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23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82

贵州社会发展报告(2013)图书

ANNUAL REPORT ON SOCIAL DEVELOPMENT OF GUIZHOU(2013)

SSAPID:101-7258-0930-81
ISBN:978-7-5097-4294-5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报告是贵州省社会科学院着力打造的重要社科品牌之一,它由贵州省社会科学院社会研究所组织来自全省研究机构的专家、高校学者以及政府社会事务部门的研究人员撰写而成。其立足于贵州省权威部门的统计数据和政府职能部门的资料,经过严格科学的社会调查,全面跟踪了2012年贵州省社会发展进程,密切关注贵州省重大发展战略变化后省委、省政府在社会发展方面采取的若干惠民政策和具体措施,在省政府的社会发展部门总结的基础上,深入解读2012年贵州省社会发展领域发生的重大事件、热点问题对贵州省未来社会发展的影响,并对2013年贵州社会的形势进行了展望。 本报告专业、权威、全面,不愧为国内外读者了解当前贵州社会发展的最好的参考书。

相关信息

丛书名:贵州蓝皮书
作 者: 王兴骥
编 辑:丁凡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3年03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C91 社会学

 《贵州蓝皮书·社会》编纂领导小组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皮书系列

 Abstract

 BⅠ 总报告

  B.1 2012~2013年贵州省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

   一 2012年贵州省社会发展形势分析

    (一)深入推进实施科学技术“八大科技创新工程”和“六大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二)抢抓国发2号文件颁布的机遇,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奋力推动全省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后发赶超

    (三)加强文化事业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四)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倾斜和项目支持,不断推进卫生事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五)围绕加快发展的主题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大力推进民政事业发展

    (六)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沉着应对第四次生育高峰严峻挑战,年度“双降”目标可望实现

    (七)坚持以民生为本、人才优先为主线,以就业和社会保障为重点,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深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推动各项工作全面、健康、协调发展

    (八)围绕贵州体育事业“十二五”规划,开放创新、稳步推进,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九)以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为目标,“平安贵州”建设成效显著,人民群众安全感持续提升

   二 2012年贵州省社会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三 2013年贵州省社会发展形势预测分析

 BⅡ 热点篇

  B.2 2012年贵州省实施“十大民生工程”调研报告

   一 2012年民生工程实施情况

   二 主要问题与困难

    (一)市(州)、县配套资金能力弱

    (二)资金计划下达晚、经费到位不及时

    (三)重建轻管,应对新形势发展能力缺位

    (四)就业资金使用结构不合理,创业带动就业功能弱

    (五)社会保障功能和再分配功能存在明显不足

   三 对策建议

    (一)科学测算财政负担能力,完善财政补助机制

    (二)以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规划为契机,争取国家更多支持

    (三)制定引导政策,拓宽融资渠道

    (四)适当增加项目计划指标,加强科学规划

    (五)完善管理机构,加强项目统筹与协调

    (六)加强民生工程维护与运营管理

    (七)逐步建立城乡统一、衔接良好的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制度一是加快研究制定新农合监督、国家基药规范化管理等制度规范。

    (八)优化就业资金使用结构,推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九)强化监督与考核、加大信息宣传力度

  B.3 贵州省人才队伍建设对策研究

   一 “十一五”以来贵州省人才队伍建设概况

    (一)人才培养能力逐步提升

    (二)人才总量逐步扩大

    (三)人才素质逐步提高

    (四)高层次人才逐步增多

    (五)人才环境逐步改善

    (六)人才作用逐步显现

   二 贵州省人才队伍建设需要着力解决的几个问题

    (一)产业发展不足,人才创新创业空间小平台少

    (二)教育发展滞后,人才培养能力弱

    (三)人才总量小,不适应加速发展的需要

    (四)人才素质不高,不适应转型发展的需要

    (五)人才分布失衡,不适应区域协调发展的需要

    (六)观念落后、工作滞后,不适应人才优先发展的需要

    (七)体制机制不活,不适应人才工作新形势的需要

    (八)人才投入不足,不适应人才资源加快开发的需要

   三 加强贵州省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拓展人才创新创业空间

     1.拓展人才创新创业舞台

     2.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扩大创新创业空间

     3.大力开发创新创业岗位

     4.加强人才基地和人才特区建设

    (二)加快人才培养步伐,扩大人才资源总量

     1.扩大人才培养规模

     2.改善人才培养结构

     3.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

     4.根据国发2号文件部署,抓好一批重大人才项目

    (三)着力引进急需紧缺人才,扩大高层次人才数量

     1.加强人才引进需求预测,制定人才引进目标

     2.拓宽招才引智渠道

     3.完善招才引智政策

     4.创新人才引进方式

     5.构建和完善人才引进绿色通道

     6.加强对高层次人才的人文关怀

    (四)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千方百计留住人才

     1.加强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2.支持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就业

     3.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

     4.增加对大学生就业创业投入

     5.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

    (五)完善政策措施,引导和鼓励人才到基层就业创业

     1.增加基层就业岗位

     2.实施“专业技术人员服务基层行动计划”

