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20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402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前沿报告No.3(2002年卷)图书

SSAPID:101-7153-8351-00
ISBN:7-80149-966-2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的人文社会科学范畴的“前沿报告”涉及:2001年中国考古学、民族文学、外国文学等的研究前沿报告,及2001年近代史研究概况等。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 李铁映 江蓝生
编 辑:周志宽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4年05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E 军事

 相关链接

 后记

 揭示规律 探索真理

 2001年经济理论研究的新进展

  一 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的新进展

   (一)如何发展劳动价值论

    1.通过拓展劳动概念来继承和发展劳动价值论

    2.生产要素价值论

   (二)价值分配: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

   (三)剩余价值与剥削

  二 宏观经济学理论研究的新进展

   (一)宏观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界定

   (二)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界定

   (三)宏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探讨

   (四)关于通货紧缩原因和对策的研究

  三 微观经济学理论研究的新进展

   (一)关于企业改制的研究

   (二)关于经济运行效率的研究

   (三)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研究

   (四)关于国有企业预算软约束问题的研究

   (五)理论经济学的研究进展

  四 中国古代经济史研究的新进展

   (一)经济史理论与方法

   (二)史学史研究

   (三)传统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评价

   (四)近代化或现代化与经济革命

  五 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的新进展

   (一)经济史学界的新动向

   (二)对某些重大理论问题的探讨

   (三)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问题

    1.近代中国企业制度和企业史研究

    2.近代农业与农村研究

    3.金融和财政

  六 中国现代经济史研究的新进展

   (一)关于新民主主义经济研究

   (二)对1953~1957年经济的研究

   (三)对1958~1978年经济的研究

   (四)关于1978年以来经济史的研究

    1.对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研究

    2.对农村改革与城市化的研究

    3.关于引进外资与外债管理

    4.关于财政金融改革与证券市场发育

   (五)中国现代经济史的研究方法和学科建设

 应用经济学研究若干问题综述

  一 2001年工业经济研究的几个理论热点

   (一)工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二)工业的国际竞争力问题

   (三)中国能否成为世界工厂问题

   (四)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关系

  二 2001年我国企业管理发展述评

  三 2002年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综述

   (一)产业集群

   (二)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三)区域创新

   (四)西部大开发

   (五)竞争力研究

  四 2002年财务与会计研究综述

   (一)有关会计基础理论研究论文内容综述

   (二)有关会计信息披露研究论文综述

   (三)有关财务问题的研究论文综述

  五 2002年财贸经济研究综述

   (一)2002年财政研究热点问题

    1.政府间财政关系

    2.财政管理的透明度问题

    3.低收入国家的税收政策与管理问题

    4.财政稳定性问题

    5.全球性公共品问题

   (二)2002年金融研究热点问题

    1.对人民币汇率的看法

    2.货币供应与经济增长

    3.资本市场的发展问题

    4.创业板设立问题

    5.国际货币体系的制度变革与创新

   (三)2002年对外经贸理论发展综述

    1.从学习到利用WTO规则的转变

    2.贸易模式的调整趋势

    3.利用外资与海外投资

    4.区域经济合作新课题

    5.贸易条件的状况

    6.人民币的可兑换问题

    7.外经贸政策地位的提升

   (四)2002年商业理论前沿问题

    1.加入WTO后,中国商业零售业如何应对外资的挑战

    2.扩大消费,促进国民经济快速持续增长

    3.加快发展中国零售业和物流业,提高流通效率

  六 2001年以来农村发展问题研究综述

   (一)入世背景下关于国内农业支持政策的研究

   (二)国内关于农村金融问题的研究

    1.关于目前农村金融市场的格局

    2.关于农村信用社的改革与发展

    3.关于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4.关于小额信贷在中国的发展

   (三)农村土地制度建设

    1.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建设的基本方向和路径选择问题

    2.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建设过程中的土地调整与土地承包关系稳定问题

    3.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建设过程中的土地流转问题

    4.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建设过程中的土地权利登记管理问题

   (四)国内关于农民合作组织问题的研究

   (五)中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研究进展情况

   (六)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新进展

    1.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刻不容缓

    2.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亟待完善

    3.标准趋同是21世纪标准化发展趋势

    4.标准壁垒是贸易保护的新手段

  七 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学科发展综述

   (一)数量经济学理论

    1.增长理论研究

    2.宏观经济问题研究

   (二)经济计量学理论

    1.经济计量学理论方面的主要新成果

    2.金融经济计量学和相关模型

    3.经济预测

   (三)技术经济学理论与方法

   (四)环境经济学

    1.CC制与CMR制或GBC制

    2.CC制模式的主要问题

    3.为什么环境管理体制应由CC制向CMR制或GBC制转化

    4.CMR制或GBC制实施的综合绩效

    5.中国环境管理体系的演进

   (五)能源经济学

    1.能源安全问题

    2.能源需求预测问题

    3.温室气体减排问题

    4.能源结构升级与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问题

   (六)信息化与信息产业经济

    1.关于我国信息化领导机构与重大方针的调整

    2.关于国际ICT产业波动与我国ICT产业的独特表现

    3.信息化应用的重点领域,尤其是电子政务和企业信息化

    4.与信息化相关的重点技术及重点行业的经济论证

  八 中国是否已进入“后人口转变”时期

   (一)人口转变与后人口转变

   (二)我国学术界对人口转变与后人口转变的认识与讨论

    1.关于人口转变

    2.关于后人口转变

   (三)争论的焦点

   (四)简要的评述

 2001年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研究动态综述

  一 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研究

   (一)关于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二)关于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三)关于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四)关于深入研究和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五)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意义

   (六)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总体评价和定位

  二 关于邓小平理论的研究

   (一)关于邓小平理论体系的研究

   (二)关于邓小平社会主义的发展理论研究

   (三)关于邓小平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思想研究

   (四)关于邓小平党的建设的思想研究

  三 关于毛泽东思想的研究

   (一)关于《毛泽东文集》出版的意义及其思想理论价值

   (二)关于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新思考

   (三)关于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的比较研究

   (四)关于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研究

  四 关于马克思主义与几个重大实际问题的研究

   (一)关于马克思主义与全球化的研究

   (二)关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的探讨

   (三)关于苏联剧变问题的深入研究与争论

 2002年中国哲学前沿报告

  一 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新探索

   (一)几种学术取向

    1.体系(形态)重建派

    2.问题研究派

    3.比较对话派

    4.语境回归派

   (二)若干重点问题

    1.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探索和争鸣

    2.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本体论”的关系问题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文献研究及其方法论问题

