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40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82

2017民间文艺研究论丛年选佳作 ?民间工艺图书

Annual Selections of Papers on Folk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7: Folk Arts and Crafts

SSAPID:101-8078-3556-85
ISBN:978-7-5201-3267-1
DOI:
ISSN:
关键词:

[内容简介] 本书涵盖了有关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与发展研究,多元视角下民间传统工艺的智慧与思想、现状与保护研究,濒危传统手工艺的界定与等级划分,工匠精神的建构,民间工艺的发展策略,民间工艺品牌与文创产业的文化重塑,民间工艺在地方性美术学院校中的教育价值、人才培养与实施路径等诸多课题,不同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通过长期的田野考察、民族志书写等研究范式,对社会转型期的民间工艺在社会、文化、经济、技术等方面产生的众多新问题,给出了客观、全面的解决方案。

相关信息

丛书名:
编 辑:高媛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10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J5 工艺美术

 中国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与发展探析

  引言

  一 中国乡村及传统村落现状

   1.人口迁徙

   2.土地空间整合

   3.经济升级

   4.社会重构

   5.文化复兴

   6.治理变革

   7.环境修复

  二 中国传统村落的部分问题

   1.传统村落衰败,空废化*严重

   2.村落保护自觉意识不足

   3.传统村落与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顾此失彼

   4.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落后

   5.村落保护与发展经济基础薄弱

   6.传统村落特色风貌维系成本偏高

  三 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建议

   1.加强传统村落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2.激活传统村落内生动力

   3.建立中国传统村落大数据库

   4.开展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相关教育、普及、研究工作

   5.完善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相关法律

  四 结语

 中国传统工艺的智慧与思想*

 传统豫西剪纸技艺的现状与发展研究

  一 南沟村豫西剪纸技艺的生存现状

  二 城镇化进程中的南沟村豫西剪纸技艺的传承与发展

   1.南沟村剪纸协会在豫西剪纸技艺传承与发展中的作用

   2.黑色剪纸窗花在南沟村豫西剪纸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南沟村艺人作坊的运营发展

  三 豫西剪纸技艺传承的困境

  四 结语

 城乡关系中的年画

  一 在城乡集市体系中流动的年画

  二 促进城市与乡村文化交流的年画

  三 城市化过程中年画传统的新变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科学评估的三个标准

  一 是否保住了民族传统文化的DNA

   (一)对表现内容“原汁原味”的要求

   (二)对表现形式“原汁原味”的要求

   (三)对所用原料“原汁原味”的要求

  二 是否保住了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三 是否促进了民族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是什么让原生态保护理念在中国迟迟无法得到真正落实

  一 从艺术学视角看待非遗的主要特点与容易出现的问题

  二 从民俗学视角看待非遗的主要特点与容易出现的问题

  三 从经济学视角看待非遗的主要特点与容易出现的问题

  四 文物学视角看待非遗的主要特点与容易出现的问题

  五 非物质文化遗产学视角是怎样看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互联网时代的文化传承

  一 互联网时代的文化生态

   1.互联网时代的文化遗产历程

   2.互联网时代的乡村生活变化

   3.互联网时代的农民移动

  二 互联网时代的非遗传承现象

   1.文化物流

   2.文化同质

   3.文化流变

   4.文化“新”功利

  三 多元化的非遗传承实践

   1.大学与非遗

   2.社区与非遗

   3.少年与非遗

   4.非遗的海外传播

  四 结语:创造性传承的时代

 清代民间年画慈孝图像的功用价值探赜*

  一 清代国家层面慈孝思想的上传下达

  二 清代民间慈孝年画内容的多元集成

  三 清代年画慈孝图像的功用价值呈现

   (一)推动慈孝观念的直观性与恒常性传播

   (二)实现艺术审美与社会生活教化的融通

   (三)促进传统慈孝礼教与民俗生活的互动

  四 结语

 “非遗”保护与手工艺类民俗的生活化特质

  前言

  一 “传统的发明”:鲁西北黑陶工艺的“重创”

