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0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164

银行业关联交易及规制图书

Research on the Banking Connected Transaction and Its Regulation

SSAPID:101-7186-0666-11
ISBN:978-7-5097-0583-4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运用比较分析、历史分析的方法对银行业关联交易及其规制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跨学科的系统研究,首先对银行业关联交易进行了理论分析,探讨了公允与非公允银行业关联交易的边界厘定标准以及非公允银行业关联交易的发生原因,并以美国为样本考察了银行业关联交易规制的历史背景、理论基础,最后探讨了银行业关联交易的法律规制和监管问题。

相关信息

丛书名: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博库
作 者: 余保福
编 辑:叶灼新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01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E 军事

 江万龄博士基金会简介

 江万龄出版基金委员会

 导论

  一 研究背景

   1.民营资本进入银行

   2.商业银行综合经营

  二 选题意义

  三 文献综述

   (一)国外银行业关联交易的研究

    1.商业银行关联贷款

    2.金融控股公司关联交易

   (二)中国银行业关联交易的研究

  四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跨学科研究方法

   2.历史分析方法

   3.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4.比较分析方法

 第一章 银行业关联交易的类型与特征

  第一节 银行业关联交易含义的理论界定

   一 银行业关联交易之关联方界定

    (一)银行业关联交易之关联方界定的立法例

     1.关联贷款关联方的界定

     2.金融控股公司关联交易关联方的界定

    (二)对银行业关联交易关联方界定立法例的分析

     1.关联方的界定立法例的分类

     2.银行业关联交易关联方的界定标准

     3.关联方界定的基本原则: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

     4.赋予监管者关联方关系认定的自由裁量权

    (三)中国银行业关联交易关联方的界定分析

     1.中国对银行业关联交易关联方的界定

     2.银监会《管理办法》对关联方界定的缺陷及完善建议

   二 银行业关联交易的内涵与外延

    (一)银行业关联交易内涵与外延的立法例

    (二)银行业关联交易内涵与外延立法例的分析

    (三)中国银行业关联交易内涵与外延界定的分析

  第二节 银行业关联交易的特征分析

   一 银行业关联交易中存在着利益冲突

   二 银行业关联交易主体在形式上法律地位平等而实质上不平等

   三 银行业关联交易客观上存在着不公平的巨大风险

   四 银行业关联交易具有较强的隐蔽性

  第三节 银行业关联交易的类型分析

   一 一般银行业关联交易和重大银行业关联交易

   二 公允的银行业关联交易与非公允的银行业关联交易

   三 银行业内部人和股东关联交易、金融控股公司关联交易、银行客户关联交易

  第四节 银行业关联交易对传统银行法律和银行监管的冲击和挑战

   一 银行业关联交易给传统银行法律带来的冲击和挑战

   二 银行业关联交易给传统银行监管带来的冲击和挑战

 第二章 银行业关联交易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 交易成本理论与银行业关联交易

   一 交易成本理论

    1.交易成本的构成

    2.交易成本发生的原因

   二 从交易成本理论角度分析银行业关联交易

    1.银行业关联交易具有降低交易成本的优势

    2.银行业关联交易常常隐藏机会主义

  第二节 信息不对称理论与银行业关联交易

   一 信息不对称理论

   二 从信息不对称理论角度分析银行业关联交易

    1.银行业关联交易具有降低信息不对称,实现信息共享的优势

    2.银行业关联交易常常隐含道德风险

  第三节 范围经济理论与银行业关联交易

   一 范围经济理论

   二 从范围经济理论角度分析银行业关联交易

    1.银行业关联交易可以实现范围经济

    2.银行业关联交易实现范围经济的有限性

 第三章 公允与非公允银行业关联交易的边界厘定

  第一节 公允与非公允银行业关联交易边界厘定的价值取向

   一 安全

   二 效率

   三 公正

   四 安全、效率与公正的统一

  第二节 公允与非公允银行业关联交易的边界厘定标准

   一 实质公平

    1.国外银行业关联交易的实质公平标准

    2.中国银行业关联交易实质公平的判断标准

   二 形式公平

    (一)与银行业非关联交易相同的正常业务程序

    (二)根据银行业关联交易的特点所专门设定的程序

     1.利害关系公开

     2.表决权排除

     3.董事会批准以及独立董事认可