  二 中国哲学研究中的两个问题

   (一)关于“中国解释学”的讨论

    1.创建中国解释学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2.创建中国解释学的途径与方法

    3.中国解释学的合法性

   (二)关于“儒家(或儒学、儒教)与宗教”的讨论

    1.“儒家与宗教”问题提出的前提、本质

    2.儒家是否宗教的理论依据

    3.如何深化“儒家与宗教”的讨论

  三 走向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

   (一)西方后现代主义的主要思想特征

   (二)我国的后现代主义研究

    1.西方现代哲学中的后现代主义

    2.作为一种思潮的后现代主义

   (三)后现代主义与中国

   (四)走向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

  四 进入21世纪的中国科学技术哲学

   1.积极开展自然科学家与哲学家的对话,推进跨学科和交叉学科的研究

   2.提出了“科学技术学学科群”的建设构想

   3.开展当代科技革命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研究

   4.工程哲学研究领域的开拓

   5.信息哲学研究的兴起

   6.科技伦理问题备受重视

 2001年度中国古代史研究报告

  一 古代政治史研究

   1.关于先秦政治史研究

   2.秦汉政治史方面

   3.魏晋南北朝政治史

   4.隋唐五代政治史

   5.宋代政治史

   6.明代政治史

  二 古代经济史研究

   1.春秋战国经济史研究

   2.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史研究

   3.隋唐五代时期的经济史研究

   4.宋代财政史研究

   5.明代的经济史研究呈平稳态势

  三 学术思想史研究

   1.关于先秦诸子的研究经久不衰

   2.秦汉学术思想方面

   3.魏晋南北朝学术思想研究,以玄学为主

   4.明代学术思想

   5.清代学术思想史的研究

  四 社会、民族与中外关系史研究

   1.关于社会史

   2.民族与中外关系的研究

  五 史学史与古文献整理及研究

   1.关于史学史方面的研究

   2.古文献整理及研究,简帛研究的势头依旧旺盛

  六 历史地理研究

 2001年中国近代史研究概况

  一 政治史

  二 台湾史

  三 中外关系史

  四 经济史

  五 社会史

  六 思想文化史

  七 史学理论与史学研究方法

 2001年世界史研究综述

  一 外国史学理论

   (一)全球化和后现代主义对史学的影响仍是两大热点问题

   (二)历史认识论研究仍占有重要地位

   (三)马克思主义和其他史学流派

  二 古代中世纪史

   (一)几个热点问题

   (二)世界古代史

    1.西亚、北非地区

    2.印度

    3.希腊

    4.古代罗马

    5.希腊化时代

   (三)世界中世纪史

    1.西欧

    2.拜占庭*、东欧、中亚地区

    3.阿拉伯地区

    4.东亚地区

  三 亚洲、拉丁美洲和非洲史

   (一)日本史

   (二)中东史

   (三)拉丁美洲史

   (四)非洲史

  四 东欧中亚史

   (一)苏联史

   (二)俄罗斯史

   (三)东欧史

  五 西欧和北美史

   (一)欧美国家的现代化进程研究

   (二)国家调控及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研究

   (三)欧美国家的城市化研究

   (四)发达国家对落后地区开发经验研究

   (五)欧美国家社会史研究

 2001年中国考古学前沿报告

  一 史前考古研究

   1.早期人类文化遗存的探索

   2.中国农业与家畜起源研究及相关问题的探讨

   3.仰韶文化研究

   4.良渚文化研究的新进展

   5.史前环境对人类生存影响的考古学研究

   6.史前城址研究

   7.中国文明起源的理论探索

  二 夏商周考古研究

   1.夏文化探索

   2.商代都城研究

   3.晋侯墓地研究的新进展

   4.东周诸侯列国考古的新发现

   5.商周时期周边地区考古学研究

  三 秦汉至明清考古研究

   1.历代城址的考古研究

   2.历代墓葬的考古研究

   3.边疆与少数民族地区考古

   4.简牍、帛书、封泥与玺印研究

   5.冶金史和古兵器史研究

   6.宗教考古

   7.陶瓷史研究

 2001年文学学科学术前沿报告

  一 当代文学热点问题

   (一)上海重说“纯文学”

   (二)批评界研讨“传媒批评”

   (三)评说“鲁戏”与重说鲁迅

  二 现代文学学科的稳健开拓

   (一)直面生存的危机: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思考

   (二)“学术生长点”的开掘引发文学研究的“众声喧哗”

   (三)学科建设的齐头并进

  三 古代文学研究进入新千年的生机

   (一)学术规范与学科的成熟

   (二)研究性书评出现亮点

   (三)站在新的历史台阶上的研究进展

   (四)余论

  四 新世纪之和中国文学理论的技战与应对

   (一)全球化与中国文学理论的话语建设

   (二)“终结”的预言所带来的挑战

   (三)文学理论的体系建构与文学理论教学

   (四)文学研究的文化学转向与美学的回归

  五 跨文化和跨学科研究的可能性

 2001年民族文学研究前沿报告

  一 当代文学研究

   1.诗歌创作

   2.散文创作

   3.小说创作

   4.双语创作

   5.文艺批评

  二 民间文学研究

   1.学术动态

   2.史诗研究

   3.神话、传说研究

   4.故事研究

   5.叙事诗、歌谣研究

  三 古代文学与文论

   1.文献资料工作

   2.学术史

   3.比较的视野

 2001年外国文学研究前沿报告

  一 理论部分

   1.2001年国内英美文论研究领域

   2.2001年涉及法国文论研究的论文和报告

   3.2001年度俄罗斯文艺理论研究

   4.2001年的德国文学和文论研究

   5.在全球化时代和现代性浪潮的冲击中、在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汇碰撞中,对一系列问题的反省和探索引发出新世纪之初的中国比较文学和比较诗学研究中热烈争鸣的气氛

  二 国别部分

   1.英美文学

   2.俄罗斯文学

   3.法国文学

   4.意大利文学

   5.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文学

   6.德国文学

   7.东方文学

 2001年语言学研究前沿报告

  一 古代汉语研究

   (一)语法方面

   (二)文字、训诂方面

   (三)音韵学方面

  二 近代汉语研究

   (一)语法方面

    1.研究领域进一步拓宽

    2.研究视野进一步扩大

    3.理论和方法的探索进一步加强

   (二)词汇方面

  三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四 汉语方言研究

  五 语音学研究

   (一)口语语音特性的研究

   (二)口语和朗读语音的差异研究

   (三)语音语料库建设和标注研究

   (四)功能语调的语音学和声学特性研究

   (五)语音的多模态数据库和多模态研究

  六 计算语言学和自然语言处理研究

   (一)概况

   (二)自然语言处理应用系统的研制

   (三)汉语书面语语料库和语言知识库的建设

   (四)基础研究

  七 语用学、话语分析、语料库语言学

 近年中国政治学研究若干问题综述

  一 政治稳定研究综述

   (一)对政治稳定的界定

   (二)政治稳定的标志、层次和特点

   (三)政治稳定的类型分析

   (四)造成政治不稳定的原因分析

   (五)如何维持政治稳定

  二 政治社会化研究综述

   (一)研究概况

    1.简要述评

    2.对国外政治社会化实践及学术成果的分析和评价

   (二)政治社会化的含义

    1.定义

    2.政治社会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工作

    3.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化

    4.政治社会化的理论基础

    5.政治社会化的动力机制

   (三)政治社会化的功能和作用

   (四)政治社会化的方式方法

   (五)政治社会化的主要途径和机构

    1.家庭

    2.学校

    3.社会团体组织以及非组织性的群体(社会共同体)

    4.大众传播媒介

    5.网络

    6.其他

   (六)个体政治社会化的过程及阶段

   (七)政治社会化效果(现状)的评估及分析

   (八)政治社会化的影响因素

   (九)我国青少年及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

    1.青少年及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特点(特殊性)

    2.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重要性和基本内容

    3.面临的问题

    4.关于改进措施的建议

   (十)我国转型期的政治社会化

  三 新公共管理研究综述

   (一)什么是新公共管理?

