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8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81

2014年中国经济前景分析图书

Analysis on the Prospect of China's Economy(2014)

SSAPID:101-8580-3683-66
ISBN:978-7-5097-5861-8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是我社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资助出版项目。作者都是活跃在国内经济学及相关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序言由李扬副院长亲自执笔。主报告也由李雪松副所长反复修改、斟酌。其余各篇,都有自己独到的观点。值得说明的是,今年新增加了刘煜辉的文章。在当前经济转型升级进入新时期、金融发展越来越成为研究热点的形势下,该文必能一飨读者。

相关信息

丛书名:经济蓝皮书春季号
编 辑:安蕾;王凤兰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4年04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F0 经济学

 Abstract

 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学术委员会

 摘要

 前言 经济增速趋降 应对还须改革

 Contents

 中国皮书网

 法律声明

 B.1 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一 2013年中国经济回顾与2014年预测

   1.2013年中国经济回顾

   2.2014年国际经济环境

   3.2014年中国经济主要指标预测

  二 宏观调控要更加突出就业优先,适当容忍经济增速下限的下移

   1.当前中国经济与投资增长面临下行压力

   2.当前中国的结构性减速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3.中国经济长期增长仍具有较大潜力,宏观调控要更加突出就业优先,适当容忍经济增速下限的下移

  三 对2014年宏观调控政策的建议

   1.积极财政政策要加大支出结构调整,着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2.稳健货币政策要适当定向宽松,稳定金融环境,打破刚性兑付,防范金融风险

  四 稳增长两大对策:推进可持续型的基础设施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大力发展具有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

   1.创新投融资模式,着力引入长期权益性社会资本,推进可持续型的基础设施和新型城镇化建设

   2.打破垄断,放松准入,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大力发展具有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

 B.2 2014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不变

  一 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成国内外关注焦点

  二 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不变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一)有利于稳定社会预期

   (二)有利于为转方式和调结构、为全面深化改革创造良好的宏观和微观经济环境

   (三)经过艰辛努力,2014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四)7.5%左右预期目标的内涵

 B.3 重视目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一 经济稳中向好的基础还不牢固,增长的内生动力尚待增强

  二 财政、金融、房地产等领域存在风险隐患,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宏观调控难度增大

  三 农业增产农民增收难度加大

  四 一些地区大气、水、土壤等污染严重,节能减排任务艰巨

  五 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

  六 民生领域群众不满意的问题依然较多

 B.4 2014年中国宏观经济波动及走势的分析与预测*

  一 利用景气指数分析法对经济景气状况的分析和预测

   1.景气指标的选取

   2.基于合成指数的中国经济景气状况分析与预测

   3.基于扩散指数的中国经济景气状况分析与预测

  二 基于监测预警信号系统的中国景气状况分析与预测

   1.基于景气动向综合指数的分析

   2.基于监测预警指标信号的分析

  三 2014年主要宏观经济指标预测

   1.2014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稳定将在7.5%左右

   2.2014年全年物价波动保持平稳,预计CPI全年上涨不超过3%

   3.工业生产增速趋于平稳,全年增长9.5%左右

   4.2014年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平稳增长

   5.消费品零售额在2014年将呈现稳中有降的态势

   6.2014年我国对外贸易中出口增速将小幅回升,进口增速则略微回落

   7.货币供应增速在2014年总体将保持上升态势

  四 结论与政策建议

   1.政策取向宜继续保持“稳中求进”,同时根据经济形势适时适度进行调整

   2.深化经济体制和金融体制改革,逐渐释放改革红利

   3.稳步推进城镇化和城乡经济一体化建设

   4.维持物价稳定,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

 B.5 2014年农业发展的评价与思考

  一 2013年的农业增长

   (一)农产品供给稳定

   (二)农产品价格平稳

   (三)农民收入快速增长

   (四)农民福利得到改善

  二 2014年“三农”的发展态势

   (一)农业生产态势良好

   (二)农民收入继续增加

   (三)城乡统筹程度进一步提高

  三 “三农”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

   (一)我国的农业基本经营制度建设

    1.我国农业基本经营制度的变迁

    2.我国农业发展的变化

    3.我国农业基本经营制度建设

   (二)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状况

    1.专业农户

    2.家庭农场

    3.农民专业合作社

    4.农业公司

    5.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面临的挑战

   (三)我国农业发展的转型

    1.从追求土地生产率向追求劳动生产率转型

    2.从种植业主导向养殖业主导转型

    3.从农产品净出口向净进口转型

 B.6 工业经济形势及趋势分析

  一 2013年工业经济运行回顾

   1.工业经济总体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2.不同行业增速出现分化,部分高加工度行业加快回升

