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8

引证文献

1 !

参考文献

60

东莞科技创新发展报告(2021~2022)图书

Annual Report on the Development of Sci-Tech Innovation in Dongguan (2021-2022)

SSAPID:101-8592-0538-53
ISBN:978-7-5228-0820-8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以“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为主旋律,从科技型企业培育、新兴产业布局、区域创新发展、创新人才培养等视角出发,全方位多角度地总结了东莞科技创新发展的新路径、新举措,为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的融合展现东莞新探索、新实践。

相关信息

丛书名:东莞蓝皮书
作 者:东莞市电子计算中心
编 辑:吴云苓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2年12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F0 经济学

 皮书数据库

 编委会名单

 法律声明

 Abstract

 皮书

 基本子库

 主编简介

 编撰机构简介

 Ⅰ 总报告

  B.1 2022年东莞市科技发展报告

   一 久久为功,构建全链条创新生态链

    (一)夯实基础研究根基

    (二)推进技术攻关由点向面

    (三)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四)发展科技金融,助力创新创业

    (五)强化科技创新人才体系支撑

   二 百年变局,创新引领发展面临新挑战

    (一)产业体系升级换代进入越坎关键期

     1.支柱产业短期受冲击严重

     2.新兴产业培育有待突破

     3.外商投资处于周期底部

    (二)创新体系积累量能不足以支撑现实需求

     1.创新资源禀赋不足的局面仍未得到根本改变

     2.创新体系支撑产业发展的能力有待提升

    (三)支撑产业发展的创新治理体系亟待完善

     1.创新治理结构需向服务产业发展转变

     2.创新协同联动机制亟须优化

   三 危中有机,构建产业坚实的科技支撑

    (一)产业链迈向中高端正迎来机遇窗口期

     1.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凸显产业链集群优势

     2.技术封锁为高端产品替代创造空间

     3.鸿蒙系统为科技生态发展打开突破口

    (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创新体系导入强大动力

     1.大科学装置群为材料科学研究提供最优科研条件

     2.中科院创新资源导入有力提升创新体系能力与地位

     3.松山湖科学城建设形成强大的人才吸引力

    (三)国家战略布局为创新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1.大湾区战略促进科技创新资源在大湾区内自由流动