     3.建立基层工作津贴制度

    (六)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保障人才在创新创业中提高待遇

     1.落实技术要素参与分配的政策

     2.制定和完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政策

     3.改进和完善科研机构分配办法

     4.完善专业技术人员兼职兼薪办法

     5.提高人才津贴标准

    (七)创新体制机制,增强人才工作活力

     1.改进职称设置和评聘

     2.健全人才选用评价机制

     3.完善人才资源合理配置和流动机制

     4.进一步完善表彰激励机制

    (八)优化人才环境,营造良好的干事创业氛围

     1.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2.创造良好的服务环境

     3.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九)加大投入力度,改善人才工作和生活条件

     1.大幅度增加财政投入

     2.多渠道增加人才投入

     3.集中资金确保重大人才项目实施

    (十)进一步加强领导,切实落实人才工作责任制

     1.牢固树立人才优先发展理念

     2.进一步完善人才工作领导体制

     3.加强人才工作机构建设

     4.建立完善人才考核机制

     5.建立人才统计监测制度

  B.4 贵州“三化”战略话语下的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一 贵州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二 贵州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

    (一)森林遭受破坏,环境生态良性循环不足

    (二)水土流失严重,石漠化加剧

    (三)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频发

    (四)酸雨污染较为严重

   三 贵州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

    (一)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保护水平

    (二)认真做好国土空间开发规划,杜绝乱占乱用土地的现象发生

    (三)继续做好退耕还林还草工作,加强森林生态环境保护

    (四)加强法制建设,依法保护生态环境

    (五)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道路

    (六)控制人口增长,从人口资源的源头遏制生态环境恶化

    (七)积极探索适合不同区域的生态文明建设模式

     1.毕节试验区模式

     2.贵阳模式

     3.草海模式

     4.黔南模式

     5.生态工业园建设模式

     6.农业生态环境治理方式

  B.5 贵州省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一 贵州省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成效和实践经验

    (一)政府主导,建管并重

    (二)租售并举,统筹建设

    (三)公廉并轨,加大覆盖

    (四)租补并行,梯度保障

    (五)建储并抓,盘活存量

    (六)政企并力,合力创先

   二 贵州省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资金配套困难,资金管理尚需加强

     1.资金筹措机制尚不完善,资金缺口较大

     2.部分地方配套资金不能及时到位

     3.资金支持体系实施不够顺畅

     4.资金使用管理不够严格,个别项目出现违规现象

    (二)规划设计控制不够完善

     1.缺乏住房保障的长期规划

     2.部分地区保障性住房规划布局不够合理

     3.保障性住房设计不够完善

    (三)需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管理

    (四)需进一步加强保障性住房的准入控制

    (五)保障性住房退出管理不力

     1.保障性住房的退出成为实施难点

     2.出售型保障房收益调节机制缺失

     3.退出的强制执行存在障碍

    (六)后续管理问题突出

     1.保障房建设管理部门管理强度过大,后续管理乏力

     2.保障性住房空置率较高,存在违规使用情况

     3.保障性住房物业管理滞后

    (七)廉租房配租率过低,过度出售有违保障初衷

    (八)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过度依赖政府,社会参与不足

   三 对策建议

    (一)完善地方法规,制定《贵州省保障性住房条例》

    (二)加大资金筹措和管理力度,拓展筹资渠道

     1.完善财税和信贷政策,激发保障性住房建设活力

     2.加大建设投资计划落实力度,确保地方配套资金筹措到位

     3.强化土地出让金收支管理

     4.拓展住房公积金支持力度

     5.加强监督,严格资金使用管理

    (三)优先保证土地供应,创新土地供给制度

    (四)建立规划设计指导的长效机制

     1.厘清规划设计指导思想,建立贵州省保障性住房中长期规划

     2.加强保障性住房规划引导,合理保障供求双方利益

     3.优化布局和户型设计,拓展保障房居住功能

     4.严格控制建房面积,细化明确超标部分产权关系

     5.制定《贵州省保障性住房建设导则》

    (五)强化建设项目管理

     1.做好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的前期工作

     2.落实工程质量责任制,强化工程质量监督

     3.严格实施基本建设程序,确保工程质量和使用功能

    (六)规范入口程序,进一步加强准入控制力度

     1.严格规范保障对象资格审批程序

     2.加强公众监督机制建设,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3.加强信息公开工作,提高信息化动态管理水平

