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23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52

后危机时代城市经济转型与深圳案例研究图书

Study on Urban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in the Post-financial-crisis Era with the Case of Shenzhen

SSAPID:101-8197-8705-05
ISBN:978-7-5097-1975-6
DOI:
ISSN:

[内容简介] 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影响正日益扩大,近年来中国又进入重要的经济转型时期,各地都在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在经历三十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之后,先于内地进入经济转型阶段。深圳经济转型的经验和转型问题的解决办法,对于全国各地推动经济转型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为了更好地了解深圳城市经济转型的历程、现状和特点,明确转型方向和目标,本书从厘清经济转型及相关概念出发,以国内外工业化阶段理论、主导产业转型理论、新经济增长理论、产业分工理论、产业聚集理论、城市体系理论、城市功能转变理论、城市空间布局理论、工业化阶段理论等城市经济转型相关理论为指导,总结了具有典型意义的若干国际性城市的经济转型特点和经验教训,研究了国际金融危机的成因与趋势,揭示了国际城市发展模式转型的一般规律,并以深圳的发展模式转型和城市管理创新为案例,探讨了新形势下我国城市发展模式转型的方向和城市经济管理创新策略。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 张志宏
编 辑:蔡莎莎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年01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F2 经济计划与管理

 内容提要

 上篇 城市经济转型总论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本书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本书研究的主要突破

  第二章 经济转型的概念与重点研究内容

   第一节 国内有关经济转型的几种理解

    一 经济发展水平转变的转型观

    二 三次产业主导地位转变的转型观

    三 工业内部主导行业变化的转型观

    四 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转型观

    五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转型观

    六 乡村经济形态向城市经济形态转变的多维度转型观

    七 “三来一补”经济向 “三资”经济转变的转型观

    八 上述几种转型组合的综合转型观

   第二节 关于经济转型概念的分析与定义

    一 什么叫转型

    二 什么是经济转型

    三 什么是经济模式

    四 经济形态的构成要素

    五 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经济转型与几个相关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一 经济转型与产业转型

     1.关于经济与产业的关系

     2.关于经济转型与产业转型的关系

    二 关于产业结构转变与主导产业转型

     1.产业的区域经济功能分类

     2.统计学产业结构分类的局限性

     3.四次主导产业转型的阶段划分方法应进一步细分

    三 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

    四 经济转型与经济转轨

    五 经济转型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六 经济转型与经济发展

   第四节 经济转型的主要内容及其逻辑关系

    一 经济转型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 本书经济转型研究的主要层面、相关内容及逻辑关系

   第五节 深圳经济转型研究的基本思路与基本框架

    一 基本研究思路

    二 本书的基本框架与逻辑体系

  第三章 城市经济转型的相关理论综述与启示

   第一节 城市主导产业转型相关理论

    一 主导产业转变理论

     1.罗斯托的主导产业驱动经济社会阶段转变理论

     2.H.钱纳里的外向驱动三个阶段结构转变理论

     3.国内学者的工业内部结构演进理论

    二 产业生命周期演进理论

     1.工业生产生命循环阶段理论

     2.熊彼特的产业周期理论

    三 产业部门非均衡增长理论

     1.刘易斯的发展经济学二元结构转型理论

     2.美国发展经济学家赫希曼和阿尔伯特·奥托*的不平衡增长模型

   第二节 新经济增长理论

    一 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

    二 罗默的新经济增长理论*

    三 制度竞争力理论

   第三节 城市经济集聚相关理论

    一 迈克尔·波特产业集群竞争理论

    二 熊彼特产业创新组合理论*

    三 马歇尔产业集聚理论

    四 韦伯产业集聚理论

    五 道格林与弗莱克理论

    六 俄林产业集聚理论

    七 动态集聚效应理论

    八 诺思的基础输出产业理论*

    九 累积因果理论(聚群—扩展—回流效应理论)*

    十 新经济地理学

   第四节 产业区域分工相关理论

    一 产业国际分工理论

    二 跨国公司产品价值链整合理论*

     1.福特大规模生产方式

     2.丰田准时化与精益化生产方式

     3.温特尔生产模式*

    三 “雁行模式”产业区域梯度转移理论*

    四 后发优势理论*

     1.格申克龙的赶超理论

     2.阿伯拉莫维茨的“追赶假说”

     3.伯利兹、保罗·克鲁格曼等的“蛙跳模型”

