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8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117

中国社会治理创新报告(2019)图书

Report on Innovations of China's Social Governance (2019)

SSAPID:101-7152-7120-73
ISBN:978-7-5201-6530-3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以“制度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的朝阳实践”为主题,以朝阳区社会治理为例,围绕超大城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路径探析,重点对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基层社会治理的科技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探索、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在基层社会治理中作用的发挥、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社区治理指标体系构建、新时代背景下社区赋能等问题进行理论探讨和制度分析。

相关信息

丛书名:社会治理蓝皮书
作 者: 连玉明
编 辑:张媛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0年06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C91 社会学

 中国皮书网

 摘要

 《中国社会治理创新报告(2019)》编写组

 皮书数据库

 皮书

 导语 新时代超大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三大动能

 基本子库

 《中国社会治理创新报告(2019)》编委会

 Ⅰ 总报告

  B.1 超大城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路径探析

   一 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的关键是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一)坚持党的领导,坚定政治方向

    (二)推进实践创新,推动制度完善

    (三)强化贯彻落实,夯实发展基础

   二 朝阳区基层社会治理伴随制度创新与实践效能不断增强

    (一)推动街乡社区(村)改革,基层社会治理体制环境基本形成

    (二)社会治理机制不断创新,基层社会治理路径逐步明晰

    (三)社区治理方式不断丰富,不断激发基层社会治理活力

   三 新时代朝阳区以“六个一”为抓手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一)坚持党建引领社会全域协同治理,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基层治理的各领域各环节各方面

    (二)用好党政群共商共治平台,以基层协商民主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三)推进“社区成长伙伴计划”,实现基层社会治理从分治走向共治

    (四)构建社区评价指标体系,为社区赋能提升治理能力

    (五)对标首都“七有五性”要求实施民生“补短板”工程,不断满足群众对民生服务的多样性、高品质需求

    (六)守住安全稳定底线,为社会发展提供最基本保障

   四 从朝阳实践看超大城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基本规律

    (一)城市运行的有序可控是超大城市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前提

    (二)完善的运行体系和高效的运行方式是超大城市不断发展的重要支撑

    (三)有效化解风险,维护安全稳定是超大城市稳定运行的基石

 Ⅱ 理论报告

  B.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的社会治理理念定位

   一 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中国社会治理理念的深刻变革

    (一)基于治理理论的社会治理概念的基本内涵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语境下的社会治理理念

    (三)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是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的内在要求

   二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国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着力点

    (一)以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为价值导向,持续推动社会治理创新

    (二)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为目标定位,不断激发社会活力

    (三)以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为指引,不断改革完善社会治理体制

   三 朝阳区关于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实践探索

    (一)构建“一轴四网”区域化党建体系和党政群共商共治模式

    (二)深化“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机制,推动力量下沉和服务前置

    (三)以技术应用推动社会治理模式创新,提升社会治理精细化水平

    (四)多元社会力量激发社会活力,推动社会治理社会化发展

   四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引领朝阳社会治理创新

    (一)坚持发挥党的统筹引领作用,实现社会治理的高效协同

    (二)夯实基层社会治理的法治保障,筑牢基层社会安全底线

    (三)扩大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有效空间,激发社会发展活力

    (四)完善以群众评价为导向的监督考核机制,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五)推动治理新科技在社会治理中的深度应用,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B.3 科技创新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的理论分析

   一 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 文献综述

   三 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二次转型

    (一)从“总体支配”到“技术治理”

    (二)从“技术治理”到“双向治理”

   四 技术治理的内在逻辑

    (一)化约主义

    (二)降低成本

    (三)工具理性

    (四)防范风险

   五 科技创新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三大模式

    (一)大数据技术下的互通共享模式

    (二)区块链技术下“以链治数”的互信监管模式

    (三)人工智能技术下“三术合一”的深度服务模式

   六 跨越技术治理的四大陷阱

    (一)传统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精英边缘化

    (二)数字游戏助推城市基层社会治理内卷化

    (三)城市基层社会治理变成“诉求人群”治理

    (四)技术壁垒高企割裂城市基层社会治理

  B.4 基于“朝阳群众”品牌打造,探索基层社会治理中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研究

   一 朝阳区新的社会阶层的群体特征与统战工作着力点

    (一)围绕“三高”,要发挥在参政议政中的专业优势

    (二)围绕“三外”,要强化舆论环境中的正向引导作用

    (三)围绕“三多”,要发挥社会和谐稳定中的维护作用

   二 新时代下“朝阳群众”品牌的新使命与新价值

    (一)“朝阳群众”品牌发展路径分析

    (二)新时代形势下,“朝阳群众”品牌内涵在基层社会治理中面临新的挑战

    (三)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参与对“朝阳群众”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的影响

   三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功能与作用

    (一)民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管理技术人员:服务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

