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2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117

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模式研究图书

Study on Cross-Straits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 Pattern

SSAPID:101-8315-7332-75
ISBN:978-7-5097-0775-3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按货物贸易、服务贸易、资本流动与合作模式四大议题,共11个专题探讨了海峡两岸经贸交流的基本层面。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 冯雷
编 辑:叶杰刚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05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F0 经济学

 编委会

 内容简介

 绪论

  第一节 成果研究过程及学术价值

   一 研究的主要目的和意义

   二 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和重要观点及对策建议

   三 成果的学术价值、应用价值及社会影响和效益

    1.本课题研究在方法论上具有一定的开创性意义

    2.本课题研究的学术价值及突出特色

  第二节 研究成果提出的主要建议

   一 关于推进“中国自由贸易区”模式的建议

   二 关于促进两岸农产品贸易发展的建议

    1.寻求利益共同点,促进两岸农产品贸易规模扩大

    2.民间、官方相互协调,共同推进两岸农产品贸易发展

    3.采取多元方式,密切两岸农业交往,开拓农产品贸易领域

    4.健全和完善两岸农产品贸易政策促进体系

   三 关于促进两岸机电产品贸易发展与产业整合的建议

    1.针对台海区位优势制定对台优惠政策,构建扩大两岸机电产品贸易的物流示范区

    2.顺应台商投资大陆区位选择,构建两岸机电产业整合及主导产品分工明确的合作区域

    3.实施提高两岸机电产品竞争力的结构调整政策

   四 关于促进两岸金融业合作的建议

    1.促成人民币与新台币直接汇兑

    2.促进台湾银行以多种灵活的模式对大陆投资

    3.构建两岸金融合作实验区

    4.着手解决在大陆台商企业融资问题

    5.尽快建立两岸金融监管当局的交流机制

   五 关于促进海峡两岸旅游合作发展的建议

    1.旅游合作的目标模式

    2.实现途径

   六 关于促进两岸暨香港、澳门知识产权合作的建议

    1.建立协商机制和机构,协调主要法律制度,实现区域知识产权自由流动和有效保护目标

    2.签署知识产权合作协议,以协议约束各方行为

    3.各方行政主管部门以及海关之间加强交流,交换与确认信息数据,共同治理侵权纠纷

    4.取缔“四地”阻碍人才流动的政策法规,增强“四地”科技、文化、教育、卫生等领域合作与交流

 第一章 海峡两岸经贸合作模式研究

  第一节 两岸的贸易发展状况

   一 海峡两岸贸易发展水平为经济合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 海峡两岸间贸易发展空间巨大

  第二节 两岸构建经济合作区域组织的意义

   一 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依托的发展趋势

   二 海峡两岸经贸活动组织依托的实践及可借鉴的经验

  第三节 两岸经济合作模式的设想与选择

   一 海峡两岸经贸合作模式的设想

   二 海峡两岸经贸合作模式的选择

  第四节 推进“中国自由贸易区”模式的几点建议

 第二章 海峡两岸经贸关系的沿革与现状

  第一节 两岸经贸政策开放的发展沿革

   一 两岸关系的缓和与经贸往来的复苏时期(1979~1987年)

   二 两岸加快政策开放与经贸关系的深化发展时期(1988~1991年)

   三 两岸经贸政策的法制化与经贸关系的兴盛时期(1992年以后)

  第二节 两岸贸易关系的发展沿革与现状

   一 两岸贸易发展经历的阶段

    1.两岸贸易的恢复阶段(1979~1987年)

    2.迅速发展和开放阶段(1988~1991年)

    3.深化发展和互动阶段(1992~2001年)

    4.入世后的全面发展阶段(2002年至今)

   二 两岸贸易发展中呈现出的特点

    1.两岸贸易往来以间接贸易为主,直接贸易至今尚未开放

    2.贸易总额不断扩大,贸易结构不断升级,但同时大陆对台贸易逆差持续攀升

    3.台商对大陆投资促进了两岸贸易的发展

  第三节 台商在大陆投资的发展沿革与现状

   一 台商在大陆投资的发展阶段

    1.秘密投资阶段(1981~1987年)

    2.稳步发展阶段(1988~1991年)

    3.快速扩张阶段(1992~1997年)

    4.大企业和高科技企业投资为主阶段(1998年至今)