   三 实质公平与形式公平的均衡

 第四章 非公允银行业关联交易产生的原因分析

  第一节 非公允银行业关联交易发生原因的理论分析

   一 非公允银行业关联交易发生原因的理论分析

    (一)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论

    (二)股权集中论

    (三)契约理论与代理理论观

     1.代理成本、监督与非公允关联交易

     2.契约与关联交易

    (四)盈余管理动机论

    (五)“隧道挖掘”或掠夺论

   二 非公允银行业关联交易发生原因理论研究的评价

  第二节 非公允银行业关联交易发生原因的制度诱因

   一 现代企业组织形式的发展为非公允关联交易带来了潜在的可能性

   二 有限责任制度为非公允关联交易的法律规避创造了最大的可能

    (一)有限责任制度的内涵

    (二)有限责任制度的产生

    (三)股东有限责任制度的价值及缺陷分析

     1.股东有限责任制度的价值

     2.有限责任制度的缺陷

    (四)有限责任制度固有的缺陷为非公允关联交易规避法律创造了便利

   三 股权平等原则、资本多数决原则为非公允关联交易披上了合法的外衣

  第三节 非公允银行业关联交易发生原因的博弈分析

   一 基本假设

    (一)理性行为假设

    (二)效用最大化假设

    (三)有限理性假设

   二 非公允银行业关联交易发生的内在原因:控股股东和监管部门的博弈模型

   三 中国非公允银行业关联交易发生的博弈分析

    (一)从事非公允银行关联交易的预期处罚严厉程度不够

    (二)非公允银行关联交易被发现概率较小,是否受到处罚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三)对非公允银行关联交易的处罚不够及时,降低了预期成本

 第五章 银行业关联交易规制的历史考察

  第一节 美国银行业关联交易规制的历史演变

   一 美国商业银行关联交易规制的法律沿革

    1.1933年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Glass-Steagall Act)

    2.1956年的《银行控股公司法案》(The Bank Holding Company Act)

    3.1966年对《银行控股公司法案》和23A条款的修正

    4.1978年的O条例(Regulation O)

    5.1982年5月的《高恩—圣杰曼存款机构法》(Garn-St Germain Depository Institution Act)

    6.1987年的23B条款

    7.1999年的《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Financial Services Modernization Act)

    8.2003年的W条例(Regulation W)

   二 美国对商业银行关联交易进行监管的实施

    1.《联邦储备法》第23条款的执行程序

    2.对违反《联邦储备法》第23条款行为的处罚

  第二节 美国银行业关联交易规制演变的历史背景和理论基础

   一 美国银行业关联交易规制演变的历史背景

   二 美国银行业关联交易规制演变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 美国银行业关联交易规制历史演变的启示

   一 注重对银行业关联交易的立法规制

   二 加强商业银行对关联交易的内部控制

   三 对银行业关联交易的外部监管至关重要

   四 对银行业关联交易的规制应兼顾效率和公平

   五 赋予监管者一定的自由裁量权

   六 对非公允银行业关联交易的处罚不可或缺

   七 银行业关联交易的规制必需根据实践的需要不断完善、发展

 第六章 银行业关联交易的法律规制

  第一节 银行业关联交易与债权人利益保护

   一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

    (一)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理论学说

     1.英美法系的“揭开法人的面纱”适用的理论学说主要有如下几种

     2.德国的“直索”理论

    (二)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适用场合

     1.公司资本显著不足

     2.利用公司回避合同义务

     3.利用公司规避法律义务

     4.公司法人人格形骸化

    (三)中国应建立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

   二 深石原则

    (一)深石原则的产生和发展

    (二)中国应确立深石原则

  第二节 银行业关联交易与中小股东利益保护

   一 控股股东诚信义务的内涵

   二 控股股东承担诚信义务的法律基础

    1.对控股股东课以诚信义务是法理学权责相一致原则的具体体现

    2.控股股东承担诚信义务是民法学禁止权利滥用的必然要求

    3.控股股东承担诚信义务是公司法股东平等原则的必要补充

   三 控制与救济:对控股股东违反诚信义务的规制

    1.对控股股东表决权的修正

    2.赋予少数股东法定的权利

    3.控股股东违反诚信义务的民事赔偿责任

    4.对控股股东违反诚信义务的补救措施——中小股东诉权

   四 控股股东诚信义务与银行业关联交易

 第七章 银行业关联交易的监管(一)

