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6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137

共同富裕实现机制研究图书

Study on the Realization Mechanism of Common Prosperity

SSAPID:101-7910-6019-36
ISBN:978-7-5201-3106-3
DOI:
ISSN:
关键词:

#N/A

[内容简介] 本书从社会主义政治权力的理论来源入手,分析社会主义政治权力的建立过程,论述社主义政治权力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实践过程及其结果,探讨在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政治权力如何作为,才能促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撰写本书的主要目的,就是希望能为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路上,以及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路上,建言献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添砖加瓦。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 王桂枝
编 辑:吕霞云;王京美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09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A8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

 序言

 文前辅文

 第一章 坚持共同富裕目标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应然选择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科学性论证

   一 对非科学性社会主义理论的批判与超越

   二 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第二节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蕴含共同富裕思想

   一 无产阶级的阶级立场奠定共同富裕主体受益基础

   二 共同富裕的直接表现形式是分配结果

   三 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资料“社会占有制”决定共同富裕的制度基础

   四 生活资料“按需分配”体现共同富裕的分配结果平等

   五 人人“各尽所能”体现共同富裕需要的主体能力基础

   六 无产阶级政治权力改造生产关系体现实现共同富裕的责任主体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列宁建立苏维埃社会主义政权,践行共同富裕目标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政治权力观是社会主义政治权力的理论来源

   一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私有制社会必然存在政治权力

    1.私有制的经济制度决定政治权力是为私有制服务的工具,其载体是国家

    2.私有制条件下的政治权力依然具有社会管理职能

   二 无产阶级专政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政治权力

    1.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建立的政治权力,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渡时期,需要无产阶级专政,实现无产阶级政治上的解放

    2.无产阶级专政具有经济职能和政治职能

   三 巴黎公社是初级形态的社会主义性质的政权

    1.无产阶级专政的初级形式(巴黎公社)——改造了旧的国家机器,践行民主制度

    2.无产阶级的典型代表(巴黎公社)——不取消阶级斗争

   四 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政治权力消失

    1.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公共权力的政治性质部分消亡

    2.共产主义社会内部国家权力逐渐消失

    3.共产主义社会权力的性质与阶级社会权力的性质的差异

  第二节 列宁领导俄国人民建立社会主义政权

   一 依据社会主义政治权力观,列宁提出“一国胜利论”

    1.各个国家商品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会出现“一国胜利”的可能

    2.俄国在19世纪末期是一个军事封建帝国,既具有资本的扩张本性,也具有封建的专制性,国内矛盾错综复杂,人民的困窘和专制腐朽的制度捆绑在一起

   二 列宁提出并践行“一国胜利论”

    1.列宁提出“一国胜利论”

    2.社会主义政治权力在落后国家首先建立的理论依据是历史唯物主义

  第三节 列宁领导苏维埃建设,致力于共同富裕

   一 列宁提出“在无产阶级基础上发展生产力”的模式

   二 列宁提出“用合作社制度组织分散的小生产”的思路

   三 为了农民和工人的共同富裕,苏俄探索实行新经济政策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权力建立初期探索共同富裕之路

  第一节 我国在“一国胜利”理论影响下建立社会主义政治权力

   一 我国商品经济发展不充分,民族资本难以完成民族独立的历史重任

   二 中国共产党依据“一国胜利”理论,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三 落后国家建立的无产阶级专政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政治权力

  第二节 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变革生产关系

   一 重新配置土地资源

   二 对手工业进行改造

   三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

  第三节 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为实现共同富裕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一 选择计划经济

   二 计划经济与共同富裕之背离

    1.脱离生产力实际水平的公有制与事实上的共同贫穷

    2.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限制人的消费需求

    3.按劳分配的变形与平均主义

    4.计划手段使得经济发展不稳定

   三 落后国家实施计划经济体制违背经济发展客观规律

    1.生产资料私有制被废除,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没有实现全体人民的富裕

    2.计划手段的运用,抹杀了个体劳动者的积极性,没有实现人民共同富裕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

