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8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139

从制造到服务图书

From Manufaturing Hub to Service Centre

SSAPID:101-8036-5769-37
ISBN:978-7-5097-4274-7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分析世界产业结构演变的特征和数量关系,把握服务经济形成与发展的特点、规律与趋势,总结国际大都市服务业发展的经验和启示,在深入分析上海服务业发展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对上海构建金融航运中心、国际贸易中心的条件、差距与路径进行研究,探讨上海“四个中心”建设的支撑条件,包括人才结构和人力资源保障、制度困局及重构等,以服务型政府为导向,分析上海构建“服务型政府”面临的主要困境,提出建设思路与政策建议,并以浦东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

相关信息

丛书名:都市社会发展系列
作 者: 聂永有
编 辑:杨轩;秦静花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3年05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F1 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附表 各经济体数据

 前言

 第一章 上海“四个中心”建设与经济结构服务化转型

  一 产业结构演变的历史趋势

   (一)三次产业结构有序变动

   (二)工业内部结构趋向集约化和高加工化

   (三)制造业地位呈“倒U形”演变趋势

   (四)向“服务型经济”转型

  二 大都市三次产业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一)大都市产业发展的阶段性规律

    1.自然要素主导型阶段的产业特点

    2.资本要素主导型阶段的产业特点

    3.知识经济阶段的产业特点

   (二)大都市服务业的基本结构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1.大都市服务业的结构特征

    2.大都市服务业结构的发展趋势

  三 大都市服务经济的发展模式和路径

   (一)大都市高端服务业的发展模式

    1.大都市成长为高端服务业基地的路径

    2.大都市作为高端服务业基地的辐射能力

    3.大都市高端服务业的微观基础

   (二)国际大都市发展高端服务业的经验:以商务服务为例

    1.纽约

    2.伦敦

    3.东京

    4.香港

    5.新加坡

   (三)经验借鉴

  四 上海经济结构的服务化转型

   (一)中国服务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演变的特点与趋势

   (三)上海服务经济发展概况

 第二章 上海“四个中心”建设与经济结构服务化转型

  一 基于投入-产出表的上海服务业结构分析

   (一)概述

   (二)数据与指标计算

    1.投入-产出分析方法与产业结构

    2.部门归并与计算方法

   (三)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

    1.消费结构系数

    2.资本化系数

    3.产业比重

   (四)消耗系数

    1.直接消耗系数

    2.完全消耗系数

   (五)产业关联

    1.影响力系数

    2.感应度系数

  二 上海生活性服务发展的水平及结构状况

   (一)引言

   (二)生活性服务的含义与意义

   (三)研究方法和数据

    1.研究方法

    2.数据

   (四)上海市生活性服务的发展水平和结构

    1.上海市服务业发展的总体水平和结构

    2.上海市生活性服务的发展概况

    3.以服务资本化比率衡量服务部门的生产性服务特性

    4.上海生活性服务发展的国际比较

    5.结论

 第三章 上海金融航运中心建设与内涵式发展

  一 问题的提出

   (一)“双心建设”的意义

   (二)内涵式发展的意义

   (三)双心建设与内涵式发展的结合

  二 内涵式发展与“双心建设”的互动关系

   (一)内涵式发展对金融航运中心建设具有“支撑效应”和“乘数效应”

    1.支撑效应

    2.乘数效应

   (二)金融航运业对整体经济增长具有“引擎效应”和“升级效应”

    1.引擎效应

    2.升级效应

  三 国际经验比较:“双心建设”与内涵式发展的互动关系

   (一)“双心建设”与内涵式发展相通

   (二)国际金融航运中心对创新的鼓励与支持,有利于技术进步

   (三)国际金融航运中心的融资、投资功能能够推动经济增长,证券市场良好的表现可提高投资者收益

   (四)金融航运中心有利于在全球配置资源,从而使本国居民在世界范围内的福利最大化,进而为本国内涵式发展服务

   (五)内涵式发展为“双心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

  四 上海“双心建设”的进展与差距

   (一)上海“双心建设”的指标分析

    1.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指标分析

    2.新华-道琼斯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指数(IFCD INDEX)分析

    3.“全球国际金融航运双中心竞争力指数”(GDCI指数)分析

   (二)上海“双心建设”的差距:“硬实力不硬,软实力太软”