  第一节 内部人和股东关联交易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一 信息观与掠夺观:关联贷款的理论纷争

    1.信息观(the information view)

    2.掠夺观(the looting view)

   二 关联贷款与银行危机:实证研究

  第二节 内部人和股东关联交易的监管

   一 银行管理者和股东的适格审查

   二 数量限制

   三 公平交易条件

   四 内部控制

   五 信息披露

   六 法律责任

  第三节 国有商业银行股改上市过程中的关联交易问题

   一 汇金公司注资商业银行可能引发的关联交易

    (一)中国内地关于“关联方”及“关联交易”的界定及其影响

    (二)香港联交所《上市规则》有关关联交易的相关规定

   二 引进战略投资者可能发生的关联交易

   三 银行分拆上市模式可能发生的关联交易——以建设银行为例的研究

 第八章 银行业关联交易的监管(二)

  第一节 金融控股公司关联交易的监管范围

   一 需监管的金融控股公司关联交易

    1.向关联机构作股权投资

    2.向关联机构的授信或融资

    3.与关联机构之间的资产购买和转让

    4.关联机构之间的服务协议

    5.监管机构认为需要规范的其他交易

   二 无须监管的金融控股公司关联交易

  第二节 防火墙制度

   一 防火墙制度的构成要件

    (一)法人防火墙

    (二)业务防火墙

   二 防火墙制度的理论纷争

   三 中国亟待建立金融控股公司防火墙制度

  第三节 加重金融控股公司责任制度

   一 金融控股公司加重责任的形式

    1.资本维持承诺(Capital Maintenance Commitments)

    2.力量之源原则(Source of Strength Doctrine)

    3.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的银行关闭措施

    4.交叉担保条款(Cross Guarantee Provisions)

    5.及时改正措施(Prompt Corrective Action)

   二 金融控股公司加重责任的理论学说

    1.恶狼说(Hungry Wolf Hypothesis)

    2.监管退化说(Regulatory Deterioration Hypothesis)

    3.成本补偿说(Cost Defraying Hypothesis)

    4.市场制裁说(Market Discipline Hypothesis)

    5.企业责任说(Enterprise Liability)

    6.公共选择理论(Public Choice Theory)

    7.准代理理论(Quasi-Agency Approach)

   三 中国设立金融控股公司加重责任制度的探讨

  第四节 金融控股公司关联交易的监管协调和信息共享

   一 金融控股公司关联交易监管协调和信息共享的国际比较

    (一)美国

     1.信息共享

     2.协商机制

     3.建立冲突解决机制

     4.确立牵头监管制度

    (二)日本

    (三)启示

   二 中国金融控股公司关联交易监管协调和信息共享的现状与不足

    1.《备忘录》中金融监管协调制度缺乏法律效力基础

    2.各监管者地位平等、各司其职,信息共享、沟通和协调难以有效实现

    3.监管协调会议召集随意

   三 完善中国金融控股公司关联交易监管协调和信息共享的构想

    1.加快金融控股公司关联交易监管协调和信息共享的立法

    2.建立有效的功能监管机制

    3.确定主要监管部门

    4.建立完善监管协调制度和信息共享机制

 第九章 银行业关联交易的监管(三)

  第一节 关联企业引发银行信贷风险的分析

   一 关联企业信贷的主要风险

    (一)信用膨胀的风险

    (二)担保虚化的风险

    (三)信贷资金挪用风险

    (四)贷款偿还风险

   二 关联企业贷款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关联企业集团的内在特点是风险产生的根源

    (二)银行与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

    (三)关联交易成为企业利润的调节器和逃废银行债权的常用手段

    (四)商业银行内部信贷风险控制机制存在缺陷,管理粗放

    (五)关联企业法律制度存在缺陷

  第二节 关联企业信贷风险的控制与监管之比较研究

   一 遵循“一个债务人原则”

