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21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0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基石与灵魂图书

The Cornerstone and Soul of the Sinicization of Marxist Philosophy

SSAPID:101-7695-8952-67
ISBN:978-7-5097-1432-4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上下两编。上编主要从唯物主义方面阐明了在当代中国的具体情况下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和推进,论述了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基石是以人为本。下编则从辩证法入手,探讨辩证法是如何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被中国化的,明确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灵魂。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 张奎良
编 辑:袁卫华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07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B0 哲学理论

 自序 自觉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进程

 导论

  以人为本与构建和谐社会开启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新篇章

   一 以人为本与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新的思想资源

   二 以人为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纲领性的意义

   三 以人为本与构建和谐社会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具体启示

    (一)唯物主义部分

     1.用以人为本的人本论补充物本论

     2.用实事求是补充唯物主义的客观性原则

     3.用以人为本的实践时空观来深化传统的物质时空观

    (二)辩证法部分

     1.唯物辩证法的总体定位

     2.时代的变迁和辩证法向同一性的回归

     3.和谐辩证法对中国传统和谐思维方式的综合与提升

    (三)唯物史观部分

     1.唯物史观的“物”与以人为本

     2.以人为本与社会和谐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3.和谐社会是唯物史观理论建构的基石

 上编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新起点

   一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开创性的贡献

   二 邓小平开启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新征程

   三 以人为本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新开端

  第二章 马克思以人为本的哲学发展脉络

   一 从作为类的人到现实的人

   二 在现实和历史中展示人的经济和历史维度

   三 人学理论的新升华

  第三章 从物本到以人为本的历史演进

   一 物本的功过

   二 由物本到人本

   三 由人本到以人为本

  第四章 马克思的以人为本思想

   一 统治阶层的开明意识

   二 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性理念

   三 崇高的服务意识

   四 在实践中兑现以人为本

  第五章 辨析民、人民与人

   一 以平等为核心的近代的人的概念

   二 中国古往今来的官民对峙

   三 在人与民的整合中推出的人民概念

   四 从为人民服务升华为以人为本

  第六章 以人为本的人的内涵

   一 以人为本的人是指生而平等的作为类的人

   二 与人密切相关的民

   三 人民概念的伟大创举

   四 以人为本的人是对人民概念的提升

  第七章 以人为本与世界历史同行

   一 以人为本对人本思想的承接

   二 以人为本是世界历史的共同趋势

   三 中国占据人本思潮的制高点

  第八章 哲学视域下的以人为本

   一 以人为本是哲学本体论的深化和创新

   二 以人为本凸显了哲学价值论的意义

   三 以人为本体现了哲学的终极追求

  第九章 回归人本:社会主义探索的最新成就

   一 以人为本揭示公仆的责任和使命

   二 社会主义践行以人为本的实际历程

   三 以人为本的现代维度

  上编结语 以人为本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基石

 下编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十章 辩证法的实践范式与历史走向

   一 辩证法的实践辨正

   二 辩证法在历史实践中的生成和展开

   三 传统辩证法与当代的和谐转向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与辩证法

   一 马克思所理解的辩证法

   二 革命斗争年代辩证法向斗争性的倾斜

   三 社会主义对辩证法的拷问

  第十二章 和谐社会与和谐辩证法

   一 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诉求

   二 构建和谐社会,呼唤和谐辩证法

  第十三章 和谐辩证法的理论资源与辩证的和谐观

   一 和谐辩证法的理论资源

   二 共产主义思想与大同社会理想在目标上的一致

   三 和谐辩证法内蕴的辩证和谐观

  第十四章 和谐辩证法的多维思考与理论意蕴

   一 和谐的辩证法强调对立统一的矛盾双方整体上的同等地位

   二 和谐辩证法区别于“绝对同一”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强调“和而不同”的创新性

   三 和谐辩证法是关于和谐发展的学说

   四 和谐辩证法区别于传统的和谐思维

   五 和谐辩证法追求的是目标的和谐与过程的和谐,并不排斥否定和斗争

   六 和谐辩证法深层内涵

  第十五章 和谐社会与个人自由:辩证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延伸

   一 不和谐:人的存在状态

   二 和谐社会的历史和生存论形态

   三 作为超越过程的和谐社会

   四 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乌托邦与乌托邦精神

  第十六章 和谐社会实体化误导及其内在逻辑

   一 和谐社会实体化及其表现

   二 和谐社会实体化的内在逻辑

   三 对和谐社会的知性寻求

  第十七章 和谐社会实体化的问题及其症结

   一 整体规划及其危害

   二 和谐社会实体化对个人的危害

   三 双重道德迷惑人

   四 精英治理控制人

   五 统一意识塑造人

   六 个性的沦丧

   七 强调个人的被决定性

   八 对个人与社会的知性理解

   九 对社会的实体化

  第十八章 建立基于个性的和谐社会

   一 个性与和谐社会

   二 确立寻求和谐的行动取向

   三 确定性寻求的方式转换

   四 发扬个人自主性和创造性

   五 开启和谐社会的个人自由之维

   六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

  下编结语 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