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0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111

中国金融监管报告(2023)图书

Annual Report on China's Financial Supervision and Regulation (2023)

SSAPID:101-7997-9262-86
ISBN:978-7-5228-1778-1
DOI:
ISSN:

[内容简介] 《中国金融监管报告(2023)》由“总报告”、“分报告”和“专题报告”三部分组成。首先,本书对我国问题金融机构的处置进行系统研究,在梳理问题金融机构的定义、特征及类型基础上,分析问题金融机构处置的必要性、基本原则和核心要素,讨论问题金融机构处置的主要模式及主要特征,最后分析问题金融机构处置现存问题提出政策建议。其次,对2022年中国金融监管领域发生的重大事件进行系统总结、分析和评论,并对2023年中国金融监管发展态势进行预测。再次,本书具体剖析了2022年中国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信托业以及外汇领域监管的年度进展,呈现给读者一幅中国金融监管全景路线图。最后,本书对当前中国金融监管领域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主要涉及中小银行风险化解、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农村信用社改革、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监管、气候金融及监管等方面。

相关信息

丛书名:金融监管蓝皮书
编 辑:张丽丽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3年05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F2 经济计划与管理

[1]IMF&WB,“An Overview of the Legal,Institutional,and Regulatory Framework for Bank Insolvency”,April 17,2009,https://www.imf.org/~/media/Websites/IMF/imported-full-text-pdf/external/np/pp/eng/2009/_041709.ashx.

[2]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Key Attributes to Effective Resolution Regimes for Financial Institutions”,October,2011,https://www.fsb.org/2011/11/r_111104cc/.

[3]Bank of England,“The Bank of England’s Approach to Resolution”,2017.

[4]US,“Dodd-Frank Wall Street Reform and Consumer Protection Act”,2010.

[5]王静:《保险公司破产处置若干问题研究——以企业破产法修订与保险法的协调衔接为视角》,《法律适用》2022年第9期。

[6]敖希颖:《金融机构强制性自救的中国价值及法律因应》,《现代法学》2020年第4期。

[7]张鑫:《金融机构有效处置机制:国际准则、改革进展与启示》,《国际金融》2021年第2期。

[1]Sustainable Finance Working Group,“2022 G20 Sustainable Finance Report”,November 16,2022,https://g20sfwg.org/wp-content/uploads/2022/10/2022-G20-Sustainable-Finance-Report-2.pdf.

[2]曾刚、燕翔:《金融伦理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中国金融》2023年第1期。

[3]马骏:《〈G20转型金融框架〉及对中国的借鉴》,《中国金融》2022年第23期。

[4]成新轩、冯潇:《共同富裕目标下我国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研究》,《理论探讨》2022第4期。

[5]朱兰、郭熙保:《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绿色金融体系的构建》,《改革》2022年第6期。

[6]刘非、郑联盛:《我国金融高水平开放问题研究》,《理论探索》2021年第3期。

[7]王兆星:《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实践与反思》,《金融监管研究》2020年第6期。

[1]王双进、李家晴、李燕青:《经济持续复苏趋好 价格总水平温和上涨——2022年CPI走势分析及2023年预测》,《价格理论与实践》2023年第1期。

[2]郑剑辉:《数字普惠金融赋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逻辑机理、实践成效与创新建议》,《西南金融》2023年第2期。

[3]黄志凌:《问题金融机构处置的实践探索与模式分析》,《征信》2023年第2期。

[4]冯珏、黄解宇:《金融集聚与企业高质量发展——金融机构空间分布的视角》,《经济与管理》2023年第1期。

[5]董艳、谭苏航、董梦瑶等:《数字信贷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影响》,《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3年第2期。

[6]张晓晶、张明、费兆奇等:《金融助力经济回归潜在增长水平》,《金融评论》2023年第1期。

[7]张晓晶、张明、费兆奇等:《三重压力下的中国金融发展》,《金融评论》2022年第1期。

[8]魏伟、陈骁、张明:《中国金融系统性风险:主要来源、防范路径与潜在影响》,《国际经济评论》2018年第3期。

[9]薛畅:《金融科技赋能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发展理论逻辑、现状及对策建议》,《西南金融》2023年第3期。

[10]王纬:《促进普惠金融数字化转型升级》,《中国金融》2023年第2期。

[1]《中国证监会召开2023年系统工作会议 部署资本市场五大重点工作》,《中国金融家》2023年第Z1期。

[2]张望军、余兆纬、王婷:《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的经验》,《中国金融》2021年第23期。