   (二)公共管理出现的动因与理论渊源

   (三)对新公共管理理论的评价

   (四)新公共管理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2001年法学研究前沿报告

  一 法理学

   1.权利与权力的关系

   2.法学方法论

   3.关于司法改革

   4.关于法治

   5.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二 宪法学

   1.立法法的探讨

   2.宪法解释与宪法修改

   3.宪法在司法中的适用

  三 行政法学

   1.政府采购

   2.WTO与中国的行政法治

   3.政府规制与审批

   4.关于行政补偿制度

  四 刑法学

   1.刑法学总论

   2.中国刑法分论

   3.外国刑法、国际刑法、区际刑法研究

  五 民法学

   1.民法法典化的价值与民法典成功的条件

   2.民法法典化的模式

   3.财产上法益间接损害的民法救济

   4.物权种类和内容的确定

   5.无形财产理论和立法问题

   6.物权变动中第三人的保护

   7.合同的弹性

   8.无权处分制度

   9.侵权行为法

   10.知识产权保护法

  六 商法学

   1.公司法中的独立董事制度

   2.证券民事责任制度

  七 诉讼法学

   (一)刑事诉讼法学

    1.证明标准

    2.刑事证明的含义

    3.自由心证的意义

    4.证据规则

   (二)民事诉讼法学

    1.民事诉讼程序的价值

    2.民事审判理念与民事诉讼体制

    3.民事审判方式改革

  八 国际法学

   (一)基本理论研究

    1.全球化与国家主权

    2.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

   (二)国际关系中的若干重大法律问题

    1.人道主义干涉

    2.国际人权保护

    3.反恐怖主义的国际法问题

 2001年中国社会学研究前沿报告

  一 社会分配与社会分层研究

   1.关于现阶段的贫富分化

   2.“中间阶层”的崛起与社会分层

  二 私营企业主群体研究

  三 社区研究

   1.社区发展中的组织管理定位

   2.社区社会的建构

   3.社区非营利组织研究

   4.以社区为载体的社会政策研究

  四 村民自治研究

  五 社会政策研究的新走向

   1.社会排斥概念与社会政策

   2.社会政策与经济政策

   3.社会政策的参与式研究方式

  六 社会救助研究

  七 社会学理论与方法论研究

   1.学科边界开放,跨学科探讨方法论问题

   2.在寻找与国际社会学的对话领域(如社会分层及社会结构变迁、消费社会学、经济社会学等)和深入探讨、研究中国社会结构转型过程中,开始将视野上升到“元理论”及社会结构“宏观理论”的探讨

