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0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101

中国志愿服务发展报告(2017)图书

Annual Report on Development of Voluntary Service in China (2017)

SSAPID:101-7959-2880-88
ISBN:978-7-5201-1598-8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首次全面系统地展现了当前我国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成就、存在问题以及未来趋势,并以2016年志愿服务年度发展为重要节点,持续性记录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脉络,探讨志愿服务发展的理论和政策,剖析中国特色志愿服务发展的实践特征和发展模式,为推动各地各领域志愿服务工作实践提供参考和咨询。全书由“总报告”“专题篇”“实践篇”“借鉴篇”“附录”五个部分组成。

相关信息

丛书名:志愿服务蓝皮书
作 者: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
编 辑:宋静;张超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7年11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C91 社会学
本书首次全面系统地展现了当前我国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成就、存在问题以及未来趋势,并以2016年志愿服务年度发展为重要节点,持续性记录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脉络,探讨志愿服务发展的理论和政策,剖析中国特色志愿服务发展的实践特征和发展模式,为推动各地各领域志愿服务工作实践提供参考和咨询。全书由“总报告”“专题篇”“实践篇”“借鉴篇”“附录”五个部分组成。“总报告”从2016年中国志愿服务发展总体形势、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等方面,对我国志愿服务发展的年度性情况进行介绍,其中的“数据报告”通过定量研究方法,向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社会公众发放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了解我国志愿服务发展真实情况。“专题篇”从志愿服务参与主体、制度化建设、品牌项目等不同视角,对2016年我国志愿服务发展进行专题研究分析。“实践篇”以各地区、各领域志愿服务的实践探索为基础,总结提炼志愿服务的经验做法。“借鉴篇”主要介绍美国、德国志愿服务发展的最新动态和经验做法,为推动中国特色志愿服务事业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罗敏、胡礼鹏:《组织社会学视角下我国青年志愿服务组织特点研究》,《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6年第1期。

谭建光:《中国志愿服务发展的十大趋势——兼论“十三五”规划与志愿服务新常态》,《青年探索》2016年第2期。

董强:《2016年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综述》,载杨团主编《中国慈善发展报告(2017)》,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

《关于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意见》,《人民日报》2014年2月27日。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2年11月18日。

《政府工作报告——2016年3月5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人民日报》2016年3月18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人民日报》2016年3月18日。

陈雪莲:《让志愿服务更规范》,《国际先驱导报》2015年6月1日。

温如军:《志愿服务条例列入立法计划》,《法制晚报》2012年2月6日。

人民日报评论员:《让制度护航志愿服务》,《人民日报》2014年4月24日。

钟伟:《以〈慈善法〉为指引积极推进志愿服务发展》,《慈善公益报》2016年9月12日。

谭建光:《中国志愿服务组织发展及其社会功能》,《北京青年研究》2014年第4期。

中国志愿服务网,http://www.chinavolunteer.cn。

谭建光:《中国志愿服务逐渐成为国家战略》,《中国社会报》2016年3月11日。

方巍:《从草根组织到工会志愿服务站——协同治理视角下的NGO转型研究》,《社会科学》2016年第3期。

罗婧、王天夫:《志愿服务组织寻求合作的意向、机会与制度》,《学海》2016年第5期。

罗敏、胡礼鹏:《组织社会学视角下我国青年志愿服务组织特点研究》,《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6年第1期。

秦攀博、赵宏宇:《心理疏导视角下的志愿服务组织党建工作探析》,《宁夏党校学报》2016年第2期。

张勤、范如意、林菁菁:《组织化建设:志愿服务应急救援不可或缺的要素》,《理论探讨》2016年第5期。

姚抒予、张雯、罗媛慧、张静平:《志愿服务组织对失独老人心理行为问题的促进作用评价》,《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年第20期。

王玉芹:《公共图书馆志愿服务队伍组织与建设——以大庆市图书馆为例》,《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年第4期。

陈天祥、徐传凯:《当代青年对草根NGO的组织认同研究》,《青年探索》2016年第2期。

潘洋:《公益组织孵化器研究综述》,《社科纵横》2013年第6期。

栾晓峰:《“社会内生型”社会组织孵化器及其建构》,《中国行政管理》2017年第3期。

朱晓红:《直接登记制度改革后社会组织发展的困境与制度重建》,《甘肃理论学刊》2015年第6期。

《以青春和奉献之名搭建志愿服务的梦想舞台——第三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暨2016年志愿服务交流会顺利闭幕》,中国青年网,http://news.youth.cn/gn/201612/t20161203_8912015.htm。

刘芳:《中国志愿服务的广东经验》,http://zqb.cyol.com/html/2014-12/04/nw.D110000zgqnb_20141204_3-09.htm。

