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0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134

公职人员禁止行为研究图书

Research on Prohibitive Conduct of Public Officials

SSAPID:101-8852-1886-36
ISBN:978-7-5097-4524-3
DOI:
ISSN:

[内容简介] 惩防并举是解决腐败行为高发、易发的关键,核心则是规范公职人员的行为。本书从公职人员禁止性行为的界定入手,利用文献分析和实证调研数据,从公职人员职务消费、营利性行为、裸官监管、收受礼金礼品、亲属管理、财产监督等方面,分析了现行制度的缺陷、人们的认识误区,系统地提出了构建公职人员行为规范体系的对策建议。 本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重大项目的最终成果,系“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学术出版资助项目成果,也是从法学角度全面系统分析公职人员行为规范的重要文献。

相关信息

丛书名: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丛书
作 者: 田禾
编 辑:赵建波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3年06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D9 法律

 后记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丛书编选委员会

 导言

  一 研究背景

  二 规范公职人员行为是决定中国共产党存亡的关键

   (一)腐败是历代王朝更替的主要原因

   (二)反腐败贯穿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

   (三)中国的权力监督状况

  三 相关文献简要综述

   (一)以权力为研究对象

   (二)经济学角度的权力规范研究

   (三)法律角度的权力规范研究

   (四)社会学角度的权力规范研究

   (五)群众参与角度的权力规范研究

   (六)行业角度的权力规范研究

   (七)国际反腐败经验研究

  四 研究目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方法

    1.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

    2.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结合

  五 公职人员禁止性行为调研概况

   (一)公职人员调查的基本数据

   (二)公众调查的基本数据

 第一章 公职人员禁止性行为的理论和法律基础

  第一节 禁止性行为的理论基础

   (一)权力是一种社会关系

   (二)权力具有强制性

   (三)权力具有可分离性

   (四)权力具有高度的扩张性

   (五)权力具有可交换性

   一 公民权利是国家权力的本源

   二 权力的运行以保障公共利益为目的

   三 权力只可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运行

   四 民众是权力最忠实的看守者

   五 权力和义务应趋于平衡

  第二节 公职人员禁止性行为的界定

   一 公职人员范围的界定

   二 公职人员禁止性行为界定

   三 公职人员禁止性行为的本质

   四 公职人员禁止性行为的种类

   五 公职人员禁止性行为规范的特征

   六 公职人员禁止性行为规范的意义

    1.有助于预防腐败

    2.有助于提高公职人员依法行政水平

    3.有助于提升公众对公职人员的信心

    4.有助于推动社会风气向善

  第三节 公职人员禁止性行为规范和行政伦理

  第四节 严格规定公职人员禁止性行为是廉洁从政的基本要求

   一 廉洁从政的基本含义

   二 禁止性行为规范是对公职人员廉洁从政的基本要求

  第五节 公职人员禁止性行为制度规范分析

   一 公职人员禁止性行为政策文件分析

    (一)《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检查办法(试行)》

    (三)《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

    (四)《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

    (五)《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

    (六)《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

    (七)《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试行)》

   二 公职人员禁止性行为法律规范分析

    (一)刑事法律

    (二)《行政监察法》

    (三)《公务员法》

 第二章 公职人员职务消费行为的法律规制

  第一节 职务消费规制的基本理论

   一 职务消费的概念和特征

    (一)职务消费的概念

    (二)职务消费的特征

     1.职务消费的主体是公职人员

     2.职务消费必须以公务为目的

     3.职务消费是公用经费中的消费性开支

     4.职务消费的资金来源于国家财政

   二 职务消费的原则与内容

    (一)职务消费的原则

     1.必要性原则

     2.适度性原则

    (二)职务消费的内容

     1.公务接待

     2.公务用车

     3.因公出国(境)

   三 职务消费存在及其规制的基础

    (一)职务消费存在的理论基础

     1.客观性

     2.合理性

    (二)规制职务消费的逻辑基础

     1.行政管理经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负面的

     2.职务消费具有自肥性

     3.职务消费失范增加政府的隐性成本

  第二节 职务消费现状及其控制

   一 职务消费现状

    (一)职务消费相关数据

     1.官方数据

     2.其他数据来源

    (二)职务消费存在的问题

     1.公务招待

     2.公务用车

     3.因公出国(境)