  五 上海推进“双心建设”的政策建议

   (一)促进内涵式发展,增强硬实力

   (二)夯实金融航运中心建设基础,提升软实力

    1.加强金融机构和业务体系建设

    2.提升金融服务水平

    3.改善金融发展环境

   (三)促进金融航运业价值链的微笑曲线延伸

   (四)建设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塑造金融航运中心的城市文化

   (五)建设上海全球性人民币中心

   (六)发挥“双心建设”与“智慧城市”(smart city)建设的互动作用,实现二者协同发展

    1.“智慧城市”内核与金融目标相通

    2.“智慧金融”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内在要求

    3.金融是支持“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路径

    4.“智慧城市”建设将从软件、硬件两方面支持“双心建设”

 第四章 基于发达货物贸易下的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研究

  一 国际贸易中心内涵与演化阶段

  二 上海货物贸易中心发展现状研究

   (一)上海进出口贸易总量及增速是否在全国范围内具有绝对优势

    1.上海进出口货物总额变化分析

    2.上海进出口货物总量变化分析

    3.上海进出口货物贸易与全国总体变化趋势比较分析

    4.上海进出口货物总量与全国其他省市比较分析

    5.上海进出口货物总量增速与全国先进省市的比较分析

    6.上海进口货物增速与全国先进省市比较分析

    7.上海出口货物增速与全国先进省市比较分析

   (二)上海进出口货物产品结构及其贸易竞争力指数分析

    1.上海进口货物品种分析

     (1)1952~1997年进口货物产品结构变化

     (2)1996~2007年上海进口商品中初级产品、工业制成品比重

     (3)1998~2007年上海进口货物具体品种数据细分

    2.上海出口货物品种分析

     (1)1996~2009年上海出口商品中初级产品、工业制成品比重

     (2)1998~2007年上海出口货物具体品种数据细分

   (三)上海货物贸易企业、贸易性质及技术含量现状分析

    1.企业性质分析

    2.贸易性质分析

    3.贸易产品技术含量分析

   (四)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过程中货物贸易研究小结

  三 上海服务贸易中心建设研究

   (一)全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1.服务业现状分析

    2.服务贸易各行业竞争力指数分析

   (二)上海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1.上海服务贸易总体状况分析

    2.上海服务贸易各细分行业贸易竞争力分析

    3.上海建设服务贸易中心小结

  四 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过程中货物贸易中心与服务贸易中心协同效应研究

   (一)实证研究

    1.模型设定及变量选取

    2.实证结果

     (1)数据特征描述

     (2)单位根检验

     (3)时间序列回归结果分析

  五 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与新加坡、香港的异质性及差距

   (一)从经济总量分析差距

   (二)从人均收入分析差距

   (三)从国际贸易“量”分析差距

   (四)从国际贸易“质”分析差距

    1.香港国际贸易“质”的特点

    2.新加坡国际贸易“质”的研究

 第五章 上海社区服务体系建设

  一 上海社区服务体系的发展阶段及现状特点

   (一)发展阶段

    1.社区服务体系网络框架的雏形阶段(1980~1991年):起步早,初步实现设施网络化

    2.社区服务体系的拓展深化阶段(1992~2002年):基本做到了服务对象全社会、内容全覆盖、手段全方位

    3.社区服务体系的基本完善阶段(2003~2010年):以民生需求为导向,以“三个中心”为基本单元

    4.社区服务体系的全面提升阶段(2011年以后):迎来“后世博”时代

   (二)现状特点

    1.上海社区服务体系的总体发展情况

     (1)社区服务方式:社区服务以政府购买为主

     (2)社区服务供给:居委会和社区民间组织在社区服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3)社区服务需求:上海市民对社区服务的认同感较强

