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25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311

珠海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报告(2016)图书

Annual Report on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of Zhuhai (2016)

SSAPID:101-7367-7930-21
ISBN:978-7-5201-0987-1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分析了2016年珠海市的经济、社会、文化、产业、区域等各个领域的发展变化,并对各领域2017~2018年的发展趋势做了展望与预测。本书内容全面,作者多为当地各个领域的科研人员和从业人员,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对各个问题的分析也具有明显的当地特色,有助于读者快速了解珠海各个领域的发展情况,具有很好的参考借鉴价值。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 蔡新华
编 辑:王玉敏;崔红霞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7年09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E 军事

 综述篇

  2015年珠海经济运行态势分析及2016年展望

   一 2015年经济运行总体情况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二)主要行业发展情况

    (三)三大需求表现为投资增势较强、消费平稳、进出口低迷

   二 经济运行的主要亮点

    (一)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二)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

   三 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实体经济结构性的困难逐步显现

    (二)消费市场缺乏新亮点

    (三)外需市场持续萎缩

   四 2016年宏观形势预判

    (一)世界经济充满不确定性

    (二)全国经济将探底企稳

    (三)全省经济形势或将好于全国

    (四)珠海经济将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但预计将保持相对平稳的增速

   五 相关建议

    (一)从需求侧发力,进一步建立促进长远发展的长效机制

    (二)从供给侧发力,力抓促进经济增长的增长点,确保全年预期目标的实现

  珠海市社会科学生产力现状研究

   一 引言

   二 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获取

     2.文献处理

     3.数据分析

   三 结果与分析

    (一)产品情况

     1.产量

     2.产质

     3.学科分布

    (二)生产者情况

     1.生产单位分布

     2.杰出作者分布

     3.珠海作者研究珠海的情况

    (三)生产条件

   四 结论与建议

    (一)珠海社科生产力现状

    (二)发展珠海社科生产力的建议

     1.引导珠海高校提升社科生产力水平

     2.营造良好的社科研究氛围

     3.努力提高珠海作者的社科研究能力与水平

     4.加强社科研究成果质量的引导与管理

  全媒体环境下珠海媒体的融合发展策略研究

   一 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一)积极探索媒体融合发展已成共识

     1.梳理媒介融合的相关定义、理论概念

     2.以某个媒体或节目为研究对象,着眼媒体融合的现状、问题及发展策略

     3.在全媒体环境下,探讨人才培养方案

     4.从技术角度谈媒体融合

    (二)以珠海媒体为对象的媒体融合研究还有诸多空白

   二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三 目前珠海媒体融合发展情况

   四 当前珠海媒体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五 思想意识上的策略建议

   六 具体内容上的策略建议

    (一)坚持“内容为王”,保持并发挥传统媒体自身的优势

    (二)发挥地域优势,让珠海媒体主动拉拢年轻群体

    (三)与知名媒体合作,借知名品牌影响力宣传自家品牌

    (四)新媒体平台的内容设置与内容创新

     1.在新媒体平台发布“碎片化”的传统媒体视频节目

     2.开发新媒体私人定制的服务功能

     3.媒体融合环境下发掘节目主持人在新媒体平台的功能

     4.广告共享与植入,实现新媒体的价值空间

    (五)线下主动拉粉丝关注

    (六)建立全媒体信息调度中心,即信息的“中央厨房”

