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0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158

北京社会治理发展报告(2020-2021)图书

Annual Report on Social Governance Development of Beijing (2020-2021)

SSAPID:101-7301-5885-15
ISBN:978-7-5201-8277-5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总报告、社会组织治理篇、人口问题治理篇、违法犯罪治理篇、网络社会治理篇、矛盾纠纷治理篇、城市安全治理篇和基层社会治理篇,运用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大数据分析等方法,对2020年北京市社会治理各领域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梳理和阐述,并对存在的问题、成因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系统和深入的分析。

相关信息

丛书名:北京蓝皮书
编 辑:张媛;宋静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1年07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C91 社会学

陈吉宁:《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北京日报》2021年2月1日,第1版。

陈一新:《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人民日报》2021年1月22日,第9版。

《“接诉即办”的北京经验》,《北京日报》2020年12月21日,第1版。

《超七成市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北京日报》2020年11月27日,第5版。

《网上“12345”受理诉求87万件》,《北京日报》2020年11月23日,第3版。

京平:《更高标准更严要求继续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北京日报》2020年6月19日,第1版。

《邓国胜:新冠肺炎之后,哪些公益机构的日子难过?》,《社会创新家》2020年2月14日。

孔卫拿、黄晓媛:《社会组织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中的作用——逻辑、体系与提升路径》,《学会》2020年第7期。

南方:《重视疫情防控中困境群体的服务鸿沟问题》,《公共管理评论》2020年第1期。

徐家良:《疫情防控中社会组织的优势与作用——以北京市社会组织为例》,《人民论坛》2020年第23期。

徐景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社会组织参与的耦合研究》,《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20年第2期。

魏民:《北京·凝聚社会组织力量 压实疫情防控责任》,《中国民政》2020年第7期。

《民政部门动员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疫情防控》,《中国社会组织》2020年第4期。

柏维春:《政府购买服务相关问题思考》,《人民论坛》2014年第8期。

邓金霞:《关于上海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招投标制度的思考》,《招标与投标》2015年第5期。

胡薇:《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理论逻辑与制度现实》,《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2年第6期。

王丛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底线及分析框架的构建》,《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5年第1期。

许小玲:《政府购买服务:现状、问题与前景——基于内地社会组织的实证研究》,《思想战线》2012年第2期。

张霞:《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预算管理及相关购买措施》,《财经界》(学术版)2014年第35期。

杜平:《如何成为枢纽?一个社会组织探索内在性自主的个案研究》,《广东社会科学》2019年第2期。

费孝通:《行行重行行(上)——中国城乡及区域发展调查》,群言出版社,2014。

葛天任、李强:《我国城市社区治理创新的四种模式》,《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6期。

李璐:《分类负责模式:社会组织管理体制的创新探索——以北京市“枢纽型”社会组织管理为例》,《北京社会科学》2012年第3期。

李强:《中国社会学本土化的鲜明特征》,《北京日报》2019年1月14日。

李强:《中国特色社会学的形成和发展》,《人民日报》2019年5月20日。

李强、卢尧选:《社会治理创新与“新清河实验”》,《河北学刊》2020年第1期。

李培林:《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的社会治理》,《社会治理》2017年第5期。

李培志:《规范增能与协同治理:推动建设“伙伴式”街道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学习与探索》2017年第12期。

刘洋:《枢纽型社会组织的生成基础与发展路径——基于社会学的视角》,《学习与实践》2016年第12期。

萧子扬、马恩泽、石震:《乡村振兴背景下“清河实验”社会治理思想的再研究(1928~1937)》,《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2期。

王颖:《城市治理视角下社会组织可持续发展研究》,《城市发展研究》2019年第5期。

叶林:《“陌生人”城市社会背景下的枢纽型组织发展》,《中国行政管理》2013年第11期。

詹轶:《社会组织治理中“同心圆”架构及其“委托-代理”关系——基于S市枢纽组织的研究》,《公共管理学报》2018年第3期。

曾富生、徐莉莉、王红:《枢纽型社会组织的建设与管理研究》,民政部中国社会组织公共服务平台,http://www.chinanpo.gov.cn/700103/92547/index.html。

Touraine. The Voice and the Eye:An Analysis of Social Movement,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1.

