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0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84

中国乡村传播实证研究图书

The Experimental Eesearch of China Rural Communication

SSAPID:101-7251-0302-39
ISBN:978-7-80230-798-8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从农民受众的视角,采用参与式农村评估工具和定量定性相结合的实证研究方法,对我国“自上而下”的信息传播体系中的几大要素诸如受传者、信道、传播效果、传播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详尽的实证研究;调查范围涉及相对固定的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72个乡镇103个村,获得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

相关信息

丛书名:中国农业大学"985工程"中国农村政策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系列丛书
作 者: 谭英
编 辑:范明礼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年09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E 军事

 附录四 2004年“中央1号文件”测试题

 附录二 农村信息传播及农民信息需求调查表

 前言

 附录一 云南思茅、陕西陇县、安徽芜湖农户一日活动时间表

 附录三 关于“媒体传播对农业政策执行和科技推广影响的研究”调查表

 石元春院士序

 一 研究介绍

  1 研究设计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乡村信息传播研究现状

    1.2.1 国内乡村信息传播现状

     1.2.1.1 关于乡村信息传播体系

     1.2.1.2 关于农民信息需求

     1.2.1.3 关于国内农村的信息服务

    1.2.2 国外农业信息传播研究现状

     1.2.2.1 发达国家农业信息服务体系

     1.2.2.2 国外农业生产者信息需求与服务

    1.2.3 文献评论与研究的问题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假设

    1.3.4 调查地点与调查对象的选取

   1.4 研究方法

    1.4.1 PRA参与式乡村传播评估方法

    1.4.2 问卷调查法

    1.4.3 统计分析方法

    1.4.4 个案访谈法

  2 理论基础与概念

   2.1 与本研究相关的理论

    2.1.1 社会学理论

    2.1.2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2.1.3 传播学理论

     2.1.3.1 信息论

     2.1.3.2 拉斯韦尔的传播过程模式

     2.1.3.3 “使用与满足”——一种受众行为理论(uses and gratifications approach)

     2.1.3.4 二级传播理论

     2.1.3.5 罗杰斯的创新扩散研究

   2.2 基本术语和概念解释

    2.2.1 乡村传播

    2.2.2 乡村信息传播体系

    2.2.3 科技信息

    2.2.4 政策信息

    2.2.5 市场信息

    2.2.6 文化信息

    2.2.7 科技传播

    2.2.8 信息需求率

    2.2.9 平均信息需求率

    2.2.10 信息需求强度

    2.2.11 多元传播主体

    2.2.12 信息服务模式

    2.2.13 “最后一公里”

