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6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0

北大中国文化研究(总第三辑)图书

SSAPID:101-8706-8978-61
ISBN:978-7-5097-5581-5
DOI:
ISSN:

[内容简介] 《北大中国文化研究》是由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北京大学中国文化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连续性学科出版物,致力于探讨中国文化建设与发展的根本问题,力图促进中国文化、西方文化、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对话与融通,推动中国文化的大发展与大繁荣。本辑所收论文的作者多是相关领域的专家,如孙正聿、陈来、宋志明、肖群志、曹峰、吴光、朱汉民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 孙熙国 李翔海
编 辑:孙以年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4年04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B2 中国哲学

 特别策划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文化

 中国古代哲学研究

  中国古代哲学问题及其变迁

   一 全局性问题

   二 阶段性问题

    (一)原创期

    (二)展开期

     1.天人关系问题

     2.体用关系问题

     3.此岸与彼岸关系问题

    (三)高峰期

   三 个性化问题

  在经典世界与生活世界之间

   一

   二

   三

  中国古代是否存在“民主性精华”

   一

   二

   三

  “礼义之邦”的礼义精神重建

   一 “礼仪之邦”与“礼义之邦”

   二 “邦”之精神与“人”之精神

   三 “礼义”仍应为当代之教

   四 礼的精神实质

    1.和而不同、等差有序的文明秩序

    2.恭敬、辞让的尊人利他精神

   五 礼的当代价值

   结论

  中国古代关于“名”的政治禁忌

   前言

   一 “名”与人之间的禁忌

   二 “名”与物之间的禁忌

   余论

 儒道释新诠

  庄子思想略论

   一 庄子生平与著述

   二 怀疑中求真

   三 道与道观

   四 逍遥游和齐物论

    (一)逍遥游

    (二)齐物论

   五 价值的反思

   结语

  原始儒者的行状与职事考论

   一 “君子必古言服”

   二 “儒服即是殷服”?

   三 殷商遗民而为儒

   四 殷周宗教生活催生出的儒

   五 儒者队伍的分化

   六 专事治丧、相礼的儒

   七 破败、没落的儒流

   八 孔子对原始儒家的改造

  禅门清规与佛教戒律、儒家礼制

   一 禅门清规与佛教戒律

   二 禅门清规与儒家礼制

   结论

 现代哲学研究

  熊十力“新唯识论”之本体-宇宙论梳释

   一 对历来本体论的批判

   二 即体即用,即用即体

   三 翕辟成用,即用显体

  试论梁漱溟、熊十力、冯友兰的自由民主之思

   一 以“民本”承受“民主”

   二 张扬“道德理性”,弱化“政治理性”

   三 破“私(德”)而立“公(德)”

   四 以哲学或道德代宗教

   五 中国文化救世界

 学术争鸣

  也论孝与腐败

   引言

   一 围绕孝“以天下养”的争论与平议

   二 究竟何谓孝“以天下养”

   三 结语

 区域文化研究

  论黄宗羲与清代浙东经史学派的学术成就与学派特色

   一 黄宗羲的学术成就

   二 清代浙东经史学派的缘起与定位

   三 浙东经史学派的主要成员及其成就

    1.经学为主兼治史学者:黄宗炎、万斯大

    2.史学为主兼治经学者:万斯同、邵廷采、邵晋涵、全祖望、章学诚、王梓材

    3.以文学见称而兼通经史之学者:李邺嗣、郑梁、郑性

    4.以历算学见称而兼治经史之学者:黄百家、陈 、黄炳垕

   四 浙东经史学派的特色与精神

  湘学学统的文化条件

   一 湘学学统与书院

   二 湘学学统与祠堂

   三 湘学学统与湘学书籍刊印

   四 湘学学者交往与湘学学术旨趣

 海外汉学研究

  杨联陞之主要汉学思想述论

   一 “训诂治史”

   二 “报”与中国之社会关系

   三 “朝代循环”与“朝代形态”

 港台新儒学一瞥

  当代儒佛之争与《存有三态论》

   一 缘起:接闻新儒学,读《新唯识论》

   二 熊牟两先生,学各有异:“雄浑透脱”与“高狂骏逸”

   三 是佛教的“新唯识论”,还是哲学义理的《新唯识论》

   四 《新唯识论》写作之变迁及其哲学定位

   五 体用一如与“存有三态论”

   六 融摄佛教空有两宗:直契造化之源、曲成天地万物

   七 从“两层存有论”再转化为“存有三态论”

   八 结语:回顾与前瞻

 北大中国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