     (4)服务设施平台:社区公共服务设施体系框架基本建立

    2.八大社区服务体系的发展现状

     (1)社区安全服务

     (2)社区养老服务

     (3)社区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

     (4)社区环境保护服务

     (5)社区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

     (6)社区救助服务

     (7)社区文化、体育、教育服务

     (8)农村社区生产服务

  二 上海社区服务体系的三大失衡及症结分析

   (一)三大失衡

    1.供求失衡:社区服务供求不平衡,投入资金不足

     (1)社区服务存在供求缺口,社区公共服务仍难以有效满足居民的需求

     (2)社区服务体系发展中,资金投入不足

    2.结构失衡:经营性服务和福利性服务的失衡,硬件和软件的失衡

     (1)经营性服务和福利性服务的失衡

     (2)硬件和软件的失衡

     (3)空间失衡:城郊社区服务发展失衡,城乡社会事业投入差距较大

   (二)症结分析

    1.社区服务组织体系不完善

    2.社区服务运行机制不灵活

    3.社区服务行业规制不恰当

    4.社区服务规章制度不全面

    5.社区服务资源配置不合理

    6.社区服务人才队伍不充足

  三 上海社区服务体系转型发展的总体思路

   (一)总体思路:建设幸福社区

   (二)发展重点:实现五个转变

    1.转变社区服务的发展理念,以建设幸福社区、幸福城区、幸福城市为目标

    2.转变社区服务的管理模式,以智能化、网格化、精细化管理为支撑

     (1)抓住智慧城市建设契机,提升社区服务智能化水平

     (2)全面推进网格化管理模式,提升社区服务动态化管理水平

     (3)落实社区服务主体责任,提升社区服务精细化管理水平

    3.转变社区服务面过窄的工作格局,强化“三中心”的全面服务功能

    4.转变社区服务供给决策程序,破解供求失衡、结构失衡、空间失衡三大难题

     (1)实现社区服务供给决策程序由“自上而下”向“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转变

     (2)实现社区服务由“以供给主体为导向”向“以服务对象为导向”转变

     (3)实现社区服务由单一服务向综合服务转变

    5.转变社区服务发展重心,深度推进内涵拓展和服务能级提升

  四 上海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措施

   (一)理顺社区服务组织体系

    1.从社区服务组织体系特性层面,应纠正社区服务组织体系过度行政化的现状,打造“小政府、大社会”的社区服务组织体系

     (1)转变政府职能

     (2)制定社区发展规划

     (3)加强综合执法

    2.从社区服务组织体系功能层面,应努力转变社会化发育中存在的“四个不适应”

    3.从社区服务组织体系效能层面,应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

   (二)完善社区服务运行机制

    1.健全社区服务联动机制

    2.健全社区服务评估机制

    3.增强社区服务供给机制

   (三)规范社区服务行业规制

    1.完善行业协会体系

    2.规范行业准入门槛

    3.制定行业规范标准

   (四)健全社区服务规章制度

    1.加强社区服务法规建设

    2.完善社区服务扶持政策

   (五)优化社区服务资源配置

    1.加大社区服务资源向郊区及弱势社区倾斜的力度

    2.整合部门力量,形成工作合力

    3.整合社区服务,建立综合平台

   (六)壮大社区服务人才队伍

    1.探索用人方式

    2.加强专业教育

    3.发展志愿者队伍

 第六章 上海“四个中心”建设的职业结构和人力资源保障

  一 纽约、伦敦、东京和上海的就业结构及其变化

   (一)纽约的就业结构

    1.总体就业情况

    2.产业就业情况和趋势

    3.产业就业结构及变动

   (二)伦敦的就业结构

    1.总体变动趋势

    2.分产业就业人数变动

   (三)东京的就业结构

    1.总体变动趋势

    2.分产业就业人数变动

    3.分职业就业人数变动

   (四)上海的就业结构

    1.总体变动趋势

    2.分产业就业人数变动

  二 上海与纽约、伦敦、东京就业结构的比较分析

   (一)纽约、伦敦和东京就业结构的共同点

    1.纽约、伦敦和东京就业结构的特征

     (1)纽约

     (2)伦敦

     (3)东京

    2.就业结构的共同点

     (1)第一产业比重极其低

     (2)从事医疗保健和社会保障的就业人数众多

     (3)教育业的就业人数呈不断上升趋势,并且不受经济形势的影响

     (4)金融业占极其重要的一部分

     (5)批发零售、餐饮住宿等就业比重较高

   (二)上海就业结构的特征

   (三)上海与纽约、伦敦、东京就业结构的比较分析

    1.共同点

    2.不同点

     (1)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所占比例相对较高

     (2)医疗和社会保障发展缓慢

     (3)教育业就业较低

     (4)金融类人才缺乏

  三 纽约、伦敦和东京的人才战略

   (一)纽约人才战略

    1.国内人才战略

     (1)重视并扶持大学的发展,不断加大对大学的投资

     (2)重视继续教育

     (3)具有自主、竞争、市场机制的教育体制

     (4)企业花费大量资金在企业内部对人才进行培养,开展各种各样的培训活动

     (5)增加教育投资,提高教师待遇

    2.对外人才战略

     (1)实行开放型的移民“绿卡制度”吸引人才

     (2)高价吸引

     (3)以高科技园和众多研发机构为载体,多方吸引国外人才

     (4)利用跨国公司实行人才本土化

     (5)国际合作

     (6)大力宣扬“自由、民主、人权”等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以及“科学家无国界”等思维方式,来争夺世界人才

