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22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40

2007年:四川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图书

Analysis and forecast on Sichuan's economy (2007)

SSAPID:101-8181-0581-59
ISBN:978-7-80230-493-2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以四川省社会科学院设立的“四川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和“四川经济发展报告”两个调研课题为基础,对四川省近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并对相关问题提出了建议和意见。

相关信息

丛书名:四川蓝皮书
编 辑:邓泳红;胡雅丽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年02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E 军事

 前言

 法律声明

 第一部分 综合分析篇

  2007年四川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一 经济发展取得的主要成效、发展的动力和存在问题

    (一)取得的主要成效

     1.城乡居民收支较快增长

     2.物价处于近年来较低水平

     3.财政收支和居民储蓄增长快

     4.经济增长的质量有所改善

    (二)发展的主要动力

     1.工业实现高速增长

     2.投资保持较快增长

     3.消费需求开始转旺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节能降耗没有完成预期目标

     2.不少行业效益没有根本好转

     3.农民增收面临诸多新的困难

     4.城镇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

     5.现有体制对发展制约较多

   二 2007年经济发展的趋势分析与预测

    (一)经济发展环境分析

     1.国际经济仍将保持较快增长

     2.支撑经济增长的周期性因素未变

     3.近期因素可以保证经济快速增长

     4.不利因素将会产生一定制约

    (二)持续发展的有利条件分析

     1.国内外发展环境相对宽松

     2.基础设施适应性明显增强

     3.已上项目奠定了投资增长基础

     4.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经济发展

    (三)持续发展面临的机遇分析

     1.能源大规模开发的机遇

     2.交通和城市建设的机遇

     3.新农村建设出现的机遇

     4.东部产业向内陆转移机遇

    (四)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和困难

     1.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难度大

     2.用地结构受到更严格控制

     3.部分拟上马项目将取消

     4.政府投入力度明显减弱

    (五)2007年主要经济指标预计

   三 对保持2007年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建议

    (一)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省”,重点抓好优势产业发展

    (二)高度重视投资增长,千方百计保证项目建设顺利进行

    (三)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点,推进新农村建设

    (四)主动融入国内区域一体化进程,在分工中谋取新的比较优势

    (五)高度重视节能降耗和环境污染治理,加快推进增长方式转变

    (六)进一步改革工业管理体制,制定更加合理的政策

    (七)加强对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研究,超前制定应对措施

    (八)注意解决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创造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利环境

  四川经济发展水平、结构特征与发展态势

   一 工业化初期向中期的过渡阶段和重型结构特征

    (一)发展历程的简要回顾

    (二)发展阶段:工业化初期向中期的过渡阶段

    (三)发展水平:综合实力排位全国较后

    (四)重型结构:重化工业和资源工业成为我省工业和经济的重要支撑

    (五)“两驾马车”拉动:投资贡献突出,外贸依存度极低

   二 发展增速加快,效益和财政能力弱,城乡居民收入与全国差距大

    (一)经济呈较快增长趋势

    (二)工业发展势头良好

    (三)投资稳步增长

    (四)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五)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水平逐年提高

    (六)财政能力较弱

    (七)金融发展滞后

    (八)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稳步增长

    (九)外贸进出口贡献极弱

    (十)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稳步增长,但与全国差距大且呈继续扩大趋势

   三 四川与东部、中部、西部若干省(直辖市)的比较

    (一)四川与辽宁比较

    (二)四川与山东比较

    (三)四川与河南比较

    (四)四川与江西比较

    (五)四川与陕西比较

    (六)四川与重庆比较

   四 我省“十一五”面临的机遇、挑战、发展态势

    (一)六大机遇将为四川竞争力提升奠定基础

    (二)七大挑战令四川不敢懈怠

    (三)四川“十一五”需要高度关注的若干战略

  中国区域发展新格局与四川区域发展战略

   一 四川区域发展战略回顾与新的背景

   二 中国区域发展的大趋势和新格局

   三 西部大开发深化方向与四川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四 我省五大经济区基本情况与特征

