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22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141

广州城乡融合发展报告(2021)图书

Annual Report on Urban-Rural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of Guangzhou (2021)

SSAPID:101-6986-0975-57
ISBN:978-7-5201-8635-3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地回顾了2020年广州城乡产业融合发展的成效与亮点,对2021年广州城乡产业融合发展形势进行分析和展望。就广州市生鲜农产品互联网+冷链配送体系建设、农业公园建设、数字农业发展、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特色小镇建设、自然村落保护发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资源利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力求为政府部门及相关研究机构贡献关于广州城乡产业融合发展问题的思考及实践探索。

相关信息

丛书名:广州蓝皮书
作 者: 朱名宏 郭艳华
编 辑:丁凡;赵智艳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1年08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F3 农业经济

 皮书

 法律声明

 《广州城乡融合发展报告(2021)》编辑委员会

 中国皮书网

 摘要

 Ⅰ 总报告

  B.1 广州市城乡产业融合发展的总体思路与战略研究

   一 城乡产业融合发展的现实意义

    (一)城乡产业融合是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核心要义

    (二)城乡产业融合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现实途径

    (三)城乡产业融合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引擎

    (四)城乡产业融合是实现农民增收的有效方式

   二 广州市城乡产业融合发展的主要成效*

    (一)城乡产业融合布局不断优化

    (二)现代都市农业发展实现新突破

    (三)城乡产业融合平台建设步伐加快

    (四)城乡产业融合模式不断拓展

    (五)城乡产业融合主体多元化发展

    (六)城乡产业融合的支撑体系不断健全

   三 广州市城乡产业融合发展的短板与制约

    (一)城乡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环境有待优化

     1.农业保护工作体制机制有待完善

     2.促进产业融合发展的配套性政策滞后

     3.农村金融发展滞后加大了产业融合的难度

    (二)土地资源成为制约城乡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因素

     1.农业建设用地指标匮乏

     2.土地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

     3.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水平不高

     4.设施农业用地制约现代农业发展

    (三)城乡产业融合发展的深度、广度有待拓展

     1.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有待提升

     2.农产品流通服务体系不健全

     3.文旅融合的统筹发展力度不强

    (四)城乡产业融合主体整体实力有待增强

     1.农业龙头企业发展水平有待提升

     2.农业经营主体“小、散、乱”问题仍待突破

     3.农民经营净收入持续增收面临压力

    (五)农业科技创新引领能力不强,农业人才匮缺

     1.农业科技创新引领能力不强

     2.农业人才匮缺,限制了产业融合的精细发展

   四 广州市城乡产业融合水平测评

    (一)广州城乡产业融合水平测评指标及测评方法

     1.指标体系

     2.测评方法

    (二)2014~2019年广州城乡产业融合水平测评结果

   五 广州市城乡产业融合发展趋势与展望

    (一)城乡产业融合是服务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依托

    (二)城乡产业融合是构建新时期经济循环的重要路径

    (三)全产业链充分发展加快城乡产业纵向融合

    (四)产业多功能演化趋势加快城乡产业横向融合

    (五)城乡产业融合加快新型产业集群蔚然兴起

    (六)城乡产业融合加快新型主体创新和科技扩散步伐

    (七)适应城乡产业融合化趋势产业治理新机制日益完善

   六 广州市城乡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措施

    (一)健全促进城乡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环境

     1.深化改革,完善联动协作机制

     2.调整金融政策,拓宽城乡产业融合的资金渠道

    (二)激活土地资源要素助推城乡产业融合发展

     1.强化发展用地政策保障

     2.有效盘活农村土地资源

     3.加快农村土地流转

    (三)构建城乡产业纵向融合的经营机制和利益机制

     1.加速农业内部结构优化调整

     2.打造农产品销售流通新体系

     3.重点发展广州农产品深加工业

    (四)推动城乡产业横向融合的新业态、新产业蓬勃发展

     1.实施“农业+”产业战略,拓展农业多样化功能

     2.实施“互联网+农业”的融合行动,推进信息产业与农业的融合

    (五)夯实城乡产业融合发展的平台和基础

     1.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提质增速

     2.提升特色小镇品质建设

     3.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

    (六)大力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加快人才集聚

     1.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2.加快农业人才集聚

 Ⅱ 产业振兴篇

  B.2 推进广州市生鲜农产品“互联网+”冷链配送体系建设研究

   一 广州市生鲜冷链物流产业建设背景及意义

    (一)发展生鲜冷链物流产业是现代农业和互联网发展的综合产物

    (二)发展生鲜冷链产业是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农产品供给品质的根本保障

    (三)发展生鲜冷链产业是群众对生鲜农产品高品质、多元化的必然要求

   二 国内外生鲜农产品电商和冷链物流发展现状概述

    (一)国外发展现状概述

     1.美国:构建“食物社区”

     2.英国:“线上+线下”两种模式

     3.日本:农户与消费者供应链无缝对接

    (二)国外生鲜农产品电商和冷链物流发展的经验启示

    (三)国内生鲜农产品电商和冷链物流发展现状概述

     1.网络销售模式不断创新

     2.冷链物流需求不断增长

     3.冷链物流配送体系不断完善

     4.生鲜农产品趋向订单化、标准化和品牌化发展

     5.生鲜农产品市场与电商生态圈、生态链协同发展

     6.政策标准体系不断完善

   三 广州市生鲜农产品互联网+冷链配送体系建设现状*

    (一)生鲜农产品电商消费需求旺盛

    (二)生鲜农产品电商消费模式多元

    (三)冷链物流发展迅速

    (四)城乡冷链物流规划布局不断完善

    (五)优化城市配送及快递末端配送车辆管理

    (六)加强农产品检测和安全追溯体系建设

   四 广州市生鲜农产品“互联网+”冷链配送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有待完善

    (二)冷链配送车辆需求及通行管理有待优化

    (三)产业链组织化衔接度有待提高

    (四)冷链配送标准规范和监管机制有待完善

    (五)冷链资源信息整合共享有待加强

   五 对广州市生鲜农产品“互联网+”冷链配送体系建设的建议

    (一)加强顶层设计和规划布局,打造高质量生鲜冷链物流经济

    (二)建立健全冷链物流发展政策法规,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三)优化冷链配送车辆管理制度,促进冷链物流产业健康发展

