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26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33

陕西社会发展报告(2015)图书

Annual Report on Society of Shaanxi(2015)

SSAPID:101-8585-3561-52
ISBN:978-7-5097-6932-4
DOI:
ISSN:
关键词:

社会发展 陕西省

[内容简介] 本书对2014年陕西省“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移民搬迁、党风廉政建设、网络社会治理以及经济新常态下的陕西民生建设等多个领域进行了专题研究和深入探讨;透过对陕西改革发展进程的社会热点焦点事件,网络舆情的变化发展动态,公众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状况,以及对宣传倡导传统文化的理解、评价与建议的调查,获取陕西公众对经济社会发展中诸多议题的看法和认知,从不同侧面反映全省公众对当前党和政府重大决策和部署的态度与回应。

相关信息

丛书名:陕西蓝皮书
编 辑:高振华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5年01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Z1 丛书

 皮书数据库

 法律声明

 Abstract

 陕西蓝皮书编委会

 BⅠ 总报告

  B.1 2014~2015年陕西社会发展报告

   一 2014年陕西社会发展形势分析

    (一)城乡居民生活持续改善,贫困地区同步提高

    (二)深化教育、医疗体制改革,促进资源配置的均衡化与可及性

    (三)完善社会保障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兜底线、促发展的作用

    (四)多项措施促进大学生就业,就业形势基本平稳

    (五)推进社会组织管理改革,促进公共服务社会化、标准化

   二 陕西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一)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对政府治理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民生投入效能有待进一步提升