   七 技术支持上的策略建议

  珠海市新型智库建设与政府决策水平提高

   一 智库和政府的功能定位

    (一)智库的专有属性

     1.专业性

     2.中立性

     3.竞争性

     4.连贯性

    (二)政府专有属性

     1.权威性

     2.社会性

     3.系统性

    (三)公共政策体系中智库和政府的功能交叉

     1.共同完善政策信息系统

     2.共同构建政策咨询系统

     3.共同强化政策监控系统

   二 新型智库建设应当规避的错误方向

    (一)放弃智库专有属性

    (二)放弃智库体系化追求,走分割化发展道路

    (三)放弃智库市场化、产业化潜力,走行政化、补贴型发展道路

   三 智库参与重大公共决策的意义

    (一)智库的内涵

    (二)智库参与重大公共决策的意义

   四 珠海市智库的现状、政策参与的路径和存在的问题

    (一)珠海市智库的现状

     1.官方智库

     2.高校智库

     3.科技创新及企业智库

     4.社会智库

    (二)珠海市智库政策参与路径

    (三)珠海市智库建设存在的问题

   五 珠海新型智库建设的原则、目标和具体做法

    (一)内培外引,构建珠海特色新型智库体系

    (二)建立健全现代决策体制,推动新型智库健康持久发展

    (三)善用市场化思维,打造区域性思想市场,探索珠海新型智库发展模式

    (四)培育智库品牌,增强城市辐射力,提高珠江西岸核心城市影响力

    (五)新型智库促进政府决策水平提升的关键领域和重要方法

  珠海市国际级宜居城市建设标准研究

   一 宜居城市相关概念和理论

    (一)宜居城市的内涵

     1.经济繁荣

     2.环境优美

     3.设施完备

     4.社会稳定

    (二)国际级宜居城市

    (三)相关理论

     1.人居环境理论

     2.生态城市理论

     3.可持续发展理论

    (四)宜居城市建设和发展规律

     1.城市发展到后期阶段,宜居城市概念诞生

     2.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人们开始注重宜居城市建设

     3.宜居城市的建设需要市场和政府的正确导向与合作

   二 国外宜居城市的建设标准、经验及启示

    (一)国外宜居城市的建设标准

     1.EIU关于全球城市宜居性的评价研究

     2.MONEY杂志对于全美城市宜居性的评价研究

     3.国外学者的宜居城市建设标准

    (二)国外宜居城市建设的主要经验

     1.墨尔本

     2.温哥华

     3.新加坡

    (三)国外宜居城市建设经验对珠海市的启示

   三 珠海市社会经济发展历程及宜居城市建设现状分析

    (一)珠海市基本概况

    (二)珠海市社会经济发展历程

    (三)珠海市宜居城市建设现状

     1.经济发展情况

     2.环境发展情况

     3.文化发展情况

     4.社会发展情况

   四 珠海市国际级宜居城市建设实施效果评价

    (一)珠海宜居城市建设效果评价方法

     1.客观评价法

     2.主观评价法

     3.主客观结合评价法

    (二)珠海宜居城市建设的客观评价

     1.珠海宜居城市建设客观评价指标

     2.宜居性要素及综合指数分析结果

     3.主成分分析法的计算结果及排序

    (三)珠海宜居城市建设的主观评价

     1.珠海市宜居性主观调查区域及方法

     2.珠海市宜居性调查问卷

     3.珠海市宜居满意度分析

     4.珠海市各行政区域宜居性分析

     5.珠海市宜居城市建设的主观评价结果分析

   五 珠海建设国际级宜居城市的SWOT分析

    (一)优势

    (二)劣势

    (三)机会

    (四)威胁

   六 珠海建设国际级宜居城市的战略定位和对策建议

    (一)战略定位

     1.低碳城市:节能与环保

     2.田园城市:景观与规划

     3.慢城运动:生活与精神

    (二)珠海建设国际级宜居城市的对策建议

     1.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2.独特的城市个性和城市意象

     3.城市生态景观空间设计

     4.适合宜居城市的产业支撑体系

     5.社会资本的积累和培育

 社会管理篇

  借鉴港澳经验创新珠海市领导干部财产申报制度

   一 港澳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主要内容及推行特点

    (一)港澳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主要内容

     1.财产申报主体

     2.申报财产的范围

     3.财产申报时间

     4.财产申报受理与审查

     5.财产申报的公开

     6.违反申报规定的法律责任

    (二)香港、澳门地区财产申报制度推行的特点

     1.从高官开始推行

     2.配套措施处罚严格

     3.注重外部监督

     4.注重财产公开与隐私保护的结合

    (三)香港、澳门地区财产申报制度执行的效果

   二 具有内地特色的横琴新区财产申报制度实践

    (一)我国内地推行的财产申报制度沿革

    (二)横琴新区领导干部财产申报制度的创新实践

     1.申报对象

     2.申报内容

     3.申报程序

     4.申报公示

     5.调查处理

     6.实施效果

    (三)横琴新区领导干部财产申报制度存在的局限

   三 借鉴港澳经验创新珠海市领导干部财产申报制度

    (一)领导层的决心和行动是制度推行的关键

    (二)最好是以法律的形式予以推行

    (三)要有严格的违约处罚措施

    (四)要向社会公开和接受社会监督

   四 结语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珠海交通运输系统构建研究

   一 引言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二)珠海概况

     1.区域信息

     2.珠海城镇化水平

     3.社会经济

     4.珠海交通概况

    (三)研究基本理论

     1.新型城镇化

     2.交通运输系统

     3.交通与产业的关系

     4.交通与城市发展

    (四)构建方法

    (五)发展策略框架

   二 问题及挑战

    (一)时代发展的需要

     1.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2.交通规划存在不足

     3.公共交通优先政策落实不足、发展滞后

     4.静态交通系统不完善影响动态系统发展

    (二)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不合理

    (三)区域发展的不平衡

    (四)必要性

     1.构建可持续发展交通运输系统,推动珠海新型城镇化

     2.构建可持续发展交通运输系统,珠海建设需要新方向

     3.构建可持续发展交通运输系统,促进产业升级改造

   三 探索构建珠海交通运输系统

    (一)总体战略

    (二)发展策略案例借鉴

    (三)城市交通一体化发展战略

     1.综合运输方式协调政策

     2.以枢纽为节点重塑城市发展模式

     3.推进城乡统筹的交通建设

    (四)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1.明确公共交通服务的公共政策属性,完善公共交通服务标准

     2.因地制宜地发展具有城市特色的公交优先系统,实现公共交通一体化发展

     3.形成多层级的客运交通枢纽

     4.改革公共交通票制、票价

     5.提供多样化的公共交通服务,提高低收入人群公共交通的出行能力

     6.公共交通路权优先

     7.充分利用共享单车提高公共交通的吸引力

     8.加快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五)建设智慧交通系统的战略

     1.信息不流通阻碍发展,建设智慧交通系统

     2.智慧交通系统建设实现一举多得

    (六)交通与土地使用、城市空间协调发展政策

     1.利用重大交通基础建设引导城市开发

     2.协调交通网络与城市空间,实行分区发展战略

     3.协调交通设施与城市功能布局

     4.完善组团内部布局,降低交通需求

     5.协调市域总体交通组织

    (七)交通需求管理政策

    (八)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政策

     1.营造生态型交通系统

     2.建立可持续的交通设施建设资金来源

     3.以人为本,扩大公共交通服务范围

     4.促进应急和防灾型交通发展

  珠海市社区养老服务机制研究

   一 珠海的老龄化

    (一)珠海老龄化的时点

    (二)珠海老龄化的差异

   二 珠海的机构养老服务

    (一)公办机构养老服务

    (二)民办机构养老服务

    (三)机构养老的挑战

   三 珠海的城乡社区养老服务

    (一)社区养老的理念

    (二)城市社区养老服务

    (三)农村社区养老服务

   四 构建社区养老服务体系

    (一)服务界定与理解

    (二)配套设施与服务

    (三)传统文化的改变

    (四)服务质量保证

    (五)以社区为本的养老服务体系

 产业发展篇

  基于城市品牌定位的珠海休闲养生产业发展策略研究

   一 导论

    (一)珠海发展休闲养生产业集群的背景与意义

    (二)国内外城市休闲养生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三)研究思路和框架结构

    (四)研究方法

   二 相关理论概述

    (一)城市品牌理论

     1.城市品牌的概念

     2.城市品牌的实质

     3.城市品牌塑造与城市产业定位的关系

    (二)产业集群理论

     1.产业集群的内涵

     2.产业集群的特征

     3.我国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

   三 国内外休闲养生产业发展模式分析

    (一)休闲养生模式概述

     1.居住养生

     2.游乐养生

     3.文化养生

     4.医疗养生

     5.美食养生

     6.生理美容养生

     7.运动养生

     8.生态养生

    (二)日本长崎休闲养生模式

    (三)美国养生(养老)地产模式

     1.美国“太阳城”开发模式

     2.美国CCRC开发模式

    (四)浙江千岛湖休闲养生模式

    (五)三亚海棠湾国际休闲养生社区模式

   四 珠海休闲养生产业发展现状、要素与SWOT分析

    (一)珠海城市品牌定位与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1.珠海城市核心品牌价值

     2.珠海城市品牌定位的再思考

     3.珠海产业发展现状

    (二)珠海休闲养生产业发展概况

     1.休闲养生产业的产业基础

     2.珠海休闲养生产业存在的问题

    (三)珠海休闲养生产业要素分析

     1.区位优势

     2.自然资源

     3.生态环境

     4.人文资源

     5.经济政策

    (四)珠海休闲养生产业SWOT分析

     1.优势分析

     2.劣势分析

     3.机会分析

     4.威胁分析

   五 构建具有珠海城市特色的休闲养生产业体系的路径选择

    (一)突出特色、明确定位、合理规划是发展珠海休闲养生产业的基础

     1.突出“海洋经济”的概念

     2.明确国际高端市场定位

     3.产业发展要做到大规划、大产业、大服务

    (二)政府引导、协会推动、企业主导是形成珠海休闲养生产业的原则

     1.构建完整、科学的产业链,加快市场培育步伐

     2.以高端会议、会展推动产业发展平台的建设

     3.充分利用市场资源,发挥大企业带领中小企业的主导作用

    (三)完善产业扶持政策是构建珠海休闲养生产业的保障

     1.加大休闲养生产业人才培养力度,实现产学研一体化

     2.加大产业招商力度,构建企业培育环境

   六 结语

  “互联网+”新经济形态下珠海经济发展的思路与对策研究

   一 珠海发展“互联网+”新经济形态的优势条件和制约因素分析

    (一)珠海发展“互联网+”新经济形态的优势条件分析

     1.珠海已初步具备发展“互联网+”新经济形态的产业生态基础

     2.珠海具有发展“互联网+”新经济形态的企业基础

     3.珠海已初步建成发展“互联网+”新经济形态的基础设施

     4.珠海具备发展“互联网+”新经济形态的良好政策环境和氛围

    (二)珠海发展“互联网+”新经济形态的制约因素分析

     1.珠海“互联网+”产业规模仍然不大

     2.珠海“互联网+”技术创新体系不完善

     3.珠海“互联网+”企业品牌知名度有待进一步提升

     4.珠海“互联网+”产业协作合力尚未完全形成

   二 珠海发展“互联网+”新经济形态的思路、原则和目标分析

    (一)珠海发展“互联网+”新经济形态的总体思路分析

    (二)珠海发展“互联网+”新经济形态的基本原则分析

     1.系统设计

     2.企业主体

     3.比较优势

     4.协同创新

    (三)珠海发展“互联网+”新经济形态的目标定位分析

     1.第一阶段:2017年的目标定位

     2.第二阶段:2020年的目标定位

   三 珠海发展“互联网+”新经济形态的路径选择和保障措施分析

    (一)珠海发展“互联网+”新经济形态的主要路径分析

     1.做优存量,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

     2.做大增量,探索新模式,培育新产业,发展新业态。

     3.推动优质资源开放,加强服务监管理念

    (二)珠海发展“互联网+”新经济形态的保障措施分析

     1.构建鼓励创新创业的政策促进体系

     2.创新培育“互联网+”的引导模式

     3.营造发展“互联网+”的宽松环境

     4.推进拓展“互联网+”的国际合作

   四 珠海发展“互联网+”新经济形态的重点领域和实现方式分析

    (一)“互联网+工业”领域

     1.推动智能制造发展

     2.构建协同制造体系

     3.促进工业企业制造服务化

     4.促进工业企业管理智能化

    (二)“互联网+金融”领域

     1.发展互联网金融新业态,鼓励互联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

     2.深化珠港澳互联网金融合作,建立珠港澳互联网金融共同市场

     3.发展互联网海洋金融

     4.推动互联网金融规范化发展

    (三)“互联网+商贸流通”领域

     1.电子商务服务领域

     2.现代物流服务领域

    (四)“互联网+公共服务”领域

     1.政务服务领域

     2.民生服务领域

    (五)“互联网+创新创业”领域

     1.打造互联网创新创业平台

     2.支持互联网跨界融合创新

     3.支持开放式协同创新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珠海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及其推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研究

