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5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143

中国经济特区研究(2016年第1期 总第9期)图书

Studies on China's Special Economic Zones (2016 Number1 Volume9)

SSAPID:101-7691-7529-16
ISBN:978-7-5201-0246-9
DOI:
ISSN:

[内容简介]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连续出版的研究集刊,集中反映国内外关于中国经济特区研究的最新学术成果、研究进展和政策主张。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 袁易明
编 辑:高雁;吴鑫;周晓静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7年02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F2 经济计划与管理

 学术委员会

 Academic Committee

 从特区到自贸区:中国自贸区的特殊使命

 经济特区产业绿色转型能力定量测度:一个指标方法*

  一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与思路

  二 经济特区产业绿色转型能力测度

   1.原始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2.计算熵值、差异性系数和权重

   3.产业绿色转型能力的综合评价

  三 政策启示

   (一)改变对高增长的追求,真正实现发展理念的转变

   (二)投入不足是产业绿色转型加速的主要羁绊

   (三)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是培育产业绿色转型能力的根本策略

 我国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的梯度推进

  一 综合试验区的主要特征

   1.多层次、多元化的地区类型

   2.综合试验区的外向度分析

  二 综合试验区的目标任务

   1.总体目标和主要试点任务

   2.各个综合试验区的工作构想

  三 进一步深化试验区改革实践的思考

 “中国方案”的深圳实践

  一 “中国方案”蕴含的文化意义

  二 深圳经济特区对中国发展道路的探索

  三 深圳经济特区要为中国方案继续做出深圳贡献,提供深圳经验

 深圳企业外迁问题研究

  引言

  一 深圳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演变

   1.第一阶段:加工工业阶段

   2.第二阶段:发展本土企业与起飞阶段

   3.第三阶段:高新技术与产业升级

   4.第四阶段:质量深圳

  二 深圳产业升级与转型的理论解释

  三 由外生比较优势到内生比较优势转化的方式

   1.地方政府推动产业转型

   2.中央政府宏观政策推动产业转型

   3.直接成本推动产业转型

   4.城市空间的转换推动产业转型

  四 深圳产业结构变化对企业的影响

  五 结论

 大国产能外移的宏观经济条件与逻辑

  一 供给约束型经济态势下的总供给与投资分析

  二 需求约束型经济态势下的总供给与投资分析

  三 结论与余论

 中国特区经济:何去何从

  一 经济特区概念

  二 经济特区发展演进

   (一)20世纪80年代:初创阶段

   (二)20世纪90年代:发展阶段

   (三)2000~2009年:成熟阶段

   (四)2010年至今:特色阶段

  三 特区经济发展特征、作用与困境

   (一)特区经济发展特征

    1.经济实力:在曲折中快速增长

    2.产业结构:渐趋优化

    3.内向转向外向:进出口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境外旅游人数大幅度增长

    4.城乡一体化:城乡居民收入迅速提升

    5.形式多样:传统特区和新特区并存

    6.示范带动:共同富裕

   (二)特区经济发展作用

   (三)特区经济面临困境

    1.经济特区形式多样,定位不清

    2.经济特区政策与体制“特”色不突出

    3.经济特区依然具有浓厚的二元经济特征

  四 特区经济发展趋向与路径

   (一)特区经济发展趋势:转型和创新

    1.转型是特区经济发展的主旋律

    2.与世界经济接轨,融入全球产业链是主题词

    3.区域联动与协同创新是特区经济发展的新风向

   (二)特区经济发展路径:继续“特”下去

    1.主动创新特区发展模式

    2.突出制度与体制创新

    3.积极探索对外开放新模式

    4.实现经济发展方式向世界级转型

    5.完善经济特区与非经济特区的协调发展与合作机制

 非洲经济特区发展及中国特区经验启示*

  引言

  一 非洲出口加工型经济特区

  二 非洲港口型经济特区

  三 非洲自由贸易型经济特区

  四 非洲“中国经济特区”与中非经贸合作区

  五 非洲经济特区与中国经济特区发展比较及启示

 实体经济复兴视域下浦东新区制造业的发展演变

  一 浦东制造的昨天:“半个上海浦东造”,“工匠精神”在这里从未缺位

  二 浦东制造的今天:“三大产业鼎足立”,“智造”品牌在这里韧劲拓展

  三 浦东制造的明天:“海陆空立体进发”,“大国重器”在这里锻造立世

 深圳高技术产业发展与核心竞争力提升研究

  一 高技术产业发展趋势

  二 深圳高技术产业发展现状

  三 深圳高技术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制约因素

   (一)高技术产业研发投入强度不足

   (二)科技人员结构分布不平衡

   (三)关键技术攻关能力薄弱

   (四)产学研结合不紧密

   (五)高技术产业的金融支持不足

   (六)创新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四 提升深圳高技术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一)推进核心技术研发的基础设施建设

