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6

引证文献

1 !

参考文献

34

中国中部经济社会竞争力报告(2012)图书

SSAPID:101-8656-6920-32
ISBN:978-7-5097-4009-5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模型设定和数理分析,对中部六省经济社会竞争力进行评价,书中首先通过经济发展、资源环境、科教文化、民生保障四方面,对中部六省经济社会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与排序;其次从经济发展、资源环境、基础设施、科教、民生和综合竞争力对中部81个设区市分项进行排序;再次对中部地区产业竞争力进行深入评价分析,从农业产业、工业产业和服务业按代表性产业进行实证分析排序;最后对中部企业进行评价剖析,评出中部最赢利上市公司和中部上市公司百强,并对中部六省企业竞争力进行分项排序。

相关信息

丛书名:中部竞争力蓝皮书
作 者: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编 辑:陈颖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年12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F2 经济计划与管理

 摘要

 中部竞争力蓝皮书编委会

 前言

 皮书数据库

 BⅠ 总报告

  B.1 中部地区经济社会竞争力研究

   一 中部地区经济社会竞争力综合评价

    (一)中部经济社会竞争力内涵

    (二)中部经济社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三)中部经济社会竞争力评价方法

    (四)中部经济社会竞争力评价结果

     1.经济发展竞争力

     2.资源环境竞争力

     3.科教文化竞争力

     4.民生保障竞争力

    (五)提升中部各省经济社会竞争力的思路和建议

   二 中部地区城市竞争力评价

    (一)中部城市竞争力的内涵

    (二)中部城市竞争力评价体系

    (三)中部城市竞争力评价方法

    (四)中部城市竞争力评价结果

   三 中部地区产业竞争力评价

    (一)中部地区产业竞争力内涵

    (二)中部地区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结果

     1.中部地区三次产业总体评价

     2.中部地区农业产业竞争力评价

     3.中部地区工业产业竞争力评价

     4.中部地区服务业竞争力评价

    (三)提高中部地区产业竞争力水平的政策建议

   四 中部地区企业竞争力评价

    (一)中部企业发展态势

    (二)中部上市公司排行榜

    (三)中部企业区域竞争力内涵及评价体系

    (四)中部企业竞争力提升的对策建议

 BⅡ 综合评价篇*

  B.2 中部经济社会竞争力:理论内涵、评估框架、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一)中部经济社会竞争力:理论内涵

   (二)中部经济社会竞争力:评估框架

   (三)中部经济社会竞争力:指标体系

    1.指标层次结构体系

    2.主要指标计算方法

   (四)中部经济社会竞争力:评价方法

  B.3 中部经济社会分项竞争力:综合评价、维度结构、动态演进和省际差异

   一 中部六省经济发展竞争力评价

    (一)中部六省经济发展竞争力——整体态势

    (二)中部六省经济发展竞争力——规模维度

    (三)中部六省经济发展竞争力——速度维度

    (四)中部六省经济发展竞争力——结构维度

    (五)中部六省经济发展竞争力——省际差异

   二 中部六省资源环境竞争力评价

    (一)中部六省资源环境竞争力——整体态势

    (二)中部六省资源环境竞争力——资源维度

    (三)中部六省资源环境竞争力——生态维度

    (四)中部六省资源环境竞争力——环保维度

    (五)中部六省资源环境竞争力——省际差异

   三 中部六省科教文化竞争力评价

    (一)中部六省科教文化竞争力——整体态势

    (二)中部六省科教文化竞争力——科技维度

    (三)中部六省科教文化竞争力——教育维度

    (四)中部六省科教文化竞争力——文化维度

    (五)中部六省科教文化竞争力——省际差异

   四 中部六省民生保障竞争力评价

    (一)中部六省民生保障竞争力——整体态势

    (二)中部六省民生保障竞争力——民生维度

    (三)中部六省民生保障竞争力——社保维度

    (四)中部六省民生保障竞争力——安全维度

    (五)中部六省民生保障竞争力——省际差异

  B.4 中部经济社会综合竞争力:综合评价、分项结构、动态演进和省际差异

   一 中部六省经济社会综合竞争力分项结构

   二 中部六省经济社会综合竞争力名次排序

   三 中部六省经济社会综合竞争力动态变化

   四 中部六省经济社会综合竞争力省际差异

  B.5 培育和提升中部经济社会竞争力:战略思路和对策建议

   (一)山西

   (二)安徽

   (三)江西

   (四)河南

   (五)湖北

   (六)湖南

 BⅢ 城市评价篇*

  B.6 中部地区城市竞争力评价模型与方法

   1.基于Entropy的权重确定方法

   2.基于E-TOPSIS的综合评价方法

  B.7 中部地区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B.8 中部地区城市竞争力实证研究

   一 各类竞争力评价结果分析

    1.经济发展竞争力评价结果与分析

    2.资源环境竞争力评价结果及分析

    3.基础设施与服务竞争力评价结果与分析

    4.科技教育竞争力评价结果与分析

    5.居民生活质量竞争力评价结果与分析

   二 综合评价结果

 BⅣ 产业评价篇*

  B.9 产业竞争力内涵及理论

   一 区域产业竞争力的内涵

    (一)区域的内涵

    (二)产业竞争力

     1.竞争力的内涵

     2.产业竞争力的内涵

   二 区域产业竞争力的理论综述

    (一)经济竞争相关理论

    (二)竞争优势相关理论

     1.绝对优势理论(Theory of Absolute Advantage)

