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80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27

历史进程中的中国与世界图书

SSAPID:101-7012-2296-69
ISBN:978-7-5097-8484-6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为中国社科院院与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与中国史学会共同主办的“首届中国历史学博士后论坛”的成果结集,内容涵盖考古学、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当代中国研究和世界史等学科,突出反映了各学科相关领域前沿的新进展新成果,以及当前史学研究中的热点和焦点问题。许多论文着眼于我国政治、经济、外交、民生发展问题,从历史研究的角度提供了有益借鉴,体现了作者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编 辑:赵薇;李丽丽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6年04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K2 中国史

 序

 首届中国历史学博士后论坛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古代史·

  甲骨文所见“方”方考*

   一 关于“方”方的辞例分布

    (一) 肥笔类

    (二) 小字类

    (三) 宾间类

    (四)宾一类

    (五)典宾类

    (六)宾出类

    (七)历一类

    (八)历二类

   二 从辞例分布看战争状况

   三 从有关地名推测“方”方的地望

   四 结语

  水上交通与商代文明

   一 商代水上交通状况

    (一)涉渡江河与水上交通工具

    (二)黄河航运

    (三)人工水系航运

   二 政治运作与军事经略的水运背景

    (一)都城选址与战略要地建构的水运因素

    (二)水上交通与军事征伐

   三 物资流通与文化播衍的水运之路

    (一)贡纳与水运

    (二)江南铜的水运

    (三)贸易与水运

    (四)文化传播与水运

  里耶秦简与身份相关诸“守”考*

   一

   二

   三

  秦汉律简“同居”考论

   一 同居及其范围

    (一)何谓同居

    (二)同居范围

   二 同居的法律效力

    (一)同居权利

     1.继承权

     2.减免赋役权

    (二)同居义务

     1.相互扶养

     2.监督与连坐

     3.经济偿负

    (三)同居相犯

   三 同居与分异

  浅议秦汉三国时期借贷关系中的几个问题

   一 债务文书的内容和管理流程

   二 债务追讨中的问题

   三 总结

  汉“科”献疑

   一 从出土汉简中的“科条”与“科别”看汉科存在与否

   二 汉“科”法律形式论若干文献资料依据之辨析

   三 “甲子科条”非为“甲子科”的全称指代

  汉代授鸠杖制度探究*

   一 前言

   二 由鸠杖的命名说起

   三 西汉授鸠杖制度中被授鸠杖者的特权问题

   四 西汉授鸠杖制度中被授鸠杖者的身份问题

   五 结论

  古龟兹国王族及帛姓僧侣与佛教东传

   一 龟兹王族及龟兹帛姓僧侣与佛教之东传

    1.来自龟兹的两个帛延(白延)