    (三)职务消费异化带来的危害

     1.提高政府的隐形成本,加大财政负担

     2.挤占公共服务资金

     3.损害市场法治环境

     4.损害政府形象,影响政府与群众的关系

     5.影响政府的国际竞争力

   二 职务消费的法律控制

    (一)反对奢侈浪费的文件及其规定

    (二)针对职务消费的专项规定

     1.针对央企负责人职务消费的规定

     2.公务招待费的专项规定

     3.公务用车的专项规定

     4.因公出国(境)的专项规定

   三 规制职务消费的实践

    (一)总体目标

    (二)职务消费公开

    (三)公务卡改革试点

    (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

     1.货币化模式

     2.公车管理集约化模式

     3.综合模式

   四 中国职务消费规制的特点与问题

    (一)以政策为主,制度规范不足

    (二)治理主体多头,权责不统一

    (三)散兵式作战,缺乏整体布局

    (四)知情权保障不充分,公民参与度低

    (五)职务消费福利化,过度消费严重

  第三节 公职人员职务消费调研结果分析

   一 公职人员对专车配备范围认识不清

   二 多数公众和公职人员支持公开公务消费内容

   三 多数公职人员和公众认为应当处分超标准配车责任人

 第三章 公职人员兼职行为的法律规制

  第一节 公职人员兼职的基本理论

   一 公职人员兼职的概念和方式

   二 公职人员违规兼职的原因和特征

   三 公职人员违规兼职的危害性

  第二节 规制公职人员违规兼职的国际经验

  第三节 中国限制或禁止公职人员兼职的相关规定

   一 禁止和限制公职人员兼职的法律法规

   二 限制公职人员兼职的政策性文件沿革

    1.规定之间相互矛盾

    2.有的规定存在较大的漏洞

    3.缺乏发现公职人员违规兼职的机制

  第四节 公职人员兼职调研结果分析

   一 部分公职人员对禁止获利性兼职的规定认识模糊

   二 公职人员年龄越小对获利性兼职越认同

   三 20%的省部级公职人员认为可以从事获利性兼职

   四 低学历公众对公职人员获利性兼职容忍度较高

   五 不同政治面貌的公众对公职人员获利性兼职的态度有较大差异

   六 无业人群最反对公职人员获利性兼职

 第四章 “裸官”的法律规制

  第一节 “裸官”法律规制概述

   一 “裸官”的概念

   二 “裸官”的行为特征

    (一)“裸官”对国家的忠诚度存疑

    (二)“裸官”可能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危害国家安全

    (三)“裸官”行为可能是腐败的前奏

   三 监督“裸官”的必要性

  第二节 “裸官”监管制度规范分析

   一 中央监管“裸官”的规范性文件

   二 地方监管“裸官”的实践

   三 监管“裸官”的规范性文件的特点

    1.监管的规定多为党的文件

    2.监管对象不统一,重点为领导干部

    3.监管方式是内部式而非开放型

    4.“裸官”监管缺乏实质内容

    5.“裸官”违规行为处罚不明

  第三节 “裸官”调研结果分析

   一 公职人员对“裸官”的认同度更高

   二 高级别公职人员对限制“裸官”较抵触

   三 文化程度与反对“裸官”呈正相关

   四 民主党派人士反对“裸官”态度鲜明

   五 职业状况与反对“裸官”行为的认识无明显关系

  第四节 “裸官”监管是反腐败措施中的软肋

   一 人们对“裸官”现象的危害性认识不足

   二 制约“裸官”的现行规定数量不少,但缺乏法律权威性

 第五章 公职人员收受礼金礼品行为的法律规制

  第一节 公职人员收受礼品规制概述

   一 礼品的概念和含义

   二 公职人员收受礼品行为的界定

   三 限制公职人员收受礼品的域外规定

  第二节 中国规制公职人员收受礼金礼品的规定与实践

   一 规制公职人员收受礼品的规范性文件和法律

   二 地方规制公职人员收受礼品的实践

   三 公职人员收受礼品礼金相关规定的特点

    1.相关规范缺乏稳定性

    2.各种规定之间缺乏呼应和衔接

    3.相关规范具有较大的解释空间

    4.公职人员收受礼品的行为难以制裁

  第三节 公职人员接受礼金礼品的调研结果分析

   一 多数人认同公职人员不得在履行职务外接受礼品

   二 单位行政级别越高的公职人员对收受礼品的认识越模糊

   三 省部级公职人员认为履行职务外可以接受礼品的人数比例最高

   四 收受礼品、礼金的公职人员呈年轻化趋势

    (一)公职人员

    (二)公众

   五 学历高的公职人员对履行职务外收受礼品的容忍度较高

 第六章 公职人员亲属营利性行为的法律规制

  第一节 公职人员亲属行为法律规制概述

   一 公职人员亲属管理的界定

    (一)应接受管理的公职人员亲属范围

    (二)应当禁止的公职人员亲属行为的种类

    (三)公职人员亲属禁止性行为的表现方式

   二 公职人员亲属禁止性行为的特征

   三 公职人员亲属禁止性行为的危害性

  第二节 中国规制公职人员亲属营利性行为的规定

   一 规制公职人员亲属营利性行为的主要规范性文件