    2.2.14 上网农民接受不同种类信息的效果

    2.2.15 基于网络媒体的有组织的远程农民技能培训

 二 调查地点的信息传播现状

  1 信息传播环境

   1.1 自然环境

   1.2 经济发展状况

   1.3 交通、电力、电信发展情况

   1.4 文化教育状况

  2 媒介拥有及使用情况

   2.1 拥有家庭电器和电子传播产品的基本情况

   2.2 电视接触情况

    2.2.1 农村家庭电视机普及率

    2.2.2 电视频道资源的利用情况

   2.3 报纸接触情况

    2.3.1 农户喜欢看的报纸

   2.4 广播接触情况

   2.5 计算机网络接触情况

  3 中国乡村传播信息的种类及变化

   3.1 乡村人际传播的信息种类

   3.2 报纸媒介对农传播的信息种类

    3.2.1 《人民日报》

    3.2.2 《农民日报》

   3.3 广播媒介对农传播的信息种类

   3.4 电视媒介对农传播的信息种类

   3.5 网络媒介对农传播信息的种类

    3.5.1 政府涉农部门传播的信息种类

    3.5.2 工商企业、民营企业等其他涉农部门传播的信息种类

   3.6 手机媒介对农传播的信息种类

   3.7 变化趋势

 三 受传者——农民的信息需求研究

  1 农户最需要的信息种类

  2 欠发达地区不同类型农户科技信息需求状况分析

   2.1 社会救济型和极端贫困型农户的科技信息需求状况

   2.2 低收入型农户科技信息需求状况

   2.3 中等收入型农户科技信息需求状况

   2.4 相对富裕型农户科技信息需求状况

    2.4.1 参与式农村信息需求调查

  3 影响农户科技信息需求的因素

   3.1 地理环境和通讯基础设施的影响

   3.2 农户日常行为习惯的影响

    3.2.1 农户日常媒介接触行为习惯与媒体科技信息传播的时段冲突,造成信息供给与需求错位

    3.2.2 农户获取科技信息的渠道单一,供给的科技信息少,不能满足农户所需

    3.2.3 有线电视在农村发展缓慢,不利于受众信息需求意识的培养

   3.3 农户文化程度的影响

   3.4 农户生产规模的影响

   3.5 农户传统观念的影响

  4 结论

 四 信道——农民的信息渠道研究

  1 欠发达地区农户获取信息的渠道

  2 欠发达地区不同类型农户媒介接触行为偏好

  3 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收入类型农户媒介接触行为偏好

   3.1 农户最信任的信息渠道

   小结

   3.2 不同收入类型农户获取科技信息的渠道

    3.2.1 年均收入1400~1900元的地区,农民获取新技术的信息渠道

    2.2.2 年均收入2000~2600元的地区,农民获取新技术的信息渠道

    2.2.3 年均收入3000~4600元以上的地区,农民获取新技术的信息渠道

   小结

    2.2.4 不同信息传播渠道对农户采纳科技信息的影响

   3.3 不同收入类型农户获取政策信息的渠道

    3.3.1 年均收入1400~1900元的地区,农民获取农业政策信息的渠道

    3.3.2 年人均收入2000~2600元的地区,农户获取农业政策信息的渠道

    3.3.3 农民年人均收入3000~4600元以上的地区,农户获取农业政策类信息的渠道

   3.4 农民受众获取市场信息的渠道

    3.4.1 农民受众获取市场信息的渠道主要是电视、集市等

   3.5 不同收入类型农户获取文化信息的渠道

    3.5.1 农民受众获取文化知识信息的渠道主要是电视

    3.5.2 农民受众最喜欢看的电视节目是新闻、影视剧和气象预报

  4 农户向外发布或反馈信息的渠道

  5 结论

 五 效果——乡村信息传播效果研究(上)

  1 媒体传播对农业政策执行的影响及传播效果研究

   1.1 电子媒介传播农业政策类信息的效力分析

    1.1.1 农户对农业政策类信息的知晓度

    1.1.2 农户对农业政策的理解程度

    1.1.3 农户对“中央1号文件”的理解度

    1.1.4 农户对农业政策类信息的赞同度

    1.1.5 农户对农业政策类信息的信奉度

   小结

   1.2 纸介传播农业政策的效果及农户的接受程度

  2 组织传播渠道传播农业政策的效果及农户接受程度

   小结

  3 影响农业政策贯彻执行的因素

   3.1 不同信息传播渠道和传播方式的优劣直接影响农民受体的有效信息接收

   3.2 基层政府和领导干部的重视程度及责任心强弱直接影响农业政策信息的有效接受

   3.3 农业政策可操作性的强弱直接影响农业政策的贯彻执行

   3.4 信息传播的及时和强化程度如何影响农业政策的执行和落实

   3.5 自然环境或通讯条件的好坏影响农民受众对农业政策信息的关注度

   3.6 农民受众文化程度的高低影响其对农业政策的理解

   3.7 农户富裕程度的高低影响农户对农业政策信息的关注度

   3.8 耕地面积的大小影响农户对农业政策信息的关注度

  4 结论

 六 效果——乡村信息传播效果研究(中)