     2.“双区”战略为改革与创新发展提供指引

   四 自立自强,开启“双万”城市发展新征程

    (一)持续推进松山湖科学城源头创新体系建设

    (二)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技术支撑体系

    (三)着力构建“科技创新+先进制造”新动能培育体系

    (四)深化科技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改革

 Ⅱ 产业篇

  B.2 东莞市新材料产业发展报告

   一 新材料产业总体情况

    (一)产业地位日益凸显

    (二)源头创新能力大幅提升

    (三)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承载力增强

    (四)企业技术创新活跃度提高

   二 东莞市新材料产业细分领域

    (一)有规模优势的细分领域

     1.先进化工材料应用广、规模大

     2.先进有色金属材料市场竞争力突出

     3.新能源材料以锂电池与光伏为主

     4.新型显示材料发展前景广阔

     5.关键电子材料向产业高端升级

     6.先进纺织材料维持较大产业规模

    (二)创新水平突出的细分领域

     1.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产业链条齐备

     2.先进陶瓷材料实现重点产品突破

     3.非晶合金材料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三)镇街特色产业集群

     1.松山湖全力打造新材料研发湾区高地

     2.沙田化工材料集群着力发展精细化工

     3.临深先进金属集群精细加工优势显著

     4.常平橡塑产业是区域加工与集散中心

    (四)产业重大项目*

     1.先进化工材料大企业带动作用显著

     2.新能源材料布局产业链高附加值环节

   三 东莞市新材料产业发展短板

    (一)产业整体技术实力亟待提升

    (二)新材料产业链亟须向关键环节延伸

   四 东莞市新材料产业发展方向

    (一)做大做强六大规模优势新材料

     1.先进化工材料

     2.先进有色金属材料

     3.新能源材料

     4.新型显示材料

     5.关键电子材料

     6.先进纺织材料

    (二)深挖三大技术领先新材料发展潜力

     1.第三代半导体材料

     2.先进陶瓷材料

     3.非晶合金材料

   五 东莞市新材料产业发展措施

    (一)建设重大科技平台

     1.打造高水平松山湖材料实验室

     2.集聚材料科学基础设施

     3.搭建新材料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二)攻关关键核心技术

     1.推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攻关

     2.争取国家和省重点领域研发项目

     3.升级新材料共性技术服务

    (三)推进新材料应用示范

     1.培育新材料高新技术产品

     2.搭建新材料生产应用平台

     3.推进市级工程项目应用新产品

    (四)培育新材料创新型企业

     1.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增量提质

     2.围绕产业链关键环节招大引强

     3.培育新材料上市企业

    (五)加快新材料园区建设

     1.建设智慧化工园区

     2.推进传统材料重镇数字化转型

    (六)集聚新材料关键人才

     1.引进海内外创新科研团队

     2.建设省级重点材料学科

     3.树立材料行业产教融合标杆

  B.3 “双碳”目标下东莞助推产业低碳发展研究

   一 国家、省“双碳”政策

    (一)国家政策

    (二)广东省政策

   二 东莞推进低碳发展的基础与面临的挑战

    (一)广东绿色低碳走在前列为东莞创造良好条件

     1.实施多项低碳综合试点建设

     2.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

     3.开展专门领域的低碳探索

     4.开展绿色金融创新

    (二)东莞科技创新取得的突破为低碳技术提供支撑

    (三)东莞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路径日渐清晰

     1.持续推进碳交易、碳普惠工作

     2.加快调整能源供给结构

     3.着力构建低碳现代产业体系

    (四)东莞雄厚的经济实力对推进低碳发展是把双刃剑

    (五)第二产业占比较高加剧东莞节能减排压力

   三 东莞推进产业低碳发展的举措

    (一)推进碳排放权交易,提高减排效率

     1.碳市场交易机制

     2.碳市场交易主体

     3.碳市场交易产品

    (二)利用绿色金融,降低产业绿色化成本

     1.绿色金融的含义

     2.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案例

      (1)绿色信贷

      (2)碳金融

      (3)绿色保险

    (三)参与绿色电力交易,优化能源结构

     1.绿色电力交易标的

     2.绿色电力交易主体

     3.绿色电力交易方式

     4.绿色电力交易收益分配

  B.4 东莞市高端装备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一 研究背景与方法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方法

