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2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178

农业经济学刊2018年第1期(总第6期)图书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y

SSAPID:101-6703-6650-83
ISBN:978-7-5201-3224-4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是安徽大学中国三农问题研究中心和安徽大学农村改革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农业经济类学术理论集刊,全面客观的展现了农业经济、农村发展和农村改革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也从不同角度反映和阐释了农业经济研究领域存在的一些问题,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 张德元
编 辑:宋淑洁;田康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09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F3 农业经济

 编委会

 致作者

 ·农村扶贫·

  农村精准扶贫的路径、成效与问题:H省A县的案例研究*

   一 引言

   二 农村精准扶贫的路径

    (一)精准扶贫整体支持

    (二)精准扶贫项目

     1.产业扶贫

     2.生态扶贫

     3.就业创业扶贫

     4.易地搬迁和危房改造

     5.教育扶贫

     6.健康扶贫

     7.社会保障及残疾帮扶

   三 农村精准扶贫的成效

    (一)精准扶贫项目落实

    (二)脱贫的主要路径

    (三)其他成效

   四 农村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问题及对策

     1.脱贫内生动力不足

     2.农业规模化经营缺乏

     3.信息化程度不高

     4.效率意识有待加强

    (二)进一步分析

  产业扶贫典型模式与路径选择研究*

   一 引言

   二 产业扶贫的典型模式分析

    (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型

    (二)农村电子商务带动型

    (三)乡村旅游带动型

    (四)村集体经济带动型

   三 产业扶贫典型模式分析

   四 产业扶贫的路径选择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扩大经营规模意愿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 文献综述

   二 研究假设与模型设定

    (一)研究假设

    (二)模型设定

   三 数据来源与变量说明

    (一)数据来源

    (二)变量说明

   四 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1.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的家庭特征

    (二)计量分析

   五 结论与建议

    (一)基本结论

    (二)政策建议

  农场主参与对生态农场绩效的影响

   一 引言

   二 理论分析

    (一)农场主参与对农场相关主体的影响

    (二)农场主参与影响生态农场绩效的逻辑

     1.外部参与对生态农场绩效的影响

     2.内部参与对生态农场绩效的影响

   三 资料来源、指标设定与案例概况

    (一)资料来源

    (二)案例情境下的指标设定

    (三)案例生态农场的农场主参与及农场绩效情况

   四 案例分析

    (一)高程度农场主参与下生态农场的绩效提升效果

    (二)内部参与对农场绩效提升的作用机制

    (三)外部参与对农场绩效水平的作用机制

   五 研究结论与讨论

    (一)结论

    (二)讨论

  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一 引言

   二 赣州市林业及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情况

    (一)林业发展情况

     1.崇义县林业发展情况

     2.全南县林业发展情况

     3.信丰县林业发展情况

    (二)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情况

     1.崇义县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情况

     2.全南县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情况

     3.信丰县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情况

   三 赣州市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发展特点

    (一)林地流转形式多样

    (二)主体规模扩大欲望强烈

    (三)社会化服务内容单一

    (四)政府对林业发展重视程度较高

    (五)林权抵押贷款推进迅速

    (六)森林综合保险不断健全

    (七)林业合作形式多样

    (八)注册比率较低

   四 赣州市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发展的主要问题

   五 赣州市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发展对策

 ·农民合作社·

  “互联网+”背景下农业合作社绩效的微观影响因素探究

   一 引言

   二 文献梳理及理论分析

   三 实证研究

    (一)样本数据说明及变量选取

     1.样本数据说明

     2.变量选取

    (二)农业合作社绩效与合作社经营管理者个体特征的关系

     1.相关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2.计量实证分析:虚拟变量回归模型

    (三)农业合作社绩效与合作社自然条件的关系

     1.相关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2.计量实证分析:虚拟变量回归模型

    (四)合作社绩效与合作社分配方式的关系

     1.描述性统计

     2.计量实证分析:虚拟变量回归模型

   四 政策启示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能力评价研究

   一 引言

   二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能力指标体系构建——以安徽省为例

    (一)安徽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

     1.发展步伐加快

     2.服务类型多样化

     3.组建方式多元化

    (二)安徽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能力指标体系构建

   三 数据描述与分析

    (一)样本合作社的地区分布

    (二)样本合作社的行业分布

    (三)样本合作社的创办时间分布

    (四)样本合作社的发展问题

   四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能力实证分析

    (一)问卷信度的检验与分析

     1.主观赋权法

     2.客观赋权法

    (二)合作社发展能力评价方法

   五 主要研究结论

 ·乡村振兴·

  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

   一 注重引人育人,加快产业发展步伐

    (一)把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壮大

    (二)把在外人员引回创业就业

    (三)把“一懂两爱”队伍打造强

    (四)把乡村人才流动渠道畅通

   二 注重绿色发展,提升产业发展质量

    (一)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二)着力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