     (7)抓住特殊机遇,争夺抢购人才

    3.纽约人才激励机制

   (二)伦敦人才战略

    1.国内人才战略

     (1)国家政策为教育提供保障

     (2)重视高等教育

     (3)大力发展继续教育

     (4)重视技能培训

    2.对外人才战略

     (1)奉行全球化的人才观,对人才流动采取比较自由放任的宽松政策

     (2)针对不同类型人才制定不同的政策

     (3)伦敦津贴

     (4)移民政策

   (三)东京人才战略

    1.国内人才战略

     (1)240万名科技人才开发综合推进计划

     (2)21世纪卓越研究基地计划

     (3)科学技术人才培养综合计划

    2.对外人才战略

    3.人才使用机制

    4.激励机制

  四 上海与纽约、伦敦和东京在人才战略方面的比较分析

   (一)上海市的人才战略

    1.国内人才战略

     (1)启动实施“首席技师千人计划”

     (2)持续推进各类高技能人才项目

     (3)开展多层次的职业技能竞赛活动

     (4)开展各项技能人才评选工作

     (5)做好公共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工作

    2.对外人才战略

   (二)四大都市人才战略的比较分析

    1.共同点

     (1)上海市高度重视人才计划,并出台各种政策以保障人才计划的实施

     (2)上海市十分重视高科技人才的培养

     (3)在人才引进方面,上海市不论在签证方面还是在人才待遇方面,都给予了足够高的重视

    2.不同点

     (1)高等教育方面

     (2)继续教育方面

     (3)教育体制方面

     (4)教师待遇方面

     (5)人才吸引政策有待提高

    3.上海市人才保障制度的建议

     (1)教育方面

     (2)人才待遇方面

     (3)医疗卫生方面

     (4)生活环境方面

 第七章 上海“四个中心”建设的制度支撑

  一 上海“四个中心”建设制度支撑的理论溯源

   (一)“增长极”的集聚和扩散效应

   (二)集群的集聚和扩散效应

   (三)集聚经济和集聚不经济

  二 上海“四个中心”建设的制度支撑的体系梳理

   (一)宏观层面:政府体制

    1.公共服务综合水平较高,内部结构存在短板

    2.重视制定支持性政策,弱化了稳定性制度框架的构建

    3.套用工业经济的制度体系,忽略服务经济的制度需求

    4.“强政府”体制难以打破,“有限政府”难以推进

    5.政策变动频繁且缺乏及时衔接,制度规则没有充分与国际接轨

    6.扶持政策缺乏清晰的界定和细分,阻碍政策的有效落实

   (二)微观层面:市场机制

    1.现行服务业税制无法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要求

    2.现行服务业税收政策调整无法解决服务业税收问题

   (三)中观层面:行业规制

  三 上海“四个中心”建设制度支撑的现实困局

   (一)法律法规困局

    1.法律法规配套不足,属地管理对接有缝

    2.综合性地方立法不足,等级偏低

    3.行业立法不足,政府部门驱动立法特征显著

   (二)税收制度困局

    1.税费繁多,存在不合理征收现象

    2.税负较高,个人所得税对吸引人才缺乏竞争力

    3.税制僵化,阻碍跨区域发展、跨产业融合

    4.税惠不畅,扶持政策难以操作

   (三)市场准入制度困局

    1.市场准入不平等

    2.审批许可不合理

   (四)监管制度困局

    1.海关监管

     (1)无纸化通关改革有待深化,大通关制度有待提高

     (2)便利化制度创新不足,旅客进出境通关不便

    2.金融监管

     (1)分业监管模式不适应金融中心建设要求,监管权高度集中且限制较多

     (2)适应金融自由化的安全制度建设滞后,制约金融创新

    3.部分行业领域监管缺位

   (五)信用管理制度困局

    1.信息不全,采集难、共享难,统一完善的征信数据体系尚未形成

    2.评级不实,信用评级制度尚未很好建立

    3.惩戒不力,信用惩戒机制尚不完善

 第八章 “四个中心”建设背景下上海地方政府的职能转变与政策供给

  一 “四个中心”背景下“服务型政府”的构建

   (一)“四个中心”背景下政府职能的转变

   (二)上海构建“服务型政府”面临的主要困境

    1.政府行为模式以政府和官员为本位的现象仍然突出,距离以社会和公民为本位,即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还有很大差距