   二 基于质量创新力评价体系的东莞装备制造业细分行业评价结果分析

    (一)激光加工装备——知识产权与质量品牌指标表现优秀

     1.企业经营——激光加工装备企业整体营收偏小

     2.质量基础保障——激光加工装备企业认证认可工作相对出色

     3.研发创新——激光加工装备企业研发条件配套完善

     4.知识产权——激光加工装备企业知识产权意识较强

     5.质量品牌——激光加工装备企业品牌拥有力及信用度良好

    (二)高端数控机床——知识产权指标表现较好

     1.企业经营——高端数控机床企业整体营收偏小

     2.质量基础保障——高端数控机床企业质量方面人才配备较足

     3.研发创新——高端数控机床企业研发创新水平整体较高

     4.知识产权——高端数控机床企业主要通过购买方式获得知识产权

     5.质量品牌——高端数控机床企业绩效管理和质量奖获得情况方面有待加强

    (三)工业机器人——5个一级指标表现均较好

     1.企业经营——工业机器人企业整体营收偏小

     2.质量基础保障——工业机器人企业需加强质量方面人才与经费保障

     3.研发创新——工业机器人企业创新环境和氛围不够浓厚

     4.知识产权——工业机器人企业知识产权意识较强

     5.质量品牌——工业机器人企业绩效管理和质量奖获得情况方面有待加强

    (四)新能源锂电生产装备——研发创新与知识产权指标表现较好

     1.企业经营——锂电生产装备企业整体营收偏小

     2.质量基础保障——锂电生产装备企业需加强质量方面人才与经费保障

     3.研发创新——锂电生产装备企业研发机构与人员配备不足

     4.知识产权——锂电生产装备企业知识产权基本情况与管理质量方面表现较好

     5.质量品牌——锂电生产装备企业绩效管理和质量奖获得情况方面有待加强

   三 东莞高端装备业存在的问题

    (一)核心技术能力匮乏

    (二)研发人员配置不够

    (三)产业发展环境有待优化

   四 提升高端装备业质量的路径研究——产业端

    (一)建立健全内部质量管理体系

     1.将质量管理理念融入企业文化建设

     2.以质量管控提升产品性能

     3.创新质量管理方式

    (二)加强全流程标准化建设

     1.制定从业人员的标准规范

     2.规范研发设计的流程管理

     3.让技术标准真正走进企业

     4.建立有效的内部生产验证控制标准

    (三)加大核心技术攻关力度

     1.通过各种渠道提升技术创新和产品设计实力

     2.强化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绩效

    (四)完善技术创新体系

     1.完善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

     2.积极引进优势资源,加强检测实验平台的建设

     3.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装备制造业

   五 提升高端装备业质量的路径研究——政府端

    (一)加快行业质量管理与改革创新

     1.完善质量基础支撑

     2.开展产品质量与标准等内容培训与测试

     3.建立质量评价体系

     4.强化日常质量监管

    (二)强化对高端装备制造业人才的支持

     1.大力发展科学教育,建设国际一流大学

     2.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与能力提升体系

    (三)发挥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作用,为装备制造业提质增效

    (四)加强组织协调,推动联合技术攻关,谋划未来技术发展重点

     1.加强协同创新,推动开展联合技术攻关

     2.明确未来技术发展方向

     3.制定振兴装备制造业专项计划

    (五)完善高端装备产业发展的生态环境

     1.完善财政支持方式,为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资金保障

     2.优化东莞承接外部优势装备制造资源转移的环境

 Ⅲ 企业篇

  B.5 东莞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机制构建与创新研究

   一 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现状*

    (一)数量居广东省第三,增速放缓

     1.经营情况

     2.分布情况

     3.研发情况

    (二)与先进城市相比存在一定差距

   二 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的举措与经验

    (一)市级层面主要举措

     1.完善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政策

     2.加强组织申报管理

     3.市镇协同开展跟踪督导服务

     4.创新服务模式促进高企做大做强

    (二)典型镇街主要经验

     1.麻涌镇——推进全链条培育

     2.厚街镇——强化顶层设计

     3.松山湖——借助市场力量

   三 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存在的问题

    (一)增量培育的边际效益加速递减

     1.政策刺激效应逐步减弱

     2.传统行业创新能力整体不强

     3.外资企业受到政策限定

     4.部分企业申报意愿不强

    (二)保持存量的复审压力较大

    (三)部分基层末端服务力有待提升

    (四)各城市间竞争日趋激烈

   四 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相关建议

    (一)加强顶层设计

     1.加强组织领导

     2.优化配套政策体系

     3.建立立体式联动机制

    (二)以抓研发促“高”“新”