   二 台商在大陆投资发展中呈现出的特点

    1.从行业结构方面看,台商投资以制造业为主,但逐步从传统行业向技术、资本密集型行业转变

    2.从地域方面看,台商投资从沿海向内地纵深发展,但仍以东部为主

    3.从投资方式和规模看,台商在大陆的投资趋向于独资化、规模化、直接化,同时两岸投资开始从“单向”向“双向”迈进

 第三章 海峡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的问题及趋势

  第一节 入世后两岸经贸关系发展变化的新特点

   一 两岸贸易关系

    1.从贸易总量上看,2006年两岸贸易首次突破千亿美元大关,入世后两岸贸易额在五年时间内翻了二番,两岸经贸关系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2.从贸易的进出口结构来看,贸易和投资互动,促进两岸商品进出口结构不断升级,产业内贸易发展的特点突出

    3.从贸易主体和贸易方式来看,台资企业是两岸贸易的主体,加工贸易是两岸贸易的主要形式

    4.从贸易的地理走向看,受台湾对大陆投资区位的影响,两岸贸易主要集中在大陆东部沿海地区

    5.从贸易收支来看,两岸贸易收支长期不平衡,大陆对台湾存在巨额的贸易逆差

    6.从贸易的分工模式来看,大陆在台湾外向型经济循环中的作用增强,由加工基地转向生产基地和最终销售地

    7.从贸易依存度来看,台湾对大陆的贸易依存度大大超过大陆对台湾的贸易依存度

   二 两岸投资关系

   三 两岸金融关系

  第二节 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的主要问题

   一 海峡两岸不对等开放,特别是台湾对大陆实行贸易和投资限制,违反了WTO规则

   二 台湾单方面的限制措施,增加了两岸贸易的运输成本、交易成本和机会成本

   三 加剧了贸易摩擦

  第三节 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的趋势:建立“中国自由贸易区”,实现两岸暨香港、澳门四地共赢

   一 确立互惠互利的经济合作原则

   二 建立稳定的经济合作机制,发挥两岸暨香港、澳门等四地的独特优势,实现资源互补和经济良性互动

   三 建立有效的争端解决机制

 第四章 海峡两岸农产品贸易模式及对策研究

  第一节 两岸农产品贸易的历史与现状

  第二节 影响两岸农产品贸易关系的主要因素分析

   一 经济因素

   二 政策性因素

   三 文化因素

   四 机制因素

  第三节 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两岸农产品贸易模式

   一 以农业技术合作为纽带的产业链接型

   二 以地域农业产业分工为基础的协作形态

   三 两岸合作组织间的协作模式

   四 农业产业层级互补型合作形态

   五 构建两岸农产品贸易协作机制

  第四节 促进两岸农产品贸易发展的基本对策

   一 寻求利益共同点,促进两岸农产品贸易规模扩大

   二 民间、官方相互协调,共同推进两岸农产品贸易发展

   三 采取多元方式,密切两岸农业交往,开拓农产品贸易领域

   四 健全和完善两岸农产品贸易政策促进体系

 第五章 海峡两岸机电产品贸易与产业整合研究

  第一节 两岸机电产品贸易现状

   一 两岸机电产品贸易增速与我国机电产品出口保持同步增长

    1.两岸机电产品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2.两岸机电产品贸易与总出口成正相关增长趋势