  二 “黑陶”制作:泥土中凝结的生活体验

   (一)黑陶技艺传承中的身体记忆

   (二)手工艺的“现代化”:从身体技术到机械生产

  三 “撕裂”的阵痛:手工艺类“非遗”保护的困境

  四 结语

 傣族民间剪纸文明的传承与保护研究

  一 傣族剪纸文明

   1.历史来源

   2.流传地区

   3.剪纸的分布

  二 傣族剪纸与手工艺文明简析

   1.受多元文明影响的傣族剪纸

   2.傣族剪纸图案的种类及文明内涵

   3.傣族剪纸手工艺的文明特征

  三 现状与保护

   1.追求剪纸艺术的高、精、尖

   2.制作形式的大成果

   3.在学校设立剪纸课程

   4.营业剪纸的专业化

   5.纯民俗剪纸的生存空间

   6.原创傣族剪纸作品的前景及其发展

   7.剪纸制作手法的多样性

   8.突出剪纸的扮演性,淡化竞技性,增强社会宽容性

  四 结语

 年画:作为一种视觉包围的层次与感性意义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觉研究启示

  二 民间年画的视觉包围及其层次

  三 年画视觉包围的感性意义

 用中国剪纸讲世界的故事

 山东莱州民间传统手工艺发展现状调研*

  一 调研概况

  二 发展建议

   1.由手工艺品向艺术品转型,由手艺人向艺术家转型

   2.制定多样化发展战略——以莱州剪纸为例

    (1)作为礼物赠送亲朋好友。

    (2)通过剪纸销售获得一定经济收入。

    (3)高端剪纸艺术品。

   3.参考“r/k繁殖策略”发展手工艺产业——以莱州草编为例

   4.采用互联网销售渠道

   5.寻求优化模型

   6.融入中国当代社会生活与环境,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工艺美术

 濒危传统手工艺的界定及等级划分*

  一 “濒危传统手工艺”的概念与范畴

   (一)“濒危传统手工艺”相关概念的模糊规定

   (二)何谓“濒危”