   (二)优化高技术产业投融资环境

   (三)推进高技术产业知识产权服务

   (四)完善高技术人才引进培育政策

   (五)提升高技术研发合作国际化水平

   (六)推动高技术产业集群发展

 中国经济特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

  引言

  一 “海上丝路”与“船型”文创产业带

   (一)“船型”文创产业带

   (二)“船型”文创产业带在“海上丝路”上的地位

  二 “船型”文创产业带现状及模式

   (一)深圳市文创产业现状与“深港一体化”

   (二)厦门市文创产业现状与“两岸文化产业合作示范区”

   (三)珠海市文创产业现状与“珠澳文创产业共同体”

   (四)汕头市文创产业现状与“潮汕文创产业圈”

   (五)海南省文创产业现状

  三 “船型”文创产业带在“海上丝路”上面临的风险与机遇

   (一)“船型”文创产业带面临的风险

   (二)“船型”文创产业带面临的机遇

  四 “海上丝路”与“船型”文创产业带发展对策与模式

   (一)“船型”文创产业带的发展对策

   (二)“船型”文创产业带的发展模式:“文化+管理”

  五 结束语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深圳

  一 深圳和“海上丝绸之路”

   (一)深圳历史上的易名与沿革

   (二)深圳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大港

  二 深圳经济特区的现状

   (一)深圳发展的经济硬实力

   (二)深圳发展的文化软实力

  三 深圳发展与“一带一路”建设

   (一)深圳今后五年的发展前景

   (二)深圳发展与“一带一路”建设

 “一带一路”经济体的差异性和互补性

  一 差异性是“一带一路”的鲜明特色

  二 互补性是“一带一路”的发展推动力

  三 差异性于“一带一路”的意义

  四 在差异中推动“一带一路”发展

  五 深圳在“一带一路”中的定位和作为

 国际能源安全与全球治理模式的反思

  引言

  一 能源安全问题与中国的南南合作走向

   (一)中国所面临的能源安全现状

   (二)美国对中国“书写国际经济规则”所持有的立场

  二 能源战略所带来的全球环境问题

   (一)全球环境问题的严峻现实

   (二)中国在全球环境治理过程中承担的责任

  三 中非能源合作中的劳资问题及其治理模式反思

   (一)中非能源合作中的劳资问题

   (二)产业发展过程面临的问题——再谈日本学者赤松要著名的雁行模式理论

  四 结束语

 经济特区经验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一 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国际交流合作的战略战术思考

  二 经济特区发展与“一带一路”倡议实施

  三 经济特区建设与新时期区域开发开放

  四 论坛总结

 编委会

 思想自由飞翔的天空

[1]《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

[2]《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

[3]《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

[4]《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

[5]魏晓文、刘志礼:《近期国外的中国模式研究、趋势、困境与启示》,《理论视野》2010年10期。

[1]朱斌、胡志强、姚琴琴:《基于灰熵决策模型的绿色产业发展评价分析——以福建省为例》,《物流工程与管理》2014年第1期。

[2]顾在浜、石宝峰、迟国泰:《基于聚类-灰色关联分析的绿色产业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资源开发与市场》2013年第4期。

[3]周颖、王洪志、迟国泰:《基于因子分析的绿色产业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模型及实证》,《系统管理学报》2016年第2期。

[4]朱春红、马涛:《区域绿色产业发展效果评价研究》,《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年第3期。

[5]深圳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深圳调查队:《深圳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6。

[6]珠海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珠海调查队:《珠海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6。

[7]汕头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汕头调查队:《汕头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6。

[8]厦门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厦门调查队:《厦门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6。

[9]海南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海南调查总队:《海南省2015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6。

[1]袁波、李光辉:《新时期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重要作用与对策研究》,《国际贸易》2015年第10期。

[2]王新奎:《未来30年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与上海面临的挑战》,《科学发展》2015年第4期。