   二 两岸机电产品贸易不平衡状况与双方产业结构的互补性相悖

    1.两岸机电产品贸易不平衡状况加剧

    2.机电产品贸易不平衡与两岸产业结构互补性相悖

  第二节 两岸机电产业整合与投资特点

   一 两岸机电产业整合重点在电子信息制造业分工与合作

    1.电子信息制造业居台商对大陆投资首位

    2.两岸电子信息产业分工整合与投资发展特点

   二 台商投资大陆区位选择重在整合区域机电产业优势资源

    1.珠江、长江三角洲是台商投资整合大陆机电产业的首选区域

    2.广东IT产业呈现出两岸机电产业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

  第三节 扩大两岸机电产品贸易与产业整合的因素分析

   一 互信缺失导致台湾当局对两岸合作及投资设限

    1.台湾目前虽然身处经济一体化滞后困境,但仍严格控制高端机电技术项目向大陆投资

    2.对台商投资大陆规模设限,成为两岸机电产业整合最大障碍

   二 两岸“三通”受限阻碍了机电产业整合优势的发挥

    1.“三通”受阻影响到两岸机电产业的进一步整合

    2.前期两岸直接“三通”久拖不决,将大大阻碍两岸机电产业整合优势的发挥

   三 尚未形成互利合作机制大大阻碍两岸机电产品贸易规模的扩大

    1.现存的“大企业主内,小企业主外”台湾岛内经济格局,阻碍了两岸机电产品贸易规模的扩大

    2.海峡西岸吸纳台湾机电产品的贸易吞吐作用受阻,使得两岸的物流潜力尚未充分发挥

   四 两岸技术与人才优势未能在机电产业整合中得到优化配置

    1.台湾适用型技术优势可以弥补大陆机电产业竞争力不足

    2.大陆在基础研究和科研领域的人才储备可以为两岸机电产品向高技术、高附加值发展提供支撑

  第四节 促进两岸机电产品贸易规模扩大与产业整合的对策思路

   一 针对台海区位优势制定对台优惠政策,构建扩大两岸机电产品贸易的物流示范区

    1.确立先易后难海峡两岸机电产业整合的总体战略目标原则

    2.构建以物流为先导的闽台海峡经济区枢纽港,以扩大两岸机电产品贸易规模

   二 顺应台商投资大陆区位选择,构建两岸机电产业整合及主导产品分工明确的合作区域

    1.打造精密机械与新型信息产品为主导的“长三角”两岸机电产业整合核心区域

    2.完善以家电通讯类电子产品为主导的“珠三角”两岸机电产业整合重点区域

   三 实施提高两岸机电产品竞争力的结构调整政策

    1.以竞争力为导向的结构调整政策将促使两岸机电产业优势互补

    2.明确技术交流合作政策目标,促进两岸机电产业结构升级

 第六章 海峡两岸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发展合作研究

  第一节 两岸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发展合作的现状与特点

   一 发展合作的历史背景

   二 发展合作的现状

    1.海峡两岸高新技术产品贸易量迅速增长

    2.制造业的合作促进了海峡两岸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的发展

   三 海峡两岸高新技术产业合作发展的特点

    1.海峡两岸优势互补

    2.电子信息产品贸易是主要合作领域

    3.海峡两岸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发展不平衡

  第二节 两岸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发展合作的基础

   一 发展合作的产业基础

    1.大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简要历程与现状

    2.台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简要历程与现状

   二 海峡两岸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发展合作的人力资源基础

    1.大陆高新技术产业人力资源的现状

    2.台湾高新技术产业人力资源的现状

  第三节 两岸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发展合作的变迁

   一 从简单的加工制造转移向整个生产线转移的变迁

   二 合作产业链的变迁,从产业链的低端向产业链的中端发展

   三 产品供应链的变迁

   四 从周边产品向核心产品转移的变迁

   五 从生产领域向研发设计领域延伸

   六 从单一的电子信息产业领域开始向多领域合作发展

  第四节 两岸高新技术产品贸易进一步合作发展的问题与前景

   一 海峡两岸高新技术产业合作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政治因素对于海峡两岸高新技术产业合作发展的限制