   一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珠海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必要性研究

    (一)从珠海的城市定位分析

    (二)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趋势分析

    (三)从新型城镇化背景分析

    (四)从珠海农村政策法规分析

   二 珠海乡村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现状研究

    (一)珠海乡村生态旅游资源分析

     1.珠海乡村生态资源优质

     2.农业资源丰富

     3.交通便利

     4.乡村文化独特

    (二)珠海乡村生态旅游业发展现状

     1.乡村生态旅游产业格局日益明晰

     2.乡村生态旅游景点丰富

     3.乡村生态旅游特色鲜明

     4.乡村生态旅游布局高度整合

     5.乡村生态旅游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三)珠海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

     1.优势(S)

     2.劣势(W)

     3.机遇(O)

     4.挑战(T)

   三 珠海乡村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一)体现三个“大”:大空间、大文化、大市场

     1.优化珠海乡村生态旅游业的聚集空间布局

     2.融合珠海特有的历史文化和地域文化

     3.构建完善的乡村生态旅游产业链和生态旅游产品价值链

    (二)以名牌和精品开发为龙头,带动产业整体发展

    (三)构建珠海乡村生态体验旅游营销模式

     1.竞争环境分析

     2.营销理念

     3.产品组合

     4.促销方式

   四 珠海乡村生态旅游推动农村产业结构优化的路径

    (一)乡村生态旅游业推动农村产业结构优化的路径研究

     1.通过带动农村相关产业配套发展来优化农村产业结构

     2.通过优化农村产业间的区域资源配置来优化农村产业结构

     3.通过调整劳动力就业途径来优化农村产业结构

     4.通过增加农民收入来优化农村产业结构

     5.通过促进多功能农业发展来优化农村产业结构

    (二)乡村生态旅游产业推动农村产业结构优化的保障体系

     1.政府主导,统筹规划

     2.资金保障,招商引资

     3.加强产业组织平台建设

     4.完善乡村生态旅游的配套设施建设

   五 结语

  “一带一路”背景下珠海港发展战略研究

   一 加快发展珠海港是珠海市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需求

   二 珠海港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势和劣势

    (一)珠海港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势

     1.横琴自贸试验区政策优势日益凸显

     2.陆海空交通条件相对优越

     3.特色旅游产业优势明显

     4.具有海洋文化、开放包容、公平法治、融合港澳等其他多个方面的优势

    (二)珠海港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劣势

     1.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2.产业结构不合理

     3.经济转型升级面临诸多挑战

     4.人才瓶颈制约产业发展

     5.体制机制改革还不到位

     6.营商环境仍然存在不少瓶颈

     7.文化融合交流工作艰巨而繁重

     8.珠海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的城市之间一些不相匹配的挑战

   三 珠海港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建议

    (一)明确角色定位,突出自身发展优势

    (二)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全面提升互联互通水平

    (三)依托现有优势领域,深化拓宽国际合作空间

    (四)突出重点合作对象,促进对内对外开放

    (五)深化区域交流,强化务实合作

 区域合作篇

  港珠澳三地旅游合作发展路径研究

   一 港珠澳三地的旅游业发展现状

    (一)珠海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二)香港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三)澳门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二 港珠澳旅游业的SWOT分析

    (一)珠海旅游业的SWOT分析

    (二)香港旅游业的SWOT分析

    (三)澳门旅游业的SWOT分析

   三 港珠澳三地旅游的合作现状及评价

   四 港珠澳旅游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长期的过境地角色

    (二)三地旅游业发展不平衡

    (三)三地体制机制差异的问题

    (四)区域性旅游客源的竞争

   五 珠海与港澳区域旅游合作的可行性分析

    (一)三地相邻

    (二)相似的社会文化背景

    (三)坚实的经济基础条件

    (四)互补性的旅游吸引物

    (五)已有一定的合作基础

    (六)横琴岛将成为港珠澳旅游合作的重要载体

   六 珠海与港澳区域旅游合作的不利因素

    (一)缺乏统筹协调的机制,三地旅游合作进展较慢

    (二)三地旅游发展不平衡,珠海旅游业竞争力较弱

    (三)出入境限制阻碍三地深化合作

    (四)行政级别不平等,增加旅游合作难度

    (五)利益不平衡,存在一定挑战

   七 珠海与港澳区域旅游合作的特点分析

    (一)相邻地区间的合作

    (二)跨越边境的合作

    (三)粤港澳合作的一部分

    (四)非排他性的合作

    (五)三边合作与双边合作共存

   八 珠海与港澳区域旅游合作发展路径

    (一)从旅游业协同发展寻找合作路径

     1.横琴—澳门离岛跨境旅游城

     2.珠海东部群岛—香港西南部离岛跨境海洋海岛旅游产业集群

     3.旅游线路产品

     4.旅游市场推广合作

     5.区域旅游形象

    (二)从政府层面寻求旅游合作的发展路径

     1.旅游合作发展机构

     2.便利化的通关

     3.旅游业区域合作发展的鼓励政策

     4.港珠澳之间的交通捷运

  港珠澳大桥对珠三角物流业的影响研究

   一 珠三角物流业的现状与不足

    (一)物流业现状

    (二)不足之处

   二 港珠澳大桥对珠三角物流业的影响分析

    (一)大桥预计效应分析

     1.客运安排——形成连接港澳珠的1小时高速铁路网

     2.货运安排——形成海河陆空多式联运物流通道

     3.大桥经济效益凸显,将产生经济空间溢出效应

    (二)对珠三角物流业格局的总体影响

    (三)对五大机场的影响

    (四)对客货流量的影响与预测

     1.大桥的客货流量与三地的交通情况有关联

     2.影响大桥汽车流量的主要因素是收费

     3.车流量预测——以珠江西岸为例

     4.客流量预测分析——以来往港澳的旅客为例

   三 港珠澳大桥对港珠澳物流业的影响分析

    (一)对香港物流业的影响

    (二)对澳门物流业的影响

    (三)对珠海物流业的影响

     1.珠海物流业的现状与不足

     2.大桥对珠海物流业的影响预测

     3.大桥对珠海物流业影响的分析

   四 大桥促使珠三角物流中心的形成与应对策略

    (一)完善珠三角运输系统,构建多式联运体系

    (二)发挥珠澳区域中心作用,打造服务型供应链

    (三)加强珠三角区域物流资源整合,提高物流资源的利用率

    (四)加强珠三角物流标准化建设,推动区域物流一体化

    (五)构建珠三角区域公共物流信息系统平台

    (六)提高对第三方物流的认识,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

    (七)加快五大机场物流的联合重组步伐

    (八)加快珠海港—澳门港的一体化建设进程

  珠港澳金融合作与创新法治保障研究

   一 珠港澳金融合作与创新在法律制度上的困境

    (一)金融法律制度与法律体系上的冲突

    (二)金融机构的合作与创新缺乏明确的法律授权

     1. CEPA协议缺乏在国内法上的法律依据,法律效力不明确

     2.《粤港合作框架协议》《粤澳合作框架协议》因缺乏法律的明确授权而无效

     3.《广东省建设珠三角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属于政府行政性指导文件

     4.《中国广东自贸区总体方案》也属于政府行政性指导文件

    (三)金融业务的开展没有具体的法律规定

    (四)金融纠纷解决的方式比较单一且行政色彩较浓

     1.金融机构内部处理机制的作用尚未完全发挥

     2.金融督察服务机制尚未建立

     3.金融调解、金融仲裁的理念和规则不具有港澳特色,作用远没有得到发挥

   二 创新理念,完善政策法规,建立多元化的金融纠纷解决机制

    (一)建议全国人大尽快制定《中国内地与港澳区域经济合作法》

    (二)完善珠港澳金融合作的决策和管理机制

    (三)创新珠港澳金融纠纷解决机制

    (四)拓宽粤港澳金融纠纷解决渠道

     1.建立全国统一的金融消费者保护局,切实保护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2.创新调解机制,建立具有粤港澳文化特色的金融纠纷调解中心