   3.东部地区积极回升,但增速仍低于中西部

   4.工业品出口低迷,下半年以来有所回升

   5.工业投资增速处于较低水平,企业家信心不足

   6.企业效益明显好转,但主营业务利润增长放缓

  二 工业经济运行面临的内、外部环境

   (一)外部环境

    1.世界经济恢复步伐加快,但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2.世界进出口贸易将趋向回升,全球经济活动更加频繁

    3.全球金融环境将有所收紧,但货币供应总体依然宽松

   (二)内部环境

    1.工业经济进入“换挡”期

    2.产能过剩等结构性问题仍然突出

    3.全面深化改革将推进工业转型升级

  三 工业经济运行趋势分析

   (一)工业潜在产出增长率和产出缺口变化

    1.工业潜在产出增长率正逐步下降

    2.近年来产出缺口为负且偏离程度较高

   (二)2014年工业经济走势预测

    1.工业经济增速相比于2013年将略有降低

    2.工业增长走势将呈现“先抑后稳”态势

 B.7 现阶段我国产能过剩的特征、发展趋势与政策建议

  一 当前我国工业部门产能过剩的总体特征

  二 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1.钢铁行业

   2.电解铝行业

   3.水泥行业

   4.平板玻璃行业

   5.船舶行业

  三 产能过剩形成的体制机制缺陷

   1.体制缺陷背景下,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领域的恶性竞争是导致本轮产能过剩的深层次原因

   2.产业政策上存在缺陷是推动产能过剩形成的重要原因

   3.部分行业国有企业改革滞后加重了产能过剩的严重程度

  四 现阶段治理政策的特征与实施中的问题

  五 以市场为主导的化解和防范产能过剩长效机制的建立

   1.市场经济中的产能过剩与市场化解产能过剩的内生机制

   2.建立化解与防范产能过剩长效机制的若干建议

  六 分业施策方案的完善与调整

 B.8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基本路线分析

  一 税收制度改革:着力于优化结构

   1.失衡的现行税制结构

   2.现行税制结构非改不可

   3.以增加直接税为主要着力点

  二 财政支出改革:稳定规模与调整结构并重

   1.进入相对偏高状态的宏观税负

   2.以“稳定税负”求得稳定支出

   3.向民生领域支出倾斜

  三 预算管理改革:实现真正的“全口径”

   1.一个“老大难”问题

   2.一再遭遇的难题

   3.先规范,后透明,以透明倒逼规范

  四 财政体制改革:坚守本来意义的“分税制”

