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38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52

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报告(2010)图书

Annual report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western region of China

SSAPID:101-8303-6987-07
ISBN:978-7-5097-1664-9
DOI:
ISSN:

[内容简介] 《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报告》(西部蓝皮书)是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北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组织全国长期研究中国西部经济发展问题的专家学者撰写,并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专题研究报告,从2005年起每年一部。“西部蓝皮书2010”的研究内容包括:2009年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分析与2010年形势预测报告、西部重点经济区(关中—天水经济区、成渝经济区)发展报告、西部民生(四川地震灾区恢复与重建、西部新农村建设、西部低收入人群社会保障)发展报告、西部“十二五”发展思路研究报告、西部发展典型案例分析研究报告、西部竞争力评价与分析报告及西部专题研究报告。每部分报告都在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西部蓝皮书被教育部列为“十五”期间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标志性成果之一。

相关信息

丛书名:西部蓝皮书
编 辑:周映希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07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F2 经济计划与管理

 西部蓝皮书编委会

 皮书数据库阅读使用指南

 Abstract

 未来十年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思考(代序)

 中文摘要

 法律声明

 总报告

  2009年西部经济发展分析与2010年形势预测

   一 2009年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宏观背景分析

   二 2009年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情况

    (一)应对危机成效显著,经济增速回升

    (二)政策执行有力,内需明显扩大

    (三)工业化与城市化进展迅速

    (四)市场价格低位平稳运行

    (五)地方财政收入稳步增长

    (六)对外经济合作有喜有忧,实际利用外资快速增长

    (七)重民生取得显著成果,城乡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三 西部经济增长的经济社会基础与支持措施

    (一)国家区域均衡发展政策的全面执行,为西部地区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国家扩大内需与结构调整政策的驱动,为西部地区增长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

    (三)灾后重建计划的全面启动有力地促进了灾区经济实现快速发展

    (四)经济危机对西部经济的不利影响较小,特色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

    (五)西部大开发十年取得的成效为西部经济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六)民生持续改善,使西部地区快速发展的信心得到加强

    (七)地方政府积极有效的经济发展政策,为西部发展提供了政策指导

    (八)重点区域建设全面启动,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极初步建立

   四 西部经济增长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

    (一)经济持续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

    (二)一些影响科学发展的因素进一步暴露

    (三)“三种势力”严重威胁西部地区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

    (四)低碳经济时代来临,西部经济发展战略模式选择正处于十字路口

   五 2010年西部经济发展的预测与政策建议

    (一)2010年西部经济增长的背景

    (二)2010年西部经济发展预测

     1.GDP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与其他地区的增长率差距将大幅收窄

     2.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将保持高位增长,但增速有所回落

     3.消费需求将继续快速增长,消费结构将会进一步升级

     4.对内对外经济联系将进一步增强,进出口将进一步增长

     5.物价水平将温和上涨

    (三)促进2010年西部经济增长的政策建议

     1.坚持把促进经济增长与改善民生结合起来

     2.以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为主线促进经济的绿色发展

     3.坚持自我发展与争取国家支持相统一

 西部重点经济区发展

  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报告

   一 “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态势

    (一)“关中-天水经济区”战略地位显要

    (二)十年西部大开发“关中-天水经济区”成绩斐然

    (三)“关中-天水经济区”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仍很突出

   二 加大宣传力度,充分认识“关中-天水经济区”设立意义

    (一)从国家发展层面认识“关中-天水经济区”的设立,加速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极的形成

    (二)从全国整体发展的视角,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推进西部大开发新一轮战略的实施

    (三)从国际竞争的格局出发,审视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突出区位优势,统筹我国东中西地区协调持续发展的大战略

    (四)站在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高度,全面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打造我国第一个“技术服务高地”

    (五)突破我国二元经济结构制约,实现城乡统筹,提高产业集聚能力和发展质量

    (六)从着力改善我国社会收入分配差距入手,全面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人民生活质量和福利水平

    (七)从谋求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思路着眼,大力改善中西部生态环境,实现我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

   三 以规划统领“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发展,全面落实《“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

    (一)以关中城市群为基础,大力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打造以西安为核心的国际大都市

    (二)以国家级产业园区为载体,统筹园区建设,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三)以丰厚的历史文化为依托,统筹旅游文化资源,大力发展特色文化旅游产业

    (四)以新丝绸之路和欧亚大陆桥为契机,统筹经济区位资源,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会展等现代服务业

    (五)统筹区域内交通设施建设,促进区域内的要素流动,实现区域内要素的合理配置

    (六)统筹能源资源开发,打造我国的“能源增长极”

    (七)统筹科教资源,推进区域人力资本的全面提升和教育大发展

    (八)以秦岭和渭河为重点,统筹生态资源,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九)统筹金融资源,打造西安区域性金融中心地位

