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3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18

2007年 :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图书

Reports on International Politics and Security (2007)

SSAPID:101-8263-5690-79
ISBN:978-7-80230-381-2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在总结2006年全球安全形势时,提出了三大现象:超级大国美国的持续受挫、“新两极对抗”的若隐若现现、全球范围核扩散危险不断加剧。围绕三大现象全书分别从美国政治、全球武装冲突、地区政治(俄罗斯的强势复兴)核不扩散问题研究、联合国研究等角度展开了深入翔实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得出了关于2007年的政治形势发展的一系列结论,包括美国的9.11后遗症何时解脱?伊朗和朝鲜两场核危机怎样发展?全球范围美国主导的格局与各种反美势力之间的斗争何以进行等等。

相关信息

丛书名:国际形势黄皮书
编 辑:周雪林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年12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E 军事

 【总论】

  2006:全球政治与安全走势

 【武装冲突追踪】

  当代全球冲突:2005~2006

   一 冲突的总体形势

   二 重大的国际性战争

    1.伊拉克战争

    2.阿富汗战争

    3.巴以冲突和黎以冲突

   三 重大的国内冲突

    1.持续的“热战”

    2.升级的冲突

    3.趋缓的冲突

   四 小结

 【联合国研究】

  联合国中的角逐:秘书长换届与机构改革

   一 联合国秘书长职位之争

    1.关于联合国秘书长产生程序和资格的争论

    2.新一届联合国秘书长的产生

   二 联合国两个新机构的建立及其意义

    1.从人权委员会到人权理事会:联合国人权理念和机制的变化

    2.从维持和平到建设和平:联合国和平行动机制的形成

   三 发展与管理领域的改革: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分歧

    1.2006年的联合国财政危机

    2.关于联合国发展与管理领域改革的不同主张

 【核不扩散问题研究】

  两场核危机与国际核不扩散难题

   一 伊朗核危机的发展和前景

    (一)伊朗核问题的由来和最新发展

    (二)美国和伊朗之间的战略博弈

     1.美国的战略目标和手段选择的可能性分析

     2.伊朗的战略目标和手段选择的可能性分析

    (三)伊朗核问题的发展前景展望

   二 朝鲜核危机的发展和前景

    (一)朝鲜核问题的由来和最新发展

     1.第一阶段

     2.第二阶段

     3.第三阶段

    (二)朝鲜核问题的症结

     1.朝鲜核问题长期未能解决乃至再度演变为核危机,主要症结之一在于朝鲜半岛安全结构转型进程中朝美双方战略的巨大差异和相互冲突

     2.“9·11事件”后,美国把打击恐怖主义和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作为对外战略的重点

     3.在朝鲜弃核和朝鲜半岛无核化问题上,双方存在严重分歧

     4.即使朝鲜同意在一定条件下放弃核武器,在具体实施的细节上,要解决双方的矛盾和分歧也是非常具有难度的

    (三)朝鲜核问题的前景

     1.以外交谈判的方式,主要通过六方会谈机制,实现朝核问题的和平解决

     2.在外交谈判解决的努力彻底失败后,美国推动国际社会对朝鲜进行全面的政治、经济制裁

     3.美国对朝鲜的核设施发动军事打击,继而引发一场局部战争

     4.朝鲜强行突破核门槛,成为继印、巴之后的又一个实际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三 伊朗核危机与朝鲜核危机的比较

    (一)两场核危机的共同点

     1.从地缘上来说,两场核危机全都发生在亚洲,一个在东,一个在西,对亚洲的地区安全形势产生了很大的冲击

     2.从问题的性质来看,两场核危机具有共同性

     3.从问题的复杂性来说,两场核危机不仅仅是美国与伊朗、朝鲜的对抗,而且都牵扯到地区安全和世界各大国的战略利益

     4.从问题的影响来说,两场核危机对地区安全和国际核不扩散机制都具有重大的不利影响

    (二)两场核危机的不同点

     1.从危机的发生机制和时间上来看,朝鲜核问题发轫于上世纪90年代初,明显带有冷战遗产的味道

     2.从核技术的发展程度和问题进展来看,朝鲜核问题和伊朗核问题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朝鲜已经用核爆炸正式宣告自己跨入了“核门槛”,而伊朗还站在“核门槛”之外

