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6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276

秦国乡里政权研究图书

A Study of the Village Power of the Qin State

SSAPID:101-7089-1096-32
ISBN:978-7-5201-3338-8
DOI:
ISSN:

[内容简介] 秦国统一六国,开创了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这绝非偶然。原因何在?秦国基层政权模式的构建和运行是重要原因。本书充分利用传世文献和考古资料,系统考证了秦国的乡官、亭部吏和里吏,探讨了乡里政权主要行政职能,并对秦国的亭、亭与基层政权的关系做了研究。同时,总结了秦国基层政权建设的得与失,以为现实社会参考鉴戒。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 张信通
编 辑:郭红婷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11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K2 中国史

 引言

  一 国内外研究现状、选题的价值和意义

   (一)研究现状

   (二)选题的价值和意义

  二 基本观点、研究思路、创新之处、预期价值

   (一)基本观点

   (二)研究思路

   (三)创新之处

   (四)预期价值

  三 概念界定

   (一)行政区划

   (二)地方行政组织

   (三)里

   (四)乡

   (五)里吏

   (六)乡官、准乡官

   (七)亭部吏

   (八)乡里行政

 第一章 乡里的产生及两级政权的形成

  第一节 里的源起与演进

   一 夏商时期行政单位意义上的里

    (一)夏代的里

    (二)商代的里

    (三)夏商里的管理

   二 西周基层行政单位意义上的里

    (一)传世文献可证西周存在基层行政单位里

     1.《诗经》

     2.《逸周书》

     3.其他历史文献中的里、闾

    (二)金文可证西周存在基层行政单位里

    (三)里君是管理基层里的行政首长

  第二节 夏商基层社会的邑和丘

   一 殷商基层的邑

   二 夏商基层的丘

   三 邑、丘与中国古代基层地方行政组织的起源问题

  第三节 乡的产生与基层行政组织定型

   一 “乡”的本意

   二 西周时期的乡

    (一)西周的乡是高级行政组织

    (二)西周乡官的职数、职位和职责

   三 东周时期乡的演进

    (一)齐国春秋和战国早期的行政组织

    (二)其他诸侯国的基层组织

  第四节 秦国郡县制的形成

   一 西周的地域名称

    (一)西周的封建制

    (二)西周的地域名称

   二 秦国地方行政制度初步形成

    (一)春秋的县、郡

    (二)战国时期秦国的郡县制

 第二章 秦国乡里官吏制度内涵

  第一节 里吏职位职数考

   一 伍长、什长

   二 里监门

   三 闾左和里佐

   四 田典

   五 里正(典)

