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27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61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17)图书

Beijing Report on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2017)

SSAPID:101-6802-9618-60
ISBN:978-7-5201-1684-8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重点跟踪研究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态势,以整体运行、区域动态、专题研究、行业发展为基本内容,综合研究2016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状况,分析全市及下辖行政区、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中关村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的产业发展现状与进展,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带一路”、投融资等视角探讨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思路,并对部分行业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

相关信息

丛书名:创意城市蓝皮书
编 辑:冯咏梅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7年12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G1 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

 子库介绍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皮书系列

 法律声明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17)编委会

 Preface to the Blue Book of Creative Cities

 皮书数据库

 Abstract

 Ⅰ 总报告

  B.1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与展望

   一 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为北京文化创意产业提供新机遇

    (一)《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指明方向

    (二)围绕文化中心建设出台的系列政策有助于激发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创造活力

    (三)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北京文化创意产业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四)地区经济新常态对文化创意产业提高支撑能力提出新要求

   二 文化创意产业规模稳步扩大,文化消费增长乏力

    (一)产业规模稳步扩大,增长速度震荡中趋稳,增加值占GDP比重稳中有升

    (二)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增速多数年份高于GDP增速

    (三)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产业创造了大部分收入和利润,但近年来收入比重有所下降

    (四)城镇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近年来出现负增长

    (五)全市文化娱乐消费支出近两年有所降低

   三 产业细分领域实现稳定增长,内部结构基本稳定

    (一)多数领域实现稳定增长,文化艺术和旅游、休闲娱乐领域资产有所降低,新闻出版领域收入有所降低

    (二)新闻出版领域人均创造增加值最高,广播、电视、电影领域人均资产最高,艺术品交易领域人均创造收入最高

    (三)设计服务领域规模以上法人单位收入增长最快

    (四)艺术品交易,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文化艺术三个领域的增加值年均增速较高

    (五)艺术品交易和文化艺术领域的收入年均增速较高

    (六)新闻出版和旅游、休闲娱乐领域的增加值份额持续降低

   四 优势领域构建差异化发展的区域格局

    (一)综合来看,海淀区贡献收入和利税最大,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人均创造收入最高,昌平区人均创造利润最高

    (二)海淀区和石景山区以文化科技融合业态引领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三)朝阳区以传媒影视融合和文化艺术服务为特色带动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四)东城区以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引领全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艺术品交易是全市的龙头

    (五)西城区以新闻出版、设计服务和艺术品交易为特色带动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六)丰台区以戏曲文化艺术和数字出版引领全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七)怀柔区和大兴区以传媒影视业态引领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八)顺义区以广告会展业态为核心引领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九)门头沟区和房山区以文化旅游业态为特色引领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十)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建设稳步推进

     1.功能区是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主要空间载体

     2.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功能区是重要增长极

     3.CBD-定福庄国际传媒产业走廊功能区是重要空间增长点

   五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趋势展望

    (一)强有力的领导机构助推文化创意产业提质增效

    (二)“三个文化带”建设将为首都文化创意产业铺陈发展底图

    (三)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将成为引领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的重要节点

    (四)文化创意产业的产值比重和增速仍有上升空间

    (五)科技创新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撑力进一步提升

    (六)文化消费潜力的进一步释放将对产业形成有力的拉动作用

 Ⅱ 区域动态篇

  B.2 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立足创新驱动,聚焦高端引领,全力打造文化产业发展新高地

   一 发展情况

    (一)产业规模:稳中有进,支柱作用日益凸显

    (二)产业结构:“阶梯”形结构特征显现

    (三)产业环节:向上下游纵深发展,注重全产业链打造

    (四)产业层级:科技含量、创意程度、附加值有效提升

   二 创新举措

    (一)建立健全联动机制,形成强大工作合力

    (二)筹划部署顶层设计,精心绘制发展蓝图

    (三)发挥先行先试优势,释放企业创新活力

    (四)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金融服务体系

    (五)加快园区转型升级,深入推进产城融合

    (六)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形成创新创意生态

    (七)建立区域协作机制,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

   三 发展思路

    (一)抓政策体系,促进创新发展

    (二)抓高端定位,促进融合发展

    (三)抓项目建设,促进提质发展

    (四)抓公共服务,优化发展环境

    (五)抓宣传推介,提升品牌影响力

  B.3 东城区:传承与创新共生,文化与金融合作,引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一 优势领域