     2.比较优势理论(Theory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3.竞争优势理论(Theory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

    (三)基于产业集聚的竞争力理论

     1.外部性理论

     2.工业区位理论

     3.新经济地理学理论

     4.基于竞争优势的产业集聚理论

    (四)基于技术创新的理论

   三 区域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综述

  B.10 中部地区产业现状*

   (一)中部地区产业发展总体状况

   (二)中部地区三次产业发展的对比分析

  B.11 中部地区产业竞争力实证分析

   一 中部地区农业产业竞争力评价

    (一)中部地区粮食产业竞争力评价

     1.粮食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2.指标选取的依据和含义

     3.粮食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

     4.竞争力实证评价

    (二)中部地区畜牧业产业竞争力评价

     1.指标体系的构建

     2.畜牧业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

     3.竞争力实证分析

   二 中部地区工业竞争力评价

    1.工业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

    2.因子分析法概述

    3.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中部地区工业产业竞争力评价

   三 中部地区服务业竞争力评价

    (一)中部地区旅游业竞争力评价

     1.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旅游竞争力实证分析

    (二)中部地区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

     1.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文化产业竞争力实证分析

  B.12 提高中部地区产业竞争力对策建议

   一 壮大产业规模,大力发展产业集群

   二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三 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提高产业技术创新能力

   四 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增强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五 深化产业领域改革,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六 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夯实人才支撑基础

 BⅣ 企业评价篇*

  B.13 中部企业发展态势

   一 中部企业发展的经济与产业属性

    (一)中部企业经济环境

    (二)中部企业产业结构

    (三)中部企业的经济绩效与赢利能力比较

     1.企业数量比较

     2.企业生产能力

     3.企业赢利能力

     4.中部企业对外关系

   二 中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属性

    (一)企业生产能力

    (二)企业资产属性

    (三)企业赢利能力

   三 中部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发展

    (一)工业企业产能

    (二)企业赢利能力

   四 大中型工业企业发展

    (一)产能及赢利能力

    (二)资产规模与效用

    (三)研发与创新能力

  B.14 中部上市公司排行榜

   一 中部百家最赢利上市公司

   二 中部百大上市公司

   三 中部上市公司百强

   四 中部创新板上市公司排名

   五 中部中小板上市公司排名

   六 中部企业进入世界五百强企业排名摘录(2012)

  B.15 中部企业竞争力模型及评价

   一 区域企业竞争力理论基础构建

    (一)企业竞争力

    (二)区域竞争力

    (三)区域企业竞争力

   二 中部企业竞争力评价体系

    (一)中部企业竞争力评价模型

    (二)区域企业竞争力模型指标选择

     1.竞争环境

     2.竞争能力

     3.竞争潜力

    (三)企业竞争力指标基准赋值

   三 以全国平均水平为基准的企业竞争力比较

    (一)以全国为基准的模型与指标处理

    (二)模型测算与静态分析

    (三)以全国为基准的中部企业竞争力测算

     1. 2006年区域企业竞争力测算值

     2. 2007年区域企业竞争力测算值

     3. 2008年区域企业竞争力测算值

     4. 2009年区域企业竞争力测算值

     5. 2010年区域企业竞争力测算值

   四 中部与东西部企业竞争力比较:2010

    (一)模型运算

     1.模型运算公式

     2.2010年模型指标得分

    (二)中部企业竞争力分析

     1.企业竞争力“三大构件、六项指征”的测算值

     2.竞争潜力分析

     3.竞争能力分析

     4.竞争环境分析

   五 中部企业竞争力动态比较

    (一)中部企业竞争力平均水平的动态比较

    (二)分省企业竞争力的动态比较

     1.山西“十一五”时期企业竞争力动态比较

     2.安徽“十一五”时期企业竞争力动态比较

     3.江西“十一五”时期企业竞争力动态比较

     4.河南“十一五”时期企业竞争力动态比较

     5.湖北“十一五”时期企业竞争力动态比较

     6.湖南“十一五”时期企业竞争力动态比较

  B.16 中部企业竞争力提升对策建议

   一 中部企业发展及竞争力特征分析

   二 中部企业发展及竞争力提升对策建议

    (一)需要进一步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及加大对中部经济社会与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

    (二)加快国有企业改制、为企业发展创造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实现民营企业的大发展