   二 建立客户经理网络作为组织保证

   三 完善母子公司信用评级

   四 实行统一授信

   五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担保

   六 建立关联企业信息管理系统

   七 银行监管机构建立严格的关联企业信贷监管制度

   八 通过关联企业法律制度加强对债权人利益的保护

  第三节 加强我国关联企业信贷风险监管的对策选择

   一 建立关联企业客户授信业务风险管理机制

   二 银行应建立关联企业信贷信息咨询系统,实现信息共享

   三 采取银团贷款形式

   四 切实做好对关联企业贷款的授信,做到统一授信和个别授信相结合

   五 重视贷前调查,做好候选企业的财务分析

    (一)认真审查合并会计报表

    (二)在财务分析中要认真识别非公允关联交易

   六 选择合适的借款主体,在担保方式选择中注重物的担保

   七 在借款合同中设置预防性条款

    (一)信息披露条款

    (二)资产转让限制条款

    (三)关联交易限制条款

    (四)利润分配条款

    (五)交叉违约条款

    (六)合同解除条款

   八 加强贷后管理,密切关注整个企业集团经营状况

   九 银行监管机构要采取措施加强监管

   十 完善我国关联企业立法、保障银行债权

 总序

 后记

本书运用比较分析、历史分析的方法对银行业关联交易及其规制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跨学科的系统研究,既研究了银行业关联交易的现实问题,又前瞻性地研究了我国银行业综合经营过程中未来可能产生的关联交易,构建了规制银行业关联父易的完整制度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就完善我国银行业关联父易规制制度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本书首先对银行业关联交易进行了理论分析,探讨了公允与非公允银行业关联交易的边界厘定标准以及非公允银行业关联交易的发生原因,并以美国为样本考察了银行业关联交易规制的历史背景、理论基础,最后探讨了银行业关联交易的法律规制和监管问题。

1.曾康霖:《曾康霖著作集》,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2.曾康霖:《金融经济学》,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3.刘锡良等:《中国经济转轨时期金融安全问题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4.陈野华:《西方货币金融学说的新发展》,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5.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商务印书馆,2000。

6.R.科斯、A.阿尔钦、D.诺斯等:《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7.道格拉斯·C.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8.威廉姆森:《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商务印书馆,2002。

9.张五常:《经济解释》,商务印书馆,2000。

10.热诺尔·罗兰:《转型与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11.夏普、雷吉斯特、格里米斯:《社会问题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12.迈克尔·迪屈奇:《交易成本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13.贝克尔:《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上海三联书店,1993。

14.哈耶克:《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

15.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商务印书馆,1997。

16.尼古拉斯·R.拉迪:《中国未完成的经济改革》,中国发展出版社,1999。

17.福柯:《规则与惩罚》,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

18.波斯纳:《法津的经济学分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19.托马斯·尤伦、罗伯特·考特:《法和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1994。

20.马克斯·韦伯:《论经济与社会中的法律》,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

21.胡代光:《西方经济学说的演变及其影响》,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22.盛洪主编《现代制度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3.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1996。

24.张维迎:《信息、信任与法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

25.林毅夫:《论经济学方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6.卢现祥:《西方新制度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

27.王俊豪:《政府管制经济学导论》,商务印书馆,2003。

28.董建新:《人的经济哲学研究——“经济人”的界说、理论分析与应用》,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

29.陈正云:《刑法的经济分析》,中国法制出版社,1997。

30.哈威尔·E.杰克逊、小爱德华·L.西蒙斯:《金融监管》,吴志攀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31.莉莎·布鲁姆、杰里·马卡姆:《银行金融服务业务的管制:案例与资料》,法律出版社,2006。

32.大卫·G.梅斯、丽莎·海尔姆、阿诺·柳克西拉:《改进银行监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33.德沃特里庞、泰勒尔:《银行监管》,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34.帕特里克·T.哈克、斯塔夫罗斯·A.泽尼奥斯编著《金融机构的绩效:效率、创新和监管》,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

35.查尔斯·R.莫里斯:《金钱、贪婪、欲望——金融危机的起因》,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36.拉古拉迈·拉詹、路易吉·津加莱斯:《从资本家手中拯救资本主义》,中信出版社,2004。

37.约翰·S.戈登:《资本的冒险》,中信出版社,2005。

38.安德烈·施莱弗、罗伯特·维什尼:《掠夺之手》,中信出版社,2004。

39.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编《危机管理——1980~1994年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和处置信托公司的经验》,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40.徐诺金编译《美国银行业危机处置》,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41.吉莲·泰特:《拯救日本——泡沫崩溃后的银行危机与华尔街行动》,上海远东出版社,2004。

42.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翻译《统一资本计量和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修订框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43.史纪良主编《银行监管比较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