    (十)统筹区内社会福利事业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成渝经济区发展研究报告

   一 成渝经济区的范围界定及区域发展战略

    (一)成渝经济区的范围与基本情况

    (二)成渝经济区的战略定位:国家经济增长第四极

     1.成都要建成全国重要的高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以及西南地区的综合交通枢纽

     2.重庆建成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和统筹城乡的直辖市

   二 成渝经济区的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和产业布局

    (一)成渝经济区的资源优势

     1.矿产资源

     2.旅游资源

     3.基本生产要素

    (二)成渝经济区的优势产业

    (三)成渝经济区的产业布局

    (四)成渝经济区产业发展的方向

   三 成渝经济区城市化进程及城镇空间集聚特征

    (一)成渝经济区城镇化特征

     1.城市化水平空间差异明显

     2.城市化水平低于沿海国家级经济区

     3.成渝经济区城市化水平变化趋势

    (二)成渝经济区的城镇规模结构

    (三)成渝经济区的城镇职能结构

    (四)成渝经济区的城镇空间结构

   四 成渝两地分工合作状况

    (一)分工合作现状

    (二)未来合作方向

   五 成渝经济区建设的政策措施

    1.把成渝经济区建设成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

    2.打破行政壁垒,加强两地的分工与合作,谋求畅通开放

    3.推进成渝经济区重点产业发展

    4.要加快城镇化进程,加快发展大中城市以及有条件的中心城镇

    5.加大要素保障与资本支持力度

    6.深化成渝经济区的土地制度改革

    7.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支持可持续发展

 西部民生发展

  四川地震灾区恢复与重建发展报告*

   一 四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的背景

    1.四川“汶川大地震”的灾情分析

    2.四川灾区恢复重建的政策环境

    3.四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的总体规划和目标

   二 四川地震灾区恢复与重建的情况

    1.家园重建

    2.基础设施重建

    3.产业重建

    4.精神家园重建

    5.对口支援重建

   三 四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的经验总结

    1.中国的制度优势

    2.将灾后恢复重建纳入法制化轨道

    3.科学制定灾后恢复重建规划

    4.灾后恢复重建政策的有力支持

    5.把灾后恢复重建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

    6.健全组织机构落实工作责任

    7.有效推进对口支援工作

    8.切实做好建材供应保障

    9.将灾后重建工作当成培养考核干部的重要基地

    10.及时协调解决有关重大问题

   四 下一阶段四川灾区恢复重建的政策建议

    1.从“恢复性重建”过渡到“发展性重建”

    2.下一阶段灾区恢复重建的政策建议

  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报告:基于农户视角的调查分析*

   一 导言

   二 调研设计与统计描述

    (一)调研目的

    (二)调研区域、方式及内容

     1.调研区域

     2.调研方式

     3.调研内容

    (三)调研数据的统计描述

   三 基于西部地区农户视角的新农村建设

    (一)农户视角的生产发展

     1.当前农业生产的基本现状

     2.农民对农业生产发展的需求

     3.研究小结

    (二)农户视角的生活宽裕

     1.农户生活宽裕的现状

     2.农民在生活宽裕方面的需求

     3.调查小结

    (三)农户视角的乡村文明

     1.乡村文明的现状

     2.农户对乡村文明建设的需求

     3.研究小结

    (四)农户视角的村容整洁

     1.当前西部农村村容村貌的现状

     2.农民对村容整洁方面的需求和投入意愿

     3.研究小结

    (五)农户视角的管理民主

     1.民主选举

     2.民主管理

     3.民主监督

     4.农民组织和培训

     5.研究小结

   四 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中农户的政策需求

    (一)合理的农产品价格政策

    (二)惠农政策的真正贯彻落实

    (三)有效的农村金融支持政策

    (四)有效降低教育费用是农户对于教育的政策需求

    (五)对医疗和养老的政策需求

   五 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的途径与政策建议

    (一)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的途径

    (二)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建议

     1.大力发展适合农民的各项专业培训

     2.增加西部地区农村的财政投入规模

     3.大力发展农村金融,增加农村金融供给

     4.发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5.强化农村基层民主,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西部地区低收入人群社会保障研究报告

   一 引言

   二 西部地区低收入人群的生存状况

    (一)西部地区低收入人群的范围

    (二)西部地区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

    (三)西部地区低收入人群的支出结构

   三 西部地区低收入人群社会保障现状分析

    (一)西部地区低收入人群社会保障制度现状

     1.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2.医疗救助制度

     3.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制度

     4.就业保障制度

    (二)西部地区低收入人群社会保障的实施现状

     1.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情况

     2.医疗和住房救助体系实施情况

     3.低收入群体社会保险项目实施情况

    (三)基于陕西省抽样调查的分析

   四 西部地区低收入人群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西部地区低收入人群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

     1.保障理念重视生存,忽视发展

     2.低收入人群社会保障覆盖范围狭窄

     3.保障标准偏低,未能满足保障对象的需求

     4.保障对象甄别、补差标准确定困难

    (二)西部地区低收入人群社会保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表层原因——技术层面

     2.深层原因——制度层面

   五 解决西部低收入人群社会保障问题的政策建议

    (一)树立“全覆盖、分类别、多路径”的保障理念

    (二)完善西部地区低收入人群的社会保障政策支持体系

     1.构建低收入人群社会保障政策支持体系

     2.完善低收入人群社会保障相关政策法规

    (三)完善低收入人群社会救助识别系统

 西部“十二五”时期发展思路研究

  “十二五”时期推进西部大开发的基本思路

   一 西部大开发十年的主要成效

    1.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加快

    2.地区经济呈现高速增长

    3.地区工业化快速推进

    4.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

    5.东西发展差距趋于缩小

    6.对外开放水平显著提高

   二 当前西部开发面临的突出问题

    1.产业结构呈逆向调整

    2.城镇化差距趋于扩大

    3.就业机会增长缓慢

    4.公共服务能力低下

    5.农村贫困问题突出

    6.高碳经济特征明显

    7.物流和税收成本高

   三 “十二五”时期西部大开发的着力点

    1.始终把维护社会稳定放在首位

    2.要让西部老百姓得到更多实惠

    3.千方百计扩大西部的就业机会

    4.切实提高西部可持续发展能力

    5.倾力打造西部特色低碳产业体系

    6.加快推进西部地区的城镇化进程

   四 “十二五”时期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措施

    1.建立差别化分类扶持政策体系

    2.设立国家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3.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4.深化完善西部大开发税收政策