     3.从战略博弈的过程来看,伊朗和朝鲜手中的杀手锏不同

     4.从解决两场核危机的国际机制来看,虽然都存在一个六国会谈机制,但是成员结构不同,更重要的是,伊朗处于六国机制之外*

     5.两场核危机与中国的战略关联度不同

   四 从两场核危机看国际核不扩散难题

    (一)国际核不扩散机制受到严重挑战

     1.现有核国家尤其是美国的核战略和相关政策损害了国际核不扩散机制的基础,而且构成国际社会推动核不扩散进程的主要障碍

     2.现存核武库的安全性也是核扩散的隐患,尤其是前苏联的解体,不仅扩大了掌握核技术的国家数量,而且转型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核人才、核技术和核武器的非法外溢

     3.冷战结束特别是“9·11事件”后,国际安全格局的变化和高新技术的扩散,使得参与核武器扩散的主体从过去单纯的主权国家扩大到非国家政治实体

     4.出于自身安全考虑和提高国际地位的目的,一些国家以各种借口发展核技术乃至核武器,有的已成为事实上的核国家,有的则正在积极争取,最近还出现了伊朗和朝鲜在核开发上进行战略合作的趋势,对国际防扩散机制构成严峻挑战

     5.从长远来看,国际防扩散机制还会遇到更多国家寻求发展核技术的难题

     6.现有国际防扩散体制的效用备受质疑,这主要体现在履约与核查两个方面

    (二)国际核扩散难题的根源

     1.国际防核扩散机制包含着若干不合理的因素,主要体现在1968年签订、1970年生效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NPT)内在的不公正性

     2.一些国家的不安全感是防扩散困难重重的根本性原因

     3.美国在核不扩散问题上的双重标准,破坏了国际防扩散努力的公正性和严肃性,也促使某些国家产生了发展核武器的冲动

    (三)解决核不扩散难题的一些战略思考

     1.尽管目前的核不扩散机制存在着一些不足,但我们还是要把它作为加强国际防扩散合作的基础,暂时还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

     2.各方应拿出诚意,通过外交谈判的方式,在保证它们各自安全关切的前提下,妥善解决已经发生的核问题

     3.严防恐怖主义组织掌握核技术和获得核武器

     4.防扩散的根本出路是建立公正、和平、合作的国际政治新秩序

     5.建立一个由所有核国家参与的世界统一的核燃料供应、核废料回收市场机制,以解决许多国家的能源需求,并切实控制核扩散

 【美国政治】

  “新布什主义”与转型外交

   一 从“旧”布什主义到“新”布什主义

   二 “新布什主义”催生转型外交

    1.转型外交的基本内容

    2.转型外交的由来与实质

   三 大中东北非计划

   四 美国与欧洲盟国的关系

   五 美国与中、俄、印的关系

    1.美俄关系出现倒退

    2.美国对华政策重新定位

    3.美印关系获得超越

   六 “新布什主义”的前景

 【地区政治】

  俄罗斯在世界舞台上强势复兴

   一 俄罗斯跻身八国集团的曲折历程

    1.作为客人接受邀请的阶段

    2.作为非全权参与者的阶段

    3.争取作为全权参与者的阶段

   二 俄罗斯告别苏联解体后的衰落

    1.经济多年持续增长,总体水平恢复七成

    2.军事实力恢复八成,赢得西方尊重

    3.信息技术产业独辟蹊径

    4.外交力、政治力等“软”要素作用上升

   三 俄罗斯重振大国雄风的方略

    1.民主的框架,集权的内核

    2.寻找适合国情的经济发展模式

    3.外交追求利益、能力与现实的平衡

    4.强军改革,提升军事实力*

   四 俄罗斯当前面临的问题及挑战

    1.经济问题仍然是俄罗斯最大的难题

    2.俄罗斯的经济前景因人口危机等社会因素而蒙上阴影

    3.俄罗斯经济过分依赖原油存在危险性

    4.国内存在不稳定因素和隐患

    5.俄罗斯的外部压力很大

    6.“后普京时代”的不测性

 【日本政治】

  小泉政治及其流变

   一 小泉政治的出台

   二 小泉政治的特征

    (一)政治理念属于激进保守主义

    (二)经济政策推行新自由主义

    (三)外交政策奉行“挟美制亚”