  第二节 乡官职位职数考

   一 秦国的“准乡官”:乡三老

   二 乡部吏

    (一)乡主、乡啬夫、乡守

    (二)田啬夫

    (三)乡佐

    (四)乡司空

   三 亭部吏

    (一)校长

    (二)求盗

    (三)害盗

  第三节 秦国乡里政权的人事行政

   一 乡官里吏的任职条件

    (一)年龄

    (二)道德品行、经济状况和专业技能

     1.废官

     2.刑徒

     3.五民

     4.党人

   二 基层管理人员的任命权

    (一)里吏的任命权

    (二)亭部吏的任命权

    (三)乡部吏的任命权

   三 任官途径

    (一)以军功任官

    (二)纳粟任官

    (三)告奸任官

   四 乡官里吏的考核与奖罚

    (一)考核时间

    (二)考核内容

    (三)乡官里吏的日常管理

    (四)乡官里吏的奖罚

 第三章 秦国乡里政权的行政功能

  第一节 乡官里吏的民籍管理职能

   一 西周贵族社会的户籍制度

   二 秦国基层的户籍

   三 民籍的内容和编制

    (一)民籍的内容

    (二)民籍的编制

   四 乡官里吏的民籍管理

   五 乡官里吏民籍管理的意义

  第二节 基层爵位管理职能

   一 秦国爵制的等级划分

    (一)一级为公士

    (二)二级上造至大良造

   二 农功爵和民爵

    (一)农功爵

    (二)民爵

   三 军功爵的获取和授予

    (一)个人爵位和集体爵位的获取

     1.个人赐爵

     2.集体赐爵

     3.集体和个人混合赐爵

    (二)爵位的授予

   四 降爵和夺爵

  第三节 秦国乡官里吏发展管理农业的职能

   一 秦国“重本抑末”的顶层制度设计

   二 秦国实行国家授田制

   三 乡官里吏落实保护农民地权法令

   四 农田规划、农作物管理和仓储管理

    (一)农田规划

    (二)农作物管理

    (三)仓储管理

  第四节 秦国乡官里吏的畜牧渔猎经济职能

   一 秦国畜牧渔猎经济概览

   二 郡、县、乡的畜牧渔猎经济管理系统

   三 乡官里吏的畜牧经济管理职能

   四 乡官里吏渔猎经济管理职能

  第五节 秦国的赋税制度与乡官里吏赋税征收职能

   一 户赋和户刍

   二 刍藁

   三 田租

   四 其他税种

    (一)羽赋

    (二)献税

    (三)“畜员”税

   五 秦国编户齐民的赋税负担

  第六节 乡官里吏的徭戍职能

   一 秦人的服役期限

   二 秦国的徭戍制度细节探讨

    (一)更戍

    (二)谪戍

    (三)屯戍

    (四)罚戍

    (五)秦简所见秦国的兵种

     1.戍卒

     2.乘城卒

     3.廷卒、尉卒

     4.奔命

   三 乡官里吏执行徭戍制度

    (一)乡官里吏协助县廷徭役征发职能

     1.向县廷上报徭役名册

     2.解决徭徒衣食问题

     3.徭役的复除

     4.关于征发徭役的特殊规定

    (二)里吏协助县、乡征发徭役

    (三)乡官里吏协助县廷征发兵役

     1.乡官协助县廷管理兵役

     2.里吏协助县廷征发兵役

 第四章 秦国亭的功能及其与乡里政权的关系

  第一节 亭的起源、演进与功能探讨

   一 亭的起源

    (一)源于军事行旅说

    (二)源于部落说

    (三)源于采邑说

   二 亭的起源再探讨

   三 亭的功能探源

    (一)社会治安

    (二)交通邮驿

    (三)军事防御功能

  第二节 亭的军事职能

   一 军事行动的组织领导

   二 亭在秦国设置的普遍性

  第三节 亭的交通通信职能

   一 秦国的交通建设与亭的交通通信职能

   二 亭的邮驿细节探讨

    (一)“以邮行”“以亭行”等

    (二)亭的运输职能

    (三)邮亭的军事职能和邮政合一

   三 亭的邮驿管理

  第四节 亭的治安管理职能

   一 监视过往行人

   二 执行宵禁法

   三 捕捉犯人是亭部吏的主要职责

   四 基层治安案件的处理

    (一)上报可疑案情

    (二)捕捉案犯

    (三)协助审理案件

    (四)维护案发现场

  第五节 亭制的归宿

   一 亭制的演进

    (一)亭长官位秩级下降

    (二)“亭”在交通邮驿制度中的地位起落

   二 亭的职能渐趋消失

 第五章 秦国乡里政权建设评价

  第一节 战时军事化管理模式的合理性

   一 秦国的处境

   二 中央集权的军事政治体制

   三 耕战体制

   四 厚赏重罚原则

   五 专制文化体制

  第二节 乡里政权合理因素的缺失

   一 严而少恩、轻罪重判

   二 法制缺失

   三 轻视德治

   四 民本缺失

   五 军功爵制的负面影响

  第三节 乡、里、亭的职能概要与留给后世的鉴戒

   一 秦国乡里政权的行政职能

    (一)乡官里吏的民籍管理职能

    (二)基层爵位管理职能

    (三)秦国乡官里吏发展管理农业的职能

    (四)秦国乡官里吏的畜牧渔猎经济职能

    (五)秦国乡官里吏的赋税征收职能

    (六)乡官里吏的徭戍职能

   二 秦国亭的职能

    (一)秦国春秋以前的亭

    (二)战国时期秦国亭的职能

   三 秦国乡里政权治理模式留给后世的经验教训

秦国统一六国,开创了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这绝非偶然。原因何在?秦国基层政权模式的构建和运行是重要原因。本书充分利用传世文献和考古资料,系统考证了秦国的乡官、亭部吏和里吏,探讨了乡里政权主要行政职能,并对秦国的亭、亭与基层政权的关系做了研究。同时,总结了秦国基层政权建设的得与失, 以为现实社会参考鉴戒。