    (一)文化艺术业

    (二)新闻出版业

    (三)艺术品交易业

    (四)旅游、休闲娱乐业

   二 文化金融

   三 具体措施

    (一)创建“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推进文化要素市场建设

    (二)制定出台产业政策,优化文创发展环境

    (三)支持举办文化活动,搭建展示交流平台

    (四)加强调查研究,服务区内文创企业

   四 重点工作

    (一)继续大力推进“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建设

    (二)继续发挥好财政资金作用,优化资金使用方式

    (三)继续完善平台建设,为区内文创企业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B.4 西城区:创新引领,融合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稳步提升

   一 发展态势

   二 发展特点

    (一)重点产业引领作用突出

    (二)多业态融合发展

    (三)培育产业核心竞争力

    (四)跨区域合作提高产业辐射能力

   三 发展思路

    (一)以规划计划为先导,谋划长远发展

    (二)以政策制定为重点,引导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三)以品牌建设为着力点,提升文创园区的发展品质

    (四)加快文化品牌建设,扩大区域文化影响力

    (五)完善文创服务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六)建立产业分析研判机制,做好产业的引导提升

  B.5 朝阳区:创新驱动,融合发展,推进文化创意产业提质增效升级发展

   一 发展概况

    (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三)重点项目稳步推进

   二 发展特色

    (一)科学规划引导发展

    (二)完善政策促进发展

    (三)加强服务推动发展

    (四)强化融合提升发展

   三 发展思路

    (一)完善政策体系,促进创新发展

    (二)坚持高端定位,促进融合发展

    (三)统筹项目建设,促进提质发展

    (四)强化公共服务,优化发展环境

    (五)加强宣传推介,提升品牌影响力

  B.6 丰台区:做强文化创意产业,助力文化丰台建设

   一 丰台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资源优势更加凸显

   二 丰台区2016年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概况

   三 丰台区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举措

    (一)加强研究,做好顶层设计,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1.发布《丰台区文化创意产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2.积极开发利用文化空间和文化资源调研成果

     3.发布《丰台区“十三五”时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

     4.完成“丰台区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实施意见”课题研究工作

     5.汇总编制印发各项政策

     6.积极探索基金服务文化创意产业的新模式和新路径

    (二)政企联动,做好服务引导,营造优越的经济环境

     1.发布相关政策,落实文创专项资金项目工作

     2.支持“众创空间”建设,积极鼓励企业“走出去”

    (三)重点突破,做好平台建设,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

     1.推进戏曲文化中心建设

     2.继续搭建文化协同创新平台

     3.建设文化园区,集聚产业发展要素

     4.优化人才队伍,集聚文创精英力量

    (四)创新探索,做好特色品牌,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

     1.成功举办“2016北京戏曲文化周”活动

     2.推动长辛店地区历史文化资源的发掘、提炼和保护工作

     3.持续办好丰台区惠民文化消费季

    (五)总结策划,做好宣传推广,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1.系统梳理和宣传“十二五”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成果及经验举措

     2.持续做好信息宣传工作

     3.继续完善“三位一体”的新媒体平台

   四 丰台区“十三五”时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趋势

    (一)促进特色文化片区(小镇)建设

    (二)打造重点文创园区

    (三)做强特色文化产业

     1.戏曲文化产业

     2.数字创意产业

     3.康养休闲产业

     4.红色文化产业

    (四)发展重点文化产业

     1.设计服务产业

     2.会议展览产业

     3.艺术品交易产业

     4.影视传媒产业

  B.7 石景山区:科技创新驱动文化创意发展,助力区域经济提质增效

   一 2016年产业发展整体情况

    (一)文创企业入驻势头不减

    (二)经济总量持续稳步增长

    (三)产业融合发展特色鲜明

   二 推动产业发展的具体举措

    (一)加强顶层设计,出台产业支持政策

    (二)围绕创新创业,推进文创众创空间建设

    (三)落实创新驱动,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平台

    (四)完善服务体系,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三 下一步发展思路

    (一)招大引强,提质增效,促进产业高端融合发展

    (二)筹划基金,优化平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三)突出特色,激励创新,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

    (四)完善措施,提升品牌,深化“石景山服务”

  B.8 海淀区:文化科技融合新动能增强,支撑区域经济转型升级

   一 海淀区文化创意产业总体情况

   二 海淀区文化创意产业分行业发展情况

   三 海淀区文化创意企业发展情况

   四 海淀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情况

   五 海淀区文化出口现状分析

    (一)概况

    (二)问题

  B.9 门头沟区:文化引领,提升品牌,推动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

   一 2016年门头沟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一)产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

    (二)文化创意产业体系稳中有变

   二 主要工作措施

    (一)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二)吸引优质企业入驻

    (三)优化金融服务环境

    (四)提升文化品牌影响力

    (五)丰富文化创意融合业态

     1.积极推进文游合一,促进文化创意旅游产业生长

     2.促进非遗活态传承与文创产业发展相融合

     3.整合特色生态人文资源,促进文化体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六)扩大文化消费规模