    2.重视一站式服务和电子政务等技术操作层面的建设,忽视和回避制度体系的推进和完善

    3.对政府部门和公务人员滥用权力谋取部门利益和私人利益的腐败行为缺少有效的解决机制

    4.未能从单纯的行政审批执行环节改革向行政行为的全过程转变

    5.对支撑政府转型和公民社会兴起的社会中介组织支持培育不够

   (三)国外“服务型政府”的经验和启示

    1.“行政就是服务,公众就是顾客”的公共服务理念深入公共部门

    2.通过严格科学的绩效管理监督政府服务职能的落实

    3.廉洁高效的政府内部治理保证了政府机构和公务人员的公民本位

    4.以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为目标的跨部门和跨区域的政府机构和职能的重新整合

    5.发达的社会中介服务业的培育和发展

    6.高度重视并切实推进电子政务的广泛应用,为公众提供各种及时有效的服务

  二 “四个中心”背景下政府政策供给研究

   (一)政策供给的总体思路

    1.政策供给的系统性

    2.政策供给的前瞻性

    3.政策供给的科学性

    4.政策供给的经济性

    5.政策供给的操作性

    6.政策供给的稳定性

   (二)政策供给的四个维度

    1.行业规范管理

    2.人力资源管理

    3.资本运作管理

    4.外部环境管理

   (三)构建国际经济中心的政策供给

    1.加快经济结构转型

    2.强化市场规则整合

    3.提高区域经济协作

   (四)构建国际金融中心的政策供给

    1.促进资本自由流动

    2.拓展资本市场容量

    3.提高金融市场效率

    4.增强政府导向功能

   (五)构建国际贸易中心的政策供给

    1.提高市场开放程度

    2.加强交易平台建设

    3.优化后勤服务配套

   (六)构建国际航运中心的政策供给

    1.完善航运服务体系

    2.提高陆海物流协作

    3.加快航运金融发展

    4.促进国际海事合作

  三 浦东模式:先试先行的改革高地

   (一)历史使命:深化改革的战略价值

   (二)推动结构调整:“四个中心”的现实抓手

    1.推进区级机构与管理体制改革

    2.持续推进政务公开与依法行政

    3.深化行政审批改革及电子政务建设

    4.探索建立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机制

    5.完善高层次人才培养与发展环境

    6.大力培育社会组织与社会参与

   (三)根本要求:地方政府的职能转变

    1.聚焦陆家嘴国际金融城建设

    2.优化“三港”航运的联动发展

    3.积极构建贸易中心核心功能区

    4.打造高端制造业中心:聚焦张江与临港

    5.打造智慧创新城市的示范区

    6.国际中心城市的公共服务理念

 编辑委员会

本书分析世界产业结构演变的特征和数量关系,把握服务经济形成与发展的特点、规律及趋势,总结国际大都市服务业发展的经验和启示。在深入分析上海服务业发展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对上海构建金融航运中心和国际贸易中心的条件、差距与路径进行研究,探讨上海“四个中心”建设的支撑条件。以服务型政府为导向,分析上海构建“服务型政府”面临的主要困境,提出了建设思路与政策建议,并以浦东为样本进行了实证研究。

贝尔,D.,1973,高铦等译,《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商务印书馆。

陈宪,2004,《分工、互动与融合:制造业与服务业关系演进的实证研究》,《中国软科学》第11期。

陈宪、程大中,2003,《服务贸易的发展:上海的经验》,《上海经济研究》第10期。

陈宪,2003,《进入服务社会的八个证明》,《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第1期。

程大中、陈宪,2003,《上海服务业发展的比较研究》,《社会科学》第9期。

陈宪,2002,《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几个问题》,《学术季刊》第11期。

陆大道,2003,《中国区域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科学出版社。

富克斯,1987,许微云等译,《服务经济学》,商务印书馆。

黄少军,2000,《服务业与经济增长》,经济科学出版社。

刘长全等,2005,《国际大都市产业结构与工业结构演变趋势》,《上海经济研究》第12期。

刘凤瑜,2006,《服务生产力及其评价体系》,南开大学出版社。

张严,2004,《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第三产业发展的剖析》,《上海经济研究》第4期。

周振华、陈向明、黄建富,2004,《世界城市——国际经验与上海发展》,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朱庆芳、莫家豪、麦法新,1997,《世界大城市社会指标比较》,中国城市出版社。

屠启宇、金芳,2007,《国际大都市发展报告》,上海人民出版社。

国家统计局,2007,《2006年中国第三产业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8年奥运会对北京现代化的影响和推动分析课题组,2003,《关于北京城市现代化和国际化水平的比较研究》,《北京行政学院学报》第1期。

Bhagwati,J. 1984. “Why are Service Cheaper in the Poor Countries?”,The Economic Journal,94. July.

Brax,S. 2005. “A manufacturer becoming service provider-challenges and a paradox”,Managing Service Quality,Vol.15 No.2.

Francois,J. 1990. “Producer Services,Scale,and the Division of Labor”,Oxford Economic Papers(42):715-729.