     3.创新仲裁机制,建立与国际惯例接轨的金融仲裁制度

     4.尽快建立金融法院,专门处理珠港澳金融纠纷案件

  珠澳两地文化创意产业协同发展及对策研究

   一 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方法与思路

    (三)研究创新点

   二 理论基础与研究现状

    (一)理论基础

     1.珠澳文化创意产业概述

     2.粤港澳区域创意产业发展概括

     3.促进珠澳两地文创产业协同发展的主要政策

     4.文化融合理论视角

    (二)研究现状与研究意义

     1.珠澳两城文化创意产业与区域合作现状概述

     2.推动珠澳文化创意产业协同发展的意义(区域合作现状与数据调研)

   三 以文化融合为出发点的文化发展策略

    (一)以文化融合为出发点的文化发展策略框架

    (二)以文化政策推动珠澳两地文化创意产业合作的计划

    (三)从文化交流到文创项目深度合作的策略

    (四)以群聚效应加强整合珠澳两地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人才教育篇

  珠海市大学生自主创业现状及对策研究

   一 珠海市大学生自主创业现状

    (一)在珠高校大学生基本情况

    (二)广东省及珠海市对大学生创业引领的目标要求

    (三)在珠高校大学生创业意向调查分析

    (四)珠海大学生成功创业典型案例

     1.创业者姓名:刘玄智

     2.创业者姓名:徐志远

   二 珠海市政府部门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持政策

    (一)珠海市出台的扶持大学生创业的相关文件

    (二)珠海市人社局为大学生免费提供SIYB创业培训

   三 珠海市创业孵化园基本情况调研

    (一)珠海市首个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

    (二)珠海市大学生创业孵化园情况

     1.入孵对象

     2.入孵条件

    (三)珠海市政府与社会和高校共同建设的创业孵化基地

    (四)珠海市主要创业孵化基地基本情况

   四 珠海市留学人员创业调研

    (一)留学人员创办企业发展情况

    (二)留学人员资金环境

    (三)留学人员创业资金面临的困难

   五 珠海市大学生创业大赛开展情况

    (一)第一届珠海市大学生创业大赛基本情况

    (二)第二届珠海市大学生创业大赛报名情况

    (三)在珠海举办的“中国创翼”决赛情况

   六 珠海市对大学生创业的金融扶持

    (一)大学生创业贷款额度申请

    (二)大学生创业贴息利率

    (三)大学生创业资助

   七 对珠海市大学生创业工作的建议对策

    (一)珠海市各高校应系统地开设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

    (二)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落实情况和宣传情况应具系统性

    (三)设立珠海市政府的大学生创业基金

    (四)定期邀请成功企业家来珠做讲座

    (五)建立珠海市青年创业中心

    (六)简化大学生创业手续的办理

    (七)营造珠海全市的创新创业氛围

   八 珠海市大学生整体创业情况总结

  珠海市产业增长极模式下的创新型人才支撑体系构建

   一 珠海市产业增长极经济发展现状及创新型人才供求分析

    (一)珠海市产业转型升级急需创新型人才

     1.珠海的发展空间扩大

     2.产业转型升级加速

    (二)珠海市创新型人才队伍现状

     1.珠海市创新型科技人员及科技产业的产值现状

     2.珠海市创新型人才资源状况

     3.珠海市创新型人才呈集聚状态

     4.珠海市政府吸引创新型人才的举措

    (三)珠海市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分析

     1.数量需求

     2.需求因素分析

     3.战略人才需求分析

    (四)珠海市创新型人才的供给分析

     1.本地培养创新型人才

     2.从市外引进创新型人才

    (五)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人才意识滞后

     2.人才政策的比较优势欠缺

     3.人才服务机制不完善

     4.人才专项资金投入不足

     5.其他一些制约因素

   二 创新型人才支撑体系的构建

    (一)珠海市科技产业人才政策

     1.形成中央部委到省市的多层次人才政策支撑体系

     2.加强创新型人才和创业型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3.完善人才保障和服务体系

    (二)形成多层次人才政策支撑体系

     1.建立人才工作统一领导机制

     2.设立人才政策研究机构

     3.规范人才政策制定程序

     4.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人才政策体系

    (三)创新型人才政策体系层面的优化措施

     1.进一步完善科技产业人才规划

     2.科技产业人才政策内容层面的优化措施

     3.引入市场机制,形成政策与市场的合力

     4.政策目标强调国际化、信息化,实现发展与创新的合力

  珠港澳更紧密合作环境下横琴新区人才工作研究报告

   一 横琴新区人才情况调查

    (一)调查的目的

    (二)调查的实施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横琴新区人才基本状况

     2.调查对象所属单位现状及对单位的满意度分析

     3.调查对象对横琴新区现有政策的满意度分析

   二 横琴新区人才政策分析

    (一)横琴新区人才政策梳理

     1.珠海市范围内的相关政策文件

     2.专门针对横琴新区的人才政策文件

    (二)横琴新区人才政策实施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1.政策和制度有待于落到实处

     2.相关政策和制度的宣传不到位

     3.与上位法冲突

    (三)改进建议

     1.健全人才法规体系

     2.发挥用人单位在政策制度的解释和落实上的作用

     3.进一步优化创业环境,通过品牌产业吸引人才

   三 国内外人才工作成功经验及做法总结

    (一)国外及中国港澳台地区的人才政策及做法

     1.税收激励政策

     2.较高的国际通行自由度

     3.人才储备全球化

     4.高度重视人才培训与发展

     5.人才综合环境宜居化

     6.重视科技成果转化成为生产力

     7.加强高等教育国际交流和合作,培养具有国际眼光的专门人才

     8.重金聘用高级紧缺人才

     9.建立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

    (二)国内人才工作经验与借鉴

     1.天津滨海新区

     2.浦东新区

     3.重庆两江新区

     4.兰州新区

   四 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二)完善横琴新区人才工作的建议

     1.落实高层次创新人才的优惠政策

     2.完善人才引进机制

     3.政府牵头建立资源平台

     4.借鉴港澳经验,重视人才培训与发展

     5.发挥毗邻港澳的优势,促进与港澳的人才合作

     6.加大对高端服务业人才的引进力度

     7.进一步完善公共基础设施,解决生活、购物、休闲问题

     8.完善薪酬制度,接轨“国际工资”

