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34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0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构想---广州智库研究报告图书

Strategic Conception in Constructing National Central City: Research Report of Guangzhou Think Tank

SSAPID:101-8055-8235-35
ISBN:978-7-5201-1356-4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精选了广州国家创新型城市发展研究中心、广州国家中心城市研究基地、广州国际商贸中心研究基地等16家广州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34篇调研文章,这些文章围绕发挥广州在珠三角创新示范区中的引领作用、加快广州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加快自贸区发展、构建高水平开放格局、建设现代金融治理体系、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等论题展开深入探讨,为广州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把脉支招,建言献策。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广州市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编 辑:周琼;周晓静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7年11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F2 经济计划与管理

 编辑委员会名单

 发挥广州在珠三角创新示范区中的引领作用研究

  一 珠三角创新示范区各城市创新优势与产业发展特征

   (一)创新资源分布不均,广深两地优势明显

   (二)产业发展各具特色,广深两地整体领先,深圳创新产业优势显著

   (三)形成三大创新能力梯队,深圳领先广州

  二 广州与深圳经济增长模式与动力转换

   (一)基于三大需求分析广深经济增长

   (二)基于TFP视角分析广深经济增长

  三 世界城市群与中国创新示范区发展趋势与经验启示

   (一)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和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

   (二)北京中关村和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四 广州“三大枢纽”定位再思考

   (一)广州“三大枢纽”的基本判断和总体评价

    1.判断一:得益于区位优势与转型条件,广州已基本形成了与“三大枢纽”相匹配的城市发展规模与发展阶段

    2.判断二:在“三大枢纽”建设层面,广州已打下坚实的基础,国际航运和航空枢纽的建设条件基本成熟

    3.判断三:在“三大枢纽”建设层面,与服务经济相匹配的体制机制尚待建立和完善

    4.判断四:未来影响“三大枢纽”建设路径的关键变量将转向科技创新与业态创新

   (二)“创新驱动发展”与“三大枢纽”关系分析

    1.“三大枢纽”的建设就是在拓展城市空间布局的基础上,带动产业的发展

    2.“三大枢纽”既是“创新驱动发展”的主引擎,也是“创新驱动发展”的目标

    3.国际科技创新枢纽居“三大枢纽”之首

  五 广州创新引领作用系统

   (一)创新型经济是创新发展的主引擎

    1.打造国家级战略性新型产业策源地

    2.重点培育科技型领军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

   (二)发挥广州教育基地和基础研究优势,建设创新创业人才的集聚地

   (三)推进多元化、多层次的创新型服务体系建设

    1.加强高新区以创新平台为首的产业集群创新平台、公共服务创新平台和科技创新投融资平台建设

    2.构建科学合理的区域创新载体系统

    3.强化创新科技金融服务的支撑功能

   (四)深化创新驱动的体制机制改革

   (五)推进开放、共享、包容的协同创新和国际合作

    1.将科教资源优势转化为协同创新的动能

    2.发挥地缘优势,推动港澳和国际合作

   (六)市场、法治和社会多维多措并举,优化创新生态环境

  六 对策建议

   (一)加强战略研究,制定顶层设计

   (二)加大政策支持,完善政策支持体系

   (三)突破重点领域,打造特色产业

   (四)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加快创新发展

   (五)加强人才集聚度,优化创新环境

   (六)完善创新载体建设,强化支撑功能

   (七)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提供制度保障

   (八)实施协同创新,加强合作交流

 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加快广州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

  一 国际综合交通枢纽是迈向全球城市的重要标志

  二 内畅外通的国家综合交通枢纽优势

  三 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发力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