     1.抓创新投入

     2.抓研发机构

     3.抓技术研发

     4.抓知识产权

    (三)构建梯度培育体系

     1.明确重点培育对象

     2.链条式培育规模以上企业

     3.保障式培育外资企业

     4.推动孵化载体高质量发展

    (四)强化科技招商

     1.提升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服务水平

     2.大力招引高新技术企业项目

  B.6 东莞市创新创业综合体发展研究

   一 创新创业综合体相关研究

   二 国内创新创业综合体典型案例

    (一)资源密集型——中关村创业大街

     1.发展脉络

     2.主要特点

    (二)专业服务型——金鸡湖创业长廊

     1.发展脉络

     2.主要特点

   三 东莞创新创业综合体建设情况与对比

    (一)建设情况

     1.主要做法

     2.工作成效

    (二)对比情况

     1.结构特性对比分析

     2.短板与不足

   四 东莞创新创业综合体发展建议

    (一)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城市定位

     1.强化场地空间统筹

     2.推进产业集群式培育

     3.提升社区企业服务能力

    (二)强化国际化元素

     1.创新“青创基地+双创社区”联动模式

     2.加强“以商引商+以企引才”组合模式

     3.举办国际资源专题交流活动

    (三)持续优化创新生态服务

     1.弥补工业生产空间短板

     2.建立跨空间联动基地

     3.持续优化生活配套环境

  B.7 东莞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发展报告

   一 发达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经验

    (一)美国——遵循市场规律,政府干预较少

    (二)以色列——推动技术孵化器私有化改革

    (三)芬兰——科技企业孵化器以公益性质为主

   二 东莞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现状

    (一)东莞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现状

     1.基本实现镇域全覆盖,高新区集聚明显

     2.保持高质量发展,孵化成效明显

    (二)东莞推进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的做法

     1.完善科技企业孵化器政策体系

     2.建设全链条孵化育成体系

     3.加强孵化服务能力建设

    (三)典型案例

   三 东莞科技企业孵化器存在的问题

    (一)同质化现象明显

    (二)经营模式单一,可持续发展能力有限

    (三)高素质人才稀缺

   四 促进东莞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的建议

    (一)开展面向提升专业孵化能力的绩效评价

    (二)发展新型专业化、特色化孵化载体

    (三)加强高端服务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Ⅳ 区域篇

  B.8 东莞镇街科技创新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价

   一 东莞区域创新发展格局

    (一)松山湖科学城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奠定源头创新基础

    (二)滨海湾新区打造大湾区特色合作平台,发展能效逐渐释放

    (三)水乡功能区以深化改革创新和片区统筹为契机,推动优质产业项目落地

    (四)银瓶合作创新区建设稳步推进,着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

   二 镇街科技创新指标体系构建

    (一)构建思路

    (二)指标体系

   三 镇街(园区)科技创新能力评价

    (一)松山湖园区创新核地位突出

    (二)镇街创新水平分四梯队,创新强镇排名前列

    (三)镇街创新发展各有所长

    (四)镇街(园区)创新能力不均衡

    (五)镇街科技投入长期处在较低水平

   四 镇街(园区)科技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深入推进创新强镇建设

     1.推动创新强镇建设一批科技创新平台载体

     2.提升创新强镇创新服务专业能力

     3.支持创新强镇发展新兴产业

    (二)加强对镇街(园区)的数据监测与服务

     1.加大对镇街数据监测与服务

     2.建立科技工作的市镇(园区)联动机制

    (三)推动片区联动发展

     1.构建高新区带动周边发展的高效协同机制

     2.谋划建设具有港澳特色的滨海湾片区

     3.打造水乡新城穗莞全面深度合作先导区

    (四)构建镇街科技创新激励机制

     1.推动镇街强化对科技创新的顶层设计

     2.推动镇街加大财政科技投入

     3.加大镇街科技管理人才引进力度

  B.9 松山湖的发展机遇与启示

   一 《纲要》指标设置的重点及特点

    (一)不预设GDP增速预期,但隐含年均增长需达到5%以上的定量目标

    (二)注重高价值创新,强调科技“自立自强”和“数字经济”

    (三)产业结构导向从“提升服务业”向“稳定制造业”转变,重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四)把民生福祉放在更重要位置,凸显“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五)城镇化率进一步提高,城市群、都市圈还将迎来一波发展红利

   二 对松山湖的启示与建议

    (一)顺应国家重点推动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大势,以科学城建设为抓手全面提升松山湖创新能级

    (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注意与大湾区各市产业布局形成差异,要敢于争抢产业链条最高端

    (三)数字经济起步较晚,要从产业数字化方面弯道超车

    (四)超前布局基础公共设施,将民生福祉的短板锻造成未来城市群竞争的“比较优势”