    2.台湾当局出于经济安全考虑对于海峡两岸高新技术产业合作进行限制

    3.企业从竞争方面的考虑

   二 海峡两岸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合作发展的趋势

    1.继续发展已经和正在合作的电子信息产业

    2.海峡两岸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合作,从浅度合作向深度合作发展

    3.未来海峡两岸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合作,将从局部合作向多领域合作发展

    4.从企业间的合作向政府间政策的协调发展

 第七章 海峡两岸服务业的比较与展望

  第一节 两岸服务业发展水平的比较

   一 台湾服务业的发展水平

    1.台湾服务业的产值在GDP中的比重

    2.台湾服务业的就业者占全部就业者的比重

   二 大陆服务业的发展水平

    1.大陆服务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

    2.大陆服务业的就业者占全部就业的比重

  第二节 两岸服务业结构比较

   一 服务业产值结构比较

    1.台湾服务业产值结构及其变化

    2.大陆服务业产值结构及其变化

   二 服务业就业结构比较

    1.台湾服务业就业结构及其变化

    2.大陆服务业就业结构及其变化

  第三节 两岸间的服务贸易问题

   一 间接“三通”取得一定进展

    1.空中通航

    2.海上通航

    3.邮电通讯

   二 银行、保险和证券业开始设点布局

   三 旅游、教育、流通等服务业的交往日益增多

   四 服务加工贸易方兴未艾

  第四节 两岸服务业发展前景展望

   一 大力发展服务业以及基于服务业之上的服务贸易是两岸经济发展的共同方向和共同利益

   二 尽快取消两岸经贸交往的限制与障碍

   三 建立两岸暨香港、澳门四地的自由贸易区或共同市场

 第八章 海峡两岸拓展金融业合作的新局面

  第一节 当前两岸银行业合作的现状与成就

   一 通过OBU与DBU方式开通海峡两岸“直接”通汇业务

   二 大陆由新台币对人民币单向兑换转向开办新台币有条件兑换试点业务

   三 台湾金融机构进驻大陆开展业务取得新进展

  第二节 时代要求两岸银行业合作进一步进行机制创新

   一 以贸易结算为核心的两岸直接通汇问题

   二 两岸货币兑换问题

   三 在大陆台资企业融资问题

   四 两岸互设金融机构问题

  第三节 两岸银行业进一步合作的制度性障碍

  第四节 关于两岸银行业合作的构想

   一 促成人民币与新台币直接汇兑

   二 促进台湾银行以多种灵活的模式对大陆投资

   三 构建两岸金融合作实验区

   四 着手解决在大陆台商企业融资问题

   五 尽快建立两岸金融监管当局的交流机制

 第九章 海峡两岸旅游合作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

  第一节 两岸旅游合作的制度框架

   一 大陆的相关政策

    1.1979~1987年,非正式探亲旅游

    2.1987~1992年,探亲+商务旅游

    3.1997年至今,商务、休闲旅游

   二 台湾的政策

   三 政策的互动关系

  第二节 两岸旅游发展的现状

   一 两岸旅游业发展规模

    1.台湾同胞赴大陆旅游发展过程

    2.大陆赴台旅游进展状况

   二 阶段性结构描述

    1.两岸实现局部“试点直航”

    2.台湾当局宣布“有条件开放海外大陆民众赴台观光”

    3.两岸达成包机协议*

    4.大陆开放居民赴台旅游

  第三节 两岸旅游合作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潜力

   一 大陆居民赴台旅游面临的制度障碍

    1.入境手续烦琐复杂

    2.非直航增加出行成本

   二 贸易方面的障碍

   三 发展潜力分析

    1.大陆旅游市场增长潜力分析

    2.台湾的独特吸引力

    3.两岸“三通”直航旅游势不可挡

   四 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的经济效果评估

    1.台湾旅游业现状

    2.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对台湾旅游业的重要性

    3.经济效果评估

  第四节 两岸旅游合作的对策建议

   一 旅游合作的目标模式

    1.政府主导,建立高效的协调机制

    2.设立民间机构,构建新型旅游合作框架

   二 实现途径

    1.有序开展闽台旅游,扩大对台直航海空口岸的开放

    2.加快建立闽台旅游合作区,形成优势互补

    3.强化服务质量监管,构建两岸诚信旅游体系

    4.分类组团,有效管理,逐步放开,杜绝滞留

   三 发展趋势

 第十章 海峡两岸投资合作问题研究

  第一节 两岸投资合作的发展现状

   一 投资规模与数量迅速增长

   二 占大陆吸引外资比重不断增大

   三 台商对大陆投资增长速度快

   四 台商投资大陆的区域布局从海峡西岸为主逐渐向内地以及西北部扩展

   五 投资的产业领域逐步拓展

   六 投资方式呈现多元化

   七 两岸投资合作对两岸发展带来的效益

   八 单向投资特征

  第二节 投资形式与产业分布

   一 劳动密集型

   二 加工出口型

   三 环境利用型

   四 市场拓展型

   五 技术合作型

   六 房地产业

  第三节 影响两岸投资合作的因素

   一 大陆促进台商投资的优惠政策以及政策沿革

   二 大陆改革开放的强有力吸引

   三 大陆巨大市场的吸引力

   四 制度因素

    1.劳动力价格因素

    2.财税政策

    3.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自发性、功能性的经贸交流走向制度性是必然的趋势

   五 台湾经济发展的影响

    1.两岸经济有很强的互补性

    2.台湾地区中小型企业居多,竞争力有限又谋求发展促使其首选大陆

    3.台湾企业集群现象的影响

    4.台湾自身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寻求解决促使台商投资大陆

    5.经济全球化以及区域经济发展不断推动台商向大陆发展

    6.国际产业转移与台资产业结构调整对台资向大陆转移的共同趋势

   六 两岸“三通”加快将引发新一轮台商向大陆投资

  第四节 两岸投资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 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比重仍较大