 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发展战略和新趋势

  一 世界城市综合交通战略比较

   (一)纽约:强调可持续、社会公平、绿色发展的基础设施改造和升级

   (二)东京:以世界最好城市为目标的对外和对内交通网络建设

   (三)伦敦:以改善所有伦敦人生活为目标的城市交通,成为解决世界城市交通问题的引领者

   (四)新加坡:智能城市交通系统的全面构建

   (五)法兰克福:以交通治理为核心理念的交通战略

   (六)上海:提高国际国内两个扇面的服务辐射能力,提升上海海港、空港、铁路等国际门户枢纽功能

  二 世界城市交通发展新趋势

   (一)以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提升世界城市功能

   (二)以完善综合性城市交通体系促进交通枢纽创新发展

   (三)以“交通 - 空间”联动发展实现城市与交通的良性互动

   (四)以科技引领为交通发展新导向

    1.交通枢纽从服务功能竞争升级为科技竞争

    2.移动信息技术将重塑交通枢纽运输流程

    3.大数据挖掘将指引交通枢纽模式创新

   (五)以精细化管理提升对内交通的通达性

   (六)以功能改造赋予交通枢纽站新内涵

   (七)以绿色环保理念提升交通系统品质

  三 对广州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的启示

   (一) 努力实现交通系统跨越式大发展

   (二)注重新型战略性交通系统发展目标

   (三)结合城市功能拓展和用地开发,建设综合交通换乘枢纽站

   (四)内部交通倡导以轨道交通为主的立体式公共交通体系

   (五)外部交通重视国际航空、航运枢纽建设

   (六)注重人性化、多元化、品质化、区域一体化交通服务水平的提升

 广州构建现代航运产业体系的战略选择研究

  一 基于一般性产业选择理论的分析

   (一)国际航运中心的产业选择原则

   (二)广州航运产业发展基础的评价

  二 基于现代航运产业链体系的分析

   (一)航运产业链构成与发展规律

   (二)现代航运服务业产业链构成与发展规律

   (三)广州航运产业的链式建构

  三 基于国际航运中心产业经验的分析

   (一)伦敦航运产业发展经验

   (二)新加坡航运产业发展经验

   (三)广州航运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四 基于国际航运中心代际更替的分析

   (一)国际航运中心代际演进规律

   (二)广州国际航运中心发展阶段判断

  五 广州现代航运产业体系的构建思路

   (一)发展壮大以国际商贸、航运物流、海洋产业和航运金融为重点的主导性产业

   (二)积极培育以航运总部、邮轮游艇、航运电商、专业航运服务为重点的战略性产业

   (三)持续夯实以临港装备制造、临空装备制造、信息数据、海事教育、海洋文化等为重点的支撑性产业

 基于中长期视角的广州国际航运中心经营管理模式与政策体系探讨

  一 经营管理机制

   (一)战略提升与组织领导

   (二)优化经营管理模式

   (三)区域资源整合

  二 综合性政策支持体系

   (一)改革国际监管政策

   (二)优化航运税费结构与政策

   (三)优化口岸政策

   (四)创建国家航运综合改革示范区

   (五)创新航运金融制度

   (六)创新航运仲裁政策

   (七)强化资金、人才支持政策

 两区组合背景下(新)黄埔区城市更新问题研究报告

  一 国外城市更新的理念及经验启示

   (一)城市价值理念的变迁

    1.制造业中心城市

    2.新经济时代的城市空间

    3.以人为本的城市

    4.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二)城市研究领域关注的、值得中国城市借鉴的一些问题

    1.福特制与工业时期城市空间问题

    2.贫民窟问题

    3.城市蔓延与郊区型城市问题

    4.城市隔离与不平等

    5.内城问题

   (三)国内外城市更新的经验启示

    1.城市更新需要在“规划引领”与“市场导向”间寻求平衡

    2.城市更新服务与产业转型必须做到“宜居宜业”,吸引目标人群

    3.城市更新不能回避的“多元主体”利益协调机制

    4.新区开发须遵循“紧凑型城市”及“混合使用”的理念

    5.以多样化的公共交通系统为特征的公交指向开发模式值得借鉴

    6.“容积率”是有效的城市更新政策调控工具

    7.城市更新应提升对城市新移民融入的包容性

    8.创新城市管理模式与项目运营模式

  二 (新)黄埔区城市更新面临的问题与发展定位

   (一)(新)黄埔区城市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

    1.人口城市化水平明显落后,分布不均,人口质量总体偏低

    2.生产方式城市化水平不高,土地利用效率偏低,投资依赖比较明显

    3.公共服务资源严重不足,消费水平低,成为制约居民生活质量的瓶颈

    4.产城矛盾与城产矛盾同时存在,城市隔离现象明显

   (二)(新)黄埔区城市更新改造的主要任务

    1.促进发展方式转变

    2.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3.改善城区二元结构

    4.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5.创造现代城市空间

   (三)(新)黄埔区更新改造的城区定位

    1.集约高效与环境友善的创新驱动型城区典范

    2.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紧凑型空间

    3.兼容山水底色与文脉传承的现代化都市区

    4.港城一体、互生共荣的滨江都会区

    5.构建大广州“东西-南北轴线”的集散枢纽

  三 (新)黄埔区城市更新改造的空间战略、重点策略与开发模式

   (一)(新)黄埔区城市更新改造的空间战略

    1.城市更新空间类型划分

    2.产业集聚区更新:转型升级、高端集聚、整合提质、创新驱动

    3.城市都会区更新:港城共荣、光大文化、创新机制、协同推进

    4.城市新区更新:产城一体、宜居宜业、完善配套、加快集聚

   (二)(新)黄埔区城市更新改造的重点策略

    1.打造(新)黄埔港现代临港商务区

    2.建设(新)黄埔创意产业基地

    3.借鉴成功案例,加快广州开发区产业升级

    4.广州开发区新业态产城融合提升发展

    5.保护性地开发(新)黄埔区文化旅游片区

   (三)(新)黄埔区更新改造的开发模式:多主体共同参与模式

 广州促进消费战略研究

  一 广州消费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二 广州促进消费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意义