    (四)完善生鲜电商冷链配送服务标准规范,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标准互认

    (五)加强生鲜电商供应链整合,促进农产品产销对接体系建设

    (六)大力培育生鲜电商和冷链物流龙头企业,带动农业高质高效发展

    (七)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和追溯体系,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八)推进生鲜电商和冷链物流信息化建设,促进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

  B.3 基于拓展农业多种功能视角的广州农业公园建设研究

   一 建设农业公园的重要意义

   二 建设农业公园的突出成效和亮点*

    (一)农业公园分布于广州市各涉农区

    (二)农业公园集中开园为乡村旅游发展按下了“加速键”

    (三)都市农业功能拓展实现了新的跃升

    (四)积极探索依托农业产业园建设农业公园

   三 建设农业公园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农业公园建设缺乏统一规划

    (二)基础设施配套不够完善

    (三)文化内涵和特色不够凸显

    (四)宣传推广力度有待加强

    (五)用地问题制约农业公园发展

   四 建设农业公园的对策建议

    (一)以规划科学统筹和引领农业公园发展

    (二)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配套设施建设

    (三)深入挖掘优秀农耕文化深刻内涵和价值

    (四)利用多种手段加强营销宣传与推介

    (五)切实解决农业公园用地需求

   附:广州市农业公园名单

  B.4 城乡融合背景下广州数字农业发展的思路和对策研究

   一 数字农业的内涵

   二 数字农业的发展历程

   三 广州数字农业的发展探索和实践*

    (一)加快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1.加快乡村光网建设

     2.加强农业5G基站建设

    (二)构建农业基础数据资源体系

     1.优化现有农业信息应用平台

     2.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大数据平台

     3.加快“穗农云”(都市农业智慧地图)建设

    (三)推动农业生产数字化转型

     1.推动种植生产精准化

     2.加强病虫害防治和气象监测预警

     3.推动畜禽水产养殖数字化

    (四)大力激发数字农业发展新动能

     1.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化发展

     2.创新农村电商运作模式

     3.农业新产业新业态涌现

   四 广州数字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瓶颈

    (一)数字农业发展统筹力度有待加大

    (二)基础数据共建共享有待加强

    (三)数字技术应用有待拓展

    (四)数字化服务体系有待健全

    (五)数字农业复合型人才不足

   五 广州数字农业的发展定位和思路

    (一)发展数字农业的必要性

     1.有利于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2.有利于促进农业提质增效

     3.有利于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二)广州数字农业的发展定位

     1.具有影响力的农业数据中心

     2.农业数字技术的创新策源地

     3.农业数字化服务贸易枢纽

    (三)广州数字农业的发展思路

     1.推动数字农业与乡村振兴战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改革、“十四五”规划紧密结合

     2.促进数字技术与农业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优势的重点领域

     3.完善数字农业发展的生态系统,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六 广州数字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落实数字农业战略部署

     1.制定数字农业发展实施方案

     2.完善数字农业工作机制和发展模式

    (二)夯实数字农业发展基础

     1.大力建设新型农村基础设施

     2.加快农业大数据资源中心建设

    (三)深化数字农业示范推广

     1.拓展数字技术的应用

     2.推动数字农业集聚发展

     3.推动农业经营主体数字化

    (四)健全数字农业社会服务体系

     1.构建社会服务的组织体系

     2.创新发展多元化服务模式

    (五)加强数字农业人才队伍建设

     1.建立数字农业专家团队

     2.加强专业人才培育

  B.5 促进广州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路径

   一 广州蔬菜产业发展的基本特征*

    (一)蔬菜产量和产值占比大

    (二)蔬菜类型和品种丰富

    (三)蔬菜产业组织形式多元化发展

    (四)设施蔬菜机械化生产逐渐推进

    (五)蔬菜产业技术体系日趋完备

    (六)蔬菜市场供应整体充足

   二 广州蔬菜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蔬菜生产效益提高不明显

    (二)蔬菜生产规模化机械化水平相对较低

    (三)绿色生产理念和技术应用有待提升

    (四)农业科技创新扶持力度不强

   三 促进广州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路径

    (一)加强农业科研单位的公益职能

    (二)加强岭南特色蔬菜育种研究

    (三)推进蔬菜先进产业技术研究与应用

    (四)提升蔬菜产业机械化和轻简化水平

    (五)推进环境友好型蔬菜生产活动

    (六)大力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

    (七)优化蔬菜生产合作组织建设

    (八)提升蔬菜产销信息化服务水平

    (九)挖掘蔬菜文化,促进乡村休闲产业发展

  B.6 促进都市农业发展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研究*

   一 广州市都市农业发展现状

    (一)农业现代化建设成效显著

     1.农业生产总值增速创历史新高

     2.农业现代化建设卓有成效

     3.科技创新助力农业腾飞

    (二)都市农业亮点纷呈,产业发展提速换挡

     1.农业有效投资扩大

     2.农产品加工业水平整体提升

     3.交易平台赋能乡村经济,助推“云上生活”

     4.农业兴旺激活乡村旅游新业态

    (三)乡村非农产业基础雄厚,发展稳定

    (四)都市农业发展走在大湾区城市前列

   二 广州都市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一)农村土地供给问题突出

     1.用地指标紧缺、土地流转受限

     2.农用地管理不能满足产业振兴需求

    (二)农田水利建设、维护重视不足

    (三)种植业设施生产占比偏小

    (四)财政和金融支持力度有待加大

    (五)产业发展所需人才不足

    (六)北部山区产业项目少,亟待因地制宜引进优质涉农项目

   三 促进都市农业发展赋能乡村振兴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质量监测,保障农产品安全有效供给