    (三)着力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三 注重改革创新,增强要素保障水平

    (一)深化改革,激活要素活力

    (二)加大投入,提供政策支撑

    (三)优化环境,提供基础支撑

  推进“三变”改革实现乡村振兴的思考

 ·其他·

  顾客社交媒介参与对生态产品重购意愿的影响研究

   一 引言

   二 理论背景与研究假设

    (一)理论背景

     1.顾客社交媒介参与

     2.顾客重购意愿

    (二)研究假设

     1.顾客社交媒介参与对重购意愿的影响

     2.顾客社交媒介参与对满意度的影响

     3.顾客社交媒介参与对顾客认同的影响

     4.满意度对重购意愿的影响

     5.顾客认同对重购意愿的影响

   三 研究方法

    (一)变量测量

    (二)样本与数据

    (三)数据分析

   四 数据与结果分析

    (一)测量模型

    (二)结构模型

     1.模型整体适配度检验

     2.模型假设检验

   五 结论

  三权分置的法律实现路径*

   一 “三权分置”的政策意旨

    (一)农地政策嬗变及三权分置的改革背景

    (二)三权分置的政策意旨

   二 三权分置的法律逻辑

    (一)权利重新配置的现实要求

    (二)三权分置的法律含义

   三 三权分置的法律构造

    (一)法律构造以所有权为中心

    (二)法律完善以司法实践为导向

    (三)法律推进与外部条件的培育相适应

  我国农业生产专业化的趋势和演化路径

   一 农业生产专业化的趋势

    (一)从农业生产内部化到农业生产社会化

    (二)从农业经营多样化到农业经营专业化

    (三)从农户兼业化到农户职业化

   二 农业生产专业化的演化机制与路径

    (一)农业生产专业化的演化机制

    (二)农业生产专业化的演化路径

   三 结论与讨论

  农民工回流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路径研究

   一 文献述评

   二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演变分析

   三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困境分析

   四 西方国家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启示

   五 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对策建议

[1]赵昌文、郭晓鸣:《贫困地区扶贫模式:比较与选择》,《中国农村观察》2000年第6期,第65~71页。

[2]王介勇、陈玉福、严茂超:《我国精准扶贫政策及其创新路径研究》,《中国科学院院刊》2016年第3期,第289~295页。

[3]左停、赵梦媛、金菁:《路径、机理与创新:社会保障促进精准扶贫的政策分析》,《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1期,第1~12页。

[4]张翼:《当前中国精准扶贫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国际经济评论》2016年第6期,第77~85页。

[5]陈全功、程蹊:《精准扶贫的四个重点问题及对策探究》,《理论月刊》2016年第6期,第5~8页。

[6]黄祖辉:《中国农民合作组织发展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中国农村经济》2008第11期,第4~7页。

[7]赵晓峰、邢成举:《农民合作社与精准扶贫协同发展机制构建》,《农业经济问题》2016年第4期,第23~29页。

[8]姚成:《实施“精准扶贫”必须构建两个数据库》,《中国发展观察》2015年第12期,第73~74页。

[9]雷望红:《论精准扶贫政策的不精准执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期,第1~8页。

[10]汪三贵、刘未:《“六个精准”是精准扶贫的本质要求》,《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6年第1期,第40~43页。

[11]周其仁:《发挥都市的扶贫功能》,http://www.nsd.pku.edu.cn/home/viewpoint/2017/1230/34499. html。

[12]陆铭、陈钊:《在集聚中走向平衡: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的“第三条道路”》,《世界经济》2008年第8期,第57~61页。

[13]陆铭、陈钊:《为什么土地和户籍制度需要联动改革》,《学术月刊》2009年第9期,第78~84页。

[1]汪三贵:《在发展中战胜贫困——对中国30年大规模减贫经验的总结与评价》,《管理世界》2008年第11期,第78~88页。

[2]Karnani,A.,Fighting Poverty Together:Rethinking Strategies for Business,Governments,and Civil society to Reduce Poverty(Springer,2016).