班固:《汉书》,中华书局,1962。

程俊英:《诗经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陈戍国:《尚书校注》,岳麓书社,2004。

常璩:《华阳国志》,中华书局,1987。

董说:《七国考》,中华书局,1956。

戴望:《晏子春秋校注》,中华书局,1954。

范晔:《后汉书》,中华书局,1965。

房玄龄:《晋书》,中华书局,1974。

高亨注译《商君书注译》,中华书局,1974。

黄怀信:《鹖冠子汇校集注》,中华书局,1985。

韩婴:《韩诗外传集释》,中华书局,1980。

郝懿行:《尔雅义疏》,中华书局,1998。

桓宽:《盐铁论校注》,中华书局,1992。

桓谭:《新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

《尉缭子注译》,华陆综注译,中华书局,1979。

《尉缭子译注》,李解民译注,河北人民出版社,1992。

皇甫谧:《帝王世纪》,齐鲁书社,2010。

刘熙:《释名》,中华书局,1985。

刘向:《战国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罗泌:《路史》,台湾商务印书馆,2012。

马骕:《绎史》,中华书局,2002。

司马彪:《续汉书》,中华书局,1965。

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59。

《竹书纪年集解》,沈约注,上海广益书局,1936。

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中华书局,1998。

孙星衍等辑《汉官六种》,中华书局,1990。

孙诒让:《墨子间诂》,中华书局,1954。

孙诒让:《周礼正义》,中华书局,1998。

《毛诗注疏》,台湾商务印书馆,2012。

卫宏:《汉旧仪》,中华书局,1985。

王先慎:《韩非子集解》,中华书局,1954。

王符:《潜夫论》,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

王益之:《西汉年纪》,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

王应麟:《汉制考》,中华书局,1986。

吴起:《吴子》,日本京都大学图书馆藏影印本。

荀悦、袁宏:《两汉纪》,中华书局,2002。

徐干:《中论》,中华书局,1985。

荀悦:《申鉴》,中华书局,1954。

徐元浩:《国语集解》,中华书局,2002。

《商君书》,严万里校,中华书局,1954。

杨伯峻编著《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1981。

虞世南:《北堂书钞》,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

《管子校正》,中华书局,1954。

应劭:《风俗通义校注》,中华书局,1981。

《逸周书》,齐鲁书社,2010。

《古本竹书纪年》,齐鲁书社,2010。

郑樵:《尔雅注》,台湾商务印书馆,2012。

赵晔:《吴越春秋校注》,岳麓书社,2006。

朱熹:《仪礼经传通解》,台湾商务印书馆,2012。

朱彬:《礼记训纂》,中华书局,1998。

朱师辙:《商君书解诂定本》,古籍出版社,1957。

陈伟主编《里耶秦简牍校释》(第一卷),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

陈松长编《岳麓书院藏秦简》(二),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

陈松长编《岳麓书院藏秦简》(四),上海辞书出版社,2015。

陈松长编《岳麓书院藏秦简》(五),上海辞书出版社,2017。

陈松长主编《岳麓书院藏秦简》(一至三),上海辞书出版社,2018。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编《居延新简》,文物出版社,1990。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敦煌汉简释文》,甘肃人民出版社,1991。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天水放马滩秦简》,中华书局,2009。

洪适:《隶释·隶续》,中华书局,1985。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里耶发掘报告》,岳麓书社,2007。

胡平生、张德芳等编撰《敦煌悬泉汉简释粹》,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胡厚宣主编《甲骨文合集释文》,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刘信芳、梁柱编著《云梦龙岗秦简》,科学出版社,1997。

里耶秦简牍校释小组:《新见里耶秦简牍资料选校》(二),载《简帛》(第十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

连云港市博物馆等编《尹湾汉墓简牍》,中华书局,1997。

罗振玉:《贞松堂集古遗文》,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

马承源:《中国古代青铜器》,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

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编《睡虎地秦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78。

唐兰:《西周青铜器铭文分代史征》,中华书局,1986。

吴九龙释《银雀山汉简释文》,文物出版社,1985。

谢桂华、李均明、朱国炤:《居延汉简释文合校》,文物出版社,1987。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殷周金文集成释文》,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出版,2001。