   (一)战略目标

   (二)战略意义

  三 如何打造广州国际商贸中心——基于供给层面促进广州消费的战略路径

   (一)广州建设国际商贸中心的横向比较研究

    1.广州在与国内一线城市的比较中尚存差距

    2.广州与传统国际商贸中心的差距明显

   (二)广州打造国际商贸中心的可行性分析

   (三)打造国际商贸中心以促进广州消费的增长

    1.加快国际商贸中心的硬环境建设

    2.推动国际商贸中心的软环境建设

  四 如何保障消费与投资之间的协调发展——基于需求结构层面促进广州消费的战略路径

   (一)消费和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同等重要

   (二)消费与投资之间结构性失衡的形成机制和不利后果

    1.消费与投资之间结构性失衡的形成机制

    2.消费与投资之间结构性失衡的不利后果

   (三)保障消费与投资之间协调发展以促进广州消费的增长

  五 如何培育广州消费热点——基于需求总量层面促进广州消费的战略路径

   (一)广州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和消费热点研判

   (二)广州消费结构的国际比较和消费热点研判

    1.居民消费结构变化的一般规律

    2.广州经济发展水平和消费热点研判

   (三)培育广州消费热点以促进广州消费的增长

  六 广州促进消费的战略保障

  七 总结

 广州南沙(自贸区)投资贸易便利化研究

  一 研究背景

   1.广东自贸区建设是破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举措

   2.南沙将承担带动广州在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中先行先试的重要使命

   3.构建与国际接轨的投资贸易规则体系是“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要内容

   4.以南沙为样本推进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建设

  二 目标与基本框架

   1.定位与目标

   2.基本框架

  三 以扩大开放为导向建立投融资管理体制

   1.不断简化的负面清单

   2.事中事后监管

   3.投融资汇兑便利化

   4.推动资本账户的开放

   5.自贸区对内渗透

  四 以贸易便利化为导向改进贸易监管体制

   1.通关便利化的措施和经验

   2.检验检疫、认证认可和质量标准

   3.改变货物监管模式

   4.改善贸易监管体制

   5.智能化技术的广泛运用

  五 以粤港澳深度合作为推手发展现代服务业

   1.全力打造国际航运中心、发展航运服务

   2.开放培育特色金融服务:航运金融、融资租赁、贸易结算中心

   3.积极发展跨境电子商务

   4.大力促进商务服务、科技服务、教育旅游及专业服务的开放

  六 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全面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

   1.优化法制环境

   2.创新行政管理

   3.市场准入与强化监管

   4.争端解决机制

 兄弟省市加强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技术合作经验研究

  一 兄弟省市加强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合作的经验

   (一)以宏大战略引领对外经贸工作

    1.湖北的“开放先导”战略

    2.湖南的“开放崛起”战略

    3.上海四大中心建设目标与江苏的“四个转变”战略

   (二)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等外贸新业态

   (三)办好办精标志性开放平台,以点撬面

    1.上海自贸试验区

    2.福建的平潭岛开发

   (四)依托省情探索各具特色的招商引资模式

    1.江苏:沿“引资—选资—引智”路径升级引资模式

    2.湖北:产业链招商与“六外”联动

    3.京沪:重视总部经济,吸引万商云集

    4.湖南:“软硬环境”招商

    5.辽宁:不同地区差异化错位招商

    6.闽台合作中的产业层次提升

   (五)“负面清单”非禁即入,推动开放向纵深发展

    1.上海版负面清单

    2.福建版负面清单

    3.四川版负面清单

   (六)探索“走出去”模式,加快“走出去”步伐

    1.江苏、湖北的“驻在国营销中心”模式

    2.浙江:集群式“走出去”

    3.建立多维政策支撑体系

    4.实行重点跟踪,提供综合服务

   (七)搭建众多的经贸合作平台,建设平台抓手

    1.江苏的开发区建设

    2.上海的十大贸易平台建设

    3.北京的服务贸易:京交会

    4.闽台经贸合作平台

    5.湖南的园区建设

   (八)推动区域合作,缩小区域开放差距

    1.江苏的省内沿海开发与跨省合作

    2.湖北的开放区位布局

    3.湖南的开放区位布局

    4.福建的海西经济区建设

    5.辽宁的沿海经济带建设

   (九)针对工作重点出台专项扶助计划

    1.湖北:“1515工程”和“结构提升计划”

    2.北京的服务贸易发展

    3.辽宁:出口基地和龙头企业扶持计划

    4.四川:“万企出国门”活动

   (十)目标顶天,工作立地:任务逐年分解,责任落实到人

    1.上海的四大中心建设任务年度分工

    2.湖北重要产品的出口发展目标与分工

    3.江浙:“走出去”工作目标落地

    4.构建三大体系,提高工作效率

  二 兄弟省市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的特点

   (一)对外贸易的主要特点

    1.提高企业国际化水平,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

    2.服务贸易增长强劲,渐成外贸新增长点

    3.欧盟、美日等传统市场仍是对外贸易发展主要区域

    4.民营企业活力不断增强

   (二)利用外资的主要特点

    1.招商主体日益市场化,中介机构发挥重要作用

    2.招商方式不断创新,引资渠道更趋多元化

    3.加强产业规划引导,通过龙头带动进行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招商

    4.完善招商队伍建设,建立绩效考核机制

    5.调整招商重点地区,增强招商针对性

   (三)“走出去”的主要特点

    1.民营企业成为“走出去”的主力军,但大型骨干企业尤其是国企发挥了重要的龙头示范作用

    2.参股并购或间接上市成为企业快速融入发达地区的重要途径

    3.基于经济互补性,对不同发达地区的合作方式和合作领域各有侧重

    4.政府设立领导协调专门机构,民间互助服务组织应运而生

  三 兄弟省市经验对广东开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的启示

   (一)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造外商良好营商环境

   (二)大力推动跨境电子商务发展

   (三)更大力度集聚国际技术人才等高级生产要素

   (四)推进“532”工程,优化面向发达国家/地区的外资主体结构

   (五)立即出台广东版负面清单,实现对港资彻底开放

   (六)争取第二个自贸园区落户广东,全面升级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七)凝练粤商“走出去”模式,培育粤商跨国公司