    5.健全西部资源与生态补偿机制

    6.加大对扶贫工作的支持力度

    7.加快沿边地区开发开放步伐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回顾与“十二五”展望

   一 “四大板块”均出现重大变化,区域政策指导作用加强

    (一)东部地区有效应对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加快了产业结构升级的步伐

    (二)西部大开发基本改变了西部地区基础设施薄弱的状况,特色经济发展成效明显

    (三)东北振兴使很多企业焕发活力,资源型城市转型任务依然艰巨

    (四)中部崛起初显成效,中部多数地区实现快速增长

   二 以城市群为核心的区域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三 区域规划:促进区域经济科学发展

    (一)区域规划是促进区域经济科学发展的重要手段

    (二)规划明确了各区域的战略定位和发展方向

    (三)规划重在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空间布局优化

    (四)规划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重中之重

    (五)规划弱化了政策优惠,突出了体制创新和区域合作

   四 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空间结构调整的建议

    (一)空间规划研究与编制应提上议事日程

    (二)加快户籍制度和社保制度改革,促进人口空间结构调整

    (三)改革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快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四)构建生态补偿机制,共同维护人人共享的生态环境

    (五)促进边疆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国际次区域合作

  “十二五”时期我国区域政策调整研究

   一 “十二五”时期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二 “十一五”时期以来四大区域发展特点各不相同

    1.东部地区综合发展水平最高,但近年发展速度减缓

    2.中部地区开始崛起,经济发展软环境仍是制约因素

    3.西部地区取得长足进步,但综合发展水平仍然最低

    4.东北地区基础较好,但经济增长速度相对较低

   三 我国区域政策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国家区域政策重点不突出

    2.区域政策的规范性有待提高

    3.区域间基本利益关系尚未理顺

    4.主体功能区推进尚处于规划阶段

   四 “十二五”时期我国区域政策的调整方向

    1.进一步规范区域政策调控手段,建立健全区域政策体系

    2.着力解决区域关键问题,促进区域健康发展

    3.提高东部和东北的城市化质量,加快中西部地区城市化发展

    4.实施更加具有针对性的差别化政策

   五 “十二五”时期我国区域政策调整重点

    1.切实提升东部地区国际竞争力

    2.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3.进一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

    4.全面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

    5.积极支持问题区域发展

    6.建立健全区域协调机制

  内蒙古自治区“十二五”时期发展思路研究报告

   一 内蒙古“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回顾

    (一)“十一五”时期的成绩

    (二)“十二五”时期面临的挑战和制约因素

     1.产能过剩

     2.节能减排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压力

     3.居民收入增长滞后于经济增长,牧区群众的收入增长滞后于其他社会群体

     4.生态和基础设施承载产业、保护发展的能力弱

   二 内蒙古“十二五”规划的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基本原则

    (二)发展目标

   三 内蒙古“十二五”时期产业发展重点

   四 内蒙古“十二五”时期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内蒙古

    (二)优化空间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三)正确处理投资消费关系,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四)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五)扩大开放,形成合作共赢新优势

  重庆市“十二五”时期发展思路研究报告

   一 “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简要总结

    1.“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

    2.“十二五”规划的压力

   二 “十二五”规划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1.指导思想

    2.基本原则

    3.发展目标

   三 产业发展重点

    1.汽车摩托车

    2.装备制造业

    3.高技术产业

    4.资源加工业

    5.金融业

    6.现代商贸物流业

   四 建设的重点工程项目

    1.汽车摩托车产业重大项目

    2.装备制造业重大项目

    3.高技术产业重点工程项目

    4.矿产及农林资源加工业重点项目

    5.现代商贸物流业重点工程项目

   五 保障措施

    1.改革行政管理体制

    2.改革财税体制

    3.理顺市场机制

    4.用规划指导经济发展

    5.建立统筹协调分类实施机制

  四川省“十二五”时期发展思路研究报告

   一 四川省“十二五”规划的背景及经济环境分析

    (一)“十二五”时期经济发展面临的有利因素

     1.四川省经济已经具备较好的发展基础

     2.四川省经济社会在“十一五”期间有较快的发展

     3.灾后重建和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建设为下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4.国家将大力拓展成渝经济区建设带来的发展机遇

    (二)“十二五”时期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1.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

     2.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高

     3.国际金融危机给经济发展带来很多不利影响

     4.“基于民生”的社会建设有待推进

   二 四川省“十二五”时期发展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一)四川省“十二五”时期发展的指导思想

    (二)四川省“十二五”时期发展的基本原则

     1.统筹兼顾、突出重点

     2.创新驱动、优化提升

     3.绿色增长、持续发展

     4.共建共享、民生为本

     5.改革开放、合作共赢

   三 四川省“十二五”时期发展目标

    1.经济保持较快增长

    2.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3.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

    4.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

   四 四川省“十二五”时期发展的重点选择

    1.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推进经济平稳快速发展

    2.加快经济结构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3.深入推进灾后重建,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5.优化区域空间布局,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6.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走创新型发展道路

    7.加强区域合作和对外开放,积极承接产业转移

    8.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构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

    9.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完善经济体制

    10.着力解决民生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11.以生态省建设为载体,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云南省“十二五”时期发展思路研究报告

   一 云南省“十一五”时期发展回顾

   二 云南省“十二五”时期基本思路与发展目标

   三 云南省“十二五”时期发展的重点任务

    (一)加快经济结构调整

    (二)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1.努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2.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3.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4.着力发展服务业

     5.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1.着力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2.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3.加快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4.加快城乡通信基础设施建设

    (四)加快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五)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六)加快和谐社会建设

    (七)努力扩大对外开放

    (八)加快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和边疆地区发展

  贵州省“十二五”时期发展思路研究报告

   一 “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回顾

    1.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2.以交通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要突破