    2.帛元信、帛法巨与竺法护译经

    3.帛尸梨密多罗与龟兹王室之关系

    4.帛姓高僧佛图澄在后赵的传教

   二 龟兹王族及帛姓僧侣与中国尼寺戒律之建立

    1.鸠摩罗什母亲耆婆是龟兹国著名的比丘尼

    2.佛图澄、佛图舍弥与中国尼寺戒律之建立

   三 对鸠摩罗什在中国文化史上地位的概括性认识

  论南朝雅乐歌辞文体新变及其历史意味*

   一 谢庄《宋明堂歌》祀五帝歌辞“以数立言”之文体新变与其家世礼乐之学

   二 “以数立言”在雅乐歌辞中的传播

   三 从“以数立言”制辞方式的传播看南朝前后期的士族文化

   四 南朝士族制礼作乐之心态

   五 结语

  唐代吏部尚书仕履考察*

   一 吏部尚书在尚书省内部的迁转

   二 其他中央机构与吏部尚书迁转

   三 地方职官与吏部尚书迁转

   四 其他迁出情况

   五 综论:由迁转看吏部尚书职权与地位的变动

  清抄本《京兆翁氏族谱》与晚唐河西历史研究*

   一 晚唐河西都防御使性质及人选的明确

   二 从《族谱》看晚唐时期凉州与归义军的关系

   三 晚唐“河西”观念的再探讨

   四 小结

  唐宋国家“劝富济贫”荒政职能之形成与发展

   一

   二

   三

  契丹选汗说商兑*

   一 契丹选汗说检讨

    (一)八部推举传说质疑

    (二)柴册仪辨析——兼论官吏世选

    (三)辽朝前期皇位纷争新探

   二 北族推选例证剖析

    (一)乌桓与鲜卑

    (二)满族

    (三)匈奴

   三 选汗说流行原委

  试论北宋元丰改制后中央政务的覈察机制

   一 前言

   二 决策系统的审覆机制

   三 行政系统的覈察机制

   四 台谏在覈察机制中的作用

   五 结语

  “经筵”异说七种

   一 宋朝经筵官的创设

   二 宋朝“翰林侍读”不是经筵官

   三 崇宁年间崇政殿说书为蔡崈

   四 “天章阁侍读”乃误载

   五 说书所创立时间

   六 宋朝《讲筵式》制定时间

   七 金朝翰林侍讲学士、翰林侍读学士不是经筵官

  宋代役法与限田之制研究*

   一 乡村职役及“纠役”之争

   二 官户免役的程序和纠纷处理

  官治、民治规范下村民的“自在生活”*

   一 村民的“自在生活”