    (二)发挥乡村资源优势,赋能乡村产业振兴

    (三)优化土地使用机制,支持乡村产业发展

    (四)补短板,完善农业基础设施

    (五)政策引导,完善财政金融惠农服务

    (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乡村产业建设

  B.7 生鲜荔枝电商供应链上下游匹配问题调查分析

   一 研究背景

   二 生鲜荔枝电商渠道销售概况*

    (一)受访农户的个体特征概况

    (二)使用电商渠道农户的生产特征概况

    (三)受访农户电商销售渠道及产品质量特征概况

   三 生鲜电商平台供应管理标准分析

    (一)生鲜电商发展概况

    (二)主要生鲜电商平台的供应商与产品标准

     1.主要生鲜平台简介

     2.各生鲜平台的主销品种

    (三)生鲜电商平台入驻要求分析

   四 结论与启示

    (一)生鲜荔枝电商供应链的上下游匹配度较低

    (二)有产品质量认证和品牌的荔枝种植户倾向于微信与QQ群销售

    (三)重视基于微信等工具的自媒体营销技能培训

 Ⅲ 专题研究篇

  B.8 持续推进广州农业生产高质量发展的对策研究*

   一 广州农林牧渔业生产总体情况

    (一)粮食产量稳步提升

    (二)蔬菜生产稳定增长

    (三)荔枝量价齐升,花卉提质增量

    (四)渔业稳步增长,产品结构优化

    (五)禽畜生产止跌回升,生猪生产恢复好于预期

   二 广州各涉农区农业生产情况对比分析

   三 广州农业快速发展的成因分析

    (一)支农惠农政策措施逐渐显效

    (二)产业结构优化带动农业产值高速增长

    (三)农业农村投资快速增长拉动农业产值高速增长

    (四)要素优先投入乡村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五)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断增强

    (六)理想的气象条件助力农业高效生产

   四 促进广州农业生产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一)全力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提高农户生产积极性

    (二)加强规划引领,打造具有广州特色的都市农业

    (三)优化调整农业产业布局,提高区域产业竞争力

    (四)持续推进生猪生产恢复

    (五)加大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力度

    (六)进一步引进和培育农业总部企业

  B.9 探索多维城乡融合发展的广州路径研究

   一 广州城乡融合发展主要成效*

    (一)突出抓党建、强基础,稳步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

    (二)突出抓试点、建机制,加快建设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

    (三)突出抓改革、促创新,着力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

    (四)突出抓龙头、提质效,做大做强富民兴村产业

    (五)突出抓“三资”、拓渠道,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六)突出抓服务、惠民生,不断提升农村居民获得感幸福感

    (七)突出抓建设、补短板,全力打造岭南特色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二 广州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主要问题

    (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在扩大

    (二)生产要素城乡自由流动不够顺畅

    (三)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效益有待提高

    (四)农村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有待提升

   三 广州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以生产要素融合为核心任务,努力破除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的体制机制障碍

    (二)以产业体系融合为主要方向,加快构建枢纽型都市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三)以公共服务融合为重要基础,加快完善普惠共享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四)以居民收入融合为根本目的,努力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五)以发展空间融合为重要载体,加快推动形成新型城乡关系

    (六)以基础设施融合为关键支撑,加快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

    (七)以治理体系融合为根本保证,一体推进城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B.10 推动广州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分析研究*

   一 广州市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发展变化分析

    (一)农业生产总体稳步增长

     1.总量变化情况

     2.行业变化特点

    (二)农村居民家庭常住人口逆势增长

     1.农村人口稳步增长,家庭规模逐渐缩小

     2.镇村从业人员不断增加,农业从业人员持续减少

     3.农民文化程度有所提高,但总体水平仍然较低

    (三)农村居民收入快速增长

     1.农村居民收入维持在高位增长水平

     2.农村居民主要收入愈加偏向于工资性收入

   二 广州市促农增收的优劣势分析

    (一)农业资源禀赋约束明显

    (二)农林牧渔业内部结构持续优化

    (三)粤港澳大湾区农产品市场活力持续增强

    (四)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距持续加大

    (五)农村人力资源劳动参与率不充分但素质稳步改善

   三 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对策和建议

    (一)推进发展设施农业生产

    (二)加大职业农民培训与教育

    (三)加大农业技术推广和普及

    (四)拓宽农户农业生产资金渠道

    (五)利用政府公共信息服务系统引导农户生产

    (六)创新农业生产性服务体系——农业服务公司+农户

    (七)明确政府、农户、企业权责义务关系

  B.11 粤港澳大湾区城乡融合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一 大湾区城乡融合的历史进程*