[3]黄辉:《金融机构的投资者适当性义务:实证研究与完善建议》,《法学评论》2021年第2期。

[4]宣頔、孙森:《我国股权众筹的法律风险与规制路径——基于498份裁判文书的实证分析》,《金融理论与实践》2022年第1期。

[5]陈洁:《科创板注册制的实施机制与风险防范》,《法学》2019年第1期。

[6]熊金武、余镐、侯冠宇:《中美博弈视角下VIE模式的监管问题与对策研究》,《上海金融》2022年第12期。

[7]李永森:《资本市场制度建设持续推进》,《中国金融》2023年第4期。

[8]郭庆红、易荣华:《中美经贸摩擦下中概股回归上市的市场效应分析》,《金融理论与实践》2022年第12期。

[1]李丹:《推动信托业转型与健康发展——记2022年中国信托业年会》,《中国金融家》2022年第6期。

[2]袁增霆:《2021年信托业监管报告》,载于胡滨主编《中国金融监管报告(2022)》,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

[3]袁增霆:《评〈信托公司资金信托管理办法〉》,《中国金融》2020年第11期。

[4]袁增霆:《转型调整期的信托业风险状况》,《银行家》2021年第11期。

[5]邓智毅:《稳步推进信托公司业务分类试点改革》,《中国银行业》2017年第3期。

[6]中国信托业协会:《中国信托业社会责任报告(2021-2022)》,2022年12月。

[7]《2022年国内家族信托业务回顾》,用益信托网站,https://yanglee.com/Information/Details.aspx?i=116378。

[8]《2022年信托公司参与资产证券化业务情况》,用益信托网站,https://yanglee. com/Information/Details.aspx?i=116414。

[1]《党的二十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编写组编著《党的二十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党建读物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22。

[2]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习近平经济思想学习纲要》,人民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22。

[3]潘功胜:《推动外汇领域改革发展开创新局面》,《中国外汇》2022年第19期。

[4]国家外汇管理局资本项目管理司:《推动外债管理改革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中国外汇》2022年第19期。

[5]刘斌:《经常项目便利化助力涉外经济发展》,《中国金融》2022年第16期。

[6]肖胜:《稳步推进资本项目高水平开放》,《中国金融》2022年第17期。

[1]罗思平:《美国银行业并购趋势及其启示》,《银行家》2020年第8期。

[2]张倍源:《合并重组助推农村中小银行化险攻坚》,《中国农村金融》2021年第7期。

[3]李奇霖、谭小芬、居上、常娜:《中小银行危机与转型》,中国金融出版社,2019。

[4]钟震:《中小银行发展转型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人民出版社,2020。

[1]郭玉清:《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量化预警评估方法及应用》,《财经智库》2019年第3期。

[2]毛捷、徐军伟:《地方融资平台公司的市场化转型研究——制度溯源、个性刻画与实现路径》,《财贸经济》2021年第3期。

[3]温来成、徐磊:《项目管理、信息披露与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价格形成机制》,《财政研究》2021年第3期。

[4]向辉、俞乔:《债务限额、土地财政与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财政研究》2020年第3期。

[5]张斌:《减税降费、资源统筹与增强财政可持续性》,《国际税收》2022年第6期。

[6]张路、龚刚:《房地产周期、地方政府财政压力与融资平台购地》,《财经研究》2020年第6期。

[1]Zhang Z.,Song Y.,Sahut J.M.,et al.,“How to Establish a Coordinated Supervisory Mechanism of Internet Finance Companies in China?”,Canadian Journal of Administrative Sciences,2022,39(3).

[2]巴曙松、刘孝红、牛播坤:《转型时期中国金融体系中的地方治理与银行改革的互动研究》,《金融研究》2005年第5期。

[3]陈盼:《央地金融监管协作:经验、回顾与展望》,《西南金融》2020年第4期。

[4]郭峰:《政府干预视角下的地方金融:一个文献综述》,《金融评论》2016年第3期。

[5]洪正、胡勇锋:《中国式金融分权》,《经济学(季刊)》2017年第2期。

[6]黄淑慧:《李扬:完善地方金融管理 解决融资平台问题》,《中国证券》2010年12月6日第A02版。

[7]林毅夫、孙希芳:《信息、非正规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经济研究》2005年第7期。

[8]刘骏:《金融制度的地方性供给:源自民间金融的制度经验》,《社会科学》2018年第8期。

[9]彭红枫、杨柳明、王黎雪:《基于演化博弈的金融创新与激励型监管关系研究》,《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6年第9期。

[10]王冲:《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现状、问题与制度设计》,《金融监管研究》2017年第11期。

[11]杨海静、刘畅:《地方金融监管立法之比较研究——以六省市的地方金融监管条例为例》,《金融发展研究》2020年第10期。

[12]杨松:《新金融监管体制下央地监管权关系再审思》,《法学评论》2020年第6期。

[13]张萍、张相文:《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基于社会福利性的博弈分析》,《管理世界》2010年第8期。