    (七)加强宣传推介,扩大产业影响力

   三 下一步发展思路

    (一)围绕顶层设计,逐步推进落实

    (二)提升产业活力,推进融合发展

    (三)壮大市场主体,培育文化创新驱动力

    (四)加强宣传推介,优化产业环境

  B.10 房山区:转型发展,优化环境,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升

   一 房山区文化创意产业基本情况

    (一)完善政策支撑体系,加强产业规划引导

    (二)理顺机构体制

    (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速

    (四)整合资源,提升服务能力

    (五)宣传推介力度不断加大

   二 房山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现状特点与未来发展机遇

    (一)房山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现状特点

     1.产业整体呈现“小、散、弱”状态

     2.产业政策有待进一步落实完善

     3.人才发展机制尚不健全,创新驱动力有待提升

     4.缺乏资本、信息、人才等要素的平台建设

    (二)未来发展机遇

     1.发展战略

     2.空间布局

   三 下一步工作思路与措施

    (一)进一步优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政策环境

    (二)积极打造产业发展服务平台

    (三)推动文化创意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四)积极推动重大项目建设和骨干企业发展

    (五)积极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借力发展

    (六)进一步提升宣传推介与服务能力

    (七)加强监督考核,加大统筹管理工作力度

   四 一核、两带、九园(区)、十八个重点项目

    (一)一核:北京(房山)历史文化旅游集聚区

    (二)两带:文化科技创新发展带和生态休闲特色发展带

     1.文化科技创新发展带(沿G5高速)

     2.生态休闲特色发展带(沿108国道)

    (三)九园(基地)

  B.11 通州区:以大运河文化带和人才建设为抓手,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大发展

   一 通州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二 文化委多举措立体打造文化创意产业

    (一)出台政策,宏观构建

    (二)借助资金,加强引导

    (三)搭建平台,宣传推广

    (四)厘清思路,人才为先

    (五)注重并加强京津冀协同发展

   三 明确发展定位,重点项目齐发展

    (一)宋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

    (二)北京出版发行物流中心

    (三)北京环球主题公园

    (四)台湖演艺小镇

   四 突出品牌建设,产业后劲持续增强

   五 通州区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队伍的现状

    (一)稳步推进区文创人才队伍建设,促进文创产业发展

    (二)吸纳就业人员减少,人员结构发生变化

   六 通州区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队伍的特征

    (一)年龄、学历结构趋于合理,但与北京市文创人才相比,呈现年龄较大、学历较低的特点

    (二)行业分布差异较大,人才流动性强

    (三)以实现个人价值为主要工作目标

    (四)人才引进和扶持政策有待加大宣传力度,并进一步落实和完善

   七 存在问题与不足

    (一)经济总量不足,行业规模较小

    (二)产业集聚较为松散,尚未形成完整、高效的产业链

   八 新政策、新形势、新规划带来新机遇

    (一)首都疏解整治提升,为通州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创造了空间机会与可能

    (二)城市副中心建设,促进通州城市配套建设,拉动文化消费,直接或间接地促进通州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三)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为通州及首都发展注入文化内涵,打造世界认可的国家文化符号

   九 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政策吸引

    (二)行政推动

  B.12 顺义区:创新发展模式,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升级

   一 基本情况

   二 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经验

    (一)深化产业研究,完善促进政策

    (二)重点产业、功能区建设不断巩固

    (三)积极落实北京市文创重点工作

    (四)开展文化惠民活动,促进文化消费

    (五)优化平台,加强企业宣传和服务

    (六)加大资金扶持

   三 文化创意产业的不足与问题

    (一)产业整体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区域文化品牌建设不足

    (三)产业服务保障体系需要进一步健全

   四 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做好顶层设计,打造区域特色产业格局

    (二)推进主导产业升级转型

    (三)开展文化创意产业资源普查,加强政策引导,发挥市、区两级专项资金的导向作用

    (四)树立品牌形象,打造区域文化名片

    (五)把握区位优势,加快对外文化贸易发展

    (六)紧抓先机,融入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

  B.13 怀柔区:全力打造优势集聚、蓬勃发展的影视产业示范区

   一 2016年怀柔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四大领域支撑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二)影视产业成为全区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主力