     9.提供多样化的福利产品,营造新区良好的用人环境

     10.健全人才法规体系,发挥用人单位在政策制度的解释和落实工作上的作用,进一步优化创业环境、通过品牌产业吸引人才

     11.关注和鼓励科研创新,重视科技成果转化成为生产力

     12.创新横琴新区职称政策,推进职业资格互认制度

  珠海高校学生对珠海的认同感与留珠就业意向相关性的调研分析

   一 研究设计及内容

    (一)概念界定

    (二)研究内容

     1.珠海大学生对珠海城市认同感的测量

     2.珠海大学生留珠工作意向的调研

     3.影响珠海大学生留珠工作意向的因素调研

     4.问卷设计及编制

     5.问卷发放及回收

   二 调研结果分析

    (一)城市认同感现状

    (二)留珠意向

    (三)城市认同感同留珠意向的相关关系

    (四)影响珠海大学生留珠意向的因素分析

     1.个人社会关系网络

     2.个人—城市匹配

     3.城市认知

     4.城市吸引力

     5.小结

   三 提升珠海高校学生留珠意向的途径

    (一)珠海高校毕业生留珠就业现状

    (二)提升珠海高校学生留珠意向的途径

     1.增强城市体验,深化城市感知

     2.打造城市魅力,增强珠海吸引力

   四 结论

 人文历史篇

  珠海唐家湾历史名人家风家训考与当代价值

   一 珠海唐家湾历史名人家风家训的辩证理解

    (一)家风家训的基本内涵

     1.家风的内涵

     2.家训的内涵

    (二)珠海唐家湾历史名人家族变迁

     1.珠海唐家湾历史名人家族变迁简谱——以唐氏为例

     2.珠海唐家湾历史名人家族起源的分析

   二 珠海唐家湾历史名人家风家训分梳

    (一)尚学

     1.朴实的学习观念

     2.致用的学习态度

    (二)睦亲

     1.孝亲

     2.公益

    (三)济世

     1.投身救国的情怀

     2.服务社会的厉行

   三 珠海唐家湾历史名人家风家训的当代运用

    (一)家风家训育人的传统路径

     1.宗族伦理教化

     2.学校伦理教化

     3.社会伦理教化

    (二)家风家训育人的传统特色

     1.建筑伦理

     2.惩罚机制

     3.民间信仰

    (三)家风家训的当代实践

     1.重视文化传统的预制性

     2.汲取道德生态学智慧

     3.尊重人们的利益追求

     4.发挥重要群体的示范性

  汉语国际推广背景下香山文化推广研究

   一 理论研究

    (一)博爱篇——香山文化名人代表

     1.容闳

     2.徐润

     3.郑观应

     4.唐国安

     5.唐绍仪

     6.孙中山

     7.苏曼殊

     8.苏兆征

     9.杨匏安

     10.阮玲玉

     11.冼星海

     12.容国团

    (二)创新篇——香山文化民俗表现

     1.观音开库

     2.妈祖诞

     3.舞醉龙

     4.小榄菊花会

     5.斗门水上婚嫁

    (三)包容篇——香山文化景点掠影

     1.澳门大三巴牌坊

     2.珠海渔女

     3.孙中山故居

     4.特色乡村

    (四)和谐篇——香山文化之衣食住行

     1.衣

     2.食

     3.住

     4.行

   二 调查分析

    (一)调查简介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三 对策建议

    (一)人物话题

    (二)民俗话题

    (三)景点话题

    (四)生活话题

    (五)余论

  国际品牌审美传播在珠海的本土化研究调研报告

   一 调查方法综述

    (一)问卷调查

    (二)传播途径调查

   二 调查结果分析

    (一)线上传播的优势和新媒体的兴起

    (二)以审美为标准的消费心理

    (三)对国际品牌的追求反映的是经济问题

     1.收入状况与选择原装进口或合资生产的相关关系

     2.年龄阶段与选择原装进口或合资生产国际品牌的相关关系

     3.文化程度与选择原装进口或合资生产国际品牌的相关关系

    (四)珠海在获得国际品牌方式上的地域特点

    (五)审美选择上的性别差异

   三 启示和建议

    (一)整合多方资源为国际品牌提供传播机会

    (二)以质量为本,以审美为方向,宣传本土品牌

    (三)引入“社会性别”理论,研究和实施品牌传播

  珠海历史文化中的“珠海精神”研究

   一 研究缘起与意义

   二 历史名人产生的文化土壤分析:古代渔民文化与近代特殊时代背景

    (一)古代渔民文化催生了珠海先民艰苦奋斗、敢于冒险的精神

    (二)港澳地带成为近代珠海名人产生的土壤

   三 珠海历史文化中塑造出的精神传统

    (一)改革以革新思想为先、以发展教育为本

    (二)勇于尝试、敢于拼搏、锐意进取

    (三)爱国爱家,勇担历史使命

   四 新时期的珠海精神

    (一)敢为人先、勇于开拓是新时期珠海精神的关键点

    (二)奋发图强、励精图治是新时期珠海人精神品质塑造的基础

    (三)爱国爱家、服务人民是新时期珠海人精神品质塑造的归宿

  城市化进程中对珠海传统聚落的保护与开发机制研究

   一 引言

   二 珠海地区传统聚落衰落的原因分析

    (一)城镇化趋向的冲击

    (二)现代生产方式的冲击

    (三)现代生活起居方式的冲击

   三 珠海地区传统聚落的现状

    (一)聚落主体原貌受创

    (二)聚落空心化加剧

    (三)聚落周边环境恶化

   四 珠海地区传统聚落的保护与更新

    (一)完整保护村落风貌

     1.原样修复文物保护单位和保存建筑

     2.村落空间及建筑物的保护修缮

     3.村落及周边环境的整治与改造

     4.维护、修缮村落公共空间

     5.配套公共厕所和垃圾处理点

    (二)建筑的适宜性改造利用

    (三)建筑的保护性修复利用

    (四)适度发展旅游文化观光事业

    (五)居民自助、参与、合作

    (六)珠海市政府应加大对文物的保护和修缮力度

   五 结语

本书是由珠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组织编写的年度发展报告,每年出版一次,已经连续出版7年。该报告系统分析了2016年珠海市的经济、社会、文化、产业、区域等各个领域的发展变化,并对各领域2017-2018年的发展趋势做了展望与预测。

蔡曙山:《对我国社会科学生产力现状的分析》,《学术界》2000年第1期。

陈松源:《关于繁荣珠海哲学社会科学的思考》,《珠海市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傅明:《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珠海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工作》,《珠海市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

葛扬、侯祥鹏:《〈资本论〉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6期。

蒋颖:《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文献计量学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李彩云:《〈情报科学〉1998~2005核心作者测评》,《情报科学》2007年第2期。

娄策群:《社会科学评价的文献计量理论与方法》,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吕国光:《我国社会科学学术生产力布局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课题的视角》,《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

罗式胜:《未被引和高频被引论文占有率的规范统计方法》,《情报理论与实践》1995年第5期。

毛大胜、周菁菁:《参考文献数量与论文质量的关系》,《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3年第1期。

深圳市社科院课题组:《加快深圳社科人才队伍的建设》,《特区理论与实践》2003年第4期。

袁培国、吴向东、马晓军:《广东省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研究在全国的竞争力浅析》,《广东社会科学》2007年第3期。

邹志仁、陈雅:《广东社会科学生产力试析》,《图书馆论坛》2003年第6期。

邹志仁:《江苏、湖北、上海社会科学生产力评析》,《中国图书馆学报》2003年第4期。

《2015传统媒体“两微一端”表现如何》,http://news. xinhuanet.com/zgjx/2016-01/11/c_134997026.htm。

蔡雯:《微信公众平台:新闻传播变革的又一个机遇》,《新闻记者》2013年第7期。

何驰:《“爱看视频的中国人”网络调查》,《新周刊(2014中国电视榜)》2015年第3期。

《湖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与今日头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http://news.xinhuanet. com/zgjx/2016-01/11/c_134997026.htm。

吕强:《电视新闻栏目微信公众平台“碎片化”整合传播分析——以〈新闻周刊〉微信公众平台为例》,《新闻记者》2013年第7期。

美兰德公司:《2015年9月在播综艺栏目网络传播监测数据》,《当代电视》2015年第11期。

杨万贵:《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调研报告》,《传媒》2014年第12期。

支庭荣、章于炎:《电视与新媒体品牌经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白雪、胡江、张博钰:《珠海建设低碳城市的对策选择》,《开放导报》2012年第1期。

鲍小芬:《开封城市宜居性评价与提升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河南大学,2010。

董晓峰、杨保军:《宜居城市研究进展》,《地球科学进展》2008年第3期。

方可:《生态化、宜人性与文化特色——创建21世纪中关村人居环境》,《城市问题》1999年第6期。

高峰:《城市宜居理论与实践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兰州大学,2006。

顾文选、罗亚蒙:《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北京规划建设》2007年第1期。

环卫科技网,http://www.cn-hw.net/html/china/201405/45746.html。

姜煜华、甄峰、魏宗财:《国外宜居城市建设实践及其启示》,《国际城市规划》2009年第4期。

李光全:《温哥华为何能成为宜居城市?》,《学习时报》2013年6月10日。

李军:《上海宜居社会发展建设历史的演变进程》,《住宅产业》2012年第8期。

李业锦、张文忠、田山川、余建辉:《宜居城市的理论基础和评价研究进展》,《地理科学进展》2008年第3期。

李肇琛:《城市宜居性评价——以天水市为例》,硕士学位论文,西北师范大学,2009。

理查德·雷吉斯特:《生态城市——建设与自然平衡的人居环境》,王如松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梁文钊、侯典安:《宜居城市的主成分分析与评价》,《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第4期。