   (八)推动“跨珠”合作,引领泛珠三角开放“鹞式”腾飞

 互联网与中国新闻业的重构

  一 中国新闻业市场和权力结构的双重变化

   (一)互联网用户增长改变受众结构

   (二)互联网产业收入改造产业结构

   (三)互联网产权突破改变股权结构

   (四)互联网管制体系改变权力结构

  二 传统新闻业的生产变革与网络新闻业的实践特点

   (一)传统新闻业的生产变革

    1.生产主体:从专业化到社会化

    2.生产机构:从封闭性到透明性

    3.生产频率:从周期型到循环型

    4.生产资源:信息源结构的多元

    5.生产压力:网络民意的影响扩大

   (二)网络新闻业的实践特点

    1.从记者主导转向编辑主导

    2.从作为产品的新闻到作为过程的新闻

    3.新闻生产的偏向由硬变软

  三 社会控制的新趋势与传媒公共性的变化

   (一)过度的商业控制导致专业伦理的失范

   (二)行政控制的内化导致自我把关的强化

   (三)网络舆论的极化导致公共空间的弱化

  四 结论与探讨

 及时响应、全面覆盖、疏导情绪、防范行动

  一 当前网络空间治理中存在的法律问题

   1.“社会与法”相关的冲突议题是网络舆情事件中的主要类型

   2.网络舆论存在“法律问题道德化、道德问题情绪化”的情感偏向

   3.部分律师成为网络意见领袖,发挥积极功能的同时,容易出现泛政治化或功利化取向

  二 互联网法律服务参与化解社会风险的主要优势和功能

   1.参与化解社会风险的三大优势:覆盖面广、调配合理、响应快速

   2.参与化解社会风险的两大功能:化解社会冲突、提升网民素养

  三 对策建议:以法治思维推进舆情研判和风险治理

   1.在舆情研判方面,打通互联网法律服务数据库与网络舆情数据库,建立更加全面、及时的舆情信息研判平台

   2.在情绪疏导方面,建立基层政府与法律服务平台的长效合作机制,借助第三方资源来理性引导舆论

   3.在知识传播方面,加大时政新闻尤其是社会新闻传播过程中的法律解读,运用移动互联网平台提升网民法律素养

   4.在基层治理方面,优先选择条件成熟或舆情多发地区进行试点,探索社会治理和法律服务的互动模式

 自由贸易区的“南沙经验”