    (三)深化收入分配改革的政策措施亟待出台

    (四)形成公共服务多元供给格局更加迫切

   三 2015年陕西社会发展建议

    (一)培育全民法治精神,全面推动法制社会建设

    (二)继续深化社会各领域改革,促进人民福祉提高

    (三)吸纳社会力量平等参与公共服务,推进公共服务社会化

    (四)建立多元共治的社会治理体制,激发社会发展活力

 BⅡ 年度热点

  B.2 陕西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现状、特点与对策研究

   一 陕西省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相关情况

    (一)做好舆论宣传,凝聚全省共识

    (二)组建专门机构,做好方案规划

    (三)加强合作联系,强化政策沟通

    (四)提速设施建设,完善道路联通

    (五)搭建经贸平台,实现贸易联通

    (六)文化旅游先行,促进民心相通

   二 陕西省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特点及面临挑战

    (一)特点

     1.反应迅速,落实到位

     2.定位清楚,思路清晰

     3.路径明确,抓手有劲

    (二)面临挑战

     1.沿线省份之间存在同质性竞争

     2.拉动周边经济发展的动力仍有不足

     3.突破现有政策与规则的障碍难度较大

     4.省内区域间参与建设的情况不平衡

   三 陕西省加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对策建议

    (一)加强政策的跟踪与阐释,建立政策敏感性

    (二)充分发挥西安市现有平台优势,做实做强各项工作

    (三)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项目落地和“走出去”工作

  B.3 陕西移民搬迁调研报告

   一 实施“移民搬迁工程”是功在当代、造福子孙的重大举措

    (一)实施“移民搬迁工程”,优化了搬迁户的生存条件和生活方式

    (二)实施“移民搬迁工程”,创造了移民就业增收的新机遇

    (三)实施“移民搬迁工程”,改善了移民迁出地的生态环境

    (四)实施“移民搬迁工程”,提高了城镇化水平

   二 进一步推进“移民搬迁工程”需要研究解决的新问题

    (一)实施移民搬迁工程的资金压力仍然存在

     1.市场价格变化、建房标准提高导致建房成本增加

     2.不少地方“小配套”资金被用于建房,影响“小配套”建设

     3.“大配套”资金到位不理想,对移民安置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产生一定影响

     4.应由县区解决的建设前期资金落实难度较大

    (二)移民搬迁工程的土地制约亟须解决

     1.实际下达土地指标不足

     2.土地指标下达滞后

     3.移民集中安置选址难度越来越大

    (三)配套产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移民就业增收渠道还不够宽

    (四)安置小区后续管理亟待加强

    (五)移民搬迁工程规划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调整

   三 进一步推进移民搬迁工程的几点建议

    (一)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移民搬迁支持力度

     1.落实移民安置点配套建设资金

     2.注重移民搬迁资金整合使用

     3.完善移民搬迁资金支持政策

     4.多措并举,推进移民搬迁

    (二)多管齐下,破解土地制约

     1.用足用好国土资源部土地支持政策

     2.充分利用各种存量土地资源

     3.改革审批制度,提高行政管理效能

    (三)广开就业增收门路,实现搬迁户“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

     1.推广典型经验

     2.设立省级移民搬迁后续产业发展基金

     3.推动土地流转,增加移民收入

    (四)加强安置点后续管理,解决社区管理遇到的新问题

    (五)根据实际需要,完善调整移民搬迁规划

  B.4 2014~2015年陕西廉政建设报告

   一 2014年陕西廉政建设的主要进展

    (一)党风廉政建设成效显著

    (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重要成果

    (三)从严管理干部制度不断创新

   二 陕西廉政建设的亮点和经验

    (一)查办腐败案件体制机制改革试点工作顺利推进

    (二)任前廉政法规考试制度成为加强廉政教育的创新之举

    (三)具有陕西特色的从严管理干部制度创新

   三 2015年陕西廉政建设的建议

    (一)坚持标本协治的反腐败战略

    (二)不断强化法治反腐的力度

    (三)落实五项从严管理干部新制度,重在提高制度执行力

  B.5 陕西民生建设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一 2014年陕西省民生工程实施现状

    (一)经济快速平稳发展,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升

    (二)各项民生改革深入推进

    (三)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保障标准不断提高

    (四)避灾扶贫移民搬迁工程有序推进

    (五)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成绩明显

   二 陕西民生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公共服务效率不高

    (二)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不足

    (三)民生建设管理服务不完善

   三 陕西民生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民生建设的新形势与新要求

     1.经济发展趋缓形势下民生保障政策实施的新要求

     2.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背景下的要求

     3.新型城镇化与公共服务均等化背景下的民生建设

    (二)推进民生建设的几点建议

     1.对关中、陕北和陕南实施差别化财政配套政策

     2.对民生建设项目形成第三方评估机制

     3.出台社会力量参与民生建设的可操作性方案,引导和鼓励民间力量参与民生建设

     4.提高民生建设的实效性

     5.优化设置,增强民生项目的科学性

     6.以民生兜底为原则,正确区分民生建设性质

     7.明确社保制度建设原则,为国家社保制度改革做准备

     8.民生建设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

  B.6 生育政策调整背景下陕西计划生育工作发展趋势与策略

   一 生育政策调整的社会背景

   二 新形势下计划生育工作的发展转型

    (一)实现人口计划生育由管理到服务的适时转型

    (二)从控制人口数量到优化结构,均衡发展

    (三)从育龄女性计划生育服务扩大到推进群体生殖健康服务

   三 陕西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发展趋势与对策

    (一)卫生和计划部门合并后,整合资源对人口计生工作进行独立的定位

     1.落实三级干预工程,降低出生缺陷

     2.整合卫生部门的资源,可以更为有效地推进计划生育工作

     3.实现机构整合下服务系统的整合

     4.把建立完善计划生育社会保障制度作为工作重点

    (二)拓展“人口服务”理念,把养老服务作为今后的重点工作领域之一

    (三)以家庭服务为主,把改善家庭福利作为民生建设的切入点

    (四)整合人口信息,加强人口预测

  B.7 陕西网络社会治理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一 陕西网络社会治理现状

    (一)成立陕西网信领导小组,网络治理制度化初步形成

    (二)重视网络问政与互动,基本建成网民意见收集—办理—反馈机制

    (三)多措并举,形成自查自纠—责令查处—群众举报的网络监管常态

    (四)引导和打击相结合,网络舆论得到积极引导

   二 陕西网络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关于网络治理的法律法规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省内原有官民互动沟通渠道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三)未能发动多元社会主体共同参与网络治理