    (三)影视项目支撑更加有力

   二 怀柔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特点

    (一)北京电影学院新校区等重点项目落户

    (二)重点项目有序推进

    (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得到加强

     1.“双创”平台建成运行

     2.影创空间投入运营

    (四)政策规划出台实施

    (五)影视品牌活动有声有色

     1.北京国际电影节在怀柔隆重举办

     2.电影嘉年华活动异彩纷呈

     3.北京文博会精彩亮相

     4.北京电视节目交易会成果丰硕

    (六)建立重点客户群强化招商服务

   三 怀柔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与解决思路

    (一)面临的挑战

     1.文化创意产业规模较小,产业发展潜力亟待挖掘

     2.产业空间资源待开发盘活,区位环境要素瓶颈亟须突破

     3.产业链与价值链高端环节短缺,文化创新发展活力亟待增强

     4.政策效果亟待发挥,影视产业公共服务体系有待完善

     5.产业融合能动性不高,“文化+”产业发展格局有待形成

    (二)解决思路

     1.坚持以发展影视产业为核心

     2.坚持以重点产业项目为抓手

     3.坚持以支撑体系建设为依托

     4.坚持以促进企业发展为根本

   四 怀柔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趋势展望

    (一)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完善影视产业链条

     1.明确影视产业示范区建设功能重点

     2.围绕功能定位全力引进建设重点项目

    (二)盘活存量促进转型,加强招商激活消费

     1.盘活闲置土地资源,引导低端企业退出转型

     2.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扩大影视消费规模和群体

    (三)搭建产业功能平台,提升影视服务水平

     1.运行好O2O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实施“影视服务示范工程”

     2.利用好影视企业孵化平台,发挥影创空间助推加速作用

     3.搭建影视金融服务平台,加速金融助推产业发展

     4.搭建影视科技服务平台,助力影视企业创新发展

     5.搭建影视高端智库平台,抢占影视人才制高点

    (四)注重品牌体系建设,推出怀柔智造,打造怀柔品牌

     1.树立“怀柔智造”新形象

     2.打造怀柔特色文化品牌

    (五)开阔全球领先视野,实现区域协作发展

     1.树立京津冀协同发展意识,搭建影视产业区域协作平台

     2.主动融入“一带一路”,串联沿线国家影视优质资源

     3.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引进高端影视技术人才助力发展

    (六)引领广告和会展服务业高端化融合发展

    (七)提升文化旅游业融合发展品质

    (八)壮大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九)培育建设文化艺术产业园区

    (十)促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B.14 北京中关村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聚焦重点方向,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

