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7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18

新时代中国民族地区发展调查研究图书

Investigat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thnic Areas in the New Era

SSAPID:101-7532-0082-53
ISBN:978-7-5201-2429-4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基于“21世纪初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调查”2013~2016年在全国16个省、自治区56个县、市获取的城乡家庭及干部问卷数据,从各族群众的主观视角,集中展示了21世纪以来,我国民族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显著成效,也为完善我国民族政策内容,提升民族工作治理能力和治理效果提供了全景式论证支撑。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课题组还提出了中肯的建议,供有关部门参考。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 王延中
编 辑:周志宽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04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C95 民族学

 后记

 第一章 加快民族地区小康社会建设的挑战、问题及对策

  一 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事关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

  二 对民族地区小康社会建设进程总体评价

   (一)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指标体系”完成目标难度较大

   (二)按照“地区发展与民生指数”民族地区发展差距缩小、但总体建成小康社会难度增大

   (三)广大民族地区干部群众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体目标充满信心

  三 新世纪以来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重大进展

   (一)民族省区经济赶超势头强劲,局部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民主法制建设与全国同步,社会总体和谐稳定

   (三)各族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四)文化和教育事业发展迅速

   (五)更加重视生态文明建设

  四 民族地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民族地区小康社会建设与全国平均水平总体差距依然十分明显,差距扩大趋势尚未得到遏制

   (二)制约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因素众多,解决发展难题的能力不足

    1.民族地区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和工业化的进程中,面临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难题

    2.基础设施不足、产业结构整体落后,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困难

    3.民族地区财政保民生、保基本建设负担沉重

    4.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自主权落实和生态补偿机制不到位,能源资源价格改革滞后

    5.文化教育落后,人才匮乏,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困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五 加快民族地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民族地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指标体系

    1.增加地区生态保护贡献指标

    2.增加扶贫工作及减贫贡献率指标

    3.增加少数民族发展和民族关系指标

   (二)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若干建议

    1.完善生态补偿和资源开发约束机制

    2.对民族地区实施更优惠的财政、税收扶持政策

    3.夯实民族地区农牧业发展基础,促进农业现代化

    4.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提升经济实惠可持续发展能力

    5.因地制宜推进工业化与城镇化,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与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6.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与人才培养,提升劳动者素质与干部综合能力

    7.加快“一带一路”建设,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第二章 2013年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小康社会建设调查

  一 问卷调查概述

  二 经济发展

   (一)生产、生活条件

    1.农业土地资源

    2.居住条件

   (二)就业与劳动力转移

    1.农村就业

    2.城镇就业

    3.劳动力转移的阻力、环境及意愿

   (三)被调查地区收入、支出水平

    1.被调查地区城乡居民家庭收入水平与结构

    2.被调查地区城乡受访家庭收入分配分化分析

    3.城乡居民支出水平与结构

  三 生态移民与退耕还林

   (一)被调查地区的生态移民

    1.被调查地区由政府主导的生态工程性移民类型占比最大,多为自愿式移民

    2.调查地区整体回迁意愿不强,生活生产不适是影响回迁之主因

    3.生态移民政策及效果得到广泛认可,政策内容的宣传力度有待提高

   (二)退耕还林

    1.被调查地区均有实施退耕还林,不同省区民族之间存在差异

    2.调查地区职业培训内容以造林种草为主,实施和宣传力度有待提高

    3.退耕还林效果整体评价较好,未来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

  四 民族文化

   (一)被调查地区的民族语言文字

    1.最先习得和日常使用均以本民族语言为主

    2.被调查地区汉文字的使用较为普遍

    3.被调查地区双语教育认可度较高

    4.小结

   (二)被调查地区的民族文化

    1.被调查地区民族文化类型多元化特征明显

    2.被调查地区民族文化发展比较全面

    3.民族文化传承有保障

    4.民族文化保护思路多样

    5.小结

   (三)简要结论与启示

    1.正确处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关系

    2.处理好民族文化发展和传承的关系

  五 政府管理与公共服务

   (一)被调查地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

    1.传统水渠灌溉模式占主导地位,西北、西南地区农业灌溉方式差异显著

    2.被调查民族地区农村基础设施发展较快,但各项公共基础设施配置不均衡

    3.农村受访者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满意度一般

    4.被调查地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基本满足受访者需要,但民族差异、地区差异显著