   1.现实的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平衡状况

   2.曾经的分税制改革目标

   3.问题出在“分税制”走样了

   4.还是要回到分税制轨道

 B.9 2014年中国金融状况分析与展望*

  一 引言

  二 中国货币市场金融运行状况

   (一)金融状况指数的指标构成

   (二)金融状况指数的估计

  三 2014年货币市场金融状况走势预测

   (一)金融状况指数的区制分析

   (二)金融状况指数的相关性分析

   (三)金融状况指数的长期趋势

  四 2014年货币市场展望

   1.美联储开始退出QE,资金回流显现

   2.经济减速、产能过剩

   3.流动性总体趋紧,融资成本难回落

   4.互联网金融加速存款脱媒

   5.利率市场化加快,汇率双向浮动区间加大

   6.房地产价格处于高位见顶区间

  五 几点建议

 B.10 汇率改革以来中国外贸数据分析

  一 近年来我国与世界外贸数据变动情况

   (一)汇率改革以来我国外贸数据情况

   (二)与我国同期的全世界贸易数据变化

   (三)我国外贸数据与全世界贸易数据的关系

  二 影响我国外贸数据变化的不同因素

   (一)汇率改革对我国外贸的影响

   (二)出口竞争力对我国外贸的影响

   (三)国际市场变化对我国外贸的影响

   (四)外汇流入对我国外贸的影响

  三 对于我国外贸数据虚高的分析

   (一)根据我国的外贸数据统计原则

   (二)人民币回流套利

   (三)采购经理指数(PMI)与外贸数据

  四 利用时间序列模型分析我国外贸数据

  五 虚高的对外贸易数据对我国贸易发展的影响

  六 建议与对策

   (一)完善我国对外贸易统计

   (二)人民币汇率体制机制及管理的改革

   (三)推行适当的货币政策,提升货币政策对国际环境变化的应变能力

   (四)对资本项目的管理

   (五)严惩虚假贸易

   (六)对内部金融资本的管理

 B.11 中国金融形势与货币政策

  一 中国货币政策与金融运行的实体经济背景

  二 金融形势

   1.货币供应量与基础货币

   2.信贷

   3.社会融资规模

   4.金融机构存款

   5.货币市场

   6.资本市场

   7.外汇储备与外汇市场

  三 货币政策操作

   1.公开市场操作

   2.存款准备金政策

   3.利率政策

   4.常备借贷便利与再贷款

   5.窗口指导

  四 2014年总体趋势展望

 B.12 2014年中国商品市场新动力

  一 发达国家引领世界经济复苏

  二 “热钱”出境减缓人民币升值步伐

  三 决策部门出台稳增长举措增加市场需求

  四 初级产品价格成本推力有增无减

 B.13 论中国对外贸易十大关系

  一 中国与世界的贸易关系

  二 中国与世界经济再平衡

   1.如何看待中美“贸易失衡”

   2.如何看待德国成为最大贸易顺差国

   3.如何看待全球经济“再平衡”及中国的作用

  三 中国与发达经济体的关系

   (一)中美经贸发展新趋势

    1.从“低端互补”转向“中高端互补”

    2.如何看待美国的“再工业化”和“出口倍增”计划

    3.如何看待美国“页岩气革命”