  第一节 邓小平提出共同富裕思想

   一 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主体内容

    1.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2.共同富裕内容丰富涉及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

    3.共同富裕主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内部的全体人民

    4.通过不平衡发展战略实现共同富裕

    5.共同富裕应该分阶段实现

   二 共同富裕标准的分析

    (一)共同富裕标准是动态的

     1.生产力发展的客观性导致生存资料、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的时代差异

     2.在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中审视共同富裕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共同富裕标准

     1.消除绝对贫困人口

     2.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3.逐步使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接近

  第二节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选择市场经济的过程

   一 邓小平澄清了“市场”与“计划”的阶级属性问题

   二 市场经济体制的益处

    1.市场经济是通过交换实现资源配置的过程

    2.市场是协调人类行为的过程

    3.市场经济体制是通过利益激励劳动的机制

    4.市场经济增强了人的自由独立性

    5.市场经济促进了人的整体能力发展

   三 实践领域不断推进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

  第三节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二元模式

   一 运行目标的二元:经济的高增长与分配的低水平公平共生

   二 运行结果的二元:自发的两极分化趋势与自觉的共同富裕目标共生

    1.市场经济自发运行会出现两极分化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自觉承担共同富裕使命

   三 运行要素的二元:市场作用与政府作用共生

  第四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政治权力依然需要践行共同富裕目标

   一 社会主义的制度属性要求社会主义政治权力以共同富裕为目标

   二 社会主义政治权力为民所赋,必须坚持共同富裕目标

   三 马克思主义的政党要求社会主义政治权力必须坚持共同富裕目标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当前我国贫富差距扩大化

  第一节 当前我国贫富差距扩大化表现

   一 从结果看贫富差距扩大趋势

    1.从基尼系数看我国收入分配差距

    2.以财富集中趋向看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

    3.在国际比较中看我国贫富差距

   二 通过内容看贫富差距扩大趋势

    1.劳动收入和资本收入差距扩大

    2.从行业收入差距扩大看收入分配差距

    3.地区收入分配差距过大

   三 通过主体阶层结构看待我国收入分配差距

  第二节 贫富差距扩大化的原因

   一 市场经济无效分配会导致收入差距

   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加剧贫富差距扩大

    1.政府主导在显示效率的同时,也带来负面效应

    2.部分行业垄断经营使得经营者获得垄断利润

    3.社会保障不健全导致贫富分化

    4.约束市场主体的法律不健全,市场主体的市场行为缺乏有效的法律制约,即便有法律制约也存在执行不力现象

   三 不平衡发展战略使然

   四 客观环境有别导致贫富分化

   五 各种非法收入加剧收入分配扩大趋势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政府多元介入致力于共同富裕目标

  第一节 权力介入应坚持的原则

   一 成果共享原则

    (一)成果共享原则是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

    (二)通过制度创新体现成果共享

   二 做好顶层设计,坚持政策可持续性原则

   三 适度原则

  第二节 权力介入的宏观战略布局

   一 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平衡发展总体战略

    1.实施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和东部率先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协同、共同发展,努力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2.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3.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

    4.扶持特殊类型地区发展

   二 城乡协调发展战略

    1.以工业带动农业,提升农业现代化

    2.促进公共资源均衡配置

   三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优化产业布局

  第三节 中观约束与保障制度

   一 约束内容

    (一)约束资本

    (二)约束权力

    (三)约束非法致富

    (四)阻断代际贫困

   二 基本保障制度

    (一)坚守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1.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符合市场经济利益主体差别化原则

     2.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是维系社会主义政治权力的必要选择

     3.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经济保障

    (二)优化三次收入分配制度

     1.初次分配注重公平

     2.再次分配要倾向于弱势人群

     3.发挥第三次分配的调节作用

    (三)提供公平竞争制度

    (四)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1.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必要性