   五 “五大经济区”重点推进与协调发展的区域发展战略

 第二部分 行业与区域篇

  四川农业与县域经济发展分析

   一 四川农业发展

    (一)四川农业的基本特征

     1.资源概况

     2.主要特征

    (二)四川农业发展的主要突破

     1.实施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2.促进劳务输出产业发展

     3.加大生态建设投资力度

     4.深化农村税费改革

     5.推进新农村建设

    (三)四川农业面临的基本制约

     1.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仍然有待加强

     2.农业劳动力流动面临新的挑战

     3.农业基本建设滞后的矛盾日趋尖锐

     4.生态安全压力仍然沉重

     5.农业生产要素的外部流失愈加严重

     6.关键性农业科技成果十分缺乏

    (四)四川农业的发展趋势与战略选择

   二 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

    (一)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判断

     1.发展速度缓慢

     2.整体实力不强

     3.产业结构失衡

     4.特色经济优势不明显

     5.县级财政拮据

     6.城镇化程度低

    (二)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制约

     1.县级政府调控能力不断削弱

     2.财政体制不顺矛盾趋于尖锐

     3.高成本运行的行政管理体制效率低下

     4.基础设施等公共产品供给能力严重不足

     5.生产要素利用率低的问题日益严重

    (三)四川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思路

     1.因地制宜重点推进县域工业化进程

     2.实施20个百万人口大县省直管县的管理体制改革试点

     3.进一步加大县乡政府机构改革力度

     4.大力加强县城和中心镇建设

     5.重点实施县域基础设施建设的根本突破

     6.加快培育县域内多元化金融体系

     7.立足现实创造性,做好债务化解工作

  “工业强省”战略引领四川工业加快发展

   一 2006年前三季度四川工业发展呈现五个特征

    (一)工业增长速度居全国前三位

    (二)工业投资增速高于全部投资增速

    (三)工业行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四)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五)工业集中度有所提高

   二 推动工业快速发展的动因及需要关注的新情况

   三 对促进四川工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建议

  四川省固定资产投资特点及走势分析

   一 四川省1996~2005年间的投资发展状况及原因分析

    (一)第一阶段:1996~1998年快速增长阶段

    (二)第二阶段:1999~2001年的结构调整阶段

    (三)第三阶段:2002~2005年的稳步增长阶段

   二 十年间四川省投资的特点

    (一)投资增长逐步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二)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居高不下

    (三)投资效率*逐年走低

    (四)投资结构出现明显变化

    (五)投资在三次产业中的比例优化

    (六)工业基本建设投资规模稳步扩大

    (七)非国有经济*投资比重不断上升

    (八)各市州增速差距逐步缩小

   三 四川省与东、中部代表省份投资状况的横向比较

    (一)四川与上海比较

    (二)四川与河南比较

   四 四川省未来投资趋势分析

    (一)充分利用重大项目建设的带动作用,优化地区产业结构

    (二)加大工业投资力度,以工业化促进城市化

    (三)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率

    (四)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吸引外来资本

    (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打造优良的投资配套软环境

  四川产业发展的趋势分析与建议

   一 四川产业发展的简要回顾

    (一)改革开放之前的产业

    (二)改革开放之后的产业发展

    (三)各阶段产业发展的思路

   二 产业发展现状及重点产业概况

    (一)发展现状

    (二)重点产业概况

     1.高新技术产业

     2.优势资源产业

     3.装备制造业

     4.农产品加工业

     5.旅游业

     6.现代服务业

   三 产业特点及存在问题

    (一)主要特点

     1.产业“二元结构”特征明显

     2.形成了一批优势明显的产业

     3.上游产业和重工业比重大

     4.产业集聚程度进一步提高

     5.依托资源布局的产业占有一定比重

    (二)存在问题

     1.工业在三次产业中比重偏低

     2.企业布局比较分散

     3.企业平均规模小

     4.产业之间的关联度弱

     5.产业结构层次低

   四 产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一)发展机遇

     1.全球产业转移和东企西移机遇

     2.西部大开发和资源开发机遇

     3.区域经济一体化加速出现的机遇

     4.产业发展环境相对宽松

     5.前期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面临的挑战

     1.资源环境容量制约的挑战

     2.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面临的挑战

     3.产业集约发展面临的挑战

     4.产业发展与体制不适应的挑战

   五 对四川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明确工业发展思路,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发展