   二 公职人员亲属营利性行为规范性文件的特点

    (一)应当规制的公职人员亲属主体范围存在争议

    (二)公职人员之间亲属互惠的禁止性行为难以规范

    (三)制止公职人员亲属从事营利性活动法规缺乏强制性

  第三节 公职人员亲属营利性行为调研结果分析

   一 多数公众反对公职人员亲属营利性行为

   二 不同单位行政级别公职人员对亲属营利性活动的认识不同

   三 年龄与公职人员亲属从事获利性兼职的相关性

   四 不同行政级别公职人员对亲属营利性活动的认识

 第七章 公职人员财产监督制度

  第一节 公职人员财产监督制度的基本理论

   一 公职人员财产监督制度的含义

   二 财产监督的相关概念

   三 公职人员财产监督制度与隐私权

   四 实施公职人员财产监督制度的意义

  第二节 域外公职人员财产监督制度概况

   一 域外公职人员财产监督制度的由来与发展

   二 域外财产监督制度规制的公职人员范围

   三 公职人员财产监督适用的财产范围

   四 公职人员申报财产的程序

   五 对公职人员所申报财产的审查

  第三节 中国公职人员财产监督制度

   一 中国公职人员财产监督的基本制度规范

   二 地方探索公职人员财产监督的实践

   三 中国公职人员财产监督实践存在的问题

    1.各地实行财产监督的对象范围不一

    2.应受监督的财产种类繁多杂乱

    3.监督的方式和手段欠缺

    4.监督制度的稳定性较差

  第四节 公职人员财产监督调研结果分析

   一 加强公职人员的财产监督已经成为共识

   二 公众均高度认可公开公职人员财产

   三 行政级别与公职人员财产公开认同的相关性

   四 人们普遍认同扩大接受财产监督的公职人员范围

   五 人们普遍认同扩大监督的财产范围

   六 人们普遍认同创新财产监督的方式

 第八章 公职人员禁止性行为规范的陷阱

  第一节 理论制度研究积淀薄弱

   一 空谈理论的多,联系实际的少

   二 具体行为研究多,系统规范研究少

   三 应规范的公职人员禁止性行为的主体有歧义

   四 公职人员行为规范的制度设计存在缺陷

  第二节 公职人员禁止性行为种类复杂难以规范

   一 职务相关性的禁止性行为

   二 趋利性的禁止性行为

   三 交易性的禁止性行为

   四 期权性的禁止性行为

   五 扩大性的禁止性行为

  第三节 公职人员禁止性行为存在认识误区

   一 对公职人员禁止性行为规范认识不清

   二 对公职人员禁止性行为的危害性认识不足

   三 公职人员对禁止性行为存在“法不责众”的心理

  第四节 公职人员禁止性行为规范体系的缺陷

   一 公职人员禁止性行为规范缺乏法律权威性

   二 公职人员禁止性行为规范术语有待明确

   三 相关文件和规定适用的对象范围有待拓宽

   四 公职人员禁止性规范在实践中执行难

   五 有关规定动机和效果相反

  第五节 公职人员禁止性行为缺乏有力的监管机构

   一 多头监管难以形成合力

   二 机构虚设,监督效果不佳

   三 体制外的监督力量未得到有效整合

  第六节 公职人员禁止性行为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

   一 公职人员亲属涉权力的相关信息不公开

   二 责任认定和追究条款空泛化

   三 相关法规之间缺乏衔接

 第九章 公职人员禁止性行为规范的制度架构

  第一节 完善规范公职人员禁止性行为的法律体系

   一 法律是规制公职人员禁止性行为的最优选择

   二 制定统一的公职人员行为规范

   三 创新公职人员禁止性行为监管的制度

    (一)建立公职人员及其亲属信息公开制度

    (二)建立公职人员安全审查制度

    (三)建立公职人员职务行为责任终身制度

    (四)建立公职人员财产监督制度

  第二节 科学配置监督机构的权力

   一 设立专门的监督机构和统一的执法机构

   二 改革和完善党内监督体制

   三 加强行政监督

   四 建立公职人员禁止性行为的防范网络

   五 整合各种监督力量

   六 引入公益诉讼制度,加强司法监督

  第三节 公职人员禁止性行为监督的技术支持

   一 充分发挥电子监察的作用

   二 严格执行财务审计制度

   三 加强对公职人员的金融监管

    (一)加强对资金流动和使用的监测

    (二)实行捆绑式个人结算账户制度

    (三)建立廉政账户

   四 建立各部门共享信息的信用体系

   五 公车配置国产化

  第四节 加强廉政教育预防公职人员行为失范

   一 提升公职人员的道德修养

   二 营造廉洁的文化氛围

  第五节 建立公职人员禁止性行为的信息披露制度

   一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

   二 协调公民知情权和公职人员隐私权之间的关系

  第六节 建立和完善公职人员财产监督制度

   一 对公职人员财产监督要树立正确的观念

   二 准确定位财产监督制度的功能

   三 加快公职人员财产监督制度的立法步伐

   四 财产监督制度应当循序渐进地推进

   五 逐步构建全方位的财产监督机制

   六 尽快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机制,完善配套措施