    5.政府财政资金投入不足是被调查地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最大问题

   (二)被调查地区的社会保障

    1.城乡受访者社会保险参保情况良好,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实现制度基本全覆盖

    2.被调查地区城乡受访者对社会保障制度的满意度高,但社会保障制度保障水平的满意度低于制度覆盖范围的满意度,养老保险制度的满意度低于医疗保险制度的满意度

   (三)被调查地区的政府管理

   (四)调查地区的小康社会建设

   (五)结论和建议

    1.增加中央财政投入,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2.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3.高度重视危机管理,加强政府危机管理能力

  六 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

   (一)被调查地区受访者对民族政策的评价

    1.城乡受访者对生育政策的态度:对既有政策总体满意,同时也希望计划生育政策更加完善

    2.受访者对高考加分政策的态度:满意度较高,并希望扩大政策覆盖范围

    3.受访者对所在地区扶贫政策和优惠政策的看法:对公共服务类扶贫政策实施情况的知晓度高于扶贫发展类政策,对扶贫政策和优惠政策满意度较高

    4.受访者对政府落实民族政策的工作评价:对当地政府在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和维护社会治安方面的评价较好,对政府自身工作方式、扩大就业和提高收入方面好评比例较低

   (二)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

    1.受访者既认同本民族也认同中华民族,但对中华民族认同比例最高

    2.国家认同感较高

   (三)调查地区的族际交往

    1.受访者族际交往意愿远近有别:聊天、交友、工作和居住不是问题,谈到族际通婚则退避三舍;族际交往行为普遍,大部分受访者都有其他民族朋友

    2.受访者认为少数民族身份在日常交往、工作、生活中较为便利

    3.大部分受访者欢迎外来人员,但担心外来人员对当地环境和就业带来破坏

   (四)受访者的民族关系评价:肯定我国当前的民族关系并认为民族关系呈好转趋势

   (五)小结

  七 社会安全与社会和谐

   (一)受访者个人生活压力与未来信心:压力不大、信心较足

   (二)社会预期:大部分受访者对2020年所在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充满信心

   (三)社会安全感:各民族受访者社会安全感总体较强,对食品的安全感较低

   (四)社会公平感:大部分受访者公平感较强,但在就业发展方面公平感较低

   (五)社会冲突评价:民族地区居民认为各种冲突都不太严重,认为干群冲突和医患冲突严重的比例相对较高

   (六)小结

    1.个人生活压力与未来信心

    2.社会预期

    3.社会安全感

    4.社会公平感

    5.社会冲突评价

  八 总体结论与相关政策建议

   (一)民族地区城乡经济发展方面

   (二)生态移民与退耕还林、还草

   (三)民族文化

   (四)政府管理与公共服务

   (五)民族政策和民族关系

   (六)社会安全和社会和谐

   (七)相关政策建议

 第三章 2014年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小康社会建设调查

  一 问卷调查概述

   (一)抽样原则与抽样地点

   (二)调查样本的民族分布和人口特征

  二 2014年调查问卷主要发现

   (一)就业、收入和社会保障

    1.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趋势加强,城市化进程加快

    2.年轻、高学历的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比例高,就业渠道多样

    3.民族地区农村家庭的非农收入成为主要收入来源,政府转移支付力度大

    4.城乡被访者社会保险的参保率有差异,社会保障满意度评价较高

    5.扶贫开发工作满意度有待提升

   (二)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政策效果评价

    1.不同地区和民族对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的生态保护效果评价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