   三 陕西网络治理中面临的挑战

    (一)“把关人”作用弱化,网络监管难度加大

    (二)政府形象受到损害,“老不信”心态在社会上扩大蔓延

    (三)涉陕舆情被延伸和放大,增加了舆论引导的难度

    (四)民间话语膨胀、壮大,不可控性增强

   四 对策建议

    (一)树立“以疏导代替封堵”的治理理念

    (二)建立“依法治网”的治理手段

    (三)确立“共同治理”的治理模式

    (四)传递正能量,建设健康的网络文化

    (五)不断提高官方话语的舆论主导力,形成良好的舆论引导效果

 BⅢ 民意调查

  B.8 2014年社会热点、焦点事件:陕西公众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一 对社会事件的关注度

    (一)安全议题引发高度关注,“反暴恐”成为重中之重

    (二)“十八届四中全会”引人瞩目,对“依法治国”充满期待

    (三)“周永康案”持续关注,对打“大老虎”尤其称赞

    (四)对香港“占中”、台湾“反服贸”有所关注,期待香港稳定繁荣、两岸关系和谐发展

    (五)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凝聚巨大改革动力

    (六)“文艺座谈会”讲话受到特别关注,对文艺工作的要求引发强烈共鸣

   二 对社会“流行词”的认定

   三 对主要国内社会事件/活动影响力的评价

    1.“召开十八届四中全会”,回应全社会的期待

    2.“打击暴恐,整顿社会治安”,民生议题延伸到社会安全

    3.“习近平关于传统文化的系列讲话”,传统文化价值得到凸显

    4.“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全新发展理念贯彻落实

    5.召开“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推动工作作风根本转变

    6.“取消房屋限购令”,体现市场主导地位

    7.“国家领导人频繁出访”,展现中国力量和中国形象

   四 对陕西热点事件/活动影响程度的评价

   五 对2014年社会发展的解读及对未来的期待

    1.对社会发展予以积极评价,社会心态向上

    2.正视问题与挑战,期待更多的改变

    3.积极进言献策,乐观看待发展

  B.9 陕西公众传统文化认知状况调查报告

   一 公众理解的“传统文化”

   二 公众接触“传统文化”的渠道

    (一)传统文化社会化的渠道

    (二)传统文化社会化的场所

   三 公众对传统文化主要类型的喜爱程度

   四 公众对传统文化思想的认知

    (一)对传统文化主要体系的知晓度

    (二)对传统文化核心思想的知晓度

   五 对传统文化认知与影响力的评价

    (一)对传统文化公众认知度的评价

    (二)传统文化的社会影响力

   六 对传统文化几种观点的评价

    (一)“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灵魂”

    (二)“优秀传统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财富”

    (三)“传统文化是改革的包袱”

    (四)“全球化给传统文化带来了严峻挑战”

    (五)“传统文化对化解人类面临的矛盾冲突能够提供帮助”