     4.完善失信惩戒制度,加大对非法侵占公共产品的处罚力度

    (七)建立出售型保障房收益调节机制

    (八)重点解决保障性住房的后续管理问题

     1.建管分离,设立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机构

     2.规范保障房使用,加强对保障性住房后续管理

    (九)强化租售引导,逐步回归保障性住房公共属性

     1.引导居民建立正确的住房消费观念

     2.加大公租房建设力度

     3.逐步回归廉租房的公共属性本位

    (十)拓展保障性住房供给渠道,扩大保障范围

     1.利用城市住房存量,丰富供给渠道

     2.以棚户区改造为依托,多渠道筹措保障房房源

     3.扩大保障范围,保障农民工在城市中的居住权

    (十一)加强探索实践,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

    (十二)加大保障性住房产业化发展

 BⅢ “三农”篇

  B.6 贵州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地区调研报告*

   一 调研背景

   二 调研地点选择及基本发展情况概述

   三 问卷调查基本情况及描述性统计

    (一)问卷调查基本情况

    (二)样本特征

     1.个人特征

     2.被调查者的家庭特征

   四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特征分析

    (一)个人特征

     1.年龄与参保率呈正相关关系

     2.被调查者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

     3.被调查者职业对参保情况的影响

    (二)家庭特征

     1.家庭人口规模

     2.子女结构

     3.家庭收入情况

    (三)政策认知程度

    (四)参保行为选择

     1.参保动机

     2.筹资水平

     3.外出务工人员参保情况

     4.参保的多样性选择

    (五)对政策的评价

     1.集体补助情况

     2.对生活的改善情况

     3.政策建议

     4.对政策的预期

    (六)关于失地农民和流动人口

     1.失地农民

     2.流动人口

   五 结论建议

    (一)加强新农保经办能力建设

    (二)加强政策宣传力度,尤其是对中青年的宣传,提高农民的养老意识

    (三)完善新农保制度,增强政策吸引力

    (四)做好不同地区,不同制度间的转移衔接

    (五)完善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

  B.7 贵州省财政扶贫资金使用效益分析

   一 资金运行机制和模式

    (一)明确功能定位,确保资金使用范围

    (二)建立分配机制,确保资金合理使用

    (三)规范工作程序,报审项目公开透明

    (四)实行县级报账制,强化资金管理

    (五)加大监督力度,确保资金安全

   二 资金投入及使用效果

    (一)资金投入情况

    (二)扶贫成效

     1.科学规划,优化布局,区域化产业带格局初步形成

     2.推广新技术新成果,不断提高蔬菜产业科技含量

     3.理顺销售渠道,优质蔬菜价值得到有效体现

     4.产业化经营的发展,进一步推进贵州现代农业的发展

   三 资金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瞄准器失灵影响扶贫效果

     1.财政扶贫资金直接扶持的贫困人口比例逐年减少

     2.贫困户不如非贫困户受益多的现象比较突出

     3.“垒大户扶大富”现象比较严重

    (二)“跑、冒、漏、渗、留”等现象严重,导致扶贫资金分流

    (三)投资结构不合理,使用效率偏低

     1.政策变化多,投入走向两个极端

     2.多头投入重复建设比重大

   四 提高资金使用效果的对策

    (一)明确主战场,解决连片特困地区和民族地区扶贫开发问题

    (二)实施多元化扶贫模式,解决连片和插花性分布并存贫困户的扶贫开发问题

    (三)做好“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解决有劳动能力和无劳动能力两类贫困人口扶贫开发问题

    (四)创新机制,解决整合资源实施综合扶贫开发问题

    (五)资金使用透明化精细化,解决扶贫开发瞄准器失灵问题

  B.8 “三化”同步视角下的贵州城乡缩差问题研究

   一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二 贵州省城乡差距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一)贵州城乡差距变化分析

     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化

     2.城乡居民消费支出差距变化

     3.城乡固定资产投资差距变化

     4.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差距变化

    (二)贵州城乡差距的主要影响因素

     1.研究方法及变量选取

     2.因子分析过程

     3.结论:基于统计分析的结果

   三 基于“三化”同步的贵州城乡缩差对策建议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二)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合理布局区域人口

    (三)大力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四)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五)创新体制机制,加速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步伐

  B.9 贵州省农村留守儿童的精神文化生活及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一 贵州省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不一样的地方一样的严峻

   二 家庭功能失调后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及安全状况

    (一)亲情失位后的“孤独”与“痛苦”

    (二)关爱失当后的“迷茫”与“娇惯”

    (三)保护失却后的“焦虑”与“风险”

     1.留守儿童容易沦为被侵害的对象

     2.留守儿童容易出现行为失范

     3.留守儿童容易受到意外伤害

   三 学校不一定是留守儿童幸福成长的乐园

    (一)学习条件:硬件软件都不硬容易使留守儿童产生厌学情绪

    (二)学习态度:读高中不如打工

    (三)学习支持:读书需要钱,但有钱不一定能读好书

   四 公共文化空洞化背景下留守儿童文化生活的荒漠化

    (一)传统记忆的断裂

    (二)公共舆论的失效

    (三)文化活动的缺场

   五 相关政策启示

    (一)优化制度带出去

    (二)创造条件回来陪

    (三)多方合力齐关爱

     1.努力提升留守儿童家庭生活的幸福指数

     2.把学校建设成留守儿童幸福成长的乐园

     3.优化留守儿童成长的公共文化空间

  B.10 贵州省农村留守妇女社会支持网研究

   一 贵州农村留守妇女社会支持网一般特征

    (一)贵州农村留守妇女社会支持网规模较小

    (二)贵州农村留守妇女社会支持网趋同性较高

    (三)贵州农村留守妇女社会支持网紧密度高

    (四)小结与讨论

     1.贵州农村留守妇女社会资源获取渠道狭窄

     2.贵州农村留守妇女社会支持网的强度高、依赖性强

   二 贵州农村留守妇女社会支持网的子网构成及其特征

    (一)贵州农村留守妇女的情感支持网

     1.决策支持

     2.心理支持

    (二)贵州农村留守妇女的实际支持网

     1.生活支持

     2.生产支持

    (三)贵州农村留守妇女社会交往网

    (四)小结与讨论

     1.丈夫最重要的作用是经济支持、心理支持与安慰

     2.亲属的重要作用是经济支持、决策支持以及心理支持

     3.邻居朋友的重要作用是提供社会交往支持、心理支持

     4.专业性社会群体主要提供专业服务支持

     5.正式社会资源的相对缺位

   三 贵州农村留守妇女个人特征与社会支持网间关系

    (一)年龄与社会支持网的关系

    (二)婚龄与社会支持网的关系

    (三)农村留守妇女外出打工时间与社会支持网的关系

    (四)子女数与社会支持网的关系

    (五)小结与讨论

   四 贵州农村留守妇女社会支持网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留守妇女社会支持网“一小两高”的特点使得农村留守妇女获取社会资源的渠道狭窄