    (二)制定科学的产业发展规划,更好地指导全省产业发展

    (三)优化结构和培育新型产业,逐步淘汰落后产业

    (四)从各区域发展阶段出发,分类推进产业发展

    (五)进一步完善产业发展环境,创造加快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六)实施城市适度超前发展战略,促进工业向园区集中

    (七)加大对工业的扶持力度,为其提供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2007年四川省外商投资面临的新形势及对策

   一 全省外资工作运行良好

    (一)合同外资和实际到位外资保持较快增长

    (二)外商投资企业增资项目势头良好

    (三)世界500强引进工作成效显著

   二 四川招商引资面临的新形势及挑战

    (一)面临的新形势

    (二)出现的新问题和挑战

   三 2007年四川外商促进工作的思路和措施

    (一)主要思路及设想

    (二)主要措施

     1.立足省情,做好“一承三促”

     2.跟踪项目,强化“611”方案执行力度

     3.创新方式,加强战略投资者招商和返程招商

     4.抓住机遇,做大做强“四川服务外包”

     5.整合资源,努力提高外商服务水平

  四川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分析

   一 新农村建设现状

    (一)推进实践

     1.制定优惠政策

     2.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3.努力提升农民生活质量

     4.加快改变乡村面貌

     5.大力倡导乡风民俗

     6.健全民主与法制

    (二)经验启示

     1.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

     2.新农村建设的保障是政府

     3.新农村建设的外援是城镇

     4.新农村建设的支撑是产业

     5.新农村建设的模式是特色

     6.新农村建设的力量是整合

     7.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整体

    (三)问题分析

   二 指导思想和发展战略研究

    (一)指导思想研究

    (二)发展战略研究

     1.金丝型发展战略

     2.银面型发展战略

     3.串珍珠型发展战略

   三 战略举措研究

    (一)提高农村自身发展能力

     1.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

     2.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

     3.加快推进农村工业化

     4.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5.培养和造就新型农民

    (二)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

     1.加快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2.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3.加快民主法制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