   二 “皇权至上”政体下无所不在的刚性官治网络

   三 “官治”网络下的“民治”模式

   四 纲常理念教化——化有形为无形的柔性思想观念控制

   五 结语

  《麟台故事》刊行考略*

   1.现存文献中三条较早的重要记载

    (1)《北山小集》记载

    (2)《程俱行传》记载

    (3)《郡斋读书志》记载

   2.其他南宋文献记载

    (1)《直斋书录解题》记载

    (2)《玉海》记载

    (3)《遂初堂书目》记载

    (4)《文献通考》记载

   3.宋以降文献记载

    (1)《文渊阁书目》记载

    (2)《宋史·艺文志》记载

    (3)其他记载

  金代宗室教育与历史文化认同*

   一 金代宗室教育及其强烈认同中原文化的价值取向

   二 金代宗室教育培养人才的举措

   三 民族文化认同与金代文学、史学领域的进展

   四 结语

  论明代钞关的差官制度*

   一 明代前期钞关差官制度的创制和发展

    (一)宣德年间的初创

    (二)正统年间的调整

    (三)景泰年间的扩展

   二 明中期钞关差官制度的确立和成形

    (一)成化年间的变革

     1.差官方式的反复

     2.差官方式的扩容

    (二)弘治年间的确立

     1.差官布局的再次扩容

     2.主要钞关差官方式的全面变更

     3.差官模式的最后确定

    (三)弘治末年至正德初年的巩固

   三 明后期钞关差官制度的改进和完善

    (一)完善钞关差官的整体布局

    (二)优化钞关的差官方式

    (三)崇祯末年钞关差官制度的再次变更

  “千年田换八百主”与中国近世土地关系*

   一 从“千年田换八百主”谈起

   二 综合解释

    (一)政治权力是大规模占有土地的有利条件

    (二)市场是土地配置的直接方式

   三 官员竞争、土地私有与土地市场

    (一)官绅内部竞争对土地市场的保障

    (二)土地私有化与土地配置关系的变化

   四 土地价格受正常市场供求关系决定

    (一)土地市场价格是其收益的贴现观念的确认

    (二)一个关于土地买卖的例子

    (三)关于土地兼并问题上的两个分析

     1.土地投献问题

     2.土地兼并问题

   五 结论

  明中期“搜套”战争与延绥镇“弃地守墙”长城防御模式的兴起

   一 绪论

   二 成化年间明军“搜套”战争与维持内核心边疆防线最初尝试

   三 “内政优先边防”观念与“搜套”战争

   四 延绥镇“弃地守墙”长城防御模式的兴起

   五 结论

  明末学风与士风管窥

   一 《石仓历代诗选》的编刻背景

   二 《石仓宋诗选》的特色——兼与《宋艺圃集》*比较

   三 明末重刊宋代遗民诗集的普遍性

  晚明张燧《千百年眼》与宋人著述关系考*

   一 张燧《千百年眼》与二苏著述关系考

    (一)完全抄录苏轼之文

    (二)简单删改、节录苏轼之文

    (三)简单删改、节录苏辙之文

   二 张燧《千百年眼》与罗大经、王楙、叶梦得、陆游、郑樵著述关系考

    (一)张燧《千百年眼》与罗大经之著述

    (二)张燧《千百年眼》与王 之著述

    (三)张燧《千百年眼》与叶梦得之著述

    (四)张燧《千百年眼》与陆游之著述

    (五)张燧《千百年眼》与郑樵著述关系考

   三 张燧《千百年眼》与陈埴著述关系考

   四 张燧《千百年眼》抄录宋人著述原因探析

  乾隆朝驻防汉军官员出旗调补辨析

   一 驻防汉军官员出旗调补缘由

   二 “照福州之例”:驻防汉军官员出旗调补措施

   三 驻防汉军官员出旗调补影响

  客土冲突与调适

   一 两广米粮贸易下浔州府的开发与粤商的进入

   二 米粮贸易利益竞争下客商与地方力量的冲突与调适

   三 结语

 ·中国近代史·

  越南使臣对晚清中国社会的观察与评论*

   一 引言

   二 留心地方政事

   三 笔谈探问朝政

   四 晚清时局的观察与评论

   五 结语

  “康党”与戊戌维新派的关系离合

   一 维新运动初期维新派眼中的康门师徒

   二 “康党”的由来与特征

   三 “康党”与维新派的矛盾纷争

   四 结语

  清末五大臣出洋考察团载泽一路编译书籍考略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各类书籍编译、出版过程

   三 若干部编译书籍介绍

   四 载泽考察团编译书籍之评价及若干思考

  日本法学博士与清末新政

   一 庚子国变后中日两国人员往来

   二 两国人员往来中的法学博士

   三 佣聘日本法学博士与法典编纂

  清末司法审判体制的过渡形态探析*

   一 诉讼程序变迁

   二 商事诉讼办法

   三 涉外诉讼*

   四 招解制度的变通

   五 结论

  常与变:清末新政中的礼学馆

   一 “礼治”困境与礼学馆的设立

   二 宪法外的礼制修订

   三 礼教下的法律修订

   四 余论:礼学馆终结的宪政意蕴

  万变不离其“宗”:陈炯明自治施政中的宗族

   一 前言

   二

   三

   四

   五 结语

  “五五宪草”的拟定(1933—1936)