[3]黄承伟、覃志敏:《贫困地区统筹城乡发展与产业化扶贫机制创新——基于重庆市农民创业园产业化扶贫案例的分析》,《农业经济问题》2013年第5期,第51~55页。

[4]白丽、赵邦宏:《产业化扶贫模式选择与利益联结机制研究——以河北省易县食用菌产业发展为例》,《河北学刊》2015年第4期,第158~162页。

[5]赵晓峰、邢成举:《农民合作社与精准扶贫协同发展机制构建: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农业经济问题》2016年第4期,第23~29页。

[6]张琛、高强:《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贫困户的脱贫作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2期,第73~79页。

[7]Birchall J.,“Rediscovering the Co-operative Advantage:Poverty Reduction Through Self-help,” Geneva:International Labor Organization,2003.

[8]Verhofstadt E,Maertens M.,“Can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s Reduce Poverty?Heterogeneous Impact of Cooperative Membership on Farmers’ Welfare in Rwanda,” Applied Economic Perspectives and Policy,2015,37(1):86-106.

[9]孙兆霞:《脱嵌的产业扶贫——以贵州为案例》,《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5年第3期,第14~21页。

[10]李博、左停:《精准扶贫视角下农村产业化扶贫政策执行逻辑的探讨——以Y村大棚蔬菜产业扶贫为例》,《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4期,第66~73页。

[11]许汉泽、李小云:《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产业扶贫的实践困境——对华北李村产业扶贫项目的考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期,第9~16页。

[12]Banker R. D,Mitra S.,“Procurement models in the agricultural supply chain:A case study of online coffee auctions in India,” Electronic Commerc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2007,6(3):309-321.

[13]鲁钊阳、廖杉杉:《农产品电商发展的增收效应研究》,《经济体制改革》2016年第5期,第86~92页。

[14]赵春雨:《贫困地区土地流转与扶贫中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山西省余化乡扶贫实践探索》,《农业经济问题》2017年第8期,第11~16页。

[15]Yin R. K.,Case Study Research:Design and Methods(Thousand Oaks,CA,2009).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新华网,2015年2月1日。

[2]汪发元:《中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状比较及政策建议》,《农业经济问题》2014年第10期,第26~32页。

[3]张照新、赵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困境摆脱及其体制机制创新》,《改革》2013年第2期,第78~87页。

[4]陈锡文:《应准确把握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新部署》,《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4年第1期,第31~33页。

[5]孔祥智、周振:《“三个导向”与新型农业化道路》,《江汉论坛》2014年第7期,第42~49页。

[6]贾琳、夏英:《农户粮食生产规模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资源科学》2017年第5期,第924~933页。

[7]陈锡文:《关于解决“三农”问题的几点考虑》,《中国党史研究》2014年第1期,第5~14页。

[8]〔美〕西奥多·W.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梁小民译,商务印书馆,1987。

[9]胡浩等:《规模养殖户健康养殖行为研究》,《农业经济问题》2009年第8期,第25~31页。

[10]赵金国、岳书铭:《农户规模经营意愿影响因素分析研究》,《山东社会科学》2017年第1期,第116~121页。

[11]何秀荣:《关于我国农业经营规模的思考》,《农业经济问题》2016年第9期,第4~15页。

[12]李秀芸:《农业规模化的中国困境与日本经验》,《开放导报》2016年第6期,第47~50页。

[13]赵鲲:《“三权分置”要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人民论坛》201年第5期,第79~80页。

[14]汪发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长面临的问题与化解对策》,《经济纵横》2015年第2期,第31~35页。

[15]汪发元、罗昆:《平原和山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长的困难及愿望比较分析》,《学术论坛》2014年第7期,第41~45页。

[1]陈卫平、黄娇、刘濛洋:《社区支持型农业的发展现况与前景展望》,《农业展望》2011年第1期,第54~58页。

[2]陈卫平:《通过参与增进信任:社区支持农业消费者参与对消费者信任的影响》,《探索》2015年第3期,第101~107页。

[3]陈卫平:《社区支持农业情境下生产者建立消费者食品信任的策略——以四川安龙村高家农户为例》,《中国农村经济》2013年第2期,第48~60页。

[4]付会洋、叶敬忠:《兴起与围困:社区支持农业的本土化发展》,《中国农村经济》2015年第6期,第23~32页。

[5]龚红:《董事会结构、战略决策参与程度与公司绩效》,《财经理论与实践》2004年第2期,第103~107页。

[6]刘华芳、杨建君:《大股东参与度、战略共识与企业突破式创新的实证研究》,《管理学报》2013年第7期,第1034~1040页。

[7]檀学文、杜志雄:《食品短链、生态农场与农业永续:京郊例证》,《改革》2015年第5期,第102~110页。

[8]杨波:《我国城市居民加入“社区支持农业”的动机与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中西方国家对比的视角》,《中国农村观察》2014年第2期。

