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23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54

中国西北发展报告(2024)图书

Northwestern China Development Report (2024)

SSAPID:101-6791-8692-88
ISBN:978-7-5228-2665-3
DOI:
ISSN:

[内容简介]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为及时反映西北地区现代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面临的新机遇,出现的新难题,本书从经济、社会、文化、法治、生态等方面系统分析总结了西北五省区2023年发展的基本情况,对2024年西北五省区经济社会发展进行分析和预测,并从西北地区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观点和建议。本书聚焦中国式现代化西北地区的战略选择、西北地区现代化发展阶段、西北地区经济结构特征,中国式现代化西北五省区的实践、历程、形势,西北地区十年来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及主要问题,中国西北地区城市现代化进程综合评价等方面的研究;重点关注当前西北地区面临的新情况、新形势,对西北地区扩大内需、西北地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西北地区人口发展、西北地区高铁线路优化等战略性问题展开了深入研究。

相关信息

丛书名:西北蓝皮书
编 辑:陈颖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3年12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F2 经济计划与管理

 皮书

 Abstract

 法律声明

 《中国西北发展报告(2024)》编辑委员会

 摘要

 主要编辑者简介

 基本子库

 皮书网

 Ⅰ 总报告

  B.1 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西北地区的战略选择

   一 中国西北地区现代化发展阶段分析

    (一)新中国成立后的均衡发展阶段:1949~1977年

    (二)改革开放以后的非均衡发展阶段:1978~2012年

    (三)党的十八大以来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2013年至今

   二 中国西北地区经济结构特征与地区投入产出分析

    (一)西北地区在双循环新格局中的地位及其特征

    (二)西北地区贸易结构

    (三)西北地区的分配模式

   三 2023年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分析

    (一)地区经济整体恢复向好态势

    (二)农业生产平稳发展

    (三)现代产业体系逐步优化

    (四)消费市场在疫情后迅速恢复

    (五)对外贸易喜忧参半

    (六)各省区投资形势分化

    (七)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

    (八)中国经济增长形势总体向好

   四 中国西北地区现代化建设政策建议

    (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积极建设现代产业体系,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道路,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

    (三)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加快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四)积极推进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和黑山峡工程,逐步改善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发展瓶颈,加快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五)优化西北地区人口发展战略,共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基础

 Ⅱ 综合篇

  B.2 2023年中国西北地区经济发展报告

   一 西北地区经济增长持续回升

    (一)经济增速恢复向好

    (二)经济体量稳步扩大

   二 西北地区投资需求不断扩大

    (一)投资稳定经济作用明显

    (二)消费市场快速复苏

   三 西北地区新兴产业成长壮大

    (一)新产业新动能持续增强

    (二)产业结构明显改善

   四 西北地区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

    (一)民营经济壮大发展

    (二)高技术产业发展强劲

    (三)绿色转型持续深入

   五 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亟须培育

     1.“卡脖子”技术攻关成效还不明显,创新支撑作用不高

     2.科教资源转化能力不强,创新产业带动力不强

     3.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不够,未能有效加快产业体系升级

    (二)城市群集聚效应明显不足

     1.人口、经济规模偏小,规模集聚效应很小

     2.产业关联度不高,未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3.区域发展不平衡,中心城市辐射作用有限

    (三)发展政策环境有待优化

     1.仍是营商环境建设的“低洼地带”,营商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2.市场监管机制未能及时跟上发展,市场配置资源效率尚需提升

     3.区域综合协同创新机制不强,绿色示范引领作用发挥不足

   六 推动西北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强劲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

