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4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0

智慧之光图书

SSAPID:101-7073-7357-95
ISBN:978-7-5097-9483-8
DOI:
ISSN:
关键词:

禅修 止观禅 禅宗

[内容简介] 帕奥禅师注重引经据典、遵循注疏和剖析实修要点,由浅入深,次第分明,指导禅修者修习止观禅法,引领禅修者得窥“智慧之光”奥妙。本书为普通禅修、禅学研究者解决了从基础到更深层次的各种问题,通俗易懂,深入浅出。

相关信息

丛书名:法源译丛·帕奥禅师文集
编 辑:杨雪;赵怀英;王和;赵禾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7年10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B9 宗教

 《法源译丛·帕奥禅师文集》顾问及编委会名单

 Pa_Auk Sayadawji’words

 帕奥禅师序

 文前辅文

 帕奥禅师寄语

 对禅修的常见误解

  正定是否是禅修的必要条件

  心清净之刹那定

  修观禅时的刹那定

  应观所有三相(三法印)

  把堕入有分误为证悟涅槃

 什么是智慧之光

 安般念

  从安般念至色、无色禅

   一 两种入门法

   二 平衡五根

   三 平衡七觉支

   四 身至念

   五 十遍处

    (一)白遍

    (二)青遍

    (三)黄遍

    (四)红遍

    (五)地遍

    (六)水遍

    (七)火遍

    (八)风遍

    (九)光明遍

    (十)限定虚空遍

   六 无色禅

  从安般念至观禅(节录)

  安般念的功德

   一 寂静与殊胜(santo ceva paīto ca)

   二 不杂(asecanaka)

   三 乐住(sukho ca vihāro)

   四 已生恶法令速灭及寂止

 四护卫业处

  慈心修习(Mettā Bhāvanā)

   一 以个人为对象的慈心禅那

   二 对你讨厌的人修习慈心观

   三 破除界限

   四 无制限与有制限遍满慈

  佛随念(Buddhānussati)

  不净观(Asubha Kammahāna)

  死随念(Maraānussati)

 四界分别观

  四界分别观入门

  平衡诸界

  十种培育定力的方法

  朝向近行定

 色业处

  色业处的基本理论

   一 修观禅时必须观照之诸法

   二 二十八种色法

   三 色法的本质

   四 色法的三种密集

    (一)“相续密集”(santati ghana)

    (二)“组合密集”(samūha ghana)

    (三)“作用密集”(kicca ghana)

  如何辨识色聚中的四界

   一 色、香、味、食素、命根、性根、心色

   二 如何辨识五净色

   三 如何辨识心生色

   四 如何辨识时节生色

   五 辨识食生色的方法

   六 九种业生色聚

   七 八种心生色聚

   八 四种时节生色聚

   九 两种食生色聚

   十 三种声音

   十一 如何辨识四个相色

   十二 观诸色法为“色”的时刻

   再简要地说明

 名业处

  只观世间名法

   六识(vi??āa)

   六种法所缘

   辨识六门心路过程

   彼所缘

  五十二心所

   (一)七个遍一切心心所

   (二)六个杂心所

   (三)十四个不善心所

   (四)二十五个美心所

  如何辨识名法

   一 先辨识名法

    (一)六组的定义

    (二)四随观(anupassanā)

   二 始于辨识受、识或触

   三 再辨识色法

   四 同时辨识两门及所缘

   五 如何破除四种名密集

   果报如此,速行则可改变

   信慧组名法(saddhā-pa??ā group)

   如何辨识禅那名法

   六 如何辨识意门善速行心路过程

   七 如何辨识五门善速行心路过程

   法所缘组——善组

   正语(sammāvācā)

   正业(sammākammanta)

   正命(sammā-ājīva)

   悲(karuā)

   喜(muditā)

   佛随念(Buddhānussati)

   死随念(maraānussati)

   十个结的生起

  辨识取概念为所缘的不善名法的方法

   辨识色、声、香、味、触不善名法的方法

    (一)辨识色所缘不善名法的方法

    (二)声所缘、香所缘、味所缘及触所缘四组

  辨识名法的方法

   一 辨识名法整体为“名法”