     4.罗伯特·巴罗和萨拉易马丁的模仿赶超理论

   第五节 城市体系理论与城市区域功能转型理论

    一 城市体系理论*

    二 城市功能转型理论

    三 核心—外围模式理论*

   第六节 城市空间布局转型相关理论

    一 古典理想城市理论

    二 城市空间分布理论模型

     1.同心圆理论

     2.辐射或轴向发展理论

     3.扇形理论

     4.多中心理论

     5.三地带模型

     6.折中理论

    三 城市空间扩展阶段理论

    四 核心城区经济中心功能理论

    五 城市新产业空间理论*

    六 投标租金模型理论*

    七 增长极理论与点轴理论*

    八 区域非均衡增长理论

   第七节 工业化发展阶段演进理论

    一 工业化一般阶段划分理论

     1.城市产业发展阶段理论

     2.罗斯托的五阶段的起飞理论

     3.国家工业化一般进程理论

    二 工业化阶段水平评价理论

    三 三次产业演进理论

     1.配第—克拉克的劳动力转移定理

     2.库兹涅茨的国民收入比重与劳动力比重变化理论

     3.霍夫曼消费品工业与资本工业比例变动理论

    四 经济发展动力阶段理论

   第八节 国内外城市经济转型理论对本课题研究的若干启示

    一 主导产业转变理论的启示

    二 城市产业聚集理论的启示

    三 产业区域分工理论的启示

    四 城市体系理论与城市区域功能转型理论的启示

    五 城市空间布局转变理论的启示

    六 工业化阶段理论的启示

  第四章 国内外大都市经济转型的经验教训与启示

   第一节 发达国家城市经济转型的特点与经验教训概述

    一 发达国家城市经济转型的一般轨迹扫描

     1.全球城市经济转型扫描

     2.美国大城市经济转型扫描

    二 洛杉矶的城市经济转型特点与经验教训

     1.基本情况

     2.主要转型特点

     3.主要转型经验与教训

    三 底特律的城市经济转型特点与经验教训

     1.基本情况

     2.经济转型特点

     3.转型失败教训

    四 英国曼彻斯特的城市经济转型特点和经验

     1.基本情况

     2.经济转型的主要特点

     3.曼彻斯特的经济转型成功经验与教训

    五 东京的城市经济转型特点与经验

     1.基本情况

     2.经济转型特点

     3.主要经验

   第二节 东亚地区的城市经济转型特点与经验教训

    一 马来西亚槟城的经济转型特点与教训

     1.基本情况

     2.城市经济转型的特点

     3.严重教训

    二 新加坡的城市经济转型特点与经验教训

     1.基本情况

     2.经济转型的主要特点

     3.主要经验和教训

    三 香港的城市经济转型特点与经验教训

     1.基本情况

     2.主要经济转型特点

     3.主要经验和教训

    四 台湾高雄的城市经济转型特点与教训

     1.基本情况

     2.经济转型的特点

     3.转型滞后的严重教训

   第三节 内地若干大都市经济转型的经验

    一 上海城市经济转型的经验

    二 广州的城市经济转型经验*

    三 天津的城市经济转型经验*

     1.全面加快滨海新区开发建设,进一步发挥龙头带动作用

     2.大力发展高端产业,进一步推动结构优化升级

     3.加快实施科教兴市战略,进一步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

    四 大连的城市经济转型经验

     1.全力提升口岸功能,加速区域干线枢纽港建设

     2.建设以四个基地为支撑的新型工业体系

     3.大力发展高端生产性服务业

     4.大力发展绿色产业

   第四节 国内外城市经济转型经验和教训的归纳与启示

    一 经验教训的归纳

    二 若干启示

     1.深圳的产业转型必须高度重视产业多元化发展

     2.深圳的城市区域空间布局更新首先要有更先进的理念,并在更高的层次上进行

     3.高度重视国际性大型会展活动对城市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带动作用

     4.大幅度提升城市公共配套水平

     5.深圳应更加聚焦于政策资源,积极培育和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

  第五章 国际金融危机成因的探讨与趋势判断

   第一节 关于国际金融危机成因的主要观点及述评

    一 主要成因观点概述

     1.政府低利率政策与信贷过度成因论

     2.过度负债成因论

     3.金融监管缺失论

     4.政府房地产干预成因论

     5.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本末倒置成因论

     6.资源危机成因论

     7.信贷膨胀综合成因论

     8.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全球扩散论

    二 对上述成因观点的评价

   第二节 本书关于国际金融危机成因本质的认识

   第三节 本书“三周期一冲击”危机成因叠加模型及对危机趋势的估计

    一 “三周期一冲击”危机成因叠加模型

    二 影响幅度与持续时间的估计

   第四节 对金融危机成因与趋势分析的主要结论

 下篇 深圳经济转型研究

  第六章 深圳加快经济转型的紧迫性

   第一节 深圳经济正在进入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