  第七节 加强防范公职人员禁止性行为的国际合作

   一 开展国际司法协助

   二 注意国内法与国际条约的衔接

   三 在国际司法合作中应贯彻平等互利原则

   四 反洗钱国际合作亟待系统化

惩防并举是解决腐败行为高发、易发的关键,核心则是规范公职人员的行为。本书从公职人员禁止性行为的界定入手,利用文献分析和实证调研数据,从公职人员职务消费、营利性行为、裸官监管、收受礼金礼品、亲属管理、财产监督等方面,分析了现行制度的缺陷、人们的认识误区,系统地提出了构建公职人员行为规范体系的对策建议。本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重大项目的最终成果,系“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也是从法学角度全面系统分析公职人员行为规范的重要文献。

《宪法》(1982)

《刑法》(1997)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2005)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修正)》(1995)

《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官法(修正)》(1995)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2005)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2007)

《关于党政机关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收入申报的规定》(1995)

《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重大事项的规定》(1997)

《关于省部级现职领导干部报告家庭财产的规定(试行)》(2001)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2003)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2003)

《关于严格禁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若干规定》(2007)

《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2007)

《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2009)

《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试行)》(2009)

《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2010)

《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2010)

《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2010)

《关于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意见》(2010)

《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实施办法》(2011)

《军队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规定》(2011)

《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若干规定(试行)》(2011)

《违反〈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行为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解释的通知》(2012)

《关于坚决制止干部用公款旅游的通知》(1986)

《关于坚决制止滥发钱、物和用公款旅游的通知》(1987)

《国务院关于严禁用公费变相出国(境)旅游的通知》(1993)

《关于调整党政机关汽车配备使用标准的通知》(1993)

《关于党政机关汽车配备和使用管理的规定》(1994)

《关于狠抓制止奢侈浪费八项规定的落实推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的通知》(1998)

《关于严格执行差旅费开支规定的通知》(1998)

《关于贯彻执行党政机关汽车配备使用标准有关问题的通知》(1999)

《关于坚决刹住用公款大吃大喝歪风的紧急通知》(2003)

《中央国家机关公务用车编制和配备标准的规定》(2004)

《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2006)

《中央国家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2006)

《公共机构节能条例》(2008)