   一 北京中关村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背景

    (一)促进科技文化融合发展的政策梳理

     1.国家层面政策导向

     2.北京市层面政策导向

    (二)北京中关村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认定及管理机制

     1.基地认定过程

     2.基地建设管理机制

   二 北京中关村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进展

    (一)海淀分基地

     1.产业整体情况

     2.海淀分基地建设进展及成效

    (二)东城分基地

     1.产业整体情况

     2.东城分基地建设进展及成效

    (三)西城分基地

     1.产业整体情况

     2.西城分基地建设进展及成效

    (四)石景山分基地

     1.产业整体情况

     2.石景山分基地建设进展及成效

    (五)朝阳分基地

     1.产业整体情况

     2.朝阳分基地建设进展及成效

   三 基地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产业促进的体制机制障碍尚存

    (二)缺乏科技文化融合相关产业统计体系

    (三)科技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未充分发挥

    (四)非首都功能疏解对基地发展的可持续性带来挑战

    (五)行业缺乏具有国内外广泛影响力的知名品牌

   四 措施建议

    (一)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完善产业政策体系

     1.加强科技创新立法

     2.提升政策体系服务效能

     3.破除行业管理的体制机制障碍

    (二)坚持聚焦重点方向,加大建设资金投入

     1.聚焦产业重点方向

     2.加大建设资金投入

    (三)加强关键技术研发,推动成果转移转化

     1.加强行业关键技术攻关,培育新兴文化业态

     2.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动传统产业升级

     3.开发利用传统文化资源,传承创新中华文化

    (四)完善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机制

    (五)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六)加强服务平台建设,提升产业创新能力

    (七)完善产业统计体系,科学规划评估考核

    (八)融入国际分工体系,参与全球产业竞争

 Ⅲ 专题研究篇

  B.15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

   一 国内文化创意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概况

   二 北京市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状

    (一)北京市文化产业发展基础

    (二)北京市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情况

   三 北京市文化产业供给侧发展的不足

    (一)高端文化产品供给严重不足

    (二)文化要素供给体系有待完善

    (三)文化企业运行成本不断攀升

    (四)文化产业供给结构发展失衡

   四 北京市推进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对策建议

    (一)加快文化体制机制改革,释放发展活力

    (二)健全文化要素供给体系,推进要素升级

    (三)强化创新驱动核心引领,提升供给能力

    (四)完善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优化发展环境

  B.16 关系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分析*

   一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空间演变

   二 关系经济地理学三元分析框架

   三 关系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分析

    (一)空间:从物理邻近到多维邻近

    (二)主体:从纵向关系到横纵关系

    (三)绩效:从成本节约到创新绩效

   四 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展望

  B.17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分析

   一 北京文创产业资金流入情况

   二 北京文创产业资本市场发展成果

    (一)银行贷款:文创领域贷款持续快速增长

    (二)私募股权融资:总规模下降,但资本对北京文创领域依然保持乐观预期

    (三)并购:北京并购规模全国领先,所涉细分领域阶梯式分布明显

    (四)新三板:挂牌文创企业增速放缓,融资以定增为主,新设子公司成主要投资方式

    (五)上市融资:监管趋严,新增上市文创企业仅4家,上市文创企业投融资趋于谨慎

    (六)债券:北京发债规模全国居首,以超短期融资券为主

    (七)信托:北京文创产业信托呈企稳上升趋势,资金集中在乐器、玩具及视听设备制造领域

    (八)众筹:文创产业众筹市场量价齐增,奖励众筹异军突起

   三 北京文创产业投融资特点与趋势

    (一)投资领域垂直细分化

    (二)投资主体多元化

    (三)投资核心聚焦内容化

    (四)投资热点综合化

    (五)投资阶段集中化

  B.18 北京加强“一带一路”对外文化传播路径研究

   一 北京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定位

    (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蕴

    (二)与时俱进的文化传播引领

   二 北京“一带一路”对外文化传播现状分析

    (一)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对外文化传播,但缺乏核心价值引领,使北京文化对外传播的影响力不足

    (二)积极打造对外文化传播平台,但缺乏对“一带一路”沿线文化传播复杂性的认识,导致文化传播缺乏创新性和实效性

    (三)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文化交流,但缺乏目标针对性,受众面窄,使文化旅游、文化贸易等中外合作不够深入

    (四)认识到国际人才的重要性,但缺乏融合国际文化交流与文化传播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

   三 扩大北京“一带一路”对外文化传播的策略

    (一)倡导以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引领,融合“和合理念”与“丝路精神”,彰显北京文化的独特内涵

    (二)建立“一带一路”对外文化传播专门委员会等机构,围绕北京文化中心建设,统筹协调北京的对外文化传播和文化交流

    (三)开展北京文化及北京城市形象全球民意调查,加强对北京文化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重点目标群体研究,提高北京“一带一路”对外文化传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建设“一带一路”国家人才培养基地,推动北京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合作与交流,为北京文化对外传播提供必需的人才资源