   二 合作形式比较单一

   三 合作的技术水平和产品产业链较低

  第五节 促进两岸投资合作的建议

   一 加快形成两岸直接双向投资的格局

   二 推动两岸深化产业合作

   三 注意引进先进技术,推进科技创新

   四 继续改善投资环境

   五 促进区域发展,加快两岸经济技术交流和合作

 第十一章 海峡两岸知识产权合作模式研究

  第一节 两岸有关贸易及其知识产权发展现状

   一 两岸经贸交流情况

   二 两岸人员往来、科技和知识产权交流情况

    1.两岸人员往来

    2.两岸科技交流与合作

    3.两岸知识产权学术交流

   三 两岸知识产权保护的发展情况

    1.知识产权法律和政策发展情况

    2.两岸当局的知识产权合作与交流情况

    3.两岸知识产权服务的交流情况

    4.两岸专利授权和商标注册的交流成就

  第二节 两岸知识产权领域存在的问题

   一 两岸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和政策存在较大差异

   二 两岸既没有知识产权合作和协调机制又没有区域知识产权合作协议

   三 两岸缺乏行政当局层面正常的知识产权沟通和对话通道引起频发的知识产权纠纷

   四 两岸知识产权服务业交流互动以及专业人才流动存在重重政策壁垒

  第三节 两岸知识产权合作的可选模式

   一 欧洲专利公约模式

   二 专利合作条约模式

   三 泛珠三角区域知识产权合作协议模式

  第四节 扩展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模式的经济利益和政治障碍

   一 经济利益

    1.扩展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模式有利于降低获得知识产权的障碍、风险和成本

    2.扩展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模式可以通过商谈妥善解决纠纷和突出问题

    3.扩展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模式便于知识产权服务业交流

    4.扩展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模式可以推动各地知识产权贸易和投资交流

   二 政治障碍

    1.两岸社会制度和法律体系存在较大差别

    2.两岸在政治上天各一方

  第五节 扩展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模式的具体举措

   一 两岸在“九二”共识基础上建立知识产权区域协商机制和机构

   二 签署区域知识产权合作协议

   三 两岸暨香港、澳门区域合作各方行政主管部门加强沟通和交流

   四 两岸消除人才流动的障碍

《海峡两岸经贸合作模式研究》一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海峡两岸经贸合作模式研究》的研究成果,2005年9月立项,2007年12月完成。一、选题的时代背景《海峡两岸经贸合作模式研究》课题的立项是在海峡两岸经贸关系有了长足的发展,却又囿于政治因素而不能得以顺畅地向深度和广度推进,而两岸经济的融合与厂家及消费者的呼声日渐强烈的背景下提出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并全面实现两岸之间的“大三通”是具有标志性的事件,但是当时台湾当局的阻挠导致两岸经贸合作发展出现了制度性障碍。这是本课题研究需要着重探讨的一个问题,也是在其他方面深入探讨的一个假定条件。在今天两岸之间“大三通”已经基本实现的背景下,回过头去深入地分析一下本课题对推进两岸“三通”的探索历程,有助于理解那些影响两岸经贸合作发展的一些关键性因素。这也是为什么今天我们在出版这一课题研究成果时,仍然保留着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我们对推进“大三通”问题的一系列探讨的原因。二、基本内容和主旨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种区域经贸安排正在成为推动贸易与投资自由化的基本途径,对各种区域经贸安排的研究涵盖了贸易与投资的各个方面,本课题研究试图对我国大陆与台湾地区之间的经贸合作模式进行全面深入的探讨。课题研究共分11个专题,分析了海峡两岸经贸交流中的基本层面,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资本流动、合作模式等四大议题,在每个议题之下,又进行了深度拓展,如对两岸经贸合作的发展历程、现状及问题进行了回顾与总结,在货物贸易中探讨了两岸经贸关系中十分敏感的农产品贸易问题和权重较大的机电产品贸易问题,在服务贸易中探讨了具有高度热点的旅游开放和金融开放问题,在投资活动中探讨了双向的资本流动,在合作模式中探讨了多种合作的可能性以及围绕着高新技术产品和知识产权两大综合性的经贸问题展开的专题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多次在大陆及台湾举办的学术研讨会上进行了交流。三、理论探索、学术价值及研究特色课题研究试图突破单纯就经贸问题研究经贸的传统模式,以开阔的视野,在各个选题下,都尝试了从经贸切入,探讨决定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的深层次问题,即通过产品贸易探究产业的发展、技术的支撑、要素的交流、市场的融合以及经济贸易的协调发展。课题组所作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通过贸易分析,对两岸相关产业的发展及其结构现状给出一些全新的解释。课题研究的着眼点在于通过对海峡两岸经贸合作模式以及在多个重要领域中的具体体现的研究,来揭示模式选择的规律性,通过大量的研究工作,体现了这个主旨要求,达到了对海峡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的基本认识及理论解释,提出了有价值的对策建议。课题研究的特色主要体现在:能够准确地把握海峡两岸的经贸合作既不是国际经济合作,也不是国内大陆地区之间的经济合作,而是一种尚未统一的主权国家内部的两个极不对称而又相互独立的经济体系之间的合作,具有很大的特殊性,既不能完全放在多边贸易体制下去分析,又不能不考虑多边贸易体制主张的一些基本原则,既是一个经贸问题,又带有浓厚政治色彩,并据此揭示出两岸众多领域的、多元化的经济合作模式的基础与规律。这也是它所具有的学术价值的一种体现。