《关于大力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坚决制止各种铺张浪费行为的通知》(2008)

《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耗油定额标准(试行)》(2009)

《中央国家机关办公设备和办公家具配置标准(试行)》(2009)

《用公款出国(境)旅游及相关违纪行为处分规定》(2010)

《关于中央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出差人员乘坐高速铁路列车座位等级及报销问题的通知》(2011)

《关于加快推进公务卡制度改革的通知》(2012)

《机关事务管理条例》(2012)

《关于进一步制止党政机关和党政干部经商、办企业的规定》(1986)

《关于清理整顿公司的决定》(1988)

《关于县以上党和国家机关退(离)休干部经商办企业问题的若干规定》(1988)

《关于清理党和国家机关干部在公司(企业)兼职有关问题的通知》(1989)

《关于进一步清理整顿公司的决定》(1989)

《关于离退休干部在经济活动中收受巨款是否属受贿问题的请示的答复》(1989)

《关于部门领导同志不兼任社会团体领导职务问题的通知》(1994)

《关于对配偶子女均已移居国(境)外的国家工作人员加强管理的暂行规定》(2010)

《国家预防腐败局2010年工作要点》(2010)

《关于修订在对外活动中赠送和接受礼品的几项内部规定的通知》(1984)

《关于严禁滥发钱物和赠送礼品的通知》(1988)

《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国内公务活动中不得赠送和接受礼品的规定》(1988)

《关于在对外公务活动中赠送和接受礼品的规定》(1993)

《关于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在对外公务活动中赠送和接受礼品的规定〉的通知》(1993)

《关于对党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国内交往中收受礼品实行登记制度的规定》(1995)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对〈关于对党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国内交往中收受的礼品实行登记制度的规定〉中几个问题的答复》(1996)

《关于各级领导干部接受和赠送现金、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的处分规定》(2008)

《关于禁止领导干部的子女、配偶经商的决定》(1985)

《关于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制定的司(局)级以上领导干部配偶、子女个人经商办企业的具体规定适用于地方厅(局)级以上领导干部的通知》(2000)

《关于“不准在领导干部管辖的业务范围内个人从事可能与公共利益发生冲突的经商办企业活动”的解释》(2000)

《关于落实省(部)、地(厅)级领导干部配偶、子女从业规定的通知》(2000)

《关于省、地两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干部配偶、子女个人经商办企业的具体规定(试行)的通知》(2001)

1.柴小梦:《“裸官”现象产生原因及其应对措施探究》,《当代经济》2011年第4期。

2.陈濯、晏一茗:《腐败根源的深层理论探究》,《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

3.陈振明、李德国等:《行政权力、市场体制与腐败治理——一份基于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报告》,《东南学术》2009年第4期。

4.顾阳、唐晓清:《防止利益冲突制度:理论内涵、制度功能和实践途径》,《探索》2011年第2期。

5.贺国强:《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新成效取信于民》,《求是》2010年第6期。

6.贺家铁:《对领导干部配偶、子女经商办企业问题的调查与思考》,《红旗文稿》2001年第20期。

7.胡鞍钢、过勇:《公务员腐败成本—收益的经济学分析》,《经济社会体制比较》(双月刊)2002年第4期。

8.胡鞍钢、过勇:《转型期防治腐败的综合战略与制度设计》,《管理世界》2001年第6期。

9.金毅:《试论腐败的权力诱因》,《兰州学刊》2004年第2期。

10.李景平、鲁洋:《国外公务员廉政制度及对我国的启示》,《学术论坛》2010年第12期。

11.李伟:《完善我国公务员收受礼品制度的对策建议》,《中国市场》2011年第6期。

12.梁妍慧、丁清晔:《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探析》,《学习时报》2008年9月21日。

13.刘波:《论我国政府应对行政权力异化的法律机制》,《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

14.刘巍:《以权利制约权力》,《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2001年第3期。

15.鹿斌:《国内外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综述》,《改革与开放》2010年第11期。

16.马庆钰:《关于腐败的文化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2年第6期。

17.任建明:《“裸官”腐败风险及其制度预防》,《理论视野》2011年第4期。

18.汤唯:《论权力腐败的法律监督》,《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4期。

19.田禾、吕艳滨:《以信用体系建设促司法判决执行》,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与情报研究院《思想与战略文摘》2012年第1期。