     1.加大“卡脖子”技术攻关力度,充分释放创新优势

     2.加强科教资源转化能力培养,持续优化创新生态

     3.深入实施人才强链工程,加速聚集创新资源

    (二)构建城市群协同融合发展新格局

     1.强化中心城市创新支撑带动作用,营造良好创新生态

     2.协同、融合发展城市群内产业,推动产业升级优化

     3.建立基础设施共建共营机制,提升城市群空间发展凝聚力

    (三)培育发展政策环境新优势

     1.推动营商环境实现新突破,强化政策保障机制

     2.持续创新监管方式,营造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

     3.统筹推进生态环境全要素一体化保护,发挥绿色示范引领作用

  B.3 2023年中国西北地区社会发展报告

   一 2023年西北地区社会发展形势

    (一)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

    (二)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就业形势逐步回暖向好

    (三)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教育数字化实现新突破

    (四)改善医疗医治环境,公共卫生服务明显改善

    (五)建立健全治理体系,社会治理水平显著提升

   二 2023年西北地区社会发展面临的难题与挑战

    (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

    (二)劳动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三)基本公共服务存在短板

    (四)养老托幼服务尚需提升

    (五)基层治理相对较为薄弱

   三 新发展阶段促进西北地区社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体系

    (二)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三)持续改善和增进民生福祉

    (四)提高养老托育服务水平

    (五)增强社会治理效能

  B.4 2023年中国西北地区文化发展报告

   一 2023年西北地区文化发展情况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文明新风更“接地气”

    (二)文艺精品力作涌现

    (三)不断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四)系统推进非遗保护发展与利用工作,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热情

    (五)文旅产品特色鲜明,文旅市场逐渐健康回暖

   二 西北地区文化发展存在的短板与问题

    (一)自主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文化产品供给与文化消费之间仍存在诸多错位

    (三)文化服务阵地仍需向基层延伸

    (四)文化建设需要克服形式主义

   三 全国文化发展趋势及西北地区文化发展展望

    (一)全国文化发展趋势

    (二)西北地区文化发展展望

   四 对策建议

    (一)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社会文明程度

     1.以实践活动为抓手,将践行落到实处

     2.兼顾广度与深度,讲究效果最大化

    (二)以人民需求为导向,补齐公共文化服务短板

     1.区分城乡公共文化需求差异,精准发力

     2.借助大数据,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三)发挥创新创意作用,推动文旅产品提档升级

     1.开拓思路,跨界融合

     2.数字科技赋能,文化“活起来”

    (四)深耕文化消费市场,做好消费群体大数据分析

     1.借助大数据对消费市场进行充分调研,为不同消费群体提供精准服务

     2.把握大学生消费群体

  B.5 2023年中国西北地区法治建设报告*

   一 西北地区法治建设成效

    (一)坚持党的领导,高站位谋划统筹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二)持续推进规范化程序化法治化建设,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

    (三)立足省情、区情实际,立法质效全面提高

    (四)全力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以法治促经济高质量发展

    (五)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机制不断完善

    (六)依法预防和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统筹发展与安全

   二 西北地区法治建设重点关注

    (一)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学习效果有待进一步向纵深发展

    (二)地方立法的前瞻性、针对性有待继续加强

    (三)行政执法规范化水平仍需进一步提升

    (四)区域法治资源不均衡,公共法律服务难达预期

   三 西北地区法治建设发展与展望

    (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持续深入推进西北地区法治政府建设

    (二)持续完善西北地区地方立法体系,为“善治”搭建坚实的“良法”基石

    (三)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提高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水平,扎实推进依法行政

    (四)坚持法治为民,赋能西北地区法治社会建设

  B.6 2023年中国西北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报告

   一 西北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成效

    (一)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初步遏制

    (二)建立生态保护长效机制,实现自然资源持续利用

    (三)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

    (四)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五)建立多渠道、多形式的社区参与机制

   二 西北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保护与发展之间的矛盾较为凸显

    (二)生态文明体制机制不够健全,可操作性较差

    (三)资金投入不足是制约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瓶颈”

    (四)人才队伍薄弱,结构性人才短缺

   三 西北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1.构建科学合理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2.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

