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7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108

新时期小城镇叙事小说研究图书

town narrative novels in new era

SSAPID:101-6793-7317-72
ISBN:978-7-5097-3988-4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勾勒了新时期小城镇叙事演进的线性轨迹,描述了不同时段的叙事特点,揭示了新时期小城镇叙事在历时基础上的总体变化与拓展,厘定了新时期小城镇叙事的代表作品与代表作家,解读了部分关键性作品,指出了部分作家的创作个性,考察了新时期小城镇叙事小说的文体特征及其形成过程。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 周水涛
编 辑:曹义恒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年12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G0 文化理论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索引

 导论

  一 小城镇与小城镇叙事

  二 “已有研究”

  三 研究内容

  四 研究方法

 第一章 流变发展

  第一节 复苏与拓展

   一 休眠与复苏

    (一)静止:流脉中断

    (二)复苏:零星闪耀

   二 包孕与剥离

    (一)被包孕的小城镇叙事

    (二)走向开放的空间

   三 勃发与成熟

  第二节 全新的格局

   一 文体的成型

    (一)“现代文学”阶段小城镇叙事小说的文体发展概况

    (二)21世纪小城镇叙事小说文体的成型

   二 内容的更新

   三 风格的拓展

 第二章 历史叙事

  第一节 展示与反思

   一 出自国家立场的展示与反思

   二 出自精英立场的展示与反思

   三 出自平民立场的展示与反思

  第二节 审视与建构

   一 演绎小城镇发展史而解构元话语

   二 展示小城镇历史风云而评判历史

  第三节 把玩与戏谑

   一 调侃时代的荒诞

   二 戏谑民众的蒙昧

    (一)嘲弄民众与主流话语的隔阂

    (二)戏谑被时代蒙蔽所致的蒙昧

   三 调侃畸形的人格与变异的人性

    (一)把玩变异的人格

    (二)调侃变异的人性

  第四节 “历史叙事”的叙事特征

   一 紧扣小城镇发展史

    (一)小城镇“历史叙事”与“新历史主义小说”

    (二)小城镇“历史叙事”与“历史小说”

    (三)“历史叙事”与“新革命历史小说”

   二 选取特定的历史时段

    (一)“宏观时段”选取的独特性

    (二)“微观时段”选取的独特性

 第三章 政治叙事

  第一节 审视小城镇的权力运作

   一 考察权力结构

    (一)展示权力的构成

    (二)叙事依傍与思考

   二 观照行政运作困境

    (一)结构性困境

    (二)政绩性困境

    (三)体制性困境

  第二节 观照小城镇官本位

   一 审视官本位意识

    (一)考察官本位意识的价值内涵

    (二)观照官本位意识的现实基础

   二 透视官本位行政

    (一)审视对上负责的行政模式

    (二)观照官本位行政的长官意志

 第四章 文化叙事

  第一节 观照小城镇社会群体

   一 小城镇工商业者群体及其文化

    (一)工商业者群体构成

    (二)小城镇商业文化及其禀赋

   二 小城镇文人群体及其文化

    (一)小城镇文人群体的构成

    (二)小城镇文人群体的文化及其禀赋

   三 小城镇官人群体及官人文化

    (一)小城镇官人群体的构成

    (二)当代官人文化及其禀赋

  第二节 展示小城镇风情风物

   一 小城镇风情风物描写的内容

    (一)风情描写

    (二)风物描写

   二 民俗学意识与风情风物描写

    (一)民俗学意识的“成熟”

    (二)“成熟”与小城镇风情风物描写

   三 小城镇风情风物描写的意义

 第五章 叙事心态

  第一节 怀旧心态

   一 文化怀旧

   二 人生怀旧

   三 怀旧心态与小城镇

  第二节 愉悦心态

   一 闲适心态

    (一)闲适心态的成因

    (二)闲适心态的影响

   二 戏谑心态

    (一)“出世戏谑心态”及其影响

    (二)“入世戏谑心态”及其影响

   三 愉悦心态的特点

  第三节 功利心态

   一 政治功利心态

    (一)政治干预

    (二)政治反思

   二 道德功利心态

    (一)道德批判

    (二)道德颂扬

   三 功利心态的表现形态

    (一)功利心态的急切表达

    (二)功利心态的舒缓表达

 附录 孙方友笔下的颍河镇

  一 颍河镇手艺、职业与相关作品

  二 颍河镇店铺与相关作品

  三 颍河镇地理及现今主要单位

 文前彩插

 后记

第一部全面、系统研究新时期小城镇叙事小说的专著,具有重要的拓荒意义。开辟了“新时期小城镇叙事小说”研究范畴,尝试搭建小城镇叙事小说研究的宏观逻辑框架,在理论建构与实际批评这两个层面都做了开创性工作。遴选、解读了近30年来出现的小城镇叙事小说代表作,甄别、评介了小城镇叙事小说作家。对作家们关于小城镇自身的社会学、政治学、文化学认识进行了整理归纳,对小城镇自身的文化禀赋进行了探讨。