   二 分别名色法

   三 名色差别法(nāmarūpavavatthana)

   四 威仪路明觉

   如何辨识行住坐卧之中的色法

   如何辨识行住坐卧之中的五蕴法

   外观之法

  培育四念处的修行

 缘起第五法(Paiccasamuppāda)

  三世间遍知(3 lokiya pari??ā)

   一 所知遍知(?āta pari??ā)

   二 度遍知(tīraa pari??ā)

   三 断遍知(pahāna pari??ā)

  三出世间遍知(3 lokuttara pari??ā)

  随觉知与通达知

  第五法

   一 第五法的摘要

   二 集谛(Samudaya Sacca)

   三 《无碍解道》(Paisambhidāmagga)的教示

   四 行与业有(sakhāra+kamma bhava)

   五 推理与亲自体验(anumāna+paccakkha)

   六 体证缘摄受智(Paccaya Pariggaha ?āa)

   七 神通与观禅(Abhi??ā & Vipassanā)

   八 追寻因的方法

  五种缘起教法

   一 把心(即智)导向过去

   二 烦恼轮转及业轮转

   三 若色相出现

   四 朝向过去世的临终时期

   五 烦恼轮转里有三

   五 业轮转

   六 缘摄受的阶段

   七 改变目标

   八 辨明因果

   九 应预先注意的要点

   十 四名蕴(4 Nāma Khandhā)

    (一)一性理(Ekattanaya)

    (二)异性理(Nānattanaya)

    (三)不作为理(Abyāpāranaya)

    (四)如法性理(EvaDhammatānaya)

   十一 组成五蕴

   十二 结生五蕴(Paisandhi 5 Khandha)

    (一)结生色蕴

    (二)结生受蕴

    (三)结生想蕴

    (四)结生行蕴(第一解说法,取思为行蕴)

    (五)结生行蕴(第二解说法:其余三十一心所)

    (六)结生识蕴

   十三 意门转向五蕴

    (一)意门转向受蕴

    (二)意门转向想蕴有三个现在因:

    (三)意门转向行蕴(思=第一解说法)三现在因:

    (四)意门转向行蕴(九名法=第二解说法)三现在因:

    (五)意门转向识蕴有两个现在因:

   十四 欲贪有速行(欲贪生命速行)里的五蕴

    (一)欲贪有速行受蕴:

    (二)欲贪有速行想蕴:

    (三)欲贪有速行行蕴(思:第一种解说法):

    (四)欲贪有速行行蕴(其余十七心所:第二解说法):

    (五)欲贪有速行识蕴:

    (六)第二个欲贪有速行受蕴:

   十五 有分色蕴

    (一)有分四名蕴:

    (二)有分受蕴:

    (三)有分想蕴:

    (四)有分行蕴(思:第一种解说法):

    (五)有分行蕴(三十一名法:第二种解说法):

    (六)有分识蕴:

   十六 色所缘组:五门转向五蕴

    (一)五门转向色蕴:

    (二)五门转向受蕴有三个现在因:

    (三)五门转向想蕴有三个现在因:

    (四)五门转向行蕴(思:第一种解说法):

    (五)五门转向行蕴(八名法:第二种解说法):

    (六)五门转向识蕴:

   十七 色所缘组:眼识五蕴

    (一)眼识色蕴:

    (二)眼识受蕴:

    (三)眼识想蕴:

    (四)眼识行蕴(思:第一种解说法):

    (五)眼识行蕴(五名法:第二种解说法):

    (六)眼识识蕴:

   十八 色所缘组:领受五蕴

    (一)领受受蕴:

    (二)领受想蕴:

    (三)领受行蕴(思:第一种解说法):

    (四)领受识蕴:

   十九 色所缘组:推度五蕴

    (一)推度受蕴:

    (二)推度想蕴:

    (三)推度行蕴(思:第一种解说法):

    (四)推度行蕴(9或8法:第二种解说法):

    (五)推度识蕴:

   二十 色所缘组:确定五蕴

    (一)确定受蕴有三个现在因:

    (二)确定想蕴有三个现在因:

    (三)确定行蕴(思:第一种)有三个现在因:

    (四)确定行蕴(九名法:第二种)有三个现在因:

    (五)确定识蕴:

   二十一 速行之基因作意(javana paipādaka manasikāra)

   二十二 色所缘组:速行五蕴(善组)

    (一)第一大善速行受蕴有四个现在因:

    (二)第一大善速行想蕴有四个现在因:

    (三)第一大善速行识蕴:

    (四)第二大善速行受蕴有四个现在因:

   二十三 色所缘组:彼所缘五蕴

    (一)第一彼所缘受蕴:

    (二)第一彼所缘识蕴:

   二十四 取色所缘为目标的意门心路过程

    (一)意门转向受蕴:

    (二)第一速行受蕴:

    (三)第二速行受蕴:

   二十五 色所缘组:不善组

   二十六 色所缘组:(贪见组)速行五蕴

    (一)(贪见组)第一速行受蕴的四个现在因:

    (二)(贪见组)第一速行识蕴:

    (三)(贪见组)第二速行受蕴:

    (四)(贪见组)第二速行识蕴:

   二十七 声所缘组:五门转向受蕴

    (一)声所缘组:耳识受蕴:

    (二)声所缘组:领受受蕴

    (三)声所缘组:领受行蕴(第二种解说法)

    (四)声所缘组:领受识蕴

    (五)声所缘组:推度受蕴

   二十八 香所缘组:五门转向受蕴

    (一)香所缘组:鼻识受蕴

    (二)香所缘组:领受受蕴

    (三)香所缘组:推度受蕴

   二十九 味所缘组:五门转向受蕴

    (一)味所缘组:舌识受蕴

    (二)味所缘组:领受受蕴

    (三)味所缘组:推度受蕴

   三十 触所缘组:五门转向受蕴有三个现在因

    (一)触所缘组:身识受蕴

    (二)触所缘组:领受受蕴

    (三)触所缘组:推度受蕴

   三十一 法所缘组:善组(目标=眼净色)

    (一)第一速行受蕴有四个现在因:

    (二)第二速行受蕴有四个现在因:

   三十二 法所缘组:善组(目标=白骨)

    (一)第一速行受蕴有四个现在因:

   三十三 法所缘组:目标=色法

   三十四 局部

   三十五 外观和朝向更远的过去与未来世

   三十六 行与明的“种子”

   三十七 关于有分

   三十八 体证所知遍知

 缘起第一法(Paiccasamuppāda)

  《缘起分别》—— 经分别教法(Paiccasamuppāda Vibhaga Pāi Suttanta Bhājanīya Method)

  十二缘起支

   一 三蕊

   二 三连结

   三 四摄类(四组)

   四 二十法

   五 应预先知道的辨别法

    (一)缘摄受智阶段

    (二)思维智与初期的生灭随观智阶段

    (三)成熟的生灭随观智阶段

    (四)坏灭随观智阶段:

   六 各自

   七 无明缘行(Avijjāpaccayā Sakhāra)

   八 行缘识(Sakhārapaccayā vi??āam·)

    (一)识

    (二)果报意识=果报识

    (三)辨别离心路过程心(vīthi mutta citta)

    (四)眼门心路过程的果报识

   九 识缘名色(Vi??āapaccayā Nāmarūpa)

    (一)业识=行作识

    (二)名色

    (三)离心路过程心

    (四)眼门心路过程的果报名色

    (五)行与业有(=业)

    (六)由于俱生识(果报识)生起,俱生名色生起

   十 名色缘六处(Nāmarūpapaccayā Saāyatana)

    (一)由于名生起,意处生起

    (二)由于名生起,处色生起

    (三)由于色生起,处色生起

    (四)由于色生起,意处生起

    (五)由于名色生起,意处生起

   十一 六处缘触(Saāyatanapaccayā phasso)

    (一)结生意触=结生心与相应触

    (二)相应法处

    (三)五门转向意触(色所缘组)

    (四)眼触=与眼识相应的触

    (五)领受意触(色所缘组)