    (三)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四 2006年四川经济发展预测

    (一)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二)投资增速有所回落

    (三)物价指数稳中趋涨

  四川劳动就业形势分析与对策

   一 四川劳动就业的现状及特点

    (一)四川劳动就业现状

     1.就业规模不断扩大

     2.城乡居民收入稳步上升

     3.下岗失业稳定,就业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

     4.各项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健全,参保规模不断扩大,保障能力明显增强

    (二)四川劳动就业特点

     1.劳动参与率呈下降趋势

     2.就业结构趋向优化

     3.就业增长的行业分布趋于合理

     4.非公有制经济就业迅速扩张

     5.就业人员的文化素质不断提高

     6.农村劳动力转移成效显著

   二 四川劳动就业面临的突出问题

    1.人口基数大,人口自然增长率高,生产发展水平和城镇化水平低

    2.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

    3.就业供需矛盾突出

    4.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严重滞后

   三 解决四川劳动就业问题的对策措施

    1.继续保持经济适度增长,努力拓宽就业岗位

    2.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拓展就业空间

    3.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缓解就业压力

    4.加快教育发展步伐,大力开展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劳动技能

    5.稳定发展劳务输出产业,有序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

    6.推进劳动力市场建设,培育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

    7.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制度,为就业再就业提供政策支撑

  四川经济区域划分与空间布局分析及对策

   一 四川经济区划回顾

    (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经济区划

    (二)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区划

    (三)西部大开发以来的经济区划

   二 对各个时期经济区划的评价

    (一)经济区依附于行政区域

    (二)经济区的空间划分缺乏标准

    (三)经济区的性质划分缺乏标准

   三 经济区的含义及划分标准

    (一)经济区的含义

     1.经济区分为五种类型*

     2.经济区分为三种类型

     3.经济区分为两种类型

    (二)综合经济区划分标准

     1.按行政区划分经济区

     2.按地理相邻划分经济区

     3.按战备要求划分经济区

     4.按开放程度划分经济区

     5.按发展差距划分经济区

     6.按地理条件划分经济区

     7.按中心城市划分经济区

   四 综合经济区划分方法

    (一)定性划分方法

     1.区内具有同一性原则

     2.突出经济区特色原则

     3.中心与腹地结合原则

     4.边界与行政区划一致原则

     5.兼顾社会、民族和文化的原则

     6.经济区边界不重合原则

    (二)定量划分方法

     1.单指标划分法

     2.重力模型法

     3.经济中心法

     4.聚类分析法

     5.GIS划分法

     6.其他定量方法

    (三)对划分方法的简单评价

   五 对四川各区域发展水平的聚类分析

    (一)聚类分析指标的选择

     1.指标选择的原则

     2.具体指标确定

    (二)主成分分析

     1.主成分分析步骤

     2.主成分分析数据表

     3.对主成分分析的解释

    (三)聚类分析

     1.聚类谱系

     2.聚类分析

   六 各市(州)之间的影响强度分析

    (一)各市(州)中心性强度分析

     1.评价中心性强度指标选择

     2.中心性强度计算

    (二)各市(州)吸引力分析

     1.重力模型计算方法

     2.区域之间吸引强度

     3.各区域之间吸引强度划分

    (三)城市辐射力的其他指标分析

     1.根据交通流量测算区域间联系

     2.根据电信流量判断区际联系

     3.根据城市间相互作用系数判断区际联系(表20)

    (四)主要结论

     1.成都市经济辐射范围较大

     2.中等城市间的相互吸引力

     3.重庆市对川东北、川南有较强吸引力

     4.一些相对独立区域的经济联系

   七 中心城市等级的确定

    (一)中心城市选择的原则

    (二)中心城市分为两级

     1.一级中心城市

     2.二级中心城市

   八 四川省的经济分区

    (一)确定分区的依据

    (二)各中心城市联系比较密切的区域

     1.与成都市联系密切的区域

     2.与攀枝花市联系密切的区域

     3.与绵阳市联系密切的区域

     4.与德阳市联系密切的区域

     5.与自贡市联系密切的区域

     6.与宜宾市联系密切的区域

     7.与泸州市联系密切的区域

     8.与乐山市联系密切的区域

     9.与内江市联系密切的区域

     10.与南充市联系密切的区域

     11.与遂宁市联系密切的区域

     12.与达州市联系密切的区域

    (三)四川经济区划分

     1.一级经济区——成都经济区

     2.二级经济区——攀西经济区

     3.二级经济区——川南经济区

     4.经济协作区——川东北经济区

     5.生态经济区——川西北经济区

   九 四川生产力布局及其变化趋势

    (一)生产力布局的总体设想

     1.综合经济区的生产力布局

     2.经济协作区的生产力布局

     3.生态经济区的生产力布局

    (二)各经济区的具体产业布局

     1.成都经济区的产业布局

     2.攀西经济区的产业布局

     3.川南经济区的产业布局

     4.川东北经济协作区的产业布局

     5.生态经济区的产业布局

    (三)各经济区内产业布局的变动趋势

   十 四川经济区划分及其对策建议

  四川省统筹城乡就业的战略思路与对策

   一 四川城乡发展关系与就业状况

    1.四川城乡发展关系的现状与特点

    2.四川城乡就业状况与比较

    3.四川劳动力增长与就业趋势

    4.四川城乡就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

   二 统筹城乡就业的基本思路

    1.在发展中扩大劳动需求和优化结构

    2.在大开放中优化配置劳动力资源和培育、壮大劳务产业

    3.在城乡交流和互动的过程中调配劳动力

    4.在分类指导下统筹城乡劳动就业

   三 统筹城乡就业的基本对策措施

    1.实现积极促进就业的政策,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加强就业管理

    2.加强投资力度,优化就业结构,努力增加就业岗位

    3.加快城镇化进程,稳定发展劳务输出产业,取消城镇对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和从事经营性活动的各种不合理限制,在职业介绍范围,子女入学、工资报酬、社会保险等各方面做到一视同仁