    一 经济增长放缓

    二 国内经济增长领头羊地位丢失

    三 出口增幅大幅下降

    四 土地空间约束增强

   第二节 深圳实现经济科学转型的重大意义

    一 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战略部署的迫切需要

    二 经济保持较高增长速度和保持在国内城市领先地位的需要

    三 适应新一轮国际主导产业转变形势的迫切需要

    四 参与新一轮国际城市产业竞争的迫切需要

    五 提升全国性中心城市功能和实现深港同城化的迫切需要

  第七章 深圳经济转型相关研究述评

   第一节 相关研究进展概述

    1.唐杰、戴群、李战杰的《深圳经济增长的理论研究》*

    2.因特虎的《深圳向南》

    3.郑海天的《深圳工业化发展模式实证研究》

    4.罗清和的《深圳产业成长与发展趋势研究》*

    5.《基于人口控制的深圳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研究》*

    6.《全球生产方式演变下的产业发展转型研究》

   第二节 关于相关研究成果的评论

    一 主要研究贡献

    二 关于深圳产业转型观点的评论

    三 关于深圳经济发展阶段研究的述评

    四 关于经济增长理论模型的评价

  第八章 深圳经济转型的背景及其影响分析

   第一节 后危机时代国际经济转型对深圳经济转型的影响

    一 后危机时代国际经济转型的主要趋势

     1.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加重,部分国家陷入债务泥坑

     2.各国政府大规模经济刺激措施的后遗症可能逐渐显现

     3.后经济危机时代国际经济将出现新一轮产业结构大调整

     4.部分新兴经济体可能异军突起

    二 国际经济转型对深圳经济转型的主要影响

     1.可能给深圳的外向型发展带来新的困难

     2.给深圳产业发展和经济转型带来新的机遇

   第二节 国内扩大内需政策及动态调整的形势与影响

    一 国家扩大内需4万亿元投资的政策要点

    二 2010年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重点

    三 扩大内需政策对深圳经济转型的主要影响

   第三节 国内和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

    一 中国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总体形势

    二 珠三角经济一体化基本态势

    三 区域经济一体化对深圳经济转型的主要影响

  第九章 深圳城市功能与空间布局转型研究

   第一节 城市功能转型的一般规律与深圳城市功能转型的主要方向

    一 城市功能转型的一般规律

    二 深圳城市功能变化的历史回顾

    三 深圳城市功能转型的主导方向

     1.实现城市区域功能定位的转型

     2.实现城市产业功能定位的转型

     3.实现城市产业政策导向的转型

   第二节 发达国家城市空间发展阶段及其主要特征

    一 发达国家城市发展阶段特征

    二 国际城市的人口与产业空间量化梯度变化特征

    三 国际城市功能空间布局的一般特征

    四 西方发达国家城郊化的四次浪潮*

    五 发达国家城市郊区化的主要表现

    六 城市布局的聚集化与人性化

   第三节 深圳的城市空间向远郊扩展的态势

    一 城市交通设施向远郊布局

    二 区域人口梯度大,人口有向郊区扩散的需要

    三 深圳的区域人口已经向郊区转移

    四 深圳的经济重心向郊区转移明显

    五 深圳城市空间布局转型发展方向的讨论

  第十章 深圳经济转型发展的阶段判断与特征分析

   第一节 城市经济各发展阶段的基本特征

    一 人类社会三大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及其主要特征

    二 工业化社会内部发展阶段及其主要特征

   第二节 现代城市经济转型的总体方向与要求

   第三节 深圳经济发展阶段的测评与判断

    一 阶段判断的依据及考虑的因素

    二 本书经济发展水平判断计算方法

    三 深圳总体发展阶段判断

    四 深圳各区域发展阶段差异化分析

    五 深圳城市发展阶段的综合判断

   第四节 深圳GDP增长要素贡献率分析

    一 要素贡献计算方法

     1.索洛余额计算法

     2.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Cobb-Douglas)测算方法

    二 对深圳历年经济增长要素贡献的回归分析

     1.回归分析的基础数据

     2.对深圳经济增长要素贡献阶段的分析判断

     3.分阶段的回归分析结果

    三 经济增长动力要素贡献回归结果讨论

   第五节 深圳经济发展阶段分析小结

  第十一章 深圳主导产品群转型的演变分析

   第一节 深圳经济转型发展历史的简要回顾

    一 第一阶段:贸易与建筑业主导阶段(1979~1983年)

    二 第二阶段:工业主导发展阶段(1984~2005年)

    三 第三阶段:工业与服务业“双轮驱动”阶段(2005年以后)

   第二节 深圳工业主导产品群的演变分析

    一 第一代:手工加工产品群主导阶段(1980~1984年)

    二 第二代:家电与计算机产品群主导阶段(1984~1997年)

    三 第三代:互联网时代与通信产品群主导阶段(1997~2008年)