张家山二四七号汉墓竹简整理小组编著《张家山汉墓竹简》,文物出版社,2001。

周晓陆、路东之:《秦封泥集》,三秦出版社,2000。

丁度等修定《集韵》,中国书店,1983。

《古汉语常用自字字典》,商务印书馆,1998。

王文耀主编《简明金文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

徐中舒主编《甲骨文字典》,四川辞书出版社,2006。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63。

徐元诰等编《中华大字典》,中华书局,1978。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商务印书馆,2000。

安作璋、熊铁基:《秦汉官制史稿》,齐鲁书社,2007。

岑仲勉:《墨子城守各篇简注》,中华书局,2011。

晁福林:《先秦社会形态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陈松长:《岳麓书院藏秦简的整理与研究》,中西书局,2014。

陈直:《史记新证》,中华书局,2006。

陈直:《居延汉简研究》,天津古籍出版社,1986。

杜正胜:《编户齐民》,台北联经出版社,1990。

顾德融、朱顺龙:《春秋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郭沫若:《郭沫若全集·历史编》(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82。

《郭沫若全集》,科学出版社,2002。

霍印章:《中国军事通史》(秦代军事史),军事科学出版社,1998。

黄今言:《秦汉赋役制度研究》,江西人民出版社,1988。

《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著选译》(上古秦汉卷),黄金山、孔繁敏等译,中华书局,1993。

蒋礼鸿:《商君书锥指》,中华书局,1986。

罗振玉:《贞松堂集古遗文》(上册),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

梁启超:《古书真伪及其年代》,中华书局,1955。

梁启超:《先秦政治思想史》,岳麓书社,2010。

李家浩:《著名中年语言学家自选集·李家浩卷》,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吕思勉:《学术集林》,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

吕思勉:《先秦史》,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9。

吕思勉:《秦汉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刘建国:《先秦伪书辨正》,陕西人民出版社,2004。

刘梦溪主编《中国现代学术经典·廖平、蒙文通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林剑鸣:《秦史稿》,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林剑鸣:《秦汉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林剑鸣:《秦国发展史》,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

马非百:《秦集史》,中华书局,1982。

马新:《两汉乡村社会史》,齐鲁书社,1997。

宋镇豪:《夏商社会生活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史正宪主编《行政学概论》,兰州大学出版社,2008。

守屋美都雄:《中国古代的家族与国家》,钱杭、杨晓芬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童书业:《春秋左传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

唐兰:《西周青铜器铭文分代史征》,中华书局,1986。

吴承洛:《中国度量衡史》,商务印书馆,1957。

吴小强:《秦简日书集释》,岳麓书社,2000。

王焕林:《里耶秦简校诂》,中国文联出版社,2007。

王国维:《古史新证》,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

王国维:《观堂集林》,中华书局,1959。

王会玲:《农村政治文化视域下的村民自治》,河南人民出版社,2008。

西岛定生;《二十等爵制》,武尚清译,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2。

严耕望:《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秦汉地方行政制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杨公骥:《中国文学》,吉林人民出版社,1980。

杨宽:《战国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55。

杨宽:《杨宽古史论文选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杨宽:《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杨宽:《西周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周振鹤、李晓杰《中国行政区划通史》(总论、先秦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朱凤瀚:《商周家族形态研究》,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

张金光:《秦制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张汉东:《从秦始皇到汉武帝》,陕西旅游出版社,1997。

张经:《西周土地关系研究》,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6。

张松如、夏传才:《商颂研究》,南开大学出版社,1995。

张亚初、刘雨:《西周金文官制研究》,中华书局,1986。

赵光贤:《周代社会辨析》,人民出版社,1980。

朱绍侯:《军功爵制考论》,商务印书馆,2008。

朱绍侯:《朱绍侯文集》(续集),河南大学出版社,2015。

朱绍侯:《朱绍侯文集》,河南大学出版社,2009。

朱绍侯:《军功爵制试探》,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

朱绍侯:《军功爵制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朱绍侯:《秦汉土地制度与阶级关系》,中州古籍版社,1985。