   一 “宪法草案”初稿形成时期

   二 立法院审议讨论时期

   三 提交国民党中央审议、公布时期

  朱家骅与战时国民党的党务整顿

   一 开启党务整顿,实现抗战建国

   二 健全党部组织,调整党部人事

   三 推进基层党政融合,整顿党务作风

   四 制约党务整顿之原因

   五 结论

  “民族”与“宗族”的艰难调适

   一 蒋介石“宗族论”的提出

   二 国民党外对“宗族论”的迎拒

   三 “宗族论”在内外交迫中失败

  铺保制度与近代北京房产交易

   一 铺保与清代房产交易

   二 铺保制度与民国房产交易

    (一)房屋建筑和投税

    (二)房屋租赁

    (三)抵押借贷

    (四)铺底转移

   三 铺保责任与民国司法诉讼

   四 结语

  中国民间金融组织网络述论

   一 上海钱庄组织网络的构建

    (一)汇划钱庄——网络基础和起点

    (二)同业组织——网络桥梁

    (三)外部组织——网络拓展

    (四)政府——网络终点

   二 上海钱庄组织网络的特点

    (一)层次分明

    (二)联系多重

    (三)动态流动

   三 上海钱庄组织网络的运作机制

    (一)组织网络以“科层化”为外在运作形式

    (二)组织网络嵌入社会关系之中,体现了组织网络运作的文化内涵

   四 上海钱庄组织网络的作用

    (一)增进了信息沟通,拓展了融资渠道

    (二)增进了人员交流,增强和优化了金融服务功能

  承继与建构:近代通商口岸的腹地变迁

   一

   二

   三

   四

  近代大变局中的东亚糖业(1895—1937)

   一 东亚甜菜糖业的起步及发展

   二 中国甘蔗糖业的危机与发展

   三 日本精制糖业快速发展及大力向外拓植

   四 竞争日益激烈的东亚糖品市场:以中国市场为中心

   五 中国方面的抗争——以政府努力为主

   六 结语

  应对危机: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国民政府救济农村的财税政策*

   一 两种危机三种思路

   二 国民政府的财税政策应对

    1.中央政府的财税政策

    2.地方政府的财税整理

   三 救济农村的财税政策之绩效分析

    1.关税政策的绩效与问题

    2.减轻农民负担的绩效与问题

    3.地方财税制度建设的绩效与问题

    4.制约农村财税政策的外部因素

   四 结论

  “经济自卫”与“经济割据”:广东省营企业统制经营研究(1931—1936)

