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26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10

上海社会发展报告(2014)图书

Annual Report on Social Development of Shanghai(2014)

SSAPID:101-8963-5800-56
ISBN:978-7-5097-5476-4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以“加强社会建设”为主题,对上海社会转型中的一些重要社会问题进行了分析,从人口发展、公共资源配置、社会组织变迁、社会矛盾化解等方面展开研究;对一些重要的公共社会政策进行评估研究,涉及到户口、教育、就业、社保、住房、养老等体制性的政策改革;剖析了上海面临的改革瓶颈问题,提出如何来解决的一些政策建议。

相关信息

丛书名:上海蓝皮书
编 辑:丁凡;郑庆寰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4年01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C91 社会学

 Contents

 主要编撰者简介

 上海蓝皮书编委会

 法律声明

 摘要

 Abstract

 中国皮书网

 BⅠ 总报告

  B.1 在深化改革中增强社会发展活力

   一 选题背景

   二 上海加强社会建设取得的最新成就

    (一)推出居住证积分管理办法,体现公共服务与条件和贡献的挂钩

    (二)常住人口增长速度放慢,人口分布趋向合理

    (三)教育资源总量增加,区域均衡有所改善

    (四)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

    (五)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平稳推进,养老金收支发生巨大逆转

    (六)积极推进各项医改措施,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七)公共租赁房建设全面铺开,住房保障体系趋于完善

    (八)社会组织建设不断推进,初步形成发展和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格局

   三 上海社会建设中存在的深层矛盾和问题

    (一)人口总量增长压力大,人口调控难度越来越高

    (二)教育资源总量需求将持续增长,区域不平衡性有待改变

    (三)城乡之间、在职与退休之间、家庭之间的收入差距在拉大

    (四)养老保险缴费率仍然偏高,养老基金增值乏力

    (五)医疗资源整体短缺,医保效率有待提高

    (六)公共租赁房数量不足,服务和管理需要优化

    (七)社会组织发展较慢,政策法规有待完善

    (八)社会矛盾增多,社会问题趋于复杂

   四 进一步加强社会建设的思路和对策建议

    (一)发挥社会创造力加强社会建设的总体思路

     1.指导思想从传统的“父母官”到现代的“公仆”

     2.政府职能从“计划全能”到“有限责任”

     3.公共事务管理方式从“人治”到“法治”

     4.从提供公共服务的“划桨人”到“掌舵人”

    (二)上海完善公共政策促进社会建设的对策建议

     1.加强人口宏观调控,改进人口管理工作

     2.做好教育事业总量和布局规划,满足学龄人口发展需要

     3.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4.积极探索养老金保值增值办法,稳妥推进年金计划

     5.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提高卫生服务效率

     6.明确政府职责,坚持市场在公租房配置中的作用

     7.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组织发展

     8.新一轮的社会体制改革需要从社会事业的单位改革深入到社会事业的体制改革

 BⅡ 人口与公共资源

  B.2 上海人口规模和结构调控形势与对策研究

   一 上海外来人口规模增长态势及严峻挑战

    (一)上海外来人口规模增长势头

    (二)外来人口快速增长给上海带来了严峻挑战

     1.公共服务供需缺口不断扩大

     2.城市社会管理难度越来越大

     3.资源环境承载量逼近极限

     4.产业结构升级受到制约

   二 调控外来人口过快增长面临的主要瓶颈问题

    (一)人口管理体制不顺,多方合力远未形成

    (二)“以房调控”政策力度不够,基层缺乏执行积极性

    (三)“以业调控”区县响应不足,推进力比较薄弱

    (四)“以企调控”企业主体缺失,有关部门监管不力

    (五)“以证调控”信息系统分割,含金量低,引力不足

    (六)调控机制部分缺失,基层队伍有待加强

   三 关于积极调控上海外来人口过快增长的对策建议

    (一)确立长期调控思想,增强调控组织领导

    (二)必须坚持“四管齐下”,确保措施有力有效

    (三)创新工作体制机制,切实保障执行到位

  B.3 上海户籍制度改革进展与问题分析

   一 上海户籍制度改革进程与阶段特征分析

    (一)旨在满足城市经济发展需要的刚性户籍指标管理阶段(1949~1993年)