    (二)新媒体从业人员:舆论环境的引导者

    (三)自由职业人员:社区专业服务的有力提供者

    (四)中介组织和社会组织从业人员:商务服务的有效支撑和政群联系的桥梁

   四 基层统战与基层社会治理实现铆合的难点分析

    (一)角色认知不到位,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对自身政治身份的认识有待提升

    (二)工作方式不适应,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的方式方法与引导机制有待创新

    (三)平台载体不广泛,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覆盖的深度与广度有待扩大

    (四)服务项目不精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社会参与的需求与动力有待提高

   五 构建“四点发力”的统战工作新机制推动基层统战与基层社会治理紧密铆合

    (一)建立统筹机制,加强顶层设计,形成基层统战与基层社会治理铆合的牵引点

    (二)完善协同机制,以新联会为重点,拓展基层统战与基层社会治理铆合的连接点

    (三)创新参与机制,增进身份认同,夯实基层统战与基层社会治理铆合的支撑点

    (四)探索运行机制,搭建平台载体,培育基层统战与基层社会治理铆合的着力点

 Ⅲ 专题报告

  B.5 朝阳区党建引领物业服务升级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的模式与路径研究

   一 社会治理重心下沉对小区治理提出新要求

    (一)小区治理是社区治理的基础环节

    (二)物业管理已成为小区治理中的重要主体

    (三)老旧小区是社区治理创新中的难点

   二 老旧小区物业管理面临的主要难点和问题

    (一)基础设施老化、维护成本较高

    (二)居民认同不高、物业费收缴难

    (三)产权归属不清、矛盾纠纷易发

   三 党建引领是物业管理服务升级的解决方案

    (一)党建引领是推动物业服务升级的有效抓手

    (二)其他地区“红色物业”的经验借鉴

    (三)朝阳区党建引领物业管理服务升级的实践路径

   四 朝阳区党建引领物业管理服务升级面临的难点

   五 朝阳区探索党建引领物业管理服务升级的思考

    (一)扩大党对小区物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

    (二)依托党建阵地建立健全物业管理协同机制

    (三)党组织深入物业企业开展结对共建活动

  B.6 朝阳区以党建为引领推动“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向纵深发展

   一 “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是基层治理制度的创新

    (一)“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是把政治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的有效路径

    (二)“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是推进治理权限下沉到基层的重要抓手

    (三)“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是明确基层治理主体职责与边界的有益探索

   二 “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的发展过程与朝阳区的深刻联系

    (一)平谷区整治“盗挖盗采”,形成“乡镇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

    (二)全市部署推进“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工作并形成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北京经验”

    (三)朝阳区“党政群共商共治”与“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密切联系

   三 朝阳区推进“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的实践与成效

    (一)明确目标深耕基层工作

     1.成立工作专班

     2.明确目标要求

     3.理清基本原则

    (二)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

     1.发挥“一轴四网”的系统优势

     2.借助党政群共商共治的载体优势

     3.以党建为平台广泛开展试点工作

    (三)集中力量破解基层难题

     1.引导治理力量下沉

     2.推进基层管理体制改革

     3.积极完善基层考核评价体系

    (四)梳理阶段性工作成绩

     1.阶段性工作有成果

     2.一批难点问题有所突破

     3.营造了良好氛围

   四 关于朝阳区以党建引领,推进“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向纵深发展的思考

    (一)建设“一轴四网”与“街乡吹哨、部门报到”衔接机制

    (二)强化党建工作,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综合水平

    (三)促进党建在理顺条块关系中发挥更大作用

    (四)广大党员、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路径

    (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走好新时期群众路线、治理路线

  B.7 朝阳区以党建协调委员会为引领健全基层社会治理全域协同机制

   一 新时代背景下的基层社会治理需要“全域协同”

    (一)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是新时代党和国家提出的新要求

    (二)北京市“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改革,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开拓了新思路

    (三)需要社会各领域专业力量进一步充实朝阳区基层社会治理条块协作能力

   二 朝阳区构建全域协同治理机制的基础扎实

    (一)“党政群共商共治”为朝阳区社会治理协商共治开了先河

    (二)“一轴四网”区域化党建为创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提供了组织保障和工作经验