   前言

   一 “顺时而动”:广东省水泥业统制政策的形成与发展

   二 “经济自卫”:粤省当局利益视角下的水泥统制

   三 “经济割据”:同业眼中的广东省水泥业统制

   结语

  “危”与“机”:1935年国民政府与中国、交通银行改组

   一

   二

   三

   四

  义与利:战前细纱交易困境及民族染织厂的应对

   一 抵制日货与细纱交易困境的出现

   二 通过非正常交易获取日纱

   三 抽取日纱基金筹办细纱厂

   四 主动与华商纱厂建立供需合作关系

   五 企业自主联营细纱生产

   六 结语 义与利两难间的发展

  经济与思想之改进:战时工合运动与西北社会变迁*

   一 西北工合的发轫及其原因

   二 西北工合组建的生产合作社与地方经济开发

   三 西北工合的妇女儿童教育工作及观念转移

   四 西北工合的医务事工与地方卫生变革

   五 余论 战时西北工合的思想意义

  准条约视角下的中国电报局与电信初创时期的对外交涉

   一 中国电报总局的设立及晚清“局”的性质

    1.晚清“局”的出现*

    2.中国电报局的设立*

    3.中国电报局的性质

   二 中国电报总局与最初的电信类准条约*

    1.大北电报公司和《中国与外洋彼此收递电报办法合同》

    2.大东公司与《上海至香港电报办法合同》

    3.中国电报局与《会订电报根本合同》

   三 比较中的审视:中国电报局与电信条约

   四 结论

  盛宣怀档案中近代华洋军火贸易*

   一 外洋军火需求与洽谈订购

    (一)外洋军火需求

     1.甲午战前清军对外洋军火的需求

     2.甲午战争期间清军急需外洋军火

     3.甲午战后清军对外洋军火的需求

    (二)军火商的推介

     1.西洋军工厂的直接推荐

     2.军火洋行的推荐

      (1)德国瑞生洋行

      (2)德国泰来洋行

      (3)德国礼和洋行

      (4)英国老公茂洋行

     3.中外官员协助推销军火

    (三)运保费与合同

     1.水脚

     2.回扣

     3.合同

   二 军火验收、转运以及稽私

    (一)入关验收

    (二)进口转运

     1.主要军火转运中心

     2.水运、陆运两种方式

    (三)经费支销

     1.军贸经费支销个案

     2.军贸经费来源之一:洋税

     3.军贸经费来源之二:协饷

     4.军贸经费来源之三:捐输与厘金

     5.军贸经费来源之五:借款与挪垫

    (四)稽查走私

     1.查处洋商私贩

     2.追剿华人走私

   三 结语

  抗战爆发后张季鸾对日态度的演变

   一 表象与隐衷

   二 七七事变之后的应对

   三 事情起了变化

   四 蒋介石反劝要开打

   五 决裂前的和平努力

   六 对陶德曼调停的舆论策应

   七 结语

  抗战后期与战后国民政府恢复引水权的活动考察*

   一 中美、中英新约签订与外籍引水特权的取消

   二 《引水法》的制定与外籍人员引水的限制

   三 统一引水管理

   四 外籍引水人的雇佣与管理

  近代法国传教士在西藏的传教活动及失败原因*

   一 近代法国传教士入藏传教活动的发端

   二 鸦片战争后法国传教士在藏主要传教活动

   三 法国传教士传教地域从西藏腹地向藏区边缘转移

   四 传教失败原因分析及评价

  从无国之虞到路径之争:梁启超对伯伦知理《国家论》的译介与删补

   一 无国之虞:梁启超译介伯伦知理国家学说的思想动机

   二 梁启超对伯伦知理国家学说的认同与分歧

   三 梁启超对伯伦知理国家学说的态度转变

   四 建国路径之争:梁启超增补伯伦知理国家学说的思想动机

   五 结语 从无国之虞到建国路径之争

  中国教育界与1920年代日本庚款纠葛

   一 幕后推手:中国教育界与日本庚款退还交涉

   二 走到台前:中国教育界对日本庚款处置的疑虑和批评

   三 力挽利权:中国教育界对日本庚款处置的反对和抵制

   四 结语

  东亚视角下的孔教运动

   一 本研究的出发点——东亚视角

   二 孔教运动:近代东亚的另一种思想流向

   三 儒学在近代东亚的历史命运

   四 结语

  “我的外国朋友胡适之”