     3.弘扬特色生态文化

     4.全民发动、全员参与、全域治理

    (二)优化体制机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三)强化资金保障,赋能生态振兴

    (四)凝聚人才力量,助推生态文明建设

 Ⅲ 中国式现代化篇

  B.7 中国式现代化的陕西实践:历程、形势及战略对策

   一 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

   二 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

    (一)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

    (二)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三)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四)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五)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三 锚定陕西新定位、抢抓陕西新机遇

    (一)区域发展战略思想的演变逻辑和回顾

    (二)陕西在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演进中的角色

    (三)改革开放以来,陕西持续在稳中求进中实现追赶超越

   四 把握机遇、主动作为,走好中国式现代化的陕西道路

    (一)政策出台,顶层设计

    (二)经济发展,西部领先

    (三)改革创新,绿色发展

   五 陕西聚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先行区政策建议

    (一)高标准建设秦创原平台,打造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的创新高地和人才中心

    (二)以西安都市圈、关中平原城市群为试点,优先开展区域一体化建设工作

    (三)新中国成立七十余年,在陕北、关中、陕南均产生了在全国有影响力的生态文明典型案例

    (四)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为抓手,探索共同富裕的西部道路

    (五)构建具有陕西特色的开放平台和制度体系

  B.8 中国式现代化的甘肃实践:历程、形势及战略对策

   一 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的历程

    (一)甘肃现代化的奠基期(1949~1957年)

    (二)甘肃现代化的探索拓展期(1958~1977年)

    (三)甘肃现代化的快速推进期(1978~2012年)

    (四)甘肃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期(2013年至今)

   二 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的形势

    (一)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的有利形势

     1.政策叠加为甘肃发展创造新契机

     2.新技术革命为甘肃发展注入新机遇

     3.产业链供应链增强为甘肃发展拓展新空间

     4.“双碳”战略为加快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新动能

    (二)不利于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的因素

     1.产业支撑能力依然不强

     2.城乡统筹融合发展不够

     3.民生保障还有不少短板

     4.现阶段消费需求动力不振

   三 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主要战略对策

    (一)优化提升营商环境,释放发展潜能

     1.继续推进简政放权,建设优质政务服务环境

     2.优化要素供给环境,筑牢企业服务链

    (二)不断增强“新三驾马车”动力,带动区域经济稳进提质

     1.持续扩大有效投资,扎实推进项目建设

     2.统筹推动消费提质扩容,发展新型消费增长点

     3.紧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深化区域经贸合作

    (三)拓展文旅产业发展空间,形成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1.拓展文旅融合新空间

     2.拓展文旅产业想象空间

    (四)推进深度城市化,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

    (五)统筹降碳与发展,推进全省绿色高质量发展

     1.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夯实高质量发展环境基础

     2.筑牢生态安全屏障,让区域发展更具可持续性

     3.推进各类能源建设,形成经济提速的强大动力

  B.9 中国式现代化的宁夏实践:历程、形势及战略对策

   一 现代化的产生与中国式现代化的艰辛探索

    (一)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与特色:人类文明新形态

   二 宁夏现代化的实践历程、成就与特征

    (一)宁夏现代化的探索初创时期(1949~1977年)

    (二)宁夏现代化的快速推进时期(1978~2011年)

    (三)宁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时期(2012年至今)

     1.综合实力大幅增强,实现了“4个千亿大关”

     2.民生福祉明显改善,实现了全面小康社会

     3.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4.民族团结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三 宁夏现代化建设面临的形势及问题

    (一)现代化发展与煤炭能源短缺问题

    (二)“人畜争地”“粮饲争地”“粮经争地”的矛盾

   四 宁夏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构建煤炭运输通道,保障资源供应体系

    (二)防止“人畜争粮”“粮经争地”,保障粮食安全

  B.10 中国式现代化的青海实践:历程、形势及战略对策

   一 青海现代化发展的历程与特点

    (一)1949~1978年:青海探索发展现代化道路的初创时期

    (二)1978~2000年:改革开放开启青海现代化新征程

    (三)2000~2015年:西部大开发战略全面推动青海进入现代化发展的黄金时期

    (四)2015年至今:高质量发展引领青海现代化发展进入关键时期

   二 建设现代化新青海面临的主要困难

    (一)新型城镇化建设亟待加快推进

    (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有待提升

    (三)科技创新能力亟待加强

   三 建设现代化新青海的战略对策

    (一)着力产业“四地建设”,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1.着眼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建设