《2016年市政府实事项目“完善100家社区志愿服务中心民生服务功能”提前超额完成》,http://sh.sina.com.cn/zw/zt/2016-10-27/detailzw-ifxxfysn7847480.shtml。

《国内外志愿服务研究与江苏借鉴》(下),http://www.cdvolunteer.org/n/n/a53124.html。

周如南、何立军、陈敏仪:《社区基金会的动员与运作机制研究——以深圳市为例》,《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7年第2期。

谭建光:《党员志愿服务及其创新机制分析》,《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4年8月。

谭建光:《中国农民工志愿服务组织及其服务创新》,《中国青年研究》2016年第2期。

孙蕾:《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及行动的特征、问题对策》,《学会》2010年第2期。

林竹:《我国高校青年志愿者工作模式的研究——以山东大学为例》,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Bendapudi,N.& S.N.Singh,V.Bendapudi,“Enhancing Helping Behavior:An Intergrated Framework for Promotion Planning”,Journal of Marketing,1996,60(3):33-49.

AmericusII,Reed & Karl Aquino,Eric Levy,“Moral Identity and Judgments of Charitable Behaviors”,Journal of Marketing,2007,71 (January):178-193.

Salamon L.& W.Soklowski,2001,Volunteering in Cross-National Perspective:Evience from 24 Countries,Working Papers of the Johns Hopkins,Comparative Nonprofit Sector Project.Baltimore,MD,USA:heJohns Hopkins University,nstitute for Policy Studies.

《企业志工发展趋势研究:各国政策比较及国内、外资企业志工个案探讨》,http://www.5206444.cn/201008/31137.html。

Benjamin Gidron,Ralth M. Kramer and Lester M. Salamon,Government and the Third Sector:Emerging Relationship in Welfare States,San Francisco,CA.:Jossey-Bass Publishers,1992.

〔英〕吉登斯:《社会的构成:结构化理论大纲》,李康、李猛译,三联书店,1998。

史蒂文·史密斯、迈克尔·利普斯基:《非营利组织与社区》,载《第三域的兴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

Young,Dennis R.“Alternative Models of Government-Nonprofit Sector Relations:Theoretical and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Nonprofit and Voluntary Sector Quarterly,2000,29(1):149-172.

〔美〕米尔顿·弗里德曼:《资本主义与自由》,张瑞玉译,商务印书馆,2001。

王绍光:《多元与统一——第三部门国际比较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

Fischer,Mueller,Cooper,“A Case Study of the Willingnessto Volunteerfora Public Leisure Service Organization,James A Busserand Michael S.Norwalk”,The Cyber Journal Of Applied Leisureand Recreation Reaearch.1991.

Brown,L. David,Khagram,S.,Moore,Mark H.,Frumkin,Peter,“Globalization,NGOs,and Multi-sectoral Relations”,in Joseph S.Nye Jr. and John D. Donahue,Governance in a Globalizing World,Brooking Institution Press,Washington,D.C,2000.

U. Beck,Johannes Williams:《自由与资本主义》,2001。

Leon E. Irish & Karla W. Simon:The Legal Status of Volunteers,Leon E. Irish & Karlaw. Simon,5th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hird-Sector Research,ISTR,University of Cape Town,SouthAfrica,July7-10,2002.

江汛清、丁元竹:《构建诚信友爱的和谐社会》,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谭建光等:《当代中国志愿服务研究》,中山大学出版社,2012。

辛华、王猛:《三重矛盾:我国社区志愿服务的困境与破解》,《社会建设》2016年第1期。

富晓星:《互为中心:志愿者和服务对象的关系建构》,《青年研究》2015年第6期。

谭建光、李晓欣、赵首峰:《中国农民工志愿服务组织及其服务创新》,《中国青年研究》2015年第2期。

魏娜、郭彬彬:《理性选择制度主义视角下的志愿服务动机分析》,《教学与研究》2016年第3期。

蒲清平、王婕、朱丽萍:《基于大数据的精准志愿服务研究》,《学术探索》2017年第3期。

蒲清平、赵楠、王婕:《志愿服务对志愿者政治认同的影响研究》,《重庆大学学报》2017年第2期。

宋梅:《社区志愿服务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载《中国社区发展报告(2008~200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翟雁、辛华、宋煜:《2016年中国志愿服务发展指数报告》,载《中国慈善发展报告(2017)》,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

邱服兵、涂敏霞、刘思贤、吴冬华、邵振刚:《广州市社区志愿服务现状、困境与发展出路》,载《2012年中国广州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翟雁、辛华:《2015年中国志愿者捐赠价值报告》,载《中国慈善发展报告(2016)》,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宋煜:《基于“差序格局”的数字家庭和社区信息化应用策略》,《学习与实践》2009年第9期。

陆士桢:《中国特色志愿服务概论》,新华出版社,2017。

宋煜:《党的领导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时代定位与创新路径》,《社会治理》2016年第4期。