  二 传统手工艺濒危的主要影响因素

   (一)生活方式的变化

   (二)生产方式的变化

   (三)经济状况的变化

   (四)相关制度的变化

  三 传统手工艺濒危等级的划分标准

   (一)濒危等级

   (二)时间尺度

   (三)分布尺度

   (四)干预尺度

  四 传统手工艺濒危等级的评定方式

   (一)“申报—评审”方式的缺陷

   (二)研究者的参与:研究数据、报告、研究者提名

   (三)主动邀请和认定

  五 结语

 论当下中国纪录片对工匠精神的建构

  一 传承:工匠精神的历史维度

  二 筑梦:工业时代的匠人情怀

  三 怀旧:工匠精神的文化隐喻

 闽南地区以泉州为例与台湾民间艺术的相互关系

  一 闽南地区与台湾民间艺术的渊源

  二 闽南(泉州)地区与台湾的主要民间工艺门类

   1.石雕

   2.木雕

   3.陶瓷

   4.刻纸花灯

 沈阳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与利用

  一 沈阳传统手工技艺的发展与分类

  二 沈阳传统手工技艺现状分析

   1.技艺本身在制作、受众群体等方面具有局限性

   2.技艺传承范围小、传承体系不稳定

   3.传统手工技艺与教育相衔接,培养了专业的传承人

   4.传统手工技艺中经过包装设计和市场推广的产品传承趋势良好

  三 沈阳传统手工技艺保护与利用对策

   1.尊重传统技艺的本质特点,改善传统手工技艺的发展环境

   2.相关部门要有传承观念,让传统手工技艺深入民心

   3.扩大传统手工技艺的涉及领域和适用范围

 不离本土的自我传习与跨界传播

  一 摩梭民族服饰工艺传承“妇女合作社”的缘起

  二 摩梭民族服饰工艺传承“妇女合作社”的现状

  三 摩梭民族服饰工艺传承“妇女合作社”的文化传习意义

   1.不离本土的自我传习

   2.民族文化、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

   3.中老年妇女的创业和再就业

   4.跨界传播

   5.现代权益意识

  四 摩梭民族服饰工艺传承“妇女合作社”可持续发展建议

   1.两条腿走路,传统精品与市场需求相结合

   2.陈列馆建设

   3.旧房改造

 “物的民族志”本土化书写

  引言

  一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物语

  二 西方民族志中的物论

  三 作为手工艺品的物的民族志书写

  四 结语

 苗绣商品化视域下苗族女性社会性别角色的重塑*

  一 切入视角和问题的提出

  二 研究方法

  三 从“在家绣”到“在外卖”——苗族女性空间的扩展

  四 从“绣得好”到“卖得好”——苗族女性社会性别角色的重塑

  五 结论

 昌都县传统手工艺调查报告

  一 昌都手工艺的历史

  二 昌都手工艺的现状

  三 结语

 传承民间工艺要见人见艺见精神

 心里装着民艺:纪念张仃先生诞辰一百周年

  1.根系在沃土

  2.血气复蒸腾

  3.大化养仁风

 动画角色塑造与民间偶类造型的融合创新

  引言

  一 民间偶类造型的分类和艺术特色

   (一)民间偶类造型的分类

    1.民间偶类造型的艺术特色

   (二)民间偶类造型与动画角色形象的共通性

    1.审美性

    2.娱乐性

    3.消费性

  三 动画形象创作借鉴民间立体造型的深远意义

  四 小结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一 传统工艺的现状:分布不平衡、功夫不到家、发展缺后劲

  二 民间艺术的出路:人才是根本、制度是保障、教育是关键

  三 网络平台的实践:提供新理念、开辟新途径、积累新经验

  四 史密森民俗节的启示:增强文化自信、抛却文化偏见、引领文化潮流

  五 民间艺术的对外传播:既要“走出去”,还要“请进来”,更要“聊开来”

 老手艺的新语境

  一 老手艺的困境与新生

  二 电视媒体中的老手艺

  三 老手艺的文化与传播价值

 “匠人精神”的现在时*

  一 传统民间工艺美术、文化创意与“匠人精神”的关系探赜

  二 传统民间工艺美术“文化更新”意指

  三 传统民间工艺美术结合文化创意的更新之路

  四 结语

 从符号标出性视角看消费文化语境中的民间工艺

  一 标出性与当代民间工艺

  二 作为“标出项”的传统民间工艺

   1.消费逻辑的符号化标出

   2.作为异项的艺术化标出

   3.正项文化中的被动标出

  三 当代民间工艺的“中项认同”及“标出性翻转”

   1.当代民间工艺在新语境中的“中项认同”

   2.元语言层对民间工艺的“价值认同”及“标出性翻转”

  四 结语

 传统工艺的产品功能化

  引言

  一 传统工艺的功能科技化案例

   (一)新技术与新材料

   (二)传统技术与传统材料

   (三)新技术与传统材料

  二 传统工艺品功能科技化的实现措施

   (一)材料的替代与更新

   (二)方式、方法的改善

   (三)应用领域的拓展

  三 结语

 血缘与技艺:传统手工艺家族产业代际传承的常态类型及特征分析*

  一 理想典范的嫡长传承类型

  二 灵活变通的非嫡非长传承类型

  三 应需发展的多子传承类型

  四 一定规定性与相对灵活性之特征

 从人文主义角度看少数民族民间艺术传承与发展

  一 对人文主义多维理念的解析

   (一)人文主义的思想基础和基本价值观

   (二)西方人文主义发展的局限性

   (三)现代新儒家理解人文主义:打开“道德主体之门”

  二 人文主义和民间艺术的特殊关联

  三 人文主义和少数民族民间歌舞艺术的发展历程

   (一)少数民族民间歌舞艺术的开端

   (二)少数民族民间歌舞艺术的发展

    1.少数民族民间歌舞艺术的自我发展

    2.少数民族民间歌舞艺术发展中的不良走向

    3.少数民族民间歌舞艺术应该坚持的发展原则

   (三)少数民族民间歌舞艺术的特殊性

    1.在与人文主义联系上的特殊性

    2.在文化定位上的特殊性

    3.在担任功能上的特殊性

    4.在影响因素上的特殊性

  四 人文主义和少数民族民间歌舞艺术的未来传承之路

  五 结语

 从台湾添兴窑陶艺村看传统手工艺产业的转型*

  一 添兴窑的发展历程和各个阶段的社会背景解析

   (一)创立阶段(1955~1960)

   (二)发展阶段(1961~1980)

   (三)转型阶段

    1.第一次转型期(1981~1989)

    2.第二次转型期(1989~1999)

    3.第三次转型期(1999至今)