     2.着眼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建设

     3.着眼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

     4.着眼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

    (二)聚焦城镇化短板弱项,重点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1.加快青海新型城镇体系建设

     2.着力提升城镇综合承载力

    (三)聚焦民生领域短板弱项,着力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1.不断提高和完善低收入群体的教育、医疗、养老、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等社会保障

     2.努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在全社会中的比重

    (四)聚焦科技创新短板弱项,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

     1.围绕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大核心关键技术攻关

     2.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激发创新活力

  B.11 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疆实践:历程、形势及战略对策*

   一 新疆现代化实践

    (一)中国共产党对新疆社会的现代化改造

    (二)新疆现代化缓慢发展期

    (三)新疆农村社会现代化发展的飞跃期

   二 面临的形势

    (一)新疆现代化发展面临的挑战

    (二)新疆现代化发展的机遇

   三 战略对策

    (一)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推进新疆社会现代化进程

    (二)维护新疆社会稳定,确保现代化发展有一个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三)以“一带一路”为依托,打造向西开放新高地

    (四)突出重点,努力推进南疆社会现代化建设

    (五)大力推动南疆地区乡村振兴,促进农牧区社会现代化发展

  B.12 中国西北地区城市现代化进程综合评价研究

   一 十年来中国西北地区现代化情况

    (一)西北地区整体现代化进程

    (二)西北地区城市基本情况

   二 指标体系构建

    (一)指标选取

    (二)测评方法

   三 中国西北地区城市现代化进程评价

    (一)西北地区各省区市域现代化建设综合指数比较

    (二)西北地区各市现代化建设综合指数比较

    (三)西北地区各市现代化建设各维度指数比较

    (四)中国西北地区城市现代化进程评价结论

     1.产业结构仍需优化,创新发展动能较弱

     2.区域内发展分化明显,不平衡问题显著

     3.生态环保面临问题复杂,可持续发展挑战大

   四 对策建议

    (一)夯实创新基础,提升发展能级

    (二)加强区域协调发展,增强区域发展平衡性

    (三)建设现代化生态体系,大力发展绿色经济

  B.13 中国西北地区十年现代化建设的成就及问题

   一 十年来中国西北地区现代化建设历史性成就分析

    (一)实施西部大开发政策,西北区域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三)消除了区域性绝对贫困,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四)坚持改革开放,对外经济质量逐步提高

    (五)坚持生态优先、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六)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社会发展更加和谐文明

   二 中国西北地区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西北地区的发展差距逐步扩大

    (二)西北水资源短缺问题比较突出

    (三)科技创新能力较低

    (四)西北人口布局和结构不够合理

    (五)居民收入差距较大

    (六)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三 中国西北地区中长期发展对策建议

    (一)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二)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三)共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Ⅳ 专题研究篇