    3.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4.社会事业发展取得明显进步

    5.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二 贵州与全国的差距

    1.投入长期不足,人民生产生活条件艰苦

    2.社会事业落后,人口素质低

    3.经济落后,贫困人口多

   三 “十二五”时期贵州的战略定位

    1.西部矿产资源大省

    2.国家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工业基地

    3.全国重要的以航空航天为代表的特色装备制造业基地

    4.西南地区的陆路交通枢纽

    5.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试验区

    6.贵州是长江、珠江上游生态屏障,生态文明示范区

   四 “十二五”时期贵州的发展目标

   五 “十二五”时期贵州的发展重点

    (一)以交通、水利为重点,构建基础设施支撑体系

    (二)依托优势资源和技术创新,构建特色生态产业体系

    (三)实施大中城市带动战略,构建生态文明城市体系

    (四)建设“两江”上游生态屏障,构建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体系

    (五)加强生态经济技术能力建设,构建区域创新支撑体系

    (六)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构建民生保障体系

    (七)发展五大特色经济区

  西藏自治区“十二五”时期发展思路研究报告

   一 西藏自治区“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简要回顾

    1.增强综合经济实力方面

    2.财政保障方面

    3.改善人民生活方面

    4.完善基础设施方面

    5.推进产业建设方面

    6.统筹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方面

    7.全面促进社会事业发展方面

    8.加快改革开放方面

    9.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方面

    10.推进平安西藏、和谐西藏建设方面

   二 当前西藏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经济总量小,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效益低下

    2.农牧区基础薄弱,促进农牧民持续增收难度大

    3.改善民生工作任务仍然繁重

    4.基础设施建设仍然相对落后,受资金、能源、技术等瓶颈制约,特色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强

    5.反分裂斗争的复杂性、尖锐性和长期性,对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带来严峻考验

   三 西藏自治区“十二五”时期发展思路

    (一)西藏自治区“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

     2.基本原则

    (二)“十二五”时期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1.经济建设目标

     2.生态环境建设目标

     3.社会发展目标

    (三)“十二五”时期西藏产业发展的重点

     1.持续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围绕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的中心任务,取得“一产上水平”的重大突破

     2.按照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本要求,建设完善有西藏特色的工业经济体系,取得“二产抓重点”的重大突破

     3.以旅游业为龙头,大力发展西藏现代服务业,实现“三产大发展”的重大突破

   四 “十二五”时期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政策保障

    1.坚持深入开展反分裂斗争,塑造稳定和谐的发展环境

    2.抓住中央继续保持对西藏特殊优惠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有利时机,加强制度创新研究,制定配套制度

    3.着力抓好投资消费增长,确保发展步伐明显加快

    4.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5.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为西藏跨越式发展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与管理

    6.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陕西省“十二五”时期发展思路研究报告

   一 “十二五”时期陕西发展总体思路必须调整

    1.从省际比较出发科学认识以人为本的发展模式

    2.从“陕西现象”反思陕西发展总体思路

   二 “十二五”时期陕西发展的总体思路

    1.自主创新与引进、学习、推广、应用并重

    2.技术密集、资本密集型产业与劳动密集型产业并重

    3.中心城市和县域经济并重

   三 “十二五”时期陕西的发展重点

    1.抓住大关中发展机遇,建设西部大开发战略高地

    2.抓住鄂尔多斯盆地能源基地建设机遇,打造陕西经济第二极

    3.抓住“西三角”构建机遇,建设陕南国家级绿色产业基地

    4.实施陕北造地战略

  甘肃省“十二五”时期发展思路研究报告

   一 甘肃省“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的回顾与总结

    (一)“十一五”时期发展的主要成就

    (二)“十一五”时期发展的基本经验

   二 “十二五”时期甘肃发展的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二)战略定位

     1.国家安全的战略纵深区

     2.经济发展的战略通道区

     3.生态保护的战略屏障区

     4.各民族大融合的前沿地带

     5.统筹西部发展的突破口

    (三)基本原则

    (四)发展目标

     1.总量调控目标

     2.结构调整目标

     3.社会发展目标

     4.持续发展目标

     5.生活质量目标

   三 “十二五”时期甘肃发展的重点产业与空间布局

    (一)产业体系

    (二)空间布局

     1.兰州中心圈

     2.两个增长点

     3.两大新基地

  宁夏自治区“十二五”时期发展思路研究报告

   一 “十一五”时期宁夏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巨大

   二 宁夏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 “十二五”期间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1.实施工业强区战略,推进资源清洁高效利用

    2.建设“三大示范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3.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统筹区域协调发展

    4.加快沿黄城市带建设

    5.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未来产业竞争的制高点

    6.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构建“两型”社会

    7.大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8.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跨越式发展的基础

   四 构筑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区

    (一)宁夏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的有利条件

     1.是全国最大的回族聚居区

     2.民族团结的政治优势

     3.有与穆斯林国家经贸文化交往的先行优势

    (二)宁夏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的基本构想

  青海省“十二五”时期发展思路研究报告

   一 “十一五”时期青海省经济社会发展回顾

    1.社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2.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3.特色经济框架基本形成

    4.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遏制

    5.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

   二 “十二五”时期青海省发展环境

    1.宏观环境

    2.机遇

    3.挑战

   三 “十二五”时期青海省发展思路与形势展望

    1.基本思路

    2.发展目标

    3.形势展望

   四 “十二五”时期青海省的发展重点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改善发展条件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推进特色优势产业