  B.10 陕西公众对宣传倡导传统文化的理解、评价与建议调查报告

   一 对宣传优秀传统文化意义的理解

   二 对当前宣传优秀传统文化实践的评价

    (一)对整体表现的评价

    (二)对具体工作的评价

    (三)对主要做法效果的评价

   三 对宣传倡导传统文化实践过程中面临挑战的认定

    (一)对传统文化传播中面对挑战的认定

    (二)对宣传中存在问题的认定

   四 倡导传统文化中需要处理的几种关系

    1.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

    2.文化传承与文化现代化

    3.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

    4.文化自信与文化包容

    5.理论化与大众化

    6.本土化与全球化

    7.中华民族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

   五 在宣传倡导传统文化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几项工作

   六 对完善宣传倡导优秀传统文化工作的对策建议

  B.11 陕西省网络舆情发展报告

   一 网络公众的基本行为习惯

    (一)笔记本电脑成为上网的首要终端

    (二)网络成为人们的重要生活方式

    (三)微信取代腾讯QQ成为重要社交平台

    (四)报纸杂志成为人们关注新闻热点的重要渠道

   二 网络舆论参与意识及特点

    (一)网民的参与意愿和热情再度增加

    (二)专家学者与媒体人士成为影响网络舆论的重要群体

    (三)民生问题与公民权利问题成为网络舆论的重要导火线

    (四)政府网站、政务微博的“被关注”度较低

   三 当前公众的网络认知与态度

    (一)认为网络在舆论监督和反腐中的作用较大

    (二)认为当前网络舆情依然保持健康态势

    (三)认为网络问题依然较多,媒体社会责任有待加强

    (四)对职能部门舆情应对效果予以肯定

   四 小结:强化依法治网

 BⅣ 专题报告

  B.12 陕西地方立法服务社会发展研究报告

   一 陕西地方立法总体思路与原则

   二 一年来陕西地方立法概况

    (一)民生类立法

    (二)社会类立法

   三 陕西地方立法对社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四 未来陕西地方立法趋向及建议

    (一)未来陕西地方立法的趋向

    (二)完善地方立法的对策建议

     1.更好地实现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的转变

     2.不断提高透明度,扩大民众参与立法渠道

     3.积极有效地利用新媒体大数据提高立法效益

  B.13 陕西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

   一 陕西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取得新成效

    (一)对农村党组织建设重要性认识不断深化

    (二)围绕中心抓党建不断紧密

    (三)党员队伍素质不断提高

     1.党员发展稳步推进,突出“结构优化”

     2.党员培训力度增强,突出“素质提高”

     3.党组织覆盖面扩大,突出“作用加强”