   一

   二

   三

   四

  民国历法科普之“一般思想史”考察

   一 民国历法科普之概貌

   二 历法:从“天学”到“大众科学”的转变

   三 清除偏见误解,重建科学历法观

   四 科学、理性地评估中外历法

   五 结语

  蒋廷黻“扬琦抑林”议

   一 蒋廷黻抑林之言论

   二 《琦善与鸦片战争》的再解读

   三 《中国近代史》中再次修正

   四 余论

  延安时期劳模表彰运动的实际功效

   一 吴满有“升起”的特定背景

   二 吴满有形象的建构与宣传

   三 延安劳模表彰运动的实际功效

  “敌我之分”:以土改时期的山东省郓城县乡村社会为中心*

   一

   二

   三

   四

   五

  近代徐州城市灾害与社会应对*

   一 近代徐州的灾害及基本特点

    (一)近代徐州的自然灾害

    (二)近代徐州的兵灾

    (三)近代徐州灾害的基本特点

   二 近代徐州城市灾害的政府应对

    (一)设立社会救助机构

    (二)政府组织各种社会救助活动

   三 近代徐州城市灾害的民间社会应对

    (一)建立了一些民间灾害救助组织

    (二)民间社会开展各种灾害救助活动

   四 结语

 ·当代中国史·

  新中国成立初期爱国卫生运动中的文化宣传活动

   一 爱国卫生文化宣传活动的发起

    1.新中国的卫生工作方针与卫生宣传教育的起步

    2.爱国卫生运动与卫生文化宣传的深入

   二 卫生文化宣传的主要形式、方法

    1.报纸、期刊

    2.广播、电视、电影、幻灯片

    3.书籍、图画及卫生小册子

    4.壁报、展览

    5.演讲、讲座、报告会、座谈会、读报组、片会等

    6.文艺演出

   三 开展卫生文化宣传的依靠力量

    1.专业宣传机构的建立和发展

     (1)行政管理机构

     (2)宣传业务机构

    2.社会宣传力量的构成

   四 卫生文化宣传活动的特点及效果

   五 开展卫生文化宣传活动的意义

  新中国成立前后《纽约时报》对中国西藏的报道剖析*

   一 对西藏内部政治动态的报道

    (一)对拉萨“驱汉事件”的报道

    (二)关于西藏上层不同政治势力对共产党、解放军不同态度的报道

   二 对劳威尔·托马斯西藏之旅的报道

   三 对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西藏动向的报道

   四 对印度在西藏问题上的动向的报道

   五 结语

  农业合作化时期农村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 家庭变革

   二 婚姻观念的变革

   三 生育观念的变革

   四 社会保障方式的变革

   五 余论

  20世纪60年代初期私塾“复活”问题述论*

   一 私塾勃兴及各级教育行政机关的态度

    (一)私塾的复活与勃兴

    (二)各级教育行政机关和基层政权的态度与看法

   二 整顿私塾

    (一)教师队伍的清理

    (二)私塾教材的处理

    (三)教师收入的规范

    (四)招生的限制

   三 结语

   四 启示

  《中国季刊》与1960年代西方的当代中国研究*

   一 当代中国研究领域中的主要英文期刊

   二 《中国季刊》的作者群体

    (一)国别分布

    (二)所处部门

    (三)职业身份

    (四)作者职称*

    (五)研究领域/学科

   三 《中国季刊》的论文

    (一)论文概况

     1.按栏目划分

     2.按年度划分

    (二)研究的主题

   四 《中国季刊》的书评

    (一)书评概况

    (二)评论的主要问题

   五 《中国季刊》的研究特点

    (一)关注当代中国现实问题

    (二)以社会科学为主体

    (三)综合性的“区域研究”

    (四)缺憾和不足

  当代中国软实力的总体评价

   一 软实力的理论分析

   二 当代中国的吸引力评估

    (一)中国的文化吸引力

     1.中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中国成为东西方文明的交汇中心

     2.国外掀起“中国热”,中国文化“走出去”取得巨大成就

     3.中国在世界流行文化中开始具有一定影响

    (二)中国的制度模式吸引力

     1.国外学者提出了“北京共识”的概念,并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依然存在很大的创新空间

    (三)国家形象吸引力

     1.总体上中国在世界上的形象逐步提升,但容易随着反华势力的煽动而产生波动

     2.近年来中国的崛起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一些国家的恐慌

   三 当代中国的感召力评估

    (一)话语权能力

     1.中国在世界上话语权较弱,但相比于改革开放初期依然有了较大提高

     2.金融危机发生以后,中国在世界上的话语权迅速提高

    (二)预见、防范、应对危机和收拾残局的能力

     1.中国预见、防范、应对危机和收拾残局的能力呈现逐步提高的趋势

     2.中国在处理外交危机方面逐渐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行为模式

    (三)制定国际规则和日程的能力

     1.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实现了从挑战国际规则和日程的“局外人”向参与制定国际规则和日程的“局内人”转变

     2.目前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四 当代中国软实力的综合评估分析

    (一)中国软实力整体较弱,但处于不断提高的态势

    (二)中国国家形象尚未定型,更容易受到反华势力的煽动和媒体负面报道的影响

    (三)中国的软实力和硬实力之间没有形成很好的协同作用

    (四)吸引力大于感召力,表明了中国软实力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1.积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并赋予其现代性

     2.继续搞好自身的经济发展,解决好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

     3.重视媒体资源的作用,参与引导全球舆论

     4.继续坚持“和谐世界”的外交理念,在应对金融危机中建立起“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世界史·