    (三)强化民生工程建设以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

    (四)加快城镇化步伐以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

    (五)着力生态保护与建设以构筑生态安全屏障

    (六)发展循环经济以提升资源可持续保障能力

  新疆自治区“十二五”时期发展思路研究报告

   一 “十一五”时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回顾

    (一)经济总量持续增长

    (二)固定资产投资平稳较快增长

    (三)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效

    (四)能源基地建设取得新进展

    (五)进出口贸易变化较大

    (六)社会事业协调稳步发展

   二 “十二五”时期新疆发展环境分析

    (一)宏观环境

    (二)机遇与挑战

     1.机遇

     2.挑战

   三 “十二五”时期新疆发展的基本思路与发展目标

    (一)基本思路

     1.实施六大发展战略

     2.建设九大支柱产业体系

    (二)发展目标

   四 “十二五”时期新疆发展重点

    1.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平稳增长

    2.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形成特色优势产业

    3.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加快贫困地区发展

    4.重点面向中亚扩大对外开放水平

    5.深化优势资源转换战略,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

    6.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7.改善生态环境,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8.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9.继续深化改革,增强发展活力

 西部发展案例分析研究

  “内蒙古现象”分析研究报告

   一 问题的提出与文献回顾

    (一)“内蒙古现象”:一个文献回顾

     1.关于“内蒙古现象”的诠释

     2.关于形成“内蒙古现象”的原因的阐述

     3.关于“内蒙古现象”的启示与评价

    (二)“内蒙古现象”的基本特点

     1.从经济增速看,表现为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主要经济指标排位大幅前移

     2.从增长动力看,表现为以资源型产业为依托的工业推动型

     3.从增长格局看,表现为以“呼-包-鄂”为增长极的区域推动型

   二 内蒙古现象:经济增长的描述与比较

    (一)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经济总量不断扩大,排序大幅前移

    (二)工业增长迅速,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三)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逐年增长

    (四)产业结构加速调整,初步形成符合内蒙古发展阶段特征的产业结构

    (五)经济发展综合竞争力水平不断提升,在西部地区的排位大幅前移

    (六)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态条件和发展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三 内蒙古现象: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

    (一)自然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是内蒙古经济高速增长的基础

     1.比较优势理论是内蒙古确立优势产业的理论基础

     2.内蒙古自然资源禀赋状况

    (二)把握产业结构升级带来的强大市场需求,抓住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把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

     1.内蒙古经济高速增长的“钻石模型”(Diamond Model)理论

     2.中国经济发展进入到以重化工业为主的发展阶段,强大的能源市场需求为内蒙古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三)通过发展产业集群加速工业化进程,产业集群是提升内蒙古区域竞争力、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的主导力量

    (四)草原文化是内蒙古经济增长的精神资源

     1.文化决定论是解释现象的一个有力的理论视角

     2.草原特色文化与内蒙古经济发展的联系*

    (五)循环经济为内蒙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了新的发展模式

     1.内蒙古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必须发展循环经济

     2.内蒙古发展循环经济的成果

    (六)“增长极”是内蒙古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

     1.增长极理论为内蒙古经济非均衡增长战略提供了理论基础

     2.内蒙古经济“增长极”

    (七)集聚效应开始显现,自主增长机制的培育带动内蒙古经济增长能力

    (八)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投资是推动内蒙古经济超速增长的关键所在,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投资拉动型”特征

     1.从投资率、消费率和净流出率看,投资需求是拉动内蒙古经济超速增长的主导力量

     2.从投资的方向看,工业是投资的主要领域,工业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最大

   四 内蒙古现象:经济增长背后的问题

    (一)资源型产业比重过高,产业结构过于单一。这种非均衡的产业体系既对资源、能源消耗高,又对市场波动的抵御能力弱

     1.经济的高速增长与资源高消耗并存,能源消耗高于全国水平,可持续发展水平低

     2.工业“三废”排放量大,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压力较大

     3.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弱,规避风险的回旋余地小

    (二)经济运行中结构性失衡矛盾突出,既阻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又限制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1.经济增长拉动不均衡,投资依赖性较强,经济外向度不高

     2.优势特色产业、资源型产业与非资源型产业发展不均衡

     3.企业结构不均衡,非公有制企业和中小企业发展不足

     4.资源的就地转化和产业延伸不足,产品结构不合理

     5.区域发展不平衡,东西部发展差距拉大

    (三)内蒙古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比例失衡

     1.城乡收入增速明显滞后于经济增长与财政收入增长速度

     2.城乡居民收入在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不断下降,且降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3.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五 结论及建议

    (一)改造提升传统资源型产业与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相结合

    (二)顺应低碳经济发展潮流,按照低碳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重构内蒙古工业产业链

    (三)将经济增长与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有机统一,构建同步增长机制

  陕西省神木县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报告

   一 神木县经济社会10年发展回顾

   二 神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措施与经验总结

    (一)准确把握形势,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抓住三次重大发展机遇从国家级贫困县到全国百强