[1]《中国统计年鉴》2004、2005、2006年,中国统计出版社。

[2]《中国商务年鉴》,中国商务出版社,2006。

[3]《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文本。

[4]吴仪:《促“三通”、谋民利、共同构建两岸长期、稳定经济合作机制》,新华网。

[5]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人民网、新华网。

[1]蔡秀玲、陈萍:《海峡两岸直接“三通”与区域产业整合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12月,第一版。

[2]黄绍臻:《海峡经济区的战略构想》,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12月,第一版。

[3]李宏硕:《海峡两岸经贸关系研究》,中国致公出版社,1994年11月,第一版。

[4]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海峡两岸经贸关系探讨》,中国友谊出版社,1993,第一版。

[5]严正:《海峡经济区探索》,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8月,第一版。

[6]蔡学义:《两岸经贸之政治经济分析》,台湾新文京开发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8月,第一版。

[7]李非:《海峡两岸经贸关系》,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1994年6月,第一版。

[8]李保明:《两岸经济关系,突破与发展历程的实证分析》,人民出版社,2007年8月,第一版。

[9]龙永枢:《海峡两岸经贸合作关系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1998年8月,第一版。

[10]刘相平:《经济全球化与两岸经贸关系》,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12月,第一版。

[11]林珏:《涉外经贸关系——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第一版。

[12]易刚、许小年:《台湾经济与大陆经济改革》,中国经济出版社,1994年1月,第一版。

[13]厦门市对台贸易促进中心:《对台贸易手册》,北京,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1。

[14]《两岸经济交流合作20年来成就令人瞩目》,新华网,2007年11月2日。

[15]张冠华:《两岸经济关系的演变、影响与展望》,第四届“两岸远景论坛”论文。

[16]张钧弼:《台商在大陆投资的省市与产业排行榜》,台湾《贸易周刊》,1996年1月。

[17]陈险峰、王建民:《台商大陆投资呈现新局 开始关注中西部能源市场》,2006年8月4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18]《台商投资格局出现新变化》,新华网,2002年4月12日。

[19]商务部港澳台司:《2006年大陆地区与台湾地区经贸关系》,商务部网站,2007年2月28日。

[20]高长:《大陆经改与两岸经贸关系》,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2,第一版。

[1]安民主编《内地与香港、澳门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知识读本》,中国商务出版社,2004年1月版。

[2]〔美〕彭登(Ping Deng):《90年代台湾对往大陆资本投资的限制》,《台湾研究集刊》2001年第4期。

[3]商务部网站:http://www.mofcom.org.cn。

[4]《2006年年终专稿:大陆地区与台湾地区经贸关系》,商务部网站。

[5]唐炜:《务实推动两岸“三通”,积极促进经贸交流》,商务部网站。

[6]国台办:《2005年两岸经贸关系继续向前发展》,2006年1月23日。

[1]赵玉榕:《台湾农产品贸易的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浅析》,《台湾经济》2005年第6期。