    (六)推度意触(色所缘组)

    (七)确定意触(色所缘组)

    (八)第一速行意触(色所缘组:善速行)

    (九)第一彼所缘意触(色所缘组)

    (十)意门转向意触(取色所缘为目标)

    (十一)法处有三种:

   十二 触缘受(Phassapaccayā Vedanā)

    (一)眼触生受与眼触缘受

    (一)意触

   十三 受缘爱(Vedanāpaccayā Tahā)

    (一)未来轮转论(Anāgāta Vaa Kathā)

    (二)一些辨法的例子

   十四 爱缘取(Tahāpaccayā Upādāna)

   十五 取缘有(Upādānapaccayā Bhavo)

   十六 有缘生(Bhavapaccayā Jāti)

   十七 生缘老死(Jātipaccayā Jarāmaraa)

   十七 愁、悲、苦、忧、恼

 四种缘起教法

  随顺缘起第二法

  逆缘起第一法(从末至始)

  逆缘起第二法(从中至始)

   四食

 相、作用、现起、近因

  色蕴品:二十八色

  识蕴品

  受蕴品

  想蕴品

  行蕴品

   六杂心所(pakiaka cetasika)

   十四不善心所(akusala cetasika)

   二十五美心所(sobhaa cetasika)

  缘起品

 道非道智见清净义释

  观智的目标(所缘)

  应遵照的规则

   应注意的要点

  三相

  无我之光

  聚思维观法与各别法观法

  缘起法

   观智与神通

   一个重要的条件

  始于易观者修习观禅

  视为名色灭尽

  观照名法

   若禅修者是止行者

   以观照较喜欢的相为主

   现在世(addhā paccuppanna)

  五蕴法

  也同时观照色法

  过去、现在、未来

   皆应被观照

  粗细;劣胜;远近

  不净观

   一 有识不净

   二 充满虫的身体

   三 究竟色的不净相

   四 无识不净观=观死尸之不净

   五 禅修之法

   六 特别的情形

  缘起支

   一些观法的例子

  四十种思维法

   (一)无常相有十

   (二)苦相有廿五

  无常、苦、无我的基因

  理法观的二百种思维

  慧可成就

  七色观法(Rūpa Sattaka Vipassanā)

  七非色观法(Arūpa Sattaka Vipassanā)

   (一)聚观法

   (二)双观法

   (三)刹那观法

   (四)次第观法

   (五)除见观法

   (六)去慢观法

   (七)破欲观法

  生灭随观智(Udayabbaya?āa)

   (一)名色法与五蕴法两者

   (二)过去、未来、现在、内、外

  生灭随观智的详尽修法

   (一)随观集法(samudayadhammānupassī)=见生起(udayadassana)= 只观生起

   (二)随观灭法(vayadhammānupassī)= 见坏灭(vayadassana只观坏灭)

   (三)随观集灭法(samudayavayadhammānupassī)= 见集灭(udaya vayadassana)

  缘起第一法

   (一)随观集法(samudayadhammānupassī)

   (二)随观灭法(vayadhammānupassī)

   (三)随观集灭法(samudayavayadhammānupassī)

  生灭观的进展

  十种观的随烦恼(upakilesa,亦作染)

 行道智见清净义释

  四随观

  威仪路与明觉(iriyāpatha & sampaja??a)

  坏灭随观智(Bhaga?āa)

   (一)朝向坏灭随观智

   (二)色聚消失

   (三)也观照修观的观智(反观paivipassanā)

   (四)观坏灭之力量

   (五)可以观照任何自己所喜欢之法为主

   (六)从坏灭随观智至行舍智

   (七)必须以大念修行之道

  朝向智见清净

   从行舍智到圣道

 道智与果定

 后记

 帕奥禅师书籍出版感恩名录

帕奥禅师注重引经据典、遵循注疏和剖析实修要点,由浅入深,次第分明,指导禅修者修习止观禅法,引领禅修者得窥“智慧之光”奥妙。本书为普通禅修、禅学研究者解决了从基础到更深层次的各种问题,通俗易懂,深入浅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