    (一)政府主导的城乡二元发展阶段

    (二)市场推动的城乡二元发展阶段

    (三)协调推进的城乡融合发展阶段

   二 大湾区城乡融合发展面临三大突出问题

    (一)大湾区区域发展不平衡

    (二)大湾区城乡发展不协调

    (三)大湾区农业农村发展不充分

   三 大湾区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的机遇

    (一)新型城镇化战略全面部署

    (二)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

    (三)大湾区战略全面推进

    (四)“双区”“双城”联动建设

    (五)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四 大湾区城乡融合发展遭遇诸多挑战

    (一)市场环境日趋紧张

    (二)制度与观念的异质性

    (三)城乡协调发展历程漫长

    (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负担重

    (五)乡村资源禀赋与利用的有限性

   五 推进大湾区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的思考

    (一)加快推进大湾区各市协调发展

    (二)加快推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三)加快推进大湾区新型城镇化

    (四)加快推进大湾区各市的制度衔接

    (五)加快完善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

  B.12 补跨界交通短板促穗莞合作的政策研究*

   一 穗莞跨界交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跨珠江口通道严重不足

    (二)道路衔接体系不完善

    (三)城市轨道交通衔接不足

   二 新机遇新战略为优化穗莞跨界交通网络带来重要契机

   三 优化穗莞两市跨界交通网络的建议

    (一)完善穗莞战略合作体制机制

    (二)加快完善跨界地区综合交通衔接网络

    (三)探索两市交通衔接可持续合作模式

 Ⅳ 区域发展篇

  B.13 探索“三大融合”建设现代化中等规模生态之城的路径研究*

   一 现代化中等规模生态城区建设取得的新进展

    (一)坚持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事业

    (三)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生态宜居家园

    (四)坚持城乡融合,乡村振兴取得突破性进展

   二 “三大融合”的内涵分析和发展战略

    (一)坚持“国家级增城开发区带动”推进产城融合

    (二)坚持“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带动”推进城乡融合

    (三)坚持“三宜融合”推进宜业宜居宜游优质生活圈建设

   三 “三大融合”与现代化中等规模生态城区的关系

    (一)产城融合发展助推现代化之城建设

    (二)城乡融合发展助推中等规模之城建设

    (三)三宜融合发展助推生态之城建设

   四 关于“三大融合”推进现代化中等规模生态城区实施路径的建议

    (一)科学把握现代化中等规模生态城区的目标定位

    (二)立足更大范围产城融合,探索建设穗莞惠融合发展示范区

    (三)立足更大范围城乡融合,高标准参与建设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广清接合片区

    (四)立足更大范围三宜融合,高标准参与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北部生态文化旅游合作区

  B.14 乡村振兴背景下广州市从化区特色小镇的建设成效、短板、对策*

   一 从化特色小镇的发展内涵与战略布局

    (一)特色小镇的发展内涵

    (二)特色小镇的战略布局

   二 从化典型特色小镇的示范性成效

    (一)生态设计小镇:生态设计策源主题

    (二)南平静修小镇:静修主题

    (三)米埗小镇:高端民宿集群

    (四)莲麻古小镇:生态、酿酒文化

    (五)西和万花风情小镇:花卉都市观光新农业

    (六)西塘童话小镇:休闲生态新农业

    (七)艾米稻香小镇:互联网科技赋能新农业

   三 制约从化特色小镇发展的短板与不足

    (一)产业协同带动作用弱,小镇发展呈同质化趋势

    (二)人才严重不足,难以突破引才、留才、用才的发展瓶颈

    (三)公共基础设施落后,难以满足引资、引才、引产的环境要求

    (四)各类生产要素的不合理配置,阻碍当前特色小镇建设发展步伐

    (五)农村融资条件与环境相对薄弱,乡村农民主体参与度低

   四 进一步优化特色小镇发展的战略对策

    (一)强化发展要素的共建共享,发挥产业协同带动作用

    (二)加快破解乡村人才瓶颈,完善人才保障体系

    (三)“软硬”条件结合,完善公共基础设施环境

    (四)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

    (五)加强农村就业创业融资服务,从根本上改善农民增收问题

  B.15 广州市白云区花卉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一 白云区花卉产业发展概况

    (一)区位优势突出,白云区花卉产业具备“先天”条件

    (二)产业布局成型,白云区花卉产业迎来“后天”发展

    (三)坚持规划引领,白云区花卉产业明确发展方向

   二 白云区花卉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集聚效应不明显

    (二)土地和人才问题制约产业发展

    (三)产业链条不完整

    (四)品牌影响力不足

   三 推动白云区花卉产业发展的思路与建议

    (一)以产业园建设为抓手,推动花卉产业发展

    (二)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三)努力突破土地瓶颈制约,着力构建引才机制

    (四)打造花卉全产业链条,提高花卉产业效益

    (五)加强科技创新与宣传推广,打造花卉产业知名品牌

  B.16 广州市白云区自然村落发展的现状与思考*

   一 白云区自然村落呈现八大特征*

    (一)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水平较高,与广州市都市形态连成一体

    (二)城镇化发展程度较高,是都市服务业从业人员聚居宝地

    (三)村改居体制改革加快了城乡一体化进程

    (四)一些历史古村落在城市建设中得到保留

    (五)不少自然村生态保护良好,人和自然和谐相处

    (六)交通网络四通八达,具有较好区位优势

    (七)产业集聚效应初步形成,发展特色比较鲜明

    (八)仍有一些自然村落发展相对滞后

   二 白云区自然村落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村落外来人口的服务管理薄弱

    (二)村落特色主导产业发展有待加强

    (三)历史文化传承缺乏载体

    (四)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协调难

    (五)村内产业尚需转型升级

   三 对白云区自然村落发展的思考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各级责任

    (二)准确定位新型城乡关系,强化规划引领,前瞻性实施规划布局

    (三)加强社会治理创新,做好村落外来人口的服务管理

    (四)提升村落人居环境,优化村落产业布局

    (五)加强宣传教育,营造全社会重视、保护自然村落和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

  B.17 广州市从化区实现产业兴旺的对策研究

   一 从化实现产业兴旺的重要举措:人才、技术、经验的耦合*

    (一)人才与技术耦合是产业兴旺的基础

    (二)经验与技术的耦合是产业兴旺的条件

    (三)人才、技术和经验耦合是产业兴旺的关键

   二 从化产业兴旺的成效集中体现*

    (一)都市农业及林下经济的发展

     1.都市休闲特色农业新发展

     2.创新销售模式促进林下经济发展

    (二)乡村农旅业融合发展

     1.乡村旅游业、民宿业、餐饮业一体化发展

     2.农民成为农旅业劳动力的重要供给

    (三)红色文化产业的新发展

   三 制约从化实现产业兴旺的短板与不足

    (一)核心人才稀缺是制约发展的第一瓶颈

    (二)难以满足高新技术对产学研环境的要求

    (三)本土文化与技艺盘活利用率较低

    (四)城乡产业资源要素流动性低

    (五)农村农业建设用地紧张

   四 推动从化实现产业兴旺的思考和探索

    (一)打破乡村建设人才稀缺瓶颈,加大人才支持保障力度

    (二)强化政策、资金、环境支持,促进高新技术的注入

    (三)挖掘盘活本土文化与传统经验手艺,形成新兴文化产业基础

    (四)加强城乡发展要素的流动,促进发挥产业协同作用

    (五)加强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提高农村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