刘敏:《南昌市城市宜居性评价》,硕士学位论文,江西师范大学,2009。

吕传廷、何磊、王冠贤、杨明、连玮:《广州宜居城市规划建设思路及实施策略》,《规划师》2010年第9期。

罗文范、沈文金:《制定世界级宜居城市指标体系》,《南方日报》2012年6月18日。

孟斌、尹卫红、张景秋、张文忠:《北京宜居城市满意度空间特征》,《地理研究》2009年第5期。

《墨尔本连续四年获评全球最宜居城市》,中国新闻网,2014年8月23日。

宁越敏、查志强:《大都市人居环境评价和优化研究——以上海市为例》,《城市规划》1999年第6期。

欧阳梦云、李茹萍、谢飞:《珠海: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珠海特区报》2011年7月4日。

任致远:《关于宜居城市的拙见》,《城市发展研究》2005年第4期。

宋洋:《经济特区扩大后珠海经济发展的SWOT分析》,《特区经济》2012年第3期。

唐雪:《从城市性格看会议服务》,《中国贸易报》2014年5月27日。

王小双、张雪花、雷喆:《天津市生态宜居城市建设指标与评价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第5期。

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的探索》,《规划师》2001年第6期。

肖荣波、叶长青、艾勇军、梁颢严、李晓晖:《宜居城市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2008。

徐建春、李长斌:《精明增长理论对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启示——以杭州为例》,《中国名城》2013年第12期。

《珠海概览》,珠海市人民政府网,http://www.zhuhai.gov.cn/。

珠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办公室:《珠海市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重要指标》,2011。

珠海市统计局公众网,http://www.stats-zh.gov.cn/。

邰祖岩:《国外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实施状况及启示》,《领导科学》2010年第20期。

陈晨等:《沈阳市中心城区交通网络中心性及其与第三产业经济密度空间分布的关系》,《地理科学进展》2013年第11期。

陈卫:《广东省物流产业与交通相关性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重庆交通大学,2013。

程世东:《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交通运输发展思路与重点》,《综合运输》2014年第1期。

樊一江:《新型城镇化需要交通运输先行引领》,《综合运输》2012年第7期。

李海军等:《苏南地区区域经济与交通运输耦合协调发展研究》,《江西建材》2014年第6期。

李海涛等:《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思考》,《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年第20期。

刘建平等:《中国快速城镇化的风险与城市治理转型》,《中国行政管理》2014年第4期。

南方网:《珠海大力构建快速骨干路网和综合交通体系》,http://news. southcn. com/d/2014-05/23/content_100413081.htm。

全永燊:《中国城市化机动化进程中的交通问题》,《公交优先与缓堵对策——中国城市交通规划2012年年会暨第26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2。

奚宽武:《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公路交通发展对策》,《公路》2014年第2期。

新华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http://news.xinhuanet.com/house/bj/2014-03-17/c_126274610.htm。

杨洋:《中国区域工业化与交通资源配置协调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北京交通大学,2013。

张书红等:《基于耦合度模型下旅游经济与交通优化互动研究——以河北省为例》,《陕西农业科学》2012年第4期。

广东省政府:《广东省民办社会福利机构管理规定》,2009。

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等:《关于加快推进健康与养老服务工程建设的通知》,2014。

黎汝标:《中国养老产业的挑战与商机》,《社会福利》2013年第10期。

李培林:《社会蓝皮书:2014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健康空间词汇》,http://www.cdc.gov/healthyplaces/terminology.htm,最后访问日期:2015年7月15日。

民政部:《国家级福利院评定标准》,2007。

《广东各地人口老龄化调查》,http://gd.oeeee.com/html/201508/11/282506.html,最后访问日期:2015年9月。

桑德斯:《社区论》,徐震译,台北:黎明文化事业公司,1982。

滕尼斯:《共同体与社会:纯粹社会学的基本概念》,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1999。

杨团:《社区公共服务论析》,华夏出版社,2002。

袁小良:《“互联网+”智慧养老的实践反思》,《社会工作与管理》2016年第2期,第56~60页。

袁小良:《社区养老:整合的养老服务体系》,《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3期,第95~98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社会服务统计季报(2015年1季度)》,http://files2.mca.gov.cn/cws/201504/20150429113520825.htm,最后访问日期:2015年9月。

中央政府:《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2011。

中央政府:《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

中央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

珠海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珠海调查队:《珠海市统计年鉴(2013)》,2014。

珠海市政府:《关于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2013。

珠海市政府:《关于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通知》,2009。

珠海市政府:《珠海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2012。

珠海统计信息网:《大力发展社区养老打造全方位城市养老服务体系——2012年珠海城市养老模式调查分析》,http://www.stats-zh.gov.cn/tjzl/tjfx/201412/t20141203_189022.htm,最后访问日期:2015年9月。

Hillery George,Definitions of Community:Areas of Agreement,Rural Society 1955.

WHO,Active Aging:A Policy Framework,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02.

张燚、张锐:《城市品牌论》,《管理学报》2006年第4期。

郝胜宇:《国内城市品牌研究综述》,《城市问题》2009年第1期。

季凯文、韩迟:《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及提升途径分析——以江西省为例》,《江西科学》2015年第3期。

毕磊:《中国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及模式分析》,硕士学位论文,北京化工大学,2005。

王娜:《北京延庆县发展休闲养生产业的SWOT分析》,《山西师大学报》2011年第S2期。

邓佐明:《珠海产业结构现状分析与思考》,《特区经济》2012年第7期。

中共珠海市委党校城市品牌与产业选择课题组:《珠海城市品牌与产业发展分析》,《中共珠海市委党校珠海市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

中共珠海市委党校课题组:《“蓝色珠海,科学崛起”发展战略研究》,《中共珠海市委党校珠海市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

李慧:《国外旅游城市品牌研究新视角给我们的启示》,《生产力研究》2010年第2期。

叶方长、罗根香、郑素云:《丽水市休闲养生产业发展研究》,《绿色科技》2012年第6期。

刘炳献:《面向“十二五”的珠海旅游城市定位及促销组合策略》,《商场现代化》2012年第23期。

孔建华、李博昊:《浅谈珠海的城市形象设计与海洋文化传承》,《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第9期。

栾贻伟:《三亚市滨海旅游开发模式与实证研究——以海棠湾为例》,硕士学位论文,上海社会科学院,2010。

李小云、田银生:《休闲养生产业定位与城市品牌塑造——以南阳市为例》,《资源与产业》2011年第4期。

珠海市海洋农渔和水务局:《珠海市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

阿里研究院:《互联网+:从IT到DT》,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安宇宏:《“互联网+”战略》,《宏观经济管理》2015年第5期。

陈灿:《互联网+:跨界与融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郭嘉凯:《让传统产业插上“互联网+”翅膀》,《软件和集成电路》2015年第9期。

靳欣:《“互联网+”产业革命路线图亮相》,《科技智囊》2015年第8期。

赖丹:《产业升级:从“+互联网”到“互联网+”的嬗变》,《当代广西》2015年第18期。

李冬梅:《互联网与产业的融合》,《统计与管理》2015年第11期。

李淼:《从消费互联网到产业互联网》,《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5年第22期。

李亿豪:《互联网+:创新2.0下互联网经济发展新形态》,中国财富出版社,2015。

李易:《互联网+》,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

李者聪:《“互联网+”时代产业转型思维》,《人民论坛》2015年第23期。

林念修:《“互联网+”: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中国经贸导刊》2015年第31期。

陆峰:《“互联网+”强力升级中国经济社会转型》,《互联网经济》2015年第4期。

马化腾:《互联网+:国家战略行动路线图》,中信出版社,2015。

宁家骏:《“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实施背景、内涵及主要内容》,《电子政务》2015年第6期。

邬贺铨:《“互联网+”行动计划:机遇与挑战》,《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5年第10期。

徐勇:《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打造“互联网+”新兴产业》,《港口经济》2015年第7期。

张莉:《落实“互联网+”行动计划的路径及措施探讨》,《中国经贸导刊》2015年第21期。

赵立昌:《互联网经济与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当代经济管理》2015年第12期。

邹磊、徐策:《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提质增效升级》,《宏观经济管理》2015年第6期。

李光明、钱明辉、苟彦忠:《基于互动导向的体验营销策略研究》,《经济体制改革》2010年第1期。

刘炳献:《面向“十二五”的珠海旅游城市定位及促销组合策略》,《商场现代化》2012年8月(中旬刊)。

柳百萍:《发展乡村旅游——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新选择》,《中国乡镇企业》2006年第5期。

邱云美:《乡村旅游发展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互动关系研究》,《农业经济》2005年第12期。

王乐:《山东省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中国海洋大学,2014。

赵承华:《乡村旅游及其推动农村产业结构优化研究》,博士学位论文,武汉理工大学,2009。

郑辽吉:《生态体验景观构建——以丹东大梨树村为例》,《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

Kastenholz,E.,J.Lima,“The Integral Rural Tourism Experience from the Tourists Point of View:A QualitativeAnalysis of its Nature and Meaning”,Tourism & Management Studies,2011(7).