  中世纪意大利商人银行家与英王的借贷活动

   一

   二

   三

   四

   结语

  试论近代英国贵族对伦敦地产的开发*

   一 与王室的博弈影响伦敦的规划

   二 以建筑租赁制度主导地产开发

   三 结语

  近代英国政府济贫观念变迁及其对济贫法的影响*

   一 转型时期重商主义影响下的政府济贫

   二 自由放任主义思想影响下的政府济贫

   三 费边社会主义及新自由主义影响下的政府济贫

   四 结论

  18世纪英国治安法官基层司法实践

   一 立论与材料

   二 治安法官在英国基层司法中的重要地位

   三 18世纪英国治安法官司法实践中的实用理性

    1.注重法律原则性的体现

     (1)注意案件的性质是否严重

     (2)注意证据的证明力

    2.注重灵活性的体现

     (1)案件分流方面

     (2)简易审判方面

     (3)具体处罚方式方面

   四 全球史视野下的中英基层司法之相通性

  斯蒂芬·波拉德之死

   一 斯蒂芬·波拉德之死

   二 临床医学的诞生与医生权威的形成

   三 慈善医院——临床医学的训练场与穷病人的炼狱

   四 结论与思考

  德川时代日本对朝鲜通信使的宾礼仪分析

   一 日常接待礼仪

    1.呈物问候礼

    2.相见礼

   二 地方之接待宾礼

    1.基本礼仪形式

    2.礼仪争议之例

   三 幕府将军之国宾礼

    1.国宾礼的基本形式

    2.关于朝鲜通信使行“四拜礼”的性质

   四 礼仪与德川时代朝日两国的相互认识

  印度铁路建设担保体系研究(1845—1869)