    4.展望

   (二)中欧经贸发展新趋势

    1.在转型升级中迎来新机遇

    2.密切跟踪欧盟成员国一些贸易摩擦动向

    3.与欧盟主要贸易伙伴活跃发展

    4.2014年展望

   (三)中日经贸发展状况

  四 中国与新兴经济体关系

   1.中国与金砖国家

   2.中国与东盟

   3.中国与拉美国家

   4.新兴经济体前途未卜吗

  五 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关系

   1.经济高度互补,合作前景广阔

   2.能源革命与地缘政治

  六 中国与非洲的关系

  七 中国东部与中西部的关系

  八 中国自贸区与非自贸区的关系

  九 中国跨境电子商务与传统贸易的关系

  十 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关系

   1.人民币汇率改革回顾

   2.美元币值变动趋势

   3.人民币正在国际化吗

 B.14 欲速则不达

  一 引言

  二 宏观经济和劳动力市场指标

  三 自然失业率的涵义和功能

  四 普通劳动者工资上涨过犹不及

  五 从人口红利到改革红利

  六 结语

 B.15 工资应该上涨吗

  一 关于工薪劳动者数量和劳动报酬总额的估算

   (一)关于工薪劳动者数量的估算

   (二)关于工薪报酬总额的估算

  二 工薪报酬水平变化及存在问题

   (一)总体工资水平变动

   (二)城镇单位雇员工资水平变动

   (三)部分行业工资水平变动

   (四)部分群体工资水平的变动

    1.公务员群体工资水平变化

    2.农民工群体工资水平变动

  三 工资上涨的空间:工资与利润的对比

   (一)企业利润总额的变动

   (二)部分行业实际利润水平的变化

   (三)工资水平和利润水平比较

  四 如何涨工资

 B.16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的资源环境挑战与化解途径

  一 城镇化发展的环境影响

   (一)城镇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

   (二)主要的城市环境问题

    1.对水资源的过度利用

    2.对土地资源的破坏

    3.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恶化

    4.气候变化

  二 中国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的资源环境挑战

   (一)城市资源承载力面临较大压力

    1.城市水资源短缺问题严峻

    2.土地资源紧张

    3.能源约束与碳减排约束并存

   (二)环境污染问题严重

    1.空气质量恶化,雾霾天气频现

    2.水污染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困境

    3.不断增加的城市固定废弃物

   (三)生态风险增加

   (四)应对气候变化存在不确定性

  三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化解资源环境问题的基本思路

   (一)法定生态红线

   (二)科学规划布局

   (三)均衡配置公共资源

   (四)合理发挥政府和市场的引导作用

  四 解决城镇资源环境问题的实践路径

   (一)建设节能环保的清洁宜居城市

   (二)鼓励推广环保技术,发展环保产业

   (三)建设资源节约型示范社区,引导消费模式的转变

   (四)打造低碳韧性城市,适应气候变化

 B.17 中国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形势分析

  一 “十二五”节能减排工作进展情况

   1.节能形势与压力

   2.减排形势与压力

   3.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中突出的新问题

  二 节能减排压力分析

   (一)节能压力日益增大的原因分析

    1.生产领域技术节能的潜力越来越小

    2.结构节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短期内难以有显著效果

    3.管理节能潜力巨大,但需要提高整个社会的素质,也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4.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生活用能和人均消费物资产品持续增长是不可逆转的趋势,这必将推升能源消耗总量

   (二)污染减排压力大的原因分析

    1.经济增长对资源高消耗产业的需求持续增长,生产和消费污染物产生总量难以降低

    2.成本压力和环境意识不强,导致生产者和消费者环境责任意识薄弱

    3.环保投入不到位

    4.技术创新滞后

  三 未来展望与对策

 B.18 以开放促进改革

  一 建立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的背景

  二 自贸区的改革内容

  三 自贸区的延展和辐射作用——从先行先试到多点共赢

 皮书数据库

 主要编撰者简介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皮书系列

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依旧缓慢,发达国家新的增长动力尚未明朗,新兴经济体面临增长动力疲弱、结构性矛盾突出等压力,同时美国缩减QE3带来的更多不确定性,需要中国保持高度警惕。2013年中国经济运行平稳,产业结构优化,投资增速放缓,企业效益趋稳;物价保持稳定,资金流动偏紧;外需弱势复苏,国际收支趋于平衡。受制于产能过剩、债务风险等问题,2014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放缓,消费虽然依就稳定增长,但仍然难以成为拉动经济的主导因素,货物和服务贸易净出口将进一步减少。中国经济经过30余年接近10%的平均增长,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目前正转向“结构性减速”时期。2014年及今后一段时期中国经济将在较过去30年平均水平略低的、7.5%左右的平台上运行。预计2014年中国经济增长7.4%左右,增速比上年稳中略降。当前各项稳增长措施需要温和持续,过度的刺激性政策可能带来负面影响,改革红利的释放也难以立竿见影。突出就业优先,各项宏观调控可以适当放宽经济增速的下限,使经济运行的合理区间更富弹性,以便为结构调整和改革创新留出空间。未来中国经济长期增长仍具有较大潜力,但当前财政收入增速进入明显放缓的转型阶段。2014年积极财政政策要加大支出结构调整力度,着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进一步推进和完善“营改增”,减轻小微企业财税负担;加快建立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税体制。货币政策应适当定向宽松,以维护金融稳定,防范金融风险。灵活调整流动性操作的方向和力度,防止出现流动性风险;警惕可能集中出现的企业债务违约问题,防止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保持经济长期稳定增长需要推进可持续型的基础设施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大力发展具有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要创新投融资模式,引入长期权益性社会资本,推进可持续型的基础设施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同时打破垄断,放松准入,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大力发展具有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

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2014年3月5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人民日报》2014年3月15日。

李扬主编《2014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刘树成:《不可忽视GDP——当前中国经济走势分析》,《经济学动态》2012年第7期。

刘树成:《中国经济进入中高速增长阶段》,载《2014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刘树成:《为什么今年经济增速预期目标不变》,《人民日报》2014年3月11日。

蓝雅歌等:《今天,世界借两会看中国》,《环球时报》2014年3月5日。

蓝雅歌等:《李克强报告彰显中国信心》,《环球时报》2014年3月6日。

陈磊、隋占林:《2013~2014年经济景气和物价走势分析与预测》,载《2014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董文泉、高铁梅、陈磊、姜诗章:《经济周期波动分析与预测方法》,吉林大学出版社,1998。

高铁梅、张同斌:《2013年中国经济增长周期态势和物价走势的分析与预测》,载《中国经济前景分析——2013年春季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2013年上半年中国工业经济运行报告》,网址:http://www.miit.gov.cn/,2013年8月2日。