何春华:《政府推行背景下的社区志愿服务发展困境及对策分析》,《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年第9期。

段桂青:《在2016年基层社区志愿服务培训班开班仪式上的讲话》,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网站,2016年7月14日,http://www.cvf.org.cn/show/5386.html。

中共深圳市委党校课题组:《深圳市“志愿者之城”建设五年评估报告(2011~2015)》,2015。

陆士桢:《中国志愿服务大辞典》,2014。

李琼:《深圳市“志愿者之城”制度化成果汇编》,2017。

李琼:《深圳市志愿服务规范性制度》,2017。

共青团深圳市委员会、深圳市义工联合会、深圳报业集团晶报社:《深圳志愿者》,2015。

《深圳市义工服务条例》,2005。

江汛清:《国际志愿服务及其对中国社会建设的启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

刘欣然、刘春荣、洪晓彬:《影响高校体育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因素分析》,《内蒙古体育科技》,2007。

时小燕:《我国志愿服务的现状及对策分析》,河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王为正:《以健全机制促进志愿服务健康发展》,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4/0819/c40531-25490993.html。

中国文明网:《重庆渝北以“生态观”建设“志愿之区”》,http://www.wenming.cn/syjj/dfcz/zq/201605/t20160530_3392324.shtml。

人民网:《重庆渝北区:做实基础网格夯实平安根基》,http://leaders.people.com.cn/n/2014/0709/c382918-25259436.html。

俞志元:《志愿服务运行机制研究——以上海志愿服务发展为例》,《青年学报》2014年第3期。

刘新玲、陈锦萍:《我国香港地区志愿服务的运行机制》,《中国德育》2014年第14期。

〔美〕莱斯特·萨拉蒙等:《全国公民社会——非营利部门视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北京奥运会志愿者部:《奥运先锋》,人民出版社,2009。

谭建光:《广州亚运会志愿服务模式分析》,《青年探索》2010年第5期。

李莉:《北京奥运会志愿服务模式研究》,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朱莉玲:《广州亚运会志愿服务文化遗产类型分析》,《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第3期。

王国平:《打造志愿服务三型四化四有杭州模式——在调研杭州市志愿服务工作时的讲话(2009年12月4日)》,载《城市怎么办》第五卷,人民出版社。

郭新保、王赢:《试分析志愿服务的国际化发展趋势》,《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3年第4期。

National Community Service. Volunteering and Civic Life in America,https://www. nationalservice.gov/vcla/research.

张常珊:《美国志愿服务的做法和启示》,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d4c3fc0101bsjy.html。

John Librett,“Take Pride in America's Health:Volunteering as a Gateway to Physical Activity”,American Journal of Health Education2005 (1):8-13.

WM Ramos,PA Mussumeci,“Volunteer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An Experience Report”,volunteer service2016 (8):71-78.

辛华、张学东:《当前美国志愿者与志愿服务组织状况探讨》,《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年第6期。

〔美〕莱斯特·M.萨拉蒙:《公共服务中的伙伴——现代福利国家中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关系》,田凯译,商务印书馆,2008。

Julia Simonson,Claudia Vogel & Clements Tesch-R?mer,Freiwilliges Engagement in Deutschland-Der Deutsche Freiwilligensurvey 2014,Wiesbaden:Springer VS,2017.

Ruth Simsa,Michael Meyer&Christoph Badelt,Handbuch der Nonprofit Organisation:Strukturen und Management,Der Nonprofit Sektor in Deutschland(Annette Zimmer,Eckhard Priller,Helmut K. Anheier,2013.

Margit Kraus & Dan Stegarescu,Non-Profit-Organisationen in Deutschland:Ansatzpunkte für eine Refom des Wohlfahrtsstaats,Zew(Zentrum fürEurop?ische Wirtschaftsforschung)-Dokumentation,No.05-02,2005.

莱斯特·M.萨拉蒙等:《全球公民社会——非营利部门视界》,贾西津、魏玉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王名、李勇、黄浩明:《德国非营利组织》,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张网成、黄浩明:《德国非营利组织:现状、特点与发展趋势》,《德国研究》2012年第2期。

Thomas Gensicke,Monitor Engagement:Freiwilliges Engagement in Deutschland 1999-2004-2009,Bundesministerium für Familie,Senioren,Frauen und Jugend,2010.

Salamon,Lester et al.,Global Civil Society.Dimensions of the Nonprofit Sector,Baltimore:Center for Civil Society Studies,by Eckhard Priller,Annette Zimmer et al.,Germany:Unification and Change,1999.

Annette Zimmer,Buergerschaftliches Engagement:Definition,Potential und Grenzen,Münster:Zentrum für Nonprofit Management,Westaelische Wilhelms-Universit?t,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