  1 媒体传播对农业科技推广的影响及传播效果研究

   1.1 电子媒介传播农业科技信息的效果分析

    1.1.1 农户对农业科技类信息的知晓度

     1.1.1.1 低收入地区农户对农业科技类信息的关注率

     1.1.1.2 中等收入地区,农户对农业科技类信息的关注率

     1.1.1.3 相对富裕的地区,农户对农业科技类信息的关注率

   1.2 农户对农业科技信息的理解度

    1.2.1 农户对电视中播放的新技术是否看得懂

   小结

    1.2.2 在农业生产中,遇到了技术问题通常找谁解决

    1.2.3 得到了致富信息或科技信息后,如果还不清楚或不明白,通常找谁解决

    1.2.4 对农民采纳新技术起重要作用的媒介

   小结

   1.3 农户对农业科技信息的赞同度

    1.3.1 低收入地区,农户对农业科技类信息的赞同度

    1.3.2 中等收入地区,农民对农业科技类信息的赞同度

    1.3.3 相对富裕地区,农民对农业科技类信息的赞同度

   1.4 农户对农业科技信息的信奉度

    1.4.1 低收入地区,农民对农业科技类信息的信奉度

    1.4.2 相对富裕地区,农民对农业科技类信息的信奉度

    1.4.3 相对富裕地区,农民对农业科技类信息的信奉度

   小结

  2 媒体传播影响科技信息采纳的主要因素

  3 电视媒介传播信息的效果对农民的影响

  4 结论

 七 效果——乡村信息传播效果研究(下)

  1 上网农户接受网络信息传播的效果分析

   1.1 上网农民使用网络媒介的情况

   1.2 上网农民接受不同种类网络信息传播的效果状况

    1.2.1 接受网络传播农业政策类信息的效果

    1.2.2 接受网络传播农业科学知识、科学技术类的信息的效果

    1.2.3 接受网络传播市场信息的效果

    1.2.4 接受网络传播文化教育类信息的效果

   1.3 不同收入层农民对网络媒介传播各种信息的效果比较

    1.3.1 不同收入农民对学习上网技术必要性的对比分析

    1.3.2 不同收入层农民接受网络媒介传播农业政策类的效果对比分析

    1.3.3 不同收入层农民接受网络媒介传播科技信息类的效果对比分析

    1.3.4 不同收入农民接受网络媒介传播市场信息类的效果对比分析

    1.3.5 不同收入层农民接受网络媒介传播文化教育类信息的效果对比分析

   1.4 不同文化程度农民对网络媒介传播信息的效果比较

    1.4.1 不同文化程度农民对学习上网技术必要性的比较

    1.4.2 不同文化程度农民接受网络媒介传播农业政策类的效果对比分析

    1.4.3 不同文化程度农民接受网络媒介传播科技信息类的效果对比分析

    1.4.4 不同文化程度农民接受网络媒介传播市场信息类的效果对比

    1.4.5 不同文化程度农民接受网络媒介传播文化教育类的效果对比分析

   1.5 小结

  2 基于网络媒体的有组织的远程农民技能培训效果分析

   2.1 基于网络媒体的北京远程教育模式的现状、内容及特点

    2.1.1 “北京模式”远程教育培训的内容

    2.1.2 “北京模式”远程教育的特点

    2.1.3 北京农村网络远程教育的实施情况

   2.2 基于网络媒体的北京通州区于家务回族自治乡农民远程技能培训效果研究

    2.2.1 北京市通州区于家务回族自治乡概况

    2.2.2 于家务回族自治乡农村远程教育基地概况

   2.3 基于网络媒体的远程技能农民培训效果分析

    2.3.1 农户接受农村远程技能培训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2.4 小结

 八 “最后一公里”传播模式——农民信息服务研究

  1 “最后一公里”问题

  2 “最后一公里”信息服务模式与类型

   2.1 政府提供的科技信息服务模式

   2.2 民间产生的科技信息服务模式

  3 多元信息传播主体相结合的科技信息服务模式

  4 结论

 九 中国乡村信息传播中的问题

  1 传统媒介乡村信息传播中的问题

  2 网络媒介乡村信息传播中的问题

  3 组织传播中乡村信息服务的问题

  4 乡村信息传播中的管理问题

  5 结论

 十 总结论、建议和讨论

  1 总结论

  2 建议

   2.1 关于大众传播农村信息服务的建议

    2.1.1 激发中、低型农户科技信息需求意识,是提高信息利用率的关键

    2.1.2 根据不同类型农民受体所需,提供贴近性科技信息

    2.1.3 建立农业专业频道,可缓解科技信息供需错位

    2.1.4 农业行业报纸和期刊应该力求通俗化、科普化

    2.1.5 电视媒介传播科技信息要把握“科普度”