  二 添兴窑陶艺村产业的转型因素

   (一)工业化时代的冲击

   (二)台湾工业大兴化和垄断市场的影响

   (三)公司经营者制定永久经营的发展策略

  三 添兴窑陶艺村文化创意产业的转型过程

   (一)明确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位

   (二)文化创意的来源渠道

  四 转型后添兴窑陶艺村的产业构成

  五 添兴窑陶艺村的现状和挑战

   (一)添兴窑陶艺村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二)不失时机地与外界力量结合

  六 结论

 惠山泥人的视觉符号解读及文创实践*

  一 东方视觉符号的生存环境

   1.东方文化符号的生存法则——“名实共济”

   2.“名实共济”影响下的“言—象—意—道”结构范式

  二 对惠山泥人(阿福)的视觉符号解读

   1.关于惠山泥人(阿福)

   2.阿福泥人视觉符号的“名与实”

   3.阿福文化符号的解读方式

  三 阿福泥人的文创实践

   1.阿福文化符号的创新语境

   2.阿福文化符号的创意实践

  四 结语

 论民间工艺美术的传承与发展

  一 客家民间工艺美术的特点

  二 赣南客家工艺美术的传承迫在眉睫

  三 新时期赣南客家工艺美术的发展

  四 结语

 新媒体环境下民间工艺品牌的传播策略研究

  一 新媒体与民间工艺品牌

   1.品牌

   2.民间工艺品牌

   3.新媒体

  二 新媒体环境下民间工艺品牌传播的必要性

   1.传播途径的拓宽

   2.传播有效性的增强

   3.品牌认知度的提升

  三 新媒体环境下民间工艺品牌的传播策略

   1.网络媒体的传播

   2.社交媒体的传播

   3.移动媒体的传播

  四 结语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下传统手工艺的文化重塑

  一 推动安徽竹编传统手工艺发展的意义

  二 地域特色带来的安徽竹编产品的文化价值和文化重塑

  三 文化重塑衍生的安徽竹编传统手工艺文创产品分析

   1.竹编文创产品的发展方向

   2.安徽竹编产品的造型

  四 安徽竹编传统手工艺装饰设计元素挖掘

   1.徽派建筑

   2.徽州民间工艺

   3.徽州民间服饰

  五 结语

 职业教育与民族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一 云南省民族传统手工艺类非遗职业教育的现状

   (一)开设民族传统手工艺专业的学校数量增加

   (二)出版民族传统手工艺的教材

   (三)聘请著名艺人、非遗传承人担任课程指导并授课

   (四)成立非遗传承人工作室

   (五)积极组织、参与行业技能比赛

  二 云南省民族传统手工艺类非遗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二)实践环节不够充足

   (三)师资力量薄弱

   (四)非遗传承人进校园成效不明显

   (五)专业招生缺乏稳定性

  三 云南省民族传统手工艺类非遗职业教育发展建议

   (一)优化课程设置

   (二)拓展学生实践空间

   (三)切实发挥非遗传承人的作用

   (四)深化“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长沙工匠文化传承的亮点及优化措施

  一 长沙工匠文化传承的亮点

   (一)政府的有效扶持

   (二)大量非遗博物馆的建立

   (三)长沙工匠文化走进校园

   (四)传统手工艺和市场需求相连接

  二 长沙工匠文化传承的优化措施

   (一)开发传统手工业的附加值

   (二)扩大工匠文化传承的范畴

   (三)加大民间参与的力度

   (四)注重工匠精神的培养

   (五)加强长沙工匠文化的传播

 南京民间工艺美术资源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实施途径*

  一 南京民间工艺美术资源

  二 南京高校民间工艺美术类非遗教育现状

  三 应用南京民间工艺美术资源的方法

   1.整合学科优势,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学体系

   2.加强民间工艺美术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3.教学上开拓设计创新之路

   4.通过文化创意产业构建民间工艺特色的产、学、研模式

  四 结语

 苏州传统工艺美术在地方美术院校人才培养中的教育价值与应用途径

  一 苏州传统工艺美术文化资源的特点

   1.苏州拥有一批在全国乃至世界上都享有盛誉的传统工艺美术项目,是全国首屈一指的“工艺之都”

   2.苏州传统工艺美术技艺优势突出,在生产实践和生活需要的各个领域都是全国传统工艺美术行业的佼佼者

   3.苏州传统工艺美术产品生产和经营过程中形成了同类聚集的特色

  二 苏州传统工艺美术资源在地方美术院校人才培养中的教育价值

   1.有利于营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环境,充分发挥文化育人功能

   2.有利于丰富地方院校美术类大学生的教育课程体系,调动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有利于充实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内容,锻炼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验自主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苏州传统工艺美术资源在地方美术院校人才培养中的应用途径