    (二)正式制度性资源的相对缺位,使得农村留守妇女获取资源的渠道单一

    (三)社会组织作用不明显,农村留守妇女社会支持网结构不合理

    (四)农村留守妇女自身素质与意识还有所欠缺,使得农村留守妇女缺乏获取社会支持的能力与意识

   五 解决贵州农村留守妇女社会支持网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政府支持系统

     1.法律、政策支持,重视保护农村留守妇女的各种权益

     2.营造氛围,唤起全社会对农村留守妇女的舆论支持

     3.简化办事流程,人性化服务

    (二)培育关注农村留守妇女的社会组织

     1.充分发挥妇联主渠道的作用

     2.充分发挥志愿者组织的功能与作用

    (三)加强传统文化的传播,充分发挥家族功能

     1.加强传统文化的传播

     2.恢复部分家族祭祖等仪式仪典

     3.营造传统节日的氛围

    (四)提高农村留守妇女素质

     1.针对农村留守妇女开展生涯规划

     2.针对农村留守妇女开展实用信息技能的培训

     3.针对农村留守妇女开展实用生产技能培训

     4.针对农村留守妇女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B.11 贵州民族地区农村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

   一 贵州民族地区家庭教育现状

    (一)教育目标明确,强调子女未来职业的社会认可度

     1.期待子女未来工作稳定,受人尊重

     2.尊重子女未来工作选择,并不强迫

     3.一元化教育使少数民族家庭教育与汉族家庭教育趋同,但民族文化并未消失,反而更加凝实

    (二)教育方法多元化,重视做人高于做事

     1.抚养模式多元化,不利于子女成长

     2.家庭教育缺失,普遍依赖学校教育

     3.重视做人高于做事,不能容忍子女走歪路

     4.家庭教育遇到挫折时处理方式多元化,但家族力量最为有效

    (三)教育内容丰富,但受经济利益驱使

    (四)教育投资较少,对物质的期待高于子女教育的期待

   二 贵州民族地区家庭教育面临的困境

    (一)影响被访者对家庭教育认知的因素

    (二)影响被访者对家庭教育方法的因素

    (三)影响被访者对家庭教育内容的因素

    (四)影响被访者对家庭教育投资的因素

   三 贵州民族地区加强农村家庭教育的对策

    (一)欠发达欠开发地区家庭教育问题应该引起党和国家的重视

    (二)政府应设立家庭教育职能部门

    (三)完善家庭教育立法工作

    (四)强制性开展家庭教育培训

    (五)家庭教育要坚持开放性原则,构建贵州民族地区农村家庭教育的再学习机制、引导监护人家庭教育观念的自我更新

    (六)坚持实践性原则

  B.12 贵阳市诚信农民建设工作研究

   一 贵阳诚信农民建设的基本做法

    (一)政府主导,重点解决政策、扶持问题

     1.围绕“五大任务”,制定标准铸建诚信

     2.动态管理,严格标准,逐级评诚信

     3.加分晋级、扣分退出、失信惩戒,奖惩分明促诚信

     4.加大投入,政策引导助诚信

     5.各方联动,齐抓共管铸诚信

    (二)企业主推,重点解决资金、项目、市场问题

     1.金融企业实行“三大优惠”