    2.1.6 充分发挥电视信息传播的职能及其人文科学素养的导向作用

   2.2 关于组织传播农村信息服务的建议

    2.2.1 发挥基层农技推广站在农村信息服务中的作用

    2.2.2 农业科技专家大院信息服务模式值得推广

    2.2.3 明确不同层面和不同农业专业网络媒介农村信息服务组织的职能

    2.2.4 加强多种信息传播渠道的有机结合与转换

    2.2.5 发挥村喇叭的作用

   2.3 关于人际传播农村信息服务的建议

    2.3.1 重视村能人在农村科技信息传播中的作用

    2.3.2 重视村信息专业户的“多媒体”传播作用

   2.4 关于农村信息服务管理的建议

    2.4.1 应加快中西部农村计算机网络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2.4.2 加强农村信息传播体系的管理创新

    2.4.3 建立长效规范的农村信息服务机制,加强农村网络信息服务的统一管理

    2.4.4 加强农业信息服务网站的信息安全

   2.5 关于网络媒体农民技能培训的建议

    2.5.1 加强中西部地区农村网络信息服务设施建设固然重要,但提高媒介信息扶贫意识更重要

    2.5.2 树立农村教育优先的理念,利用多种媒介渠道和方式加快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

    2.5.3 发挥网络媒介的传播优势,提高农民上网接受培训的效果

    2.5.4 加大农村信息员的培训力度和政策扶持,提高农村网络媒介从业人员的素质

    2.5.5 政府应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提高有组织的远程农民技能培训办学水平

    2.5.6 加强高校、科研院所与农村网络远程教育站的合作,增强培训效果

  3 讨论

   3.1 构建我国“自下而上”的乡村信息传播体系范式的研究

   3.2 如何看待乡村传播的主体“农民”

   3.3 如何看待乡村传播的发展功能

    3.3.1 乡村传播的经济功能

    3.3.2 乡村传播的政治和组织功能

    3.3.3 乡村传播的文化功能

    3.3.4 乡村传播的社会功能

 相关链接

 附录七 参与式乡村信息传播评估的工具和方法

 附录六 关于“网络传播乡村信息的效果”调查表

 附录五 传播状况调查问卷

《中国乡村传播实证研究》一书,从农民受众的视角,采用参与式农村评估工具和定量定性相结合的实证研究方法,对我国“自上而下”的信息传播体系中的几大要素诸如受传者、信道、传播效果、传播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详尽的研究;调查范围涉及相对固定的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72个乡镇103个村,获得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内容包括大众传播、组织传播、人际传播对农村的影响研究,特别是本书就中国乡村信息传播中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许多有价值的建议和对策。本书可供大专院校传播学专业师生,从事新闻与信息传播、农业技术推广、传播媒体、农村信息化工作的人员和研究者及政府有关决策部门参考。

宋晓辉:《当前农村信息需求与服务探讨》,《图书情报知识》1995年第4期。

赵立桢、杨守力:《农村信息需求及其服务》,《中国信息导报》1999年第4期。

王欲晓:《农村信息需求的类型及服务途径》,《理论学习》2000年第8期。

农业部市场信息司、农研中心信息中心:《关于农户市场与技术信息状况调查》,2001。

高春新、曾燕:《全国农业信息需求调研结果与信息资源建设重点分析》,《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1年第4期。

耿劲松:《农民信息需求分析》,《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1年第5期,第52~53页。