    (二)勇于改革创新,不断突破体制机制障碍

    (三)发挥比较优势,科学发展构筑产业发展新优势

    (四)构建城乡一体化新格局

    (五)内外并举,汇聚加快发展新动力

    (六)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节能减排

    (七)民生共享发展成果

   三 神木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发展机遇

   四 神木县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基本思路

    (一)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二)按照城乡一体化思路,加快城镇化、产业化步伐

    (三)坚持大地园林化目标,积极发展生态经济

    (四)加快社会和谐化进程,着力打造幸福神木

 西部竞争力评价与分析

  西部省域经济发展综合竞争力评价与分析报告

  西部各省区市宏观经济竞争力评价与分析报告

   一 西部各省区市宏观竞争力评价思路和指标体系的构建

    1.评价基本思路

    2.指标体系的构建

   二 西部各省区市宏观经济竞争力的分析与评价

    (一)宏观经济竞争力静态分析与评价

     1.综合排名角度

     2.分级指标角度

    (二)宏观经济竞争力动态分析与评价

     1.综合排名角度

     2.陕西、广西、重庆在动态排名上分别位于第二、三、四名

     3.云南、宁夏、四川在增长潜力上处于中游水平,分别位于第五至七名;而贵州、青海、新疆、甘肃在增长速度上相对而言比较缓慢,暂处于下游水平

   三 结论与政策性建议

  西部各省区市产业竞争力评价与分析报告

   一 西部各省区市产业竞争力评价的指标体系构建

   二 西部各省区市三次产业竞争力静态分析与评价

    1.与2007年的测评结果相比,2008年各省区市产业竞争力静态排名整体变化不大

    2.排名上升的地区有内蒙古、陕西、广西、重庆和贵州

    3.排名未发生变化的是四川、青海和宁夏

    4.排名下降的是新疆、云南和甘肃

   三 西部各省区市三次产业竞争力动态分析与评价

    1.内蒙古、广西、陕西和贵州四省区产业发展的动态竞争力较强,潜力较大

    2.从各项分指标得分和排名来看,各省区市各有优势

   四 结论

  西部各省区市企业竞争力评价与分析报告

   一 企业竞争力评价的思路及指标体系构建

   二 西部各省区市企业竞争力静态分析与评价

    1.从综合排名来看,与2007年相比,2008年西部各省区市企业竞争力排名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2.西部各省区市企业竞争力静态排名结果分析

   三 西部各省区市企业竞争力动态分析与评价

    1.西部各省区市企业竞争力动态排名结果

    2.西部各省区市企业竞争力动态排名结果分析

   四 结论

  西部各省区市科教与创新竞争力评价与分析报告

   一 西部各省区市科教与创新竞争力评价的指标体系

   二 西部各省区市科教与创新竞争力的静态分析与评价

    1.主成分分析

    2.聚类分析

    3.综合评价

   三 西部各省区市科教与创新竞争力的动态分析与评价

    1.主成分分析

    2.聚类分析

    3.综合评价

  西部各省区市环境竞争力评价与分析报告

   一 西部各省区市环境竞争力评价的指标体系设计

   二 西部各省区市环境静态竞争力分析与评价

    1.青海、甘肃、新疆、云南的环境竞争力静态综合排名居于西部省区市前列

    2.宁夏、陕西、内蒙古的环境竞争力静态综合排名居于西部省区市中游

    3.四川、贵州、广西、重庆四省区市的环境竞争力静态综合排名靠后

   三 西部各省区市环境动态竞争力分析与评价

    1.2005~2008年间,陕西在西部环境竞争力动态排名中处于第一位

    2.与2007年相比,甘肃省动态排名有所下降

    3.与2007年相比,青海、宁夏、内蒙古、云南、贵州、四川等省区的排名变动幅度不大

   四 结论与政策建议

  西部各省区市资源竞争力评价与分析报告

   一 西部各省区市资源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资源竞争力评价的思路

    2.资源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二 西部各省区市资源竞争力静态评价与分析

    1.2008年,西部各省区市资源竞争力静态评价及排名情况

    2.与2007年相比,西部各省区市资源静态竞争力排名的变化情况

   三 西部各省区市资源竞争力动态评价与分析

   四 结论

  西部各省区市金融竞争力评价与分析报告

   一 西部各省区市金融竞争力评价的指标体系

   二 西部各省区市金融静态竞争力分析与评价

   三 西部各省区市金融动态竞争力分析与评价

   四 结论

  西部各省区市对外开放竞争力评价与分析报告

   一 对外开放竞争力评价的思路及其指标体系构建

   二 西部各省区市对外开放竞争力静态分析与评价

    1.四川省现实对外开放竞争力最优

    2.重庆、云南、内蒙古、广西、新疆、陕西的对外开放竞争力处于中等水平

    3.甘肃、宁夏、青海、贵州的对外开放竞争力处于较差水平

   三 西部各省区市对外开放竞争力动态分析与评价

    1.重庆、云南、广西、新疆对外开放发展潜力处于最优水平

    2.四川、甘肃对外开放发展潜力处于中等水平

    3.陕西、贵州、内蒙古、宁夏、青海对外开放发展潜力处于较差水平

   四 结论与对策建议

  西部各省区市政府作用竞争力评价与分析报告

   一 西部各省区市政府作用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二 西部各省区市政府作用竞争力静态分析与评价