 Ⅴ 人才培育篇

  B.10 基于馆校结合视角的东莞科普模式研究

   一 馆校结合的意义

    (一)有利于优化科普教育资源配置

    (二)有利于激发青少年创新及创造力

    (三)有利于提升科普教育工作者水平

   二 东莞科技馆“科普进校园”活动实践

    (一)“科普进校园”活动内容

    (二)“科普进校园”活动成效

     1.得到学校师生的一致认可

     2.从被动发动进校园活动到主动受邀

     3.不断完善科学课程体系,提升科普工作者专业素养

    (三)“馆校结合下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开发”问卷调查分析

   三 关于馆校结合的几点思考

    (一)科学合理设计科技馆教育活动

    (二)科普形式、科普知识要不断创新

   四 总结与展望

  B.11 东莞市深化产科教融合研究

   一 产科教三融合的背景与意义

    (一)产科教三融合的提出

    (二)产科教三融合下联合培养(实践)基地的意义

   二 东莞深化产科教三融合的实践——以名校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基地为例

    (一)名校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基地五年回顾

     1.名校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基地建设历程

     2.东莞市名校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基地的优势

    (二)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基地产科教三融合的经验与做法

     1.构建没有围墙的研究生院的人才培养新场景

     2.搭建院校科研项目与企业实践场所精准匹配的成果转化平台

     3.实施高校导师+企业导师“双导师”培育模式

     4.形成了一套相对科学成熟的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专业管理服务体系

     5.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扶持和管理政策体系

     6.形成了引才聚才的良好效应

    (三)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的典型特征

     1.创新创业活动与研究生实践学习相结合

     2.研究生联合培养促进行业发展

     3.企业导师与研究生共同成长

    (四)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存在的问题

     1.绩效目标设定有待进一步优化

     2.可选择的合作高校覆盖面不足

     3.企业导师缺乏标准化、系统性培训

     4.高校、研究生、企业三方匹配精准度不足

     5.政府扶持力度有待继续加大

   三 产科教三融合的总结与展望

    (一)与高校、科研院所人才培养衔接更紧密,形成更开放的培养场景

    (二)与城市技能人才培养衔接更充分,形成梯度式培养机制

    (三)与更高端层次人才培养体系衔接更全面,形成辐射带动效应

  B.12 东莞市情报科学职称评审体系的建立及发展建议

   一 情报与情报科学

    (一)情报科学的界定

    (二)情报科学的重要性

   二 东莞市人才政策及成效

    (一)人才政策基本实现全覆盖

    (二)人才总量逐年攀升

   三 东莞情报科学职称评审体系的建立

    (一)东莞建立情报科学职称评审体系的必要性

     1.建立情报科学职称评审体系是顺应职称制度改革的需要

     2.东莞创新发展对情报科学专业人才需求迫切

     3.情报科学专业人才的身份感需要通过职称体现

     4.为科技基层干部创新能力提升赋能

    (二)市内外职称评审体系的经验借鉴

     1.深圳市科普专业高级职称评审

     2.广州市自然科学研究系列高级职称评审

     3.东莞市医药行业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

    (三)组建东莞情报科学职称评审委员会的做法

     1.东莞情报科学职称评审委员会组建流程

     2.东莞情报科学职称评审委员会主要职能

   四 完善东莞情报科学职称评审体系的建议

    (一)加强评审委员会建设与管理

    (二)建立更加完善的评价标准

    (三)争取更高层级评审权限

 Ⅵ 实践探索篇

  B.13 东莞创新创业培训的实践与发展探讨

   一 创新创业培训

    (一)创新创业培训定义与目的

    (二)创新创业培训的意义

     1.创新创业培训有利于解决传统培训模式中的各种弊端

     2.创新创业培训有助于实现以培训促进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良性循环

     3.创新创业培训有利于加速中小企业发展

    (三)创新创业培训的内容

   二 东莞创新创业培训实践——以科创训练营为例

    (一)东莞人才培养方式的总体介绍

     1.政校企“三位一体”培养

     2.政企人才培养

    (二)东莞科创训练营的背景情况

    (三)东莞科创训练营的主要做法

     1.采用便捷高效的模式

     2.发挥多方资源的作用,为项目成长助力

     3.开展保姆式对接服务,为项目导入资源

    (四)东莞科创训练营的创新点

     1.优化组合适配教学方法,提高学员学习效率

     2.多重方式强化宣传引导,强化品牌建设

     3.多种渠道汇聚创新资源,吸引优质项目集聚

     4.定制课程深化项目培养,全面诊断项目的问题

     5.双重模式助力项目提升,探索创新培育的路径

     6.多种途径引导项目需求,加强对接项目的跟踪

   三 东莞创新创业培训的发展探讨

    (一)加大对创新创业培训的补贴力度

    (二)针对不同群体,分类培训需求

    (三)开展定制化与专家引导式培训

    (四)建立创新创业培训基地

    (五)充分发挥高职教育的作用

  B.14 东莞市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体系构建

   一 东莞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现状

   二 东莞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的不足