   第三节 深圳信息通信产品主导的工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

    一 深圳走上了过分倚重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道路

    二 近年来全球电子信息产业进入了成熟期

    三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也进入成熟期

    四 中国的电子信息产业进入微利和低增速的转折阶段

    五 深圳的主导产品群转型势在必行

  第十二章 深圳制造业转型研究

   第一节 制造业的经济地位

    一 制造业占GDP的半壁江山

    二 制造业对整体经济起主导作用

    三 深圳先进制造业在珠江东岸区域地位突出,特色明显

   第二节 制造业的主导行业、主导产品群与主导企业群

    一 电子通信、机电设备制造为深圳制造业两大支柱行业

    二 深圳主导产品群体进入了互联网与通信产品主导时代

    三 制造业大企业主导支撑作用显著

    四 深圳明星大企业简介

     1.华为集团*

     2.富士康科技集团*

     3.中兴通讯*

     4.联想信息产品(深圳)有限公司*

     5.深圳长城开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第三节 制造业轻重结构的变化

    一 轻重工业的划分方法

    二 制造业正在从轻工主导向重工主导转变

    三 深圳工业重型化阶段划分

    四 深圳重工业内部结构正朝高加工度方向进步

   第四节 制造业分行业增长速度分析

    一 五个行业增长快于平均增速

    二 多数传统行业增速明显低于平均增速

   第五节 制造业的分行业规模与效益比较

    一 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的行业达20个

    二 分行业人均产值差异较大

    三 分行业人均产值高低随时间出现分化

   第六节 制造业转型发展的主要方向探讨

    一 巩固和提升制造业在全市经济战略中的主导地位

    二 聚焦产品优势,实施重点项目龙头带动,加快通信电子产业的高端化步伐

    三 紧跟世界产业发展新潮流,大力扶持和培育新兴高新技术产业

    四 实施优势产业品牌聚集战略,做强传统优势制造产业

    五 继续实施适度重型化战略,促进装备制造业发展

    六 创新政策手段,促进技术创新要素的积累

  第十三章 深圳服务业转型研究

   第一节 服务业的地位与结构

    一 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二 生产性服务业占GDP比重和占服务业的比重

    三 深圳生产性服务业的区域地位

    四 生产性服务业的内部结构

    五 服务业分行业的发展速度

   第二节 服务业转型的主要方向

    一 促进金融服务业向金融创新和产业创新服务延伸

    二 促进现代物流业向高端物流服务转型

    三 促进服务业由城市生活服务主导向区域生产性服务业主导转型

    四 大力培育发展新兴服务业

  第十四章 深圳低碳产业培育发展研究

   第一节 低碳产业将成为全球新一轮主导产业

    一 主导产业群的变更导致全球经济的周期变化

    二 全球经济正在由信息产业主导向低碳产业主导过渡

    三 发达国家仍将主导新一轮经济转型

   第二节 我国低碳产业开发加快,低碳经济正在向各方渗透

    一 中国履行国际义务和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发展低碳经济

    二 中国节能降耗工作和新能源产业取得巨大进展

    三 低碳经济正深入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前景广阔

   第三节 深圳发展低碳产业的重大战略意义、现有基础与发展潜力

    一 重大战略意义

    二 低碳产业的发展有良好的现实基础

    三 主要发展潜力

    四 培育和发展了一批有一定实力的低碳企业和企业集团

     1.中国广东核电集团*

     2.深圳能源集团*

     3.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4.深圳市五洲龙汽车有限公司*

     5.深圳市拓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6.深圳市四方节能设备有限公司*

     7.深圳市京东方智能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第四节 低碳产业发展有了明确的发展目标

    一 总体目标

    二 发展重点

    三 主要措施

   第五节 进一步发展低碳产业的主要方向

    一 把低碳产业发展列为经济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

    二 建立新能源和低碳节能环保产品及技术的鼓励目录

    三 创建国家级低碳合同服务产业聚集基地和碳汇交易中心

    四 创建一批国家级技术研发与产业聚集示范基地

    五 实施低碳产业会展带动策略

    六 制定更加完善的低碳产业扶持政策体系

  第十五章 深圳高新技术产业转型发展研究

   第一节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本特点

    一 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实现多年高速增长

    二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比重高

    三 高新技术产品在全市出口中比重高、贡献大

    四 高新技术产业出现了多元化的良好趋势

    五 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较高

    六 企业科技活动活跃

    七 深圳的高新技术产业在全国和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第二节 高新技术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增长率大幅回落