     2.龙头企业提供项目和市场

     3.涉农企业提供保障

     4.保险企业提供保险

    (三)农民主体,重点解决观念、技能问题

    (四)诚信农民建设的政策支撑

   二 贵阳市诚信农民建设的主要成效

    (一)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

    (二)推动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

    (三)推动了农村社会和谐,促进了乡风文明

   三 贵阳市诚信农民建设的基本经验及启示

    (一)基本经验

     1.加强思想教育,让农民不想失信

     2.实施利益引导,让农民不愿失信

     3.建立制约机制,让农民不能失信

     4.落实惩戒措施,让农民不敢失信

    (二)贵阳诚信农民建设的启示

     1.破解发展难题是诚信农民建设的根本

     2.搞好宣传教育是诚信农民建设的基础

     3.开发诚信系统是诚信农民建设的推手

     4.城乡互联共进是诚信农民建设的动力

   四 进一步深化和推进诚信农民建设的思路

    (一)继续稳步推进诚信农民建设工作

    (二)狠抓“四个结合”,促进诚信农民建设新发展

     1.诚信农民建设与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

     2.诚信农民建设与创新社会管理相结合

     3.诚信农民建设与培育现代新型农民相结合

     4.诚信农民建设与加强基层党的建设相结合

    (三)健全“三个机制”,推进诚信农民建设上新台阶

     1.健全诚信宣传机制

     2.健全信用激励机制

     3.健全失信惩戒机制

 BⅣ 民生篇

  B.13 贵州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发展报告

   一 贵州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基本特征

    (一)投入虽然增长,发展仍然滞后

     1.经费投入连年增长,横向比较却显落后

     2.基础设施不断建设,覆盖范围仍显不足

    (二)人才队伍建设初具规模,但发展情况堪忧

    (三)失衡虽被重视,改变仍需时日

    (四)服务虽在创新,内容质量却需提高

    (五)文化服务活动开展有声有色,文化惠民政策较好践行

   二 贵州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足原因分析

    (一)文化观念的错位

    (二)服务观念的淡化

    (三)文化管理体制不顺

    (四)政府管理错位

    (五)缺乏政策保障

   三 优化贵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与宣传

    (二)推进立法,完善法规与制度

     1.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

     2.完善法规,规范文化管理

     3.建立机制,以调动各方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三)加强扶持,提供资金与政策

    (四)夯实基础,建设硬件与软件

     1.加强文化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

     2.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五)加强创新,优化内容,提高质量

     1.增强文化服务的主动性

     2.加大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

     3.挖掘特殊文化服务项目

    (六)提升绩效,开展管理与评估

     1.开展不同门类的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体系的研究

     2.因地制宜,设计科学的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指标

     3.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试点评估工作

  B.14 贵州小城镇建设经验总结与困境出路

   一 贵州省小城镇建设的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制定相关规划和政策措施

    (二)完善基础设施,夯实小城镇建设的发展条件

    (三)加快园区建设,聚合小城镇建设的发展动力

    (四)持续改善民生,统筹推进城乡协调发展

   二 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一、规模偏小、集聚能力偏弱

    (二)规划水平不高、产业滞后、城乡发展不协调

    (三)基础设施薄弱、功能不全、体制障碍突出

    (四)建设资金不足、用地紧张、管理水平较低

   三 几点建议

    (一)加强领导、形成合力,高起点推进小城镇建设

    (二)以产业发展助推“三化”同步

    (三)拓宽渠道、以地生财,建立多元投融资机制

    (四)深化改革、明确政策,消除土地“瓶颈”制约

    (五)保障民生、改革制度,努力解决“农转非”问题

  B.15 2012年贵州省城镇单位在岗职工收入分配状况研究

   一 贵州各行业职工平均工资差异及行业特征

    (一)城镇在岗职工收入状况

    (二)职工平均工资高低行业“量”的差距

    (三)职工平均工资高低行业“增速”差距

    (四)较高工资的行业特征

    (五)较低工资的行业特征

   二 不同经济类型单位职工平均工资差异

    (一)不同经济类型单位职工平均工资基本情况

    (二)不同经济类型单位中行业职工平均工资变化趋势

   三 不同性质单位职工平均工资差异

   四 地区之间职工平均工资差异

    地区之间职工平均工资基本情况

   五 职工平均工资线与城镇从业人员数量

   六 对缩小城镇单位职工收入差距的思考与建议

    (一)完善市场机制,逐步打破行业垄断

    (二)加强政府在收入分配上的调节功能,促进收入分配公平合理

    (三)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同时兼顾效率与公平

    (四)成立民营企业集体工会组织,给低收入者创造稳定的就业环境,保证收入的稳定性

    (五)加快对传统行业的企业改革,提高其收入水平

    (六)鼓励各方面人才向企业流动,推动企业的发展

 BⅤ 专题篇

  B.16 顺应需要,遵循规律,积极促进社区社会组织发展

   一 城市社区社会组织基本情况

    (一)社会组织总体数量及其分布状况

     1.社会组织已具有一定规模

     2.社会组织样本分布与总体分布大体吻合

    (二)社会组织发起与成立

     1.相当部分的社区社会组织发起者具有较强行政色彩

     2.社会组织近两年发展迅速

     3.社会组织过半未注册且未备案

    (三)社会组织类别及活动领域

     1.社会组织的类别多种多样

     2.社会组织活动领域分布较为广泛

    (四)社会组织建构

     1.社会组织负责人产生途径的民间性不强

     2.多数社会组织达不到建立基层党组织的条件

   二 社区社会组织生存状况

    (一)社会组织成员少,工作人员不足

    (二)九成以上社会组织是微收入或零收入

    (三)社会组织内部活动较多,公共活动欠缺

   三 居委会的管理及其评价

    (一)居委会对社会组织的低成本和名义性服务帮助较多

    (二)居委会与社区社会组织的相互评价均较高

   四 社区社会组织发展与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经费是首要困难

    (二)活动场地和社区服务条件有限

    (三)社会组织对自身定位不清

    (四)社会组织自身建设乏力

    (五)管理思路及管理体制不顺

    (六)法规政策创新力度不够

   五 促进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厘清对社区社会组织的认识

    (二)整合管理资源,提升统筹程度

    (三)顺应客观需要,适当加快发展

    (四)遵循社会组织发展规律,切实降低合法化门槛

    (五)多元化途径筹措资金,缓解社会组织经费困难

    (六)强化社会组织主体意识,做好自身建设

   六 适时制定出台市、区有关文件

  B.17 “同心”思想的毕节实践及其启示

   一 深入把握“同心”思想丰富内涵

    (一)根本——思想上同心同德

     1.同心同德,立足点是建设和巩固政治共识,强调认同政治制度、政治领导、政治合作的自觉性

     2.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真正实现同心同德的核心

    (二)灵魂——目标上同心同向

     1.同心同向,初级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

     2.同心同向,现实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

     3.同心同向,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是建设统一、强大的和谐中国,通过科学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基础——行动上同心同行

   二 “同心”思想与“毕节试验”

    (一)思想上同心同德,共创通过“小试验”、体现“大方向”的毕节试验区

    (二)目标上同心同向,共建试验区和谐发展美好家园

    (三)行动上同心同行,共促试验区科学发展,实现共进共赢

   三 毕节实践的启示

    (一)着力巩固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政治共识

    (二)坚定不移地确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以价值共识凝聚起建设美好贵州的强大力量