[9]张红霞、刘雪楠:《广告代言人参与度研究:深层代言还是浅层代言?》,《心理学报》2010年第5期,第587~598页。

[10]Atkin C.,Block M.,“Effectiveness of celebrity endorsers,” Journal of Advertising Research,1970,23(1):57-61.

[11]Almazan A.,Hartzell J.C.,“Starks L T.Active Institutional Shareholders and Costs of Monitoring:Evidence from Executive Compensation,” Financial Management,2005,34(4):5-34.

[12]Bayton J.A.,“Researching the Corporate Image,” Public Relations,1959,4(10):3-8.

[13]Barich H.,Kotler P.,“A framework for marketing image management,” Sloan Management Review,1991,32(2):94-104.

[14]Cone C. A.,Myhre A.,“Community-supported agriculture:a sustainable alternative to industrial agriculture?” Human Organization,2000,59(2):187-197.

[15]Eisenhardt K.M.,“Better Stories and Better Constructs:The Case for Rigor and Comparative Logic,”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1,16(3):620-627.

[16]Jane M.Kolodinsky,Leslie L.Pelch,“Factors Influencing the Decision to Join a 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CSA)Farm,” Journal of Sustainable Agriculture,1997,10(2-3):129-141.

[17]K?ser P.A.W,Miles R.E.,“Understanding Knowledge Activists’ Successes and Failures,” Long Range Planning,2002,35(1):9-28.

[18]Meyer S.B.,Coveney J.,Henderson J,et al.,“Reconnecting Australian consumers and producers:Identifying problems of distrust,” Food Policy,2012,37(6):634-640.

[19]Patzer G.L.,“Source credibility as a function of communicator physical attractiveness,”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1983,11(2):229-241.

[20]Schnell S.M.,“Food miles,local eating,and 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putting local food in its place,” Agriculture and Human Values,2013,30(4):615-628.

[21]Tegtmeier E.,Duffy M.,“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CSA)in the Midwest United States:A regional characterization,” Staff General Research Papers Archive,2005.

[1]柯水发、王亚、孔祥智、崔海兴:《新型林业经营体系培育的动因、特征及经验——基于浙江、江西及安徽3省的调查》,《林业经济》2015年第1期,第96~105页。

[2]林丽梅、黄森慰、郑逸芳:《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培育中政府作用分析——基于林业合作社的研究》,《林业经济》2015年第11期,第14~18;77页。

[3]王鼎、赵鹏武、翟洪波、周梅、张微、王梓璇:《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对林业社会化服务需求问题综述》,《林业经济》2017年第5期,第79~82页。

[4]王世霞、张微、周梅、赵鹏武:《甘肃省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的研究——基于SWOT分析法》,《中国林业经济》2016年第3期,第11~13页。

[5]谢向黎、石道金、许宇鹏:《新型林业经营主体林权抵押贷款的现状及对策——以浙江省为例》,《林业经济问题》2014年第6期,第520~524页。

[6]徐嘉琪、叶文虎:《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的路径探析——基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林业经济》2015年第2期,第105~108页。

[1]段立民、霍学喜:《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国内研究文献综述》,《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年第3期,第91~95页。

[2]徐旭初、吴彬:《治理机制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的影响——基于浙江省52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实证分析》,《中国农村经济》2010年第5期,第43~55页。

[3]黄祖辉、徐旭初、冯冠胜:《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对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现状的探讨》,《中国农村经济》2002年第3期。

[4]郭红东、蒋文华:《影响农户参与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行为的因素分析——基于对浙江省农户的实证研究》,《中国农村经济》2004年第5期。

[5]郭红东、楼栋、胡卓红、林迪:《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社成长的因素分析——基于浙江省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调查》,《中国农村经济》2009年第8期,第24~31页。

[6]汪娇:《农民合作社盈余分配机制对其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全国91家农民合作社的调查》,江西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7。

[7]简鹏:《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特征对绩效影响的研究》,安徽大学经济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5。

[1]黄祖辉:《中国农民合作组织发展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中国农村经济》2008年第11期,第4~7页。