    (三)“街乡吹哨、部门报到”优化了政府条块运行机制,为全域协同社会治理打破了制度壁垒

   三 朝阳区以党建协调委员会为抓手,创新全域协同治理新机制的实践探索

    (一)统一思想,明确构建思路

     1.严格贯彻落实党中央各项精神,立足朝阳区工作实际,明晰工作思路

     2.以治理目标为导向,形成创建全域协同新格局的共识

     3.明确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的工作原则

    (二)完善组织机构建设,实化基层社会治理合力

    (三)细化实施任务,确保执行落实有条理

     1.共商区域发展

     2.共创平安朝阳

     3.共营民生福祉

     4.共促经济发展

     5.共育先进文化

     6.共建美好家园

    (四)建立规范性制度,为工作提供持久保障

     1.联络员制度

     2.工作责任制

     3.工作认领制

     4.议事会商制度

     5.督导评议制度

    (五)健全工作机制,保障各组织沟通、运行流畅

     1.建立双向需求征集机制

     2.建立双向沟通协商机制

     3.建立双向提供服务机制

     4.建立双向评价通报机制

   四 关于进一步推进朝阳区党建协调委员会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作用的几点建议

    (一)强化党建协调委员会的统筹作用

    (二)建立政府部门、属地单位、社会组织全域协同治理的机制

    (三)全面树立“服务”理念,塑造双向认同的格局

    (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围绕“需求”做文章,激发各级委员会生命力

    (五)探索政策、法律支撑的保障机制

 Ⅳ 指数报告

  B.8 朝阳区社区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一 朝阳区构建基层治理评价体系的背景

   二 朝阳区基层治理评价体系建设的意义

    (一)社区评价指标体系是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效抓手

    (二)构建社区评价指标体系是检验基层社会工作的重要方式

    (三)社区评价指标体系是丰富社区自治方式,提升社区自治能力的重要工具

   三 朝阳区社区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条件与基础

    (一)社区分类治理为朝阳区基层治理评价体系建设提供了条件

    (二)社区自治实践探索为朝阳区基层治理评价体系建设奠定了基础

    (三)“五化协同”模式为朝阳区社区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提供经验

   四 朝阳区基层治理评价体系建设的整体考虑

    (一)总体思路

    (二)基本原则

    (三)主要目标

   五 朝阳区社区评价指标体系建设的基本框架

    (一)社区评价指标体系的共性评价内容

     1.社区协助政府完成行政任务的时效性

     2.群众对社区服务、治理效果的满意度

     3.社区自身建设的规范性、科学性和创新性

     4.社区整体运行情况

    (二)社区评价指标体系的个性化指标设计

     1.老旧小区指标设计

     2.商品房小区指标设计

     3.保障房小区指标设计

     4.国际化小区指标设计

    (三)评价主体

    (四)社区评价分类、分级情况

    (五)评价结果应用

   六 关于朝阳区提升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几点建议

    (一)定期开展检测评价,精准发现服务供给与群众需求的差距,适时启动“补短板”工程

    (二)依托社区评价指标体系沉淀数据,探索构建基于大数据手段形成的响应型政府治理方式

    (三)以“共建共治共享”为目标,培育社区多元治理主体,完善社会支撑体系

 Ⅴ 调研报告

  B.9 朝阳区推进社区减负工作的调研报告

   一 推进社区减负是提升首都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积极构建更加有效的首都治理体系的题中应有之义

    (一)推进社区减负是社区治理现代化的前提

    (二)社区减负工作是进一步深化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三)推进社区减负是促进社区工作法治化规范化的必然要求

   二 朝阳区社区工作负担过重的主要原因

    (一)事务性工作过重

    (二)临时性任务过多

    (三)台账、簿册工作繁重

    (四)人员管理不畅

    (五)社工素质参差不齐,影响工作效率提升

    (六)居民需求增加,社区服务任务加重

   三 朝阳区推进社区减负的实践探索与工作成效

    (一)朝阳区推进社区减负的具体措施

     1.调整优化社区规模

     2.推进完善社区服务站改革

     3.依法实施社区工作事项清单制度和准入制度

     4.切实减少社区行政事务工作

     5.强化街乡统筹

     6.推进社区多元共治

     7.整合社区综合信息网络

    (二)朝阳区推进社区减负的工作成效

     1.全面落实“四减”,推动社区“瘦身健体”

     2.突出强化“三增”,助力社区“全面发展”

     3.注重实现“两满意”,营造良好“社区生态”

   四 朝阳区社区减负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职能部门工作惯性难以彻底扭转,“案头工作”减负不彻底