    (二)旨在吸引并优化人才结构的柔性户籍改革与条件管理阶段(1993年12月23日至2012年3月)

     1.第一次改革:蓝印户口政策(1994年2月1日至2002年3月31日)

     2.第二次改革:首次推行人才居住证政策(2002年6月15日至2004年9月30日)

     3.第三次改革:施行针对全体境内人员的《上海市居住证暂行规定》政策(2004年10月1日至2009年2月19日)

     4.第四次改革:实行有条件的居住证转户籍政策(2009年2月20日至2013年6月30日)

   二 2013年上海户籍制度改革的新进展

    (一)上海户籍制度改革的新背景

     1.进城务工者子女异地高考方案的发布实施

     2.党的十八大提出既要积极推进城镇化,又要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

     3.上海常住人口总量压力巨大,但户籍人口老龄化问题异常突出

    (二)2013年上海户籍制度改革的新进展

     1.颁布《上海市居住证管理办法》

     2.颁布施行配套性《上海市居住证积分管理试行办法》

     3.颁布施行配套性《上海市居住证申办实施细则》

    (三)上海户籍政策改革的新特征

   三 上海特大城市户籍制度改革面临的问题与瓶颈

    (一)户籍制度与社会福利的过度捆绑

    (二)有限的城市公共财政和公共服务能力

    (三)有限的城市基础设施承载能力

   四 深化上海户籍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与对策建议

    (一)基本思路

    (二)对策建议

  B.4 上海的人口发展与教育资源匹配问题研究

   一 1990年以来上海各阶段学龄人口的变动趋势

    (一)各阶段学龄人口规模的变动趋势

    (二)各阶段学龄人口分布的变动趋势

   二 1990年以来上海各阶段教育资源的供给和分布特征

    (一)学前教育资源的供给与分布特征

    (二)义务教育资源的供给与分布特征

    (三)高中教育资源的供给与分布特征

    (四)高等教育资源的变动特征

   三 人口发展与教育资源在相互匹配方面面临的问题

   四 政策建议

 BⅢ 就业与社会保障

  B.5 上海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特征、问题及对策研究*

   一 上海新生代农民工的规模及特征

    (一)规模特征:新生代外来人员规模比较大,已成为外来劳动年龄人口的主体,且绝对规模已明显超过了户籍青年

    (二)基本特征:新生代农民工女性化、年轻化、知识化明显

    (三)流动/迁移特征:新生代农民工来源地更加广泛、流动/迁移原因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

    (四)社会经验特征:离开户籍所在地和来沪时的年龄比较年轻、在沪居住时间也比较短,务农和社会经验比较少

   二 上海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现状及就业转换特征

    (一)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率高,且与老一代农民工无明显差异

    (二)新生代农民工主要在制造业、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和社会服务业等行业从事工作;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更侧重于制造业和住宿餐饮业,但两者的行业转换趋势一致

    (三)新生代农民工主要从事生产、其他商业服务人员、餐饮、专业技术人员等职业;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更侧重于生产、其他商业服务人员,但两者的职业转换趋势也基本一致

    (四)新生代农民工主要在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就业;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更侧重于私营企业和中外合资/外资企业,但两者的单位性质转换趋势也基本一致

    (五)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身份主要是雇员,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更明显,但两者身份转换趋势仍然基本一致

   三 影响上海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的个体微观因素定量分析

    (一)性别因素:与男性相比,女性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率低且就业侧重于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和社会服务业等行业

    (二)文化程度因素:文化程度越高,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率越高、越倾向于从事高层次的行职业