  一 创新投资管理模式,为2018年全面实施负面清单先行先试

  二 创新贸易监督模式,贸易自由与行政监督并行有序

  三 乘借金融创新的东风,助推经济发展

 着眼区域产业协同发展 构建广东自贸试验区南沙片区产业新体系

  一 促进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的总体思路

  二 加强高端服务业区域合作

  三 加强先进制造业区域合作

  四 加强幸福导向型产业区域合作

 广州进入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方阵的关键问题

  一 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概念与评价规则

  二 广州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的举措和成效

  三 位居中国金融中心指数前列的广州,为什么未能进入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方阵

  四 广州迈向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方阵的关键问题

  五 广州迈入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方阵当务之急的策略

 深化供给侧改革 促进卫生服务均等化

  一 基本情况

  二 问题及原因分析

  三 政策建议

 加快推进来穗人员参加“两委”选举,提升社区自治能力

  一 推进来穗人员参加城乡社区“两委”选举的必要性

  二 来穗人员参加广州城乡社区“两委”选举的基本情况

   (一)来穗人员参加城乡社区党支部委员会选举情况

   (二)来穗人员参加村(居)委会选举情况

  三 目前来穗人员低比例参加城乡社区“两委”选举的原因

   (一)党组织关系和党籍管理制度的制约

   (二)农村管理制度的限制

   (三)有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存在一定局限性

   (四)基层干部的宣传力度有限,同时来穗人员自身参与意愿不强

  四 推进来穗人员参加城乡社区“两委”选举的政策建议

   (一)消除户籍壁垒,创新来穗人员政治参与城乡“两委”选举新模式

   (二)理顺体制机制,加快改革非户籍党员参选城乡社区党组织规定

   (三)细分社区类型,分类推进来穗人员参加村(居)委会选举

   (四)规范参选条件,明确来穗人员参选村(居)委会的要求

   (五)设置当选条件,明确村(居)委会非户籍候选人的要求

 继续深化医保领域改革,扩大医保制度整合红利

  一 广州市医保整合情况

  二 广州市医保整合的成效与问题

  三 政策建议

 首推公众福利态度调查,助力社会政策供给侧改革

  一 广州公众福利态度的五大特征

   1.主观贫困认知与客观贫困统计差距大,公众对贫困问题有理性认识

   2.公众税负感知较强,医疗教育支出呼声高

   3.调查受众参保率低于统计数据,缴费负担与缴费年限引关注

   4.来穗人员社会经济融合感提升,本地居民融合感良好

   5.广州11区公众福利态度有差异,施政重点需调整

  二 广州公众福利态度特征的源头分析

   1.基于户籍身份的福利差异需缩小

   2.福利需求识别精准化待加强

   3.福利供给公平性待提高

   4.福利需求结构分化需重视

   5.公众福利需求增长待关注

  三 回应公众福利需求的政策建议

   1.扩大民生决策公众参与,缩小福利供需差异程度

   2.精准识别公众福利需求,高效供给基层福利资源

   3.扭转低水平广覆盖思路,转向共享发展理念

   4.重视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提升来穗人员福利水平

 “马路天使”的生存与发展状况及其对策:基于广州市环卫工人的调查

  一 环卫工人生存与发展状况

   (一)环卫工人年龄偏高且文化程度偏低

   (二)环卫工人女性偏多且多为外籍人口

   (三)环卫工人收入偏低且住房偏贵

   (四)环卫工人工作时间偏长且休闲时间无为

  二 环卫工人的发展需求

   (一)提升认同感是环卫工人的期望

   (二)加强社会保障是环卫工人的期盼

   (三)健全管理制度是环卫工人的期待

  三 创新环卫工人服务与管理之对策

   (一)推进“人文关怀”工程建设,提升环卫工人的幸福感

   (二)推进“素质教育”工程建设,提升环卫工人的使命感

   (三)推进“公共服务”工程建设,提升环卫工人的归属感

 构建保障公共权力规范运行的安全平台

  一 注重科学顶层设计,全面打造广州廉洁城市建设的立体平台

   (一)把握新型城市化发展契机,凸显广州廉洁城市建设根本价值取向

   (二)强化党政引领功能,推进广州廉洁政治建设

   (三)丰富内在思想机理,奠定广州廉洁文化基石

   (四)整顿经济发展环境,健全广州廉洁市场机制

   (五)营造共建共享氛围,开发广州廉洁社会潜力

  二 发挥智慧城市优势,精心构建广州廉洁城市建设的科技平台

   (一)整合业务数据资源,巧构电子政务信息网络

   (二)提升预警纠查水平,完善廉政风险防控体系

   (三)科技助力高效管理,创新智能监控公权私用

  三 拓展取信于民路径,着力激活广州廉洁城市建设的互动平台

   (一)推行阳光透明政务,创新“廉洁广州”信息沟通制度

   (二)加强近民亲民交流,促进廉情在线网络互动

   (三)深化惠民利民服务,实施信访纠风民心工程

  四 结语

 广州市分级诊疗制度实施现况调研报告

  一 广州市分级诊疗制度实施现况

  二 广州市居民社区首诊意愿

  三 广州市分级诊疗制度推进过程中的阻碍因素

   (一)政策宣传不到位

   (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自身建设不到位

   (三)“就医惯性”心理影响就医行为

   (四)医院与社区间的双向转诊实施困难

  四 完善广州市分级诊疗制度的政策建议

   (一)多渠道开展政策宣传,逐步改变居民就医习惯

   (二)加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力度,提升服务能力

   (三)逐步推行社区首诊、双向转诊制度

   (四)强化医保政策引导,合理有效分流病人

   (五)以信息化建设为基础,试点构建区域医疗联合体

 建设健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对策探讨:基于广州市越秀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现状与居民满意度调研分析

  一 调查背景

  二 调查目的

  三 调查对象与调查方法

   (一)卫生局访谈对象与方法

    1.访谈对象

    2.访谈方法

    3.访谈内容

   (二)问卷调查对象与调查方法

    1.调查对象

    2.调查方法

    3.调查内容

    4.分析方法

  四 调查结果

   (一)越秀区卫生局访谈结果

    1.社区卫生服务政策目标落实情况

    2.组织机构发展情况

    3.资金筹措情况

    4.人力资源配置与开发情况

   (二)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满意度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1.调查区分度

    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民总体满意度结果

    3.从不同方面分析满意度调查结果

    4.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五 越秀区健康生态社区建设现状分析

   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布局不合理

   2.缺乏有效的信息管理系统

   3.资金来源匮乏

   4.激励机制不充分

   5.人才素质不高

  六 建设健康生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对策

   1.完善合理布局

   2.建立现代化信息社区健康管理网络平台

   3.建立多层次的筹资机制

   4.全力建设基层医疗卫生运行的体制与机制

   5.加大人员的培训力度

 新农合条件下农民医疗负担改善及医疗服务现状调研报告

  一 广州市参合农民医疗费用负担的缓减情况

   (一)“小病拖、大病杠”的现象不断减少

   (二)各级医疗机构滥收费的现象得到一定遏制

   (三)预防、保健意识开始增强

  二 广州市参合农民生活状况的改善情况

   (一)参合农民有效需求的释放

   (二)参合农民生活消费的改善情况

  三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村镇医生的执业水平低是影响基层初诊、导致小病拖成大病的根源

   (二)县定点医院处理大病的能力有待提高

   (三)省市定点医院去除以药补医的配套改革亟待深化完善

   (四)社会办医的档次低、业务杂、知名度小

  四 主要对策与建议

   (一)切实保证村、乡镇定点医疗机构对医疗卫生资源的需求

   (二)大力支持县定点医院的发展、不断增强其服务功能

   (三)以破除以药补医为关键、积极推进市定点医院改革

   (四)激发社会资本活力、不断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广州市外来人口聚居区社会风险及其治理模式研究

  一 广州市外来人口聚居区的基本状况

   (一)外来人口聚居区的分布状况

   (二)外来人口聚居区的基本人口与社会特征

    1.外来人口聚居区中的人口成份特征

    2.外来人口聚居区中的社会关系

    3.聚居区中外来人口的生活状态

  二 广州市外来人口聚居区的社会风险分析

   (一)现实风险

    1.违法犯罪

    2.公共安全事故风险

    3.公共卫生事故风险

    4.“土客”冲突风险

    5.劳资纠纷的易结伙性

   (二)制度风险

    1.户籍及相关制度隐含的风险

    2.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制度隐含的风险

    3.收入分配制度隐含的风险

   (三)文化风险

  三 当前外来人口及其聚居区社会治理的几种思维模式探讨

   (一)外来人口聚居区社会治理的基本思路

    1.对立—同化

    2.对立—联结

    3.对立—共存

    4.对立—嵌入

   (二)模式评价及相关启示

  四 当前广州外来人口聚居区治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一)广州外来人口管理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二)外来人口聚居区管理的“对立—融合”之道