    (三)大力推进执政党建设与参政党建设相互促进,实现“良性互动”

    (四)不断深化和妥善处理党的统一战线工作与社会建设

    (五)积极发展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求得最广泛的社会阶层和人民群众对党执政的支持、拥护

    (六)用“同心”思想凝聚全社会,营造同心共建良好氛围,夯实全面小康社会物质基础

  B.18 贵州省青少年社会教育现状、挑战与优化策略

   一 关于青少年社会教育理论的基本认识

   二 贵州省青少年社会教育发展状况

    (一)政府社会教育常规开展

    (二)社区社会教育有声有色

    (三)传媒社会教育有序开发

    (四)特殊青少年社会教育深入推进

    (五)社会力量帮扶教育创新发展

   三 贵州省青少年社会教育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一)应试教育挤压社会教育

    (二)社会环境挑战社会教育

    (三)公共服务不足影响社会教育

    (四)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教育严重缺失

   四 优化贵州省社会教育条件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对青少年农民工及农民工子女的社会教育

    (二)加强对闲散青少年的社会教育

    (三)加强青少年社会教育的阵地建设

    (四)抓好青少年社会教育活动载体建设

    (五)净化积极健康的舆论环境

    (六)发挥社区社会教育的重要作用

    (七)发挥公共社会教育资源的作用

    (八)发挥社会力量的社会教育功能

    (九)建立支持青少年社会教育机构发展的资金支持机制

  B.19 创新跨越促发展 凝心聚力奔小康

   一 做法和成效

    (一)抓机遇、强组织,协会建设取得新突破

    (二)重优势、谋转型,开创服务工作新格局

    (三)探路子、树典型,拓展事业发展新空间

    (四)惠民生、助跨越,共建和谐贵州新局面

   二 困难和问题

    (一)人口问题仍是制约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主要因素

    (二)协会统筹解决人口问题面临体制性障碍

    (三)协会工作面临传统和现实的挑战

   三 进一步加强省计生协会工作的建议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充分认识省计生协会面临的发展机遇

    (二)充分发挥协会的独特优势,推进“和谐贵州”建设

    (三)加强自身建设、发挥工作职能,做大做强计生协会服务品牌

    (四)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努力做好新时期基层管理服务工作

  B.20 贵州省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现状、困境及对策

   一 贵州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现状与成效

    (一)参与现状

     1.统筹城乡妇女事业发展,在“保增长”中发挥作用

     2.真情关注妇女儿童工作,在“保民生”中作出贡献

     3.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在“保稳定”中有所作为

     4.引导参与和谐文化建设,在“促和谐”中创立新业

     5.推进社会性别的主流化,在“促平等”中展示风采

     6.加强妇联组织自身建设,在“促发展”中彰显本色

    (二)主要成效

     1.参与领域不断拓展

     2.参与机制逐步完善

     3.参与形式日趋多元

     4.妇女儿童民生更受重视

     5.民众诉求得以实现

   二 贵州省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困境与挑战

    (一)发展困境

     1.双重职能定位及其角色矛盾

     2.常设政府妇女工作机构乏力

     3.基层妇联组织建设问题较多

     4.监督反馈与组织管理未到位

     5.社会归属与组织认同感不强

    (二)现实挑战

     1.转型性挑战

     2.需求性挑战

     3.资源性挑战

   三 加强贵州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对策及建议

    (一)以“改革创新”为发展动力及源泉

     1.深化改革,建立健全组织机制

     2.创新理念,重新审视职能定位

     3.与时俱进,实现组织科学发展

    (二)以“源头参与”为基本要求和前提

     1.加强政策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2.深入开展调研,不断提供决策参考

     3.利用参政议政优势,多方反映妇女诉求

    (三)以“民生入手”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1.多种途径促进妇女就业创业

     2.大力开展弱势群体帮扶活动

     3.着力构建妇女多元服务体系

    (四)以“资源重组”为工作平台与载体

     1.拓展工作网络

     2.依托党政资源

     3.整合社会资源

    (五)以“项目运作”为有效手段与支撑

     1.建立项目承接机制

     2.完善项目合作机制

     3.强化实体服务作用

  B.21 贵州省红十字会实施“氟砷麻”项目工作研究报告

   一 “氟砷麻”项目概况

   二 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建立项目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

    (二)制定项目实施政策

    (三)开展各项活动募集专款

    (四)向病区引进救治帮扶项目

    (五)医疗志愿服务深入病区

    (六)整合救助资源帮扶病区

    (七)开展“氟砷麻”健康宣传教育

   三 打造服务品牌推动项目实施

    (一)募集善款,支持项目推进

    (二)援建“红十字健康新村”,改善病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

    (三)创建“红十字励业帮扶示范基地”

    (四)启动“红十字爱心互助金”

   四 今后的打算与建议

    (一)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构建病区红十字服务工作新体系

    (二)搭建“三个平台”,建立病区红十字救助长效机制

    (三)开展“三项活动”,关爱病区的病人

    (四)争取中国红十字总会加大支持力度

  B.22 贵州省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及影响因素研究

   一 引言

   二 研究内容

    (一)资料来源

    (二)分析内容

     1.科学计算贵州省人口平均预期寿命

     2.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影响因素分析

    (三)分析方法

   三 贵州省人口预期寿命研究

   四 影响贵州省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因素分析

    (一)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二)医疗卫生条件对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影响