  B.18 广州市增城区城乡居民收支情况分析及对策建议*

   一 城乡居民收入结构优化,生活水平稳步提升

    (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破5万元,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均超GDP

    (二)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力度大,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超城镇,差距进一步缩小

    (三)把稳就业放在首位,城乡居民工资性收入对可支配收入的贡献率稳居首位

    (四)营商环境优化,城市发展品质提升,城乡居民财产净收入、经营净收入同步增长

    (五)惠民政策深入民心,民生福利有保障,城乡居民转移净收入稳步增长且农村增速超城镇

   二 消费支出提质升级,城乡融合发展进一步加深

    (一)城乡居民消费活跃,消费潜力进一步释放

    (二)城乡居民生活品质提升,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

    (三)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城乡居民居住消费支出差距进一步缩小

    (四)枢纽型交通体系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交通通信消费支出同步增长

    (五)城乡一体的公共资源配置进一步均等化,农村居民教育文化娱乐消费向城镇水平靠拢

    (六)医疗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城乡居民医疗保健消费热度较高

   三 当前城乡居民收入稳增长存在的困难

    (一)受外部经济形势影响,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城乡居民工资性收入增长动力不足

    (二)疫情期间城乡居民消费心理趋向保守,经营性收入增长面临较大压力

    (三)现代农业产业链不完善,农业生产经营保障体系有待加强

   四 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政策指导,帮助企业尽快恢复生产

    (二)加强就业指导,帮助重点人群稳定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

    (三)创新流通销售技术应用,提高生产经营活力,增加二、三产业经营性收入

    (四)强化政府职能服务,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稳定农业经营性收入

    (五)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改善民生福祉,增加居民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

    (六)加强政策性引导,充分释放城乡居民消费潜力,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Ⅴ 农村调查篇

  B.19 广州市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资源有效利用调查报告*

   一 七个农业区*集体建设用地的调查分析

    (一)农村居民最支持公益性公共设施用地用于发展乡村产业,六成左右村民满意当前集体建设用地的管理

    (二)整合并合理规划集体建设用地和简化用地申请审批流程是农村居民的关注重点

   二 七个农业区农村居民宅基地的调查分析

    (一)九成四的农村居民在村内拥有宅基地,主要为村分配和继承地上建筑获得

    (二)九成七的农村居民的宅基地自用,部分村民因宅基地上建筑物出租或经营而增收

    (三)村集体统一管理和建设休闲健身场所是农村利用闲置公益性设施及经营性用地的主要方式

   三 整合利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存在的问题

    (一)集体建设用地面积小且土地零散和配套设施落后,难以形成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

    (二)集体建设用地以土地外包、出租和开展农业种植养殖为主,利用方式较为单一

    (三)集体建设用地申请审批流程复杂,且存在政策文件“水土不服”等问题

    (四)融资和引入企业建设难度大,集体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且缺乏活力

    (五)土地确权登记工作有待进一步推进

   四 有效利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资源的对策建议

    (一)整合用地:严格执行用地标准和红线,整合现有集体建设用地资源

    (二)用“活”资源:结合乡村特色,合理利用集体建设用地

    (三)简化流程:简化审批流程,加强用地监督和建设用地情况公开公示

    (四)完善管理:加强村级干部建设管理,吸引本地人才返乡建设

    (五)加快确权:推进“房地一体”确权登记,摸清集体建设用地情况

  B.20 广州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现状的调查报告*

   一 调查村文化设施配备及使用情况

    (一)文化设施配备:各村拥有的文化设施和村民知晓情况存在差异

    (二)文化设施使用:各类设施使用率在二至四成

    (三)文化设施认可:场地环境评价最好

   二 调查村村民文化生活现状

    (一)业余活动:以看电视、上网/玩手机为主

    (二)文化活动开展和参与:经常开展和参与的频率不高

    (三)文化活动组织主体:多数以村委会为主

    (四)文化活动形式:送温暖活动最普遍,也最受欢迎

   三 调查村村民对本村公共文化服务的评价

    (一)文化生活丰富度:村民认为变好的比例超七成

    (二)文化设施和活动满足度:超七成受访者认为可以满足需求

    (三)文化设施和活动重要度:九成以上村民认为重要

    (四)本村文化/文物保护与传承重视度:近九成村民认为重视

    (五)对于本村文化建设工作的满意度:各方面满意度均在八成以上

   四 调查村公共文化服务存在的不足及期待

    (一)普遍存在资金不足情况

    (二)期待完善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五 农村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一)存在问题

     1.基础设施配备不全,维护和更新不到位导致使用率低

     2.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不到位,村民活动参与积极性不足

     3.缺乏科学规划和长效机制,公共服务人才不足

     4.活动形式单一,吸引力不足

    (二)对策建议

     1.加大对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倾斜力度

     2.把公益活动与本地历史文化结合起来

     3.加大社会资本下乡力度

     4.建立健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长效机制

  B.21 广州市农村产业发展及居民就业现状评议调查报告*

   一 乡村产业覆盖面广,类型上侧重于生活性服务业,产业发展政策知晓率有提升空间

    (一)近九成受访者表示所在村的企业、个体工商户和规模农户,主要经营类型为生活性服务业

    (二)个体工商户、企业、规模农户等经营者和村镇干部对于乡村产业振兴相关政策的知晓率高于普通村民

   二 乡村产业发展带来就业机会,发展仍面临诸多难题

    (一)乡村产业兴旺提供更多就业机会,超四成农村居民或其家人在本村企业、个体工商户或规模农户工作

    (二)村内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和就业机会增多是企业、个体工商户和规模农户发展带来的最大变化