    (三)居住时间因素:在沪居住时间越长,新生代农民工越倾向于从事批发零售行业和经商职业,同时也越倾向于自主创业

    (四)来源地及流动/迁移原因因素:不同户籍来源的新生代农民工从事的行业具有明显的集中度,同时因为生存型原因而流动/迁移的新生代农民工更倾向于选择层次较高的职业

   四 上海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成因

    (一)新生代行职业层次仍然偏低且行职业主要限于低层次水平转换

    (二)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成本大且就业稳定性差

    (三)新生代农民工工作时间仍然比较长且就业收入低

    (四)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烦恼问题突出

   五 提升上海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水平的对策思路

    (一)加强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其职业技能水平

    (二)优化公共就业信息服务,拓宽新生代农民工市场就业的渠道

    (三)逐步放开外来人口子女中高职教育,提升储备劳动力资源文化水平

    (四)开展专项执法监管力度,维护新生代农民工合法劳动权益

  B.6 上海大学生就业形势变化与应对策略研究

   一 大学生就业中的形势变化及现实问题

    (一)大学毕业生总量居高不下,就业市场竞争激烈

    (二)就业岗位减少导致大学生就业困难,人才浪费现象更为突出

    (三)“90后”大学生就业比较挑剔,往往错失就业的最佳时机

    (四)大学生在创业和隐性就业过程中的权益难以保障

    (五)由社会分层引起的大学生就业公平问题

   二 “90后”大学生的就业前景分析

    (一)“90后”大学生具有较高的就业能力,更多的是寻求职业发展

    (二)“90后”大学生求职渠道多元化,网络成为主要手段

    (三)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90后”大学生就业呈现出低端化倾向

   三 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政策建议

    (一)实现大学生就业市场化与高等教育市场化的统一

    (二)建立大学生就业法律保障体系

    (三)促进大学生就业社会政策的不断完善

    (四)加强高校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

  B.7 上海收入增长中的贫富差距问题研究

   一 上海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情况

    (一)收入增长与恩格尔系数

    (二)收入增长与GDP

    (三)收入增长中的结构变化

   二 收入增长的行业差距——以行业为比较重点

    (一)各产业、各行业从业人员工资水平变化情况

    (二)各产业、各行业从业人员工资水平差异分析

   三 收入增长的人群差距——以老龄化为研究背景

    (一)退休人员与在职人员的收入差距

     1.替代率

     2.社会保障标准

    (二)退休人员内部的收入差距

   四 收入增长的城乡差距——以家庭为基本单位

    (一)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总体情况对比

    (二)城、乡居民家庭内部的收入差异对比

   五 上海收入增长中贫富差距的应对策略

  B.8 上海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现状、问题与前景*

   一 近年上海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现状

    (一)降低了本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单位缴费率一个百分点,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的负担

    (二)平稳实施“综保”“镇保”“老农保”中企业参保人员与“城保”接轨,实现了基本社会保险制度的整合

    (三)全面建立新农保和城居保制度,实现了基本社会保障制度的全覆盖

    (四)大大缩小了城保养老保险基金的缺口,提高了社保基金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 近年上海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上海养老保险缴费率仍然太高,不利于基础养老金的全国统筹

    (二)“城保”“镇保”“农保”之间的待遇差距逐渐扩大,导致社会保障体系的公平性出现问题

    (三)“城保”“镇保”“农保”之间只能单向转移,导致社会保障体系的适应可流动性出现问题

    (四)规模巨大的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回报率低,导致社会保障体系的可持续性出现问题

   三 进一步完善上海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议

    (一)进一步降低缴费率,建议上海向中央申请成为建立国民基础养老金的试验区

    (二)合理确定“城保”“镇保”“农保”之间的待遇折算办法,提高社会保障体系的公平性

    (三)合理制定“城保”“镇保”“农保”之间的双向转移办法,提高社会保障体系的适应流动性

    (四)建议上海向中央申请成为全国养老金投资体制改革试验区,提高社会保障体系的可持续性

  B.9 新形势下医改的导向转变和焦点突破

   一 上海新医改的成就和评估

    (一)上海新医改方案形成和特色

    (二)上海医改方案具体措施落实的成效和不足

     1.进一步提高居民的健康素质

     2.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3.优化医疗资源结构和布局

     4.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和质量

     5.逐步建立老年护理制度

     6.完善了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提高了医疗保障水平

     7.稳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8.建立卫生信息化系统—医联工程

   二 深化医改的挑战和难点

    (一)上海医改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1.服务机构区域化与服务人群扩展化的矛盾问题