    (三)人口状况对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影响

    (四)妇幼保健对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影响

    (五)其他因素对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影响

 BⅥ 大事记

  B.23 2012年贵州社会发展大事记

   一月

    1月4日

    1月6日

    1月10日

    1月12日

    1月13日

    1月15日

    1月18日

    1月21日

   二月

    2月1日

    2月3日

    2月5日

    2月8日

    2月9日

    2月10日

    2月13日

    2月14日

    2月16日

    2月17日

    2月18日

    2月20日

    2月22日

    2月23日

    2月24日

    2月25日

    2月27日

   三月

    3月1日

    3月2日

    3月5日

    3月7日

    3月9日

    3月12日

    3月13日

    3月14日

    3月15日

    3月19日

    3月22日

    3月23日

    3月26日

    3月27日

    3月29日

    3月30日

    3月31日

   四月

    4月5日

    4月11日

    4月12日

    4月13日

    4月14日

    4月15日

    4月22日

   五月

    5月1日

    5月2日

    5月3日

    5月4日

    5月8日

    5月9日

    5月10日

    5月12日

    5月14日

    5月16日

    5月18日

    5月25日

    5月31日

   六月

    6月2日

    6月6日

    6月13日

    6月14日

    6月15日

    6月20日

    6月21日

    6月22日

    6月25日

    6月26日

    6月29日

    6月30日

   七月

    7月1日

    7月3日

    7月4日

    7月5日

    7月6日

    7月10日

    7月11日

    7月12日

    7月13日

    7月19日

    7月20日

    7月21日

    7月25日

    7月30日

   八月

    8月1日

    8月3日

    8月7日

    8月8日

    8月11日

    8月13日

    8月14日

    8月15日

    8月18日

    8月22日

    8月28日

    8月30日

    8月31日

   九月

    9月3日

    9月5日

    9月6日

    9月7日

    9月9日

    9月11日

    9月14日

    9月16日

    9月27日

   十月

    10月1日

 主要编撰者简介

 法律声明

 《贵州蓝皮书·社会》编委会

 摘要

 皮书数据库

2012年是贵州省最具历史意义的一年,随着《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国发2号文件”)、《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贵州省水利建设生态建设石漠化治理综合规划的通知》《黔中经济区发展规划》的颁布,中央支持贵州的力度空前加大,为贵州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2012年,贵州社会发展取得新成就。各类各级教育加快发展,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人才总量达到224.7万人。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不断增强,人们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新成效。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全民基本医保基本实现,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形成。城乡就业持续扩大,社会管理取得新突破。积极探索城乡社会管理新模式,扎实推进“平安贵州”建设。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新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实际增长11%和13%。但是由于社会发展的“短腿”依然存在,贵州省公共服务能力不足,社会管理水平不高,改善民生维护稳定的压力很大,社会发展呈现多元化的利益冲突格局。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国发2号文件及优先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所带来的叠加政策效应将继续显现,为贵州省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撑。2013年贵州省社会发展形势要好于2012年。大力提高扶贫工作水平,继续实施扶贫生态移民工程,三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较快发展教育,省财政集中全省行政运行经费的5%用于发展教育,继续实施教育“四项突破工程”。实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就业水平将得到大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深入实施。推进经济增长与城乡居民收入同步增长。社会保障水平得到大力提高。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保障标准,扩大覆盖范围。城乡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力度进一步加大。城乡居民医疗卫生水平进一步提高。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开展市州统筹和大病保险试点,大力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加强省、市、县三级医院建设,抓好中心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草海网,http://www.gzcaohai.com。

贵州统计信息网,http://www.gz.stats.gov.cn。

贵州省统计局:《贵州统计年鉴2011》,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付延功:《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选择》,《中国西部科技》2010年第18期。

袁萌、张馨:《贵州省生态环境保护对策研究》,《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年第13期。

陈政、陈歆、周权、刘峻林:《加快以云贵高原岩溶地区为中心的石漠化治理及生态环境建设》,《环保科技》2009年第3期。

莱斯特·M.萨拉蒙、S.沃加斯·索可洛斯基等:《全球公民社会——非盈利部门国际指数》,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宗建亮、肖东庆:《贵州贫困地区扶贫开发战略研究》。

国务院扶贫办外资管理中心、亚洲开发银行编《中国农村扶贫方式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黄建宏:《贵州财政扶贫的失衡与平衡》,《理论与当代》2007年第12期。

张斌:《新疆扶贫资金效率研究》,新疆农业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

陆学艺:《城乡一体化的社会结构分析与实现路径》,《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

韩长赋:《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努力实现“三化”同步发展》,《求是》2011年第19期。

尹成杰:《关于“三化同步”推进的理性思考与对策》,《农业经济问题》2011年第11期。

徐大伟、段姗姗、刘春燕:《“三化”同步发展的内在机制与互动关系研究——基于协同学和机制设计理论》,《农业经济问题》2012年第2期。

王瑞波、陈琼、肖红波、王济民:《世界“三化”同步及对中国的启示》,《世界农业》2012年第5期。

赵鹏:《同步推进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1年第4期。

李昌来:《用“三化同步”推动贵州加速发展》,《贵阳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第6期。