    (四)执政风格标榜“特立独行”

   三 小泉政治的“收官”

    (一)组建新内阁并培植接班人

    (二)继续推进“普通国家”战略

     1.强化日美同盟

     2.为军事强国松绑

     3.否认日本侵略历史

     4.继续渲染“周边威胁论”

    (三)施政目标实现一半

     1.“争常”失利

     2.访朝受阻

   四 小泉政治的流变

    (一)感性政治与理性政治的争论

    (二)国家发展道路和外交政策取向的争论

    (三)后小泉时代的展望

     1.安倍的政治理念*

     2.安倍的政权构想*

     3.安倍的外交政策*

     4.“安倍新政”及其难题

 【中国安全环境】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评估

   一 美国的亚太战略对中国周边安全的影响

    (一)美国的亚太战略:如何应对一个新兴的大国

     1.中国是修正主义国家吗?

     2.从“利益相关者”到“负责任的利益相关者”

    (二)美国亚太军事布局的调整与美日同盟的强化

    (三)接触、遏制两手都在加强

   二 中日关系及东北亚安全

    (一)十字路口的中日关系

     1.靖国神社问题成为中日关系的最大障碍

     2.警惕所谓“亚洲民主联盟”

     3.十字路口

    (二)朝核危机的挑战

   三 上海合作组织与俄罗斯、中亚安全

    (一)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五周年

     1.胡锦涛主席关于建设和谐地区的建议引起强烈反响

     2.“上海精神”作为国际合作新模式的创新意义

     3.经济合作和安全合作齐头并进

    (二)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的中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三)中国与中亚五国

     1.中亚的战略地位和大国角逐

     2.中亚对于中国的意义

     3.中国与中亚的能源合作

   四 印度与南亚

    (一)逐步走向稳定的印巴“冷和平”

    (二)左右逢源的印度大国战略

     1.美国对印度的战略接近

     2.关于所谓“中-俄-印三角联盟”

    (三)中印经济关系与能源合作的意义

   五 结论

    1.安全东移、南移成为新时期近三十年来中国周边安全态势和地缘政治变化的最大特点

    2.中美关系始终是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的重要因素,2006年以来美国的对华政策在“遏制”和“接触”两方面都在加强

    3.中日政治关系在多年的持续冷淡之后,随着新一届日本首相的访华,呈现出改善的迹象

    4.朝鲜不顾中国及国际社会的反对悍然进行核试爆,成为当前中国周边安全的最大危机

    5.中亚地区成为中国周边安全中的一个亮点

    6.非传统安全因素的重要性日益凸现

 【移民问题】

  中国海外移民情况述评

   一 中国海外移民的基本情况

    1.中国海外移民概览

    2.中国海外移民的界定分类

    3.中国海外移民的数量及分布

   二 当前中国海外移民的主要特点

    1.移民人数有所增加,发达国家为主要聚集地

    2.人员构成发生变化,从事职业呈现多元化发展

    3.出国求学人员增多,“留学”移民出现扩大趋势

    4.中国非法移民处境艰难

   三 中国海外移民增长的动因

    1.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利益驱动

    2.发达国家劳动力短缺产生的自然吸引力

    3.自然和社会条件产生的促生催化作用

   四 中国海外移民的发展趋势与影响

    1.中国海外移民增长产生的双重效应

    2.移民纠纷对国家关系的影响

    3.发达国家抬高移民门槛对中国移民的影响

 【生态政治】

  后京都时代国际气候进程展望

   一 公约框架下的后京都谈判进程

    1.后京都时代正式开启

    2.各主要国家(集团)的后京都立场

   二 公约框架之外的气候变化活动

    1.欧盟利用现有平台推进气候变化行动

    2.美国在公约框架外另辟蹊径

   三 美国国内的气候变化行动及其影响

    1.从美国各州政府气候变化行动得到的启示*

    2.加州的气候变化行动及其影响

    3.美国民众和企业界出现的新动向

   四 后京都时代中国的战略选择

    1.后京都时代中国的国情

    2.低碳发展路径下的可能承诺

 【世界政党】

  拉美新崛起的左翼政权及其理念

   一 2006年大选:左翼能走多远?