    (二)社区减负流于部门工作,在社区缺乏配套实施细则

    (三)部分信息系统的使用、关停存在“一刀切”现象,未考虑社区实际情况

    (四)社区服务站改革不彻底,后续环节存在欠缺

    (五)社会主体履职不到位,专业社会组织、社会企业的承接能力不足问题凸显

   五 关于进一步推进朝阳区社区减负增效的对策建议

    (一)以全面落实街道体制改革工作为主线,建立起推进社区减负工作的长效机制

     1.深化“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深化探索“社区吹哨、科室报到”机制

     2.健全社区工作事项准入联席会制度,严格落实社区工作发文联审

     3.厘清街道和社区的职责定位,转变职能部门工作惯性

    (二)以落实社区管理体制改革为发力点强化社区自治能力,以自治促减负

     1.强化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推动社区治理多元协同,灵活共治

     2.持续推进社区服务站改革,激发社区服务站的基础服务作用

     3.强化社区居民委员会主体作用,引导居民参与自治

     4.强化社工队伍建设,提升社区工作效率

     5.根据社区实际情况,持续推进社区规模调整

    (三)以现有信息平台资源为基础健全社区大数据平台,用技术减负

     1.深化朝阳区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

     2.提高社区数据挖掘利用水平,数据平台运营引入市场机制

    (四)以资金投入和权限下放保障社区建设,提升社区服务效能

     1.加大资金投入和社区自运行的保障力度

     2.给予社区一定实权,倒逼街道、职能部门主动为社区减负

     3.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机制,分化社区社会服务功能

  B.10 “社区成长伙伴计划”助力朝阳区探索社区发展新路径

   一 朝阳区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的背景研究

    (一)基层社会治理新形势要求推动社区治理模式创新

    (二)社会治理理念创新不断呼吁社会治理新实践

    (三)社区治理是朝阳区推动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突破口

   二 朝阳区实施“社区成长伙伴计划”提升社区治理水平的创新模式

    (一)党建引领强定力,把党的领导贯穿社区治理的各个环节

    (二)“统”“专”结合聚合力,推动社区治理由“分治”走向“共治”

    (三)“内”“外”结合提能力,通过给社区赋能提高社区治理水平

    (四)“诊”“治”结合促活力,完善全流程工作机制提高社区治理效能

    (五)“近”“远”结合释潜力,实现问题解决与模式探索同步

   三 朝阳区以“社区成长伙伴计划”推动社会治理创新的实践成效

    (一)推动社区系统化构建和体系化发展,有效补齐社区治理短板

    (二)社区自治能力和发展活力显著增强,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精品社区

    (三)实现社会治理成果的本地化转化,不断提高社区居民满意度

    (四)增强社区居民治理共同体意识,社区人居环境更加和谐

   四 关于进一步完善“社区成长伙伴计划”,助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思考

    (一)强化党建统筹引领作用,推动发展与治理协同共促

    (二)建立常态化运行的体制机制,巩固“社区成长伙伴计划”实施成果

    (三)研究制定“社区成长伙伴计划”细化实施方案,建立配套指标体系

    (四)多渠道开展宣传推广工作,进一步强化社区治理共同体意识

 Ⅵ 案例报告

  B.11 劲松街道劲松北社区试点探索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新模式

   一 劲松推进老旧小区综合改造的背景

   二 劲松街道开展党建引领老旧小区治理的工作优势

    (一)“四务合一”工作模式明确了各层面党组织的建设目标

    (二)基层社会治理党建体系逐步完善

     1.强化“双中心”的政务阵地统领作用

     2.强化社区服务站的贴近服务效果

     3.强化居民服务社的小微帮扶优势

    (三)形成了五个有效抓手

     1.实施“共产党员+”行动

     2.孵化社区社会组织

     3.对接“创享计划”

     4.实施社工素质提升工程

     5.开通“云端劲松V”微信公众平台

   三 以劲松北社区为试点,推动党建引领多元共治、民意导向有机更新

    (一)主动回应关切,从上到下主导项目启动

    (二)汇集民意民智,从点到面引导达成共识

    (三)引入专业力量,从建到用指导有机更新

    (四)着眼长效运转,从近到远督导持续运行

    (五)发挥示范作用,从始到终倡导党员带头

    (六)打造美好社区,从粗到精领导社区治理

   四 关于进一步解决老旧小区治理难题的建议

  B.12 安贞街道以社区体制改革为助推器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蓝图

   一 安贞街道探索基层社会治理的实际背景

    (一)城市治理方式精细化的需要

    (二)居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三)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需要