    (四)党组织体系不断健全

     1.党组织设置科学化

     2.阵地建设规范化

     3.党员作用发挥经常化

    (五)党组织建设制度不断完善

     1.村干部选拔制度

     2.监督管理制度

     3.教育培训制度

    (六)农村党员干部作风更加务实

   二 陕西农村基层党组织存在“五不适应”问题突出

    (一)新兴组织不断涌现与党组织作用削弱的不适应

    (二)村民自治进一步发展与群众政治参与欠充分的不适应

    (三)农村风险因素增加与党组织稳定群众预期能力有限的不适应

    (四)群众诉求多样化与满足渠道单一的不适应

    (五)部分党员党性不强、意识淡化与始终保持党员先进性的不适应

   三 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几点对策

    (一)思想上高度认识,把推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作为一项基本工作来抓

    (二)重点加强支部建设,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巩固党的领导地位

     1.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模式

     2.实现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的转型

     3.选好书记,加强班子建设

     4.加强党员队伍管理

    (三)加强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健全村民自治机制

     1.增强民主法治意识

     2.处理好两个关系

     3.加强落实和完善重要村级事务民主管理制度

    (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制度改革,紧扣服务

     1.把服务改革摆在突出位置

     2.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联系群众的工作机制

     3.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长效机制

    (五)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改革要统筹协调,综合配套

     1.加强顶层设计与坚持人民主体相结合

     2.各级党组织知行合一

     3.找准农村党组织建设改革着力点

  B.14 陕西省劳动关系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一 不断完善促进就业的保障体系

    (一)加强就业信息化建设,提升政府就业公共服务水平

    (二)认真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服务工作

    (三)加强农民工回乡创业的服务工作

    (四)扎实开展2014年春风行动

   二 认真推行劳动基准相关规定的落实与调整

    (一)劳动合同签订率提高

    (二)根据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调整陕西省最低工资标准

    (三)落实环卫工人参加社会保险财政补助

    (四)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

    (五)加强失业保险基础建设,及时调整保险金标准

    (六)进一步提高工伤保险待遇

    (七)阶段性降低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费率

   三 在推进城镇化的进程中,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民工的社会融合

    (一)推进有条件的农村居民进城落户

    (二)全面促进农民工社会融合

     1.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促进农民工与城镇的经济融合

     2.各类文化活动,促进农民工与城镇的文化融合

     3.提高农民工的组织关注度,促进农民工与城镇的组织融合

     4.逐步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农民工与城镇的全面融合

   四 推进劳动关系监察和调处机制创新,畅通劳动争议的法律解决渠道

    (一)强化劳动监察

     1.扎实开展了专项检查工作

     2.高质量办理举报投诉案件

     3.健全了农民工工资支付常态化监察制度

     4.加大对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件的打击力度

    (二)积极探索劳动争议调解制度创新

     1.陕西省启动非公企业劳动争议预防调解示范工作

     2.宣传劳动争议调解的基层经验

    (三)推进劳动仲裁改革,提高劳动仲裁效率

    (四)充分发挥劳动诉讼裁决争议的功能

   五 工会积极发挥维护劳动关系的作用

    (一)加强工会组织建设

     1.非公有制企业工会组织和会员队伍迅速发展

     2.工会组织机构设置得到加强

     3.工会组织领导体系进一步完善

    (二)加强对职业病的防治工作

    (三)认真落实工资集体协商三年规划,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工资权益

    (四)强力推进女职工权益保障

  B.15 陕西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分析

   一 问题的提出

    (一)城乡一体化的核心内容是城乡公共服务的一体化

    (二)社区化治理是提升城乡一体化水平的重要途径

   二 陕西省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以及农村社区建设的现状分析

    (一)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现状

     1.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不平衡

     2.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质量不高

     3.农村公共服务供求关系不平衡

    (二)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基层政府所面临的财政困难

     2.以政府为主导的供给模式的缺陷

     3.以传统集体经济组织为治理边界的困境

   三 加快陕西省农村社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量力而行逐步推进,避免短期大范围推广造成的财政困难

    (二)改政府主导为政府引导,探索多种力量共同建设

    (三)培养“社区”意识,硬件设施与精神风貌相协调

  B.16 陕西省“十三五”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研究报告*

   一 “十二五”以来陕西农村综合改革回顾

    (一)陕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成效

    (二)陕西农村综合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 “十三五”时期陕西农村综合改革形势

    (一)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待提升

    (二)公共财政对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供给乏力

    (三)城乡统一的市场体系有待探索

   三 “十三五”时期推进陕西农村综合改革的总体思路

    (一)推进陕西农村综合改革的主要举措

    (二)农村综合改革重点工程

  B.17 陕西省棚户区改造现状及其对策报告*

   一 陕西省近年来棚户区改造现状

    (一)建立了一套比较健全的组织机构

    (二)制定了一套比较完善的责任制度

    (三)出台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

     1.棚改总体的目标原则要求

     2.专项资金管理政策

     3.科学编制了全省棚户区改造规划

     4.配套设施建设政策

     5.征迁政策

     6.税费优惠政策

    (四)建立中心、搭建平台,确保棚改工作公正、透明

   二 陕西省棚户区改造经验

    (一)多措并举,破解棚户区改造资金瓶颈

    (二)因地制宜,形成了各具地方特色的改造模式

    (三)政府主导、齐抓共管,确保棚改工作顺利推进

   三 陕西省棚户区改造存在的难点和问题

    (一)资金不足仍是改造工作的难点

    (二)房屋征收难度加大

    (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不到位

    (四)受当前市场和经济形势的影响,开发企业积极性不够高

   四 进一步推进陕西省棚户区改造的意见建议

    (一)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

    (二)加强政策宣传,推进和谐征迁

    (三)大胆创新,推进安置方式多样化

    (四)完善棚改项目的配套设施建设

    (五)调动各方积极性的同时加大管控监督力度

  B.18 2014~2015年陕西旅游业发展状况与前景分析

   一 2014年陕西旅游业发展现状

    (一)旅游“假日经济”势头发展强劲

    (二)文化遗产申遗取得重大突破

    (三)旅游、文化结合构筑产业高地

   二 2014年陕西旅游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市场秩序仍需继续整顿

    (二)旅游宏观调控还应系统操作

    (三)旅游资源保护亟待依法执行

   三 2015年陕西旅游对策与展望

    (一)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大力拓展友城关系

    (二)从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高度精心挖掘旅游资源

    (三)乘申遗取得重大突破之东风全面保护文化遗产

  B.19 陕西省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现状与发展建议

   一 陕西省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现状

    (一)注重政策引导,积极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二)各地区积极进行社区居家养老探索,出现一些先进模式

    (三)初步构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基础性服务设施基本覆盖

    (四)政府购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有序推进

    (五)加强居家养老服务人员队伍建设

    (六)社区居家养老照护资源整合取得一定成效

   二 关于发展陕西省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若干建议

    (一)将长期照料纳入社区居家养老体系建设规划

    (二)发挥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优势,为老年人提供医疗保健及护理服务

    (三)为在家照护老年人的家庭成员提供补贴

    (四)建立专业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队伍

    (五)鼓励民办资本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B.20 户籍制改革背景下陕西农民进城意愿研究报告*