   1.结合互联网资源优势和美术类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强的特点,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将传统工艺美术资源统一纳入课程教学体系当中

   2.创新传统工艺美术“师徒制”的传承模式,探索工艺美术大师与地方美术院校一起在人才培养、传统工艺美术保护等方面的合作机制

   3.搭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传统工艺美术交流平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

  四 结语

 序言

 总序

本论文集涵盖了有关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与发展研究,多元视角下民间传统工艺的智慧与思想、现状与保护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生态,濒危传统手工艺的界定与等级划分,工匠精神的建构,民间工艺的发展策略,民间工艺品牌与文创产业的文化重塑,民间工艺在地方性美术学院校中的教育价值、人才培养与实施路径等诸多课题,提到了许多复杂但皆具实时性的关键概念。基于以上问题,不同研究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通过长期的田野考察、民族志书写等研究范式,对社会转型期的民间工艺在社会、文化、经济、技术等方面产生的众多新问题,给出了客观、全面的解决方案。

雷振东:《整合与重构——关中乡村聚落转型研究》,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

樊丽明、石绍宾等:《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费孝通:《乡土中国》,中华书局,2013。

李爱丽:《德宏傣族剪纸图案在家居软装饰设计中的运用探索》,云南艺术学院,2012。

蚌小云:《与傣家如影随形的艺术》,云南艺术学院,2012。

马楠:《德宏州傣族剪纸及其手工艺文明》,云南艺术学院,2010。

殷海霞:《手工艺非物质文明遗产生产性保护探究——以阳新布贴为例》,《大众文艺》2012年第2期。

戚永哲:《辽宁非物质文明遗产生产性保护应注意的若干问题》,《理论观察》2012年第4期。

张天定、赵品:《非物质文明遗产的可持续发展——以汴绣为例》,《河南科技》2011年第7期。

覃主元:《壮族传统手工艺的保护开发与经济互动——以广西靖西县禄峒乡凌准村制陶手工艺为例》,《广西民族研究》2012年第2期。

谢亚平:《四川夹江手工造纸技艺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

李豫闽:《闽台民间美术》,福建人民出版社,2009.

黄坚:《泉州花灯艺术研究》,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9.

唐家路:《民间艺术的文化生态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韩锐:《儒、道廉政文化观及其时代价值:一种比较阐释》,《兰州学刊》2015年第3期。

朱明清:《木版水印技艺的保护和传承——以上海朵云轩为例》,中国艺术研究院,2014。

化觉明:《传统手工技艺的保护、传承和振兴的探讨》,《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第1期。

孙立新、宋华华:《推进沈阳市“非遗”项目的生产性保护策略研究——以手工技艺类及民间美术类为例》,《传统与创新》2016年第1期。

扎西威色:《佘万治、胡恒译,藏族金属文化工艺(一)》,《西藏艺术研究》1992年第4期。

〔法〕石泰安:《西藏史诗和说唱艺人》,耿昇译,中国藏学出版社,2005。

刘冬梅:《藏族传统绘画嘎玛嘎赤画派传承历史与现状研究》,《西藏艺术研究》2013年第4期。

《藏传佛画量度经》,尕藏编译,青海人民出版社,1992。

David Jackson,A History of Tibetan Painting,Osterreichische Akademie der Wissenschaften Wien,1996,p.169.

〔意〕图齐等:《梵天佛地 江孜及其寺院》(第四卷上),魏中正、萨尔吉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Tsepon Wangchuk Deden Shakabpa,Translate and annotated by Derek F. Maher,One Hundred Thousand Moons an advanced Political History of Tibet,Leiden·Boston,2010.

William Woodville Rockhill,Through Mongolia and Tibet in 1891 and 1892,City of Washington Published by the Smith-Sonian Institution,1894.