   二 安贞街道推动社区体制改革的优势条件

    (一)市、区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二)地区思想认识的高度统一

    (三)主观客观条件的准确把握

    (四)社会组织专家的深入参与

   三 安贞街道基层社会治理面临的难点问题

    (一)自治组织行政化明显

    (二)社会治理主体单一

    (三)社会服务体系有待完善

    (四)基层党组织影响力在削弱

   四 安贞街道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探索

    (一)理顺“三种关系”,增强社区治理合力

     1.梳理社区内部关系

     2.厘清街社权责关系

     3.密切政社互动关系

    (二)创新“三种模式”,提高社区治理效能

     1.创新居站服务设置模式

     2.创新“百事通”社工岗设置模式

     3.创新社区空间集约利用模式

    (三)建立“三个体系”,夯实社区治理基础

     1.制定服务站工作标准化体系

     2.完善社区人才队伍培养体系

     3.探索阶梯式社会动员体系

   五 安贞社区实施基层体制改革的优异成效

    (一)回归本位,自治功能得到强化

    (二)完善制度,切实实现减负增效

    (三)优化流程,服务更加精准高效

    (四)共治共享,社会活力有效激发

   六 安贞街道持续深入服务基层的未来思考

    (一)加强队伍建设,夯实社区基础

    (二)强化社会动员,实现共治共享

    (三)培育社区品牌,打造治理格局

  B.13 麦子店街道国际化社区建设的路径探索

   一 麦子店街道探索国际化社区建设的必要性

    (一)外籍人口多,社区服务对象差异性大

    (二)作为国际交往的重要窗口,需要提供具有国际化特色的服务

    (三)国际化社区建设是推进国际文化交流和公共文化融合的重要抓手

   二 麦子店街道推进国际化社区建设的优势

    (一)街道便民利民服务具备国际化特色

    (二)公共服务可以满足多样性需求

    (三)麦子店的国际化现状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便于形成区域品牌

   三 麦子店街道国际化社区对标国际一流水准仍存在不足

    (一)国际知名度不高

    (二)文化融合度不足

    (三)资源匹配度不够

   四 麦子店街道直面发展问题,开展国际化社区建设新的探索

    (一)强化顶层设计,明确国际化社区发展原则

     1.坚持需求导向原则

     2.坚持供给优化原则

     3.坚持体系构建原则

    (二)结合国际化发展要求,确定发展目标

     1.区块功能提质

     2.线段延展提升

     3.单元亮点提粹

     4.供给需求提档

     5.融合友好提速

    (三)凸显特色,发挥优势,完善建设路径

     1.突出“绿”的生机,以朝阳公园为重点,打造国际生态休闲街区

     2.突出“水”的灵性,以亮马河为主线,会聚亮马风情水岸人气

     3.突出“食”的诱惑,以好运街为廊道,打造国际餐饮“深夜食堂”

     4.突出“文”的魅力,以时尚地标为载体,凝结思想交融文化纽带

     5.突出“家”的温度,以第三使馆区为内核,打造国际风情外事街区

     6.突出“爱”的关怀,以街巷楼院为焦点,营造宜人宜居生活氛围

     7.突出“店”的内涵,以“国际店”为名片,建设友好包容“世界麦家”

   五 关于麦子店街道开展国际化社区建设的思考

    (一)以国际化社区建设为抓手,提升地区治理水平

    (二)以文化为引领,建立中外居民社区活动参与机制

    (三)结合朝阳区国际人才社区建设工作要求,加强工作统筹,构建科学完善的综合保障体系

  B.14 望京街道关于超大型社区治理改造的实践探索

   一 望京街道推进超大型社区治理改造的必要性

    (一)人口密度大,居民构成多元

    (二)经济商圈聚集,商业活动丰富

    (三)道路网络完善,交通痛点频发

   二 望京街道推进超大型社区治理改造的目标

    (一)短期工作目标

     1.加强交通治理,解决痛点、堵点问题

     2.围绕国际人才社区建设,提升地区的整体格调

     3.持续推进街区更新、老旧小区环境整治提升

     4.聚焦居民诉求的热点难点,夯实基层基础

    (二)中期工作目标

    (三)长期工作目标

   三 望京街道开展超大型社区治理改造的探索——以南湖西里社区为例

    (一)南湖西里开展社区治理改造的背景

    (二)南湖西里进行社区治理改造的具体措施

     1.坚持党建引领,探索多元治理路径

     2.加强队伍建设,夯实社区治理基础

     3.加强共商共治,涵养社区治理底气

     4.加强楼门建设,做实社区治理单元

     5.加强机制建设,促进小区常态长效管理

     6.伙伴成长计划,为社区治理改造提供支持

    (三)南湖西里在社区治理改造中取得的成效

     1.壮大了自治队伍,夯实居民自治基础

     2.建立了社区公约制度体系,减少社区不文明行为

     3.提升了居民自治力,推动物业管理转型升级

     4.推进了“五气”联通,打造升级版“同心社区”