[2]崔宝玉:《论中国当代农民合作社制度》,《上海经济研究》2017年第2期,第118~127页。

[3]黄胜忠:《利益相关者集体选择视角的农民合作社形成逻辑、边界和本质分析》,《中国农村观察》2014年第2期,第18~25页。

[4]熊万胜:《合作社:作为制度化进程的意外后果》,《社会学研究》2009年第5期,第83~109页。

[5]崔宝玉、刘峰、杨模荣:《内部人控制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治理——现实图景、政府规制与制度选择》,《经济学家》2012年第6期,第85~92页。

[6]马彦丽:《论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识别和判定》,《中国农村观察》2013年第3期,第65~71页。

[7]苑鹏:《中国特色的农民合作社制度的变异现象研究》,《中国农村观察》2013年第3期,第40~46页。

[8]吴金红、马丁丑:《欠发达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异化测度及实证分析——基于甘肃省示范性合作社的调研》,《农业现代化研究》2015年第1期,第57~61页。

[9]崔宝玉:《农民合作社应成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体》,《中国合作经济》2017年第2期,第11~13页。

[1]Heinonen,K.,“Consumer Activity in Social Media:Managerial Approaches to Consumers’ Social Media Behavior,” Journal of Consumer Behaviour,2011,10(6):356-364.

[2]Risius,M.,R.Beck “Effectiveness of Corporate Social Media Activities in Increasing Relational Outcomes,” Information & Management,2015,52(7):824-839.

[3]Lamberton,C.,A.T.Stephen,“A Thematic Exploration of Digital,Social Media,and Mobile Marketing:Research Evolution from 2000 to 2015 and an Agenda for Future Inquiry,” Journal of Marketing,2016,80:146-172.

[4]史有春、刘春林:《顾客重复购买行为的实证研究》,《南开管理评论》2005年第1期,第35~41页。

[5]Chen,W. P.,Tan S.,“Usage of Social Media Applications and Its Impact on Producer-Member Relationship in the 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CSA):A Case Study of the Jiamei Farm,” Canadian Journal of Development Studies,accepted,2018,4.

[6]Doney,P. M.,J.P.Cannon,“An Examination of the Nature of Trust in Buyer-Seller Relationships,” Journal of Marketing,1997,61(2):35-51.

[7]Brodie,R. J.,L.D.Hollebeek,B.Juri,et al.,“Customer Engagement:Conceptual Domain,Fundamental Propositions,and Implications for Research,” Journal of Service Research,2011,14(3):252-271.

[8]Pham,M.T.,T.Avnet,“Rethinking Regulatory Engagement Theory,” Journal of Consumer Psychology,2009,19(2):115-123.

[9]Hollebeek,L.D.,“Demystifying Customer Brand Engagement:Exploring the Loyalty Nexus,” Journal of Marketing Management,2011,27(7-8):785-807.

[10]Mollen,A.,H.Wilson,“Engagement,Telepresence and Interactivity in Online Consumer Experience:Reconciling Scholastic and Managerial Perspectives,”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10,63(9):919-925.

[11]Calder,B. J.,E.C.Malthouse,U.Schaedel,“An Experimental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nline Engagement and Advertising Effectiveness,” Journal of Interactive Marketing,2009,23(4):321-331.

[12]Vargo,S.L.,R.F.Lusch,“Evolving to a New Dominant Logic for Marketing,” Journal of Marketing,2004,68(1):1-17.

[13]刘林青、雷昊、谭力文:《从商品主导逻辑到服务主导逻辑——以苹果公司为例》,《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第9期,第57~66页。

[14]Prahalad,C.K.,V.Ramaswamy,“Co-creating Unique Value with Customers,” Strategy & Leadership,2004,32(3):4-9.

[15]Dessart,L.,“Social Media Engagement:A Model of Antecedents and Relational Outcomes,” Journal of Marketing Management,2017,33(2):1-25.

[16]Du,H.,Jiang W.,“Do Social Media Matter?Initial Empirical Evidence,”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ystems,2015,29(2):51-70.

[17]Ou,C.X.,P.A.Pavlou,R.M.Davison “Swift Guanxi in Online Marketplaces:The Role of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2014,38(1):209-230.