  八 妇女与性别研究的理论推进

   1.几个概念

   2.认识论和方法论

   3.研究领域的扩展

  九 消费主义研究

  十 网络社会研究

 2001年民族研究前沿报告

  一 民族理论与民族问题研究

   1.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研究

   2.西部大开发与民族问题研究

   3.国内民族关系研究

   4.全球化与民族问题研究

   5.民族问题基础理论研究

  二 世界民族问题研究

   1.全球化与民族主义研究

   2.区域性民族问题研究

   3.海外华人与移民问题研究

  三 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

   1.人类学理论、方法和学科建设

   2.分支学科的新进展

   3.田野调查和专题研究不断深入

   4.应用性研究显著加强

   5.学科史的回顾与研究

  四 少数民族经济研究

   1.西部大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2.少数民族文化与经济发展

   3.民族经济学科理论的基础研究

  五 中国民族史研究

   1.族源问题研究

   2.高句丽研究

   3.古代民族迁徙研究

   4.古代边政与民族关系研究

   5.台湾少数民族史研究

  六 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研究

   1.语言共时描写研究

   2.语言历史比较研究

   3.语言接触和语言对比研究

   4.语言使用状况和发展前景研究

   5.双语问题、民族语文教育、民族语文工作

   6.文化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

   7.文献文字研究

   8.方法论探讨和学术交流

 2001年中国宗教研究热点问题报告

  一 中国当代宗教研究

   1.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中国当代宗教研究

   2.继续深入研究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理论与实践

   3.更加重视当代中国宗教现状调查研究

   4.宗教立法研究依然是热点

   5.相关的当代邪教问题研究

  二 佛教研究

   1.对佛教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2.佛学研究方法论的反思

   3.关于“人间佛教”的讨论

   4.地域佛教史的编撰出版

   5.由佛教界创办的学术刊物陆续问世

  三 道教研究

   1.道教经典研究进一步加强

   2.道教内丹学的研究取得新进展

   3.道教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开拓

  四 伊斯兰教研究

   1.中国伊斯兰教研究

   2.国外伊斯兰教研究

   3.简析

  五 基督宗教研究

   1.基督宗教历史和基督宗教神学思想研究进一步深入

   2.基督宗教与21世纪问题受到普遍关注,对基督宗教与社会、民族、政治、文化、教育等关系的研究随之展开

   3.基督宗教在华传播及其现状的调查与研究不断拓展和深入

   4.基督宗教文学——圣经文学研究和基督宗教与文学关系的研究继续升温

 2001年度新闻学、传播学研究概述

  一 新闻理论

   1.媒介本质研究

   2.新闻定义研究

   3.新闻真实性研究

   4.新闻价值研究

   5.新闻自由研究

   6.党报理论研究

  二 传播理论

   1.传播全球化与跨文化传播的现实与未来

   2.对于传播学几个边缘学科的引介与探讨

  三 新闻传播史

   1.古代

   2.近代

   3.现代

   4.当代

   5.人物

  四 网络媒体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状况

    1.研讨会

    2.调查

    3.专著

  五 广播电视

   1.关于中国广播电视的做强做大的集团化

   2.关于中国广播电视的制度创新

   3.关于应对“文化帝国主义”的挑战和冲击

  六 舆论监督与新闻侵权

  七 报业经济与报业经营

   1.报业的资本运营

   2.报业的发展趋势

   3.报业应对“入世”的对策

  八 受众权益

 2001年国际问题研究综述

  一 世界经济研究综述

   (一)经济全球化问题

    1.经济全球化的跟踪研究

    2.对反全球化的评估

    3.经济全球化的应对之策

   (二)关于美国“新经济”问题的讨论

    1.美国新经济、知识经济、信息经济或网络经济

    2.对美国“新经济”的再认识

    3.关于美国新经济的争论

    4.对新经济波动的理论分析

    5.新经济与生产率的关系

   (三)关于欧元问题的讨论

    1.关于欧元汇率走势及原因

    2.对欧元影响的分析

    3.对欧元正式进入流通领域的分析

    4.有关制度经济学

  二 国际政治研究综述

   (一)“9·11”事件的深远影响

    1.“9·11”事件对美国的影响及其战略调整

    2.“9·11”事件对世界形势和国际关系的影响

    3.“9·11”事件对中国的影响及我们的应对之策

   (二)多边主义与多边外交

    1.关于多边主义和多边外交的学理研究

    2.多边主义和多边外交兴起的原因及其特点

    3.中国与多边外交

   (三)全球化研究进一步深入

    1.全球化对国家主权的影响

    2.全球化与国家安全

    3.全球化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4.反全球化问题

   (四)环境政治与国际关系研究

    1.环境政治(Environmental Politics)的研究

    2.环境政治与当代国际关系

    3.国际环境制度的架构与发展

 2001年国别研究综合报告

  一 美国研究综述

   (一)美国经济研究状况

    1.美国新经济

    2.美国经济的下滑及其前景

    3.其他

   (二)美国政治研究状况

    1.总统选举制度

    2.美国政府与国会关系

    3.宪政与制度建设

    4.克林顿弹劾案及其他

   (三)美国外交研究状况

    1.美国对华政策

    2.美国的国别和地区政策

    3.“9·11”事件对美国外交的影响及美国的反恐战争

   (四)美国社会文化研究状况

    1.少数族裔及美国社会

    2.宗教问题

  二 欧洲研究前沿报告

   (一)欧洲一体化研究

    1.欧洲一体化进程研究

    2.欧洲一体化理论研究

   (二)欧洲国际关系研究

    1.欧盟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2.欧盟成员国的对外关系

    3.国际关系理论研究

   (三)欧洲经济研究

    1.欧元

    2.欧洲新经济

    3.欧洲经济政策

    4.欧洲单一市场

   (四)欧洲社会文化研究

    1.对“福利国家”问题的理论研究

    2.对西欧国家社会政策的实证研究

    3.其他社会文化问题研究

   (五)欧洲联盟法研究

    1.研究的选题

    2.研究视角与方法

  三 日本研究前沿报告

   (一)日本经济研究

    1.日本经济持续萧条问题

    2.日本财政政策问题

    3.日本与东亚经济合作问题

    4.中日经贸关系问题

   (二)日本政治研究

    1.日本政治制度及体制

    2.右翼教科书和历史认识问题

    3.日本政治右倾化和保守化

   (三)日本外交研究

    1.日本国家战略问题

    2.日美同盟体制问题

    3.中日关系

    4.日本对外关系整体性研究

   (四)日本社会文化研究

    1.社会文化转型问题

    2.文化探源研究

    3.社会思潮研究

    4.比较研究

  四 东欧中亚研究前沿报告

   (一)苏联和独联体研究

    1.关于苏联模式

    2.关于独联体

   (二)中亚研究

   (三)东欧研究

    1.对于东欧10年转轨的反思

    2.对于东欧剧变原因和东欧现代化道路的探讨

    3.巴尔干问题:巴尔干问题继续引起关注

  五 拉美研究概述

   (一)拉美经济研究

    1.拉美经济发展前景

    2.美元化

    3.利用外资

    4.经济一体化

    5.贸易自由化

   (二)拉美政治研究

    1.政治现代化的含义和内容

    2.巴西政治现代化的发展阶段

    3.拉美的民主化问题

    4.经济发展与政治现代化的关系

    5.现代化进程中的军人政权

    6.拉美政治发展的特点与趋势

   (三)拉美国际关系研究

    1.关于2001~2002年拉美对外关系的特点

    2.关于拉美与美国的关系

    3.关于古巴与美国的关系

    4.关于拉美与欧盟的关系

    5.关于拉美各国之间的关系

    6.关于拉美与亚太地区的关系

    7.关于拉美与中国的关系

   (四)拉美社会问题研究

    1.收入分配不公的原因

    2.非正规经济对拉美社会发展的影响

    3.社会保障制度与社会救助制度

    4.劳工权利与工会运动

    5.拉美现代化的社会后果

  六 西亚非洲研究综述

   (一)中东政治研究

    1.伊斯兰教与政治发展

    2.中东历史

    3.国际关系和热点问题

   (二)非洲政治研究

    1.非洲政治发展研究

    2.非洲联盟和联合问题研究

    3.非洲国际关系研究

   (三)经济问题

    1.经济发展理论与实践问题

    2.石油市场与石油安全问题

    3.经济全球化的影响问题

    4.地区市场分析

  七 亚太研究综述

   (一)关于亚太地区的综合研究

    1.对亚洲的现代化研究

    2.关于亚太地区的国际关系和安全问题

   (二)东北亚研究

    1.关于朝鲜的经济改革

    2.关于周边大国的地区战略调整

   (三)东南亚研究

    1.对东南亚区域主义的研究

    2.对印尼社会转型的研究

   (四)南亚研究

    1.对印度综合国力的研究

    2.关于中印关系

    3.关于中国的南亚政策选择

 “中外人文社会科学前沿报告”编委会名单

1.马栓友:《中国公共部门债务和赤字的可持续性分析》,《经济研究》2001年第8期。

2.刘迎秋:《论中国现阶段的赤字率和债务率及其警戒线》,《经济研究》2001年第8期。

3.陈抗、Arye L. Hillman、顾清扬:《财政集权与地方政府行为变化——从援助之手到攫取之手》,《经济学(季刊)》第2卷,2001年第1期,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出版社。

4.罗伯特·豪、阿尔文·拉布什卡:《单一税和经济》,《比较》,中信出版社,2002。

5.刘遵义:《有关中国实行综合个人所得税的一些思考》,《比较》,中信出版社,2002。

6.平新乔:《全球性公共品(GPG)及其我们的对策(上,下)》,《涉外税务》2002年第10、11期。

7.曾诗鸿、张斌、徐卫宇、李婧:《中国财政稳定性动态模型的政策仿真和扩展》,2002年中国第二届经济学年会论文。

8.Stiglitz J. E.,2002. New Perspectives on Public Finance:Recent Achievements and Future Challenges.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86(3),341~360.

9.Stem N.,2002. Toward a dynamic public economics.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86(3),335~339.

10.Laffont,J. J.,2002. Public economics yesterday,today and tomorrow.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86(3),327~334.

程国强:《WTO农业规则与中国农业发展》,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樊丽明、商华:《加入WTO与中国政府支农方式的调整》,《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1年第10期。

将永穆:《中国农业支持体系论》,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

柯炳生:《加入WTO与我国农业发展》,《中国农村经济》2002年第1期。

李炳坤:《加入世贸组织与农业发展对策》,《中国农村经济》2002年第1期。

李国祥:《加入WTO后农业国内支持政策的调整》,《2001~2002年: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马晓河、蓝海涛:《加入WTO后我国农业补贴政策研究》,《管理世界》2002年第5期。

钱克明:《加入WTO与我国农业政策调整和制度创新》,《农业经济问题》2001年第1期。

邵建化、陈瑛:《入世与我国农业保护的政策取向》,《农业经济问题》2001年第11期。

田维明、张莉琴、周章跃:《中国测算农业支持水平的经验和方法问题》,中国加入WTO以后的农业政策调整国际研讨会资料,2002年5月。

张悦玲、张晓光:《我国现阶段财政支持农业发展的政策取向》,《农业经济问题》2001年第10期。

梁慧星、陈华彬:《物权法》,法律出版社,1997。

靳相木:《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性质及其发展趋势》,《中国农村经济》2001年第2期。

姚洋:《中国农地制度:一个分析框架》,《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2期。

何凌云、黄季焜:《土地使用权的稳定性与肥料使用》,《中国农村观察》2001年第5期。

刘守英:《土地使用权流转的背景、原因及要注意的主要问题》,载迟福林主编《把土地使用权真正交给农民》,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

王小映:《土地股份合作制要慎行》,《经济学消息报》2002年1月4日。

王利明主编《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及说明》,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

孙宪忠:《我国物权法关于不动产登记制度的基本考虑》,载蔡耀忠主编《中国房地产法研究》(第1卷),法律出版社,2002。

柯炳生:《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与市场体系建设》,《中国农村经济》1998年第12期。

叶兴庆:《改粮食保护价收购为直接补贴农民:我国农业保护政策的重大调整》,《中国农村经济》2002年第7期。

叶兴庆:《论新一轮粮改》,《管理世界》1998年第5期。

施锡铨:《粮食收购市场博弈分析与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中国农村观察》1998年第6期。

韩俊等:《关于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有关政策问题的若干建议》,国研网,2003-1-25。

郑州粮食批发市场:《中国粮食市场体系建设研究》,研究报告,2002年10月。

李成贵:《食为政首:中国粮食问题研究》,研究报告,2001年7月。

李成贵:《关于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认识与建议》,《中国经济快讯》2002年5月。

李成贵:《加快国有粮食企业改革》,《中国经济时报》2001年5月27日。

杜晓山:《农村金融体系框架、农村信用社改革和小额信贷》,《中国农村经济》2002年第8期。

张元红、李静、张军:《从合作基金会事件看中国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中国农村经济》2002年第8期。

马忠富:《农村金融政策与信用社改革——综述与展望》,打印稿,2002年8月。

褚保金、陈涤非:《试论我国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改革与发展》,《中国农村经济》2002年第8期。

谢平:《农村信用社改革与政策选择》,打印稿,2002年9月。

黄范章、贺力平、徐忠、张磊:《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研究》,研究报告,2001。

张军、张元红、李静:《农村信用社组织行为与制度环境》,研究报告,2002。

何广文、林万龙:《中国农村小额信贷》,研究报告,2002。

国鲁来:《合作社制度及专业协会实践的制度经济学分析》,《中国农村观察》,2001年第4期。

苑鹏:《中国农村市场化进程中的农民合作组织研究》,《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第6期。

张晓山:《改造传统的组织资源——供销社近期改革措施的实证研究》,《管理世界》2001年第4期。

牛若峰:《21世纪中国农业变革与发展的走向》,《农业经济问题》2001年第3期。温铁军:《21世纪的中国仍然是小农经济》,《新西部》2001年第1期。

阎庆民、向恒:《农村合作金融产权制度改革研究》,《金融研究》2001年第7期。

曾康霖:《我国农村金融模式的选择》,《经济研究参考》2001年第6期。

马忠富:《国际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经验及其启示》,《中国农村经济》2001年5月。