   四 关于望京街道开展超大型社区治理改造的思考

    (一)对接政策,深入调研,全面实施小区综合立体化诊断,建立老旧小区整治提升项目库

    (二)着力破解“固症顽疾”,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打造平安、宜居望京

    (三)探索通过党建引领、协会支撑,构建社区党委、居委会、物业企业、业主委员会和居民联动的社区治理体系

    (四)补齐公共服务短板,推进国际人才社区建设,文化凝聚望京共识

  B.15 双井街道探索以可持续发展为着力点打造城市理想社区新模式

   一 双井街道探索可持续发展试点社区的背景

   二 双井街道探索可持续发展试点社区的意义

    (一)项目的首创性对社区可持续发展有重大推动作用

    (二)项目的可复制性对其他社区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示范借鉴意义

    (三)项目的先行性对北京城市治理创新实践有启发意义

   三 双井街道探索可持续发展试点社区的优势

    (一)人口活力旺盛

    (二)街区品质宜人

    (三)公共服务便利

    (四)社区文化丰富

   四 双井街道探索可持续发展试点社区的主要做法

    (一)聚焦生态宜居,打造环境品质更加优良的社区

    (二)聚焦完善功能,打造民生保障更加到位的社区

    (三)聚焦生活便利,打造服务设施更加齐全的社区

    (四)聚焦社会动员,打造公众参与更有活力的社区

    (五)聚焦信息成果运用,打造智慧化程度更高的社区

    (六)聚焦国际标准,评估自身可持续发展水平

   五 双井街道探索可持续发展试点社区的经验启示

    (一)深化改革,必须破除惯性思维

    (二)党建引领,必须针对难点问题

    (三)社会治理,必须激发内生动力

    (四)属地统筹,必须搭建参与平台

  B.16 东湖街道党建引领物业管理,重塑社区治理新模式

   一 东湖街道物业管理情况

   二 解析东湖辖区物业纠纷的两种模式

   三 东湖街道党建引领物业管理,打造“好管家”治理模式的具体措施

    (一)党建引领基层治理

    (二)原则指导实际操作

    (三)理顺机制再造流程

     1.管理运行类机制

     2.评估奖惩类机制

     3.队伍建设类机制

    (四)多元共治合力协作

    (五)人才培养建设队伍

   四 东湖街道党建引领物业管理,重塑社区治理模式的启示

  B.17 八里庄街道实行“三先三后两保障”机制,探索“大小物业综合服务”新路径

   一 八里庄街道实行“三先三后两保障”机制,探索物业升级服务新路径的背景

    (一)老旧社区和新建社区并存,社区软硬件环境差异大

    (二)老旧社区的老年人口多,弱势群体相对集中

    (三)新社区常住居民结构复杂,社区服务需求多样化

   二 八里庄街道物业升级服务新路径的实践探索

    (一)精准定位靶向目标,全力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

    (二)强化属地管理,建立责权明确的工作体系

    (三)完善分类管理模式,逐步实现物业服务规范化

    (四)加大支持力度,推进物业管理持续健康发展

    (五)强化社区软件服务,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三 八里庄街道实施“三先三后两保障”“大小物业综合服务”取得成效

    (一)实施“三先三后”重点解决物业服务企业“进得来”的问题

     1.先整治后物管,为物业企业进驻创造必要条件

     2.先服务后收费,让居民尝到花钱买服务的甜头

     3.先分项后综合,为不同类型小区提供服务清单

    (二)强化“两保障”着重解决“管得好、留得住”的问题

     1.加强组织保障,确保物业管理正确方向

     2.加强机制保障,确保物业企业持续发展

    (三)“大小物业综合服务”实现小区从“失管”向“物管”的转变

   四 关于八里庄街道实行“三先三后两保障”机制,探索“大小物业综合服务”新路径的思考与启示

    (一)进一步细化老旧小区物业管理制度

    (二)进一步加强老旧小区物业信息化建设

    (三)进一步做好物业管理与社会动员结合工作

  B.18 后记

 Abstract

 法律声明

 主编简介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新华网,2019年。

北京市人民政府:《北京市民政局 中共北京市委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开展社区减负工作的意见》,《北京市人民政府公报》2016年4月。

北京市人民政府:《北京市街道办事处条例》,《北京日报》2019年12月。

邓子纲、贺培育:《论习近平高质量发展观的三个维度》,《湖湘论坛》2019年第1期。

杨宏山、皮定均:《构建无缝隙社会管理系统——基于北京市朝阳区的实证研究》,《中国行政管理》2011年第5期。

万资姿:《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题》,《理论导报》2018年第6期。

李祥、孙淑秋:《从碎片化到整体性:我国特大城市社会治理现代化之路》,《湖北社会科学》2018年第1期。

赵孟营:《超大城市治理:国家治理的新时代转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8年第4期。

赖先进:《超大城市整体性治理机制探索》,《前线》2018年第11期。

原珂:《中国特大城市社区冲突与治理研究》,南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6。

周祝文:《新媒体时代如何做好基层宣传思想工作》,《学习月刊》2015年第3期。

乔红兵:《新时期基层政府宣传工作与媒体运作双赢研究》,《新闻研究导刊》2015年第8期。

《习近平新闻舆论工作创新论探析》,《中国记者》2016年3月10日。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关于中共中央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新华网,http://www.qstheory.cn/zt2019/19j4zqh/index.htm,2019年。

张福磊、曹现强:《城市基层社会“技术治理”的运作逻辑及其限度》,《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19年第3期。

杨君、纪晓岚:《当代中国基层治理的变迁历史与理论建构——基于城市基层治理的实践与反思》,《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7年第2期。

张现洪:《技术治理与治理技术的悖论与迷思》,《浙江学刊》2019年第1期。

刘永谋:《技术治理主义:批评与辩护》,《光明日报》2017年2月20日。

黄晓春、嵇欣:《技术治理的极限及其超越》,《社会科学》2016年第11期。

田毅鹏、薛文龙:《“后单位社会”基层社会治理及运行机制研究》,《学术研究》2015年第2期。

孙立平、王汉生、王思斌等:《改革以来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中国社会科学》1994年第2期。