[3]肖林、周国平、严军、郭爱军:《关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化改革的评估报告》,《科学发展》2015年第12期。

[4]林桂军:《从上海看自贸(试验)区服务业开放的定位和顺序》,《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6期。

[5]陆建明、杨宇娇、于丹:《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统一负面清单与美国BIT签约双方负面清单的比较研究》,《上海经济研究》2015年第10期。

[6]肖本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金融综合监管制度创新研究》,《科学发展》2015年第1期。

[7]张占江:《“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竞争中立制度解释》,《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3期。

[8]沈玉良、彭羽:《上海自贸试验区货物贸易监管制度和便利化创新》,《上海社科院英文版季刊》(SASS STUDIES)2016年第2期。

[1]弗朗西斯·福山:《历史的终结与最后的人》,陈高华译,广西大学出版社,2014。

[2]弗朗西斯·福山:《政治秩序和政治衰败》,毛俊杰译,广西大学出版社,2015。

[3]厉以宁:《中国经济双重转型之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4]傅斯年:《夷夏东西说》,载中研院编《庆祝蔡元培先生六十五岁论文集(下)》,中研院史语所,1933。

[5]柳诒徵:《中国文化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6]杜维明:《东亚社会的新儒学传统对多元现代性的启示》,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16届大会会议演讲,昆明,2009。

[7]苏东斌、钟若愚:《中国经济特区的时代使命》,《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年第3期。

[8]刁炜:《英媒剖析全球经济特区成败:深圳“最突出”》,参考消息网,2015年4月4日,http://www.cankaoxiaoxi.com/finance/20150404/731059.shtml。

[9]陶一桃:《深圳印证中国道路》,《南方论刊》2014年第6期。

[1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邓小平思想年谱》,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

[11]陈学明:《论中国道路对人类文明的历史性贡献》,《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

[12]《深圳去年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累计进出口4510亿》,中国经济网,2016年2月14日,http://district.ce.cn/zg/201602/24/t20160224_9058349.shtml。

[13]《李约瑟文集》,陈养正等译,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1]陈伟鸿:《民营企业区域迁移及其策略分析》,《学术交流》2005年第10期。

[2]李王鸣、朱珊、王纯彬:《民营企业迁移扩张现象调查》,《经济问题》2004年第7期。

[3]刘怀德:《企业迁移的动因研究》,《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2期。

[4]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5]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反思经济发展与政策的理论框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6]林毅夫:《自生能力、经济发展与转型理论与实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7]唐杰:《中国经济的转型与发展》,中国经济出版社,2016。

[8]杨小凯:《发展经济学——超边际与边际分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9]赵奉军:《民营企业大“迁移”的经济学》,《科技信息》2003年第8期。

[10]《朱镕基讲话实录》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1。

[11]《朱镕基讲话实录》第4卷,人民出版社,2011。

[12]彼得·德鲁克:《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蔡文燕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13]默里·L.韦登鲍姆:《全球市场中的企业与政府》,张兆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14]Hayter,R.,The Dynamics of Industrial Location:The Factory,the Firm and the Production System(New York:Wiley,1997).

[15]Louw,E.,Kantoorgebouw En Vestigingsplaats(Delftse:Universitaire Press,1996).

[16]Townroe,P.M.,Industrial Movement:Experience in the US and the UK(Westmead:Saxon House,1979).

[1]刘巍:《从供给约束型经济向需求约束型经济的转变——1952年以来中国经济态势初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1年第2期。

[2]刘巍、陈昭:《近代中国50年GDP的估算与经济增长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

[3]刘巍、李杰:《美国大萧条的逻辑起点:收入分配不公(1919~1929)》,《国际经贸探索》2014年第12期。

[4]刘巍、周锦兰:《IS-LM模型的必备前提:潜在需求大于有效需求》,《中国计量经济史研究》2015年第1期。

[5]刘巍、倪坤:《对凯恩斯投资函数前提与逻辑的讨论——基于需求约束前提的修正》,《中国计量经济史研究》2016年第2期。

[1]罗清和、蔡腾飞、李佩:《新时期经济特区还要特下去》,《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

[2]黄景贵、高莹:《经济特区的发展成就、主要挑战与改革新使命》,《中国党史研究》2011年第11期。

[3]徐现祥:《广东经济起飞的动力机制研究》,《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

[4]曹龙骐:《转型:后危机时期深圳经济特区科学发展的主题词》,《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