    2.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工程中的就业培训多样化

    3.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政策延续的期望比较高

    4.生态移民产生回迁意愿的主要原因是不适应新环境

    5.生态移民工程效果评价因地区不同而差异明显

   (三)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的评价

    1.传统节日、传统服饰、传统民居、宗教习俗被选择为第一重要的特色文化

    2.政府保护的民族文化类型应当符合居民的选择

    3.不同民族的受访者对民族文化保护与商业化开发的评价略有不同

    4.双语教育和语言文化传承的重视意识有明显地域区别

    5.民族文化的了解渠道相对集中于家庭、社区、公共媒体和学校

   (四)民族关系与生活态度

    1.民族身份、公民身份、本地人身份的认定与比较存在明显差异

    2.国家认同感提高

    3.民族间交往意愿总体较强,不同人群呈现出一定差异

    4.被调查地区当地居民对外来流入人员的态度更加积极

    5.民族关系评价总体良好,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评价有一定差异

    6.个人压力评价上升

    7.社会安全和社会公平感评价有所改善

  三 民族地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取得新进展

   (一)2014年以来党和政府更加重视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的稳定发展

   (二)民族地区全面小康建设取得新进展

    1.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呈现了强劲态势

    2.民族地区的社会事业发展取得新成就

    3.生态文明建设得到加强

    4.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取得新进展

    5.城乡居民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很有信心

  四 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挑战与对策

   (一)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挑战与问题

    1.民族地区反贫困任务依然沉重

    2.民族地区社会发展方面的制约更加明显

    3.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内驱动力仍然不足

    4.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面临很大压力

    5.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面临不少挑战

   (二)促进民族地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1.从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的视角不断完善民族政策,提升民族地区治理能力

    2.贯彻共享发展理念,切实提升精准扶贫效果和民生建设实效

    3.提升基层政府社会治理能力,增加基本公共服务有效供给

    4.强化可持续发展理念,形成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的良性互动

    5.重视发挥少数民族在文化保护中的主动性,促进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和开发创新的有机衔接