44.姜建清主编国际商业银行监管环境与体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45.李豪明:《英美银行监管制度比较与借鉴》,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

46.贺小勇:《金融全球化趋势下金融监管的法律问题》,法律出版社,2002。

47.谢平、陆磊:《中国金融腐败的经济学分析》,中信出版社,2005。

48.于宗先主编民营银行:台湾案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49.徐滇庆主编金融改革路在何方:民营银行200问》,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50.彭金隆:《金融控股公司——法制监理与经营策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51.王文宇:《控股公司与金融控股公司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52.谢平等:《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与监管》,中信出版社,2004。

53.夏斌:《金融控股公司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54.安志达:《金融控股公司——法律、制度与实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55.张春子:《金融控股集团组建与运营》,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56.贝政新、陆军荣:《金融控股公司论——兼析在我国的发展》,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57.叶辅靖:《全能银行比较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58.李洁:《银行制度创新与全能银行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59.邵东亚:《金融业的分与合:全球演进与中国实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60.肖春海:《金融业混业条件下的金融监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61.黎四奇:《金融企业集团法律监管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62.杨勇:《金融集团法律问题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63.黄泽民:《日本金融制度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64.郑先炳:《解读花旗银行》,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

65.巴曙松:《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

66.梁春满、陈静:《现代银行内控——追求稳健发展的自我平衡》,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

67.舒新国、余静波、钱亮、罗静主编西方银行会计准则》,企业管理出版社,2003。

68.朱德林、胡海鸥:《中国的灰黑色金融》,立信会计出版社,1997。

69.潘昌尚:《金融黑箱》,中信出版社,2001。

70.李德林:《德隆内幕》,当代中国出版社,2004。

71.金桐林:《银行法》,(台湾)三民书局,2002。

72.应坚编《香港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政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73.高世康:《香港银行服务法律与实务》,(香港)香港银行学会,2000。

74.李仁真:《欧盟银行法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75.黄毅、杜要忠译《美国金融服务现代化法》,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

76.邱海洋、刘萍译《美国联邦存款保险法、银行控股公司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

77.威廉姆·A.拉维特、约瑟夫·麦瑞克·琼斯:《银行与金融机构法概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78.威廉·罗维特:《银行及金融机构法》(影印版),法律出版社,2001。

79.陈小敏、王晓秋、彭海燕:《银行法》,法律出版社,2000。

80.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81.施天涛:《关联企业法律问题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

82.柳经纬、黄伟、鄢青:《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法律问题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

83.虞政平:《股东有限责任——现代公司法律之基石》,法律出版社,2001。

84.段亚林:《论大股东股权滥用及实例》,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85.朱慈蕴:《公司法人格否认法理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

86.张开平:《英美公司董事法律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

87.张民安:《现代英美董事法律地位研究》,法律出版社,2000。

88.谢朝斌:《独立董事法律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0。

89.吴越:《企业集团法理研究》,法律出版社,2004。

90.梅慎实:《现代公司治理结构规范运作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修订版。

91.王红一:《公司法功能与结构的社会学分析——公司法问题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92.布莱恩·R.柴芬斯:《公司法:理论、结构和运作》,法律出版社,2001。

93.曾康霖、余保福:《法律与金融发展》,载《经济学动态》2005年第6期。

94.余保福:《商业银行关联贷款及其合理规制研究》,《投资研究》2006年第12期。

95.余保福:《关联企业制度与银行信贷风险防范与监管》,《金融论坛》2004年第9期。

96.余保福:《金融业关联交易规制的国际比较及其启示》,《上海金融》2005年第10期。

97.余保福:《国有商业银行股改上市过程中的关联交易问题研究》,《南方金融》2006年第11期。

98.余保福:《美国银行业关联交易规制的历史演变考及其启示》,《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

99.余保福:《商业银行关联贷款研究》,《经济法论坛》(第4卷),群众出版社,2007。

100.余保福:《银行业关联交易:利益冲突及其平衡》,载高晋康、谈李荣主编《开放条件下的中国金融法制建设》,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101.余保福:《法律、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财经理论与实践》2005年第4期。