  B.14 中国西北地区扩大内需战略研究

   一 西北地区扩大内需的成效

    (一)消费的基础性作用持续巩固

     1.消费市场平稳复苏

     2.消费结构局部调整

     3.线上零售等新型消费快速发展

    (二)有效投资整体趋稳

     1.投资规模及增速

     2.投资结构

     3.投资领域

    (三)市场运行机制不断健全

     1.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2.流通体系不断健全

     3.消费业态和模式不断创新

    (四)国际国内市场良性互动

   二 西北地区扩大内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机遇

     1.高质量发展蕴藏扩大内需动能

     2.区域协调发展释放扩大内需潜力

     3.对外开放提高利用外资水平

    (二)挑战

     1.消费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2.城乡消费差距明显

     3.有效投资仍显不足

   三 西北地区扩大内需的路径选择

    (一)努力增加高水平产品和服务供给,提高供给与需求适配性

    (二)聚焦投资质效,精准扩大有效投资

    (三)健全城乡消费融合发展体制机制,释放消费巨大潜力

    (四)持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增强内需发展动力

  B.15 中国西北地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

   一 西北人口发展的历史回顾

    (一)新中国成立前的人口发展

    (二)新中国成立后人口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三)改革开放以来人口发展状况

    (四)21世纪前20年西北人口发展

   二 新时期西北地区人口发展的现状与特征

    (一)人口增速放缓,人口增长在全国占比下降

    (二)人口向区域中心城市集中趋势明显

    (三)人口素质显著提高与人力资源优化

    (四)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快

    (五)实现贫困人口的全部脱贫

    (六)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与族际交往交流交融范围进一步扩大

   三 新时期西北地区人口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一)区域人口分布的不均衡

    (二)低生育率与生育意愿不强之困境

    (三)人口区域合理化分布问题

    (四)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对人口的吸纳能力不足

   四 新时期西北地区人口发展的战略思考与建议

    (一)制定西北区域人口发展战略并予以机制化

    (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以高质量就业减缓人口净流出

    (三)扎实推进国家有关生育政策,通过政策刺激,保持适度生育水平

    (四)加快推进社会适老化改造,激发老年人的社会活力

    (五)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城乡人口均衡发展

    (六)完善公共资源配置,缓解人口输入形成的公共资源压力

    (七)加强立法,提升生育工作法治化水平

    (八)倡导积极健康的生育文化

  B.16 中国西北地区高铁线路优化问题研究

   一 西北地区高铁发展现状

    (一)西北地区高铁整体发展状况

     1.西北地区高铁发展相对迟缓

     2.综合密度指数差距明显

     3.高铁总里程增幅大但总量小

    (二)西北各省区高铁发展现状

     1.西北五省区高铁发展势头强劲

     2.提质运营效果显著

     3.区域发展差距明显

     4.综合密度指数有待提升

     5.各市州经济密度差距凸显

   二 西北地区高铁线路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自然条件恶劣,建设难度大

    (二)经济基础薄弱,路网规模小

    (三)投资效益低,线路负荷重

    (四)战略意义显著,枢纽地位亟待强化

   三 西北地区高铁线路优化的建议

    (一)积极争取高铁线路纳入国家规划

    (二)加大路网提速改造力度

    (三)充分发挥城际铁路的补充作用

    (四)纵深挖掘对外开放平台优势

    (五)数智赋能高铁线路系统建设

    (六)信息技术助力路网优化提升

  B.17 中国西北地区打造红色旅游走廊研究

   一 西北地区打造红色旅游走廊的优势与潜力

    (一)红色文化资源优势

     1.陕西省的红色文化资源

     2.甘肃省的红色文化资源

     3.宁夏的红色文化资源

     4.青海的红色文化资源

     5.新疆的红色文化资源

    (二)西北地区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精品线路打造现状

     1.西北地区红色旅游资源概况

     2.西北地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建设现状

     3.西北地区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打造现状

    (三)西北地区的自然与人文资源优势

     1.地域地貌广阔多样,自然风光壮丽优美

     2.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民族文化绚丽多彩

     3.区位优势明显,旅游市场广阔

   二 西北地区打造红色旅游走廊的劣势分析

    (一)尚未就红色旅游走廊打造形成共识

    (二)资源挖掘保护不充分,对外宣传力度不大

    (三)资金和人才匮乏

    (四)红色旅游产业化水平低,开发模式和产品单一

   三 西北地区打造红色旅游走廊的对策建议

    (一)树立全域发展观,加强区域间的协作联动

    (二)提炼红色旅游主题,科学规划红色旅游走廊

    (三)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业态,增强红色旅游走廊的吸引力

    (四)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改善红色旅游综合环境

    (五)加大红色旅游的数字化发展力度,助推西北地区红色旅游走廊打造

  B.18 中国西北地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研究