    (一)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意识有待提高

    (二)科研仪器设备专职技术队伍有待健全

    (三)科研仪器设备考核激励机制有待完善

    (四)科研仪器设备购置前论证有待加强

    (五)科研仪器设备运维保障有待改进

   三 东莞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体系建设

    (一)组织架构建设

    (二)管理制度建设

     1.《东莞市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暂行管理办法》

     2.《东莞市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资助管理办法》

      (1)仪器设备管理单位绩效奖励

      (2)用户单位费用资助

      (3)开放共享服务站绩效奖励

      (4)开放共享培训活动资助

    (三)开放共享平台建设

     1.“莞仪在线”首页

     2.开放共享仪器设备模块

     3.个人中心模块

     4.后台管理模块

    (四)运营机制建设

     1.引导发动管理单位

     2.引导发动用户单位

     3.强化开放共享服务站

     4.持续开展宣传推广

      (1)制定宣传推广方案

      (2)设计宣传推广资料

      (3)打造培训宣传推广队伍

      (4)开展宣传推广工作

     5.提升“莞仪在线”用户体验

   四 东莞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工作的探索

    (一)探索创新科研仪器设备运营方式

     1.委托专业机构运营

     2.建设特色产业子平台

     3.对接省内各级平台

    (二)探索建立科研仪器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

     1.探索建立科研仪器设备购前论证机制

     2.探索建立科研仪器设备使用监控机制

     3.探索建立科研仪器设备维护机制

    (三)探索建立开放共享运营保障体系

     1.建立绩效评价奖惩制度

     2.建立专业人才队伍

     3.建立运维保障机制

  B.15 东莞市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研究

   一 新型研发机构相关概述

    (一)新型研发机构产生的必要性

     1.世界发达国家创新研发组织的新趋势

     2.我国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新型研发机构的类型

     1.政府主导型

     2.科研院所主导型

     3.高校主导型

     4.企业主导型

   二 先进地区新型研发机构政策演进历程

    (一)广东省

    (二)上海

    (三)深圳

    (四)广州

    (五)南京

   三 东莞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现状分析

    (一)东莞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成效

     1.集聚一批高端科技资源

     2.取得一批重大科研成果

     3.助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二)东莞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的不足

     1.高层次人才留下来的比例较低

     2.运营管理体制仍有待突破创新

     3.建设主体对人才与项目的投入不足

   四 东莞新型研发机构发展方向

    (一)做好新型研发机构的顶层规划

    (二)完善现有的政策扶持体系

    (三)进一步做好相关配套服务

    (四)优化以产业化为导向的评估激励机制

  B.16 东莞市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优化探索

   一 政府注重完善政策法规、建平台,为成果转化提供良好环境

    (一)转变科技成果转化总体思路

    (二)政府为主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1.科技成果转化平台要接地气且公益性与市场性相结合

     2.重视平台专业能力培养

     3.整合渠道资源,实现区域性服务能力全覆盖

    (三)镇街层面加强专项扶持,引导企业内生孵化

     1.市镇联动设置专项扶持政策

     2.以企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引导并服务好企业的内生孵化

   二 高校以市场需求和产业化为导向,提升转化效率

    (一)创新高校科研模式

    (二)调整科研投入比例

    (三)完善成果转化利益分配机制

    (四)推动科技成果与资本加速对接

   三 企业构建完善的研发活动管理体系,促进科研投入和成果转化的良性循环

    (一)研发活动管理体系内容框架及服务流程

     1.企业研发活动管理体系内容框架

     2.企业研发活动管理体系服务流程

    (二)构建企业研发活动管理体系的基本思路

     1.研发机构建设

     2.研发项目规范管理

     3.科技成果管理

     4.研发投入费用管理

     4.统筹协调

   四 深入推进技术经纪人培育工作,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一)重视细分领域技术经纪人引进和培育

    (二)探索技术经纪人职业发展路径

    (三)规范技术经纪人行为

 Ⅶ 附录

  B.17 东莞镇街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三级指标排名

  B.18 东莞市职称评审委员会一览

 皮书网

 摘要

《坚定不移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 主动做好适应气候变化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官网,2022年6月13日,https://www.mee.gov.cn/zcwj/zcjd/202206/t20220613_985406.shtml。