易臻真:《城市社区治理的内卷化危机及其化解:以上海市J街道基层治理实践为例》,《人口与社会》2016年第1期。

彭亚平:《技术治理的悖论:一项民意调查的政治过程及其结果》,《社会》2018年第3期。

蔡禾:《从单位到社区:城市社会管理重心的转变》,《社会》2018年第6期。

赵孟营:《社会治理精细化:从微观视野转向宏观视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6年第1期。

渠敬东、周飞舟、应星:《从总体支配到技术治理:基于中国30年改革经验的社会学分析》,《中国社会科学》2009年第6期。

马卫红:《内卷化省思:重解基层治理的“改而不变”现象》,《中国行政管理》2016年第5期。

侯利文:《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国家与社会”:变迁、现状与反思》,《华东理工大学学报》2016年第4期。

潘如龙、周宇晗:《如何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浙江日报》2019年11月13日。

张林江:《新的社会阶层兴起及其对当代中国的影响》,《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7年第4期。

董亚杰:《做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要着眼于“四新”》,《才智》2018年第8期。

张卫、后梦婷、张春龙:《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网络行为特征及统战工作方式研究》,《江海学刊》2019年第2期。

杨颿:《从“社区治理”到“小区治理”——反思当下社区治理的“合作—共治”模式之一》,《常州工学院学报》2015年第5期。

中国物业管理协会:《2018年全国物业管理行业发展报告》,中国物业管理协会网,http://www.ecpmi.org.cn/。

王灏:《首都城市治理的朝阳探索》,《前线》2015年第5期。

赵新宇:《武汉打造党建统领政府托底物业服务新模式——全国首家公益性物业服务企业“众治”公司的实践探索》,《中国民政》2018年第8期。

曾巧:《“党建+社区物业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法制与社会》2019年第24期。

张来明:《一次具有开创性、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中国经济报》2019年11月13日。

陈竹君、胡燕:《区域化党建:创新基层党建工作的有效途径——以北京市朝阳区建外街道为例》,《改革与开放》2015年第21期。

中央组织部组织二局:《北京市党建引领“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改革情况的调查》,《党建研究》2019年第2期。

段光鹏:《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济南日报》2019年11月7日。

北京市委组织部:《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议事规则(试行)》(京组通〔2019〕19号),2019年。

朝阳区委社会工委:《朝阳区党建引领社会全域治理实施方案暨朝阳区区级党建协调委员会建设方案》,2019年。

西城区委社会工委:《关于西城区街道和社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运行现状的调研报告》,2019年。

宋贵伦:《努力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建设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9年第1期。

殷星辰:《新时代以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创新的实践与思考——以北京市为例》,《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9年第4期。

杨维汉、罗沙、白阳、王琦:《释放“中国之治”最强信号》,《团结报》2019年11月1日。

刘伟忠:《协同治理的价值及其挑战》,《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第5期。

张韬:《新时代城市社区党建问题与对策研究》,中共湖北省委党校硕士学位论文,2019。

杨宜勇、黄燕芬:《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建设的重要论述探究》,《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9年第6期。

朝阳区委社会工委:《关于构建朝阳区“五化协同”社区治理现代化体系的研究》,2017年。

朝阳区委社会工委:《社区分类治理新模式破解社区治理难题》,2016年。

陈诚、卓越:《基于结构与过程的社区治理能力评估框架构建》,《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期。

王璇:《基于“城市双修”的宜居社区评估方法与实践——以福州市为例》,《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9年第2期。

胡仙芝、罗林:《社会组织化与社区治理研究》,《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7年第11期。

褚宸舸:《基层社会治理的标准化研究——以“枫桥经验”为例》,《法学杂志》2019年第1期。

陆军、丁凡琳:《多元主体的城市社区治理能力评价——方法、框架与指标体系》,《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9年第3期。

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2019年3月。

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新时代街道工作的意见》,《北京市人民政府公报》2019年4月。

李万钧:《从社区减负增效到基层治理创新》,《前线》2018年第7期。

堵锡忠、李娟:《发挥街道的城市管理基础作用 不断提升新时代基层治理水平——〈关于加强新时代街道工作的意见〉解读》,《城市管理与科技》2019年第4期。

孙琳:《精准减负是社区“增效”的基础》,《兰州日报》2019年7月16日。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数字城市工程研究中心:《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指南》,2013年4月。

《加强党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领导》,《人民日报》2019年11月15日。

陈成文:《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理论蕴含与实践路向》,《光明日报》2019年11月22日。

邵光学、刘娟:《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浅谈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新变化》,《学术论坛》2014年第2期。