    二 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增长优势基本消失

    三 自主知识产权产品产值增长率明显下降

    四 专利授权数量增长趋缓,相对全国的增长优势缩小

    五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较高,但出口竞争力相对下降

    六 高新技术产业对电子信息产业依赖性大

    七 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起引领作用的技术开发后劲不足

    八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空间严重受限,园区规划建设水平不高

    九 高新技术产业政策不完善

     1.在思想观念上和政策执行中存在一定程度的产业身份崇拜现象

     2.部分高新技术产业资源被错位滥用

     3.高新技术企业和产品评价指标体系不科学

     4.高新技术企业与项目的评价机制不完善

   第三节 高新技术产业转型发展的思路与策略

    一 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多元化发展步伐

    二 加快实现深圳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升级

    三 大力发展先进的服务业加工贸易

    四 提高知识创新和技术研发能力

    五 大力拓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空间

    六 深港共同规划建设深港硅谷创新圈

    七 调整和完善高新技术产业政策

  第十六章 深圳新兴生产性服务业培育发展研究

   第一节 新兴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 生产性服务业是现代区域中心城市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二 生产性服务业是城市现代产业体系的高端环节

    三 生产性服务业是低碳经济的重要支撑力量

   第二节 新兴生产性服务业的主要领域与发展环境要求

    一 国家统计局有关第三产业四个层次的划分

    二 新兴生产性服务业的主要领域

    三 新兴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环境要求

   第三节 发展新兴生产性服务业的现实基础

    一 初步具备门类较齐全的生产性服务业基础

    二 建立了新兴生产性服务业的五大支柱

    三 建立了新兴生产性服务业的区域中心地位

    四 兴起了一批国内外有影响力的新兴生产性服务业基地

    五 涌现出一批生产性服务行业的龙头企业和机构

     1.腾讯*

     2.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3.金蝶软件*

     4.深圳市思迈威科技有限公司*

     5.深圳市华商国际展览有限公司*

     6.深圳市文化产业(国际)会展有限公司*

     7.深圳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

     8.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9.深圳赛格股份有限公司*

     10.深圳市盐田港集团有限公司*

     11.深圳市华夏动漫科技有限公司*

   第四节 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相关行业简介

    一 金融业

    二 物流业

    三 服务外包

    四 创意设计

    五 品牌会展

    六 科技服务业

    七 互联网信息、软件服务业与电子商务业

   第五节 新兴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思路与策略

    一 把新兴生产性服务业提升为战略产业

    二 促进新兴生产性服务业多元化、高端化、聚集化发展

    三 建立一批新兴生产性服务业战略基地

    四 加快行业龙头企业发展和成长型企业的孵化

    五 加快新兴生产性服务业功能性服务平台的规划建设

    六 把低碳制造生产性服务业作为新兴服务业重点扶持领域

    七 出台发展新兴生产性服务业的专项扶持政策

  第十七章 深圳文化产业转型发展研究

   第一节 文化产业的概念内涵与统计范围

   第二节 文化产业的主要特征

    一 文化创造的自主性与合作性

    二 文化产品性质的特殊性

    三 文化产业管理的特殊性

    四 创意文化产业具有产业集群特征

    五 文化专业与管理复合人才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资源

    六 文化产业的主要优点

   第三节 深圳文化产业的发展态势与存在问题

    一 国内外文化产业的发展态势

    二 深圳文化产业发展态势

    三 深圳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第四节 深圳文化产业的转型方向

  第十八章 深圳社区经济转型研究

   第一节 社区经济的基本特征、社会背景与历史贡献

    一 基本特征

    二 社会背景

    三 历史贡献

   第二节 社区经济现有发展模式面临的主要困难

    一 社区产业发展与社会发展困难

    二 社区股份公司经营困难

   第三节 国内外社区经济转型典型案例

    一 日本发展“一村一品”振兴经济的经验

    二 韩国新农村建设的经验

    三 佛山、南海鼓励旧改的经验

    四 长三角、珠三角典型特色产业集群的经验

    五 深圳市龙岗区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案例

    六 深圳坪山飞西、三洋湖旧改的经验

    七 东莞横沥镇在外资企业中设立村民车间的经验

    八 中山发展“大嫂工作坊”就业服务基地的经验

    九 昆明福保文化村产业三次跨越的经验

    十 罗马尼亚村镇合并的教训

   第四节 国内外社区经济发展经验教训与启示

   第五节 振兴深圳社区经济的六大转型发展策略

    一 实施产业特色化、多元化发展策略

    二 实施产权多元化与经营多样化发展策略

    三 实施区域资源规模化整合策略

    四 实施内向发展策略

    五 实施就业多元化策略

    六 实施公共支出减负策略

   第六节 促进社区转型的若干政策建议

  第十九章 深圳市来料加工企业转型发展研究

   第一节 来料加工的经济地位

   第二节 来料加工企业的经济特征及其法律地位

    一 来料加工企业的基本经济特征

    二 来料加工与相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三 来料加工企业的法律地位

   第三节 来料加工企业与“三资”企业特点比较

    一 经营特点比较

    二 政策差别比较

    三 企业费用负担比较

    四 管理差异比较

    五 不同规模、不同产业的两种类型企业税费和利益比较

   第四节 来料加工的发展历程回顾

    一 快速起步阶段(1979~1985年)