胡亚敏:《叙述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杨义:《中国叙事学》,人民出版社,2009。

徐岱:《小说叙事学》,商务印书馆,2010。

熊家良:《现代中国的小城文化与小城文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钟振纲:《新世纪文学的小城世界》,硕士学位论文,海南师范大学,2009。

曹文轩:《二十世纪末中国文学现象研究》,作家出版社,2003。

丁帆、许志英:《中国新时期小说主潮》,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童庆炳:《文艺心理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王又平:《新时期文学转型中的小说创作潮流》,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魏天祥:《九十年代文艺新变化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0。

谭桂林:《转型期中国审美文化批判》,江苏文艺出版社,2001。

周宪主编《世纪之交的文化景观——中国当代审美文化的多元透视》,上海远东出版社,1998。

朱水涌:《世纪之交的中国文学》,厦门大学出版社,2000。

周水涛:《新时期小城镇叙事小说视野中的小城镇》,湖北人民出版社,2009。

陈勤建:《文艺民俗学》,上海文艺出版社,2009。

费孝通:《论小城镇及其他》,天津人民出版社,1986。

费孝通:《乡土中国》,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吴方桐主编《社会学教程》,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司马云杰:《文化社会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韩明谟:《农村社会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周晓虹:《现代社会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赵伯陶:《市井文化与市民心态》,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

汪广松:《市井里的茶酒杂戏》,重庆出版社,2007。

李满:《流行风探秘》,朝华出版社,1987。

张鸿雁主编《城市·空间·人际——中外城市社会发展比较研究》,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杨贵庆:《城市社会心理学》,同济大学出版社,2000。

张俊芳、张慧君、邹玉杰:《社会转型期社会文化心态变迁规律研究》,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02。

郑雪主编《人格心理学》,暨南大学出版社,2001。

刘良贵:《人性与导向:人性的形成机制探讨》,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9。

刘祖云:《从传统到现代——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

胡伟略:《人口社会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美〕艾凯:《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论文化守成主义》,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

〔美〕马泰·卡林内斯库:《现代性的五副面孔》,顾爱彬、李瑞华译,商务印书馆,2004。

董小玉:《中国经济转型与文艺发展研究》,重庆大学出版社,1998。

〔美〕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赵一凡等译,三联书店,1989。

〔美〕伯纳德·巴伯:《科学与社会秩序》,顾昕译,三联书店,1991。

〔美〕米歇尔·福柯:《生命政治的诞生(1978~1979)》,莫伟民、赵伟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汪建钊编选《别尔嘉耶夫集》,上海远东出版社,2004。

贺雪峰:《新乡土中国:转型期乡村社会调查笔记》,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袁祖社:《权力与自由:市民社会的人学考察》,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朱光磊:《政治学基础》,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

周平主编《政治学导论》,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

李佐军:《中国的根本问题——九亿农民何处去》,中国发展出版社,2000。

张谦:《〈资治通鉴〉与中国政治文化》,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3。

〔意〕马基雅维里:《君主论》,张志伟等译,陕西人民出版社,2006。

韩养民:《中国风俗文化导论》,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

陈美兰:《创作主题的精神转换——考察中国新时期文学的一种思路》,《文学评论》1998年第5期。

丁帆:《九十年代小说走向再认识》,《江苏社会科学》1997年第2期。

易竹贤、李莉:《小城镇题材创作与中国现代小说》,《江汉论坛》2003年第11期。

逄增玉:《文学视野中的小城镇形象及其价值》,《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5期。

杨剑龙等:《“小城文化与小城文学”笔谈》,《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5期

熊家良:《三元并立结构中的小城文化与小城文学》,《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3第5期。