     2.卫生与医保的协调问题

     3.公立医院改革及投入效应问题

     4.政府行为下的医疗服务价格调整作用乏力问题

     5.卫生信息化功能未有效发挥问题

     6.资源配置的社会效率问题

     7.健康服务业发展不力问题

    (二)深化医改的难点和要点

     1.公立医院减少和社会办医进入要突破卫生规划限定

     2.医药分家要借助专业分工的强化

     3.政府定价有待于迈向市场主导定价

     4.多点执业困境难破,有待启动独立执业大门

   三 医改新导向下的焦点突破

    (一)医改新导向:市场和政府作用新界定

     1.政府作为领域的有限性

     2.市场作为领域的广泛性

    (二)医改新导向: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

    (三)新导向下医改的焦点突破

     1.突破既有规划制约,发展非公立医院

     2.市场作用和健康服务业发展引导社会办医

     3.发挥卫生信息化社会溢出效应

     4.以家庭医生制度为平台,以医保按人头付费为激励,引导医生自由执业制度逐步建立

 BⅣ 住房与城市更新

  B.10 上海居住保障与资源配置市场化研究*

   一 上海市筹公共租赁住房社区发展的现状

    (一)上海市筹公共租赁住房发展概况

     1.政策背景

     2.市筹公共租赁住房发展状况

    (二)公共租赁住房管理中的政府与市场关系

     1.有限责任型政府

     2.资源配置的市场化机制

   二 市筹公共租赁住房的社区管理现状分析

    (一)公共租赁住房社区的居民特点

    (二)市筹公共租赁住房实施效果评估

     1.居住条件普遍改善,人均居住面积提高

     2.社区安全性强,杜绝贫民区现象

     3.解决阶段性住房困难,覆盖非沪籍群体

    (三)社区管理评估

     1.居民总体满意度高

     2.租金定价市场化

     3.社区管理主体市场化

     4.社区管理属地化

     5.社区公建配套中的政府协调作用

    (四)市筹公共租赁住房社区管理的难点

     1.居住意愿较强,低收入本地居民退出难

     2.规则意识存在分化,对依法管理的态度不同

     3.居民自治管理有瓶颈,社区自组织不稳定

   三 未来发展与对策建议

    1.适度扩大规模,改变产权式保障的传统思路

    2.分类保障,建立租售衔接与转换机制

    3.突出“有限责任”特点,坚持市场化运作机制

    4.建立社区“公共需求”理念,管理和服务并重

    5.从关注“单位”到关注“产业布局”,突出公租房的人才属性

  B.11 上海的旧区改造和城市更新

   一 上海旧改工作的“昨天”和“今天”

    (一)不透明、不公平产生的困境促使动迁必须谋求变革创新

     1.2002年“瑞金医院”地块开始探索“阳光动迁”

     2.2004年“43街坊”地块完善“阳光动迁”

     3.2005年“世博动迁”深化“阳光动迁”体现良好社会效果

    (二)追求和谐、彰显公信,从动迁新政到征收条例实施

     关键词一:政策

     关键词二:沟通

     关键词三:队伍

     关键词四:公信

    (三)创新方法做好新时期旧区改造的群众工作

   二 上海2014年旧区改造面临的形势分析

    (一)有利因素

     1.从中央到地方都高度重视旧区改造

     2.群众要求加快旧区改造呼声的十分强烈

     3.旧区改造各项制度、政策趋于完善

     4.各区积累了丰富的旧区改造经验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 发达国家和地区旧区改造的主要经验