    1.四川省政府作用竞争力最强

    2.重庆、广西、内蒙古三省区市政府作用竞争力位居中上

    3.陕西、新疆、云南三省区政府作用竞争力位居中下

    4.宁夏、贵州、甘肃、青海政府作用竞争力位居下游

   三 西部各省区市政府作用竞争力动态分析与评价

    1.广西、重庆、宁夏、新疆政府作用动态竞争力最强

    2.陕西、内蒙古、青海、贵州政府作用动态竞争力位居中上

    3.四川、甘肃政府作用动态竞争力位居中下游

    4.云南省政府作用动态竞争力最差

   四 结论

  西部各省区市经济发展综合竞争力评价与分析报告

   一 西部各省区市经济发展综合竞争力静态分析与评价

    1.四川经济发展综合实力最强

    2.内蒙古、陕西和重庆经济发展综合实力较强

    3.广西、新疆和云南经济发展综合实力一般

    4.甘肃、贵州、青海和宁夏经济发展综合实力较弱

   二 西部各省区市经济发展综合竞争力动态分析与评价

    1.内蒙古经济发展态势最好

    2.陕西、重庆、宁夏和广西经济发展态势较好

    3.四川、贵州、新疆和青海经济发展态势一般

    4.云南和甘肃经济发展动态排名靠后

 西部专题研究

  甘肃省经济发展滞后的原因剖析

   一 甘肃省经济发展的特点及与全国的差距

    1.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占全国的份额逐渐变小,与全国的发展差距逐渐拉大

    2.劳动生产率增幅缓慢,与全国的差距拉大

    3.固定资产投资效果不佳

    4.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相对缓慢

   二 制约甘肃省经济发展的因素

    (一)基础设施落后,综合环境条件差

    (二)投资效率低下,消费投资结构失衡

     1.投资体制不完善

     2.劳动者报酬偏低,且收入分配差距过大

    (三)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竞争力不强,自我发展能力差

     1.三次产业结构不合理

     2.工业结构失衡

     3.产业竞争力弱,经济发展缺乏活力

    (四)城市化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对工业化反推乏力

    (五)市场发育程度较低和市场主体少,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缓慢

    (六)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大,贫困问题突出

    (七)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装备技术改造较慢

    (八)人力资源开发不足,人才浪费严重

     1.教育落后

     2.人才浪费严重,利用率不高

    (九)体制机制不活,对内对外开放程度低

   三 加快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思路

    1.积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型产业,努力推进工业经济跨越式发展

    2.统筹城乡发展,着力培育区域经济增长极

    3.以农业结构调整和推进产业化进程为突破口,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4.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支持非公经济发展,培育市场主体

    5.优化创新环境,强化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促进经济效益提高

  “西三角”发展思路研究

   一 从大关中到西三角,不断深化西部大开发重点战略

   二 整合关中和成渝,打造中国第四增长极

    1.要进一步突破秦巴屏障

    2.要搞好关中和成渝的产业对接

    3.要加快秦巴山区的发展

   三 做大做强西安,支持西三角构建

    1.加快西咸一体化步伐,组建大西安

    2.复兴唐皇城,再现古西安

    3.打造中国科教中心,建设新西安

   四 搭建西三角合作平台,推动陕川渝经济发展

    1.由陕、川、渝三省市政府出面搭建西三角合作平台

    2.要将西三角合作范围扩大到陕、川、渝三省市全境

    3.要加强西三角与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的联系

  陕西能源化工产业发展报告

   一 陕西能源化工产业发展基础与发展成就

    (一)发展基础

     1.陕西能源资源富集

     2.历史积淀厚实

     3.区位优势明显

     4.基础设施建设进展良好

     5.能源消费需求持续旺盛

    (二)发展成就

     1.产品贡献

     2.产值贡献

     3.外汇贡献

     4.财政贡献

     5.就业贡献

     6.民生贡献

   二 陕西能源化工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探明程度不高,后备资源不足

    2.石油采收率和煤炭回采率不高,资源浪费较为严重

    3.能源生产结构不合理,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滞后

    4.能源深度加工不足,关联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5.生态破坏严重,环境成本较高