奕梅健:《小城镇意识与中国新文学作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7年第4期。

樊星:《当代文学与地域文化》,《文学评论》1996年第5期。

施战军:《论中国式的城市文学的生成》,《文艺研究》2006年第1期。

王向东:《近年官场小说漫评》,《扬州大学学报》2002年第5期。

赵冬梅:《现代小说中的小城场景》,《北方论丛》2001年第1期。

赵冬梅:《东西冲突中的现代小城文化》,《学术研究》2003年第4期。

龙迪勇:《梦:时间与叙事》,《江西社会科学》2008年第8期。

段崇轩:《传统叙事的魅力——评孙方友的小说创作》,《小说评论》2006年第3期。

孙青瑜:《孙方友小小说的独特魅力》,《南方文坛》2003年第2期。

程绍国:《文坛双璧——林斤澜与汪曾祺》,《当代》2005年第1期。

蒋喻艳:《乡镇社会的代言人——略论彭瑞高的乡土小说创作》,《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

杨立元:《由乡村到城市:何申的审美转移——何申“热河系列”小说》,《文艺理论与批评》2000年第4期。

吴尔泰:《话说〈将军镇〉——陈世旭长篇小说〈将军镇〉研讨会综述》,《创作评谭》1999年第1期。

陈平辉:《在小说创作的沃土里耕耘并播撒——陈世旭近期小说创作印象》,《创作评谭》2003年第6期。

郑孝芬:《“东坝”意境及其意义——评鲁敏的小说世界》,《时代文学》2010年第11期。

李畅:《历史、传统与民间人事的魅力——评薛舒的“刘湾镇”系列小说》,《当代文坛》2010年第5期。

魏饴:《悄然勃兴的休闲文学》,《文艺报》2000年4月25日。

刘锋杰:《文学想象中的“政治”及其超越性——关于“文学政治学”的思考之三》,《西北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

王颖:《女权理性视野下的二十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山东社会科学》2003年第1期。

房福贤:《新时期文学生成的时代文化语境》,《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

陈成才:《回到人间的官员形象——近十年小说官员形象分析》,《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

罗四林:《政治文化与当代官场小说略论》,《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

黄雪敏:《文学“怀旧”心理原型论》,《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

马大康:《反抗时间:文学与怀旧》,《文学评论》2009年第1期。

周平:《解读怀旧文化》,《理论月刊》2007年第8期。

钟敬文:《文学研究中的艺术欣赏和民俗学方法》,《文学评论》1998年第1期。

唐雅玲:《论京派作家的风俗叙事》,《中南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

陈勤建:《文艺民俗学漫谈》,《民俗研究》1989年第3期。

宋德胤:《民俗美论》,《社会科学战线》1986年第3期。

辛秋水:《小城镇:第三种社会》,《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1年第5期。

冯文华、杨婉林:《转型期社会文化心态变迁机制》,《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年第6期。

冯文华:《社会文化心态演变中的有序重组规律》,《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第4期。

徐强、陈红贵:《生成着的人性:人类道德发展主体动力新探》,《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4年第3期。

张俊芳:《社会文化心态的意蕴指向》,《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

罗萍、张建设:《转型社会小城镇社区权力结构变迁研究——以团风镇社区为个案》,《武钢职工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

龚慧娴:《小城镇:“第三元社会”的偏好》,《城市问题》2005年第2期。

王志宪、吕霄飞:《中国小城镇发展概述》,《青岛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

高春花、刘俊娥:《论耻感的道德价值——以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为例》,《河北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

李之鼎:《现代性道德刍议——李泽厚哲学摭札》,《社会科学论坛》2007年第4期。

王学川:《论历史评价的合理性》,《理论与现代化》2007年第2期。

刘文:《社会转型期道德观念的变化及导控》,《理论前沿》2005年第21期。

樊浩:《耻感与道德体系》,《道德与文明》2007年第2期。

安云凤:《论性道德的发生机制》,《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

谢龙、詹献斌:《文化与文化的人格内核》,《学术研究》2001年第2期。

庞卫国:《价值多元与主导价值观》,《求索》2003年第1期。

袁园:《论当代历史叙事范式的转型》:《理论月刊》2009年第11期。

吴理财:《小城镇发展的政治社会学分析》,《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1年第5期。

孙立平:《关注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社会的新变化》,《社会科学论坛》2004年第1期。

孙立平:《对社会二元结构的新认识》,《学习月刊》2007年第1期。

郭亮:《权力的社会文化逻辑——兼论乡镇政权的政治文化生态建设》,《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6年第4期。

齐秀生:《官本位意识的历史成因及对策》,《文史哲》2002年第2期。

肖群忠:《论政治权术与政治道德的关系》,《齐鲁学刊》1996年第1期。

宋玖林:《公共行政的合法性危机及其出路》,《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王卫平等:《从现代小说中的文人形象看知识分子的道德人格》,《文学评论》2009年第1期。

周新民:《〈圣天门口〉:现实主义新探索》,《小说评论》2007年第1期。

卢汉超:《略论中国文化中的小城镇情结》,《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