  五 广州市外来人口聚居区社会风险治理的对策建议

   (一)坚持新型城市化发展,引导外来人口聚居区的合理布局

   (二)启动外来人口聚居区的生活设施改造

   (三)创造良好生存环境,提升外来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

   (四)加强服务,创新管理,实现城乡社会管理一体化

   (五)促进外来人口聚居区中多元文化的融合与共存

 国光电器公司探索“双促三融合”党建工作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一 逻辑前提

   (一)立足于以政治优势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二)立足于以科学机制保障企业持续发展

   (三)立足于以凝聚人心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四)立足于以组织协调营造企业和谐环境

  二 主要做法

   (一)实现党委的领导与法人治理结构的深度融合

    1.解放思想与转制改革的同步

    2.双向进入与交叉任职的统一

    3.党委有为与企业有位的互动

   (二)实现党组织建设与企业创新发展的深度融合

    1.以理想信念教育凝聚企业科技报国梦

    2.以优化组织设置推动企业团队建设

    3.以建设国光党校实施两个培养工程

   (三)实现党组织功能与企业形象建设的深度融合

    1.坚持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与支持创新驱动相结合

    2.坚持党组织的服务功能与参与社会治理相结合

    3.坚持党组织的文化支撑与企业诚信经营相结合

  三 成效启示

   (一)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二)必须坚持党组织自主发展

   (三)必须坚持服务企业长远发展

   (四)必须坚持党政联动融合推进

   (五)必须坚持创新工作方式方法

  四 创新举措

   (一)党政融合“外部推”

   (二)强化功能“组织引”

   (三)创新平台“党员动”

  五 推广建议

   (一)围绕“三个保障”规范非公有制企业的行为

   (二)围绕“六个好”创新党组织发挥作用的途径

   (三)围绕“五个机制”解决党建工作面临的难题

 广州市园区党建工作研究报告:以花都区秀全街为例

  一 现实基础

   (一)有一套统一的党组织体系

   (二)有相对成熟的非公企业党建经验

   (三)有亟待整合的丰富党建资源

   (四)有开展党建工作的现实需求

  二 主要问题

   (一)党员“失控”

   (二)组织“失位”

   (三)活动“失效”

   (四)地位“失缺”

   (五)体制“失衡”