孔宪丽、张同斌、高铁梅:《我国固定资产投资2013年态势分析与走势展望》,载《2014:中国经济预测与展望》,科学出版社,2014。

谢鸿光:《〈2013年统计公报〉评读》,国家统计局网站,网址:http://www.stats.gov.cn/,2014年2月4日。

张立群:《2013~2014年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我国经济已进入7%~8%的增长区间》,《经济学动态》2014年第1期。

《物价涨势温和可控 深化改革基础稳定》,人民网财经频道,2014年2月25日,网址:http://finance.people.com.cn/n/2014/0225/c70846-24457828.html。

《1月CPI温和开局PPI环比转负预示经济增速或继续放缓》,中国网财经频道,2014年2月15日,网址:http://finance.china.com.cn/roll/20140215/2186776.shtml。

《央行定调马年货币政策操作调控和引导流动性闸门》,《上海证券报》2014年2月10日。

黄群慧:《中国的工业大国国情与工业强国战略》,《中国工业经济》2012年第3期。

金碚、原磊:《我国工业经济运行与政策选择》,《求是》2013年第18期。

金碚:《全球竞争新格局与中国产业发展趋势》,《中国工业经济》2012年第5期。

刘世锦:《从增长阶段理解发展方式转型》,《经济研究》2011年第10期。

徐杰、段万春、杨建龙:《中国资本存量的重估》,《统计研究》2010年第12期。

原磊、王秀丽:《宏观政策取向对工业经济影响的模拟分析》,《中国工业经济》2013年第9期。

张军、陈诗一、Gary H.Jefferson:《结构改革与中国工业增长》,《经济研究》2009年第4期。

中国2007年投入产出表分析应用课题组:《基于2007年投入产出表的我国投资乘数测算和变动分析》,《统计研究》2011年第3期。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13。

高培勇、杨志勇、杨之刚、夏杰长:《公共经济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高培勇:《筑牢国家治理的财政基础和财政支柱》,《光明日报》2013年11月15日。

陈金龙:《治国理政基本理念的重大突破》,《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11月23日。

财政部国库司:《2013年财政收支状况》,财政部网站。

楼继伟:《财税改革的四大方向——第五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国税务》2013年第9期。

财政部:《关于201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经济日报》2013年3月19日。

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07年10月24日。

高培勇:《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中国税收与税制》,《人民日报》1997年5月10日。

Goodhart C,Hofmann B,“Financial Variables and the Conduct of Monetary Policy,” Sveriges Riksbank Working Paper Series(No.112),(2000).

Mayes D G,Virén M,“Financial Conditions Indexes,” University of Otago Department of Finance Seminar Series,(2002).

English W,Tsatsaronis K,Zoli E,“Assessing the Predictive Power of Measures of Financial Conditions for Macroeconomic Variables,”BIS Papers,(2005).

Wang X,Dennis L,Tu Y S J,“Measuring Financial Condition:a Study of US States,” Public Budgeting & Finance,(2007).

Hatzius J,Hooper P,Mishkin F S,et al,“Financial Conditions Indexes:a Fresh Look after the Financial Crisis,”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2010).

封思贤、蒋伏心、谢启超:《金融状况指数预测通胀趋势的机理与实证——基于中国1999~2011年月度数据的分析》,《中国工业经济》2012年第4期。

李建军:《中国货币状况指数与未观测货币金融状况指数——理论设计、实证方法与货币政策意义》,《金融研究》2008年第11期。

陆军、梁静瑜:《中国金融状况指数的构建》,《世界经济》2007年第4期。

徐国祥、郑雯:《中国金融状况指数的构建及预测能力研究》,《统计研究》2013年第8期。

余辉、余剑:《我国金融状况指数构建及其对货币政策传导效应的启示——基于时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的研究》,《金融研究》2013年第4期。

裴长洪、郑文:《中国货物出口贸易世界占比的长期趋势》,载于《中国经济前景分析——2013年春季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13年秋季)》。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12年秋季)》。

Cai,Fang and Lu Yang(2013).Population Change and Resulting Slowdown in Potential GDP Growth in China,China & World Economy,Vol.21,No.2,pp.1-14.