  B.19 “一带一路”与北京对外文化贸易发展新路径

   一 北京对外文化贸易发展现状

    (一)文化服务贸易增长迅猛

    (二)文化出口结构亟待优化

    (三)文化贸易地理范围较集中

    (四)民营文化企业发挥先锋作用

   二 “一带一路”与北京对外文化贸易新形势

    (一)对外文化贸易政策环境不断优化

    (二)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化

    (三)国内城市网络联动不断拓展

   三 北京对外文化贸易发展的新路径

    (一)加快对外文化贸易与投资服务平台的体系化建设

    (二)以文化交流促进文化出口,夯实社会民意基础

    (三)以产业链带动城市网络联动,提升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

  B.20 北京数字内容产品在科普领域的应用研究

   一 北京数字内容产品在科普领域应用的现状与问题

    (一)应用的现状

     1.北京市聚集了大量可提供科普产品的数字内容企业

     2.政府资金推动了数字内容企业的产品与服务在科普领域的应用

     3.市场化力量在推动数字科普中开始发挥作用

     4.数字内容产品在科普中的传播渠道日益丰富

     5.公众对数字内容产品在科普领域的应用需求更为迫切

     6.数字内容产品已在北京市中小学科普教育课程中得到应用

     7.中关村科技产品推动数字科普工作的需求

    (二)存在的问题

     1.数字科普的内容呈现形式尚不能满足公众对科普的需求

     2.数字科普资源呈现小而碎片化的现象

     3.数字内容企业提供科普所需的产品与服务的动力不足

     4.数字内容产品在科普领域的应用缺乏可持续发展机制

     5.政府部门间的协同作用不够

   二 国外数字内容在科普领域的应用现状

    (一)政府各部门联合推动科普

    (二)企业与公众深度参与科普内容开发

    (三)公私合作,形成多元化的科普投入格局

    (四)完善规范的全流程管理与监管体制

    (五)科普和科研工作的紧密结合

   三 北京市推动数字内容产品在科普领域应用的政策措施

    (一)建立数字科普领域内容开发专家库,完善内容开发与审核制度

    (二)建立公私合营伙伴关系,创新数字科普运营模式

    (三)设立中关村数字科普推广基金,支持数字科普内容的研发与推广

    (四)提升科普工作在科研人员工作考核评价中的重要性,促进科普与科研工作的有效结合

 Ⅳ 行业发展篇

  B.21 北京文化演艺业发展研究

   一 北京文化演艺业发展基础

    (一)政策发力,推动文化创作与表演服务发展

    (二)经济实力强,奠定文化演艺消费基础

    (三)业内高端人才集聚及丰富的艺术资源为行业发展提供支撑

    (四)聚集效应和辐射力优势为文化演艺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二 北京文化演艺业发展概述

    (一)文化演艺市场持续升温,观众数量及票房实现双增长

    (二)文化演艺市场进一步开放,国际化趋势逐步显现

    (三)积极拥抱资本市场,演艺机构借力“出航”

    (四)大型企业布局产业链上下游,产业生态格局逐渐建立

   三 北京文化演艺业产业链变革趋势

    (一)制作——IP升级

    (二)运营——精细化

    (三)服务——社群化

    (四)衍生——泛娱乐化

   四 北京文化演艺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内容资源不足,原创力度有待加大

    (二)经营成本逐步增大,小剧场运营效率有待提升

    (三)销售透明度不足,票务市场有待进一步规范

    (四)消费结构单一,市场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

   五 北京文化演艺业发展建议

    (一)完善文化演艺业市场规范

    (二)统筹文化艺术设施资源

    (三)鼓励精品和原创作品制作

    (四)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B.22 北京会展业发展研究

   一 会展业发展概述

    (一)发展阶段

    (二)产业链结构

     1.会展产业链模式

     2.会展产业链效应

    (三)发展趋势

     1.会展业重心向东亚转移,品牌会展仍集中在欧美

     2.会展与科技加速融合,精准营销时代到来

     3.会展专业化趋势增强,展览内容注重精耕细作

   二 北京会展业发展概况

    (一)发展机遇与挑战

     1.京津冀一体化为北京会展业发展提供新机遇

     2.北京积极推动“国际会展之都”建设

     3.国内其他地区对会展业的高度重视给北京带来挑战

    (二)发展现状

     1.会展业发展规模壮大

     2.会展活动品质逐步提升

     3.会展场馆及设施较为完善

    (三)发展特征

     1.国际性会展增多,影响力不断增强

     2.打造自主品牌,形成会展品牌输出模式

     3.空间集聚明显,产业呈现片状发展

   三 国内外会展业先行区经验借鉴

    (一)国外会展业先行区发展分析

     1.德国——汉诺威展览中心

     2.意大利——米兰国际展览中心

    (二)国内会展业先行区发展分析

     1.上海

     2.香港

    (三)会展业先行区发展经验借鉴

     1.注重内外部产业链延伸及完善

     2.多元化方式打造国际顶级会展品牌

     3.建设先进场馆及“一站式”配套设施

     4.多途径培养会展专业人才

   四 北京会展业发展建议

    (一)打造京津冀会展共同体,鼓励联合办展

     1.强化协同意识,健全协调机制

     2.鼓励联合办展,实现抱团发展

    (二)构建“大会展”发展格局,促进融合发展

     1.以“互联网+”为契机,打造智慧会展

     2.加强产业互补,促进会展与旅游良性互动

    (三)加强会展人才队伍建设,培育核心竞争力

     1.健全人才引进机制,打造标准化人才队伍

     2.创新会展办学模式,建立会展教育培训基地

    (四)实施品牌营销策略,加快会展企业“走出去”

     1.推进优势会展资源共享,壮大本土会展品牌

     2.实施会展品牌全球营销,拓展海外市场

  B.23 北京设计产业发展形势及趋势研究

   一 设计产业的范围与界定

   二 北京设计产业的发展现状

    (一)产业发展优势突出

    (二)科技与设计深度融合

    (三)产业集聚化发展

    (四)设计惠民效果显著

    (五)品牌活动影响力增强

    (六)辐射带动效应增强

    (七)设计服务于国家及北京市重大需求

   三 北京设计产业的发展趋势

    (一)单一设计模式正在向高端综合设计服务转变

    (二)基于参与式设计的运营模式正在形成

    (三)融入全生命周期的设计创新理念将成为主流

   四 北京设计产业存在的问题

    (一)设计产业链条有待完善

    (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企业数量较少

    (三)设计的理念和认识较为局限

    (四)综合型设计师数量有待增加

   五 建议与对策

    (一)突出“大设计”的产业概念

    (二)加强设计产业的生态系统建设

    (三)搭建设计传播新平台

   六 结论

  B.24 北京电影金融的发展及对策建议

   一 2016年北京电影金融的整体状况

   二 2016年北京金融促进电影产业发展的具体情况

   三 促进首都电影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及对策建议

   四 结语

  B.25 参考文献

  B.26 附录一:北京市《文化创意及相关产业分类》(第一次修订)

