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20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28

关东红果第一村图书

The First Village of Red Fruit Origin in the Northeast

SSAPID:101-8390-8036-50
ISBN:978-7-5097-1614-4
DOI:
ISSN:

[内容简介] “关东红果第一村”—北锅盔村,是《中国百村经济社会调查丛书》中的一部分。课题组选择了能够代表吉林省村落普遍特点的北锅盔村进行跟踪调研,并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系统的阐述了北锅盔村社会结构、组织方式、经济体制、文化习俗等的形成与演变发展过程,清楚地呈现了该村的历史与现状及其发展轨迹,反映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吉林省农村的发展变化和现阶段的状况。

相关信息

丛书名:中国百村调查丛书·北锅盔村
作 者: 沈强
编 辑:丁凡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08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C91 社会学

 编委会

 导论

  第一节 村落的选择与基本特征

   一 村落的确定

   二 区位特征

   三 村落的经济社会特征

    1.磐石市

    2.宝山乡

    3.北锅盔村

  第二节 研究方法与全书结构

   一 研究方法与研究重点

   二 全书的结构框架

 第一章 北锅盔村的形成与演变

  第一节 北锅盔村形成的历史背景

   一 锅盔山的传说

   二 北锅盔村的历史

  第二节 北锅盔村的自然环境与资源状况

   一 北锅盔村的基础条件

   二 果树专业村的形成

 第二章 村落内生结构的主体

  第一节 家庭

   一 家庭基本概况

   二 家庭生产: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三 家庭关系及地位结构的转化

    1.老年人在家庭中的权力下降

    2.丈夫决定家庭事务的权力有所改变

    3.家庭权力分散

   四 家庭的消费结构

   五 社会变革与农村婚姻和生育观念的转变

    1.婚姻观念转变,自主选择性增强

    2.生育观念转变,性别意识淡化

  第二节 亲缘网络

   一 父系亲缘关系的扩展

   二 母系亲缘关系的扩展

   三 由亲缘关系扩展而形成的业缘关系

  第三节 村民小组

   1.耕地分配和农业生产互助的基本单位

   2.村民小组具有传达功能

  第四节 村落民间自治群体——“代东”

   一 “代东”群体

   二 代东的工作过程

    1.“红事”与代东

    2.“白事”与代东

 第三章 村民阶层结构的分化

  第一节 村民的阶层结构

   一 改革开放以后社会各阶层及其基本特征

    1.果农群体

    2.果树技术人员

    3.果品经纪人

    4.外出打工者

    5.乡镇企业职工

    6.管理人员

    7.文教和医疗工作者

   二 改革开放以后各阶层的关系及阶层结构的特点

    1.改革开放以后北锅盔村各阶层的关系

    2.北锅盔村村民阶层结构的特点

   三 北锅盔村阶层变化的原因分析

  第二节 人口流动

  第三节 融入村落的群体——外来媳妇

   一 外来媳妇的成因

   二 外来媳妇流入渠道

   三 外来媳妇的生活和工作

   四 外来媳妇现象的影响及与村落的融合

 第四章 村域经济与产业结构的变迁

  第一节 农业经济的历史演变

   一 土地改革与农业合作化

   二 农村经营制度的建立

   三 村域生产力的状况

  第二节 特色经济的形成

   一 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总量的增长

   二 与村域外部的联系

   三 家庭经营的兼业化与专业化

   四 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1.形成了较为稳定合理纵横相通的社会化服务组织机构

    2.树立参与意识,积极扶持农民自办服务

  第三节 土地制度

   一 农业用地制度

    1.农业用耕地

    2.果园用地

   二 非农业用地使用制度

    1.商业用地

    2.工业企业用地制度

    3.村民住宅用地

  第四节 村里的非农产业

 第五章 村落的政治组织结构

  第一节 村落组织与决策过程

   一 作为村落共同体的北锅盔村

   二 作为行政组织的北锅盔村

   三 村落管理组织的构架

    1.北锅盔村党支部

    2.村民委员会

    3.村经济合作社

   四 村组织的实际运作

    1.党支部拥有最终决策权

    2.干部分工原则:交叉任职和“按线分工”