Conference Board(2012).Labour Productivity(KILM 17),http://kilm.ilo.org/2011/download/kilm17EN.pdf.

Ottosen,Garry K.and Douglas N.Thompson(1996).Reducing Unemployment:A Case for Government Deregulation,Westport,Connecticut.London:Praeger Publishers.

都阳、陆旸:《劳动力市场转变条件下的自然失业率变化及其含义》,载蔡昉主编《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No.12——“十二五”时期挑战:人口、就业和收入分配》,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都阳、陆旸:《中国的自然失业率水平及其含义》,《世界经济》2011年第4期。

都阳、曲玥:《中国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的变化趋势与影响》,载载蔡昉主编《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No.13——人口转变与中国经济再平衡》,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宫崎勇:《日本经济政策亲历者实录》,中信出版社,2009。

李克强:《在中国工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经济形势报告》,《工人日报》2013年11月4日。

陆旸、蔡昉:《调整人口政策对中国长期潜在增长率的影响》,《劳动经济研究》2013年第1卷第1期。

罗伯特·斯基德尔斯基:《凯恩斯传》,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

常进雄、王丹枫:《中国城镇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的工资差异》,《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0年第9期。

陈玉宇、王志刚、魏众:《中国城镇居民20世纪90年代收入不平等及其变化——地区因素、人力资本在其中的作用》,《经济科学》2004年第6期。

戴园晨、黎汉明:《工资侵蚀利润——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潜在危险》,《经济研究》1988年第6期。

陆正飞、王雄元、张鹏:《国有企业支付了更高的职工工资吗?》,《经济研究》2012年第3期。

唐宗焜:《国有企业利润转移和企业再生产能力》,《经济研究》1992年第7期。

叶林祥、李实、罗楚亮:《行业垄断、所有制与企业工资收入差距——基于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企业数据的实证研究》,《管理世界》2011年第4期。

张车伟(2012a):《如何认识中国劳动报酬份额的变动及含义》,《山东大学学报》2012年第5期。

张车伟(2012b):《中国劳动报酬份额变动与总体工资水平估算及分析》,《经济学动态》2012年第9期。

Bloom,D.and D.Canning,2001:“Cumulative Causality,Economic Growth,and the Demographic Transition”,in Population Matters:Demographic Change,Economic Growth,and Poverty in the Developing World,edited by N.Birdsall,A.Kelley,and S.W.Sinding.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Cincotta,R.and R.Engleman,2000:Natures Place,Washington,DC:Population Action International.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中国人类发展报告2013——可持续与宜居城市:迈向生态文明》,中国出版集团公司,2013。

Montgomery,M.R,1988:“How Large is Too Large?Implications of the City Size Literature for Population Policy and Research”,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 6(4):691-720。

仇保兴:《我国城镇化中后期的若干挑战与机遇——城市规划变革的新动向》,《城市规划》2010年第3期。

Rakodi,C.1997:“The Urban Challenge in Africa:Growth of Management of Its Large Cities.”New York:The United Nations University Press,Inc.

Stiglitz,J.E.,Sen,A.and J.P.Fitoussi,2009:Report by the Commission on the Measurement of Economic Performance and Social Progress.

Torrey,B.B.2004:“Urbanization:An Environmental Force to be Reckoned With”,McGraw Hill Ltd.

UNCHS,United Nations Centrefor Human Settlements(Habitat),2001:The State of the World’s Cities,2001,Nairob.

White,M.1996:“Urbanization and Population Dynamics:City as Villain,Savior,or Bystander?” in Preparing for the Urban Future:Global Pressures and Local Forces,edited by M.A.Cohen,B.A.Ruble,J.S.Tulchin,and A.M.Garland.Washington,C:The Woodrow Wilson Center Press.

World Bank,2005,“Waste Management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Issues and Recommendations”,Urban Development Working PaperNo.9.East Asia Infrastructure Department,Washington,DC.

WWF,“Booz & Company Analysis.Reinventing the City”,March 22,2010.

张庆丰、克鲁克斯(主编):《迈向环境可持续的未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分析》,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2。

张莹、高荣、巢清尘:《中国雾霾趋势分析及治理对策》,载于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1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郑艳、王文军、潘家华:《低碳韧性城市:理念、途径与政策选择》,《城市发展研究》2013年第3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