    4.进一步建立健全城乡统筹的劳动就业管理体制和完善市场就业机制

    5.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和劳动技能培训,全面提高城乡劳动者的素质

    6.积极探索和构建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努力缩小社会福利的城乡差别

  四川与台湾经贸关系分析及对策

   一 川台两地经贸现状

    (一)川台两地投资现状

    (二)川台贸易现状

     1.对川台贸易的回顾

     2.川台历年贸易统计

    (三)川台其他方面的交流

     1.金融交流和合作

     2.旅游交流与合作

     3.对台劳务合作

     4.各地市与台湾的交流

    (四)政府和民间积极促进两地经贸合作

     1.重视两地经贸合作的发展

     2.大型活动安排经贸合作内容

     3.民间组织积极推动交流与合作

     4.不断改善投资环境

   二 川台经贸合作的特点及存在问题

    (一)经贸合作特点

     1.投资行业增加,平均投资规模扩大

     2.投资区域集中,园区成为主要载体

     3.沿海转移企业增多,再投入比重提高

     4.贸易额稳步增长,逆差逐步缩小

     5.进口稳定增长,出口呈现加快趋势

     6.一般贸易占主导,加工贸易比例小

     7.出口结构变化,机电产品比重上升

     8.贸易企业增多,贸易方式多元化

    (二)存在的问题

     1.两地经贸发展受制约

     2.引进台资企业数量少

     3.间接贸易制约了发展

     4.地理位置制约了发展

     5.经营环境不适应要求

   三 川台两地经贸合作发展趋势

    (一)台商在川投资会进一步扩大,四川对台投资也将迈开步伐

     1.随着交通条件改善尤其是两岸“三通”取得新的进展,必将大大缩小两地之间的运输成本和时间成本,方便两地的人员的来往,由此促使已有投资意向的台资企业到四川投资

     2.东部地区生产成本上升的影响,以成本竞争为主的制造业,优势已不再明显,部分台资企业向内陆地区转移,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在“台资西移”的条件下,四川吸引台商投资的机会增多

     3.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我国利用外商投资的政策将发生新的变化,部分资源和能源消耗大、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投资项目将被控制,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满足内地市场需求的项目数量增加,台商投资结构将得到进一步优化

     4.内外资企业税收政策逐步走向统一,各种特殊优惠政策将取消,工业用地指标受到严格控制,利用优惠政策吸引台商投资的手段削弱,适应国际惯例和更有针对性的招商引资方式增多,投资促进需要规范化

     5.部分台商企业为绕开台湾和内地政策的限制,通过离岸金融中心或以港商名义对大陆投资,投资方式有新的变化。同时,周边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开始重视台商投资,也制定了优惠政策,与四川形成竞争关系

     6.四川部分企业随着市场规模扩大和投资能力增强,也在积极寻求对外投资机会,许多企业已将子公司或分公司设在香港、俄罗斯、越南等国家或地区,对台湾地区的直接投资,近两年可望有所突破

    (二)贸易规模将继续扩大,贸易品种会不断增加

     1.随着交通条件和两岸关系的改善,贸易规模将不断创出新高,两地间贸易额占全部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有望保持在现有水平。两地通过互通有无的方式,将获取更多的直接和间接利益

     2.贸易品种从以原材料为主和以简单的商品互补为主,向更有利于发挥各自比较优势的贸易转变,加工贸易比重将迅速上升,两地之间经济关系依赖性进一步增强

    (三)其他合作领域拓宽,出现一些新的热点

   四 促进两地经贸合作的对策

    (一)重点发展的合作领域

     1.农业投资和农产品贸易

     2.中药产品贸易与开发

     3.能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

     4.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合作

     5.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合作

     6.金融领域的合作

     7.开发区管理合作

     8.科技人才交流

    (二)相关政策和措施

  四川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与前瞻

   一 四川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与特色

    (一)主要经济指标居中西部之首

    (二)人才集聚,研发实力雄厚

    (三)产业布局相对集中,集聚优势正在形成

    (四)一些产业门类具有显著优势

     1.数字视听

     2.集成电路

     3.军事电子

     4.软件产业

     5.网络及通信产品

   二 电子信息产业作为我省主导产业亟待做大做强

   三 坚定不移地推进“一号工程”,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强省

  2007年四川房地产业发展趋势分析及预测

   一 2007年四川房地产仍然是“稳中趋旺”

    (一)宏观调控效应将更加显现

    (二)政府角色将尽快适应市场需求

    (三)市场变化将引发房地产业重新“洗牌”