李翠丹、李俏雅:《东莞制造业碳排放及其驱动因素分析》,《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8年第10期。

薛飞、周民良:《中国碳交易市场规模的减排效应研究》,《华东经济管理》2021年第6期。

曾雪兰、黎炜驰、张武英:《中国试点碳市场MRV体系建设实践及启示》,《环境经济研究》2016年第1期。

《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远期交易业务指引》,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官网,2016年2月3日,https://www.cnemission.com/article/zcfg/bsgz/201602/20160200001022.shtml。

《广东省碳排放配额托管业务指引》,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官网,2016年2月4日,https://www.cnemission.com/article/zcfg/bsgz/201602/20160200001024.shtml。

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国家发改委、环境保护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2016年8月31日。

《东莞成功办理广东首笔碳减排领域票据再贴现业务》,南方财经,2022年6月17日,https://www.sohu.com/a/558040070_121270986。

《广东首发!中山绿色金融再上新》,广东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网站,2022年1月30日,http://gdjr.gd.gov.cn/gdjr/jrzx/dfjr/content/post_3803789.html。

《首笔落地东莞!工行广东分行的碳排放权质押贷款来了》,南方+,2022年4月24日,http://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204/24/c6432278.html。

《佛山落地家电行业首笔“绿色碳链通”》,新浪财经,2022年3月15日,https://finance.sina.com.cn/jjxw/2022-03-15/doc-imcwipih8501360.shtml?finpagefr=p_115。

《2021年东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东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2年3月30日,http://www.dg.gov.cn/zjdz/dzgk/shjj/content/post_3790787.html。

《东莞发展底气何来?7387家高企,数量全国地级市第二!》,南方+客户端,2022年1月6日,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201/06/c6106990.html。

王晓丹:《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的新模式探究》,《商业观察》2021年第10期。

郑文韬:《国家级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体系建设研究——以济南高新区为例》,《科技经济导刊》2021年第23期。

郑春蕊:《新形势下高新技术企业政策研究及对河南省的启示》,《河南科技》2021年第6期。

施文全、司聪:《苏州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企业科技与发展》2021年第6期。

顾万勇:《破解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的问题和短板》,《群众》2019年第14期。

陈剑锋、唐振鹏:《国外产业集群研究综述》,《外国经济与管理》2022年第8期。

项国鹏、宁鹏、罗兴武:《创业生态系统研究述评及动态模型构建》,《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6年第2期。

李万、常静、王敏杰:《创新3.0与创新生态系统》,《科学学研究》2014年第12期。

《中关村创业大街:街区介绍》,中关村创业大街官网,2022年6月20日,https://www.z-innoway.com/home。

张超:《中关村创业大街奏响“双创”最强音》,《北京党史》2018年第3期。

《中关村创业大街:全力打造全球产业创新生态平台》,参考网,2021年9月5日,https://www.fx361.com/page/2021/0905/8818407.shtml。

《长廊六周年!我们一起乘风破浪!》,金鸡湖创业长廊公众号,2020年6月28日,https://mp.weixin.qq.com/s/CDSPvXFV3YTyOp275jQoYg。

《中关村创业大街“全球创新网”,实在是“高”!》,凤凰网,2021年5月17日,https://ishare.ifeng.com/c/s/v002QW--53k01Dp6dqbN61lSVFSLxYXJq4rdwCT4dB7eEPME_。

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以色列科技企业孵化器研究》,2013年12月17日,http://www.ctp.gov.cn/fhq/gjjy/201312/a42541a989bd4fe9a851800587023de9.shtml。

吴汉荣、耿燕:《以色列技术孵化器私有化模式的理论分析及启示——基于交易成本经济学的视角》,《科技管理研究》2012年第18期。

松湖华科产业孵化园:《东莞松湖华科:打造完备孵化阵营 助推创新创业发展》,《广东科技》2020年第4期。

东莞理工学院新闻中心:《打造高校与城市“命运共同体”:东莞理工学院砥砺奋进三十载,助推东莞高质量发展》,2022年4月27日,https://www.dgut.edu.cn/info/1023/22487.htm。