    (一)以规划为先导,实现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的核心目标

    (二)以政府专门机构为主体,积极推行公私合作伙伴更新机制

    (三)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依法保障旧区改造的开展

    (四)以维护合法权益为宗旨,实施积极的居民参与

    (五)以城市历史文化资源为依托,全面实施旨在提升文化内涵的保护式更新

    (六)以筹集资金为目的,吸引和激励社会资本的投入和参与

   四 发达国家旧区改造经验对我国旧区改建的主要启示

  B.12 上海“城中村”的治理困境及其对策研究

   一 上海“城中村”的基本情况

    (一)上海“城中村”的形成

    (二)上海“城中村”的数量与类型

   二 上海“城中村”的基本特征与社会矛盾

    (一)上海“城中村”的基本特征

     1.体制特征

     2.形态特征

     3.社会结构特征

    (二)上海“城中村”的社会矛盾

   三 上海“城中村”治理的基本经验

    (一)各级党委政府、村级组织是“城中村”治理的主要力量

    (二)以控制性规划作为遏制“城中村”现象蔓延的根本手段

    (三)以分类指导作为稳步推进“城中村”治理的基本原则

    (四)以机制创新作为整合“城中村”治理资源的重要抓手

    (五)组织来沪人员自治,实现自我服务、自我管理

   四 上海“城中村”治理的难点问题

    (一)“城中村”整体改造代价高昂,镇村两级财力不足

    (二)“城中村”日常治理成本很高,村级组织难以承受

    (三)“城中村”治理涉及问题复杂,现有法治保障不足

   五 对上海“城中村”治理的若干建议

    (一)总体思路

    (二)具体建议

 BⅤ 信访与矛盾化解

  B.13 对上海职业化上访问题的研判与应对*

   一 职业上访者的现实图景与生活特征

   二 职业化上访的社会后果

   三 日常环境:职业化上访的分析理路

   四 职业化上访的化解策略

  B.14 信访终结制度的困境与出路*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信访终结制度价值之问:是否剥夺或限制公民信访权利

    1.关于信访权利的理论探讨

    2.信访终结与信访权利的关系

    3.信访终结制度之价值意蕴

   三 信访终结制度功能之问:如何合理定位信访终结

    1.信访终结行为的属性探讨

    2.信访终结与信访三级办理的关系

    3.信访终结制度的定位困境及应对

   四 信访终结制度程序之问:如何体现公平正义

    1.构建信访终结正当程序的必要性及其标准

    2.对上海市核查终结制度的评析

    3.终结程序运行的实践不足及治理措施

   五 信访终结制度效果之问:如何应对“终而不结”

    1.关于信访终结的两个案例

     案例一:陈某动拆迁纠纷信访终结事项

     案例二:唐某动拆迁纠纷信访终结事项

    2.“终而不结”现象的成因分析

    3.“终而不结”的应对策略

  B.15 涉诉信访化解“三步法”*

   一 当前上海涉诉信访的基本态势

   二 运用心理学知识解读信访诉求

    (一)对信访人的一些基础性需求必须自始及时给予满足

    (二)及时疏导控制需要满足之前的负面情绪与行为表现

    (三)妥善处理关键信访矛盾,化解或避免出现群体性信访

   三 涉诉信访化解方法

    (一)释法明理,以专业答疑作为化解工作的着力点

    (二)情绪疏导,以心理沟通作为化解工作的助推力

    (三)扶贫帮困,以适度救济作为化解工作的补充剂

 BⅥ 养老与社会救助

  B.16 长宁区推进老年参与式互助养老进展与问题研究

   一 研究背景

    (一)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日益加深

    (二)“幸福养老”和“老年友好型城区”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

    (三)老年人的社会参与实践和研究亟待深入推进

   二 长宁区老年人社区参与的发展新态势

    (一)从世博参与到后世博参与

    (二)从文体活动参与到多元化服务参与

    (三)从自我养老到老年人互助服务

     1.上下结合,有序推进

     2.以低助高,以老助老

     3.睦邻友好,老友同乐

   三 问题思考

    (一)老龄化和加强为老服务

    (二)老龄化和老年人参与的自身需求

    (三)老龄化和老年人参与的社会需求

   四 对策与建议

    (一)把老年人社会参与摆上社会建设重要的位置

    (二)着力建立低龄老人为高龄老人服务的长效机制

    (三)推动老年人互助睦邻点建设的创新发展

    (四)完善支持老年人参与的为老服务机制

  B.17 上海独生子女特殊困难家庭养老服务研究*

   一 基本概念与判断

    (一)独生子女家庭已经成为主要家庭结构类型

    (二)独生子女家庭面临着居高不下的家庭养老风险

    (三)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正步入老龄阶段

    (四)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特困”家庭的数量将日趋增多

   二 国家有关政策与独生子女伤残、死亡优抚工作

    (一)国家有关政策

    (二)全国独生子女死亡、伤残情况估计

    (三)各地独生子女伤残、死亡优抚工作进展情况

   三 上海独生子女家庭“特困”情况及父母养老需求分析

    (一)上海独生子女父母数量占据户籍人口的半壁江山

    (二)独生子女父母已经逐渐进入老龄阶段

    (三)独生子女家庭的高风险性对于一些家庭已经成为现实

    (四)绝大部分独生子女死亡年龄在16岁以上

    (五)独生子女伤亡对父母生活有长期的严重影响

    (六)独子父母“特困”家庭的养老难题日益突出

   四 上海独生子女死亡风险规模预测

    (一)基础数据

    (二)参数假设

    (三)预测结果

   五 对策建议

    (一)重视生育伦理底线,充分认识到政策性弥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二)尽快开展摸清调查,为制定各项制度和方案提供基础性数据