   一 中国西北地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

   二 中国西北地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主要成效

    (一)产业结构升级加快

    (二)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三)产业迈向融合化集群化智能化

   三 中国西北地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制约因素

    (一)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仍面临一系列困难

    (二)承担生态环境保护与国家能源战略基地的双重重任

    (三)人才强省(区)战略实施成效逐渐弱化

    (四)制度创新能力、政策落实执行能力偏弱

   四 中国西北地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对策建议

    (一)发展好实体经济打牢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根基

    (二)因地制宜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迈向融合化集群化

    (三)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夯实现代化产业体系支撑

    (四)综合施策,加大改革力度,切实做到能引进人留住人

 Ⅴ 区域特色篇

  B.19 陕西建设文化强省指标体系研究

   一 相关概念界定

    (一)从文化大省到文化强省

    (二)文化强省建设中的文化内容

    (三)文化强省指标体系的界定

   二 陕西文化强省建设现状

    (一)文化综合实力与先进省份差距较大

    (二)文化强省建设缺乏总体规划布局与指标体系要求

    (三)体制机制改革亟待突破和创新

    (四)文化综合创新力与转化率不足

    (五)文化产业市场化程度低和竞争力较弱

    (六)公共文化事业经费投入不足

    (七)文化产业规模小结构不合理

    (八)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服务不到位

    (九)复合创新型文化人才短缺

   三 陕西文化强省指标内容与指标体系设计

    (一)陕西文化强省指标体系的内容设计

    (二)陕西文化强省指标体系构建方法

     1.指标分类

     2.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

     3.指标体系的计算方法

    (三)陕西文化强省指标体系设计

   四 陕西建设文化强省的路径

    (一)做好文化强省规划布局

    (二)率先应用文化强省指标体系

     1.开展陕西文化强省指标体系建设试点工作

     2.强化定期监测工作

    (三)彰显文化优势,打造文化品牌

    (四)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1.维护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2.确保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全覆盖

     3.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4.加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

    (五)推动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1.优化文化产业的空间布局

     2.加快文化与技术融合发展

     3.不断推出“文化+”新业态

     4.构建统一开放的文化消费市场

    (六)增加文化旅游产品的创新与供给

     1.大力发展休闲农业

     2.活化陕西文化遗产

     3.创新博物馆的文创产品

     4.不断推进黄河流域的文化遗产分类、分级、分层管理和保护,谋划建设黄河文化旅游带,争取纳入国家相关规划

    (七)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八)加快陕西文化“走出去”步伐

     1.加强对外宣传和文化交流

     2.不断推进对外文化贸易工作

    (九)培养高质量的文化复合型人才

  B.20 甘肃工业高质量发展中产业优化升级路径研究

   一 甘肃现代工业高质量发展现状

    (一)工业基础稳固提升,现代工业体系日趋完备

    (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链条渐趋完善

    (三)工业绿色转型成效显著,产业发展新动能不断增强

    (四)工业企业蓬勃发展,产业生态不断改善

   二 甘肃工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分析

    (一)工业经济发展动力弱化,产业亟待优化升级

    (二)工业产业发展层次偏低,产业结构严重失衡

    (三)新旧动能转换不畅,产业发展韧性不强

    (四)产业空间布局不优,产业同质化竞争日趋激烈

    (五)市场主体缺乏活力,产业优化升级动能不足

    (六)紧约束下资源要素供给与产业发展矛盾突出

   三 甘肃工业高质量发展中的产业优化升级路径

    (一)夯实工业经济基础,构建现代工业产业新体系

    (二)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打造产业集群新优势

    (三)着力提升产业层级水平,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

    (四)持续推动企业创新发展,增强产业发展新活力

    (五)强化要素供给,营造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环境

  B.21 中国西北地区特色农业及其产业链延伸研究

   一 中国西北地区特色农业及其产业链发展现状

    (一)西北地区基本概况

    (二)特色农业产业布局不断优化,农产品供给稳步增长

    (三)打造特色优质品牌,产业效益不断提升

    (四)产业集群不断壮大,产业链条逐步完善

   二 中国西北地区主要特色农产品产业链分析

    (一)枸杞产业

    (二)马铃薯产业

    (三)奶产业

   三 中国西北地区特色农业及其产业链发展存在的困境

    (一)基础设施存在短板弱项

    (二)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链条短,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

