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8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0

祁连山生态系统发展报告 (2018)图书

Annual Report on the Development of Qilian Ecosystem (2018)

SSAPID:101-7801-7606-52
ISBN:978-7-5201-3952-6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是由兰州大学跨学科研究团队编撰的祁连山环境年度报告,分总报告、分报告、政策篇、专题篇、理论篇、案例篇和附录七大板块,通过对祁连山生态系统被破坏的历史过程、治理风暴、典型案例、发展态势等进行多维度的研究,向社会各界呈现祁连山的生态环境、人文历史和发展趋势,并提出善治举措。本书以公共利益视角记录、审视和思考祁连山生态环境状况和整改效果,采用真实数据和事例,具有客观性、真实性和专业性,旨在为环保决策者提供智库支撑。

相关信息

丛书名:祁连山生态绿皮书
编 辑:吴敏;吴云苓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12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F0 经济学

 主编简介

 序

 皮书数据库阅读使用指南

 摘要

 Abstract

 Ⅰ 总报告

  G.1 2018年祁连山生态系统发展态势分析

   一 祁连山生态系统的历史演替

    (一)祁连山生态系统基本特点

     1.复合性

     2.脆弱性

    (二)祁连山生态系统的历史状况

     1.毁林历史已有千年

     2.“冰源水库”消减明显

     3.物种资源衰亡严重

     4.矿山滥采屡禁不止

    (三)祁连山生态系统的现实样态

     1.开发粗放无序,环境持续恶化

     2. 超载过牧普遍,草地退化严重

     3. 旅游监管不力,生态破坏加剧

   二 祁连山生态系统的屏障功能

    (一)区位决定的重要功能

     1.西北生态的安全屏障

     2.能源通道的咽喉要道

    (二)保护的重大举措

    (三)维系屏障面临的挑战

   三 刻不容缓:祁连山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

    (一)生态破坏遭通报

    (二)聚力整改已见成效

     1.聚力整治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

     2.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效

    (三)祁连山生态系统保护不能只是“昙花一现”

     1.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是时代赋予的重大使命

     2.如何实现祁连山生态系统绿色崛起?

 Ⅱ 分报告

  G.2 祁连山地区森林与水土涵养研究

   一 祁连山地区植被森林分布情况

   二 祁连山地区森林树种生长情况

   三 祁连山地区树木生长响应气候变化

   四 祁连山地区森林水土涵养功能分析

   五 结语

  G.3 祁连山区天然草原退化原因分析与可持续利用对策

   一 草原退化现状分析

    (一)草原生产能力下降

    (二)草群结构逆向演替

    (三)草原虫鼠危害严重

    (四)草原植被遭到滥垦、滥伐,生态环境严重恶化

   二 草原退化原因

    (一)监督无力,造成无序利用

    (二)经营封闭,产业结构单一

    (三)投入不足,技术缺乏创新

   三 缓解草原退化对策

    (一)加大资金投入,吸引新技术投入

     1.毒害草治理

     2.虫鼠害防治

     3.人工草地建设

    (二)优化结构,发展高效牧业

    (三)明晰产权,明确用户责任

    (四)健全社区共管保护机制

    (五)优化政策,实施生态补偿

    (六)划区放牧,减轻生态压力

    (七)生态扶贫,协调保护发展

  G.4 祁连山的水资源及其利用研究

   一 祁连山水资源贮量分析

    (一)冰川

    (二)地表径流

     1.祁连山河流概况

     2.祁连山北坡的内陆水系

     3.近期径流变化

    (三)大气降水

    (四)地下水

   二 祁连山水资源利用分析

    (一)祁连山水资源开发利用历史概述

     1.黑河流域水资源利用之古今变化

     2.河西走廊灌区水资源利用

    (二)祁连山水资源利用问题突出

     1.消耗性用水效率低、体量大、浪费巨

     2.非消耗性用水效率不高

     3.水资源开发利用监管不到位

   三 祁连山水资源综合管理分析

    (一)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

     1.民勤绿洲的生态退化

     2.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

    (二)黑河流域综合治理

 Ⅲ 政策篇

  G.5 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回顾与分析

   一 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政策与法规

    (一)1949~1986年出台的政策与法规

    (二)1987~2002年出台的政策与法规

    (三)2003年至今出台的政策与法规

   二 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政策与法规分析

    (一)政策与法规的制定

    (二)政策与法规的执行

    (三)政策与法规的评估

    (四)政策的督察与监控

  G.6 祁连山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一 祁连山地区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概况