   一 陕西的农业发展与农村城镇化现状

   二 农民对待乡村和城市的态度及未来愿望

    (一)被调查村概况

    (二)中老年农民对待村庄、土地和城市的态度

    (三)青年人对待农村与城市的态度和未来愿望

   三 对新型城镇化实践的几点建议

    (一)大力发展小城镇,让农民就近就业定居,提升农民生活质量

    (二)发展多样化新型农业,帮助农民增加收入

    (三)进一步建设新农村,建立城乡统一的制度机制

 BⅤ 区域报告

  B.21 西安城市凝聚力公众认知状况调查报告*

   一 理解“城市凝聚力”:解读城市发展的新维度和新意义

    (一)城市凝聚力是市民群体意识的共同反映

    (二)城市凝聚力是凝聚人心、激发前进的动力

    (三)城市凝聚力是缓解矛盾、调解冲突的法宝

   二 “城市凝聚力”的微观观照:个体生活状况描述与评价

    (一)个体生活的自我评价

    (二)市民群体的整体评价

   三 嵌入社会发展结构中的“城市凝聚力”:西安发展现状分析

    (一)经济建设

     1.取得的成就

     2.经济发展上的不平衡

     3.市民总体评价

     4.市民对西安经济发展表现的具体评价

    (二)社会建设

     1.社会建设取得的成就

     2.市民对社会建设的总体评价

     3.市民对西安社会发展表现的具体评价

    (三)生态建设

     1.生态建设取得的成就

     2.市民群众对生态建设的总体评价

     3.市民群众对生态建设表现的具体评价

    (四)文化建设

     1.文化建设取得的成就

     2.市民群众对文化建设的总体评价

     3.市民群众对文化建设表现的具体评价

   四 认识“西安”:呈现公众眼中的西安印象

    (一)对西安市的主观描述与评价

    (二)在全国坐标中定位西安

   五 西安增强“城市凝聚力”面临的挑战及需要处理的关系

    (一)公众对增强西安“城市凝聚力”面临的挑战的认定

    (二)公众对增强西安“城市凝聚力”需处理好的关系的认定

   六 增强“城市凝聚力”的信心表达

   八 对增强“城市凝聚力”的建议

    (一)要加快改革、转变观念、营造新机制

    (二)以文化引领城市品位和形象建设

    (三)要注重提升市民素质和感召引领,培育良好的城市风尚

    (四)要强调文化强市,提升城市文化知名度和辐射度,培育创新精神

  B.22 “宝鸡模式”:由残疾人服务管理到残疾预防治理

   一 宝鸡残疾预防与残疾治理的背景

    (一)残疾人事业建设成就显著,残疾人福祉不断提升

    (二)残疾预防的社会需求:残疾人不断增加与致残原因复杂性

   二 “残疾预防”的理念与实践内涵

    (一)创新性:关注“残疾”,强化“预防”