    二 大发展阶段(1986~1993年)

    三 调整发展阶段(1994~1998年)

    四 相对萎缩阶段(1999~2007年)

    五 绝对下降阶段(2008年下半年起)

   第五节 深圳来料加工企业发展趋势的龙岗区案例

   第六节 影响来料加工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

    一 有利因素

    二 不利因素

    三 不确定因素

     1.国际经济形势变化的影响

     2.周边投资环境竞争的影响

     3.国家和地方对来料加工政策调整变动的影响

   第七节 来料加工经济的发展趋势分析

    一 未来发展趋势的总体判断

    二 来料加工的结构调整

    三 来料加工的经济地位调整

    四 来料加工企业转型的主要形式

   第八节 来料加工企业扩大国内采购和销售的转型分析

    一 来料加工企业扩大采购与国内销售的重要现实意义

    二 来料加工企业在国内采购、国内销售面临的问题

    三 促进来料加工企业扩大国内采购和内销的措施建议

     1.实现审批观念更新

     2.加大工业上下游产业的招商引资力度

     3.加强协调,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透明度和办事效率

  第二十章 深圳与香港产业合作转型研究

   第一节 深圳与香港合作关系转型的重大战略意义

    一 深港合作转型有利于引领中国经济转型

    二 深港合作具有提升中国国家竞争力的重大战略意义

   第二节 深港合作关系的历史回顾

    一 制造业前店后厂的合作阶段

    二 深圳单边推动的服务业及经济体制、基础设施衔接起步阶段

    三 双方政府协同推动的基础设施与服务业全面合作阶段

    四 深港同城化融合阶段

   第三节 深港产业优势互补分析

    一 香港产业发展的优势与不足

    二 深圳产业发展的优势与不足

    三 两地产业的互补性

   第四节 深港合作关系转型的主导方向

    一 深港合作关系转型的总体思路

    二 产业合作转型的主导方向

    三 城市功能合作转型的主导方向

   第五节 促进深港同城化分工合作的重点与措施

  第二十一章 深圳土地利用模式转型研究

   第一节 全面实施旧改带动战略是深圳再上新台阶的迫切需要

    一 旧改的全面启动可为深圳的发展提供新的投资引擎

    二 深圳大都市基础设施向远郊扩展,为全面拉开旧改序幕带来新的重大机遇

    三 特区范围的扩大为全市范围的旧改消除了城市的物理界线和心理界线

   第二节 采取“边缘开发优先”策略,开创旧城改造新模式

    一 破除传统观念,重新审视传统旧改模式

    二 全面探索“边缘改造优先,规模化成片配套”的城市改造新模式

   第三节 促进旧改模式转变及加快旧改进程的主要措施

  第二十二章 深圳经济转型的特征、问题及对策研究

   第一节 经济转型的十大特征

    一 主导产业转型

    二 经济增长曲线转型

    三 经济地位与贡献转型

    四 城市功能转型与区域布局形态转型

    五 产业土地资源使用方式转型

    六 经济投资和人力资源的吸引力转型

    七 产业人员主力群体构成转型

    八 经济项目组织模式转型

    九 政府管理关注重点转型

    十 深圳基本经济发展模式转型

   第二节 经济转型面临的主要突出问题

    一 城市区域服务功能有待强化

    二 城市空间布局亟待优化

    三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电子信息产业和少数大型企业的过度依赖

    四 产业用地一次开发基本用完,二次开发进度缓慢

    五 新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滞后

    六 产业技术升级的创新要素支撑不足

    七 城市公共配套严重不足

    八 产业园区规模小,规划建设档次低

    九 机制体制与社区经济转型困难

    十 生产生活成本上升

   第三节 产业政策转型的总体思路

    一 大力培育和壮大低碳产品制造和低碳生产性服务业

    二 全面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多元化

    三 大力推进电子信息产品结构转型

    四 促进传统优势制造产业集群发展,巩固发展先进制造业

    五 继续推进制造业适度重型化

    六 大力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基地建设

    七 大力培育发展新兴高端区域性生产服务业

   第四节 城市管理创新的转型策略

    一 强化城市发展目标的规划管理

    二 实施城市管理重点的转移

    三 实现城市管理手段的转型创新

    四 实现城市管理方式的创新

    五 实现城市管理体制机制的创新

   第五节 部分重大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建议

    一 大鹏半岛国家级新能源产业示范基地

     1.基本思路

     2.重要意义

    二 坪地高桥深莞惠区域一体化合作示范区与低碳产业示范园区

     1.基本思路

     2.重要意义

    三 横岗国家级加工贸易转型示范园区

     1.基本思路

     2.重要意义

    四 布吉、南湾国家级文化科技产业新城示范区

     1.基本思路

     2.重要意义

    五 华为、富士康新城“三网合一”先进产业示范基地

     1.基本思路

     2.重要意义

    六 龙岗中心城区域产业枢纽示范基地

     1.基本思路

     2.重要意义