     2.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导致居民收入支出差异

  第四节 微观扶持措施

   一 优先实现教育公平,增强个体脱贫能力

    (一)我国教育不公平现状

     1.城乡教育差别

     2.地区教育差别

    (二)践行教育公平,增强个体致富基础能力

    (三)实施教育公平对策

     1.基础教育要均等化

     2.高等教育机会公平

   二 提升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能力,不制造新的城市贫困群体

    (一)农业转移人口正外部性效益

    (二)农业转移人口的瓶颈制约注定其成为贫困人口

     1.成本瓶颈

     2.人力资本不足瓶颈

     3.逐步消灭生存贫困人口

    (三)打开瓶颈,使得农业转移人口脱贫

   三 增加就业人数,提供致富机会

   四 精准扶贫到位

  本章小结

 结语

 后记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然要求。以毛泽东为核心的领导集体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了生产关系基础,以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集体带领中国人民富起来了,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基础,在“允许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带动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稳步前进,这是历史的选择。确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过程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稳定的过程,其规避了计划经济体制的部分弊端,实现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生产关系的变革。但是在先富带动后富的过程中,遇到了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挑战:在理论上,如何一以贯之地做到先富、后富与共富;在实践上,我国当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如何确保政府和市场在共同富裕过程中,各自发挥优势,助推实现共同富裕。撰写本书的主要目的,就是希望能为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路上,以及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路上,建言献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添砖加瓦。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1~10卷,人民出版社,2009。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2012。

《列宁专题文集》1~5卷,人民出版社,2009。

《邓小平文选》1、2卷,人民出版社,1992。

《邓小平文选》3卷,人民出版社,1993。

〔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商务印书馆,2009。

〔法〕托马斯·皮凯蒂:《21世纪资本论》,中信出版社,2014。

李建新等:《中国民生发展报告研究2015》,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庇古:《工业波动论》,商务印书馆,1999。

〔英〕亚当·斯密:《国富论》,郭大力等译,三联出版社,2011。

〔美〕伊斯雷尔·柯兹纳:《市场过程的含义》,冯兴元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奥〕路德维希·冯米瑟斯:《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学的分析》,王建民等译,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英〕威廉·汤普逊:《最能促进人类幸福的财富分配原理的研究》,商务印书馆,2010。

〔德〕罗伯特·库尔茨:《资本主义黑皮书——自由市场经济的终结》,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法〕埃米尔·涂尔干:《社会分工论》,渠敬东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

余金成:《社会主义的东方实践》,三联书店,2005。

许新三:《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再解读》,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唐永泽、朱冬英:《中国市场体制伦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法〕卢梭:《社会契约论》,商务印书馆,2003。

李爽:《实现公平分配的制度与政策选择》,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孙局涛:《制度创新与共同富裕》,人民出版社,2007。

马列光:《资本主义大崩溃》,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

胡鞍钢:《2030中国迈向共同富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胡家勇:《一只灵巧的手:论政府转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易重华:《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一位世纪伟人的情怀》,人民出版社,2008。

魏杰:《市场经济前沿问题》,中国发展出版社,2001。

刘荣军:《财富,人与历史——马克思财富理论的哲学意蕴与现实意义》,人民出版社,2009。

常兴华:《共同富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收入差距》,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

于国安、曲永义:《收入分配问题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卫志民:《政府干预的理论与政策选择》,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郭哲:《政府与市场》,湖南大学出版社,2010。

刘明宇:《贫困的制度成因:产业分工与交换的经济学分析》,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

许涤新:《论社会主义的生产、流通与分配:读〈资本论〉笔记》,人民出版社,1984。

张文喜:《重建历史为物质历史总体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青连斌:《分配制度改革与共同富裕》,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

臧云鹏:《中国农业真相》,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朱光磊:《中国的贫富分化与政府控制》,三联书店,2002。

刘伟:《马克思的自由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法〕让鲍德里亚:《消费社会》,刘成富、全志钢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

骆郁廷:《精神动力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王岩:《整合超越——市场视域中的集体主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杨宜勇:《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攻坚》,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郎咸平:《郎咸平说热点的背后》,东方出版社,2008。

高放:《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李邴焱:《共同富裕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黄世坤:《“市场决定”新背景下政府与市场关系研究综述》,《社会科学辑刊》2014年第6期。