  三 解决思路

   (一)新理念

   (二)新策略

   (三)新方法

  四 创新举措

   (一)创新三个体系

   (二)健全三类组织

   (三)搭建三个载体

   (四)实施三种管理

   (五)建立三个机制

 广州市民间外宣工作调研报告

  一 民间外宣发展趋势

   (一)民间外宣理念互联网化

   (二)民间外宣议题多元化

   (三)民间外宣话语现代化

   (四)民间外宣资源整合化

  二 广州民间外宣工作现状

   (一)广州民间外宣资源丰富

    1.文化资源

    2.艺术资源

    3.媒体资源

    4.人力资源

    5.体育资源

    6.经济资源

   (二)广州民间外宣主体多元

    1.综合性民间涉外团体

    2.友城协会

    3.跨国企业及其行业协会

    4.国际专业协会的城市分会

    5.校园社团

    6.民间外宣名人

    7.存在的问题

   (三)广州民间外宣形式多样

    1.举办国际性体育赛事传播广州形象

    2.借助经贸展会推介广州

    3.利用特色节庆活动吸引多方参与

    4.以艺术文化交流打响广州名气

    5.用华侨资源助推广府文化

    6.发挥高校力量提升广州国际形象

    7.联动海外媒体宣传广州

    8.以友城结好为窗口,积极推动友城民间交流

    9.以重大活动为契机,强化广州城市品牌影响力

   (四)多元合作机制初步奠定

    1.渠道与渠道之间的联通有待进一步提升

    2.线上与线下之间的整合有待进一步强化

    3.部门及官民之间的协同有待进一步推进

   (五)社交媒体外宣挑战凸显

    1.外宣社交媒体账号传播力偏弱

    2.各民间外宣主体社交媒体账号未有效整合

    3.世界主流社交媒体平台还未开拓

  三 广州民间外宣提升策略

   (一)统筹规划,制定广州民间外宣规划

    1.提升政府主导性

    2.加强对民间外宣的指导和扶持力度

    3.矫正民间外宣与官方外宣发展战略布局的不对称性

   (二)分类构建,打造广州民间外宣体系

    1.激发党政机构主动作为,为民间外宣提供有力支撑

    2.积极培育民间外宣主体

   (三)突出重点,盘活广州民间外宣资源

    1.城市形象塑造

    2.对外文化交流

    3.利用外力介绍广州

   (四)整合传播,优化广州民间外宣渠道

    1.积极布局新媒体

    2.推动民间外宣各类传播方式的整合传播

   (五)完善制度,健全民间外宣协作机制

    1.探索建立“大外事”的工作协作机制

    2.积极推动外宣工作的双轨制

 地方政务微博的传播效果与优化策略研究:以“中国广州发布”为例

  一 “中国广州发布”样本分析

   (一)样本抽样与分类

   (二)样本分析

    1.渊博亲切的服务型政府——“中国广州发布”中的政民沟通形象

    2.突出决策结果——“中国广州发布”中的政府决策形象

    3.重视群众配合——“中国广州发布”中的政府执行形象

    4.有文化的吃货——地域文化形象

    5.欣欣向荣、幸福广州——市民生活印象

  二 粉丝调查研究

   (一)研究设计

   (二)研究发现

    1.粉丝对政务微博现状总体上持肯定态度

    2.影响粉丝对政务微博关注的激励因素

  三 政务微博发布主体对传播效果的影响

   (一)研究设计

   (二)研究发现

  四 建议

   (一)改进组织管理制度,提高工作人员素质

   (二)建立激励机制,鼓励优秀政务微博发展

   (三)设计线下活动与线上话题扩大微博影响

   (四)从粉丝需求出发,打造地方政务微博品牌

   (五)提高网民媒体和信息素养

   (六)吸引地方企业及社会团体关注,打造微博矩阵

 不良媒介信息对广州地区青少年的影响及教育对策

  一 广州地区青少年媒介使用现状

   1.青少年日常接触最频繁的三种媒体——电脑(包括平板电脑)、电视与手机

   2.青少年对各媒体的使用时间

   3.青少年媒体接触与使用行为特征

  二 媒体不良信息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

   (一) 生理健康影响

   (二)心理影响

   (三)态度影响

   (四)行为影响

   (五)诚信与社会责任感影响

   (六)学习影响

   (七)人际交往

  三 媒体不良信息对青少年的影响程度

  四 对策建议

   (一)制定不良媒体信息管理的地方性法规条例为青少年提供保障

   (二)推广不良信息过滤技术为青少年建好网络安全闸

   (三)加强媒体管理以改善媒体信息传播环境

   (四)推广学校媒介素养教育以提高青少年信息识别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引导社会机构形成合力推进青少年媒介素养的提升

 广州市“蚁族”社交媒体使用与社会融合研究

  一 基本概念界定

  二 研究体系与设计

   (一)测量维度界定

    1.社交媒体使用的测量界定

    2.社会融合的测量维度

   (二)研究取样

  三 “穗蚁”社交媒体使用状况与社会融合概貌

   (一)“穗蚁”的社交媒体使用状况

   (二)“穗蚁”的社会融合程度

    1.市民身份认同

    2.城市认同

    3.社会关系网络

  四 “穗蚁”社交媒体使用对社会融合的影响

   (一)“穗蚁”社交媒体使用状况对其市民身份认同影响小

   (二)“穗蚁”社交媒体使用状况对其城市认同有影响

   (三)“穗蚁”社交媒体使用状况对其社会关系网络有影响

  五 提升“穗蚁”社会融合的策略

   (一)社交媒体层面

   (二)城市管理服务层面

 广州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推进人文合作与交流战略规划研究

  一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广州推进人文合作的总体思路

   (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战略与人文合作的重要意义

    1.推动民心相通的集中体现

    2.扩大对外开放交流的重要内容

    3.密切经贸合作的有力支撑

   (二)广州在对外人文合作中的新使命

    1.继承开放优秀传统,开创对外交流合作崭新局面

    2.担当文化交流门户,引进优秀文化对内推介辐射

    3.提升中心辐射能力,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魅力

    4.培育世界文化名城,发扬岭南风格引领融合创新

   (三)广州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推进人文合作的愿景定位

  二 人文合作的辐射圈层与合作策略

   (一)全面深化核心圈层人文合作

   (二)重点加强紧密圈层人文合作

   (三)巩固扩张拓展圈层人文合作

   (四)积极开发延伸圈层人文合作

  三 重点领域

   (一)文化遗产

    1.联合沿线国家合作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2.推动与沿线国家和城市文博单位的联网合作

    3.加强与沿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传承

   (二)演艺娱乐

    1.联合沿线国家策划组织主题巡演

    2.鼓励与沿线国家的民间文化艺术交流与合作

    3.推动文艺展演相关产业在沿线国家扩大发展空间

   (三)影视出版

    1.打造辐射沿线国家的版权贸易中心

    2.支持推动图书影视出版作品出口沿线国家

    3.与沿线国家合作推进图书影视作品数字化

   (四)文化创意

    1.联合沿线国家合作设立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和孵化器

    2.与沿线国家合作进行传统工艺的融合创新

    3.与沿线国家开展以文化创意营造生活美学空间的合作

   (五)动漫网游

    1.开发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主题的动漫游戏网络文化产品

    2.支持国内动漫游戏作品对沿线国家的传播推广

    3.鼓励广州动漫游戏企业进军沿线国家开展研发运营

   (六)文化会展

    1.提升现有文化会展活动辐射沿线国家的水平

    2.加强与沿线国家文化会展产业的交流与合作

    3.大力发展体验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文化节庆活动

   (七)文化旅游

    1.积极利用广州72小时过境免签开发推广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精品文化旅游线路

    2.联合沿线国家策划开发跨境“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系列旅游

    3.在沿线国家加大国际旅游形象宣传推广

   (八)学术研究

    1.鼓励沿线国家学者以广州为对象开展学术研究

    2.联络沿线国家研究机构建设广州研究资讯网络

    3.举办沿线国家城市智库论坛

  四 重点项目与重大平台

   (一)重点项目

    1.中国广州国际演艺交易会

    2.中国音乐金钟奖

    3.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

    4.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

    5.中国国际漫画节

    6.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广州文化周

    7.广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文化节

   (二)重大平台

    1.广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交流中心

    2.广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信息平台

    3.广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创意产业研究发展基地

    4.广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人文学术合作发展基金

  五 保障措施

   (一)调整健全机构、强化组织实施

   (二)建立跨部门沟通协调工作机制

   (三)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

   (四)加大政府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人文合作项目的投入力度

   (五)加强外向型文化人才培训与交流合作

   (六)完善涉外文化交流贸易方面的政策

   (七)塑造广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人文合作枢纽的城市形象

 经济新常态下加强文化建设,推进融合带动都市发展研究

  一 经济新常态下文化发展对中心城市的重要意义

   (一)文化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拉动效果不断增强

   (二)文化业态创新发展成为创新驱动的重要内容

   (三)文化产业对其他产业的融合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二 文化融合发展的要求与广州存在的不足