    (三)完善独生子女伤亡家庭扶助制度,社会救助制度向“失独”家庭倾斜

    (四)尽快开展“独生子女家庭意外保险”的试点和推行

    (五)尽快推出全市范围的护理保险,对独生子女“特困”家庭放宽享用条件

    (六)建设个性化的养老院和老年公寓,照顾“特困”家庭人员的特殊需求

    (七)引导重新搭建新型的家庭结构,拓展家庭内部的互助关系

    (八)调动社区和社会组织力量,为“特困”家庭提供专业照顾和精神慰藉

    (九)整合各类资金与基金,增强人口福利基金的实力

    (十)适时调整生育政策,推出“二孩”政策,减少新增风险家庭规模和比例

  B.18 杨浦区残疾人发展状况与服务需求调查报告*

   一 杨浦区残疾人自身及家庭的基本状况

    (一)残疾人自身的基本状况

    (二)残疾人家庭的基本状况

    (三)主要照顾者/主要监护人的基本状况

   二 杨浦区残疾人照料现状及需求

    (一)主要照顾者/主要监护人对残疾人的照顾状况

    (二)残疾人享受社区服务状况

    (三)残疾人在社会福利院或养老院状况

   三 杨浦区残疾人就学就业状况及服务需求

    (一)残疾人的就学状况及服务需求

    (二)残疾人的就业状况及服务需求

   四 杨浦区残疾人社会保障状况及服务需求

    (一)残疾人的社会保险状况

    (二)残疾人的生活保障及救济状况

    (三)残疾人的主要生活来源状况

    (四)残疾人享受社会保障或救助项目状况

    (五)残疾人的救助需求

   五 杨浦区残疾人康复服务现状、评价及需求

    (一)残疾人总康复服务现状、效果及评价

    (二)不同类别残疾人的康复服务现状、评价及需求

   六 杨浦区残疾人社区文体服务现状及需求

    (一)社区环境及残疾人的生活障碍

    (二)残疾人参加社区文体活动的现状及需求

   七 杨浦区残疾人生存和发展状况的总体评价

    (一)残疾人的生存状况评价

     1.收入状况

     2.居住状况

     3.婚姻状况

    (二)残疾人的发展状况评价

     1.康复状况

     2.教育状况

     3.就业状况

     4.社会保障

     5.社会参与

    (三)残疾人的环境状况评价

   八 提高杨浦区残疾人生活质量的对策建议

    (一)各级政府部门要重视残疾人事业,关心残疾人需求

    (二)改进残疾人的教育和职业培训工作,促进残疾人就业

    (三)积极推进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丰富残疾人服务的内容

    (四)落实和完善康复救助政策,实施重点康复项目

    (五)充分利用先进科技手段,提高残疾人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六)注意残疾人心理健康问题,加强残疾人心理辅导师队伍建设

    (七)关口前移,积极开展残疾预防和早期发现及治疗康复工作

    (八)降低儿童残疾发生率,提高儿童康复效果

    (九)重视老年残疾人问题,开展社区医护服务

    (十)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残疾人工作的合力

 BⅦ 社会组织与社会工作

  B.19 上海社会组织建设新进展与问题分析

   一 全球视野与中国战略:社会体制改革的取向与思路

   二 上海探索:实践创新的基本经验

   三 完善培育社会组织的体制环境和公共政策

    (一)从全国和上海的情况看,培育发展社会组织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二)上海发展社会组织的指导思想需要确立三个理念