[2]唐永红、邓利娟:《当前两岸经济合作机制创新的空间与路径》,《台湾经济》2006年第3期。

[3]林卿、李建建:《闽台农业合作与创新区域农业竞争力分析》,《台湾经济》2005年第4期。

[4]裴长洪主编《开放经济新问题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5]董宏宇、李岳云:《从农产品竞争力看海峡两岸农业合作》,《中国农村经济》2003年第7期。

[6]任爱荣等编著《海峡两岸农产品贸易发展与探讨》,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7]海峡两岸出版交流中心:《两岸经贸论坛纪实》,九州出版社,2006。

[8]林卿等编著《两岸“三通”与闽台经贸合作》,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9]曾寅初、陈忠毅:《海峡两岸农产品贸易与直接投资的关系研究》,《管理世界》2006年第1期。

[10]朱希刚:《海峡两岸农产品贸易发展与探索》,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1]蔡秀玲、陈萍:《海峡两岸直接“三通”与区域产业整合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2]李非:《海峡两岸经济一体论》,台湾博扬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3。

[3]林卿、郑胜利、黎元生:《两岸“三通”与闽台经贸合作》,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4]林建雄:《信息产业分工、海峡两岸分布及大陆的对策探讨》,《科技管理研究》2005年第5期。

[5]刘克辉:《区域经济整合与台湾海峡经济区构建》,《台湾农业探索》2005年第2期。

[6]鲍永正:《出口退税比率调整对台资企业的影响与因应之道》,《两岸关系》2004年第3期。

[7]曹琼:《长三角地区台资企业产业链状况研究》,《江苏商论》2005年第10期。

[8]段小梅:《台商投资大陆的规模结构演变分析》,《改革与战略》2006年第3期。

[9]苏文:《制约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增长的主要障碍与基本因素》,《特区经济》2004年第7期。

[10]严正:《“两岸一中”与台湾海峡经济区》,《福建师大学报(哲社版)》2005年第5期。

[1]丁锡鳙主编《台湾科学工业园区之开发与管理政策》,台湾岚德出版社,2002。

[2]董佩真:《回顾与展望:台湾贸易市场总体检》,《贸易》2005年12月。

[3]蔡毓芳:《两岸半导体产业之优胜劣败》,《台湾经济研究月刊》2005年6月。

[4]世界经济论坛(WEF):《2004~2005年全球竞争力报告》,2005。

[5]刘贞妙:《实施高科技输出入管制以维国际安全》,《贸易》2005年3月。

[6]董佩真:《产业群聚之优势竞争力》,《国际投资季刊》2004年第19期。

[7]董佩真:《走出代工,研发创造新经济》,《国际投资季刊》2004年第20期。

[8]马维扬、林卓民:《影响世界各国主要半导体制造厂商绩效的因素分析》,《台湾银行季刊》第56卷第3期。

[9]新华通讯社参编部编《亚洲四小龙起飞录》,1988。

[10]吴元黎:《走向工业化社会》,江苏人民出版社,1989。

[11]李非:《台湾经济发展通论》,九州出版社,2004。

[12]科学技术部火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中心:《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十年发展数据报告》(1991~2000),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

[13]科学技术部发展计划司、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科技发展和技术进出口司:《科技兴贸计划年度报告2002》。

[14]科学技术部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发展战略研究》(1999/2000)。

[15]台湾“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中华民国”科学技术年鉴》(1990~2006年)。

[16]中国海关统计(1990~2006年)。

[17]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1990~2006年)。

[18]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

[19]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2002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

[20]《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1年》,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4。

[21]《中国教育事业统计年鉴》(1995~2005年),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1]Aliber,Robert Z. 1984,International Banking:“A survey and comments”,Journal of money,Gredit and banking,16(4),pp.661-712.

[2]Brealey,R.A.and E.C.Kaplanis,1996,“The determination of foreign banking location”,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oney and Finance,15(4),pp.577-597.

[3]Tornell,A.F.Westermann,and L.Martinez,2004,“The Positive Link Between Financial Liberalization,Growth and Crises”,Working Paper No.10293,Cambridge,MA:NBER,February.