    (三)品牌竞争力不强

    (四)科技人才资源不足

   四 中国西北地区特色农业及其产业链延伸的对策建议

    (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二)建链延链补链,做强做大优势特色产业

    (三)讲好品牌故事,提升品牌竞争力

    (四)加大科技研发和人才培养力度

     1.加强特色农产品科技创新支撑

     2.加大特色农产品人才培养力度,人才培养从源头抓起

  B.22 中国西北地区藏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

   一 西北地区藏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现状

    (一)医疗机构

    (二)藏医药产业

    (三)藏医药服务能力水平

    (四)藏医药人才队伍

   二 西北地区藏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成效

    (一)守正创新,加强藏医药标准化体系建设

    (二)激发活力,加强藏医药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三)创新思路,提高藏医药人才培养质量

    (四)造福群众,提升藏医药健康服务能力水平

    (五)传承精华,发挥藏医药特色优势

   三 西北地区藏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思路

    (一)立足自身实际,加快藏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二)坚持守正创新,加强藏医药交流与相互促进

    (三)提高标准质量,加强药剂挖掘与研发

    (四)加快体系建设,加强藏药材种植和资源保护管理

  B.23 新疆外贸高质量发展的综合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一 新疆对外贸易现状分析

    (一)贸易体量不断扩大,进出口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二)边境小额贸易占据主导地位,高新技术产品贸易额显著增长

    (三)贸易合作主体呈现多元化、多极化趋势

    (四)独特的禀赋与政策优势,贸易潜力巨大

   二 新疆外贸高质量发展的综合评价

    (一)综合评价模型及其计算步骤

     1.外贸高质量发展水平的评价模型

     2.外贸高质量发展质量的评价模型

    (二)评估结果及其分析*

     1.外贸高质量发展水平的评价结果分析

      (1)总体动态变化结果

      (2)外贸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基础

      (3)外贸高质量发展的社会基础

      (4)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外贸规模

      (5)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外贸发展程度

      (6)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外贸竞争力

      (7)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外贸潜力

     2.外贸高质量发展质量的评价结果分析

   三 新疆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结论

 皮书数据库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年10月16日。

新华社:《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2023年7月25日。

高志刚、赵振晶、韩延玲:《西部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新疆财经》2023年第3期。

陈文烈、郭云冬:《区域空间结构优化视域下兰西城市群经济一体化研究》,《城市学刊》2023年第2期。

赵晓冏、张兴林、张钰浩:《深入推进黄河流域城市群绿色发展的对策建议——以兰西城市群为例》,《环境保护》2022年第24期。

张博:《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关中城市群产业发展路径研究》,《产业创新研究》2022年第19期。

程宁博、王飞、王建康等主编《陕西社会发展报告(202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3。

李培林、陈光金、王春光主编《2023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

李兴文、马廷旭主编《中国西北发展报告(202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

索端智主编《2023年青海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3。

王琦、冯乐安、包晓霞主编《甘肃社会发展分析与预测(202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3。

王宗礼:《甘肃社会现代化70年:历程、成就及主要经验》,《社科纵横》2019年第10期。

刘正平:《新中国发展历程中的甘肃贡献》,《甘肃日报》2021年9月30日,第12版。

郭彤荔:《我国清洁能源现状及发展路径思考》,《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9年第4期。

黄群慧:《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性成就与规律性认识》,《当代中国史研究》2022年第5期。