张灵光:《我国农业标准的现状与对策》,《中国标准化》2001年第11期。

杨汉明等:《论中国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中州学刊》2001年第4期。

张国华:《标准趋同——21世纪全球标准化发展趋势》,《中国标准化》2001年第8期。

朱明德:《美国的转基因农业战略及其对策研究》,《粮食科技与经济》2001年第1期。

邵振润等:《美国的可持续农业与农药管理》,《世界农业》2001年第3期。

农业部:《2002年中国农业发展报告》,农业出版社,2002。

1.冷溶:《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建研究》2001年第5期。

2.李慎明:《努力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好、宣传好、贯彻好》,《求是》2001年第5期。

3.石仲泉:《认真学习江总书记“七一”讲话,深入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社会主义研究》2001年第9期。

4.李崇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历史唯物主义》,《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选》,学习出版社,2001。

5.黄楠森:《“三个代表”与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1年第5期。

6.庄福龄:《建党学说的重大发展》,《中国共产党》(人大复印资料)2001年第10期。

7.邢贲思:《“三个代表”要求和党的先进性》,《中国共产党》(人大复印资料)2001年第9期。

8.赵智奎:《邓小平理论的范畴体系》,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

9.王煜:《邓小平哲学思想和方法论初探》,《邓小平理论研究前沿报告》(200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10.徐崇温:《邓小平用科学的态度对待资本主义的理论研究》,《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1年第4期。

11.王霁:《树立科学的“先进生产力”观》,《中华读书报》(京)2001年12月9日。

12.张雷声:《论邓小平经济理论的内在活力》,《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1年第4期。

13.魏胤亭:《邓小平理论根本问题的内在逻辑——兼论邓小平经济哲学的主要内容》,《天津商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

14.薛汉伟:《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与邓小平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京)2001年第1期。

15.李君如:《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历史地位》,《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1年第4期。

16.龚育之:《从〈毛泽东文集〉出齐所想到的》,《党的文献》2001年第3期。

17.逄先知、李捷:《毛泽东与过渡时期总路线》,《党的文献》2001年第4期。

18.王也扬:《历史地看待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及其变化》,《中共党史研究》2001年第3期。

19.沈宝祥:《毛泽东思想:科学概念的形成和指导地位的确立》,《党政干部论坛》2001年第7期。

20.金春明、卞谦:《毛泽东思想是丰富的理论宝库——金春明教授访谈录》,《社会科学家》2001年第1期。

21.鲁振祥:《社会主义探索史上有价值的一页——中共领导人60年代前期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推进》,《党的文献》2001年第4期。

22.李延明:《共产主义是全球化的必然趋势》,《当代思潮》2001年第5期。

23.杨金海:《面对全球化:开辟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新境界》,《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年第4期。

24.丰子义:《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看待全球化》,《求是》2001年第3期。

25.杨学功、孙伟平:《从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看全球化》,《教学与研究》2001年第4期。

26.李士绅:《论世界历史理论与全球化》,《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2001年第2期。

27.章放:《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两制关系”的新变化及其发展趋势》,《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1年第1期。

28.李荣海:《全球化中的两制关系及其前途》,《理论学刊》2001年第5期。

29.程又中:《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苏联的经验教训》,《社会主义研究》2001年第5期。

30.吴仁平:《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及其全球化视野和方法论意义》,《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1期。

31.靳辉明:《戈尔巴乔夫的叛徒面目是他用自己的言行刻画的》,《真理的追求》2001年第6期。

32.周新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叛徒嘴脸的自我写照——读戈尔巴乔夫的“自白”有感》,《求实》2001年第2期。

33.姜长斌:《苏联模式探析》,《西伯利亚研究》2001年第4期。

34.潘德礼等:《超级大国的崩溃——苏联解体原因探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35.陆南泉:《关于苏联剧变若干重要问题的再思考》,《太平洋学报》2002年第2期。

36.徐葵:《澄清一个假材料的真相》,《东欧中亚研究》2001年第6期。

37.华东师范大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两条道路两种命运——苏东社会主义的挫折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的几点思考》,《上海党史与党建》2001年第5期。

38.蒋世琳:《苏联解体原因探析》,《社会主义研究》2001年第4期。

39.黄苇町:《苏共亡党十年祭》,《南方日报》2001年8月16日。

40.潘光:《执政党的指导思想关系到国家的兴亡——从苏联解体看“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意义》,《东欧中亚研究》2001年第6期。

1.黄楠森:《世纪之交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状与前景》,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2年第2期。

2.李德顺:《新世纪,新发展——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几个问题》,载《哲学原理》(人大复印报刊资料)2002年第6期。

3.吴元樑:《回答时代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21世纪发展的根本途径》,载《哲学研究》2001年第6期。

4.叶汝贤:《唯物史观的发展趋势》,载《马克思主义研究》2001年第3期。

5.张一兵、衣俊卿、俞吾金:《马克思哲学的当代阐释》,载《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3期。

6.高清海、孙利天:《马克思的哲学观变革及其当代意义》,载《天津社会科学》2001年第5期。

7.杨学功:《马克思哲学观的合理总结与当代确认》,载《天津社会科学》2002年第4期;《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本体论”研究:分歧与出路》,载《哲学研究》2001年第9期;《传统本体论哲学的终结和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实质》,载《现代哲学》2002年第1期。

8.俞吾金:《马克思本体论研究中的一些基本概念》,载《哲学动态》2001年第10期;《存在、自然存在和社会存在——海德格尔、卢卡奇和马克思思想的比较研究》,载《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2期。

9.吴晓明:《试论马克思哲学的存在论基础》,载《学术月刊》2001年第9期。

10.高清海:《马克思对“本体论思维方式”的历史性变革》,载《现代哲学》2002年第2期。

11.丰子义:《马克思本体论思想的方法论》,载《天津社会科学》2002年第6期。

12.仰海峰:《马克思与形而上学的颠覆》,载《哲学研究》2002年第4期。

13.衣俊卿:《人之存在与哲学本体论范式》,载《江海学刊》2002年第4期。

14.张曙光:《论存在的生存意蕴与辩证性质》,载《江海学刊》2002年第4期。

15.邹诗鹏:《生存论转向与马克思的实践哲学》,载《现代哲学》2002年第1期。

16.张一兵、刘怀玉、胡大平、张亮、唐正东:《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方法论视域》,载《学术月刊》2002年第6期。

17.聂锦芳:《马克思文本研究史的初步清理与方法论省思》,载《哲学研究》2002年第6期;《目前马克思哲学研究中的史论关系问题省思》,载《哲学动态》2002年第9期。

18.张立波:《阅读马克思的三种方式》,载《现代哲学》2002年第3期。

19.汤一介:《能否创建中国的解释学?》,载《学人》第13辑,江苏文艺出版社,1998;《再论创建中国解释学问题》,载《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1期;《三论创建中国解释学问题》,载《中国文化研究》2000年(夏之卷);《关于僧肇注〈道德经〉问题——四论创建中国解释学问题》,载《学术月刊》2000年第7期;《“道始于情”的哲学诠释——五论创建中国解释学问题》,载《学术月刊》2001年第7期。

20.黄俊杰:《东亚儒学史研究的新视野——儒家诠释学刍议》,载《原道》第7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2。

21.刘笑敢:《诠释与建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2.景海峰:《解释学与中国哲学》,载《哲学动态》2001第7期。

23.贾红莲:《中国哲学发展变化50年》,载《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2年第3期

24.彭启福:《文本的诠释与意义的创生——“诠释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述评》,载《哲学动态》2002年第11期

25.李申:《中国儒教史》(上、下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26.蒙培元:《儒学是宗教吗?》,载《孔子研究》2002年第2期。

27.赵吉惠:《儒学二重性:既是哲学又是道德宗教》,载《孔子研究》2002年第4期。

28.苗润田:《儒学宗教性的两种进路》,载《孔子研究》2002年第4期。

29.“儒家与宗教”问题讨论专题,载《中国哲学史》2002年第2期。

30.李利安:《如何准确定义宗教——兼与李申先生商榷》,载《哲学研究》2002年第11期。

31.以下文献资料均来自“www.confucius 2000.com”2002年11月13日“儒学与宗教问题争鸣”专栏:

韩星:《儒教是教非教之争的历史起源及启示》;

郭齐勇、龚建平:《评李申著〈中国儒教史〉》;

郑家栋:《现代性视域中的“儒教”》;

“儒家与宗教”研讨会现场录音(一)(二)(三)(四)。

32.欧阳康:《后现代主义与当代西方人文社会科学》,载《江汉论坛》2001年第11期。

33.张兴成:《福柯与萨义德:从知识—权力到异文化表述》,载《天津社会科学》2001年第6期。

34.杨洪江:《后现代主义哲学:逻辑意蕴与理论表征》,载《理论前沿》2002年第1期。

35.文兵:《主体的非中心化与历史的非连续性——福柯〈知识考古学〉的主旨》,载《哲学研究》2002年第1期。

36.朱巧云:《后现代主义在中国误读之反思》,载《宁夏社会科学》2002年第4期。

37.萧俊明:《理论的贫乏与方法的翻新:关于后现代主义的再思考》,载《国外社会科学》2002年第5期。

38.王岳川:《后现代主义在中国的反思》,见丁立群、李小娟主编《世纪之交的哲学自我批判——20世纪末中国哲学研究重大问题检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

39.陈筠泉、殷登祥:《科技革命与当代社会》,人民出版社,2001。

40.李伯聪:《工程哲学引论——我造物故我在》,大象出版社,2002。

41.刘大椿:《科学技术哲学的学科定位问题》,载《首届全国自然辩证法学术发展年会文集》,哈尔滨出版社,2002。

42.刘钢:《当代信息哲学的背景、内容和研究纲领》,载《哲学动态》2002年第9期。

43.曾国屏:《弘扬自然辩证法传统,建设科学技术学学科群》,载《首届全国自然辩证法学术发展年会文集》。

44.曾国屏、吴彤:《中国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研究的历史、现状和若干问题思考》,载《科学技术中的哲学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42页。“科学技术中的哲学问题”学术研讨会于2002年11月9~10日在清华大学举行。

45.张明国:《加快自然辩证法学科建设,重振自然辩证法雄风》,载《首届全国自然辩证法学术发展年会文集》。

1.《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1年第1~4期。

2.《文学评论》2001年第1~6期。

3.《鲁迅研究月刊》2001年第1~12期。

4.主编《现代中国》第1、2辑,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2002。

5.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编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1年第1~12期。

6.新闻出版署信息中心编《全国新书目》2001年第1~12期、2002年第1~6期。

7.中国学术期刊网(www.cnki.net):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2001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01年)。

8.杜书瀛、钱竞主编《中国20世纪文艺学学术史》,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

9.杨义:《李杜诗学》,北京出版社,2001。

10.童庆炳:《文艺活动的审美维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11.陈传才:《中国20世纪后20年文学思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12.程正民:《巴赫金的文化诗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3.吕微:《“文化视野与中国文学研究”国际研讨会纪要》,《文学评论》2001年第6期。

14.佴荣本、陈学广:《开创文学理论研究和教学的新格局:“全球化语境中的文学理论研究与教学”学术研讨会综述》,《文学评论》2001年第5期。

15.钱中文:《全球化语境与文学理论的前景》,《文学评论》2001年第3期。

16.〔美〕希利斯·米勒:《全球化时代文学研究还会继续存在吗》,《文学评论》2001年第1期。

17.周宪:《文化研究的新领域——视觉文化》,《文艺理论》2001年第2期。

18.戴锦华:《书写文化英雄——世纪之交的文化研究》,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

19.叶舒宪:《论20世纪文学与人类学的同构与互动》,《东方丛刊》2001年第2期。

20.叶舒宪:《世界文学发展比较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1.陈燕谷:《从依附理论到全球体系》,《视界》第二辑,2001。

22.孙歌:《亚洲意味着什么》,(台湾)巨流出版社,2001。

《外国文学评论》2001年第1~4期。

《世界文学》2001年第1~6期。

《文艺研究》2001年第1~6期。

《外国文学研究》2001年第1~6期。

《外国文学》2001年第1~6期。

《国外文学》2001年第1~4期。

《当代外国文学》2001年第1~6期。

《译林》2001年第1~6期。

《俄罗斯文艺》2001年第1~4期。

《东方研究》2001年第1~4期。

《阿拉伯世界》2001年第1~4期。

《中国比较文学》2001年第1~4期。

2001年《四川外语学院学报》、《厦门大学学报》、《吉林大学学报》、《中山大学学报》、《浙江大学学报》、《北京大学学报》、《南京师范大学学报》、《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等等。

《国外社会科学》2001年第1~6期。

《文艺理论与批评》2001年第1~6期。

程巍:《否定性思维》,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申丹:《叙事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

程正民:《巴赫金的文化诗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王建刚:《狂欢诗学——巴赫金文学思想研究》,学林出版社,2001。

王中忱:《越界与想象:20世纪中国、日本文学比较研究论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曹顺庆:《比较文学:东方与西方》,巴蜀书社,2001。

王向远:《东方各国文学在中国:译介与研究史论述》,江西教育出版社,2001。《二十世纪中国的日本翻译文学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魏颖超:《英国荒岛文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李建波:《福斯特小说的互文性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李正栓:《陌生化:约翰·邓恩的诗歌艺术》,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易小明:《意义与形式:英美作家作品风格生成论》,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徐鹏:《莎士比亚的修辞手段》,苏州大学出版社,2001。

卞昭慈:《天路·人路:英国近代文学与基督教思想》,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张群:《十九世纪英国小说研究》,中国纺织大学出版社,2001。

汪义群主编《英美文学研究论丛·第二辑》,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傅俊:《渊源·流变·跨越:跨文化语境下的英语文学》,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

祁秦华、William W. Morgan:《回应悲剧缪斯的呼唤:托马斯·哈代小说和诗歌研究文集[中英文本]》,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姚伟君:《文化相对主义:赛珍珠的中西文化观》,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

杨金才:《赫尔曼·麦尔维尔与帝国主义》,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廖可兑主编《尤金·奥尼尔戏剧研究论文集》,河南文艺出版社,2001。

崔少元:《亨利·詹姆斯国际题材小说的欧美文化差异》,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

蒋洪新:《英诗新方向:庞德、艾略特诗学理论与文化批评研究》,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

林精华主编《西方视野中的白银时代》,东方出版社,2001。

黎皓智:《俄罗斯小说文体论》,百花州文艺出版社,2001。

郑体武:《俄罗斯现代主义诗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谭得伶等:《解冻文学和回归文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冯玉芝:《肖洛霍夫小说诗学研究》,山西人民出版社,2001。

韩捷进:《艾特玛托夫》,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

刘亚丁:《顿河激流——解读肖洛霍夫》,四川教育出版社,2001。

柳鸣九:《走近雨果》,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陈众议:《博尔赫斯》,华夏出版社,2001。

陈凯先:《塞万提斯》,华夏出版社,2001。

陈岗龙:《名古英雄史诗锡林嘎拉珠巴图尔——比较文学与文本汇编》,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1。

《蒙古民间文学比较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仁钦道尔吉:《蒙古英雄史诗源流》,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1。

萨仁格日勒:《蒙古史诗生成论》,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1。

史习成:《蒙古国现代文学》,昆仑出版社,2001。

金健人主编《韩国传统文化(语言文学卷)第二届韩国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学苑出版社,2001。

刘安武:《印度两大史诗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孟昭毅:《东方文学交流史》,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

黄爱华:《中国早期话剧与日本:中国戏剧现代化初期借鉴西方戏剧的曲折历程》,岳麓书社,2001。

《季羡林与二十世纪中国学术》,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Botnis,Antonis,2000. Intonation:Analysis,Modelling and Technology.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Couper-Kuhlen,Elizabeth,and Margret Selting,eds. ,1996. Prosody in Conversat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Durand,Jacques and Bernard Laks,eds. ,2002. Phonetics,Phonology,and Cogni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Gu,Yueguo,2002. “Towards and understanding of workplace discourse,” In Christopher Candlin,ed.,Theory and Practice in Professinal Discourse. The City University of HK Press,pp. 137~186.