  B.27 附录二:中国创意产业研究中心“创意书系”出版书目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主编简介

 摘要

 《创意城市蓝皮书》总序

本报告以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整体发展、区域动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一带一路”与产业发展等为基本内容,研究了2016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总体运行状况,分析了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11个区以及中关村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等区域的发展情况,讨论了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带一路”机遇、功能区发展、投融资和数字内容产品应用等问题,并对文化演艺业、会展业、设计产业等文化创意产业的部分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全书共分为总报告、区域动态篇、专题研究篇、行业发展篇四个部分。总报告基于新形势下北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分析了文化创意产业的机遇和挑战;梳理了文化创意产业2016年的基本表现,并对2006年以来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趋势、特点、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对产业的区域布局与发展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并依据产业基础,结合经济、政策环境对产业发展趋势进行了较为客观的展望。《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指明了目标和方向,文化中心建设和非首都功能疏解给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软环境机遇,地区经济新常态对文化创意产业进一步提高对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提出了新要求。2016年,文化创意产业整体实现稳步增长,GDP占比稳中有升。细分领域多数实现稳定增长,文化艺术和旅游、休闲娱乐以及新闻出版领域的资产或收入有所下降。新闻出版领域人均创造增加值最高,艺术品交易领域人均创造收入最高。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企业创造了大部分产值和利润,但近三年的收入比重有所下降。经过多年发展,各区分别形成并强化了各自的优势和特色,海淀区贡献了最大的收入和利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人均创造收入最高,昌平区人均创造利润最高。展望未来,强有力的领导机构将助推文化创意产业提质增效,“三个文化带”建设将为产业铺陈发展底图,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将成为引领京津冀文化协同创新的重要节点,基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和政策环境考虑,其产值比重和增速仍有上升空间。区域动态篇运用翔实的数据和政策依据,对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和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丰台区、石景山区、海淀区、门头沟区、房山区、通州区、顺义区、怀柔区以及北京中关村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等区域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状况予以详细分析,分析产业发展态势,总结经验,剖析问题。专题研究篇分别探讨了北京文化创意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系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北京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北京加强“一带一路”对外文化传播路径、“一带一路”与北京对外文化贸易发展新路径、北京数字内容产品在科普领域的应用等主题。行业发展篇以北京文化演艺业、会展业、设计产业、电影金融为重点研究对象,在分析行业现状、发展特点的基础上深入剖析问题,对行业未来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1]《北京动漫游戏产业产值达521亿元》,《北京日报》2017年1月14日,第02版。

[2]《北京: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居全国之首》,中国经济网,2014年6月5日。

[3]《北京市“十三五”时期加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规划》,首都之窗网站,2016年6月15日。

[4]《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提升规划(2014~2020年)》。

[5]《本市推进非首都功能疏解工作成果》,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2017年6月13日。

[6]《蔡奇在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强调:做好首都文化这篇大文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北京日报》2017年8月19日。

[7]蔡尚伟、车南林:《“一带一路”上的文化产业挑战及对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4期。

[8]蔡武:《坚持文化先行 建设“一带一路”》,《求是》2014年第9期。

[9]曹灜琰:《7年8000亿,200余家基金投资布局大文娱,钱这么多都去哪里了?》,搜狐网,2017年9月26日。

[10]《长城文化带文化遗产》,北京市文物局网站,2017年6月1日。

[11]《第五届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提供万余场活动》,东城区人民政府网站,2017年7月18日。

[12]《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北京)影视娱乐产业板块正式启动》,人民网,2017年3月23日。

[13]韩晶、刘俊博、酒二科:《北京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定位与对策研究》,《城市观察》2015年第6期。

[14]黑德昆:《发挥北京在“一带一路”宗教文化交流中的积极作用》,《中国宗教》2016年第8期。

[15]花建:《“一带一路”战略与提升中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0期。

[16]姜念云:《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内涵、意义与目标》,《中国文化报》2012年2月14日。

[17]《科技创新,首都的时代使命》,《人民日报》2017年8月15日。

[18]李洋:《融合产业占文创固定资产投资半壁江山》,《北京日报》2017年2月27日。

[19]厉无畏:《产业融合与产业创新》,《上海管理科学》2002年第4期。

[20]厉无畏、王慧敏:《创意产业新论》,东方出版中心,2008。

[21]林语堂:《辉煌的北京》,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2]刘波:《北京“文化走出去”的战略思考》,载李建盛主编《北京文化发展报告(2011~2012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23]刘冕:《北京建“一带一路”国家人才培养基地》,《北京日报》2017年8月28日。