[4]邓利娟:《两岸入世后金融交流与合作问题的探讨》,《台湾研究集刊》2002年第3期。

[5]王赛楠:《银行国际化与国际贸易相关关系研究》,《社科纵横》2004年第5期。

[6]朱孟楠、陈文奇、江宇:《关于福建省率先建立“海峡两岸金融合作实验区”的设想》,《福建金融》2004年第8期。

[7]郑航滨:《离岸金融发展与海峡两岸金融合作机制研究》,《南方金融》2004年第11期。

[8]郑昕:《浅议海峡两岸金融合作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对外经贸实务》2005年第10期。

[9]郑定、柴荣:《两岸交往过程中的金融法律问题研究》,《台湾研究集刊》2005年第1期。

[10]陈恩、李雪琪:《台商在大陆融资策略管窥》,《特区经济》2006年第2期。

[1]林长榕:《两岸直航旅游走向与对策探析》,《经济前沿》2002年第10期。

[2]林长榕:《论两岸三通与旅游直航》,《经济前沿》2001年第1期。

[3]刘玉春:《利用两岸旅游资源整合促进经济发展》,《亚太经济》2004年第5期。

[4]马勇等:《海峡旅游合作区的构建与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经济地理》2006年第1期。

[5]苏耿聪:《台湾旅游业的发展与启示》,《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

[6]唐俊雅:《建立多元化的闽台区域旅游协作体系》,《世界地理研究》2002年第3期。

[7]王宁:《台湾旅游业现状及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前景分析与预测》,《集团经济研究》2006年第2期上半月刊。

[8]翁东东:《浅谈海峡两岸旅游业的合作与发展》,《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年第1期。

[1]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海研中心、中国国民党国政研究基金会:《两岸经贸论坛文集》,九州出版社,2006。

[2]方小丘、罗会明:《海峡两岸经贸往来导向》,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1992。

[3]周丽华、陈凌雄:《对两岸“三通”问题的分析与思考》,《台湾研究》2002年第3期。

[4]陈恩:《海峡两岸“三通”的回顾与前瞻》,《亚太经济》2004年第6期。

[5]吴能远:《台商投资祖国大陆与两岸关系》,《台湾研究集刊》2000年第1期。

[6]王海东:《台湾对祖国大陆投资的空间及产业结构变动》,《重庆社会科学》2003年第2期。

[7]李杏:《台商对大陆投资特点及发展趋势研究》,《商业研究》2004年第7期。

[8]霜天:《台商投资祖国大陆的几个重要变化》,《科技与经济》2001年第4期。

[9]王学俭、李新科:《直接双向全面“三通”对两岸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与展望》,《社科纵横》2006年第3期。

[10]卜贵林:《论两岸经济关系发展的状况、特征和走向》,《南京师大学报》2003年第11期。

[11]蔡佳文:《台商在大陆投资的“趋势”特征分析》,《对外经贸实务》2005年第10期。

[12]李红:《新时期促进海峡两岸投资模式升级的对策思考》,《台湾研究》2000年第11期。

[13]鲍晓华:《台湾产业资本外移的现状分析和趋势判断》,《国际贸易问题》2002年第10期。

[14]蔡玲、张春芳:《关于“入世”后台商对大陆投资问题研究》,《计划与市场》2002年第12期。

[15]张远鹏:《台湾高科技产业投资大陆的原因》,《国际贸易问题》2001年第9期。

[16]范宇新:《台湾对大陆现状分析及引资对策》,《理论学习》2004年第9期。

[17]高晓娟:《台商在祖国大陆投资的特征分析》,《国际贸易问题》2002年第2期。

[18]朱磊:《解析台商在祖国大陆投资方式的转变》,《亚太经济》2004年第6期。

[19]顾政伟:《台商对大陆投资演变特点分析》,《江苏商论》2004年第1期。

[1]Chen,Tain-Jy,2005,“Living under the Roof of WTO:Cross-strait Economic Relations since WTO Accession.” Working paper,Chung-Hua Institution for Economic Research.

[2]Maskus,Keith E. 1997,“Implications of Regional and Multilateral Agreements for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The World Economy,Vol.20 No.5,pp.681-694.

[3]薛俊英:《知识产权制度协调模式的选择》,2004年12月31日《中国知识产权报》。

[4]彭莉:《加入WTO后两岸知识产权的相互保护》,《台声杂志》2001年第11期。

[5]杨德明:《实施CEPA与知识产权制度协调问题探讨》,《福建论坛》2005年7月。

[6]杨德明、官本仁:《论两岸知识产权法律的冲突及其解决途径》,《现代台湾研究》2007年第5期。

[7]杨德明:《论海峡两岸知识产权的保护》,《现代台湾研究》2005年第3期。

[8]王建民、刘玉春:《入世后的两岸经贸争端及处理机制》,《国际经济合作》200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