Hardcastle,William J.,and John Laver,eds. ,1997. Handbook of Phonetic Sciences. Blackwell.

Horne,Merle,ed.,2000. Prosody:Theory and Experiment.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Johns-Lewis,Catherine,1986. Intonation in Discourse. Croom Helm Johnson. Keith,and John W. Mullennix,1997. Talker Variability. Academic Press.

Leech,G. N.,Greg Myers,and Jenny Thomas,eds. 1995. Spoken English on Computer. N. Y.:Longman.

Liberman,Alvin M. ,1996. Speech——a Special Code. The MIT Press Massaro,Dominic W.,2000. Perceiving Talking Faces. The MIT Press Sagisaka,Yoshinori,Nick Campbell and Norio Higuchi,eds.,1996. Computing Prosody. Springer.

Wahlster,Wolfgang,ed.,2000. Verbmobil:Foundations of Speech - to - Speech Translation. Springer.

Warren,paul,ed. 1996. Prosody and Parsing. Psychology Press Wennerstrom,Ann,2001. The Music of Everyday Speech.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顾曰国:《北京地区现场即席话语语料库取样与代表性问题》,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编《全球化与21世纪》,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王彦:《商品买卖互动话语的谈判策略研究》,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2。

邹韶华:《语用频率效应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中国法学》2001年1~6期。

《法律科学》2001年1~6期。

《法学研究》2001年1~6期。

《法学评论》2001年1~6期。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4期。

《中外法学》2001年1~4期。

《现代法学》2001年1~5期。

《比较法研究》2001年1~3期。

《法学》2001年1~10期。

《当代法学》2001年1~6期。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第1期。

《法商研究》2001年1~5期。

《政法论坛》2001年第1~6期。

《南京社会科学》2001年第3期。

《法制日报》2001年12月9日。

《江苏社会科学》2001年第1期。

《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2、3、6期。

《广东商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1年第3期。

《法学论坛》2001年1~5期。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

《人民法院报》2001年11月19日。

《法制与社会发展》2001年1~3期。

《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年第4期。

《政治与法律》2001年第4期。

《江海学刊》2001年第1期。

《法学家》2001年第1~4期。

《中国刑事法》2001年第1期。

《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1年第2、3期。

《湘江法律评论》第4卷。

《云南法学》2001年第1期。

《法律适用》2001年第1~9期。

《政治与法律》2001年第1期。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第1、2期。

《中国律师》2001年第1~4期。

《经济与法》2001年第1~4期。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

《法学家》2001年第1~6期。

《世界经济与政治》2001年第4、7、11期。

《武汉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

《外交学院学报》2000年第3、4期。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第1期。

《江海学刊》2000年第4期。

《科技与法律》2000年第4期。

《求是》2000年第6期。

《东方论坛》2000年第3期。

徐秀义、韩大元主编《现代宪法学基本原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1。

林来梵:《从宪法规范到规范宪法——规范宪法学的一种前言》,法律出版社,2001。

莫纪宏:《现代宪法的逻辑基础》,法律出版社,2001。

童之伟:《法权与宪政》,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

王保树主编《商事法论集》第4卷,法律出版社,2001。

《社会学研究》编辑部,2001,《2000年社会学在中国——研究进展状况及热点难点问题》,《社会学研究》第2期。

编辑部,2001,《世纪寄语》,《社会学研究》第1期。

蔡一平,1999,《视角转换和方法革新:赋历史研究以社会性别》(代序),蔡一平主编:《赋历史研究以社会性别》(内部本)。

陈光金,2001,《云南省南华县私营企业发展考察报告》,“鼓励和引导私营经济健康发展专题研究”分报告之一。

陈向明,2001,《文化主位的限度与研究结果的“真实”》,《社会学研究》第2期。

陈学明等编,1998,《痛苦中的安乐:马尔库塞、弗洛姆论消费主义》,云南人民出版社。

戴慧斯、卢汉龙,2001,《消费文化与消费革命》,《社会学研究》第5期。

戴建中,2001,《现阶段中国私营企业主研究》,《社会学研究》第5期。

丁宁宁,2001,在“社会结构与社会公平学术研讨会暨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挂牌仪式”上的发言,《“社会结构与社会公平学术研讨会暨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挂牌仪式”举行》,《社会学研究》第3期。

董磊明,2002,《传统与嬗变一集体企业改制后的苏南农村村级治理》,《社会学研究》第1期。

冯鹏志:1999,《伸延的世界:网络化及其限制》,北京出版社。

冯小双,2002,《阅读和理解转型期中国乡村社会一“转型期乡村社会性质研究”学术研讨会综述》,《社会学研究》第1期。

葛延风,2001,《防止收入差距继续拉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葛延风访谈录》,《安徽决策咨询》第4期。

顾东辉,2001,《下岗职工的再就业服务和求职行为》,《社会学研究》第4期。

国际劳工组织,2001,《对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评论与建议》,中国人民大学书报刊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社会保障制度》第2期。

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2001,《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及适度性分析》,《管理世界》第5期。

贺雪峰,2001,《论民主化村级治理的村庄基础》,《转型期乡村社会性质研究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

贺雪峰、何包钢,2001,《民主化村级治理的两种类型一村集体经济状况对村民自治的影响》,《转型期乡村社会性质研究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

黄洪、李剑明,2001,《困局、排斥与出路——香港边缘劳工质性研究》,香港乐施会2001年研究报告。

黄辉祥、徐勇,2001,《目标责任制:行政主控型的乡村治理及绩效—以河南L乡为例》,《村民自治进程中的乡村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

金太军、施从美,2001,《现行乡村关系的张力及其成因分析》,《村民自治进程中的乡村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

金一虹,1999,《“男人生活”与“女人生活”——苏南农村工业化过程中的性别分工变化》,李小江主编:《主流与边缘》,三联书店。

—,2000,专题“私人关系和公共关系”导读,王金玲主编:《赋社会以社会性别——“社会性别与社会学”读书研讨班专辑》(内部本)。

雷洁琼,2001,《转型中的城市基层社区组织》,北京大学出版社。

陆学艺等,2001,《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陆学艺主编《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李培林,2001a,《理性选择理论面临的挑战及其出路》,《社会学研究》第6期。

——,2001b,在“社会结构与社会公平学术研讨会暨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挂牌仪式”上的发言,《“社会结构与社会公平学术研讨会暨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挂牌仪式”举行》,《社会学研究》第3期。

李强,2000,《社会分层与贫富差别》,鹭江出版社。

——,2001,《关于中产阶级和中间阶层》,《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第2期。

李实,2001,《农村妇女的就业与收入——基于山西若干样本村的实证分析》,《中国社会科学》第3期。

李小云,2001,《参与式发展概论》,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梁启东,2001,《城市社区建设管理的体制缺陷与创新构想》,《社会科学》第1期。

刘宏,2000,《网络启示:后传播时代的到来》,《现代传播》第6期。

刘江涛、李申,2001,《论网络时代的价值冲突》,《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第3期。

刘精明,2001,《教育与社会分层结构的变迁——关于中高级白领职业阶层的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第2期。

刘少杰,2001a,在“社会结构与社会公平学术研讨会暨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挂牌仪式”上的发言,《“社会结构与社会公平学术研讨会暨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挂牌仪式”举行》,《社会学研究》第3期。

——,2001b,在“转型中的中国社会学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举办,12月29~30日。

刘世定,2001,在“转型中的中国社会学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举办,12月29~30日。

刘书明,2001,《减轻农民负担新论》,《转型期乡村社会性质研究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