《北京市朝阳区启动“社区成长伙伴计划”专业团队为社区治理“把脉开方”》,《中国社会报》2019年7月17日。

赵忆文:《文化治理与动迁社区共同体重建——以苏州市H社区为例》,《时代报告》2018年第7期。

沈秋伟:《马长林“社区治理共同体”是“枫桥经验”的新发展》,《公安学刊(浙江警察学院学报)》2012年第5期。

北京市朝阳区劲松街道办事处:《党建引领多元共治 民意导向有机更新 探索老旧小区综合改造的“劲松模式”》,2019年。

北京市朝阳区劲松街道办事处:《推进“四务合一”实现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现代化》,2018年。

马晓龙:《基于大数据智能化运用的老旧小区治安治理理念创新与体系重构》,《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9年第2期。

李子扬:《北京市老旧小区综合整治路径探索》,《城乡建设》2019年第9期。

单伟娜、宁超:《天津城镇化进程中老旧小区停车治理研究》,《2019城市发展与规划论文集》,2019。

孙晓东:《治理老旧小区停车难须综合施策》,《中国城市报》2019年9月9日。

李君:《杭州市下城区住宅小区治理的困境及对策研究》,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9。

李动:《老旧小区改造:绣花功夫完善社会治理格局》,《中华建设》2019年第8期。

安贞街道:《“三理三建三体系”推动社区体制改革实现新突破》,2018年。

《不变的初心 永恒的创新》,《朝阳报》2018年7月11日。

汤晋苏、王时浩:《社区体制改革——沈阳模式专家论证会观点综述》,《中国行政管理》2000年第4期。

谢延智:《北京市街道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与思考》,《中国机构改革与管理》2015年第7期。

潘如龙、郑亚丽:《如何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浙江日报》2019年12月5日。

高征阅:《上海市国际化社区发展中的文化融合问题研究》,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菅强:《社会转型视野下国际化社区治理路径探析——以上海市G社区为例》,《河南社会科学》2013年第5期。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新华网,2019年。

朝阳区委社会工委:《聚焦“三原则、五品质、七元素”在国际化社区建设中打造“家印象国际店”品牌》,2019年。

朝阳区委社会工委:《管理体制改革——麦子店街道深化社区治理情况》,2019年。

朝阳区委社会工委:《基层治理——麦子店街道基层治理探索实践》,2019年。

李伟荣:《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外部路径研究——兼论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中国文化研究》2015年第3期。

杨毅栋:《参照国际先进水平建设世界名城》,《杭州(周刊)》2016年第8期。

杜攀:《国际化社区建设的双柏实践与思考》,《先锋》2018年第8期。

张伟平:《杭州建设国际化社区的实践探索》,《杭州(我们)》2017年第3期。

北京市朝阳区望京街道办事处:《望京街道关于超大型社区治理改造提升工作方案》,2019年。

北京市朝阳区望京街道办事处:《坚持党建引领 实施多元共治 努力提升社区治理能力》,2019年。

石倩:《南京市浦口区大型社区治理对策研究》,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

吴晓林:《城中之城:超大社区的空间生产与治理风险》,《中国行政管理》2018年第9期。

北京市朝阳区双井街道办事处:《双井街道成功入选联合国人居署可持续发展试点社区》,2019年。

北京市朝阳区双井街道办事处:《申创国际可持续发展试点+致力打造城市理想社区模型》,2019年。

李圆征、杨牧:《中国为可持续发展注入创新动力》,人民网,http://world.people.com.cn,2019年7月18日。

阳盛益、周超玥:《基于网格化的城乡一体化社会治理平台创新与应用》,《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5年第6期。

陈光:《论社区治理多元格局中的党内法规》,《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2019年第1期。

李霞:《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新实践:充分发挥法治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法学杂志》2019年第1期。

东湖街道办事处:《东湖街道党建引领物业——红色引擎 物业“好管家”助力幸福小区建设》,2019年。

东湖街道办事处:《民生服务——“六聚六起来”打造全要素小区》,2019年。

李连华、陈健:《增强干部交流工作的系统性规范性和科学性》,《前线》2011年第11期。

许小玲、马贵侠:《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实践、反思与前瞻》,《广东社会科学》2013年第4期。

张年:《从“物业服务”到“美好生活”》,《中国建设报》2019年10月9日。

许小玲:《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动因、模式及未来路径选择》,《理论导刊》2013年第4期。

安娜:《181个老旧小区“准物业”全覆盖52个老旧小区“准物业”升级——北京市朝阳区实现老旧小区管理“三级跳”》,《中国社会报》2019年4月18日。

《八里庄老旧小区实现专业物业服务管理 居民可“先尝后买”》,人民网,2019年3月2日。

《老旧小区引入专业物业管理 居民先体验再缴费》,《北京青年报》2019年3月18日。

《政协委员杨朝霞建议老旧小区物业管理纳入立法》,千龙网,2019年1月12日。

八里庄街道办事处:《“云动中心”打造交互共享、一体化的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新模式》。

八里庄街道:《贯彻首都定位 服务辖区居民》,2017年。

八里庄街道:《老旧小区物业管理工作汇报》,2019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