    (三)必须注重培育社会结构的体制环境和公共政策

   四 拓展社会组织的功能领域和创新公共服务的社会机制

   五 积极推进登记制度、税收审计等公共政策创新

  B.20 社会工作理念与社区矫正创新

   一 上海社区矫正的布局与发展

   二 新航社区服务总站的创新与探索

   三 上海社区矫正面临的困境与改进建议

  B.21 上海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经验、问题与对策

   一 历程与现状

    (一)发展历程

    (二)基本构成

   二 主要经验

    (一)确立社工队伍建设的多层级保障机制,重视组织架构先行和规划研究引导的重要作用

    (二)确立社工队伍的专业化培养使用方向,重视“职业资格、注册管理和岗位配置”的有效管理

    (三)重视社工人才的在岗实务培养,搭建能力提升的多形式教育培训与信息交流平台

    (四)重视社团机构的培育建设,推行激励机制实现社会工作人才的高质量就业

   三 瓶颈问题

    (一)社会工作涉及领域和层级较多,在社工人才培养和管理两方面均未做到科学、规范和统一,影响了社会资源的高效整合利用

    (二)对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投入保障不足,影响了队伍的稳定性

    (三)对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素质培养重视不足,社工队伍的数量扩张在一定程度上是以牺牲质量为代价

    (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培养使用过程中存在理论与实践的脱节现象,新、老社工群体难以形成合力

   四 对策思路

    (一)加强社会工作事业发展,确保社工人才队伍获得足够的成长空间

    (二)提高基层社工经济待遇,缩小社工人才与专技人才之间的收入差距

    (三)加大队伍建设的政府投入,注重提升社工人才的实践经验和国际视野

    (四)完善人才培养的职称发展序列,注重社工队伍的数量扩容与质量提升并重

  B.22 上海社会为老服务组织的发展状况与前景探讨

   一 上海社会为老服务组织发展的社会背景

    (一)人口老龄化发展

    (二)政府职能转型

    (三)社会力量成长

   二 上海为老服务组织发展的总体状况

    (一)历史沿革

    (二)各类为社会老服务组织的分类与特征

     1.按照组织形式分类

     2.按照成立背景分类

     3.按照人员组成分类

    (三)运行模式

     1.非竞争性委托

     2.竞争性招投标

     3.政府专项补贴

   三 上海社会为老服务组织发展的成效及存在的瓶颈

    (一)成效

    (二)瓶颈

     1.相关政策法规滞后

     2.功能定位尚未明晰

     3.自身能力有待加强

     4.社会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四 对上海为老服务组织未来发展的思考与探讨

    (一)对于社会组织要有正确的定位

    (二)社会组织的专业性和草根性需要更好地结合

    (三)社会组织必须保持公益性

 BⅧ 附录

  B.23 附录一 上海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B.24 附录二 全国直辖市主要社会指标