曹惠民:《风险社会视角下城市公共安全治理策略研究》,《学习与实践》2015年第3期。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新华社,http://www. gov.cn/xinwen/2020-10/29/content_5555877.htm,2020年10月29日。

《北京统计年鉴》,北京市统计局网站,http://tjj.beijing.gov.cn/tjsj_31433/yjdsj_31440/rk_32024/2019/202002/t20200217_1647170.html,2020年1月20日。

〔德〕乌尔里希·贝克:《风险社会》,何博闻译,译林出版社,2004。

杨雪冬:《风险社会与新型社会风险》,载李培林等主编《社会学与中国社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陈明:《国家能力、居住形态与治理现代化——基于新冠肺炎事件的反思》,《学术探索》2020年第4期。

王伯承:《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宗族组织与乡村共同体再造》,《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3期。

赵仁青、黄志斌:《疫情防控下的农村基层治理短板与应对策略》,《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2期。

马良灿:《重大疫情下的乡村治理困境与路径优化》,《社会科学辑刊》2020年第1期。

张国磊、马丽:《重大疫情下的农村封闭式治理:情境、过程与结果——基于桂中H村的调研分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3期。

余昆:《关于随迁老人社会融入的文献综述》,《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3年第4期。

陈盛淦:《随迁老人的城市适应问题研究》,《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

姚兆余、王鑫:《城市随迁老人的精神生活与社区融入》,《社会工作》(下半月)2010年第9期。

王颖、黄迪:《“老漂族”社会适应研究——以北京市某社区为例》,《老龄科学研究》2016年第7期。

瞿红霞:《随迁老人的社会融入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探析》,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张新文、杜春林、赵婕:《城市社区中随迁老人的融入问题研究——基于社会记忆与社区融入的二维分析框架》,《青海社会科学》2014年第6期。

丘海雄:《社区归属感——香港与广州的个案比较研究》,《中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第2期。

单菁菁:《社区归属感与社区满意度》,《城市问题》2008年第3期。

叶继红:《城郊农民集中居住区移民社区归属感研究》,《西北人口》2011年第3期。

陆自荣、张颖:《城市社区感知融合度的影响因素——基于三个群体的比较》,《城市问题》2016年第3期。

赵佩、黄德林:《身份认同对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影响的内在机制——以城市归属感作为中介变量的实证考察》,《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5期。

程首一:《农村随迁老人城市社会融入研究》,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赵婕:《农村随迁老人城市融入的社区性机制研究——以南京市为例》,《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

霍海燕:《社会质量视域下“老漂族”生活现状探究——基于郑州市金水区H社区的实证分析》,《学习论坛》2016年第10期。

赵一红:《福利治理与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基于北京市S社区老年社会工作服务案例分析》,《社会工作》2015年第4期。

王卫东:《诈骗类案件的争议解析》,新华出版社,2020。

张志勇主编《诈骗案件辩护实务》,法律出版社,2020。

张明楷:《刑法学》(第五版),法律出版社,2016。

陈兴良、周光权:《刑法学的现代展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孙万怀:《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应回归为司法政策》,《法学研究》2014年第4期。

周光权、车浩:《刑法学读本》,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周光权:《刑法各论》(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张远煌主编《犯罪学》(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陆建红、杨华、曹东方:《〈关于审理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理解与适用》,《人民司法》2015年第17期。

张明楷:《刑法学》,法律出版社,2016。

高铭暄、马克昌主编《刑法学》(第六版),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康树华、张小虎主编《犯罪学》(第四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赵学军:《抢劫罪量刑经验研究》,法律出版社,2019。

周光权:《刑法总论》(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姚兵:《未成年人团伙犯罪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2。