[24]祁伟:《“一带一路”背景下跨文化交流的策略研究》,《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6年第6期。

[25]《深圳市会展业财政资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第十一条“奖励条件与标准”。

[26]《首届中国北京国际语言文化博览会》,中国网,2017年8月25日。

[27]王心源、刘洁、骆磊、李丽:《“一带一路”沿线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观察与认知》,《中国科学院院刊》2016年第5期。

[28]王毅:《携手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外交部网站,2016年5月31日。

[29]魏简康凯、张建:《“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文化产品出口的法制思考》,《国际展望》2017年第1期。

[30]吴少平:《产业创新升级与产业融合发展之路径》,《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

[31]《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新华网,2017年5月14日。

[32]徐颢哲:《北京动漫游戏产值有望破600亿》,《北京日报》2017年9月15日。

[33]杨永超:《产业融合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的影响》,《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12年第5期。

[34]叶飞、陈璐:《2016绘就中外文化交流合作的壮美画卷》,《中国文化报》2016年12月29日。

[35]于刃刚:《三次产业分类与产业融合趋势》,《世界经济与政治》1997年第1期。

[36]〔澳〕约翰·哈特利:《创意产业读本》,曹书乐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7]郑金武:《聚焦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中国科学报》2014年9月26日。

[38]《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第四章第四十条。

[39]《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第一章第六条。

[40]《2017年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41]Amin,A. and N. Thrift,“What Kind of Economic Theory for What Kind of Economic Geography?”,Antipode,2000,32 (1).

[42]Boggs,J. S. and N. M. Rantisi,“The‘Relational Turn’in Economic Geography”,Journal of Economic Geography,2003,3 (2).

[43]Boschma,R.,“Proximity and Innovation:A Critical Assessment”,Regional Studies,2005,39 (1).

[44]Cantner,U. and A. Meder,et al.,“Innovator Networks and Regional Knowledge Base”,Technovation,2010,30 (9-10).

[45]Dicken,P. and A. Malmberg,“Firms in Territories:A Relational Perspective”,Economic Geography,2001,77 (4).

[46]Dicken,P. and M. Forsgren,et al.,“The Local Embeddedness of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In A.Amin and N.Thrift,Globalization,Institutions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in Europe,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

[47]Fujita,M. and P. Krugman,et al.,The Spatial Economy:Cities,Regions and International Trade,Cambridge,MIT Press,1999.

[48]Jakobsen,S. and A. Floysand,“The Complexity of Innovation:A Relational turn”,Progress in Human Geography,2011,35 (3).

[49]Krugman,P. R.,Geography and Trade,Leuven,Belgium,Leuven University Press,1991.

[50]Martin,R. and P. Sunley,“Rethinking the Economic in Economic Geography:Broadening Our Vision or Losing Our Focus?”,Antipode,2001,33 (2).

[51]Martin,R. L.,“Institutional Approaches in Economic Geography”,In E. Sheppard and T. J. Barnes.,A Companion to Economic Geography,Oxford,Blackwell,2000.

[52]North,D. C.,Institutions,Institutional Change,and Economic Performance,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53]Raikes,P. and M. F. Jensen,et al.,“Global Commodity Chain Analysis and the French Filiere Approach:Comparison and Critique”,Economy and Society,2000,29 (3).

[54]Storper,M.,“Regional Worlds of Production-Learning and Innovation in the Technology Districts of France,Italy and the USA”,Regional Studies,1993,27 (5).

[55]Storper,M.,The Regional World:Territorial Development in a Global Economy,New York,Guilford,1997.

[56]Storper,M. and R. Salais,Worlds of Production,Cambridge 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7.

[57]Sunley,P.,“Relational Economic Geography:A Partial Understanding or A New Paradigm?”,Economic Geography,2008,84 (1).

[58]Taylor,M. and B. Asheim,“The Concept of the Firm in Economic Geography”,Economic Geography,2001,77(4).

[59]Williamson,O. E.,Markets and Hierarchies,Analysis and Antitrust Implications:A Study in the Economics of Internal Organization,New York,Free Press,1975.

[60]Yeung,H. W.,“Rethinking Relational Economic Geography”,Transactions of the Institute of British Geographers,2005,30 (1).

[61]Yeung,H. W.,“Towards a Relational Economic Geography:Old Wine in New Bottles”,98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Los Angeles,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