李锦:《土地制度与嘉绒藏族房名的获得》,《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5期。

〔法〕石泰安:《西藏的文明》2版,耿昇译,中国藏学出版社,2005。

潘鲁生:《设计艺术教育笔谈》,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

吴琼:《以现代工业设计理念振兴常州梳篦传统手工艺产业》,博士学位论文,南京林业大学,2006。

杨林:《中国语境下的设计文化身份》,《艺术教育》2012年第12期。

陆秋澄、张先桃、卢朗:《基于传统工艺文化遗产材料与工艺的产品创新设计——以“融”系列工艺产品设计为例》,《设计》2013年第8期。

闫婷婷:《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的美学链接》,博士学位论文,天津美术学院,2015。

陈虹利、潜伟:《文物保护中传统工艺科学化研究探析》,《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15年第1期。

《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发展》,《设计》2017年第15期。

董泓:《探谈传统工艺与旅游纪念品的时尚共生》,《设计》2016年第10期。

衣福成:《景泰蓝工艺的跨界融合与科技创新》,《中国国情国力》2016年第6期。

王佳:《传统民族歌舞的现代走向》,博士学位论文,云南大学,2011。

张应华:《全球化背景下贵州苗族音乐传播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中国音乐学院,2012。

刘孝蓉:《文化资本视角下的民族旅游村寨可持续发展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中国地质大学,2013。

李丽娜:《文化多样性视域下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建设研究》,博士学位论文,辽宁大学,2014。

徐阳:《专业艺术团体传承民族歌舞艺术研究》,博士学位论文,新疆师范大学,2009。

董波:《蒙古村落仪式表演:“呼图克沁”》,博士学位论文,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

吴悠:《电视人文纪实节目对阿昌族文化传承的影响与启示》,博士学位论文,云南艺术学院,2012。

冯光钰:《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史》,京华出版社,1996。

许忠伟:《文化创意产业案例研究》,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

朱庭逸、方雯玲:《工艺新境——打造手工精品的经营之路》,典藏艺术家庭股份有限公司,2004。

文创时代:《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与创新(2006-2015)》,蓝色智慧研究院、中国经济出版社,2016。

邓成连:《设计管理:产品设计之组织、沟通与运作》,亚太图书出版社,1999。

顾江:《文化创意产业(第2辑)》,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

张京成等:《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理论与实践》,科学出版社,2011。

蒋勋等:《行走台湾:台湾文化人说自己的故事》,三联书店,2009。

肖丰:《民间美术与文化创意产业》,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黄波:《文化认同与社会网络:转型期民间艺术的发展路径》上海大学,2008。

郭新茹:《文化遗产产业化的战略选择与运营模式》,载顾江《文化产业研究》(第3辑),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

姚伟钧、黄永林:《从文化资源到文化产业: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曾磊、张杨:《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浅析》,《经营管理者》2010年第5期。

寻胜兰:《民族产业与城市文化——关于“惠山泥人”的保护与拓展的思考》,《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

王犹建:《赣南客家工艺美术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美术大观》2009年第11期。

倪宝诚:《淮阳“泥泥狗”》,大象出版社,2010。

倪宝诚、倪珉子:《泥泥狗·泥咕咕》,上海远东出版社,2009。

原田进:《设计品牌》,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09。

王皓:《淮阳“泥泥狗”数字化保护方案的构想》,《美与时代》2013年第1期。

胡晓倩:《开发竹醋液:提高安徽省竹资源利用率》,《资源开发与市场》2005年第5期。

张道一:《考工记注解》,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

张道一:《中华传统艺术论:传统工艺之旅》,辽宁美术出版社,2001。

柳宗悦:《民艺四十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王世襄:《髹饰录解说》,三联书店,2013。

张郑亮、王建:《关于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意义及任务的思考》,《职业》2014年第23期。

柳莉:《基于职业教育课程论视角的口译教学设计》,《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5年第2期。

普丽春:《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的价值结构》,《学术探索》2013年第8期。

刘再春:《民族地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路径探索——以广西壮族自治区部分高等院校为例》,《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第1期。

丰子恺:《艺术随笔》,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

孙铁鸿:《论高校美术教育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创新的意义》,《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第3期。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08-03/28/content_5937.htm。

乌丙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与方法》,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

施晓平:《让苏州民间艺术融入现代创意》,《苏州日报》2015年1月16日。

(明)王锜:《寓圃杂记》,中华书局,1997。

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中华书局,1959。

(清)纳兰常安:《受宜室宦游随笔》卷18,福建人民出版社,1980。

何莉娜:《从零工资就业看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育》,《辽宁教育研究》2004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