    (三)缺少资金和销路不畅是当前乡村产业发展面临的最主要问题,专业知识、技术等方面的培训是受访者最急切的需求

   三 农村居民收入增长不明显,七成半享有集体分红但收益水平不高

    (一)四成半普通村民表示2019年人均收入与2017年基本持平,七成半表示从村集体获得收益(分红)

    (二)收入是影响农村居民工作满意度的主要因素,近三成农村居民考虑过自己创业

   四 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农民就业的对策建议

    (一)突出自身特色,培育发展乡村品牌产业

    (二)保障资金投入,抓好本地人才培养和支持其返乡创业

    (三)促进增收,协同推进乡村产业发展

    (四)勇于创新,盘活“两块地”增加财产性收入

    (五)充分利用第二、第三产业优势,大力做好农村保就业工作

  B.22 广州市增城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一 增城区农产品加工业的基本状况

    (一)农产品加工产值较低,行业相对分散

    (二)农产品丰富,品牌知名度较高

    (三)农产品加工主体多元,加工能力较强

    (四)各种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二 增城区农产品加工业的主要困难

    (一)农产品加工经营户规模小,加工潜能挖掘不足

    (二)农产品加工原料取材覆盖全国,来源分散

    (三)农产品加工经营户融资难,经营维持困难

    (四)加工农产品销售渠道窄,网络销售占比偏低

    (五)加工农产品销售以内销市场为主,出口市场占比极低

    (六)受疫情影响销售减少,逾四成经营户信心不足

   三 推动增城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建议

    (一)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业现代化

    (二)大力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提高本地农产品加工率

    (三)合力推进乡村产业兴旺,吸纳本地农村劳动力就业创收

    (四)抓住网络平台红利期,以销定产助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

    (五)培育新型农业人才,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注入创新动力

    (六)合理盘活闲置用地,为农产品加工业腾出发展空间

 主要编撰者简介

 Abstract

 皮书数据库

 基本子库

姜长云:《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题应有新解法》,《中国发展观察》2015年第2期。

冯伟、石汝娟、夏虹等:《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湖北农业科学》2016年第11期。

郑戎睿、余雷:《合肥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度测评研究》,《山西农经》2019年第6期。

周立、李彦岩、王彩虹、方平:《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产业融合和六次产业发展》,《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3期。

程莉:《中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研究新进展:一个文献综述》,《农业经济与管理》2019年第2期。

陈学云、程长明:《乡村振兴战略的三产融合路径:逻辑必然与实证判定》,《农业经济问题》2018年第11期。

杨亚东、罗其友、杜娅婷、朱娅秋、巨章宏、张晴:《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产—景—村”融合发展:现状与对策》,《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1年第3期。

汤洪俊、朱宗友:《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思考》,《宏观经济管理》2017年第8期。

郭霄、徐新华:《泰州市生鲜食品冷链运输问题的调研分析》,《现代营销》2021年第2期。

邢祥焕:《我国生鲜电商物流配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物流工程与管理》2021年第1期。

林振强:《生鲜电商驱动供应链和冷链物流新发展》,《物流技术与应用》2020年第52期。

广州南方冷链物流发展促进中心:《广州冷链物流配送需求研究报告》,2020。

杨其幸、陈伟:《广东省生鲜食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探究》,《现代食品》2019年第12期。

陈澎东:《广州市生鲜宅配发展问题研究》,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5。

贾兆颖、王哲璇、张金乐、王双进:《美国、英国、日本生鲜电商行业发展模式对中国的启示》,《世界农业》2016年第8期。

欧阳芳、徐志宏:《国外冷链物流的转型分析与借鉴》,《对外经贸实务》2015年第8期。

陈龙庭:《上海环城绿带功能提升与都市休闲农业开发探析》,《科学发展》2020年第10期。

马锦义、刘庆友、达明旻、殷路路、李蓬:《乡村振兴与全域旅游背景下的国家休闲农业公园探索——以金华市金东国家休闲农业公园为例》,《江苏农业科学》2020年第1期。

赵君、赵璟:《云南磨盘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康养旅游SWOT分析及开发策略》,《安徽农业科学》2019年第13期。

余华荣、周灿芳、刘序、雷百战、牛志凯、陈思羽:《乡村振兴战略下休闲农业供给与需求优化模式——以广东24个省级农业公园为例》,《江苏农业科学》2019年第9期。

王昆欣、张苗荧:《国家农业公园的发展思路及对策建议》,《浙江农业科学》2017年第2期。

文涵:《国家农业公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措施》,《现代农村科技》2015年第22期。

钟俊:《新乡村主义视域的都市农业公园规划建设探讨——以云南省开远市小坝心为例》,《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第12期。

梁斌、吕新、王冬海、王林、侯彤瑜:《数字农业农村建设的创新实践和问题探讨——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为例》,《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20年第25期。

周清波、吴文斌、宋茜:《数字农业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中国农业信息》2018年第30卷第1期。

王宇晨、刘凤、魏岚星、孙嘉阳、王馨婉:《以数字乡村战略引领河南省新时代发展研究——以河南省鹤壁市农业信息化发展为例》,《产业经济》2020年第21期。

吕小刚:《数字农业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与对策》,《农业经济》2020年第9期。

杜佳晨:《传统与现代交织下的产业创新之路——广州蔬菜产业发展纪实》,《长江蔬菜》2020年第5期。

朱为民:《绿叶蔬菜产业技术体系日趋完善》,《上海农村经济》2013年第12期。

王雪花、支文杰、冯均科:《昆山市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长江蔬菜》2021年第3期。

孙炜:《郎溪县蔬菜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现代农业科技》2021年第3期。

张国忠、张倩:《关于汉南区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考》,《长江蔬菜》2021年第3期。