[14]郑联盛、孟雅婧:《地方金融监管体系的发展难题与改进之策》,《银行家》2019年第6期。

[15]周立:《改革期间中国国家财政能力和金融能力的变化》,《财贸经济》2003年第4期。

[1]董玄、孟庆国、周立:《混合型组织治理:政府控制权视角——基于农村信用社等涉农金融机构的多案例研究》,《公共管理学报》2018年第4期。

[2]范从来、林键、程一江:《宏观审慎管理与微观审慎监管:金融监管政策协同机制的构建》,《学术月刊》2022年第9期。

[3]何婧、雷梦娇:《金融监管的央地分工变迁及其对农村金融的影响》,《改革》2021年第11期。

[4]刘达、温涛:《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关键问题和治理对策》,《经济纵横》2022年第10期。

[5]穆争社:《农村普惠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金融出版社,2018。

[6]孙少岩、石洪双:《农信社股份制改革:商业化经营、公司治理与市场定位》,《学术交流》2013年第2期。

[7]谢宏、李鹏:《金融监管与公司治理视角下的农村信用社省联社改革研究》,《农业经济问题》2019年第2期。

[8]张珩、程名望、罗剑朝、李礼连:《破解地方金融机构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之谜》,《财贸经济》2022年第2期。

[9]张珩、罗剑朝、程名望、张家平:《农村信用社管理模式的国际经验、选择条件与地方实践》,《农村金融研究》2019年第11期。

[10]张珩、罗剑朝、郝一帆:《农村信用社发展制度性困境与深化改革的对策——以陕西省为例》,《农业经济问题》2019年第5期。

[11]张瑞怀、孙涌、李家鸽、任丹妮、郑六江:《省联社管理及其对农信社效率提升的影响:理论与实证研究》,《金融研究》2020年第7期。

[12]张正平、夏海、毛学峰:《省联社干预对农信机构信贷行为和盈利能力的影响——基于省联社官网信息的文本分析与实证检验》,《中国农村经济》2020年第9期。

[13]张正平:《农信机构数字化转型应避免的误区与现实选择》,《清华金融评论》2022年第9期。

[1]张健华:《从功能演变看我国财务公司的发展方向》,《国有资产管理》2001年第7期。

[2]付培培、凌光平:《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的效应分析》,《国有资产管理》2001年第9期。

[3]武传德、李蒙、孙钰雯:《试论我国财务公司金融功能博弈演进》,《银行家》2022年第10期。

[4]刘汉民、韩彬:《两权分离与公司治理的演进——英美经验与我国实践》,《商业经济与管理》2022年第4期。

[5]顾亮、李维安:《集团内部资本市场与成员企业价值——基于集团成立财务公司的事件研究》,《证券市场导报》2014年第8期。

[6]蒋占华:《在新征程上展现央企财务管理新作为》,《财务与会计》2022年第24期。

[7]《〈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日前发布》,《中国注册会计师》2022年第11期。

[8]刘明康:《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修改〈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的决定》,《会计之友(上旬刊)》2007年第2期。

[9]《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财务与会计》2000年第10期。

[1]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Green Swan 2021:Coordinating Finance on Climate”,August 2022.

[2]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The Green Swan:Central Banking and Financial Stability in the Age of Climate Change”,January 2020.

[3]Bank of England,“Results of the 2021 Climate Biennial Exploratory Scenario(CBES),May 2022.

[4]Campiglio E.,Dafermos Y.,Monnin P.,et al.,“Climate Change Challenges for Central Banks and Financial Regulators”,Nature Climate Change,2018,8(340).

[5]Chenet H.,“Planetary Health and the Global Financial System”,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2019.

[6]Lamperti F.,Bosetti V.,Roventini A.,et al.,“The Public Costs of Climate-Induced Financial Instability”,Nature Climate Change,2019,9(11).

[7]European Central Bank,“2022 Climate Risk Stress Test”,July 2022.

[8]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Climate Scenario Analysis by Jurisdictions”,November 2022.

[9]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FSB Roadmap for Addressing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Risks”,July 2021.

[10]Network for Greening the Financial System,“Annual Report 2021”,March 2022.

[11]Network for Greening the Financial System,“NGFS Scenarios for Central Banks and Supervisors”,September 2022.

[12]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Recommendations of the 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June 2017.

[13]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2022 Status Report”,October 2022.

[14]陈雨露:《当前全球中央银行研究的若干重点问题》,《金融研究》2020年第2期。

[15]高睿、王营、曹廷求:《气候变化与宏观金融风险——来自全球58个代表性国家的证据》,《南开经济研究》2022年第3期。

[16]王信:《审慎管理气候变化相关金融风险》,《中国金融》2021年第4期。

[17]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2021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22年2月。

[18]于孝建、詹爱娟:《基于碳税冲击的我国商业银行气候转型风险压力测试分析》,《南方金融》2021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