    七 宝安海陆空物流联动与物流区域合作示范区

     1.基本思路

     2.重要意义

    八 平湖国家级现代工业物流产业基地

     1.基本思路

     2.重要意义

  第二十三章 主要结论、研究局限与后续研究方向

   第一节 主要研究结论

    一 深圳实现经济转型发展具有紧迫性和重大战略意义

    二 亟待厘清经济转型概念内涵及其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三 深圳经济转型应该从三个层面来进行研究

    四 本书重新对城市经济学相关理论进行了综合分类与分析

    五 国内外城市经济转型经验和教训给深圳经济转型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六 经济转型背景的分析为深圳产业转型提供了重要依据

    七 为深圳城市区域服务功能和产业空间布局转型开拓了新的研究空间

    八 对深圳城市经济发展阶段的细致性分析为我们深入认识深圳市情提供了帮助

    九 关于三大产业发展阶段和主导产品群演化阶段的独创性研究深刻揭示了产业转型的最本质特征

    十 对深圳制造业转型的研究表明,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其基础经济支柱地位

    十一 深圳服务业转型的研究为我们发展先进服务业增强了信心,明确了方向

    十二 独创性的低碳产业培育发展研究为深圳下一轮经济发展找到了出路

    十三 深圳高新技术产业的转型研究让我们更加认清其基本特点、趋势、问题和转型主导方向

    十四 深圳新兴生产性服务业培育发展研究取得新突破

    十五 对深圳文化产业转型发展进行了初步探讨

    十六 对深圳市社区经济转型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十七 对深圳市来料加工企业转型进行了独特的研究

    十八 深圳与香港产业合作转型研究进一步深化

    十九 深刻概括总结了深圳经济转型的特征、突出问题及城市管理创新的思路与策略

   第二节 研究局限与后续研究方向

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影响正日益扩大,近年来中国又进入重要的经济转型时期,各地都在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在经历3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之后,先于内地进入经济转型阶段。深圳经济转型的经验和转型问题的解决办法,对于全国各地推动经济转型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为了更好地了解深圳城市经济转型的历程、现状和特点,明确转型方向和目标,本书从厘清经济转型及相关概念出发,以国内外工业化阶段理论、主导产业转型理论、新经济增长理论、产业分工理论、产业聚集理论、城市体系理论、城市功能转变理论、城市空间布局理论等城市经济转型相关理论为指导,总结分析了具有典型意义的若干国际性城市的经济转型特点和经验教训,分析研究了国际金融危机的成因与趋势,揭示了国际城市发展模式转型的一般规律,并以深圳的发展模式转型和城市管理创新为案例,探讨了新形势下我国城市发展模式转型的方向和城市经济管理创新策略。本书深入阐明了深圳实现经济转型的重大战略意义和迫切要求,概括回顾了深圳经济转型相关研究的进展与存在问题,分析了影响深圳新一轮经济转型的国内国际经济形势背景,开创性地探讨了深圳城市功能转型和城市空间布局转型的特点与未来方向,系统考察了深圳经济发展水平及所处的工业化发展阶段,细致分析了深圳城市主导产业转型的历程、演变与新一轮主导产业转型的迫切性。本书还特别深入地考察了深圳制造业、服务业的转型问题,并在同类研究中,第一次对培育低碳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转型、新兴生产性服务业转型、文化产业和社区经济转型、来料加工经济转型、深港关系转型、土地利用模式转型等问题进行了专门深入的讨论。本书明确了深圳城市发展模式转型的重点方向,深入探讨了城市发展模式转型对城市管理创新提出的新要求,并提出了深圳促进经济转型的城市管理创新策略和措施。

[1]《全球生产方式演变下的产业发展转型研究》总报告,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局、深圳市规划局委托,由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中心深圳分部完成,2007。

[2]〔美〕保罗·A.萨缪尔森:《经济学》(第12版),高鸿业等译,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

[3]〔美〕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宋韵声译,华夏出版社,2009。

[4]〔美〕斯蒂芬·李柏、格伦·斯特拉西:《即将来临的经济崩溃》,刘伟译,东方出版社,2008。

[5]〔美〕熊彼特:《发展经济学》,孔伟艳等编译,北京出版社,2008。

[6]〔美〕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孔伟艳等译,北京出版社,2008。

[7]〔英〕塞尔温·帕克:《大萧条启示录:1929年股灾如何使世界陷入衰退》,陈蔚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8]〔英〕苏珊·格兰特:《经济增长与商业周期》,方颖、韩向虹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9]〔英〕亚当·斯密:《国富论》,杨敬年译,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