    (四)城镇化推进过程中的客观需要

   二 2007年各市(县)级城市房地产投资潜力较大

   三 2007年成都二手房产已处于“泡沫化”临界点

 第三部分 和谐社会篇

  四川省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建设生态四川

   一 四川省生态环境重要地位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

   二 四川资源环境的主要特点

    (一)人口和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压力巨大;工业化低水平、污染高水平

    (二)大气环境污染形势亦很严峻

    (三)生态保护形势严峻

   三 “十五”期间四川省的生态环境保护的态势

    (一)生态建设成就显著

   四 “十一五”期间四川省生态环境保护的形势

    (一)城镇化加速的影响

    (二)汽车尾气污染的趋势

    (三)燃煤电厂发展对环境的污染

    (四)生态环境质量退化的趋势在局部区域仍然严重

   五 建设生态四川的若干对策建议

    (一)“十五”以来,四川省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进行了若干政策调整,也收到一定成效,但总体而言还存在以下缺陷

    (二)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

    (三)加快“绿色GDP”制度的建立和使用,使绿色GDP逐步成为全省科学发展的“指挥棒”

    (四)建立健全财政转移支付为主体的资源和生态补偿政策

    (五)巩固生态建设成果

    (六)实行环境容量管制和排污权交易制度

  四川省水电工程移民形势分析

   一 我省水电工程移民工作中一些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

    (一)由移民生产技能单一引发的问题

    (二)由移民特殊的社区文化引发的问题

    (三)由移民群众宗教信仰及宗教文化设施引发的问题

    (四)受影响区域一些特殊资源引发的问题

    (五)由藏区移民民居结构特殊引发的问题

   二 关于做好我省水电移民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切实纠正项目论证和建设过程中的工程偏向,在项目可行性研究、方案设计、项目实施、项目评估中切实落实移民安置规划

    (二)充分尊重移民的民主权利,让移民群众参与到移民工作中来,确定让移民安置工作中多方满意的安置模式

    (三)结合移民实际情况,编制切实可行的移民后期扶持计划,切实落实对库区人口的后期扶持政策

    (四)切实发挥政府的监督和监测作用,落实移民安置的具体政策和标准

    (五)把移民的生产安置与生活安置、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有机结合起来,特别要把移民安置与库区社会经济结构优化结合起来

    (六)培养和开发库区的人力资源,为移民的长期发展和繁荣创造条件

    (七)整合相关人才资源,加强对移民问题的研究

    (八)加强移民工作专业人才培养和使用,提高移民工作中的服务水平

    (九)做好情报信息工作并建立畅通的移民诉求渠道,维护库区社会稳定,把移民问题和不安定的因素消灭在萌芽阶段

    (十)充分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在移民安置过程中进行一系列的制度创新

  影响四川和谐社会建设的重大突出问题分析及对策

   一 影响四川省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因素分析

    (一)西部大省,正处于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时期

    (二)农业大省,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高速发展时期

    (三)水电大省,正处于全国最大水电能源基地建设初期

    (四)人口大省,正处于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变时期

    (五)民族大省,正处于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时期

   二 影响四川省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突出问题

    (一)土地问题

    (二)新农村建设问题

    (三)就业问题

    (四)移民安置问题

    (五)民族宗教问题

    (六)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问题

    (七)人才问题

    (八)环保问题

   三 四川省加快构建和谐社会的对策建议

    (一)坚持以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发展

    (三)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

    (四)着眼于“规则公平”的制度建设

    (五)更新观念,正确认识并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

    (六)加强社会心理调整,减少部分社会群体失衡感

  城市流动人口子女的义务教育状况研究

   一 四川省大中城市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现状

    (一)成都市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现状

     1.成都市相关政策举措

     2.成都市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现状

    (二)其他城市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现状

   二 我省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我省城市民工子女的受教育权益还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和保障