102.余保福:《金融犯罪预期刑罚成本过低》,《法制日报》2005年6月22日第七版。

103.张烨:《金融关联交易及其风险初探》,《上海金融》2002年第4期。

104.高晋康、廖振中:《论我国银行关联交易监管法律制度之完善》,《比较法研究》2005年第4期。

105.史宏:《商业银行对内部人和股东关联交易风险控制研究》,《国际金融研究》2005年第10期。

106.王征雁、黄贤福:《银行控制股东关联贷款及法律规范的利益冲突范式》,《西南金融》2005年第 6期。

107.高冬民:《完善对城市商业银行关联交易的监管》,《中国金融》2005年第21期。

108.解晓非:《完善城市商业银行法人治理结构是防治关联贷款的重要途径》,《中国金融》2004年第18期。

109.王蕾:《我国金融控股集团关联交易的监管对策分析》,《中国金融》2006年第2期。

110.张继江、顾晓敏、王树声:《中国金融集团关联交易风险控制探讨》,《山东纺织经济》2005年第6期。

111.黎四奇:《欧盟对金融集团内部交易及风险集中的监管》,《国际金融研究》2001年第11期。

112.黎四奇:《金融企业集团监管中的金融防火墙法律制度分析》,《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期。

113.陈兰兰:《金融企业集团内部交易规则研究》,《经济研究参考》2004年第67期。

114.孙险峰、李友华:《金融控股公司的关联交易风险及监管分析》,《经济师》2005年第11期。

115.侯杰、余珊萍:《对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内部交易问题的监管措施研究》,《现代管理科学》2005年第1期。

116.陈宏、邹建峰:《论金融控股公司关联交易监管》,《经济论坛》2005年第4期。

117.谢升峰:《金融控股公司内部交易的风险与防范》,《武汉交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

118.章和杰:《国有银行分拆上市的悖论》,《经济学家》2004年第1期。

119.迪克瑞弗维:《委内瑞拉案例——关于国内混合企业集团的经验》,世界银行“金融服务一体化研讨会”论文,北京,2002年9月12日,世界银行网站。

120.钱小安:《金融民营化与金融基础设施建设》,《金融研究》2003年第2期。

121.段亚林:《监管控股股东滥用股权的博弈分析》,《中国工业经济》2000年第5期。

122.凌华薇:《成都商业银行增资之后》,《财经》,2003年9月。

123.巴曙松:《关注民营金融机构的利益输送管道》,《中国经济时报》,http://www.chinareform.org.cn/cgi-bin/BBS_Read_new. asp?Topic_ID=3258。

124.《内幕披露:经济学家为申请设民营银行出谋划策》,载 2003年8月《经济》月刊,http://finance.sina.com.cn。

125.邱兆祥:《关于民营银行问题的若干思考》,载2003年10月13日《金融时报》。

126.纪尽善:《论发展民营银行及其制度障碍与供给》,第三届中国金融论坛会议论文。

127.夏英:《以“金融制度创新”为旗帜 三堂会审民营银行试点》,2003年7月31日《南方周末》。

128.卡塔琳娜·皮斯托、许成刚:《不完备法律——一种概念性分析框架及其在金融市场监管发展中的应用》,《比较》,第3、4辑,中信出版社,2002。

1.Chan Bo-ching Simon:Hong Kong Banking Law and Practice,The Hong Kong Institute of Bankers,2000.

2.Douglas Arner & Jan-juy Lin:Financial Regulation,Sweet & Maxwell Asia,2003.

3.E. P. Ellinger,E.Lomnicka & R.J.A.Hooley,Modern Banking Law,Third Edition,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2.

4.Joel Bessis:Risk Management in Banking,John Wiley & Sons,Ltd,2004.

5.Jonathan R.Macey & Geoffrey P.Miller:Banking Law and Regulation,Little,Brown and Company,1992.

6.J.Wadsley & G.A.Penn,The Law Relating To Domestic Banking,Vo-lume 1,London:Sweet & Maxwell,2000.

7.Lamoreaux,Naomi R.,Insider Lending:Banks,Personal Connections,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Industrial New England,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4.

8.Adam B. Ashcraft,Are Bank Holding Companies a Source of Strength to Their Banking Subsidiaries?Federal Reserve Bank of New York Staff Reports,No. 189,June 2004,www.newyorkfed.org/research/staff_reports/sr189.pdf.

9.Arceo-Dumlao,Corporate Governance:A “Political Decision”,Philippine Daily Inquirer,20,June 2000.

10.Akerlof,George A. and Paul Romer,Looting:The Economic Underworld of Bankruptcy for Profit,Brookings Papers on Economic Activity,No. 2 (1993),1-73.