 第四章 2015年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状况调查报告

  一 问卷数据基本情况介绍

  二 就业与生活

   (一)外出就业

    1.连续外出就业状况

    2.未持续外出就业的原因

    3.外出找工作面临的障碍

   (二)就业地域选择意向

   (三)城镇居民就业状况

   (四)失业/待业状况

   (五)家庭生活状态

   (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信心度

  三 精准扶贫与公共服务

   (一)驻村工作开展情况

   (二)精准扶贫满意度

   (二)社会保障

   (三)公共服务获取情况

  四 社会生活与城镇化

   (一)日常休闲娱乐方式

   (二)城镇化意愿

   (三)城市生活的融入性

  五 资源环境与生态保护

   (一)退耕还林

   (二)生态环境保护观念

  六 民族政策

   (一)对民族特殊优惠政策满意度总体评价

   (二)对计划生育政策效果评价

   (三)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

   (四)双语教育政策效果评价

  七 民族关系与民族认同

   (一)民族关系评价

    1.民族关系状况评价

    2.对外来人员的欢迎度

    3.朋友中其他民族朋友的数量

    4.与其他民族交往的意愿

   (二)民族认同

    1.民族身份排序

    2.公民身份、民族身份与本地人身份排序

    3.实际生活中的信任对象

  八 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

   (一)最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类型

   (二)最需要政府保护的传统文化类型

   (三)子女传承本民族语言、文化的意愿

   (四)对民族文化资源开发的态度

  九 研究结论

 第五章 2016年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小康社会建设调查

  一 问卷调查总体情况

   (一)问卷调查的地区和民族分布

   (二)调查样本的人口特征

   (三)城乡受访者的语言状况

  二 扶贫与小康社会建设

   (一)城乡家庭收入

    1.城乡家庭的人均收入状况

    2.城乡受访者收入结余的渠道选择

    2.收入水平的评价与预期

   (二)农村受访者对精准扶贫的主观评价

   (三)民族地区小康社会建设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信心度

    2.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措施

  三 教育与公共服务

   (一)教育

   (二)公共服务

  四 公共文化与民族文化

   (一)社区公共文化

   (二)民族文化

    1.传统民族文化

    2.民族文化的传承

  五 民族关系

   (一)民族交往

   (二)对民族关系的评价

  六 简要结论

 第六章 2013~2016年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小康社会建设综合分析

  一 “大调查”问卷调查数据基本概况

  二 民族地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成效

   (一)经济生活状况

    1.家庭收入

    2.生活水平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信心度

    3.就业状况

    4.城镇化意愿

   (二)精准扶贫与公共服务

    1.精准扶贫

    2.基本公共服务

    3.社会保障

   (三)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

   (四)民族关系与民族认同

    1.民族关系状况

    2.跨族通婚

    3.民族认同

   (五)民族政策

    1.计划生育政策

    2.高考加分政策评价

    3.双语教育政策

   (六)生态文明建设

  三 民族地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一)内生发展动力仍然不足

   (二)农村居民增收难度很大

   (三)扶持项目对劳动力的技能培训不足

   (四)民族地区城镇化进程阻力因素多

   (五)精准扶贫项目效率有待持续增强

   (六)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效果相对薄弱

   (七)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效果仍需改进

   (八)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有待加强

  四 民族地区全面小康社会建成的对策

   (一)把加强劳动力技能培训放到突出位置

   (二)大力加强适合当地发展需要的人才培训和职业教育

   (三)加大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落实力度

   (四)继续加大深度贫困地区的精准扶贫与脱贫

   (五)构建多元主体供给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六)进一步提升民族政策的公平性

   (七)妥善处理好民族地区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第七章 加强民族工作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民族工作与民族地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二 民族地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取得新进展

  三 民族地区精准扶贫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四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本书基于“21世纪初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调查”2013~2016年在全国16个省、自治区56个县、市获取的城乡家庭及干部问卷数据,从各族群众的主观视角,集中展示了21世纪以来,我国民族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显著成效,也为完善我国民族政策内容,提升民族工作治理能力和治理效果提供了全景式论证支撑。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课题组还提出了中肯的建议,供有关部门参考。

[1]国家民委经济发展司等:《中国民族统计年鉴2012》,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2]国家民委经济发展司等:《中国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报告》,民族出版社,2013。

[3]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人民日报》2014年2月25日。

[4]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2014年3月5日)》,《人民日报》2014年3月15日。

[5]中国统计学会、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2012年地区发展与民生指数(DLI)统计监测结果》,国家统计局网站,2013年12月31日。

[6]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21世纪初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调查问卷数据库》,2013。

[7]潘晨光:《中国人才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1]班娟娟:《十八大以来每年减贫逾1300万》,经济参考报,http://dz.jjckb.cn/www/pages/webpage2009/html/2017-10/11/content_36762.htm,2017年10月11日。

[2]国家民委监督检查司:《〈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扶贫进展报告(2016)〉在京发布》,国家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官网,http://www.seac.gov.cn/art/2017/3/21/art_7191_277501.html,2017年10月10日。

[3]何树红、姜毅、邹丽华、王瑞:《云南地震灾害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第5期,第426~432页。

[4]宁亚芳:《应对不公平的策略选择与民族地区社会治理》,《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期,第72~79页。

[5]沈亚平、张庆轩:《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破局与选择》,《宁夏社会科学》,2017年第5期,第74~78页。

[6]王庶、岳希明:《退耕还林、非农就业与农民增收——基于21省面板数据的双重差分分析》,《经济研究》,2017年第4期,第106~119页。

[7]王延中、丁赛:《2013年调查问卷分析·综合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第3~5页。

[8]严耕主编《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报告2015》,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第3~23页。

[9]新华网:《习近平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2015年11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站,http://www.scio.gov.cn/31773/31774/31783/Document/1457231/1457231.html,2017年10月18日。

[10]新华网:《习近平十九大报告全文(实录)》,新浪网,http://finance.sina.com.cn/china/gncj/2017-10-18/doc-ifymvuyt4098830.shtml?from=wap,2017年10月18日。

[11]邹伟忠:《减贫任务超额完成 收入增速高于全国》,《中国发展报告2016》,中国统计出版社,2016,第45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