    3.决策过程

   五 村干部

  第二节 村落与农户的相互关系

   一 村落对农户所具有的意义

    1.经济和技术上的依靠

    2.行政上的依靠

    3.生活上的依靠

    4.家庭对村落依赖关系的变化

   二 农户对村落的意义:税费与义务工负担

  第三节 村落组织的境况与发展思路

 第六章 村落文化的变迁

  第一节 节日民俗

  第二节 婚嫁习俗

  第三节 丧葬习俗

   一 丧葬过程

    1.前期准备

    2.报丧停尸

    3.出殡火化

    4.安葬祭祀

   二 北锅盔村丧葬习俗的特点及成因分析

   三 老方法遭遇新政策的殡葬尴尬

  第四节 民间宗教信仰

   一 村民信仰宗教具有寄托性

   二 村民信仰宗教具有盲目性

   三 农村缺医少药是宗教泛滥的原因之一

   四 农村文化发展落后宗教势力抬头

 第七章 村级教育的持续发展

  第一节 历史回顾与现状

   一 历史回顾

   二 现实状况

    1.入学率及辍学情况

    2.师资情况

  第二节 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一 观念变化

    1.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2.发展和教育同等重要

   二 教育在发展中的运用

 第八章 医疗卫生的历史与现状

  第一节 北锅盔村的医疗发展

  第二节 计划生育工作

  第三节 卫生防疫工作

   一 日常的计划免疫工作

   二 抗击SARS工作

 第九章 高度耦合的乡村精英

  第一节 技术能人与乡村经济精英

  第二节 村民“请回来”的村主任

  第三节 乡村精英与农村社会的发展

 第十章 村落经济发展与地方政府行为的关系

  第一节 研究视阈的转换:从村内走向村外

  第二节 发展道路的转变:从匮乏走向丰裕

  第三节 地方政府行为的定位:以市场为导向的介入

  第四节 探寻地方政府行为的边界

 第十一章 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与政府行为的关系

  第一节 环境与地方政府行为的关系

   一 农村环境问题

   二 制度与地方政府行为

    1.研究手段

    2.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

  第二节 环境与利益——政府行为的“理性”选择

   一 好的环境政策为何没有获得好的环境结果

   二 地方政府行为的选择性机制

    1.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2.正式规则与非正式规则的摩擦

    3.地方政府在监管机制上的选择

  第三节 政府行为的转变与制度创新

   一 制度创新的理论依据——对公共选择理论的借鉴与思考

   二 实践依据:环境保护依靠谁

  第四节 寻找农村生态环境的出路

   一 完善环境政策法规,建立健全监控机制

   二 发挥非政府组织的环保作用

   三 提高地方政府和村民的环境意识

 第十二章 北锅盔村户访问卷分析

  第一节 人口与家庭

   1.家庭人口

   2.家庭从业人口

   3.性别

   4.被调查者年龄

   5.被调查者的受教育情况

   6.家庭结构类型

  第二节 劳动就业及收入

   1.就业地点

   2.从事的主业

   3.主业从业时间与收入

   4.兼业从业时间及收入

   5.外出务工

  第三节 家庭经营状况

   1.企业经营

   2.农业经营

   3.畜牧业经营

  第四节 家庭收入

   1.各种收入之间的相关分析

   2.收入的描述性分析

  第五节 家庭支出

  第六节 家庭财富

  第七节 观念与行为

   1.生育教育观

   2.养老问题

   3.民主与法律意识

   4.物质与文化消费观

   5.互助意识

   6.科学技术观念

 附录1 宝山乡及北锅盔村自然概况

  一 自然概况

  二 行政区划

  三 人口民族

  四 经济发展

   1.农业

   2.工业

   3.商业

   4.特色经济

   5.招商引资

  五 乡村建设

  六 文教卫生

  七 人民生活

 附录2 宝山乡北锅盔村发展备忘录

  一 宝山乡北锅盔村村史

  二 宝山乡北锅盔村成立以来大事记

  三 宝山乡北锅盔村组织机构沿革

  四 北锅盔村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

  五 宝山乡北锅盔村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五老队伍成员名单

  六 五老“十个一”活动纪实表

 附录3 宝山乡北锅盔村村委会自评材料

 附录4 让宝山红果飘香,领群众共奔小康

  一 与果树结缘,学本领发家

  二 与乡亲携手,领大家致富

  三 与市场对接,送红果“入世”

 附录5 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帮农民抱团儿闯市场

  一 抓引导 晓以利害变观念

  二 抓示范 党员干部联农户

  三 抓服务 加强管理促发展

 附录6 成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意义

  一 充分认识发展农村经纪人(合作经济组织)队伍的意义

  二 要切实发挥农村经纪人协会的积极作用

  三 要积极推进农村经纪人队伍的快速发展

 附录7 关于林地开发利用的有关规定

  一 毁林开荒地

  二 退耕还林地

  三 国有林地

  四 村屯附近的国有山林

 摘要

 总序

 中国百村调查丛书总编辑委员会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农村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北锅盔村就是这种社会变迁和变化中的一个缩影。北锅盔村是一个由多个村屯合并后组建的一个历史较短、专业性较强的村庄,村中阶层结构、政治结构、村域经济与产业结构的变迁,带来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书所记录的仅仅是北锅盔村村民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加快发展,带动村域经济创造性活动的一部分。

费孝通:《乡土中国 生育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费孝通:《江村经济》,商务印书馆,2003。

陆学艺主编《内发的村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陆学艺主编《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陆学艺主编《改革中的农村与农民——对大寨、刘庄、华西等13个村庄的实证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

陈吉元、胡必亮主编《当代中国的村庄经济与村落文化》,山西经济出版社,1997。

《磐石市市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

张其仔:《中国农村可持续发展研究》,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

潘宗白:《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研究调查与比较》,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0。

凡勃伦:《有闲阶段论——关于制度的经济研究》,商务印书馆,1964。

〔美〕罗伯特·丹哈特:《公共组织理论教程》,华夏出版社,2002。

道格拉斯·C.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袁方:《社会学百年》,北京出版社,1999。

赵凯农、李兆光:《公共政策如何贯彻执行》,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

黄宗智:《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中华书局,1986。

洪大用:《社会变迁与环境问题》,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施坚雅:《中国农村的市场和社会结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姚洋,《制度与效率——与诺斯对话》,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

〔日〕饭岛伸子:《环境社会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

杨明:《环境问题与环境意识》,华夏出版社,2002。

国家环境保护局编《中国环境保护事业(1981~1985)》,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88。

童宛书:《环境经济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3。

曲格平:《中国环境问题及对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89。

林梅:《环境政策实施机制研究》,《社会学研究》2003年第1期。

林毅夫:《关于制度变迁的经济学理论:诱致性变迁与强制性变迁》,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刘世定:《占有、认知与人际关系》,华夏出版社,2003。

郝志功:《当代环境问题导论》,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周学志、汤文奎:《中国农村环境保护》,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