[5]罗清和、许新华:《经济特区与非特区协调发展的理论基础与政策思考》,《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

[6]罗海平:《经济特区与中国的转型路径》,《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

[7]魏达志:《论经济特区的模式转换与体制创新——经济一体化时代深圳特区未来发展的路径选择》,《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

[1]黄梅波、唐露萍:《中非经贸合作区的建立及其面临的挑战》,《国际经济合作》2012年第6期。

[2]张菲:《中非经贸合作区建设模式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国际贸易》2013年第3期。

[3]蔡倩茹:《非洲的“经济特区”》,《国际商报》2010年7月12日,第14版。

[4]罗拉·霍塔:《中国为非洲打造经济特区》,《世界报》2010年8月4日,第10版。

[5]路红艳:《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发展的经验启示》,《对外经贸》2013年第10期。

[6]王彦喆:《借经贸合作区淘金非洲》,《进出口经理人》2011年第2期。

[7]逄增珺:《中国对非投资的经济社会效应初探》,硕士学位论文,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

[8]白云:《突尼斯与欧洲国家经济关系分析》,硕士学位论文,华中师范大学,2013。

[9]《2013非洲竞争力报告认为区域一体化是提升非洲未来竞争力的关键》,驻喀麦隆经商参赞处,2013年5月24日。

[10]《2013年非洲重大经济事件回顾》,驻喀麦隆经商参赞处,2014年1月20日。

[11]《中部非洲经济与货币共同体:“六国俱乐部”处于停滞状态》,《青年非洲》2014年7月8日。

[12]《非洲区域一体化组织盘点》,驻喀麦隆经商参赞处,2014年3月17日。

[13]《非洲贸易一体化现状分析》,驻埃塞俄比亚经商参赞处,2014年2月25日。

[14]《非洲自贸区有望于2017年底前实现》,埃塞俄比亚《每日观察》2014年5月28日。

[15]《非洲积极发展本土制造业,建立出口加工区模式》,东方财富网,2010年5月23日,www.eastmoney.com。

[16]《埃及苏伊士湾西北经济特区建设情况简介》,驻埃及经商参赞处,2008年10月1日。

[17]《中部非洲国家经济共同体》,互动百科,2010年4月17日,www.baike,com。

[18]毕洪业:《后危机时代的国际体系转型:俄罗斯的主张与应对》,《国际论坛》2014年第2期。

[19]武芳、田伊霖、王婷:《东非共同体发展成效和问题研究》,《国际经济合作》2013年第12期。

[20]赵红霞、王峰:《中国对西非国家出口贸易常见的风险及防范》,《对外经贸实务》2010年第11期。

[1]上海市浦东新区档案局编《浦东简史》,上海文艺出版社,2016。

[2]李幼林:《海派文化的历史流变与发展方向——以“浦东学派”为例》,《探索与争鸣》2010年第6期。

[3]李幼林:《美国推动实体经济回归的启示》,《浦东开发》2013年第4期。

[4]蓝狮子编著《金桥范式——一个国家级开发区的崛起和发展路径》,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4。

[5]微信公众号“科WAY”:《张江科学“重武器”的火力有多强》,2016年3月。

[6]浦东新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浦东改革与发展研究院编《2015浦东产业发展报告》。

[7]浦东新区人民政府:《浦东新区“十三五”规划》。

[8]浦东新区人民政府:《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浦东新区行动方案》。

[1]闫莉主编《深圳科技年鉴2013》,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2013。

[2]詹·法格博格、戴维·莫利、理查德·纳尔逊:《牛津创新手册》,柳卸林、郑刚、蔺雷等译,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

[3]本·斯泰尔、戴维·维克托、理查德·内森:《技术创新与经济绩效》,浦东新区科学技术局、浦东产业经济研究院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4]周轶昆:《深圳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现状与推进战略研究》,《科技创业月刊》2012年第7期。

[5]游文娟:《2014年全球研发投入将呈增长趋势》,《生命科学研究快报》2014年第1期。

[6]周轶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启示》,《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年第4期。

[7]甘霖、陈冬云:《深圳2015年创新发展成绩亮眼》,《深圳特区报》2016年1月31日。

[1]刘劲松:《四个“IN”是一带一路题中应有之义》,《上海证券报》2015年6月2日。

[2]习近平:《联通引领发展 伙伴聚焦合作——“在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东道主伙伴对话会上的讲话》,《光明日报》2014年11月9日。