Kizos,T.,“Survival Strategies of Farm Households and Multifunctional Farms in Greece”,The Geographical Journal,2011,177(4):335-346.

花建:《“一带一路”战略与我国文化产业的空间新布局》,《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6期。

李楠:《“一带一路”战略支点——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探析》,《企业经济》2015年第8期。

文君、蒋先玲:《用系统思维创新高校“一带一路”国际化人才培养路径》,《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5年第5期。

曹扬:《西部区域旅游合作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特区经济》2010年第4期。

刘德谦:《关于区域旅游合作的思考——当前中国区域旅游合作的难点与机遇》,《旅游学刊》2008年第3期。

秦学:《特殊区域旅游合作与发展的经验与启示——以粤港澳区域为例》,《经济地理》2010年第4期。

万方秋、唐左:《珠海与澳门共建跨境旅游城探讨》,《国际经贸探索》2008年第4期。

万方秋、唐左、甘巧林、冯淑玲:《珠海与港澳区域旅游合作的对策研究》,《经济问题探索》2008年第6期。

王建军:《珠澳旅游市场一体化发展战略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吉林大学,2012。

武光:《区域旅游合作理论基础研究》,硕士学位论文,重庆师范大学,2007。

许辉春:《泛珠三角区域旅游合作利益机制研究》,《特区经济》2012年第10期。

薛莹:《论旅游区域与行政区域的关系——以黄山市为例》,《经济地理》2003年第6期。

郑红娟、梁军、韩晨霞、张淑媛:《京津冀区域旅游合作基础与模式探究》,《经济论坛》2015年第5期。

郑耀星:《区域旅游合作是旅游业持续发展的新路——制订〈闽西南五市旅游合作发展规划纲要〉的深层思考》,《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2期。

冯霞:《我国内地区际民商事送达制度的司法探索》,《人民司法》2006年第8期。

宋锡祥:《中国内地与香港区际民商事司法协助若干问题探讨》,《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

邢会强:《金融消费纠纷的多元化解决机制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12。

周盛盈:《创新粤港澳深度合作下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南方》2014年第2期。

郝雨凡、姜姗姗:《澳门多元经济与珠澳整合》,《广东社会科学》2009年第4期。

李静:《珠澳文化与文化产业发展初探》,《中共珠海市委党校珠海市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

李婉钰:《城市合作背景下珠澳同城化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湖南大学,2013。

彭劲松:《产业升级中的人力资源优化配置——以广东省为例》,《改革与战略》2013年第5期。

苏武江:《澳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路径研究》,《科技管理研究》2012年第24期。

孙林、王磊:《粤港文化创意产业合作与发展研究》,《粤港澳区域合作与发展报告(2010~2011)》,2011。

许世璋:《亚洲城市文化交流与文创产业的发展策略》,《台湾经济研究月刊》2013年第36期。

曾资文、周凯盈、黄琲瑜:《由中日韩文创产业推动成效分析中央与地方的互动性》,《台湾经济研究月刊》2011年第34期。

张保全:《横琴·粤港澳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园区优势分析》,《中国市场》2014年第21期。

Shen W.,“Changes and Return to the Top of the Macau Cultural Design”,China Media Report Overseas,2014,10(4).

《关于进一步推动青年创新创业的通知》(团珠联字〔2014〕35号)。

《珠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创业工作的意见》(珠府〔2015〕71号)。

陈冠任:《个人创办私营公司全过程操作》,中国工人出版社,2002。

丁栋虹:《创业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姜尔岚、刘畅、王辉:《重庆市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调查及其对策研究》,《学术研究》2012年第4期。

杰佛里·蒂蒙斯:《创业企业融资》,华夏出版社,2002。

李炳安:《地方政府资助大学生创业类型研究》,《学术论坛》2011年第1期。

李家华:《创业基础》,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李时椿:《大学生创业与高等院校创业教育》,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

刘常勇:《创业管理的12堂课》,中信出版社,2002。

刘志成:《中外创业案例与分析》,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

罗伯特·J.卡尔文:《创业管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彭莉萍:《大学生成功创业对策研究》,《学习月刊》2012年第12期。

唐乘花、叶奕:《数字出版“一体两翼”创业人才培养路径探析》,《创新与创业教育》2012年第4期。

吴忠宁、汪保安:《全国大学生创业意识的调查和研究》,《教育与职业》2009年第17期。

谢艺伦、徐岚:《对政府引导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分析及建议——以成都市创业优惠政策为例》,《今日中国论坛》2013年第15期。

余少伟:《新形势下广东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状况及改革》,《高教高职研究》2011年第10期。

曹永辉:《国家创新型城市科技产业人才政策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安徽大学,2014。

陈茵:《聚集创新人才 助推“珠海制造”》,《珠海特区报》2010年1月25日。

冯慧:《大学生拔尖创新人才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博士学位论文,郑州大学,2015。

郭世田:《当代中国创新型人才发展问题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山东大学,2012。

郝瑞峰:《黔中经济区增长极研究》,硕士学位论文,贵州财经大学,2012。

胡小军:《福建省产业转型升级的创新型人才保障研究》,硕士学位论文,福建农林大学,2011。

黄多能:《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开发的激励政策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安徽大学,2014。

贾栗:《珠三角产业转移升级期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年第24期。

赖宝:《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人才开发机制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华南理工大学,2013。

李碧宏:《产业集聚与增长极的形成》,博士学位论文,西南大学,2012。

李斌宁:《高校管理者的公信力》,《经营与管理》2007年第3期。

李斌宁:《基于培训的企业外包服务探索》,《商业研究》2007年第9期。

李斌宁:《论教育教学能力开发的基本模式》,《教育探索》2007年第7期。

李斌宁:《论社会保障的模式选择》,《工业技术经济》2007年第4期。

李斌宁:《农村财政体制扁平化改革》,《经济导刊》2008年第6期。

李斌宁:《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理论分析与历史演进》,《农业经济》2007年第4期。

李斌宁:《社会保障指标体系的实证分析》,《工业技术经济》2007年第8期。

李斌宁:《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模式与县域经济发展的匹配及实证研究》,《河南社会科学》2008年第4期。

李斌宁:《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评价体系实证研究》,《宏观经济研究》2009年第8期。

李斌宁:《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经理层治理体系的实证分析》,《岭南学刊》2009年第5期。

李斌宁:《校企合作式的电子商务实训模式实践》,《现代教育技术》2007年第9期。

李斌宁:《引领广东省产业集聚规模效应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价值工程》2012年第7期。

李培根:《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之我见》,《中国高等教育》2008年第5期。

廖峰:《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人才支撑体系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广西师范大学,2013。

林雅:《企业创新人才培养之途径》,《人民论坛》2013年第6期。

刘艺芬:《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吉林大学,2015。

潘春华:《创新企业人才资源管理模式》,《理论学习与探索》2012年第4期。

施海柳:《创新人才培养与其影响要素关系研究》,《科技管理研究》2013年第9期。

时玉宝:《创新型科技人才的评价、培养与组织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北京交通大学,2013。

王贝贝:《创新型科技人才特征:结构维度、相互影响及其在评价中的应用》,硕士学位论文,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

王海丽:《广东省产业技术创新平台有效性评价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华南理工大学,2012。

魏佳琦:《美国经济学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硕士学位论文,江西师范大学,2013。

