利時代がやってくる』日本経済新聞社、2006。

厚生労働省編『2008年所得再分配調査報告書』。

公益財団法人矢野恒太記念会編『数字でみる日本の100年』2013。

経済産業省編『ものづくり白書(2010年度)』2011。

公益財団法人矢野恒太記念会編『日本国勢図会』各年版。

Kingleberger,C.P.,Manias,Panics and Crashes:A History of Financial Crises(New York:Basicbooks,1978).

Lindgren,C.,G.Garcia,and M.Saal,Bank Soundness and Macroeconomic Policy(Washington,D.C.: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1996).

Hoshi,T. and A. Kashyap,Corporate Financing and Governance in Japan:The Road to the Future(The MIT Press,2000).

Blanchard,Fisher,Lectures on Macroeconomics(The MIT Press,1989).

参考报告、经济数据主要来源于以下政府部门网址。

中国国家统计局:http://www.stats.gov.cn/。

日本内阁府:http://www.cao.go.jp/。

日本经济产业省:http://www.meti.go.jp/。

日本厚生劳动省:http://www.mhlw.go.jp/。

日本财务省:http://www.mof.go.jp/。

日本银行:http://www.boj.or.jp/。

日本总务省统计局:http://www.stat.go.jp/。

日本外务省:http://www.mofa.go.jp/mofaj/。

日本国土交通省:http://www.mlit.go.jp/。

经合组织数据库:http://stats.oecd.org/。

世界银行数据库:http://data.worldbank.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