贺雪峰:《共同富裕与三轮驱动的中国式现代化》,《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4期。

刘伟、刘守英:《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红旗文稿》2022年第24期。

孙发平、杜青华等:《青海“十二五”发展成就及其经验启示》,《青海社会科学》2015年第6期。

汪忠杰、刘一恒:《低碳经济视角下的我国清洁能源产业发展路径设计》,《改革与战略》2015年第12期。

姚洋:《中国现代化道路及其世界意义》,《国家现代化建设研究》2022年第3期。

赵勇强、钟财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的新能源产业发展与升级》,《中国能源》2021年第9期。

何传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回顾与展望:1840~2050年》,《科学与现代化》(2021年第三季度)2021年9月1日。

詹国辉、王啸宇:《中国式现代化:本质内涵、特征意蕴与路径选择》,《理论月刊》2023年第4期。

任保平、李梦欣:《西部地区基本实现现代化:现状、约束与路径》,《西部论坛》2021年第5期。

蒋永穆、李想、唐永:《中国式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改革》2022年第12期。

裴长盛、曲建武:《中国式现代化的统计测度及推进路径》,《工业技术经济》2023年第6期。

蔡昉:《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 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20年第11期。

吕巍:《打好扩大内需“组合拳” 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人民政协报》2023年4月24日。

王一鸣:《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中国政协》2021年第5期。

郑业鹭、丁浩员、郭巍:《消费、投资与全国统一大市场——关于进一步扩大内需,构建强大国内市场的调研报告》,《中国发展》2023年第2期。

周振:《以促进农村消费和投资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逻辑与方略》,《改革》2023年第3期。

朱金堂:《西北人口四十年》,《西北人口》1991年第1期。

陆杰华、谷俞辰:《优化中国人口发展战略的现实内涵、核心议题与实践路径》,《社会科学辑刊》2023年第4期。

李清凌:《北宋的西北人口》,《河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4期。

马勇、顾玲、樊曦:《西北人口发展的必由之路》,《瞭望新闻周刊》2005年第43期。

王军:《人口负增长背景下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及其人口发展战略》,《开放时代》2023年第4期。

张刚:《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人口与健康》2023年第6期。

朱荟:《以中国式现代化助推人口发展战略新格局》,《社会科学辑刊》2023年第4期。

王召杰:《全国铁路7月1日起实行新的列车运行图》,《人民铁道》2023年6月21日,第1版。

孙绍勇、张林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与拓展中国式现代化:战略定位、逻辑机理与路径优化》,《经济纵横》,http://kns.cnki.net/kcms/detail/22.1054.F.20230728.1548.002.html。

陈英武、孙文杰、张睿:《“结构-特征-支撑”:一个分析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新框架》,《经济学家》2023年第4期。

洪银兴、任保平:《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内涵和途径》,《中国工业经济》2023年第2期。

肖兴志、李少林:《大变局下的产业链韧性:生成逻辑、实践关切与政策取向》,《改革》2022年第11期。

刘戈非、任保平:《新时代中国省域地方经济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建》,《经济问题探索》2020年第7期。

任保平、张倩:《新时代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的工业化逻辑及其实现路径》,《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20年第1期。

惠宁、刘鑫鑫:《新中国70年产业结构演进、政策调整及其经验启示》,《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6期。

王云平:《高质量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统筹发展和安全政策研究》,中国言实出版社,2023年7月。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从战略性新兴产业到未来产业》,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2022年12月。

陈明:《乡村现代化中的空间秩序与治理演进——中日空间治理政策的一个延伸比较》,《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2期。

林善浪:《中国应对全球产业链重构的破局之策》,《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2年第7期。

林玉妹、秦淑娟:《制度创新: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关键》,《海派经济学》2022年第4期。

“世界开放报告”课题组:《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经济日报》2022年11月11日。

习近平:《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8年11月1日。

张红丽、温宁:《西北地区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问题与模式选择》,《甘肃社会科学》2020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