    6.财税政策不合理和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不足并存,利益共享机制不够完善

    7.水资源承载力相对不足,铁路运力有限

    8.地方能源企业技术进步迟缓,专用性人力资本较为匮缺

   三 促进陕西能源化工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1.优化能源结构,实现多元发展

    2.加快税费改革,提高资源利用率

    3.加快产业聚集区构建,提升产业集群规模

    4.依靠科教兴能,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5.强化生态补偿,加强环境保护

    6.完善利益分享机制,着力解决民生问题

    7.加快交通设施建设,保障水资源供给

    8.加强地方政府可持续发展管理能力建设,完善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体系

  西部地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研究

   一 研究背景

   二 西部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

    (一)旅游产业形象日趋鲜明,呈现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

    (二)文化遗产类旅游产品的开发日渐成熟

    (三)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较完善

    (四)旅游业发展的总体水平仍很低,区内发展差异较大

   三 西部旅游产业发展不平衡的原因

    (一)可进入性差,交通不便成为制约西部旅游业发展的瓶颈

    (二)资金匮乏,导致旅游产品开发不利,缺乏强吸引力

    (三)旅游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四)旅游促销力度不够

    (五)旅游企业规模小、素质低、缺乏竞争力

    (六)对外开放程度低

    (七)旅游季节性和环境气候的不利影响

    (八)旅游资源保护意识薄弱,开发利用不当

   四 西部文化遗产类旅游资源开发的产业优势

    (一)西部文化遗产类旅游资源的独特性

    (二)西部地区开展文化之旅的巨大市场潜力

    (三)西部旅游基础设施的提升

    (四)西部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

    (五)西部区域旅游协作的开展

    (六)地方政府对文化遗产类旅游资源开发的政策支持

   五 西部文化遗产类旅游资源保护的必要性

    (一)低水平地重复开发

    (二)无限制地过度开发

    (三)许多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着濒危消失

    (四)地方政府更热衷于服务眼前的经济

    (五)西部经济文化的落后使保护更为迫切

   六 结论

  西部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测评

   一 引言

    (一)研究背景

    (二)相关概念界定

     1.高技术产业

     2.技术创新效率

    (三)理论综述

    (四)研究思路

   二 研究模型

    (一)传统的C2R模型

    (二)对抗交叉评价模型

   三 测评分析

    (一)指标选择和数据处理

    (二)实证结果和分析评价

   四 结论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皮书系列

 中国皮书网

《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报告》(《西部蓝皮书》)是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北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组织全国长期研究中国西部经济发展问题的专家学者撰写,并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专题研究报告,被教育部列为“十五”期间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标志性成果之一,从2005年起每年出版一部。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与“十二五”规划的衔接之年。基于此,《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报告(2010)》的主题是在对西部地区“十一五”时期发展进行回顾与总结的基础上,对“十二五”时期发展思路进行分析研究。本报告在内容上除序言外,包括总报告、西部重点经济区发展、西部民生发展、西部“十二五”时期发展思路研究、西部发展典型案例分析、西部竞争力评价与分析、西部专题研究等七部分。其中总报告在对2009年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对其2010年的发展进行了预测;重点经济区发展报告主要对关中-天水经济区及成渝经济区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未来发展的基本思路与政策建议;西部民生发展报告分别就四川地震灾区的恢复与重建、西部新农村建设、西部低收入人群的社会保障等三大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西部“十二五”时期发展思路研究报告则从西部整体及省级层面上,对西部地区“十二五”时期发展的基本思路、发展目标、发展重点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政策建议;西部发展典型案例分析研究报告主要选择了近年来经济快速增长的内蒙古(“即内蒙古现象”)及西部地区的全国百强县之一——陕西省神木县的经济发展进行了分析研究,对其发展经验进行了总结,对其发展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西部竞争力评价与分析报告从静态与动态两个角度,以2008年数据为基础,对西部各省区市经济竞争力的变化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与评价,内容涵盖宏观经济竞争力、产业竞争力、企业竞争力、资源竞争力、环境竞争力、金融竞争力、科教与创新竞争力、对外开放竞争力、政府职能作用竞争力等9个方面;西部专题研究报告主要包括对甘肃省经济发展滞后原因的分析研究、“西三角”发展思路研究、陕西能源化工产业发展研究、西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研究、西部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测评等。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2007年3月。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2009年6月。

李忠民:《西部发展报告——大关中发展报告(2008)》,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李忠民:《西部发展报告——大关中发展报告(2007)》,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白永秀、邵金萍、吴振磊:《关于建设“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几点思考》,《西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1期。

张军、何剑伟:《金融支持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的思考》,《西部金融》2009年第11期。

长青、西平、周励:《“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解读》,《西部大开发》2009年第7期。

《三大增长极引西部新一轮发展》,http://www.cctv.com/sxzx/special/gzts/20090627/10302.shtml。

《“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访谈实录》,http://shaanxi.cctv.com/20090625/107346_1.shtml。

魏后凯、袁晓勐:《我国西部大开发税收政策评价及调整方向》,《税务研究》2010年第2期。

课题组:《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及到2020年中长期发展思路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2009。

肖金成等:《中国十大城市群》,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魏后凯等:《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及到2020年中长期发展思路研究》,内部报告。

李青、王恩同、齐清波:《2008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内部报告。

姚慧琴、任宗哲:《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报告200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国务院东北办网站:《东北振兴三年评估报告》。

魏后凯:《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报告2006》,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发改委东北振兴司司长:十年内东北将全面振兴》,中国经济网,2009-08-31。

《中部经济企稳回暖初显 “崛起”呈加快态势》,新华网,2009-04-29。

《范恒山:区域协作联动是中部崛起的关键》,中国网,2006-12-26。

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经济司:《“十二五”时期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思路与政策建议》,《中国经贸导刊》2009年第19期。

安树伟、任媛:《“十一五”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态势与新特点》,《发展研究》2009年第9期。

安格斯·麦迪森:《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公元960~2030年)》,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刘晓蓉、安树伟:《“十二五”时期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环境分析》,《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

余明勤:《区域经济利益分析》,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安树伟、刘晓蓉:《区域政策手段比较及我国区域政策手段完善方向》,《江淮论坛》2010年第3期。

安树伟、郁鹏:《“十一五”以来我国区域经济运行态势及未来政策取向》,《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0期。

吉新峰、安树伟:《主体功能区建设中区域利益的协调机制研究》,《未来与发展》2009年第11期。

洪银兴、刘志彪、范从来:《转轨时期中国经济运行与发展》,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安树伟:《中国大都市区膨胀病的国家治理政策》,《改革与战略》2009年第3期。

国家发改委:《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2010。

国家发展改革委东北振兴司综合处:《东北地区2009年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http://dbzxs.ndrc.gov.cn/zxjb/t20090724_292431.htm,2009-07-24。

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管理体制及机制研究》,《宏观经济研究》2009年第7期。

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内蒙古统计年鉴》(2006~2009),中国统计出版社。

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内蒙古自治区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0-2-27。

王正伟:《建设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区的思考》,《求是》2009年第24期。

宁夏回族自治区发改委课题组:《宁夏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问题研究》,2010。

邓明艳:《21世纪西部发展旅游业的资源观》,《旅游资源》2003年第2期。

付磊:《我国东、西部旅游发展差距与西部大开发战略》,《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第5期。

任现增:《西部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因子分析》,《旅游经济》2009年第9期。

张梦、叶红:《东西部区域旅游业竞争力的比较与评价》,《财贸经济》2006年第5期。

殷敏:《西部旅游产业的发展模式与潜力》,《西部论丛》2006年第7期。

毕红兵:《两阶段生产系统的DEA效率评价模型》,《中国管理科学》2007年第2期。

叶仪成、柯丽华、黄德育:《系统综合评价技术及其应用》,冶金工业出版社,2006。

夏维力、陈晨、姜继娇:《 中国制造业以技术创新为中心的知识资本测度研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年第2期。

郝勇、范君晖:《系统工程方法与应用》科学出版社,2007。

Christopher S.P. Tong.,“Disparity in Production Efficiency of China’s TVES Across Regions:A Stochastic Frontier Production Function Approach”,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nagement .2003,20.

Mu iz M. A.,“Separating managerial inefficiency and external conditions in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2002,143:625-643.

Cook W. D.,Green R. H.,Joe Zhu,“Dual-role factors in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IIE Transactions,2006,38:105-115.

Castelli C.,Pesenti R.,Ukovich W.,“DEA-like modes for efficiency evaluation of hierarchically structured units”,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 2004,154:465-476.

Mu iz M.,Paradi J.,Ruggiero J.,“Evaluating alternative DEA models used to control for non-discretionary inputs”,Computers & Operations Research,2006,33:1173-1183.

Tser-yieth Chen,“An assessment of technical efficiency ang cross-efficiency in Taiwan’s electricity distribution sector”,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2002,137:421-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