   二 拉美左翼的执政理念

   三 拉美左翼崛起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一)拉美左翼的崛起打破了古巴的外交困境,古巴、委内瑞拉和玻利维亚结成“善良轴心”

    (二)拉美经济力量重新整合,安第斯共同体受到削弱,南方共同市场作用凸显

    (三)在拉美左翼执政国家的带动下,拉美的整个一体化进程也在不断向前推进

    (四)拉美左翼崛起直接冲击了美国与拉美的关系。拉美在脱美的道路上渐行渐远,不再是美国的“后院”,正在成为拉美人自己的拉美

 【全球政治动向】

  国际非政府组织:现状与趋势

   一 国际非政府组织:概念、分类与发展

   二 国际非政府组织的主要活动领域与方式

    (一)和平与安全领域中的国际非政府组织

    (二)环境保护领域的国际非政府组织

    (三)人权领域的国际非政府组织

    (四)国际非政府组织的行动方式

     1.倡导新观念,唤醒公众的问题意识

     2.发布信息,影响公众和舆论

     3.采取抗议活动

     4.参与国际条约的起草、制定、监督工作,使对象的行为制度化

     5.从事具体的活动

   三 国际非政府组织与联合国体系

    1.建立制度化的联系通道

    2.与联合国一道从事大量的全球活动

    3.影响政策和开展政策对话,参与制定有关法律

   四 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1.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无论在数量和规模上都在迅速地上升

    2.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呈现网络化状态,南北分布和影响不平衡

    3.美国等西方国家利用国际非政府组织推行自己的价值观

 【国际组织研究】

  世界各国参与国际组织的比较研究

   一 各国参与国际组织的比较

    (一)各国参与政府间国际组织(IGOs)的比较

     1.全球协定性IGOs的参与情况

     2.地区协定性IGOs的参与情况

   二 各国参与国际非政府组织(INGOs)的比较

   二 各国参与国际组织的深层次比较

    (一)各国在联合国中的地位

    (二)各国在三大经济组织中的地位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2.世界银行

     3.世界贸易组织

   三 国际组织的发展与现状

    (一)国际组织的发展历程

    (二)当今国际组织的构成

   四 中国对于各类国际组织的参与

    (一)中国参与国际组织的历程

    (二)中国参与各类国际组织的情况

 法律声明

Jack C.Plano and Roy Olton,The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Dictionary,2d ed.Kalamazoo,Mich.:New Issues,1979,p.288,in IG Journal p.778.

J.Martin Rochester,“The Rise and Fall of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as a Field of Study”,Internatioal Organization,Vol.40,No.4.(Autumn,1986),pp.777-813.

Lester Salamon,S.Wojciech Sokolowski,and Associations,Global Civil Society:Dimensions of the Nonprofit Sector,Vol.II,bLoomfield,CT:Kumarian Press,Inc.,2004,pp.15-17.

Union of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s(UIA),Year book of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Vol.2,2002/2003,Edited by UIA,Brussels,Belgium Published by K.G.Saur Munchen.

IMF,Balance of Payments Statistics,Oct 2006.

渠粱、韩德:《国际组织与集团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江忆恩:《中国参与国际体制的若干思考》,《世界经济与政治》,1999年第7期。

江忆恩:《美国学者关于中国与国际组织关系研究概述》,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工作论文,http://www.iwep.cass.org,2006。

门洪华:《压力、认知与国际形象——关于中国参与国际制度战略的历史解释》学术网站,http://www.sinoir,com/“国际评论”栏目,2006。

饶戈平:《全球化进程中的国际组织》,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世界银行:“Nongovernmental Orgnizations and Civil Society/Overview”,http://wbln0018.worldbank.org/essd/essd.nsf/NGOs/home>Accessed June 8,2001。

王逸舟a:《磨合中的构建——中国与国际组织关系的多视角透视》,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

王逸舟b:《全球政治和中国外交》,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

张贵洪:《国际组织与国际关系》,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联合国网,http://www.un.org/chinese/members/contribution,htm,2006。

IMF网站:http://www.imf.org/external/np/sec/memdir/eds.htm,2006。

UIA网站,http://www.uia.org。

世界银行网,http://web.worldbank.org/WBSITE/EXTERNAL/EXTABOUTUS/ORGANIZATION/BODEXT/EXTEDS07/0,contentMDK:20177045~menuPK:386594~pagePK:64099144~piPK:64099061~theSitePK:386583,00.html,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