孙居涛:《改革开放以来收入分配制度的创新与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马克思主义研究》2004年第6期。

顾光青:《共同富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探索》,《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8年第6期。

熊晞:《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对实现共同富裕的探索与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6年第3期。

刘国光:《是“国富优先”转向“民富优先”,还是“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转向“共同富裕”》,《探索》2011年第4期。

编者文章:《关于当前劳动收入分配问题释疑——访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程恩富和余斌教授》,《管理学刊》2010年第10期。

卫兴华:《论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经济纵横》2013年第1期。

程恩富、刘伟:《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理论解读和实践剖析》,《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年第6期。

程恩富、张建刚:《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与促进共同富裕》,《求是学刊》2013年第1期。

从松日:《两极分化 共同富裕 与社会制度》,《财经科学》2000年第5期。

程恩富、张吉明:《发展公有经济实现共同富裕》,《海派经济学》2012年第10期。

肖玉明:《共同富裕:理论 现状 及实现机制》,《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2创刊号。

石翼平:《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9年第4期。

张学森:《共同富裕思想的理论意义》,《社会主义研究》2006年第3期。

宋立文:《马克思主义境域中的“共同富裕”的历史发展脉络》,《甘肃理论学刊》2010年第1期。

王元俊:《论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理论特色与实现途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研究》1996年第2期。

韩云昊、杨国斌:《论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与现阶段我国贫富分化的控制》,《毛泽东思想研究》2006年第5期。

刘建明:《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与我国现阶段贫富分化》,《探索》2005年第1期。

朱步楼:《论共同富裕目标与现阶段贫富差距》,《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1年第1期。

刘先春、宋立文:《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的历史发展研究》,《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2010年第11期。

刘先春、宋立文:《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概念界定及其引申》,《重庆生社会科学》2010年第6期。

孙燚杰:《毛泽东与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比较研究》,《黑龙江社会科学》2006年第2期。

杨利文、吕茕:《农村“四清”运动中“共同富裕”的宣传与实践》,《中共党史研究》2009年第3期。

彭凌:《试论列宁斯大林的共同富裕思想》,《常州工业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

彭凌:《试论共同富裕思想的理论遗产——空想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思想》,《新西部》2007年第8期。

徐文军:《试论毛泽东的共同富裕思想》,《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

刘振彪、尹剑锋:《收入分配差距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深圳大学学报》2005年第9期。

王与君:《共同富裕的两个基本条件》,《经济学家》1999年第2期。

于成文:《中国共产党人共同富裕思想研究述评》,《探索》2011年第4期。

杨静娴:《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的“共同富裕”思想比较研究》,《前沿》2011年第14期。

青莲斌:《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共同富裕的价值理念》,《科学社会主义》2011年第6期。

许新三:《试论邓小平共同富裕观的发展历程及意义》,《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0年第7期。

许新三:《共同富裕思想研究述论》,《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9年第4期。

冯小燕:《共同富裕的当代困境及其应策》,《理论研究》2008年第1期。

赵德馨:《1949—2002走向共同富裕的两条思路及其实践经验》,《当代中国史研究》2007年第3期。

丁春福、李艳:《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及对和谐社会建设的启示》,《沈阳建筑大学学报》2009年第7期。

赵洪生:《分配伦理与共同富裕》,《现代经济探讨》2010年第2期。

余金成:《中国改革利益重心从“部分人”向“整体人”的转移》,《河南大学学报》2010年第7期。

余金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市场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运用》,《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

余金成:《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对市场经济的改造》,《学习论坛》2009年第11期。

朱继东:《共同富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讨会综述》,《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年第9期。

石涛:《协调发展,共同富裕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再认识》,《探索》2012年第1期。