Gershuny. 1983. The New Service Economy. London:Francis Pinter.

Marshall,J. 1988. Services and Uneven Development. 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

Metcalfe,J. and Miles,I. (eds.). 2000. Innovation Systems in the Service Economy. Boston: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Nusbaumer,J. 1987. Services in the Global Market. Boston: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Sassen,S. 1991. The Global City:New York,London,Tokyo.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陈秋玲、叶杨、宋晓琳,2007,《上海消费者服务业与国民经济发展互动关系研究》,《经济师》第11期。

程大中,2008,《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水平、结构及影响——基于投入-产出法的国际比较研究》,《经济研究》第1期。

程大中,2004,《中国服务业增长的特点、原因及影响——鲍莫尔—富克斯假说及其经验研究》,《中国社会科学》第2期。

程大中,2003,《中国服务业的增长与技术进步》,《世界经济》第7期。

程大中、陈宪,2006,《上海生产者服务与消费者服务互动发展的实证研究》,《上海经济研究》第1期。

程大中、黄雯,2005,《中国服务业的区位分布与地区专业化》,《财贸经济》第7期。

洪涛,2011,《2011年我国生活服务业体系发展报告》,经济管理出版社。

胡树光、刘志高、樊瑛,2011,《产业结构演替理论进展与评述》,《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期。

黄莉芳,2011,《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嵌入制造业关系研究——基于投入-产出表的实证分析》,《中国经济问题》第1期。

黄永明、匡绪辉,2010,《我国服务外包发展与服务贸易体制创新——基于投入-产出表的分析》,《江汉论坛》第12期。

江小涓、李辉,2004,《服务业与中国经济:相关性和加快增长的潜力》,《经济研究》第1期。

李勇坚,2004,《中国服务业内部各个行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财贸经济》第7期。

刘建国,2007,《上海市消费服务业的变动趋势与政策选择》,《上海经济研究》第10期。

任太增,2001,《比较优势理论与梯级产业转移》,《当代经济研究》第11期。

上海市统计局,2010,《上海市第二次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http://www.stats-sh.gov.cn/column/tigb.html。

商务部服务贸易司,2009,《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努力扩大服务出口》,《中国经贸》第2期。

苏东水,2000,《产业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王瑞,2011,《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过程:问题与对策研究》,《国际商务》第1期。

魏作磊、胡霞,2005,《发达国家服务业需求结构的变动对中国的启示——一项基于投入-产出表的比较分析》,《统计研究》第5期。

许宪春,2004,《中国服务业核算及其存在的问题研究》,《经济研究》第3期。

杨玲,2009,《美国生产者服务业的变迁及启示——基于1997、2002、2007年投入-产出表的实证研究》,《经济与管理研究》第9期。

原毅军、逯笑微,2009,《服务业比重持续增加原因与产业构成变化——对世界服务业数据的分析》,《经济经纬》第1期。

岳希明、张曙光,2002,《我国服务业增加值的核算问题》,《经济研究》第12期。

赵坚毅、徐丽艳、戴李元,2011,《中国的消费率持续下降的原因与影响分析》,《经济学家》第9期。

Akamatsu,K. 1962. “A Historical Pattern of Economic Growth in Developing Countries”,Journal of Developing Economies 1.

Antonelli,C. 1998. “Localized Technological Change,New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Knowledge-based Economy:The European Evidence”,Journal of Evolutionary Economics 8:177-198.

Beyers,w. 2005. “Services and the Changing Economic Base of Regions in the United States”,Service Industries Journal 25(4):461-476.

Daniels,P. 1985. Service Industries:a Geographical Appraisal. New York:Methuen.

Hubbard,R. and Nutter,D. 1982. “Service sector employment in Merseyside”,Geoforum 13(3):209-235.

Khayum,M. 1995. “The Impact of Service Sector Growth on Intersectoral Linkages in theUnited States”,Service Industries Journal 15(1):35-49.

Lundquist,k.,Olander,L. and Henning,M. 2008. “Producer Services:Growth and Roles in Long-term Economic Development”,Service Industries Journal 28(4):463-477.