20.田湘波:《新时期禁止公务员经商和兼职制度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双月刊)2006年第4期。

21.田湘波:《治理官员经商的两难困境》,《人民论坛》2009年第8期。

22.肖俊奇:《公职人员利益冲突及其管理策略》,《中国行政管理》2011年第2期。

23.孙奎贞:《论党政领导干部的权力规范》,《理论视野》2007年第3期。

24.史策:《禁止公务员经商应是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行政论坛》1997年第4期。

25.王高贺、郭文亮:《当前我国推行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心理障碍及其治理》,《理论与改革》2010年第5期。

26.王天笑、吴春华:《当前我国公职人员利益冲突制度研究述评》,《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5期。

27.汪凯:《论权力腐败与权力监督》,《学海》2005年第6期。

28.邬彬、黄大熹:《电子监察:中国政府科技防腐创新》,《求索》2010年第9期。

29.吴建华、罗卜:《公共权力的异化和制约》,《哲学研究》2003年第9期。

30.杨洪常:《关于政治腐败效应的争论——国外政治腐败研究的文献评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2期。

31.杨泉明:《论对公职人员兼职的监控》,《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第2期。

32.应松年:《预防腐败,制度建设是关键》,《行政法学研究》2008年第1期。

33.张德华、卞敏、孙肖远:《预防腐败的制度体系建构》,《学海》2008年第2期。

34.周红:《略论完善权力监督机制的有效途径》,《人大研究》2002年第4期。

35.竹立家:《国外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政治和法律基础探析》,《领导科学》2010年第16期。

36.邱华君:《行政伦理理论与实践》,台湾南华大学公共行政与政策研究所《政策研究学报》2001年第1期。

1.〔英〕安东尼·吉登斯:《民族-国家与暴力》,胡宗泽等译,三联书店,1998。

2.〔英〕伯特兰·罗索:《权力论》,吴友三译,商务印书馆,1991。

3.陈泽宪主编《〈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与中国刑事法制的完善》,中国检察出版社,2010。

4.过勇:《经济转轨、制度与腐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5.何增科:《政治之癌——发展中国家腐化问题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

6.胡鞍钢主编《中国:挑战腐败》,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

7.李超钢、宋小海、李江:《中国古代官吏制度浅论》,劳动人事出版社,1989。

8.李秋芳主编《廉政文化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9.李秀娟:《中国反腐败立法构建研究——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为视角》,中国方正出版社,2007。

10.林喆:《权力腐败与权力制约》,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

11.林吕建:《权力错位与监控》,中国方正出版社,1996。

12.林欣:《惩治外逃腐败犯罪问题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13.〔德〕马克斯·韦伯:《韦伯文集》(下),韩水法译,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

14.〔德〕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上卷),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1997。

15.〔英〕迈克尔·曼:《社会权力的来源》,刘北成、李少军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16.〔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册),张雁深译,商务印书馆,1995。

17.孟祥锋:《法律控权论——权力运行的法律控制》,中国方正出版社,2009。

18.〔美〕苏珊·罗斯·艾克曼:《腐败与政府》,王江、程文浩译,新华出版社,2000。

19.彭锦鹏主编《公职人员忠诚查核相关问题之研究期末报告》(台湾“行政院人事行政局”的课题),台湾大学图书馆:ebooks.lib.ntu.edu.tw/1_file/CPA/033040/3040.doc。

20.任建明、杜志洲:《腐败与反腐败——理论、模型和方法》,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1.苏国勋:《理性化及其限制:韦伯思想引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

22.舒扬、莫吉武:《权力市场化与制度治腐问题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23.田禾主编《亚洲反腐败法律机制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

24.庄德水:《防止利益冲突与廉政建设研究》,西苑出版社,2010。

25.王俊秀:《监控社会与个人隐私》,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

26.汪习根主编《权力的法治规约——政治文明法治化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27.姚中秋:《权力的现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8.张亮编著《权力监督与腐败预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

29.上海财经大学课题组:《中国经济发展史(1949-2005)》,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30.夏勇主编《走向权利的时代》,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

31.张云鹏:《反腐败经济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32.周琪、袁征:《美国的政治腐败与反腐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