    (三)加快资源型企业转型和传统产业企业的产业升级,提升企业的产业高级化程度

    (四)加强企业在中部地区间的产业分工和合作,加快企业“走出去”战略步伐

    (五)打造一批服务中部主体功能区职能的龙头企业和领军企业

 法律声明

 Abstract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编撰的《中国中部经济社会竞争力报告(2012)》是一部以中部竞争力为研究主题的蓝皮书。全书由总报告、综合评价篇、城市评价篇、产业评价篇、企业评价篇五部分组成。总报告作为全书的总论,围绕中部竞争力问题,从宏观上揭示和阐释了中部经济社会竞争力态势,并分别对中部地区城市、产业、企业的竞争力评价分别进行了概述。综合评价篇以中部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为主线,资源承载和环境保护为支撑,科教文化创新为动力,民生保障为目标,构建了中部经济社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对中部经济发展竞争力、资源环境竞争力、科教文化竞争力和民生保障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科学分析了中部六省经济社会竞争力的发展态势及排序,体现了报告的年度定量评价和省区对比分析特色。城市评价篇围绕我国中部地区城市的发展特点,构建了中部地区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建立了基于E-TOPSIS的城市竞争力综合评价模型,在对中部六省81个设区市进行实证分析,按经济发展、资源环境、基础设施与服务、科教民生和综合竞争力进行评价排序。产业评价篇是在产业竞争力内涵及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从中部地区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入手,通过构建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针对一、二、三产业的特征,分别设计了农业产业(以粮食产业和畜牧业为代表)竞争力指标体系,工业产业(食品加工、纺织、化工、医药、非金属矿业、黑色和有色金属冶炼、电器机械、信息电子生产业为代表)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服务业(以旅游业和文化产业为代表)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构建竞争力评价模型,实证分析并评价了中部六省产业竞争实力并进行分产业排序。针对产业发展中的问题,提出了具有较强针对性和操作性的政策建议。企业评价篇根据区域企业竞争力的双重内涵和属性,在波特“国家钻石模型理论”的基础上,形成了以“环境—能力—潜力”为核心的“三大构件、六项指征”的“三位一体”的区域企业竞争力评价模型。以全国平均水平为基准,运用该模型对中部六省企业竞争力进行了纵向和横向的比较研究,并提出了提升中部地区企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张敦富:《区域经济学原理》,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

金碚:《竞争力经济学》,广东经济出版社,2003。

倪鹏飞:《决定区域竞争力的9大因素》,《港口经济》2009年第6期。

陈柳钦:《区域竞争力内涵的多元化认知与辨析》,《当代经济管理》2010年第11期。

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华夏出版社,2002。

王圣云:《福祉地理学——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周绍森、胡德龙:《现代经济发展内生动力论——科学技术与人力资本对经济贡献的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中部经济社会竞争力报告(201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吴殿廷:《区域经济学》,科学出版社,2003。

张金昌:《国际竞争力评价的理论和方法》,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盛见:《中部地区产业竞争力研究》,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9。

杨公朴、夏大慰、龚仰军:《产业经济学教程》,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金碚:《中国工业国际竞争力——理论、方法与实证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

金碚等:《竞争力经济学》,广东经济出版社,2003。

盛世豪:《产业竞争论》,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

裴长洪、王镭:《试论国际竞争力的理论概念与分析方法》,《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第4期。

马歇尔著,朱志泰译:《经济学原理》,商务印书馆,1965。

韦伯著,李刚剑等译:《工业区位论》,商务印书馆,1997。

Krugman P.,Increasing Returns and Economic Geography,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1,99(3).

迈克尔·波特,李明轩、邱如美译:《国家竞争优势》,华夏出版社,2002。

熊彼特,何畏等译:《经济发展理论》,商务印书馆,1990。

裴长洪:《利用外资与产业竞争力》,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

陈红儿、陈刚:《区域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与案例分析》,《中国软科学》2002年第1期。

罗宾斯等著,孙健敏等译:《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所课题组:《“十二五”时期提高我国产业竞争力的思路与对策建议》,《宏观经济管理》2010年第2期。

王方舟:《河北省蔬菜产业竞争力分析与对策研究》,河北农业大学,2011。

顾培亮:《系统分析与协调》,天津大学出版社,1998。

乐筱康:《企业竞争能量定量评价探讨》,《管理与效益》1990年第2期。

林本初等:《有关竞争力问题的理论综述》,《经济学动态》2001年第3期。

林德教、殷纯永、林映侠等:《采用威布尔函数模型评价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初探》,《经济问题探索》2001年第6期。

刘满凤:《企业竞争力的DEA评价》,《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

迈克尔·波特著,陈小悦译:《竞争战略》,华夏出版社,1997。

贺琼、程希骏:《企业融资投资分析与决策》,科学出版社,2000。

杨杜:《企业成长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简 介:《中国中部经济社会发展竞争力报告(2013)》为连续编纂的第三本,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编撰,以“中部竞争力”为研究主题。 本书采用线性加权评价模型、因子分析法等方式对2011年中部六省经济社会综合竞争力、城市竞争力、产业竞争力、企业竞争力等进行分项评价和综合评价,得出各省份在...

作者: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3年0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