    (二)能动性:体现主动,积极干预

    (三)参与性:残联主导,跨部门协同

    (四)专业性:依托技术,统合信息

   三 “残疾预防”的主要做法

    (一)健全残疾预防领导、组织体系

    (二)以点带面,积极突破

    (三)打造以精细化、信息化为特征的残疾预防数据库

    (四)重视残疾预防能力建设

    (五)以信息随报系统管理为抓手推动残疾预防

    (六)强化宣传,营造残疾预防的社会支持性环境

   四 “残疾预防”的主要特点

    (一)合作共治:残疾预防体制一体化

    (二)分类管理:残疾预防方式类型化

    (三)信息管理:残疾预防运作机制化

    (四)能力提升:残疾预防介入专业化

   五 “残疾预防”面对的脆弱性和挑战

    (一)预防体系建设与现实政策的冲突

    (二)部门认同与社会共识的矛盾

    (三)信息随报系统与跨部门、行业信息整合的冲突

    (四)残疾预防介入空间的扩大与残联传统角色的冲突

   六 完善残疾预防行动的对策与建议

    (一)体现残疾治理理念,将残疾预防提升到残疾治理体系的高度

    (二)实现有效的残疾治理,形成整合、多元主体的组织架构

    (三)建立国家层面的残疾预防监测网络数据库,确立疑似残疾标准

    (四)有效识别相关人群,完善分层、分类残疾预防模式

    (五)健全相关法规,倡导公民参与,营造残疾预防的社会支持性环境

  B.23 铜川市社会救助状况分析及发展对策

   一 社会救助政策发展状况

    (一)经济与财政收入增长促进了社会救助事业发展

    (二)“应保尽保、按标施保”的低保制度不断完善

    (三)城乡医疗救助范围不断扩大,救助标准不断提高

    (四)“急救难”城乡临时救助工作与效果稳步提升

    (五)农村五保对象供养机构与制度建设逐步完善

   二 主要经验、困难与挑战

    (一)通过“干部吃低保专项报告”提升社会救助公平

    (二)通过“救助对象的信息比对”加强救助对象审核

    (三)通过“信息栏长期末端公示”促进社会救助公开

    (四)落实“农村低保评审委员会制度”,加大透明公开力度

    (五)通过“一卡通”、“一厅式”、“一站式”简化工作流程

    (六)强化政策宣传,严把救助对象审核审批程序“关口”

   三 发展对策

    (一)加大基层工作的经费支持与人员保障

    (二)加大信息系统建设与“硬核查”措施

    (三)增强医疗救助与临时救助范围及力度

    (四)加大政策宣传力度与针对性宣传策略

  B.24 延安新区文化建设发展报告*

   一 延安新区建设的必要性

   二 延安新区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新区文化建设重视程度低

    (二)新区文化没有新颖性

    (三)新区文化脱离延安文化

    (四)新区文化人文性不突出

   三 延安新区文化的特性

    (一)传统性

    (二)现代性

    (三)革命性

    (四)丰富性

   四 建议对策

    (一)政府重视新区文化建设工作,设立新区文化建设办公室

    (二)重视民间文化建设,展现延安新区特色

    (三)坚持走出去和迎进来,提高延安文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四)拓宽文化建设主体,让更多人参与新区文化建设

  B.25 商洛市社会救助实施现状与对策建议

   一 商洛市社会救助实施现状

    (一)分类制定相关工作细则和实施办法,基本建立起社会救助体系

    (二)城乡低保工作有序推进,保障水平稳步提高

    (三)城乡医疗救助工作快速推进,享受人群持续扩大

    (四)农村五保供养水平全面提升,切实解决受助人员的生活困难

    (五)多种类社会救助政策同步推进,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二 商洛市社会救助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一)法律依据不足,救助申请核对机制欠缺