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治安制度史》,河南大学出版社,1994。

周自强主编《中国经济通史·先秦下》,经济日报出版社,2007。

卜宪群:《秦汉之际乡里吏员杂考——以里耶秦简为中心的探讨》,《南都学坛》2006年第1期。

陈松长:《秦汉时期的繇与繇使》,《湖南大学学报》2014年第4期。

陈伟:《里耶秦简所见的“田”与“田官”》,《中国典籍与文化》2013年第4期。

陈振裕:《从云梦秦简看秦国的农业生产》,《农业考古》1985年第1期。

陈絜:《里耶“户籍简”与战国末期的基层社会》,《历史研究》2009年第5期。

晁福林:《战国授田制简论》,《中国历史文物》1999年第1期。

晁福林:《先秦时期爵制的起源与发展》,《河北学刊》1997年第3期。

晁福林:《关于“发闾左谪戍渔阳”》,《江汉论坛》1982年第6期。

陈长琦:《郡县制确立时代论略》,《河南大学学报》1987年第1期。

陈长琦:《战国时代郡的嬗变》,《广东社会科学》1994年第1期。

董平均:《从功利主义价值取向看军功爵制对秦人社会生活的影响》,《人文杂志》2006年第3期。

杜正胜:《“编户齐民论”的剖析》,载王健文主编《政治与权力》,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5。

高凯:《秦代人口比例与人口下降问题——以刑徒墓的发现为例》,《文史哲》2007年第5期。

高敏:《秦汉的户籍制度》,《求索》1987年第1期。

高恒:《秦律中的徭、戍问题——一读云梦秦简札记》,《考古》1979年第6期。

高恒:《汉代上计制度论考——兼评尹湾汉墓木牍〈集簿〉》,《东南文化》1999第1期。

广濑薰雄:《里耶秦简户籍简刍议》,“中国里耶古城·秦简与秦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

宫长为:《秦代的粮仓管理——读〈睡虎地秦墓竹简〉札记》,《东北师大学报》1986年第2期。

宫长为:《浅谈秦代经济管理中对官吏的几种规定——读〈睡虎地秦墓竹简〉的一点意见》,《东北师范大学学报》1982年第6期。

贺润坤:《从云梦秦简〈日书〉看秦国的六畜饲养业》,《文博》1989年第6期。

贺润坤:《云梦秦简所反映的秦国渔猎活动》,《文博》1989年第3期。

何清谷:《“闾左”新解》,《陕西师大学学报》1989年第4期。

韩连琪:《春秋战国时代的郡县制及其演变》,《文史哲》1986年第5期。

黄盛璋:《云梦秦墓两封家信中有关历史地理的问题》,《文物》1980年第8期。

黄今言:《秦代租赋徭役制度研究》,《江西师院学报》1979年第3期。

胡大贵:《商鞅爵制二十级献疑》,《史学集刊》1985年第1期。

胡大贵:《关于秦代谪戍制的几个问题》,《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1年第1期。

胡宏哲:《〈尚书〉与〈逸周书〉比较研究》,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北京语言大学,2008。

蒋非非:《秦代谪戍、赘婿、闾左新考》,《北京大学学报》1995年第5期。

李恒全:《论战国土地私有制——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战国授田制观点的质疑》,《社会科学》2014 年第3期。

李玉洁:《“三老五更”与先秦时期的养老制度》,《河南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

李向平:《试论周秦时代的什伍制度》,《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986年第3期。

李光军:《秦汉“亭”考述》,《文博》1989年第6期。

李学勤:《〈世俘〉篇研究》,《史学月刊》1988年第2期。

雒有仓:《论西周的盟誓制度》,《考古与文物》2007年第2期。

罗开玉:《秦国“少内”考》,《西北大学学报》1981年第3期。

罗家湘:《〈逸周书〉的异名与编辑》,《西北师大学报》2001年第5期。

刘本锋:《从云梦秦简析秦国农业经济管理特色》,《农业考古》2008年第6期。

刘泽华:《论战国时期“授田”制下的“公民”》,《南开大学学报》1978年第2期。

黎明钊:《里耶秦简:户籍档案的探讨》,《中国史研究》2009年第2期。

李瑞兰:《战国时代国家授田制的由来、特征及作用》,《天津师范大学学报》1985年第3期。

林沄:《“百姓”古义新解——兼论中国早期国家的社会基础》,《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第4期。