肖玉明 :《共同富裕——一个亟待研究的客观规律》,《党政干部论坛》2002年第1期。

甘立勇:《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学术探索》2012年第4期。

王坤:《“资本雇佣劳动”向“劳动雇用资本”转化问题研究》,《理论月刊》2005年第12期。

周增、孙伯良:《“以知为本”的价值分配方式探幽》,《税务与经济》2011年第3期。

朱航:《关于共同富裕的内涵及其实现标准的思考》,《财政研究》1996年第7期。

胡建国:《富裕标准的变迁与参照》,《人民论坛》2010年第10期。

高山:《对共同富裕内涵的再思考》,《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12年第3期。

郑治:《关于人民生活水平标准的几点认识》,《理论导刊》1994年第5期。

杨宜勇:《共同富裕与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理论视野》2013年第1期。

高尚全:《经济体制的核心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全球化》2013年第5期。

包心别:《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行为》,《理论探索》2000年第1期。

袁恩桢:《政府与市场的双强模式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特点》,《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3年第8期。

连云:《市场经济下政府经济职能的力度分层探析》,《经济问题》2000年第5期。

章文光、王力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视野下的政府职能》,《学术界》2006年第1期。

任保平、蒋万胜:《经济转型、市场秩序与非正式制度安排》,《学术月刊》2006年第9期。

范静:《政府主导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2年第2期。

徐传谌、何彬、艾德州:《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发展和壮大国有经济》,《马克思主义研究》2014年第9期。

徐鼎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理论月刊》2004年第10期。

方兴起:《从“美欧模式”到“竞争性市场体制”——与吴敬琏先生商榷》,《马克思主义研究》2014年第1期。

张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坚持共同富裕方向》,《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3年第6期。

郑小敏:《共同富裕标准模式及特征的邓小平思考》,《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5年第7期。

阎孟伟:《如何看待我国目前社会发展中的贫富分化现象》,《理论与现代化》2007年第1期。

王京宝、马用浩:《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共同富裕的内在关系》,《鲁行经院学报》2000年第2期。

宫敬才:《个人主义经济价值观批判》,《河北学刊》2000年第1期。

成元君:《城市扶贫与社会工作的介入》,《学术交流》2007年第9期。

蔡达峰:《在实践中推进共同富裕的目标》,《资政》2014年第1期。

张洪武:《恩格尔系数的适用性与居民生活水平评价》,《统计与信息论坛》2005年第1期。

丁兆庆、苏华:《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干预原则》,《山东社会科学》2000年第5期。

冉清文:《市场经济与共同富裕的悖论——兼论政府在实现共同富裕目标中的作用》,《求实》2002年第1期。

耶白提:《论政府与市场在实现共同富裕目标中的作用》,《兰州大学学报》1997年第1期。

潘玲霞:《共同富裕-成果共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民生思想》,《社会主义研究》2009年第1期。

徐文军:《试论毛泽东的共同富裕思想》,《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

赵学清:《马克思共同富裕思想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4年第4期。

龚云:《论邓小平共同富裕理论》,《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年第1期。

王桂枝等:《论马克思恩格斯理论体系的民生视角》,《广西社会科学》2012年第7期。

赵学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财富分配的规范性——基于马克思共同富裕思想的视角》,《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4年第12期。

刘建华等:《对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再认识》,《当代经济研究》2013年第12期。

刘国光:《“先富”之后政策应转为逐步实现“共富”》,《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10月26日。

蒲志仲:《资源配置市场机制研究》,《生产力研究》2009年第3期。

钱志勇:《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与政府的经济作用》,《学习与探索》2014年第3期。

钱明辉:《市场经济与人的独立性问题的生成》,《云南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2期。

吴友军:《资本主义的反市场经济实质与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走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8年第3期。

郑言:《推进国家治理体现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年第3期。

张桂岳:《邓小平共同富裕理论》,《江苏社会科学》1998年第6期。

杜飞进:《中国现代化的一个维度——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社会科学研究》2014年第5期。

唐昌黎:《论市场经济的弊端及克服的途径》,《社会科学辑刊》1993年第5期。

程恩富、孙秋鹏:《论资源配置中的市场调节作用与国家调节作用》,《学术研究》2014年第4期。

金鑫:《先富到后富: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第6期。

周长城、陈红:《中国小康社会指标体系研究综述》,《湖南社会科学》2004年第5期。

孙秋鹏:《财富与收入分配的理论与政策》,《马克思主义研究》2014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