  B.25 附录三 上海小康生活标准综合评价值

  B.26 后记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皮书系列

 皮书数据库

 《上海社会发展报告(2014)》编委会

《上海社会发展报告(2014)》全书共有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总报告,第二部分是专题研究,第三部分是附录。“总报告”中论述了全书“加强社会建设”的主题,对上海社会转型中的一些重要社会问题进行了分析,从人口发展、公共资源配置、社会组织变迁、社会矛盾化解等方面展开研究。对一些重要的公共社会政策进行评估研究,涉及户口、教育、就业、社保、住房、养老等体制性的政策改革。剖析了上海面临的改革瓶颈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政策、建议。专题研究共分六个部分21章,内容包括人口与公共资源、就业与社会保障、住房与城市更新、信访与矛盾化解、养老与社会救助、社会组织与社会工作。“上海人口规模和结构调控形势与对策研究”一章中,分析了上海人口规模快速增长的原因及影响,提出了采用住房、产业、身份管理等多种措施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的对策建议。“上海户籍制度改革进展与问题分析”一章,对上海2013年在全国率先推出的居住证管理办法及其影响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上海户籍制度改革的瓶颈问题和进一步改革的思路。“上海的人口发展与教育资源匹配问题研究”一章对1990年以来上海学龄人口发展趋势以及各级教育资源供给和分布的特征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教育资源供给在未来可能面临的总量和区域分配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建议。“上海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特征、问题及对策研究”一章,利用2012年上海流动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对新生代农民工和老一代农民工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新生代农民工仍属于低水平就业,存在就业成本大、劳动时间长、单位劳动报酬低等突出问题。“上海大学生就业形势变化与应对策略研究”一章分析了大学生就业的状况和“90后”大学生的就业前景,提出实现大学生就业市场化与高等教育市场化的统一等建议。“上海收入增长中的贫富差距问题研究”一章对不同行业、不同人群、不同家庭的收入增长和城乡差距情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的对策建议。“上海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现状、问题与前景”一章对上海养老保险制度的最新改革进展情况进行了分析,指出存在的缴费率高、公平性差、回报率低等问题,建议建立全国统筹的国民基础养老金。“新形势下医改的导向转变和焦点突破”一章介绍了医改的成就以及仍然存在的卫生与医保的协调问题、公立医院改革及投入问题、卫生信息化问题等,提出了运用市场机制来引导社会办医等建议。“上海居住保障与资源配置市场化研究”一章利用上海首批市筹公共租赁住房小区问卷调查的资料,探讨了在既有保障框架下,政府和市场如何发挥各自的职责和作用。“上海的旧区改造和城市更新”一章介绍了上海在“旧改”房屋征收中的创新做法及其发展趋势,提出要借鉴世界各地城市“旧改”的经验,把城市旧区改造和城市更新更好地结合起来。“上海‘城中村’的治理困境及其对策研究”一章梳理了上海“城中村”治理工作的经验和治理难点问题,提出了人口调控、信息监测、法制建设等综合解决措施。“对上海职业化上访问题的研判与应对”一章用社会学的田野调查方法对职业上访群体的状况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帮助他们搭建知识纠偏和更新平台、帮助恢复私人生活等对策建议。“信访终结制度的困境与出路”一章认为现在的信访终结制度未经实践充分检验,在其成长过程中,存在着一些理论及实践上的难题,从价值、功能、程序、效果四个维度进行了探讨。“涉诉信访化解‘三步法’”一章利用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的经验案例,提出可以尝试采取“释法明理—情绪疏导—扶贫帮困”的三步法开展涉诉矛盾的化解工作。“长宁区推进老年参与式互助养老进展与问题研究”一章通过对长宁区老年人的社区参与状况研究,提出了促进积极老龄化的对策建议。“上海独生子女特殊困难家庭养老服务研究”一章对上海独生子女特殊困难家庭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预测了未来40年独生子女亡故情况,提出了完善独生子女特殊困难家庭扶助制度、开展“独生子女家庭意外保险”试点等建议。“杨浦区残疾人发展状况与服务需求调查报告”一章利用抽样调查数据,对杨浦区残疾人的基本情况、照顾状况、就学就业、社会保障、康复服务、社区参与、生存和发展等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和预防残疾发生的一些对策建议。“上海社会组织建设新进展与问题分析”一章提出要发展体系丰富的功能性组织,培育大量充满活力的微观社会组织。“社会工作理念与社区矫正创新”一章对上海市新航社区服务总站将社会工作的思路、策略运用于犯罪预防的实践探索进行了总结。“上海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经验、问题与对策”一章提出了把社工队伍建设与社会事业发展紧密连接,在事业发展中培养社工人才队伍的观点。“上海社会为老服务组织的发展状况与前景探讨”一章对上海为老服务组织的发展情况进行了总结,提出要加速形成政府、市场、社会组织各担其责,各尽其力,共同推动老龄事业发展的建议。“附录”部分列出了上海社会发展的一些主要指标,并与一些直辖市的发展指标进行了比较,量化地记录了上海社会发展的进程。

王桂新:《上海人口规模增长与城市发展持续性》,《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5期。

左学金、王红霞:《大都市创新与人口发展的国际比较》,《社会科学》2009年第2期。

丁金宏:《论城市爆炸与人口调控》,《人口研究》2011年第1期。

黄荣清、段成荣等:《北京市人口规模控制》,《人口与经济》2011年第3期。

陈宇琳:《我国快速城镇化时期大城市人口规模调控对策评价与思考》,《现代城市研究》2012年第7期。

张国樑:《动拆迁中的民主管理与思想引导》,《领导科学》2010年第6期。

张国樑:《科学分析动迁难题 积极探索和谐动迁》,《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1年第1期。

鲁军:《零距离监察 确保阳光征收》,《中国纪检监察报》2012年10月31日。

王蔚:《阳光征地 居民踊跃签约》,《文汇报》2012年7月16日。

胡广杰:《关注旧区改造中的群众工作》,《上海房地》2012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