〔意〕切萨雷·贝卡里亚:《论犯罪与刑罚》,黄风译,北京大学版社,2008。

〔意〕恩里科·菲利:《犯罪社会学》,郭建安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

赵渊杰:《为核心价值观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当代中国发展”学术研讨会述要》,《人民日报》2016年9月19日,第7版。

郑宇飞:《新发地的复市是一次重生》,《北京日报》2020年8月19日。

梁朱红、李斌:《疫情防控暴露社区自治短板,社区自治难在哪?》,北京日报客户端,2020年6月6日。

曾润喜、张薇:《网络舆情学》,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4。

袁振龙主编《北京社会治理发展报告(2019~202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

中共北京市延庆区委党校课题组、侯军:《北京市延庆区深化党建引领“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的探索》,《求知》2020年第12期。

〔德〕拉德布鲁赫:《法学导论》,米健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

〔德〕考夫曼:《法律哲学》,刘幸义等译,法律出版社,2005。

〔德〕卡尔·拉伦茨:《法学方法论》,陈爱娥译,商务印书馆,2005。

〔日〕川出敏裕、金光旭:《刑事政策》,钱叶六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6。

〔日〕曾根威彦:《刑法学基础》,黎宏译,法律出版社,2005。

〔日〕上田宽:《犯罪学》,戴波、李世阳译,商务印书馆,2016。

〔日〕山口厚:《刑法总论》(第2版),付立庆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陈兴良:《教义刑法学》(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杨仁寿:《法学方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郎胜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释义》,法律出版社,2015。

张明楷:《传销犯罪的基本问题》,《政治与法律》2009年第9期。

陈兴良:《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性质与界限》,《政法论坛》2016年第2期。

黎宏:《刑法学》,法律出版社,2012。

张明楷:《网络时代的刑事立法》,《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7年第3期。

黎宏:《论“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性质及其适用》,《法律适用》2017年第21期。

刘宪权、房慧颖:《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认定疑难》,《人民检察》2017年第19期。

高铭暄、王红:《互联网+人工智能全新时代的刑事风险与犯罪类型化分析》,《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9期。

高铭暄、马克昌主编《刑法学》(第五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陈叙言:《人工智能刑事责任主体问题之初探》,《社会科学》2019年第3期。

袁曾:《人工智能有限法律人格审视》,《东方法学》2017年第5期。

张明楷:《刑法学(上)》,法律出版社,2016。

彭文华:《自由意志、道德代理与智能代理——兼论人工智能犯罪主体资格之生成》,《法学》2019年第10期。

刘宪权、胡荷佳:《论人工智能时代智能机器人的刑事责任能力》,《法学》2018年第1期。

〔日〕山口厚:《刑法总论》(第3版),付立庆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

江溯:《自动驾驶汽车对法律的挑战》,《中国法律评论》2018年第2期。

姚万勤:《对通过新增罪名应对人工智能风险的质疑》,《当代法学》2019年第3期。

刘宪权:《人工智能时代的“内忧”“外患”与刑事责任》,《东方法学》2018年第1期。

吴汉东:《人工智能时代的制度安排与法律规制》,《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7年第5期。

刘宪权:《涉人工智能犯罪刑法规制的路径》,《现代法学》2019年第1期。

韩春梅、邱文康、杨宏基:《人工智能技术嵌入智慧警务的潜在风险与规避》,《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2期。

北京市政务服务局:《2020年北京市“接诉即办”改革工作年度报告》,首都之窗网站,2021年1月8日。

张琴琴:《新冠肺炎疫情下政府主导依法化解群众诉求的路径和启示》,北京市司法局网站,2021年1月14日。

刘萍萍:《筑牢疫情时期人民调解防线》,北京市司法局网站,2021年1月14日。

范愉:《纠纷解决的理论与实践》,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唐启升:《基层矛盾排查化解的多元化机制构建——以瑞安市为例》,《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年第4期。