[3]刘轶:《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范式的分野与反思》,《现代传播》2007年第1期。

[4]向勇:《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历史演进关键问题和人才要求》,《现代传播》2013年第1期。

[5]李凤亮:《深圳前海自贸区文化创新定位与路径》,《深圳大学学报》2016年第1期。

[6]张灼华、陈芄:《中国香港:成为“一带一路”版图中的持续亮点》,《国际经济评论》2015年第2期。

[7]苏武江:《澳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路径研究》,《科技管理研究》2012年第24期。

[8]CISAC,“Cultural Times the First Global Map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Cultural times,”2015.

[9]巍鹏举:《文化创意产业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10]花建:《“一带一路”战略与我国文化产业的空间新布局》,《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6期。

[11]Lydia Deloumeaux,Jose Pessa,Lisa Barbosa,The Globalization of Cultural Trade:A Shift in Consumption,UNESCO Institute for Statistics,2016.

[12]花建:《面向2020年的上海文化产业空间布局》,《上海城市规划》2012年第3期。

[13]厉无畏:《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以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先行区上海为例》,《甘肃社会科学》2014年第3期。

[14]蒋述卓、郑焕钊:《从文化产业到创意社会:广东文化产业发展对策研究》,《探求》2016年第3期。

[15]丹增:《关于发展文化产业的思考》,《今日民族》2004年第6期。

[16]范易飞、范宇鹏:《澳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策研究》,《经济师》2016年第7期。

[1]刘深:《谁说深圳是小渔村》,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2011。

[2]吕文郁等:《宝安人文风物》,北方文艺出版社,2001。

[3]陈公元:《古代非洲与中国的友好交往》,商务印书馆,1985。

[4]戴闻达:《中国人对非洲的发现》,胡国强、覃锦显译,商务印书馆,1983。

[5]连云山:《谁先到达美洲:纪念东晋法显大师到达美洲1580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6]三上次男:《陶瓷之路》,李锡经、高喜美译,文物出版社,1984。

[7]朱天顺主编《妈祖研究论文集》,鹭江出版社,1989。

[8]陈乃刚:《建设有深圳特色的旅游文化》,载陈传康、郁龙余主编《深圳市旅游发展规划》,同济大学出版社,1992。

[9]肖一平、林云森、杨德金编《妈祖研究资料汇编》,福建人民出版社,1987。

[10]王京生主编《十大观念》,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2011。

[11]王京生主编《深圳梦:100个深圳人的成长史》,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2013。

[1]习近平:《弘扬人民友谊 共创美好未来》,2013年9月7日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

[2]习近平:《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2013年10月3日在印度尼西亚国会演讲。

[3]《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5]《2016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

[6]《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战略规划》(中发〔2014〕14号)。

[7]《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1]李相博:《中国页岩气开发重大进展》,新华网,2015年12月29日,http://news.xinhuanet.com/local/2015-12/29/c_1117609446.html。

[2]项卫星、王冠楠:《美国的贸易政治对贸易政策决策的影响——基于TPP谈判的视角》,《世界经济研究》2015年第11期。

[3]孟小珂:《巴黎气候变化大会达成历史性协定》,人民网,2015年12月14日,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5/1214/c1001-27924179.html。

[4]杨红强、张晓辛:《〈京都议定书〉机制下碳贸易与环保制约的协调》,《国际贸易问题》2005年第10期。

[5]《中国能源》编辑部:《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国能源》2014年第11期。

[6]孙欣、高巍、朱晓煜、张可蒙:《中国城市碳排放权交易体系有效性评价研究——基于四个碳交易试点的实证分析》,《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第6期。

[7]高翔:《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进展与展望》,《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期。

[8]《美国国务卿克里:巴黎气候协议将不具有法律约束力》,中国新闻网,2015年11月12日,http://www.chinanews.com/gj/2015/11-12/7618938.shtml。

[9]袁武:《中国在非洲冲突后国家重建中发挥重要作用》,《当代世界》2016年第3期。

[10]晶晶、马丁、宋捷:《中国公司进入非洲建筑市场的分析:安哥拉案例》,《西亚非洲》2008年第4期。

[11]程全国、于明华、李晔:《中国低碳经济研究进展》,《沈阳大学学报》2013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