朱逢莉:《西部贫困地区的信息需求与高校信息扶贫工程的推进》,《开发研究》2002年第5期,第43~44页。

彭光芒:《中国农村科技传播媒介环境的现状及评价》,《世界农业》2002年第8期。

贾善刚:《金农工程与农业信息化》,《农业信息探索》2000年第1期,第5~10页。

施勇峰:《国内外农业信息化的进展及杭州的启示》,http://www.hznet.com.cn。

章炼红:《谈我国农业信息网络的发展特点》,北京农业信息网,http://www.agri.ac.cn。

《“中国信息通讯技术扶贫能力建设”模式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03。

沈俊涛:《“最后一公里”究竟有多长》,《发展》2003年第7期,第75~76页。

朱建勇:《实施农经网入乡工程加快“最后一公里”建设》,《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2002年第9期,第25~28页。

王茹、柳玲珠:《由农业信息的需求与供给谈农业信息经纪人制度的建立》,《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2年第1期。

2000年10月《农民日报》。

郭作玉:《法国的农业信息服务》,《法国的农业信息服务》2002年第2期,第16~17页。

吴勉、卿卫东等:《加拿大农业及农村信息服务——赴加拿大考察侧记》,《广西农学报》2003年第1期,第59~62页。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第208~209页。

阮怀军、郑宏伟:《美国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山东农业科学》2001年第2期,第51~52页。

程贵铭:《农村社会学》,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

王思斌:《社会学教程》(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斯蒂芬·李约特约翰:《人类传播理论》,史安斌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金兼斌:《技术传播——创新扩散的观点》,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第40~41页。

陈崇山:《谁为农民说话——农村受众地位分析》,《现代传播》2003年第3期,第37页。

本报评论员:《扎扎实实推进农村信息化》,2007年6月14日《经济日报》。

那凤琴、姚莉莉等:《农民需求的信息与服务对策的探讨》,《农业经济》1997年第8期。

杨玲玲:《需求品位提升实用要求更高——我国农民信息需求现状及趋势调查报告》,《人民邮电报》网络版,2006-03-17www.cnii.cn/20050801/ca341111.htm。

蒋建科、谭英等:《论媒体传播对农业推广的影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

《人民日报》简介,人民网http://www.people,com.cn,2003-12-01。

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第389页。

龙诞海、辛梅秀:《来自农民听众的调查报告》,《声屏世界》1994年第5期。

谭英、王德海等:《贫困地区不同类型农户科技信息需求分析》,《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期。

谭英等:《贫困地区农户信息获取渠道与倾向性研究——中西部地区不同类型农户媒介接触行为调查报告》,《农业技术经济》2004年第2期。

何语明:《科学素养不断提高科普教育任重道远——来自南通市48个村的农村居民科学素养调查》,《江苏统计》2003年第8期。

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网站,2006-10-22,http://www.ngx.net.cn。

梅方权:《中国农业科技信息网络化和数字化的战略分析》,《中外管理导报》2001年第2期。

农博网简介,农博网,2006-10-23,http://www.aweb.com.cn/link/aboutus_nb.html。

〔美〕沃纳·赛佛林、小詹姆斯·坦卡德:《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华夏出版社,2000。

胡晓玲、杨改学:《西部地区科技传播模式及策略分析》,《教育技术》2001年第1期,第51~54页。

潘学标:《经济地理与区域发展》,气象出版社,2003。

林之达、郭晴:《论传播效果的层级性》,Http://www.mediachina.net/academic,2003-01-23。

国家广电总局发展改革研究中心课题组:《关于构建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的研究报告》,2006。

台河市物价局:《从“中央1号文件”的落实看带给我市农民的实惠——涉农价、费调查侧记》,2004年4月16日。

董振国:《盘点中央“一号文件”农民从中受惠几何?》,hup://news,xinhuanet.com/focus/2004-11/22/content_2237072.htm。

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意见》,http://www.agri.gov.cn/xztz/t20061102_713455.htm。

新华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经济工作八大任务务》,http://finance,ce.cn/dissertation/macro/06zyjjhy/zyjjhyyw/200612/07/120061207_9700021.shtml2006.12.07。