    (二)政府的教育资源配置与民工子女教育需求之间存在着矛盾

    (三)自办学校及其存在的问题

   三 保障我省城市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权益的对策建议

    1.开展全省范围的城市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专题调研

    2.实行城市暂住人口16岁以下儿童少年的登记制度

    3.尽快制定《四川城市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管理办法》

    4.通过全省通用的“教育券”调节教育资金配置

    5.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重组、优化配置公共教育资源

    6.尽快出台《四川省城市流动儿童少年简易学校管理办法》

    7.创造条件,实行学籍管理信息化,建立农村义务教育学生IC卡

  2007年中国节能形势分析及对策

   一 2006年采取的节能措施

    1.制定了宏观调控政策

    2.节能指标分解和责任落实已初步到位

    3.宏观调控政策有利于推动节能工作

    4.节能降耗的政策推动力度明显加大

    5.政府积极引导和推动节能工作

   二 2007年推进节能的工作重点和建议

    1.强化节能机制建设

    2.开展节能专项检查

    3.建立节能资金投入的长效机制

    4.基层政府严格中小高耗能企业节能管理

    5.完善能源统计工作

  中国产能过剩行业的特征分析及对策

   一 我国产能过剩行业的主要特征及其分析

    1.产能过剩:“即期过剩”与“预期过剩”

    2.对产能过剩的认识

   二 2006年开局及其走势分析

    1.大部分工业行业增长较快,而多数过剩性行业增速则较低

    2.尽管2006年整个经济仍将保持较快增速,但由于产能过剩、能源、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将使2006年工业经济效益水平明显下降

   三 应对措施及政策建议

    1.区分过剩特征差异,针对“即期过剩”和“预期过剩”采取不同的对策措施

    2.改进宏观管理方式,提高宏观管理水平

    3.针对行业特性,制定差别政策

    4.研究建立对破产企业实施救助的办法和机制

  历史上的四川

   一 四川历史概述

   二 四川战略地位的历史演变

    1.政治区位

    2.经济区位

    3.资源区位

    4.文化区位

    5.国防区位

    6.外贸区位

   三 四川历史上的治乱特点

   四 后来治蜀要深思

   五 “治藏安康”的历史经验与教训

马凯主编《“十一五”规划战略研究》,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林凌主编《共建繁荣:成渝经济区发展思路研究报告》,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年1月20日四川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四川省经委:《四川省工业优势产业整合与发展规划(2005~2010)》,2005。

四川省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四川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草案》。

林凌等:《四川工业强省战略若干问题研究》,内部报告,2006年3月。

贾松青、林凌主编《四川区域综合竞争力报告(2006)》,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四川省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编《四川统计年鉴(2006)》,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中国统计年鉴(2006)》,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马凯主编《“十一五”规划战略研究》,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林凌主编《共建繁荣:成渝经济区发展思路研究报告》,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年1月20日四川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四川省经委:《四川省工业优势产业整合与发展规划(2005~2010)》,2005。

四川省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四川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草案》。

林凌等:《四川工业强省战略若干问题研究》,内部报告,2006年3月。

贾松青、林凌主编 《四川区域综合竞争力报告(2006)》,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10。

科学技术部专题研究组:《我国区域自主创新调研报告》,科学出版社,2006。

陈佳贵、黄群慧、钟宏武:《中国地区工业化进程的综合评价和特征分析》,《经济研究》2006年第6期。

《中国统计年鉴(2006)》,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四川省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编《四川统计年鉴(2006)》,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0

四川省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四川统计年鉴(2006)》,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6)》,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贾松青、林凌主编《四川区域综合竞争力报告(2006)》,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四川省统计局课题组:《四川劳动就业问题研究》,2006年10月。

辛文等主编《科学发展观与四川战略发展重点研究》,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

四川经济信息中心:《四川经济展望(2006)》,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

四川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四川统计局编《四川劳动和社会保障统计年鉴(2005)》,2006。

四川省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四川统计年鉴(2006)》,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四川省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6)》,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

四川省统计局:《2006年前三季度四川经济形势新闻发布稿》,2006年10月20日。

《四川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

四川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生态省的决定。

钟水映、李明泉:《工程性移民安置理论与实践》,科学出版社,2003。

2006年7月7日国务院第471号令《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

雷亨顺:《中国三峡移民》,重庆大学出版社,2002。

〔美〕P.麦卡利:《大坝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

国发(2006)17号《国务院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

施国庆:《水库移民学探讨》,《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0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