刘欣,2001,《转型期中国大陆城市居民的阶层意识》,《社会学研究》第3期。

陆益龙,2001,《先富与共同富裕:对转型期贫富问题的反思》,《江苏社会科学》第3期。

吕炳强,2001,《社会世界的底蕴(上)(下)》,《社会学研究》第2、3期。

马克·波斯特,2001,《第二媒介时代》,南京大学出版社。

曼纽尔·卡斯特,2001,《网络社会的崛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孟令梅、肖立辉,2001,《民国早期山西村治的理论与实践》,《转型期乡村社会性质研究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

戚攻,2000,《网络社会——社会学研究的新课题》,《探索》第3期。

钱津,2001,《劳动价值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秦晖,2001,《税费改革、村民自治与强干弱支:历史的经验与现实的选择》,《转型期乡村社会性质研究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

邱立本、纪硕明、王健民,2001,《2001年风云人物:中国人!》,香港:《亚洲周刊》12月24日。

仇立平,2001,《职业地位:社会分层的指示器一上海社会结构与社会分层研究》,《社会学研究》第3期。

尚晓援,2001,《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再认识》,《中国社会科学》第3期。

沈关宝,2001,《社区研究的地位与领域》,《社会》第3期。

孙立平,2001a,《社区、社会资本与社区发育》,《学海》第4期。

——,2001b,在“社会结构与社会公平学术研讨会暨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挂牌仪式”上的发言,《“社会结构与社会公平学术研讨会暨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挂牌仪式”举行》,《社会学研究》第3期。

——,2001c,在“转型中的中国社会学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举办,12月29~30日。

唐钧,2001,《中国的城市贫困问题与社会救助制度》,《江汉学刊》第2期。

田佑中,2001,《论因特网时代的社会控制》,《社会科学辑刊》第5期。

仝志辉,2001,《论村委会选举中的乡村关系》,《村民自治进程中的乡村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

——,2002,《农民选举参与中的精英动员》,《社会学研究》第1期。

佟新,2000,专题“差异性与多样性”导读,王金玲主编:《赋社会以社会性别——“社会性别与社会学”读书研讨班专辑》(内部本)。

童星、罗军,2001,《网络社会:一种新的、现实的社会存在方式》,《江苏社会科学》第5期。

汪丁丁,2001,《语言的经济学分析》,《社会学研究》第6期。

王建民,2001,在“社会结构与社会公平学术研讨会暨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挂牌仪式”上的发言,《“社会结构与社会公平学术研讨会暨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挂牌仪式”举行》,《社会学研究》第3期。

王珏,2001,《既是革命的理论,也是建设的理论》,《民营经济内参》第44、45期。

王宁,2001年,《消费与认同》,《社会学研究》第1期。

王思斌,2001,《中国社会的求——助关系》,《社会学研究》第4期。

王政,1999,会议发言,蔡一平主编《赋历史研究以社会性别》(内部本)。

——,2001,《浅议社会性别学在中国的发展》,《社会学研究》第5期。

王卓祺、Alan Walker,2001,《西方社会政策理念与21世纪中国福利事业的发展》,《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商务印书馆。

吴理财,2001,《村镇的兴衰》,《转型期乡村社会性质研究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

吴忠民,2000,《贫困与公正》,《江苏社会科学》第5期。

熊秉纯,2000,《社会性别与社会学方法论》,王金玲主编:《赋社会以社会性别——“社会性别与社会学”读书研讨班专辑》(内部本)。

——,2001,《质性研究方法刍议:来自社会性别视角的探索》,《社会学研究》第5期。

徐道稳,2001,《论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价值转变和价值建设》,《社会科学辑刊》第4期。

徐勇,2001a,《论城市社区建设中的社区居民自治》,《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第3期。

——,2001b,《县政、乡派与村治:乡村治理的结构性转换》,《转型期乡村社会性质研究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

许敏敏,2002,《走出私人领域——从农村妇女在家庭工厂中的作用看妇女地位》,《社会学研究》第1期。

晏志杰,2001,《劳动价值学说新探》,北京大学出版社。

杨善华、苏红,2002,《从“代理型政权经营者”到“谋利型政权经营者”一向市场经济转型背景下的乡镇政权》,《社会学研究》第1期。

杨团,2001,《对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反思》,中国人民大学书报刊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社会保障制度》第7期。

杨团、葛道顺,2001,《社区公共服务社:消除边缘特性的社会政策研究与应用》,《社会政策评论》(内刊)冬季号。

——,2002,《中国城市社区的社会保障新范式》,待发表。

杨团、朱又红,2001,《通过罗山会馆研讨中国的社区服务》,《非营利机构评估:上海罗山市民会馆个案研究》,华夏出版社。

杨宜音等,1999,《互联网个性化信息服务的社会心理学研究》,课题组内部报告。张静,2001,《国家政权建设与乡村自治单位——问题与回顾》,《转型期乡村社会性质研究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

张厚义,2001,《私营企业主是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陆学艺主编:《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张理海、杨邦荣、王军旗,2001,《我国贫富悬殊的现状、成因及解决的建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第2期。

张立荣、李莉,2001,《当代中国城市社区组织管理体制:模式分析与改革探索》,《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第3期。

张宛丽,2000,会议发言,王金玲主编:《赋社会以社会性别——“社会性别与社会学”读书研讨班专辑》(内部本)。

——,2001,《中国中间阶层的初步研究》,陆学艺主编:《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张彦、马立,2001,《论网络犯罪及其社会控制》,《江苏社会科学》第5期。

张友琴,2001,《老年人社会支持网的城乡比较研究》,《社会学研究》第4期。

张左己,2001,《中国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百分之五》,《中国劳动保障报》3月13日。

郑秉文,1993,《市场缺陷分析》,辽宁人民出版社。

郑杭生,2001a,《社会公平与社会分层》,《江苏社会科学》第3期。

——,2001b,在“转型中的中国社会学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举办,12月29~30日。

《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1991,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周光辉、周笑梅,2001,《互联网对国家的冲击与国家的回应》,《政治学研究》2月27日。

周华山,1999,会议发言,蔡一平主编《赋历史研究以社会性别》(内部本)。

——,2001,《女性主义田野研究的方法学反思》,《社会学研究》第5期。

朱光磊,2001,《怎样看目前中国的贫富差距状况》,《百科知识》第5期。

庄孔韶,2001,在“社会结构与社会公平学术研讨会暨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挂牌仪式”上的发言,《“社会结构与社会公平学术研讨会暨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挂牌仪式”举行》,《社会学研究》第3期。

Atkinson,R. 1999,Citizenship and the struggle against social exclusion in the context of welfare state reform,in J. Bussemaker(ed.),Citizenship and Welfare State Reform in Europe,London:Routledge.

Commins,P. 1993,(ed.)Combating Exclusion in Ireland,Brussels:European Commission.

D. Gale Johnson,2001,《中国城乡收入差距为何世界最大》,《经济学消息报》5月11日。

European Commission,1997,Community Involvement in Urban Regeneration:added value and changing values,Luxembourg:Office for Official Publication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

McGregor,A. & McConnachie,M. 1995,Social Exclusion,Urban Regeneration and Economic Reintegration,Urban Studies,32(10).

NACW 1999,Encyclopedia of Social Work,19th Washington D. C. NACW Press.

Parkinson,M. 1998,Combating Social Exclusion:Lessons from Area-based Programmes in Europe,Bristol:Policy Press.

Rheingold,Howard,1993,The Virtual Community,Reading,MA:Addison-Wesley.

Room,G. 1995,Poverty and Social Exclusion:The New European Agenda for Policy and Research,in Room G. (ed.)Beyond the Threshold,the Policy Press,Bristol.

Social Exclusion Unit,2000,National Strategy for Neighborhood Renewal:a framework for consultation,London:HMSO,accessed at http://www.cabinet-office.gov.uk/seu/2000/national-strategy.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