   (一)国家推进文化融合发展的总体要求与各地做法

    1.推进文化创意融合发展的内容与方向

    2.各地积极推进文化融合发展的做法

   (二)广州推进文化融合带动发展存在的不足

    1.历史文化资源并不丰富

    2.文化内容生产相对不足

    3.重点文化龙头企业较少

    4.文化产业的辐射能力不够

  三 广州发挥文化融合带动作用的总体思路

   (一)推动全面融合实现引领带动

   (二)发挥市场作用形成产业优势

   (三)提升辐射能力带动周边地区

  四 广州加快文化建设融合带动都市发展的重点任务

   (一)健全文化主体发展,提升自身带动能力

    1.打造跨领域泛文化龙头企业

    2.积极扶持文化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做强做大

    3.激发民营和小微文化企业以及文化创客的创新活力

   (二)引领时尚文化潮流,融合带动制造业

    1.推动时尚文化与消费品制造业的横向融合

    2.推动时尚文化产业链的纵向延伸

    3.打造时尚之都,带动珠三角地区的制造业升级

   (三)优化提升会展贸易,融合带动商贸业

    1.完善文化展示交流设施

    2.优化文化产业商贸交易功能

    3.提升文化重大节庆活动的交易平台品牌

   (四)策划文化内涵主题,融合带动旅游业发展

    1.以文化串联旅游主题和资源

    2.选定重点分区实施开发

    3.策划文化旅游相关活动

    4.围绕文化旅游打造文化活动品牌

  五 推进文化融合带动作用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和宏观统筹规划

   (二)制定政策切实鼓励和引导

   (三)建设文化融合带动发展的公共服务平台

   (四)鼓励文化智库提供决策咨询服务

 广州加快培育文化产业新业态的对策研究

  一 广州文化产业新业态发展现状

   (一)文化产业新业态门类不断增多,产业体系逐步完善

   (二)文化产业新业态占比优势明显,对文化产业发展贡献增大

   (三)互联网和电子商务服务优势明显,位居全国前列

   (四)网游动漫涌现出一批颇具影响力的企业,知名品牌多

   (五)新媒体产业蓬勃发展,信息通信媒介引领行业发展走势

  二 广州文化产业新业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三 推动新业态发展、实现广州文化产业新突破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领导组织,构筑文化产业新业态发展新体制

   (二)加大资金、税收等支持力度,出台文化产业新业态发展新政策

   (三)大力扶持文化创客,培育壮大文化产业新主体

   (四)拓宽业态发展领域,实施文化产业新业态培育新行动

   (五)加快推动金融创新,拓宽文化产业新业态投融资渠道

   (六)大力推动“文化+”,形成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

   (七)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搭建适应文化产业新业态发展的新载体

   (八)加强舆论宣传,树立文化消费新观念

   (九)加快人才培养与引进,打造文化产业新业态发展新队伍

   (十)优化发展环境,重塑文化产业新业态营造新氛围

 广州市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研究

  一 广州市老年人口失能规模及长期护理保险的费用测算

   (一)未来五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规模预测

   (二)目前老年人口失能、半失能情况

   (三)根据广州市人口老龄化增长速度调整失能率,测算未来五年老年人口失能规模

   (四)估算不同护理模式下不同护理级别所占的比重

    1.不同护理模式的比重估算

    2.失能、半失能人员不同护理级别比例的估算

   (五)不同护理服务模式下不同护理级别的长期护理成本估算

   (六)总费用估算

   (七)长期护理负担

    1.个人负担

    2.医保基金负担

   (八)小结

  二 广州市长期护理保险供给现状与能力分析

   (一)养老机构供给能力分析

   (二)医疗机构供给能力分析

    1.家庭病床统计

    2.老年护理医疗专区统计

    3.临终关怀科室统计

    4.老年病科室统计

   (三)医养结合机构供给能力分析

   (四)长期护理供给能力的基本态势

    1.已形成多层次和网格化的长期护理供给体系

    2.养老机构的供给能力逐年增长,“医养护”一体化护理服务初显雏形

    3.医疗机构开展的老年护理医疗专区助推医疗护理服务互补式发展

    4.养老护理员队伍逐步壮大,民营养老机构建立创新管理激励机制

    5.长期护理总体供给能力存在的问题

  三 广州市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若干建议

   (一)广州市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构建目标

   (二)建立健全组织管理体系

   (三)明确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覆盖范围

    1.参保范围

    2.受益对象(人群)

    3.确立护理等级和护理内容

   (四)建立多渠道筹资机制

   (五)选择适当的保险给付方式和给付比例

   (六)大力发展家庭和社区健康护理

   (七)健全护理机构,加强长期护理人员专业培训

   (八)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

本书由广州市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编撰,精选了广州国家创新型城市发展研究中心、广州国家中心城市研究基地、广州国际商贸中心研究基地等16家广州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34篇调研文章,这些文章围绕发挥广州在珠三角创新示范区中的引领作用、加快广州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加快自贸区发展、构建高水平开放格局、建设现代金融治理体系、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等论题展开深入探讨,为广州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把脉支招,建言献策,这些报告既有对公共政策问题的观察与思考,又能让读者近距离感知和体验决策者的需求,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