[10]包亚明主编《后大都市与文化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第1版。

[11]范黎波、吴勇志:《新国际分工体系中“中国制造”的地位与战略选择》,2010年3月2日《光明日报·理论周刊》。

[12]高洪深编著《区域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第1版。

[13]郭丕斌:《新型城市化与工业化道路》,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第1版。

[14]胡序威、周一星、顾朝林等:《中国沿海城镇密集地区空间集聚与扩散研究》,科学出版社,2000。

[15]季任钧等:《中国沿海地区乡村—城市转型与协调发展研究》,商务印书馆,2008,第1版。

[16]简新华、于海森:《世界金融和经济危机的根源、新特征、影响与应对》,《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第6期。

[17]金心异、老亨、呙中校:《深圳产业转型进入关键时期》,《深圳向南》,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第1版。

[18]金心异、老亨、呙中校:《深圳迎来镀金时代》,《深圳向南》,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第1版。

[19]李永清:《深圳是否不行了?》,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第1版。

[20]厉无畏主编《转型中的中国经济》,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第1版。

[21]梁小民、姚开建主编《西方经济学必读手册》,中国物资出版社,1999。

[22]梁小民编著《西方经济学教程》,中国统计出版社,1998。

[23]刘江华、张强:《战略创新与产业演进,广州中心城市发展十二论》,中山大学出版社,2008,第1版。

[24]罗朝华:《工业化进程中的中国产业研究》,《经济问题》2000年第10期。

[25]罗清和等:《深圳产业成长与发展趋势研究》,上海三联书店,2007,第1版。

[26]深圳贸工局:《深圳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梯度转移调研报告》,2008。

[27]沈钧:《美国式资本主义会不会寿终正寝》,2009年3月13日《经济消息报》。

[28]谭伟东:《超现代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9]王焕梅:《国际金融危机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红旗出版社,2009。

[30]王兴平:《中国城市新产业空间发展机制与空间组织》,科学出版社,2005,第1版。

[31]王兴平:《中国城市新产业空间——发展机制与空间组织》,科学出版社,2005,第1版。

[32]吴季松:《21世纪社会新趋势——知识经济》,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第1版。

[33]吴宗杰、桑金琰、周涛:《从传统产业到循环经济的产业转型研究》,人民日报出版社,2007,第1版。

[34]杨卫隆:《大国衰落》,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35]张建君:《论中国经济转型模式》,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8,第1版。

[36]张京祥等:《体制重构与中国城市空间重构》,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第1版。

[37]张维迎:《彻底埋葬凯恩斯主义》,2009年2月17日《经济观察报》。

[38]郑海天:《深圳工业化发展模式实证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39]周伟林、严冀等编著《城市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第1版。

[40]周振华、陈维主编《上海经济发展蓝皮书(2006):城市转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第1版。

[41]周振华主编《城市转型与服务经济发展》,格致出版社,2009,第1版。

[42]宗跃光:《城郊化是大都市发展的重要阶段》,《城市发展研究》2000年第5期。

[43]Appelbaum Binyamin,Leonnig Carol D,Hilzenrath David S.,“How Washington Failed to Rein in Fannie,Freddie”,The Washington Post:A1,September 14,2008.

[44]George Reisman,“The Myth that Laissez Faire Is Responsible for Our Financial Crisis”,http://mises.org/story/3165.

[45]Herman Daly,“The Credit Crisis,Financial Assets,and Real Wealth”,Posted by Nate Hagens,October 13,2008.

[46]John B.Taylor,“How Government Created the Crisis”,The Wall Street Jaurnal,Monday,February 9,2009.

[47]John B.Taylor,“The Financial Crisis and the Policy Responses: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What Went Wrong”,November 2008. http://:www.stanford.edu.

[48]Lawrence H.White and David C.Rose,“We can’t Spend Our Way out of This Quagmire”,St.Louis Post-Dispatch on January 21,2009. https://www.cato.org.

[49]Michele U.Fratianni,“The Role of Banks in the Subprime Financial Crisis”,Indiana University Bloomington-Department of Business Economics & Public Policy,http://ssrn.com.

[50]“US Commercial Department”,http://www.commerce.gov.

[51]Walden Bello,“Afterthoughts:A Primer on the Wall Street Meltdown”,October 18,2008. http://focusweb.org/.

[52]Wikipedia,“Late-2000s Recession”,The Free Encyclopedia,http://en.wikipedi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