徐静:《产业转型升级中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科学管理研究》2013年第1期。

徐学超:《王选的创新人才思想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浙江工商大学,2012。

许燚:《珠海市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广东工业大学,2013。

薛炜:《中美高校本科创新人才培养比较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3。

杨华:《山西省经济转型发展中科技创新人才供需矛盾分析》,硕士学位论文,太原理工大学,2014。

曾红:《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协同培养创新型人才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河南大学,2013。

周瑛:《创新人才培养的误区与体系构建》,硕士学位论文,西安理工大学,2005。

池丽萍、苏谦:《青少年的地方依恋:测量工具及应用》,《中国健康心理学》2011年第12期。

龚花、毛端谦:《国内地方依恋研究综述》,《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6期。

洪昆鹏:《大学生地域认同及其培育》,《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年第8期。

李超海、唐斌:《城市认同、制度性障碍与“民工荒”现象》,《青年研究》2006年第7期。

刘丽莲:《深圳居民城市认同感分析》,《中国统计》2011年第10期。

刘信:《石家庄城市认同的缺失与构建》,《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第10期。

邵建平:《李芳红欠发达地区核心人才流失与地域认同度关系实证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年第7期。

孙德俊:《人在他乡:大学生异地求学的地方认同感建构》,《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第8期。

唐文跃:《地方感研究进展及研究框架》,《旅游学刊》2007年第11期。

温淑春:《农民工城市认同感缺失的成因及对策探析》,《前沿》2008年第5期。

熊帼:《大学生的地方依恋特征与形成机制》,《人文地理》2013年第6期。

徐翔:《网络文化提升城市认同的路径探析》,《城市观察》2012年第2期。

杨静、王俊拴:《地域认同度与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关系》,《教育理论研究》2014年第2期。

朱竑、刘博:《地方感、地方依恋与地方认同等概念的辨析及研究启示》,《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第2期。

邹渐维:《跨城市认同:城市转型发展中的凝聚力——以广佛肇城市群发展为视角》,《广东经济》2012年第12期。

爱德华·希尔斯:《论传统》,傅铿、吕乐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爱弥尔·涂尔干:《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樊浩:《中国伦理精神的现代建构》,江苏人民出版社,1997。

冯尔康:《中国古代的宗族与祠堂》,商务印书馆,1996。

李琳琦:《徽商与明清徽州教育》,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

刘志伟:《附会、传说与历史真实》,《中国谱牒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钱穆:《从中国历史来看中国民族性及中国文化》,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79。

容闳:《西学东渐记》,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

威廉·詹姆士:《宗教经验之种种——人性之研究》,商务印书馆,2002。

叶显恩:《徽州与粤海论稿》,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

朱小田:《苏州史纪(近现代)》,苏州大学出版社,1998。

蔡澜:《蔡澜品味2:蔡澜叹名菜 粤港澳美食地图》,广东旅游出版社,2014。

陈航、张文尝、金凤君:《中国交通地理》,科学出版社,2000。

陈园园:《容国团 小球打出“大”命运》,《中国新闻周刊》2008年第6期。

广东省中山市旅游局:《伟人故里 锦绣中山》,广东旅游出版社,2000。

胡净栋:《遇见最地道的珠海美食》,http://zh.southcn.com/content/2014-08/14/content_106586263.htm。

黄金河:《珠海水上人》,珠海出版社,2006。

姜鸣:《唐国安:从留美幼童到清华创始人》,《东方早报》2014年1月26日。

李洁:《音乐天才冼星海的艺术成就概述》,《兰台世界》2012年第22期。

刘金源:《洋务运动的马前卒——徐润》,《档案与史学》1999年第1期。

刘世红:《传承文化旅游理念 发掘香山文化精髓》,《亚太经济时报》2006年11月9日。

刘志强、赵凤莲:《徐润年谱长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卢成:《人生能有几回搏——容国团》,《文史月刊》2006年第6期。

陆琦:《广东民居》,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孟晖:《苏曼殊传记研究探析》,《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

牟翔:《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唐国安》,《广东史志》2002年第2期。

秦启明:《冼星海》,长江文艺出版社,1980。

邱茂慧:《基于GIS的广东省岭南特色建筑旅游文化景点竞争力分析》,《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第35期。

邵盈午:《苏曼殊新传》,东方出版社,2012。

宋凤英:《与李大钊并称“北李南杨”的杨匏安》,《党史纵横》2011年第6期。

孙国林:《冼星海入党前后》,《党史博采(纪实)》2006年第2期。

孙沛东:《时尚与政治》,人民出版社,2013。

唐绍明、杨毅:《唐国安:清华首任校长》,《光明日报》2011年4月20日。

唐思:《澳门风物志》,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8。

王远明:《香山文化——历史投影与现实镜像》,广东人民出版社,2007。

叶桉:《论香山文化与红色经典文化的渊源流变》,《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1期。

张国雄:《澳门文化源流》,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

张家康:《陈独秀与苏曼殊》,《文史天地》2006年第3期。

张世红:《晚清买办与实业家徐润研究》,博士学位论文,暨南大学,2005。

张幼冬:《汉语国际推广背景下的文化传播》,《现代传播》2010年第5期。

张元章、张冰梓、王殿玺:《杨匏安:南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珠海特区报》2011年6月15日。

周松芳:《岭南饕餮广东饮膳九章》,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11。

朱晓明、周芃:《寻找唐家湾》,同济大学出版社,2006。

珠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编:《杨匏安研究文选》,珠海出版社,2008。

珠海市委宣传部选编:《珠海历史名人·容国团》,珠海出版社,2006。

珠海市宣传部编选:《珠海历史名人·杨匏安》,珠海出版社,2006。

庄伟光、刘世红:《香山文化与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亚太经济时报》2006年11月2日。

宗和:《“实业大王”徐润: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拓荒者》,《名人传记》2013年第4期。

Bond language Institute.Zhongshan,China Introduction of Zhongshan.http://www.tefl-bond.com/zhongshan-china.html.

Drunk dragon dance staged in Macao to mark Buddha's birthday.http://news.xinhuanet.com/english/photo/2014-05/06/c_133313939_3.htm.

Mazu Cultural Tourism Festival opens in China's Macao.http://www.womenofchina.cn/html/womenofchina/report/146091-1.htm.

奥利维耶·阿苏利:《审美资本主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克洛、巴克:《广告、促销与整合营销传播》,清华大学出报社,2012。

谭祖雪、周炎炎:《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黄金河:《珠海水上人》,珠海出版社,2006。

杰弗里·C.冈恩:《澳门史》,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

李喜所:《敢为天下先:容闳的人格魅力——纪念容闳赴美留学160周年》,《神州学人》2007年第1期。

马永明:《关于晚清香山籍留美幼童的地域集中性——一个群体的研究视角》,《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

容闳:《容闳回忆录:我在中国和美国的生活》,东方出版社,2006。

汪敬虞:《唐廷枢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

肖一亭:《先秦时期的南海岛民:海湾沙丘遗址研究》,文物出版社,2004。

政协上海市委员会史料工作委员会:《旧上海的外商与买办》,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珠海容闳与留美幼童研究会:《容闳与留美幼童研究丛书》,珠海出版社,2006。

陈传康、李蕾蕾:《风景旅游区与景点的旅游形象策划》,《沿海新潮》1996年第6期。

陈立旭:《论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文化研究》2003年第3期。

黄鹄:《关于珠海城市环境景观美学的定位思考》,《福建建筑》2011年第4期。

黄璐:《社区营造视角下的梅州客家古村落保护与更新策略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华南理工大学,2012。

李蕾蕾:《城市旅游形象设计探讨》,《旅游学刊》1998年第1期。

林炎钊:《旅游形象设计:我国旅游城市面临的新课题》,《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1995年第3期。

马武定:《城市美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盛夏:《徽州民居适宜性保护与更新研究》,《2010年建筑环境科学与技术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2010。

王景慧、阮仪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

王景慧、阮仪三、王林:《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规划》,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

杨永春、赵鹏军:《中国西部河谷型城市职能分类初探》,《经济地理》2000年第6期。

张京祥:《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赵力:《珠海:怎样建成休闲旅游城市》,中国建设报网,http://news.xinmin.cn/domestic/gnkb/2010/11/29/7993843.html。

赵润田:《菏泽老城的保护与更新》,《城市问题》2006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