卢南乔:《“闾左”辨疑》,《历史研究》1978年第11期。

欧阳凤莲:《〈商君书〉户籍管理思想与秦国户籍管理制度》,《古代文明》2009年第4期。

潘敏:《“为田开阡陌封疆”解》,《历史教学》1993年第6期。

屈建军:《〈谪戍制考析〉一文质疑》,《青海师范大学学报》1988年第2期。

屈建军:《秦国兵役徭役制度试探》,《咸阳师专学报》1994年第1期。

秦其文、姚茂香:《从秦汉简牍看秦汉赋税制度》,《理论观察》2014年第1期。

冉光荣:《春秋战国时期郡县制度的发生与发展》,《四川大学学报》1963年第1期。

四川省博物馆、青川县文化馆:《青川县出土秦更修田律木牍——四川青川县战国墓发掘简报》,《文物》1982年第1期。

孙闻博:《秦及汉初的司寇与徒隶》,《中国史研究》2015年第3期。

孙筱:《秦汉户籍制度考述》,《中国史研究》1992年第4期。

石约翰:《封建、郡县与中国历史传统》,《安徽史学》2002年第3期。

宋杰:《秦汉国家统治机构中的“司空”》,《历史研究》2011第4期。

宋杰:《秦汉军队中的“司空”》,《史学月刊》2014第7期。

宋涟圭:《〈商颂·殷武〉之景山考》,《邯郸职业技术学院》2002年第2期。

石延博:《关于秦国畜牧业生产问题的探讨》,《河北师院学报》1995年第2期。

沈刚:《秦简中的“吏仆”与“吏养”》,《人文杂志》2016年第1期。

沈刚:《“贡”“赋”之间——试论〈里耶秦简〉【壹】中的“求羽”简》,《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13年第4期。

沈刚:《里耶秦简所见民户簿籍管理问题》,《中国经济史研究》2015年第4期。

沈长云、李秀亮:《西周时期“里”的性质》,《历史研究》2011年第4期。

沈长云:《华夏民族的起源与形成过程》,《中国社会科学》1993年第1期。

仝卫敏:《从睡虎地秦简看“校、徒、操”的身份》,《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2年第12期。

仝晰纲:《秦汉乡官里吏考》,《山东师大学报》1995年第6期。

仝晰纲:《秦汉时期的里》,《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第4期。

田旭东:《里耶秦简所见的秦代户籍格式和相关问题》,《四川文物》2009年第1期。

田人隆:《“闾左”试探》,《中国史研究》1979年第2期。

天长市文物管理所、天长市博物馆:《安徽天长西汉墓发掘简报》,《文物》2006年第11期。

吴荣曾:《汉代的亭与邮》,《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

魏永康:《里耶秦简所见秦代公田及相关问题》,《中国农史》2015年第2期。

魏永康:《秦及汉初的农田管理制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万川:《商鞅的户籍制度改革及其历史意义》,《公安大学学报》1998年第1期。

王绍东:《论商鞅变法与我国古代户籍档案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秦文化论从》2004年第00期。

王育成:《闾左贱人说初论——兼说陈胜故里在宿州》,《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1998年第2期。

王子今:《里耶秦简“捕羽”的消费主题》,《湖南大学学报》2016年第4期。

王子今:《试说里耶户籍简所见“小上造”、“小女子”》,《出土文献》2010年第00期。

王子今:《“闾左”为“里佐”说》,《西北大学学报》1985年第1期。

王子今、吕宗力:《论秦汉“魁”及相关称谓》,《秦汉研究》2011年第00期。

王彦辉:《〈里耶秦简〉(壹)所见秦代县乡机构设置问题蠡测》,《古代文明》2012年第4期。

王彦辉:《出土秦汉户籍简的类别及登记内容的演变》,《史学集刊》2013年第3期。

王彦辉:《田啬夫、田典考释——对秦及汉初设置两套基层管理机构的一点思考》,《东北师大学报》2010年第2期。

王好立:《“闾左”辩疑》,《中国史研究》1980年第4期。

王毓铨:《汉代亭与乡里不同性质不同行政系统说》,《历史研究》1954年第2期。

王冠英:《殷周的外服及其演变》,《历史研究》1984年第5期。

夏南、屈建军:《重评人民群众对秦统一的态度》,《益阳师专学报》1991年第4期。

辛田:《名籍、户籍、编户齐民——试论春秋战国时期户籍制度的起源》,《人口与经济》2007年第3期。

辛德勇:《闾左臆解》,《中国史研究》1996年第4期。

阎铸:《郡县制的由来》,《首都师范大学学报》1978年第1期。

袁林:《战国授田制试论》,《社会科学》1983年第6期。

姚小鸥:《〈商颂〉五篇的分类与作年》,《文献》2002年第2期。

于振波:《秦简所见田租的征收》,《湖南大学学报》2012年第5期。

杨剑虹:《从简牍看秦汉时期的乡与里组织》,载《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刊》(第3辑),西北大学出版社,1996,第141页。