崔慧霞:《“三化”同步发展的内在机制与相互关系》,《现代经济探讨》2012年第6期。

张永岳:《我国城乡一体化面临的问题与发展思路》,《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

陈玉春:《重庆黔江“4个1”实现城乡缩差》,《中国建设报》2012年5月21日。

叶敬忠、吴惠芳:《阡陌独舞中国农村留守妇女》,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王燕芬、向秋红:《农村留守妇女的社会支持问题研究——以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L镇为例》,《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

吴旭:《关于中国农村留守妇女现状问题的综述》,《法制与社会》2008年第1期(上)。

许传新:《构建“农村留守妇女”的社会支持网》,《中国国情国力》2007年第3期。

贺赛平:《农村老年人社会支持网:何种人提供何种支持》,《河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8期。

左海霞:《农村留守妇女社会支持网关系构成研究》,《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

孙可敬、傅琼:《农村社会工作与我国农村留守妇女社会支持网的建构》,《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9期。

牛芳:《西北地区农村留守妇女的社会网络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甘肃省的农村调查》,《科学·经济·社会》2011年第3期。

石芳:《河南农村留守妇女状况调查研究》,《西北人口》2007年第6期。

包福存:《社会资本视角下的农村留守妇女社会关系网络研究》,《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0年第18期。

朱海忠:《制度背景下的农村留守妇女问题》,《西北人口》2008年第1期。

周庆行、曾智、聂增梅:《农村留守妇女调查——来自重庆市的调查》,《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许传新:《西部农村留守妇女的基本特征——基于四川两县农村的调查》,《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

魏翠妮:《农村留守妇女问题研究——以苏皖地区为例》,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周晶:《贵州省农村留守妇女问题研究》,《2010年度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委托课题研究报告》。

陈鹤琴:《家庭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蔡礼旭:《蔡礼旭家庭教育演讲录》,世界知识出版社,2011。

黄全愈:《望子成人——家庭教育在美国》,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全国妇联儿童工作部编《全国家庭教育调查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李天燕:《家庭教育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全国妇联儿童工作部、共青团中央少年部编《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报告集》,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

〔美〕大卫·诺克斯、卡洛琳·沙赫特:《情爱关系中的选择—婚姻家庭社会学入门(第9版)》,金梓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杨善华编著《家庭社会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潘允康:《家庭社会学——中国社会学实用教材》,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2。

〔法〕凯勒阿尔等:《家庭微观社会学——我知道什么》,顾西兰译,商务印书馆,1998。

邓伟志、徐新编著《家庭社会学导论》,上海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06。

吴康宁:《教育社会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美〕巴兰坦:《一种系统分析法(第五版)——教育科学精品教材译丛》,朱志勇等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陈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2006。

文化部财务司:《2012中国文化统计手册》,2012。

蔡文聘:《应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列入绩效考核》,《人民政坛》2009年第3期。

马海涛、程岚:《完善财政政策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国财政》2009年第23期。

许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问题与出路》,《唯实》2010年第7期。

刘玉堂、黄南珊、刘保昌:《构建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以湖北省为个案》,《学习与实践》2007年第4期。

尚志华:《吉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研究》,吉林大学,2008。

朱红权:《社区民间组织参与公共服务和治理的研究报告》,黄晓勇主编《中国民间组织报告(2010~201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郑碧强:《城市社区民间组织问题研究》,福建师范大学,2005。

詹成付:《关于社区建设的几个问题》,《中国非营利评论》第四卷。

梁代玉:《现阶段我国社区民间组织发展对策研究》,《法制与经济》2009年第5期。

李新苗:《完善有利于民间组织发展的法规体系》,《民间组织》2005年第6期。

卢建:《浅析北京市社区社会组织现状及有关发展对策与建议》,《社团管理研究》2011年第11期。

石宝孙:《社区民间组织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以上海市松江区为例》,上海交通大学,2008。

黄晓勇主编《中国民间组织报告(2010~201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兰州市培育发展社区民间组织暂行办法》,2007。

《郑州市社区社会组织的调查与思考》,http://www.hnzzmjzz.eom。

高康健、董维微、李睿:《来自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基层社会组织发展情况调查报告——四川省社区社会组织“CNU体系”初探》,《学会》2009年第8期。

《云南省出台促进社区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的指导意见》,中国社会组织网。

罗青青:《转型时期中国城市社区民间组织发展研究——以上海为例》,华东师范大学,2004。

《关于加快南京市社区民间组织培育发展的调查与思考》,江苏社会组织网。

《贵州省民政厅关于加强社区民间组织培育发展与规范管理工作的意见》,2006。

《中共贵阳市委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2011。

《贵阳市城市社区管理暂行办法》,2011。

付春:《性质转型、功能演化与价值变迁——建国以来我国妇联组织的转型分析》,《兰州学刊》2000年第4期。

马焱:《妇联组织职能定位及其功能的演变轨迹——基于对全国妇联一届至十届章程的分析》,《妇女研究论丛》2009年第5期。

孔静珣:《论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机遇和障碍》,《妇女研究论丛》2009年第2期。

肖百灵:《妇联组织在促进妇女参与社会管理中的角色和作用》,《湖南社会科学》2007年第6期。

付佳:《近十年中国妇联组织研究综述》,《理论探讨》2010年第3期。

谢平:《贵州省妇联基层组织建设调研情况报告》,《中国妇运》2009年第12期。

肖扬:《对妇联组织变革动因及其途径的探讨》,《妇女研究论丛》2004年第4期。

赵明:《浅析社会转型期妇联组织的社会角色调整》,《中国妇运》2009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