陈志武,2011,《金融市场曲折向前发展》,载于《华尔街2:金融的力量》,中国商业出版社。

储敏伟、贺瑛、朱德林,2008,《2008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蓝皮书》,上海人民出版社。

潘英丽等,2010,《国际金融中心:历史经验与未来中国》,格致出版社。

阎庆民,2010,《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国际比较研究》,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网站,http://www.cf40.org.cn/plus/view.php?aid=3300。

张幼文,2009,《建设开放型市场经济体系的国家战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战略地位》,《文汇报》4月2日。

Z/Yen Group,GFCI1~GFCI11,www.cityoflondon.gov.uk/GFCI。

程大中,2006,《中国生产者服务业的增长、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基于投入-产出法的分析》,《经济研究》第10期。

程南洋、余金花,2007,《中国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结构变动的相关性检验:1997~2005》,《亚太经济》第1期。

董直庆、夏小迪,2010,《我国服务贸易技术结构优化了吗?》,《财贸经济》第10期。

杜修立、王维国,2007,《中国出口贸易技术结构及其变迁:1980~2003》,《经济研究》第7期。

樊纲、关志雄、姚枝仲,2006,《国际贸易结构分析:贸易品的技术分布》,《经济研究》第8期。

江小涓,2007,《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决定因素和变化趋势》,《经济研究》第5期。

余道先、刘海云,《中国生产性服务贸易结构与贸易竞争力分析》,《世界经济研究》第2期。

Donald,R. D.,Weinstein,D. E.,Bradford,S. C. and Shimpo,K. 1997. “Using International and Japanese Regional Data to Determine when the Factor Abundance Theory of Trade Works”,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6.

Lall,S.,John,W. and Jinkang Zhang. 2006. “The‘Sophistication’of Export:A New Trade Measure”,World Development 34.

Schott,P. K. 2004. “Across Product Versus within Product Specialization in International Trade”,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19.

付彩凤,2009,《上海社区教育现状研究》,《软件导刊·教育技术》第6期,第94~95页。

顾海英等,2009,《本市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对策研究》,上海交通大学课题组研究报告。

侯岩,2009,《中国城市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研究报告》,中国经济出版社。

矫伶,2010,《基于政府购买服务视角的社区服务社会化》,《财经界》第8期。

李太斌,2009,《上海:政府购买服务之路》,《中国社会工作》第22期,第15~18页。

刘玉照等,2011,《上海社区建设调查报告》,《科学发展》第3期,第108~114页。

沈福杰等,2005,《浅析香港上海黄浦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之比较》第5期,第377~379页。

王瑞杰等,2011,《上海家政服务员发展水平亟待大幅提升》,同济大学课题组研究报告。

王自清等,2010,《构建和完善上海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供给增长的保障体系》,《体育科研》第31期。

熊易寒,2006,《人民调解的社会化与再组织——对上海市杨伯寿工作室的个案分析》,《社会》第6期。

徐建青,2008,《社区卫生服务研究现状及上海地区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建议》,《实用预防医学》第15期,第2000~2004页。

于海,2008,《上海社区发展研究报告》,重庆出版社。

http://www.hbjzh.com/build.asp?pid=2&cid=9&id=11,湖北省城乡基层自治组织建设信息网。

http://news.sina.com.cn/o/2010-02-12/064217085895s.shtml,《强世博安保上海打造社区警务新机制》,2010。

http://news.sohu.com/20110307/n279696946.shtml,《上海社区居家养老逐渐普及,独生子女难养儿防老》,2011。

http://www.hbcdc.cn/EC_ShowArticle.asp?EC_ArticleID=8316,《上海今年将进一步增加社区预防保健等投入人均公共卫生经费不低于50元》,湖北省预防医学科学院,2011。

http://news.sohu.com/20101225/n278502161.shtml,《上海未来五年力争人均生活垃圾处理量减二成》,2010。

http://news.hexun.com/2008-06-03/106411910.html,《完善水环境保护体系》,2008。

http://news.163.com/09/0110/21/4VAVOHLB000120GU.html,《上海:校区、园区、社区“三区联动”缓解大学生就业问题》,新华网,2009。

http://www.lawtime.cn/info/laodong/ldzy/laodongjiuyebaozhang/jiuyefuwu/2010092858174.html,《上海市社区就业服务体系及政策》,2010。

郭庆松,2009,《上海“四个中心”建设中的“人才短板”与人力资本积累》,《科学发展》第1期。

雷新军、春燕,2010,《东京产业结构变化及产业转型对上海的启示》,《上海经济研究》第10期。

王国平,2010,《上海“十二五”现代服务业形态及其结构变动——兼谈“四个中心”视野下上海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路径》,《经济改革》第1期。

王静,2012,《上海“四个中心”建设呼唤更多人才——〈上海市引进人才申办本市常住户口试行办法〉解读(一)》,《华东科技》第10期。

王卫明、吴鹏森,2012,《上海“四个中心”建设中法治环境配套的重点与路径》,《上海政法学院学报》第1期。

肖林、马海倩,2010,《“十二五”时期加快建设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思路研究》,《科学发展》第3期。

Paterson,D. A. & Gardner,C. C. 2010. Significant Industries——A Report to the Workforce Development System. New York:The New York State Department of Labor.