袁振龙:《北京基层矛盾纠纷化解的三种模式研究》,载袁振龙主编《北京社会治理发展报告(2019~202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

习近平:《基层矛盾要用基层民主的办法来解决》,《浙江日报》2006年10月11日。

景天魁:《源头治理——社会治理有效性的基础和前提》,《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

郑杭生、黄家亮:《当前我国社会管理和社区治理的新趋势》,《甘肃社会科学》2012年第6期。

林尚立:《协商民主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民主实现形式》,《人民日报》2016年8月31日。

陈家刚:《协商民主:概念、要素与价值》,《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第3期。

杨敏、和思鹏:《社会协商论:包容共享与社会公正新探——试析郑杭生先生对中国特色中层理论的贡献》,《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1期。

Joseph M.Bessette,Deliberative Democracy:The Majority Principle in Republican Government. Robert A.Goldwin,William A.Schambra,How Democratic Is the Constitution?. Washington: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1980.

廖永安、胡仕浩:《新时代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理论检视与中国实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

程凯:《社会转型期的纠纷解决研究——基于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的研究视角》,广东人民出版社,2017。

孙彩虹:《社会转型期我国民事纠纷解决机制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6。

郑世保:《在线解决纠纷机制(ODR)研究》,法律出版社,2012。

龙飞:《中国在线纠纷解决机制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前景》,《法律适用》2016年第10期。

邱饰雪:《抗疫期间法院在线解决纠纷的路径——以上海法院为研究对象》,《上海法学研究》2020年第1期。

《全国地质灾害通报(2019年)》,中国地质调查局网,2020年3月31日。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2020年10月29日。

许欢:《北京市城市安全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载袁振龙主编《北京社会治理发展报告(2019~202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

赵鹏霞、朱伟、王亚飞:《韧性社区评估框架与应急体制机制设计及在雄安新区的构建路径探讨》,《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8年第7期。

《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管理办法》(国减发〔2020〕2号),2020年6月16日。

吴晓林:《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探索“城市之治”样本》,《天津日报》2020年9月4日,第9版。

薛澜、周源、李应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规律与产业政策研究》,科学出版社,2015。

薛澜、周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与治理创新研究》,科学出版社,2020。

彭宗超、陶鹏等:《中国应急管理研究报告(2012~2013):应急准备文化建设》,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申世飞、王金玉、张超:《公共安全应急标准体系》,中国质检出版社,2015。

赵汗青:《论公共安全观及其对执政党的意义》,《社会科学战线》2010年第10期。

黄弘、范维澄:《“科技·管理·文化”三足鼎立支撑新时代城市安全》,《城市管理与科技》2019年第6期。

金磊:《中国安全社区建设模式与综合减灾规划研究》,《城市规划》2006年第10期。

《国务院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4-11/20/content_9225.htm,2014年10月20日。

陈松川:《切实提升城市基层治理体系效能》,《经济日报》2020年9月11日。

毛友军:《构建基层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体系》,《中国机构改革与管理》2015年第12期。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于2017年10月18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向大会作的报告。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9年10月3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

魏礼群:《实现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的新飞跃——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治理重要论述的思想内涵》,《北京日报》2019年3月18日。

赵刚:《发挥网格平台体系优势 推进“街道吹哨部门报到”——访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副区长陈献森》,《城市管理与科技》2019年第2期。

谭日辉:《北京社区治理机制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

单一良、宋平:《以网格化为基础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民主与法制时报》2021年1月21日,第5版。

韩瑞波、唐鸣:《基层社会治理智能化的潜在风险与化解防范——基于Y市Z区的案例研究》,《宁夏社会科学》2021年第1期。

中共浙江省嘉兴市委:《开展网格连心组团服务,打造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党建研究》2021年第1期。

殷星辰:《新时代以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创新的实践与思考——以北京市为例》,《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9年第4期。

陈玉生:《细事细治——基层网格化中的科层化精细治理与社会修复》,《公共行政评论》2021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