袁海江、俞文虎:《关于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服务的思考》,《科技风》2020年第29期。

赵金龙:《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分析》,《南方农业》2018年第32期。

江彩霞:《乡村振兴背景下广州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思考》,《广州城乡融合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

段丽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程中的乡村振兴路径——基于“两山”转化的视角》,《探求》2020年第6期。

齐文娥、陈厚彬、罗滔、宋凤仙:《中国大陆荔枝产业发展现状、趋势与对策》,《广东农业科学》2019年第10期。

杨玮、偶雅楠、岳婷、杨甜、李沁:《基于AHPSO-SVM的农产品冷链物流质量安全预警模型》,《包装工程》2018年第5期。

张琰:《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构建——基于成本约束的背景》,《商业经济研究》2017年第3期。

蒋侬辉、刘伟、袁沛元、邱燕萍、向旭:《荔枝保鲜包装技术研究进展》,《包装工程》2016年第15期。

汪旭晖、张其林:《电子商务破解生鲜农产品流通困局的内在机理——基于天猫生鲜与沱沱工社的双案例比较研究》,《中国软科学》2016年第2期。

樊艳琳:《探索生鲜电商如何降低物流成本》,《现代经济信息》2015年第15期。

王仙吉、孙胜耀:《乡村产业发展思考》,《合作经济与科技》2020年第23期。

陈赞章:《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政府推进模式研究》,《理论探讨》2019年第3期。

韩琼慧:《乐山市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及对策分析》,《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19年第3期。

隋芳芳、魏亦山:《加强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途径探究》,《现代经济信息》2017年第15期。

穆克瑞:《新发展阶段城乡融合发展的主要障碍及突破方向》,《行政管理改革》2021年第1期。

侯守杰:《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的绿色困境与路径》,《理论导刊》2021年第1期。

陈燕:《构建新型城乡关系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唯实》2020年第11期。

周佳宁、邹伟、秦富仓:《等值化理念下中国城乡融合多维审视及影响因素》,《地理研究》2020年第8期。

魏后凯:《“十四五”时期中国农村发展若干重大问题》,《中国农村经济》2020年第1期。

汪欢欢:《城乡融合视阈下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战略走向及其实现》,《农业经济》2019年第12期。

郑振源、蔡继明:《城乡融合发展的制度保障:集体土地与国有土地同权》,《中国农村经济》2019年第11期。

晋洪涛:《超大城市乡村振兴模式选择和制度性供给问题》,《科学发展》2019年第10期。

欧万彬:《“城乡融合发展”的时代特征与发展逻辑》,《北方论丛》2019年第4期。

王振坡、韩祁祺、王艳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乡融合发展思想研究》,《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9年第9期。

何仁伟:《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理论探讨、机理阐释与实现路径》,《地理研究》2018年第11期。

刘春芳、张志英:《从城乡一体化到城乡融合:新型城乡关系的思考》,《地理科学》2018年第10期。

王颖、孙平军、李诚固、刘航、周嘉:《2003年以来东北地区城乡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化》,《经济地理》2018年第7期。

张欣欣、蔡晶波:《智慧农业发展面临的困境及路径》,《乡村科技》2020年第21期。

刘学文、张智优、向绪友、周超:《关于湖南智慧农业发展的思考》,《湖南农业科学》2020年第12期。

段炼:《智慧农业发展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农村实用技术》2020年第2期。

张燕飞:《关于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探析》,《经济管理文摘》2019年第24期。

佟宇竞:《现代都市农业的发展成效、短板制约与战略思路——以广州为例》,《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年第21期。

周虎斌、杨誉、郭磊:《当前互联网在农业发展中的问题和对策浅析》,《南方农机》2017年第3期。

冯文玲:《对如何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思考》,《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年第6期。

万俊毅:《加快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广州日报》2020年12月21日。

万俊毅、韩亚丽:《粤港澳大湾区食用农产品供给能力与农业产业链功能的市域比较》,《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6期。

万俊毅等:《中心城市的乡村振兴——广州例证》,中国农业出版社,2020。

刘俊杰:《我国城乡关系演变的历史脉络:从分割走向融合》,《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1期。

吴振兴:《香港政府在乡村城市化中的作用与特点》,《中国农村经济》2001年第9期。

王鹏:《粤港澳大湾区乡村治理的价值意蕴及路径考察——基于城乡融合的视角》,《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6期。

周春山、杨高:《广东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收益预测及分担机制研究》,《南方人口》2015年第5期。

李琼、李松林、张蓝澜、李昊、刘毅:《粤港澳大湾区人口老龄化时空特征及其经济效应》,《地理研究》2020年第9期。

张衔春、杨宇、单卓然、林雄斌、牛方曲:《珠三角城市区域治理的尺度重构机制研究——基于产业合作项目与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的比较》,《地理研究》2020年第9期。

张衔春、栾晓帆、李志刚:《“城市区域”主义下的中国区域治理模式重构——珠三角城际铁路的实证》,《地理研究》2020年第3期。

林雄斌、杨家文:《粤港澳大湾区都市圈高速铁路供给机制与效率评估——以深惠汕捷运为例》,《经济地理》2020年第2期。

刘毅、王云、杨宇、马丽:《粤港澳大湾区区域一体化及其互动关系》,《地理学报》2019年第12期。

袁敏贤、周锐:《广州与东莞城际公交规划分析》,《交通与运输》2019年第5期。

马学广、唐承辉:《新国家空间理论视角下城市群的国家空间选择性研究》,《人文地理》2019年第2期。

陈雯、王珏、孙伟:《基于成本—收益的长三角地方政府的区域合作行为机制案例分析》,《地理学报》2019年第2期。

李郇、周金苗、黄耀福、黄玫瑜:《从巨型城市区域视角审视粤港澳大湾区空间结构》,《地理科学进展》2018年第12期。

张衔春、栾晓帆、马学广、林雄斌:《深汕特别合作区协同共治型区域治理模式研究》,《地理科学》2018年第9期。

张衔春、陈梓烽、许顺才、陈鹏、单卓然:《跨界公共合作视角下珠三角一体化战略实施评估及启示》,《城市发展研究》2017年第8期。

胡刚、廖小珊:《城市融合的模式·机制·途径研究》,《现代城市研究》2011年第10期。

林树森:《广州城记》,广东人民出版社,2013。

张东明主编《广州策论——一个国家中心城市的发展战略思辨》,南方日报出版社,2013。

袁奇峰:《从规划研究到城市研究——一个广州城市规划师的立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