杨小亮:《里耶秦简中有关“捕羽成鍭”的记录》,载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编《出土文献研究》(第十一辑),中西书局,2012。

杨宽:《论西周金文中“六师”“八师”和乡遂制度的关系》,《考古》1964年第8期。

周振鹤:《从汉代“部”的概念释县乡亭里制度》,《历史研究》1995年第5期。

周振鹤:《县制起源三阶段说》,《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7年第9期。

周书灿:《春秋时期“县”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态》,《江海学刊》2003年第3期。

朱圣明:《再谈秦至汉初的“户赋”征收——从其与“名田宅”制度的关系入手》,《中国经济史研究》2016年第3期。

臧知非:《西汉授田制度与田税征收方式新论》,《江海学刊》2003年第3期。

臧知非:《说“税田”:秦汉田税征收方式的历史考察》,《历史研究》2015年第3期。

臧知非:《〈墨子〉、墨家与秦国政治》,《人文杂志》2002年第2期。

臧知非:《“谪戍制”考析》,《徐州师范大学学报》1984年第3期。

臧知非:《论县制的发展与古代国家结构的演变——兼谈郡制的起源》《中国史研究》1993年第1期。

张春龙、龙京沙:《湘西里耶秦代简牍选释》,《中国历史文物》2003年第1期。

张荣强:《里耶秦简所见民户簿籍管理问题》,《晋阳学刊》2013年第4期。

张荣强:《湖南里耶所出“秦代迁陵县南阳里户版”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

张朝阳:《也从里耶简谈秦代乡啬夫与乡守:论基层管理的双头模式》,《史林》2013年第1期。

张信通:《秦汉时期的编户齐民籍》,《安顺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

张信通:《秦代的“闾左”考辨》,《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11期。

张金光:《秦乡官制度与乡、亭、里关系》,《历史研究)》1997年第6期。

张金光:《论秦徭役制中的几个法定概念》,《山东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

张金光:《秦自商鞅变法后的租赋徭役制度》,《文史哲》1983年第1期。

张金光:《秦官社经济体制模式典型举例》,《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

张金光:《论秦自商鞅变法后的农村公社残余问题》,《文史哲》1990年第1期。

张力:《秦汉里论》,《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93年第4期。

张俊民:《龙山里耶秦简二题》,《考古与文物》2004年第4期。

张玉勤:《论战国时期的国家授田制》,《山西师范大学学报》1989年第4期。

邹水杰:《再论秦简中的田啬夫及其属吏》,《中南大学学报》2014年第5期。

邹水杰:《也论里耶秦简之“司空”》,《南都学坛》2014年第5期。

赵岩:《秦令佐考》,《鲁东大学学报》2014年第1期。

朱德贵:《岳麓秦简所见“徭”制问题分析——兼论“奴徭”和“吏徭”》,《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16年第4期。

朱德贵:《秦简所见“更戍”和“屯戍”制度新解》,《兰州学刊》2013年第11期。

朱绍侯:《试论名田制与军功爵制的关系》,《许昌师专学报》1985年第1期。

朱绍侯:《商鞅变法与秦国早期军功爵制》,《零陵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

朱绍侯:《军功爵制探源》,《军事历史研究》2015年第1期。

朱绍侯:《秦军功爵制简论》,《河南师大学报》1979年第6期。

朱绍侯:《汉代乡、亭制度浅论》,《河南师大学报》1982年第1期。

朱红林:《〈周礼〉“六计”与战国时期的官吏考课制度》,《吉林大学社会科学报》2012年第1期。

钟立飞:《从战国的社会状况看当时的军功赏赐》,《江西社会科学》1989年S5期。

中国政法大学中国法制史基础史料研读会:《睡虎地秦简法律文书集释(三):〈秦律十八种〉(〈仓律〉)》,载徐世虹主编《〈中国古代法律文献研究〉》(第八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