    (二)财政投入有限,救助资金相对不足

    (三)城乡救助标准差别大,资源配置不够合理

    (四)救助保障方式单一,进退机制不够健全

    (五)管理力量单薄,救助经办经费紧缺

    (六)信息更新滞后,监督管理不规范

   三 进一步完善商洛市新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对策建议

    (一)细化法律法规,规范社会救助工作程序

    (二)建立健全财政投入机制,积极拓展社会救助筹资渠道

    (三)统筹兼顾城乡救助需求,科学设定救助标准

    (四)健全社会救助网络,建设高效有序的救助运行机制

    (五)建立社会救助贫困评估体系,确保救助的公平和高效

    (六)开展多种形式的救助,推动社会救助可持续发展

    (七)建立监管长效机制,确保社会救助资金安全、规范、有效使用

 BⅥ 附录

  B.26 2014~2015年陕西省社会发展九大热词

   1.改革年

   2.新型城镇化

   3.群众路线教育实践

   4.丝绸之路经济带

   5.治理灰霾

   6.三个陕西

   7.陕西好人

   8.陕西县级公立医院改革

   9.陕南移民

 摘要

2014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建设法治中国的开局之年,也是陕西着力推进“三个陕西”建设的重要年份。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会同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政治与法律研究所组织院内外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政府相关部门的研究人员共同撰写了《陕西社会发展报告(2015)》。报告以深化改革和建设“三个陕西”为主线,围绕陕西社会建设及其相关领域发展进程进行综合梳理和分析,力求客观反映陕西社会发展的基本面。报告延续了上年的主题内容与分类,由“总报告”、“年度热点”、“民意调查”、“专题报告”、“区域报告”以及“附录”六大板块构成。全书紧扣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关于社会建设的重大改革举措,以及依法治国的总体部署,围绕“三个陕西”建设中的热点难点议题,准确把握基本状况,深入分析存在问题和面临挑战及发展中的优势与特色,以系统性、前瞻性的眼光提出并阐述应对的策略和举措。其中“总报告”概括分析陕西社会发展的基本形势和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提出2015年将全面建设法治陕西,人民群众亦享受到社会法治的更多实惠。“年度热点”对2014年陕西“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移民搬迁、党风廉政、计划生育新政、网络社会治理以及经济新常态下的陕西民生建设等多个领域进行了专题研究和深入探讨;“民意调查”报告聚焦2014年我国和陕西改革发展进程的社会热点焦点事件、网络舆情的变化发展动态,并透过公众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状况,以及对宣传倡导传统文化的理解、评价与建议的调查,获取陕西公众对经济社会发展中诸多议题的看法和感知,从多个侧面反映社会公众对当前党和政府重大决策的态度与回应;“专题报告”主要围绕地方立法服务社会发展、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棚户区改造、社区居家养老、农民进城意愿等诸多话题,对陕西社会建设的多个领域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并为进一步改善相关状况提出对策建议;“区域报告”分别对西安城市凝聚力、残疾人服务管理、延安新区文化建设以及商洛社会救助的实践等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附录”通过对2014年高频率出现的热词进行梳理,以另一种视角来反映和呈现陕西社会建设与发展中的核心内容。这些调查和研究,既是对陕西改革与发展的梳理与总结,也为2015年陕西社会建设从政策措施、工作指向和推进策略等方面提供参考。《陕西社会发展报告(2015)》透过对过往一年的回首,展示全省社会建设取得令人欣喜的成就,剖析面临的问题与困难,更为今后的发展探求有效有力的应对之策;同时,也试图将公众对国家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建设的关注取向、意愿、需求等纳入到相关的决策议程中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关注的指示》,1982。

陕西省政府:《关于启动实施单独家庭生育两孩政策的议案》,2013年12月。

原新:《人口转型后的计划生育政策走向》,《探索与争鸣》2014年第4期。

曾毅、顾宝昌、梁建章、郭志刚:《生育政策调整与中国发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王广州、胡耀岭、张丽萍:《中国生育政策调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汤梦君、蔚志新:《人口计生部门在家庭发展中的作用空间》,《人口与发展》2012年第2期。

金易:《现行生育政策调整的依据及路径》,《学术交流》2014年1月号。

何亚福:《人口危局——反思中国计划生育政策》,中国发展出版社,2013。

孟建、卞清:《我国舆论引导的新视域——关于官方话语和民间话语互动、博弈的理论思考》,《新闻传播》2011年2月号。

周廷勇:《从“威权舆论”到“权威舆论”》,《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12年12月号。

张音、张新苗:《网络语境与创新社会管理:破解“塔西佗陷阱”的舆论怪圈》,《人民日报》2012年6月26日。

李普曼:《舆论学》,华夏出版社,1989。

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曹卫东等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

李河:《得乐园失乐园》,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安·赛德曼、罗伯特·鲍勃·赛德曼、那林·阿比斯卡:《立法学理论与实践》,刘国福、曹培译,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沈峰:《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应尊崇民意》,《光明日报》2014年9月18日。

周伟:《论我国地方立法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3年第2期。

孙晓东:《立法后评估的一般指标体系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2年第5期。

韩伟:《立法者、医生与良法之治》,《读书》2013年第4期。

《2014中国发展报告》,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

《中国统计年鉴(2013)》。

《第七次中国职工状况调查》。

《陕西年鉴(2013)》。

《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陕西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网站相关报道。

《2013年陕西工会优秀调研成果汇编》。

崔斌、陈功、郑晓瑛:《中国残疾预防的转折机会和预期分析》,《人口与发展》2012年第1期。

曲相霏:《〈残疾人权利公约〉与中国的残疾模式转换》,《学习与探索》2013年第3期。

葛忠明、李锦绣:《不同视角下的残疾预防及其组织体系建设》,《残疾人研究》2011年第3期。

裴丽君:《建立以人群为基础的残疾监测系统,为残疾人事业发展提供基础平台》,《人口与发展》2013年第2期。

王晓峰、冯玉双:《残疾人口致残原因及干预防控的社会对策》,《医学与社会》2009年第11期。

郑晓瑛等:《对我国残疾预防的在思考》,《残疾人研究》2013年第1期。

何侃:《中国给力残疾预防》,《南京特教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