吴良镛、吴唯佳等:《“北京2049”空间发展战略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编《上海2050:面向未来30年的上海发展战略研究平行报告》,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

尹传民:《构建长春英俊镇为国家级特色小镇的规划策略研究》,《吉林建筑大学学报》2019年第1期。

潘琦:《区域经济发展中特色小镇开发的意义、困境与对策》,《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年第4期。

李丽娜、张学军、徐蕊:《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思想及其对特色小镇建设的启示》,《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4期。

周子健、孙震宇:《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特色小镇建设研究——以盱眙县龙虾小镇为例》,《大众标准化》2020年第22期。

付铁岩:《生态理念下的农村旅游特色小镇经济体系建构策略研究》,《农业经济》2020年第11期。

朱远红:《长沙市花卉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思考》,《林业与生态》2020年第12期。

张璇、陆文明:《中国花卉认证发展现状及建议》,《世界林业研究》2020年第12期。

关伟、过聪、向发云、陈锋、韩永超、曾祥国、张庆华:《湖北省花卉产业调研报告》,《湖北农业科学》2020年第59期。

《白云区花卉现代产业园建设规划(2020~2030年)》,2019。

《广州市白云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2019。

王允双、贾玉芳、张隆:《传统村落的保护策略与复兴发展研究——以上河自然村为例》,《建筑与文化》2019年第5期。

孙舒宜:《基于演绎法的古村落保护研究——以磁圭村和潘家湾为例》,《建筑与文化》2018年第8期。

常燕勋、夏青、常江涛:《自然村落的保护与更新要素探析——以邯郸市鸡泽县常庄村为例》,《规划师》2015年第31期。

单明、刘彦青、马荣江、聂亚洲、丁星利、赖泽民、杨旭东:《我国农村自然村落的未来发展——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分析》,《中国工程科学》2021年第23期。

连燕华、马晓光:《我国产学研合作发展态势评价》,《新材料产业》2001年第3期。

丛琳:《乡村振兴中农旅融合问题及对策》,《现代企业》2020年第11期。

董海波:《乡贤群体的演变及推动其参与乡村治理的路径探究》,《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21年第1期。

党国英:《深化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中国经贸导刊》2020年第21期。

王红曙:《巧用农村资源,主动构建经验中实现“生态化”》,《科幻画报》2020年第12期。

增城区政府:《2020年增城区政府工作报告》。

晋洪涛:《超大城市乡村振兴模式选择和制度性供给问题》,《科学发展》2019年第10期。

卞金钟:《基于2017年城乡居民收支构成的典型相关分析》,《统计与管理》2019年第2期。

孙爱存:《从城乡居民收支看青海居民生活发展变化》,《柴达木开发研究》2019年第6期。

黄海波、卢其才:《进一步优化财政收支结构,持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政策建议》,《经济研究参考》2018年第12期。

郭敏英、罗雅慧:《把握城乡收支特点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河北省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问题研究》,《统计与管理》2016年第2期。

彭小霞:《基于农用地生态安全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市场化流转的法律制度之构建》,《当代经济管理》2021年第1期。

李怀:《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收益分配改革:模式、困境与突破》,《东岳论丛》2020年第7期。

吴昭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土地增值收益分配:试点总结与制度设计》,《法学杂志》2019年第4期。

刘亚辉:《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入市的进展、突出问题与对策》,《农村经济》2018年第12期。

郭珍:《中国耕地保护制度的演进及其实施绩效评价》,《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2期。

陈春、张爱玲、于立、冯长春:《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空间研究进展与展望》,《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年第8期。

肖书芳:《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可及性提升对策》,《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年第3期。

董帅兵、邱星:《供给侧视角下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振兴——基于全国31省267个村庄的调查分析》,《图书馆学研究》2021年第2期。

陶晶:《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路径选择》,《农业经济》2020年第8期。

范晓韵:《县域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存在的问题及实现策略》,《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20年第1期。

左兰:《农村公共文化供需矛盾何解》,《人民论坛》2019年第7期。

吕宾:《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文化重塑的必要性、困境与路径》,《求实》2019年第2期。

廖晓明、徐海晴:《新时代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需问题探析》,《长白学刊》2019年第1期。

李锋:《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侧改革与效能提升》,《农村经济》2018年第9期。

高启杰、杨瑞:《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需要“四链重构”》,《农产品市场》2021年第4期。

尹正中:《浅述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家参谋》2021年第3期。

黄宏武:《广州市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分析》,《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年第12期。

石萌:《乡村经济振兴数字化道路与产业模式选择》,《农业经济》2020年第12期。

方晓红:《浅析功能农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对策》,《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年第5期。

韩雨珂:《农产品加工业在求新求变中拥抱2021》,《农产品市场》2021年第3期。

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农业产业强镇建“圈”促发展六大模式——全国已批准建设811个打造乡村产业发展高地》,《农产品市场》2021年第1期。

孙丽红:《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建设农业强省》,《新农业》2020年第24期。

杜鑫:《培育壮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思考与建议》,《中国发展观察》2020年第24期。

蔡亚东、陈兴林、杨红、康玉:《红塔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基层农技推广》2020年第1期。

王长虹、李海英:《小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缓慢原因及建议》,《现代农业科技》2020年第3期。

王振坡、韩祁祺、王艳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乡融合发展思想研究》,《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9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