    (一)生态环境状况

     1.空气质量情况

     2.废水、废气、废弃物排放情况

     3.环境卫生情况

    (二)社会经济状况

     1.人口增长情况

     2.人均GDP基本情况

     3.经济结构情况

   二 祁连山地区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二)模型建立

    (三)模型分析

     1.主要变量描述性统计及相关性分析

     2.平稳性检验

     3.实证结果

   三 祁连山地区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作用机制分析

   四 祁连山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路径选择

    (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合理构建政策丛

    (二)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培育生态产业

    (三)培育环保意识,发挥桥梁作用

  G.7 基于环境善治的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机制研究

   一 体制机制概述

   二 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机制现状分析

    (一)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机制现状

    (二)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机制存在的问题

     1.“九龙治水”局面

     2.政策失灵

     3.下位法违反上位法

     4.缺乏独立的监测评估

     5.唯GDP考核机制

     6.缺乏当地居民的参与

   三 以环境善治推动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机制创新

    (一)环境善治概述

    (二)实施环境善治的有效途径

     1.构建自然保护区综合执法监督局

     2.构建社区共管机制

     3.构建生态扶贫模式,建立健全生态补偿

     4.创建“生态民”,改变生态移民思路

     5.建立环境信息公开机制

     6.实施独立的监测评估

     7.开展有特色的自然教育

     8.实施绿色金融

     9.改变唯GDP考核方式,注重生态考核

     10.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发挥第三方机构作用

     11.推动公众参与

  G.8 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治理风暴: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起点

   一 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安全屏障与通道理论

    (一)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安全屏障作用

    (二)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道理论

     1.连接中西文明的古丝绸之路重要通道

     2.我国西气东输的重要能源通道

     3.“一带一路”倡议的咽喉要道

   二 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治理历程

    (一)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破坏曝光

     1.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早有曝光,但未引起相关方重视

     2.2017年,祁连山环境问题受到“轰炸式”曝光

    (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多次批示

    (三)中央督察组针对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专项督查及严肃问责

    (四)甘肃省委、省政府针对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取的整改行动

     1.强化政府管控督察力度

     2.重构依法行政秩序

     3.重建遵章守纪规则

     4.各级并举,推进环境恢复治理

    (五)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的系列生态治理行动

     1.扎实推进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

     2.全面清理违法违规项目

     3.加强生态保护监管

    (六)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效果显著

     1.地方性法规逐步完善

     2.矿业整治进展顺利

     3.水电旅游项目整治到位

   三 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如何实现绿色治理?

    (一)中国已开启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

    (二)新时期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如何实现绿色治理

     1.政府层面: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构建祁连山生态治理长效机制

     2.社会层面:增强公众环保意识,充分发挥社会公众的力量

     3.市场层面:利益共荣,重塑企业的道德责任和社会意识

 Ⅳ 专题篇

  G.9 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中公众参与的现状、困境与对策

   一 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中公众参与的现状分析

    (一)经济增速稳中略降

    (二)参与环境保护的领域和范围变广

    (三)非政府组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以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被动参与为主

   二 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中公众参与的困境

    (一)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制度保障不完善

    (二)公众参与力量薄弱,参与意识不强

    (三)公众参与主体不明确,公众参与范围较小

    (四)公众参与途径不够通畅

    (五)社会组织参与程度较低,作用没有发挥到位

   三 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中公众参与对策建议

    (一)政府政策推动公众参与

     1.建立健全相关法律体制,保障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合法性

    2.建立信息公开机制,保障公众对国家公园建设管理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权

    3.注重社区利益,构建社区共管机制,受影响的群体参与自然保护地的保护

     4.对公众开展环境立法培训和教育

    (二)社会组织带动公众参与

     1. ENGO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提高事件处理能力

     2. ENGO积极参与保护区相关立法的制定

     3.加强与当地企业、公众的合作

    (三)个体公众提高自身参与度

     1.发挥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作用,主动参与

     2.进一步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对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认识程度