北京市通州区于家务回族自治乡主页,http://yjw.bjtzh.gov.cn/yujiawu/default,asp。

北京市通州区于家务回族自治乡劳动和社会保障事务所:《于家务回族自治乡劳动和社会保障事务所先进事迹材料》,2005年12月9日。

北京市通州区于家务回族自治乡远程教育示范基地:《北京市通州区于家务回族自治乡农村远程教育示范基地发言稿》,2006年6月15日。

张曙光:《WTO呼唤现代农村信息经纪人》,《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2年第3期,第7~8页。

孙泠:《农业信息化的“最后一公里”》,《软件世界》2003年第4期。

国家统计局农村调查总队:《2002全国电视观众抽样调查结果》,cctv.com,2002。

方晓红:《大众传媒与农村》,中华书局,中华新闻传播学文库,2002。

叶敬忠、刘金龙等:《参与、组织、发展》,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陆学艺:《要重新认识农民问题》,《社会学研究》1989年第6期。

叶敬忠、汪力斌等:《农村发展研究》,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第63页。

王国良、李小云:《参与式扶贫培训教程》,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第10页。

朱启臻:《农村社会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第125~126页。中国农科院科技信息中心:《中国农业信息体系建设发展战略研究报告》,2001。

《2002年我国各省农民人均纯收入排名表》,2003年3月10日《经济参考报》。

张殿德、丁福亮:《日本、马来西亚农民合作组织发展概况及启示》,《山东农业》(农村经济版)2002年第10期。

林坚:《科技传播的结构和模式探析》,《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1年第4期,第49~53页。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2002年中国农村贫困专题研究报告》,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

张志刚、綦德周:《关于农村发展有线电视事业的思考》,《中国有线电视》2000年第6期,第66~67页。

蓝建:《论当前农村教育问题的重要性——一种国际视角》,《外国教育研究》2003年第2期,第52~54页。

杨亚会:《试析农业和农村信息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及对策》,《农村经济》2002年第8期,第1~3页。

《江苏省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报告》,2003。

吴晓燕:《论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管理创新》,《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2年第9期。

本刊记者:《现代管理科学的历史、现状及未来趋势——访我国著名管理学家周三多教授》,《现代管理科学》2002年第1期。

李双海:《国内外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比较》,《农业与技术》2002年第5期。

农村与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绵阳农业网,2003-6-12。

李健:《专家大院创新农技推广体制》,2003年1月7日《农民日报》。

汪苏华:《论科技传播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广州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

北京大学《荀子》注释组:《荀子新注》,北京,中华书局,1979。

吕俊生、贺小兰等:《科技用户信息需求及服务模式研究》,《图书馆建设》2002年第6期。

冯振志:《从金鸡奖获奖影片谈科教片“科普度”的把握问题》,《科教影视论文集》,中国电子音像出版社,2002。

A. Weiss,L. Van Crowder,M. Bernardi Communicating agrometeorological information to farming communities. 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 2000. 185-196.

Iver Thysen. Agriculture in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J. agric. Engng Res. 2000. 76,297-303.

Jensen,M.,Richardson,D.,Wireless weaves tolessen the gaps in rural telecommunication coverage in Africa. In Richardson,D.,Paisley,L.(Eds.),The First Mile of Connectivity:Advancing Telecommunications for Rural Development through a Participatory CommunicationApproach. FAO,Rome,Italy.1998.

Richardson,D.,The Internet and Rural and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FAO,Rome,Italy. 1997.

Lazarsfeld,Parl F.,Bemald Berelson & Hazel Gaudet,1944. The People’s Choice:How the Voter Makes Up His MIND IN A presidential Election,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Reprinted in 1948,1968.

Rogers,E. diffusion of Innovations. 3ed. New York:Free Press.,1983.

Rogers,E.,and F. Shoemaker. Communicaition of Innovation. New York Free Press,1971.

Shannon,Claude,and Weaver,Warren. The Mathematical Theory of Communication. Urbana: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Lasswell,Harold.,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Communication in Society,The Communication of Ldeas,Harper and Brothers,New York,1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