11.Beck,T. Demirgü?-Kunt,A. Levine,R.,2002. Law,endowments,and finance. Unpublished Working Paper,World Bank.

12.Beck,T.Demirguc-Kunt,Ross Levine(2002),Law and finance:Why does legal origin matter?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2904,October 2002.

13.Beck,Demirgü?-Kunt,Ross Levine(2004),Law and firms’ access to finance,http://www.worldbank.org.

14.Catharine Lemieux and John J. Wixted Jr.,Conglomerates,Connected Lending and Prudential Standards:Lessons Learned,Miami,Florida,April,1998.

15.Deunden Nikomborirak,The Crisis and the Struggle for Better Governance in Thailand,Socio-economic Changes and Political Trends in East Asia-Trends and Issues in Asia 2000,http://www.thaicg.org/research/fasid-99.pdf,2000.

16.Government Accounting Office,Bank Insider Activities,Insider Problems and Violations Indicate Broader Management Deficiencies,United States General Account Office,March 1994.

17.Howell E. Jackson,the Expanding Obligations of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ies,107 Harv. L. Rev. 509,1994.

18.Johnson,Simon,Rafael La Porta,Florencio Lopez-de-Silanes,and Andrei Shleifer. Tunnelling. Harvard Institute of Economic Research Paper No. 1887,2000.

19.Kang,Jun-Koo,and René Stulz,Is Bank-Centered Corporate Governance Worth it:A Cross-Sectional Analysis of the Performance of Japanese Firms During the Asset Price Deflation,Working Paper 6328,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1997.

20.Kroszner,Randall,and Philip Strahan. Bankers on the Boards:Monitoring,Conflicts of Interest,and Lender Liability.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62(3):415-452. 2001.

21.Laeven,Luc,Insider Lending and Bank Ownership:The Case of Russia,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29 (2001),207-229.

22.La Porta,Rafael,Florencio Lopez-de-Silanes,and Guillermo Zamarripa.. Related Lending.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18(1):231-268. 2003.

23.La Porta,R. Lopez-de-Silanes,F. Shleifer,A. Vishny,R.W.,(1997). Legal determinants of external finance. Journal of Finance,52,1131-1150.

24.La Porta,R. Lopez-de-Silanes,F. Shleifer,A. Vishny,R.W.,(1998). Law and financ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06,1113-1155.

25.Lee,S.W.,2002,Insider Ownership and Risk-taking Behaviour at Bank Holding Companies,Journal of Business Finance and Accounting,29,pp.989-1005.

26.Leslie Crawford,Fugitive Banker Extradited to Face Banpais Charges,Financial Times,June 3,1998.

27.Levine,Ross. Law,Finance,and Economic Growth. Journal of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81(1/2):36-67. 1999.

28.Michael C.Keeley,Barbara A.Benet,Corporate Separateness,San Francisco Weekly Leter,June 1988.

29.Morck,Randall and Masao Nakamura,Banks and Corporate Control in Japan,Journal of Finance,54:1(1999),319-339.

30.Noel Maurer and Stephen Haber,Related Lending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Evidence from Mexico,Harvard Business School Working Paper,No. 06-045,September 24,2005. hbswk.hbs.edu/new-research. jhtml.

31.Pistor,Katharina,Martin Raiser,and Stanislav Gclfer (2000),Law and Finance in Transition Economies,The Economics of Transition,8 (2):325-368.

32.Rafael La Porta,Florencio López-de-Silanes and Guillermo Zamarripa:Related Lending,NBER Working Paper No. 8848,March 2002,http://www.nber.org/papers/w8848.

33.Rajan,Raghuram,Insiders and Outsiders:The Choice Between Informed and Arm’s Length Debt,Journal of Finance,47:4 (1992),1367-1400.

34.Rohit Daniel Wadhwani,Under The Wholesome Inspection And Control Of Government:Savings-Bank Regulation and the Foundations of Depositor Rights and Protections in Nineteenth—Century America,http://www.gla.ac.uk/centres/businesshistory/conf/papers/wad. htm.

35.Vittoria Cerasi and Sonja Daltung,Close Relationships Between Banks and Firms:Is it Good or Bad?Research in Economics,1998.

36.Walter,John R. Firewalls,Economic Quarterly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Richmond,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