   一 英国修建印度铁路:顺势而为

    1.有利的国际环境为英国投资修建印度铁路提供了可靠的外部基础

    2.英国政治经济的发展为英国投资修建印度铁路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证

    3.英国投资国内铁路的经验为投资修建印度铁路提供了有效的范式

    4.印度政治、经济受制于英国为英国投资者提供了良好的制度条件

   二 英国修建印度铁路:水到渠成

    1.政治化倾向下政府担保

    2.多元化倾向下蹒跚起步

    3.规模化倾向下扩大投资

    4.逐利化倾向下经济优先

   三 英国修建印度铁路:影响深远

    1.英国投资修建印度铁路推动了英国经济的发展

    2.英国投资修建印度铁路对印度经济社会产生了双重作用

  美国与西欧社会主义运动历史条件的比较研究

   一 什么是社会主义运动

   二 西欧社会主义运动兴起的历史条件

   三 美国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历史条件

   四 简短的结论

  全球史视域下的科技人力资源跨国流动

   一 英国科技人力资源的历史得失

   二 美国科技人力资源大国地位的奠定

   三 余论

  当代美国实践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外交悖论*

   一 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的一元论两种学说及其矛盾

    (一)一元论及其两种学说

     1.国内法优先说

     2.国际法优先说

    (二)两种学说的矛盾

   二 当代美国外交实践与国际法

    (一)国内法高于国际法

     1.不参加国际条约或者加入后又退出

     2.以国内法为依据公然违反国际法

    (二)国际法高于国内法

     1.依据有关国际人权条约,以“人权”或“民主”为借口进行武力干涉

     2.扭曲自卫权,以“反恐”为名发动战争

   三 美国外交矛盾的本质

    1.顺向寻找国际法依据来干涉他国内政

    2.逆向寻找国际法依据干涉他国内政

    3.美国顺向和逆向寻找国际法依据对他国进行干涉的传导路径

   四 总结

 ·考古学·

  华南与东南亚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简论

   一 华南与东南亚早期文化面貌的统一性与特殊性

   二 华南及东南亚新石器时代文化的特征

    1.早期的领先性

    2.中后期的滞后性

    3.石器的长过程

    4.狩猎采集经济始终占有重要地位

    5.特征鲜明的海洋文化

   三 华南地区在中国和东南亚及太平洋史前文化中的地位与贡献

  小麦最先入华的两地点考论

   一 引言

   二 中国早期小麦遗存的时空分析

   三 小麦最先入华的两地点的提出及解析

   四 待解决的问题

   五 结论

  商周考古中的禁类器物

   一 禁类器物特征

    1.端方铜禁

    2.宝鸡石嘴头铜禁

    3.西周夔纹铜禁

    4.河南淅川下寺M2铜禁

    5.曾侯乙墓铜禁

    6.江陵望山楚墓M1漆木禁

   二 禁类器物传播发展可能的关联性

  战国时期齐国“市”之考察

   一 市的特质

   二 市的功用

   三 市吏的职责及市的规模

   四 市的税收标准及铺面安排

   五 市官的种类

  放马滩秦简《丹》篇校注*

   【释文】

   【校注】

 附录 首届中国历史学博士后论坛优秀论文

 关注现实,钟情历史,从坐冷板凳中追求历史学的真知

[1]Nation Poll Shows China Viewed Positively by Most Countries,http://www.worldpublicopinion.org/pipa/articles/views_on_countriesregions_bt/116.php?nid=&id=&pnt=116&lb=btvoc.

[2]Nation Poll:Who will Lead the World?,http://www.worldpublicopinion.org/pipa/articles/views_on_countriesregions_bt/114.php?nid=&id=&pnt=114.

[3]World Publics Think China Will Catch Up With the US—and That’s Okay,http://www.worldpublicopinion.org/pipa/articles/views_on_countriesregions_bt/366.php?nid=&id=&pnt=366.

[4]Views of China and Russia Decline in Global Poll,http://www.worldpublicopinion.org/pipa/articles/views_on_countriesregions_bt/588.php?nid=&id=&pnt=588.

[5]〔美〕约瑟夫·奈:《软力量:世界政坛成功之道》,吴晓辉、钱程译,东方出版社,2005。

[6]〔美〕约瑟夫·奈:《硬权力与软权力》,门洪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7]丁孝文:《中美处理两国外交危机的特点比较》,《国际问题研究》2004年第6期。

[8]门洪华:《中国软实力评估报告(上)》,《国际观察》2007年第2期。

[9]门洪华:《中国软实力评估报告(下)》,《国际观察》2007年第3期。

[10]阮建平:《话语权与国际秩序的建构》,《现代国际关系》2003年第5期。

[11]罗建波:《软实力与中国外交》,《新远见》2008年第5期。

[12]阎学通、徐进:《中美软实力比较》,《现代国际关系》2008年第1期。

[13]《2008年中国的国防》,http://www.gov.cn/jrzg/2009-01/20/content_1210075.htm。

方勇:《读放马滩秦简〈志怪故事〉札记》(一),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965,最后访问日期:2009年11月6日。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天水放马滩秦简》,中华书局,2009。

何双全:《天水放马滩秦简综述》,《文物》1989年第2期。

何双全:《简牍》,敦煌文艺出版社,2004。

胡平生、李天虹:《长江流域出土简牍与研究》,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胡平生、张德芳:《敦煌悬泉汉简释粹》,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李零:《秦简的定名与分类》,武汉大学简帛中心编《简帛》第6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李学勤:《放马滩简中的志怪故事》,《文物》1990年第4期。

宋华强:《放马滩秦简〈邸丞谒御史书〉释读札记》,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编《出土文献研究》第10辑,2010。

孙占宇:《放马滩秦简日书整理与研究》,西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孙占宇:《放马滩秦简乙360—366号“墓主记”说商榷》,《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5期。

王辉:《〈天水放马滩秦简〉校读记》,武汉大学简帛中心编《简帛》第6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雍际春:《天水放马滩木板地图研究》,甘肃人民出版社,2002。

张修桂:《天水〈放马滩地图〉的绘制年代》,《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