     3.加强与政府的有效合作,共同实施环境法律

  G.10 祁连山民族文化与国家公园建设

   一 国外国家公园概况及国家公园与当地居民的关系研究

    (一)美国国家公园与当地居民的关系

    (二)日本国家公园与当地居民的关系

   二 祁连山公园建设及当地少数民族生产生活状况

    (一)祁连山国家公园概况

    (二)当地各少数民族生产生活发展概况

     1.肃北蒙古族自治县

     2.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

     3.天祝藏族自治县

     4.肃南裕固族自治县

   三 祁连山世居少数民族的生态智慧——以肃南裕固族为例

    (一)裕固族的生态观念

     1.自然崇拜中的生态观念

     2.生产生活中的生态智慧

    (二)国家公园建立与牧民生活变迁过程

   四 讨论与思考

  G.11 传统生态自然观与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

   一 祁连山地区概况

    (一)自然地理概况

    (二)人文社会概况

   二 中国古代的传统生态自然观与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

    (一)中国古代传统生态自然观

     1.远古自然崇拜和传说异志中的生态自然观

     2.儒家“天人合一”的生态自然观

     3.道家“道法自然”的生态自然观

     4.佛教“万物平等”的生态自然观

    (二)对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的借鉴

     1.人与自然是有机统一体

     2.遵循客观自然规律

     3.加大公众参与

   三 祁连山沿线民族传统生态自然观与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

    (一)哈萨克族

     1.哈萨克族的生态自然观

     2.哈萨克族生态自然观产生的原因

     3.对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的借鉴

    (二)裕固族

     1.裕固族的生态自然观

     2.裕固族生态自然观产生的原因

     3.对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的借鉴

    (三)东乡族

     1.东乡族的生态自然观

     2.东乡族生态自然观产生的原因

     3.对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的借鉴

   四 结论与建议

    (一)充分将当地居民转换为“生态民”,参与环境保护

    (二)加强生态环保教育,传承民族传统生态自然观

    (三)坚持节俭节约作风,推动环保可持续发展

    (四)重新认识草原围栏建设,适度恢复传统的游牧制度

 Ⅴ 理论篇

  G.12 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破坏的历史及原因

   一 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破坏历史

    (一)森林破坏

    (二)矿产资源开发破坏

    (三)水电站破坏

    (四)过度放牧

    (五)旅游破坏

   二 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破坏原因分析

    (一)政策方面

    (二)生态环境保护监管职能分散

    (三)缺乏生态绩效考核

    (四)忽视利益相关群体的诉求

    (五)开展有特色的环境教育

    (六)自然保护区缺少统一、规范、高效的管理

   三 结论

  G.13 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研究进展与展望

   一 引言

   二 研究进展

    (一)载文统计

    (二)研究进展

     1.冰川

     2.森林

     3.草地

     4.水资源利用与水源涵养

     5.荒漠化

     6.生物多样性

     7.管理制度探索与研究

   三 结论与展望

    (一)祁连山冰川退缩原因与影响

    (二)祁连山森林近20年森林与草地破坏状况与修复展望

    (三)祁连山水源涵养与荒漠化

    (四)公众参与以及市场研究

    (五)完善政策研究

  G.14 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的SWOT分析

   一 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的内部优势

    (一)生态区位作用极为重要

    (二)生态多样性

    (三)战略资源的重要通道

   二 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的内部劣势

    (一)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二)保护区管理体制机制亟待完善

    (三)地方经济发展与保护区建设目标存在冲突

   三 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的外部机遇

    (一)政策环境提供有力保障

    (二)祁连山国家公园建设

    (三)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广泛推广

    (四)交通基础设施完善

   四 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的外部威胁

    (一)西部生态环境退化阻碍保护区生态修复进程

    (二)地方财政薄弱,国家没有提出专项支撑政策

    (三)高耗水、高污染产业使保护区生态环境恶化

   五 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的战略矩阵

 Ⅵ 案例篇

  G.15 水电河源整治分析

   一 水电站整改分析

    (一)个别水电站违规建设,存在未批先建的问题

    (二)部分水电站的审批手续不全

    (三)部分水电站设计引水流量偏大

    (四)部分水电站建设超过设计工期

    (五)个别水电站未按规定下泄生态流量

    (六)部分水电站尚未竣工验收

   二 江河源头保护分析

    (一)加大生态修复与保护力度

    (二)完善水源地生态保护机制

    (三)强化综合监管能力的建设

  G.16 治理举措成效显现

   一 张掖:持之以恒推进生态环境整治

   二 甘南:环境治理开启群众幸福生活

    (一)铁腕治理草原退化生态“顽疾”

    (二)环境治理促进藏区旅游快速发展

   三 青海祁连山黑土滩治理成效显著

 Ⅶ 附录

  G.17 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大事记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G.18 1973~2018年环境保护政策名录汇编

 《祁连山生态系统发展报告(2018)》编委会

● 本书是由兰州大学跨学科研究团队编撰的祁连山环境年度报告,分总报告、分报告、政策篇、专题篇、理论篇、案例篇和附录七大板块,通过对祁连山生态系统被破坏的历史过程、治理风暴、典型案例、发展态势等进行多维度的研究,向社会各界呈现祁连山的生态环境、人文历史和发展趋势,并提出善治举措。● 近年来受巨大经济利益的驱使,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森林破坏、矿产违规开采、水电过度开发、偷排偷放等生态破坏行为屡禁不止,致使祁连山区地层结构稳定性降低,水土污染程度加大,植被征占面积激增,草场严重退化,地质灾害频发,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与治理面临严峻形势。本书以公共利益视角记录、审视和思考祁连山生态环境状况和整改效果,采用真实数据和事例,具有客观性、真实性和专业性,旨在为环保决策者提供智库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