科学技术部火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中心新闻中心:《滨海湾港澳青年之家双创基地已入驻粤港澳台侨企业48家》,2022年4月29日,http://www.innofund.gov.cn/kjb/dfdt/202204/9d6bba9771a04de883b817b07b71680e.shtml。

中国社会科学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课题组:《未来15年中国经济增长潜力与“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及指标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20年第4期。

廖红、曹朋:《中国科技馆为学校提供开放学习服务的实践探索》,《开放学习研究》2016年第5期。

王乐、涂艳国:《馆校协同教学:馆校合作教学模式的理论探索》,《开放学习研究》2017年第5期。

史晓丽:《多元载体交融推进青少年科普教育的思考》,《科技与创新》2019年第6期。

刘军:《浅析山东省科技馆进校园项目基本运行模式研究》,《科技视界》2017年第13期。

刘军:《山东省“科技馆进校园”项目实施效果分析研究》,《科技视界》2017年第11期。

郑坚:《浅析科技馆活动进校园的实施方案》,《科教导刊》2016年第28期。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中国政府网,2017年12月19日,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12/19/content_5248564.htm。

《关于印发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中国政府网,2019年10月10日,http://www.gov.cn/xinwen/2019-10/10/content_5438011.htm。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广东省人民政府网,2018年8月23日,http://www.gd.gov.cn/gkmlpt/content/0/153/post_153029.html#7。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教育部关于印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的通知》,教育部官网,2020年9月30日,http://www.moe.gov.cn/srcsite/A22/moe_826/202009/t20200930_492590.html。

刘萍、武蕾、袁蒙:《产教融合多元协同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产业创新研究》2021年第22期。

董睿、于立:《产教融合背景下创新生态系统构建机制与对策》,《办公自动化》2021年第19期。

李静媛、王鲁宁:《科教融合视域下创新型研究生培养实证研究》,《中国冶金教育》2021年第6期。

关明、孙月明:《科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历史演进、现实意义及发展走向》,《中国轻工教育》2022年第1期。

王知津、陈芳芳:《从情报科学到知识科学》,《情报科学》2007年第9期。

梁战平:《情报学若干问题辨析》,《情报理论与实践》2003年第3期。

贺德方:《自主创新,情报先行》,载《情报科学》2006年10月。

《东莞成功迈上万亿GDP、千万人口的“双万”新起点》,《东莞日报》(电子版)2022年4月25日,https://epaper.timedg.com/html/2022-04/25/content_1668759.htm。

《对人才说“520”!东莞系列人才新政“大礼包”来了》,东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2年5月20日,http://www.dg.gov.cn/jjdz/tpxw/content/post_3811619.html。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站,2015年10月23日,http://www.scio.gov.cn/32344/32345/32347/33665/xgzc33671/ Document/1452777/1452777.htm。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创业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官网,2015年12月23日,http://www.mohrss.gov.cn/xxgk2020/fdzdgknr/zcfg/gfxwj/rcrs/201601/t20160104_230778.html。

《工信部:中小企业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央视新闻网,2022年6月14日,http://news.cctv.com/2022/06/14/ARTI9PIJSMK8ahlwTLtzOXwf220614.shtml。

何宇:《新型研发机构的研究与思考》,《品牌与标准化》2022年第3期。

龙云凤:《国内新型科研机构发展模式研究及建议》,《广东科技》2018年第4期。

张昱、乔俏:《我国新型研发机构治理与成果转化模式特点分析及建议》,《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22年第5期。

任志宽、龙云凤:《解密新业态:新型研发机构的理论与实践》,广东人民出版社,2020。

龙云凤:《广东企业型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特点分析》,《广东科技》2020年第29期。

陈雪、龙云凤:《广东新型研发机构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模式及建议》,《科技管理研究》2017年第4期。

简 介: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面对国内外错综复杂的发展环境,在多重压力下仍实现了经济的稳健增长,经济总量站上13万亿元台阶。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整体保持稳健,财政政策加大稳增长支持力度,财政赤字率有所上升。粤九市存贷款余额在整个大湾区中的比重再次小幅上升,表明内地金融业在大湾区中的重要性正在持续提高。展望2023年,...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3年0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