Paterson,D. A. & Gardner,C. C. 2010. The Decade in Review:New York State’s Labor Markets,2000-2010. New York:The New York State Department of Labor.

黄武锋,2009,《上海2020年基本建成“两个中心”》,《东方早报》3月26日第B02版。

李金滟,2008,《城市集聚:理论与证据》,华中科技大学博士论文。

李健,2008,《从全球生产网络到大都市区生产空间组织》,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

上海城市规划管理局,2007,《上海城市规划管理实践》,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汪德华、张再金、白重恩,2007,《政府规模、法治水平与服务业发展》,《经济研究》第6期,第51~64页。

汪蕊,2009,《航运中心植入“一心两翼”CPU》,《东方早报》3月26日第B03版。

王小鲁、夏小林,1999,《优化城市规模、推动经济增长》,《经济研究》第9期,第22~29页。

张鸣鸣、夏杰长,2009,《中国省际间基本公共服务差距的实证分析与政策建议》,《经济研究参考》第38期,第30~38页。

Au & Henderson. 2006. “Are Chinese cities too small?”,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73(2):549-576.

Henderson,V. 2002. “Urbaniza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World Bank Research Observer,Spring. 17:89-111.

Rousseau,M. P. 1995. “Les Parisiens Sont Surproductifs”,Etudes Fonciéres 68:13-18.

Zheng,X. P. 2001. “Determinants of Agglomeration Economies and Diseconomies:Empirical Evidence from Tokyo”,Socio-economic Planning Sciences 35:131-144.

晁钢令,2010,《上海加快推进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战略思考》,《科学发展》第3期。

陈宝龙,2003,《政府管理与企业发展刍议——新加坡政府处理与企业关系的若干启示》,《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第2期。

陈玲、王晓丹、赵静,2010,《发展型政府:地方政府转型的过渡态——基于沪、苏、锡的海归创业政策案例调研》,《公共管理学报》第3期。

陈奇星,2006,《比较与创新:国际大都市政府管理体制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

丁煌,2005,《当代西方公共行政理论的新发展》,《广东行政学院学报》第16期。

付绪兵,2008,《新加坡仲裁制度研究——新加坡仲裁机构》,《天府新论》第2期。

胡经生,2004,《上海资本市场发展与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新金融》第8期。

黄解宇、李畅、徐子庆,2006,《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困境的突破口:资本市场的创新与发展》,《亚太经济》第1期。

姜波克,2003,《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基本思路》,《新金融》第7期。

姜樑,2011,《浦东将成上海“四个中心”的核心功能区》,新华网,http://www.cq.xinhuanet.com/2011/2011-07/08/content_23193917_3.htm。

雷仲敏、叶焕民,2011,《浦东建设上海国际贸易中心核心功能区的探讨》,《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期。

李新民,2008,《上海外资总部经济发展现状和对策》,《国际市场》第1期。

林兰,2010,《上海浦东新区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区建设比较研究》,《上海经济研究》第3期。

刘根荣,2003,《完善市场规则,优化市场秩序》,《价格月刊》第5期。

刘艳、姚荣东,2011,《外贸进一步发展的短期和长期战略探索》,《商场现代化》第4期。

陆立军、朱海就,2004,《长三角“四个中心”和上海大都市圈建设研究》,《经济地理》第6期。

沙海林,2010,《完善现代流通体系,加快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科学发展》第12期。

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2011,《2010~2011年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发展报告》,格致出版社。

邵旭东,2007,《论英美政府绩效管理的实践与启示》,《华中师范大学》第12期。

沈香、孙建丽,2010,《上海经济转型的实质与策略》,《党政论坛》第6期。

沈玉良,2010,《贸易方式、贸易功能与上海国际贸易中心的基本形态》,《科学发展》第12期。

孙小静,2011,《面向太平洋打造主战场——浦东大力推进“四个中心”核心功能区建设》,《人民日报》4月18日第13版。

唐玮婕,2011,《浦东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推进上海“四个中心”建设》,《文汇报》4月18日第4版。

夏宝君,2011,《新加坡政府网络信息传播平台建设的策略与启示》,《东南亚研究》第3期。

肖本华,2011,《政府引导下的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亚洲金融危机后的新加坡经验及其对上海的启示》,《华东经济管理》第1期。

张明龙,1999,《重视市场规则,健全市场规则体系》,《江苏商论》第6期。

赵大生,2002,《新加坡政府的公共管理理念及其特点》,《政治与法律》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