[18]范秀成、郑秋莹、姚唐、穆琳:《顾客满意度带来什么忠诚?》,《管理世界》2009年第2期,第83~91页。

[19]许月恒、张明立、唐塞丽:《基于多维视角的工业服务市场服务质量对客户行为意向的影响研究》,《管理学报》2013年第8期,第1214~1222页。

[20]Hsu,M.H.,Chang C.M.,Chu K.K.,et al.,“Determinants of Repurchase Intention in Online Group-buying:The Perspectives of DeLone & McLean IS Success Model and Trust,”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14,36(36):234-245.

[21]Chiu,C.M.,Chang C.C.,Cheng H.L.,et al.,“Determinants Of Customer Repurchase Intention In Online Shopping,” Online Information Review,2009,33(4):761-784.

[22]张正林、庄贵军:《基于时间继起的消费者信任修复研究》,《管理科学》2010年第2期,第52~59页。

[23]Bauer,H.H.,T.Falk,M.Hammerschmidt,“eTransQual:A Transaction Process-based Approach for Capturing Service Quality in Online Shopping,”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06,59(7):866-875.

[24]Kim,Y.J.,S.S.Lee,“Effect of Consumers’ Awareness in Store and Determinants of Consumer Complaint Behavior on Consumer Complaint Intention:Focus on Super Stores and Traditional Markets,” Family and Environment Research,2016,54(2):119-130.

[25]Chitturi,R.,R.Raghunathan,V.Mahajan,“Delight by Design:The Role of Hedonic Versus Utilitarian Benefits,” Journal of Marketing,2008,72(3):48-63.

[26]罗晓光、刘宇:《超市顾客重购意向影响因素分析》,《科技与管理》2009年第6期,第84~88页。

[27]苏钰:《产品参与度对会员重购及口碑传播的影响》,《华东经济管理》2011年第9期,第123~126页。

[28]李启庚、余明阳、薛可、黄晶:《调节聚焦匹配性对品牌体验和重购意向的影响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第86~93页。

[29]Oliver,R.L.,“A Cognitive Model of the 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of Satisfaction Decisions,”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1980,17(4):460-469.

[30]Gustafsson,A.,M.D.Johnson,I.Roos,“The Effects of Customer Satisfaction,Relationship Commitment Dimensions,and Triggers on Customer Retention,” Journal of Marketing,2005,69(4):210-218.

[31]杨勇、马钦海、谭国威、杨春江:《情绪劳动策略与顾客忠诚:顾客认同和情绪价值的多重中介作用》,《管理评论》2015年第4期,第144~155页。

[32]Bhattacharya,C.,S.Sen,“Consumer-Company Identification:A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Consumers’ Relationships with Companies,” Journal of Marketing,2003,67(2):76-88.

[33]Gummerus,J.,V.Liljander,E.Weman,et al.,“Customer Engagement in a Facebook Brand Community,” Management Research Review,2012,35(9):857-877.

[34]Homburg,C.,J.Wieseke,W.D.Hoyer “Social Identity and the Service-profit Chain,” Journal of Marketing,2009,73(2):38-54.

[35]陈卫平:《社区支持农业:理论与实践》,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第72~96页。

[36]Hinrichs,C.C.,“Embeddedness and Local Food Systems:Notes on Two Types of Direct Agricultural Market,” Journal of Rural Studies,2000,16(3):295-303.

[37]Sproul,T.W.,J.D.Kropp,“A General Equilibrium Theory of Contracts in 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2015,97(5):1345.

[38]Fornell,C.,D.F.Larcker,“Evaluating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 with Unobservable Variables and Measurement Error,”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1981,18(1):39-50.

[39]邱皓政、林碧芳:《结构方程模型的原理与应用》,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第101页。

[40]吴明隆:《结构方程模型——Amos实务进阶》,重庆大学出版社,2013,第113页。

[1]刘征峰:《农地“三权分置”改革的私法逻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5期,第26~33页。

[2]李国强:《论农地流转中“三权分置”的法律关系》,《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5年第6期,第179~188页。

[3]丁文:《论土地承包权与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分离》,《中国法学》2015年第3期,第159~178页。

[4]高圣平:《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下农地产权结构的法律逻辑》,《法学研究》2014年第4期,第76~91页。

[5]单平基:《“三权分置”理论反思与土地承包经营权困境的解决路径》,《法学》2016年第9期,第54~66页。

[6]申惠文:《法学视角中的农村土地三权分离改革》,《中国土地科学》2015年第3期,第39~44页。

[7]高飞:《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的法理阐释与制度意蕴》,《法学研究》2016年第3期,第3~19页。

[8]吴义龙:《“三权分置”论的法律逻辑、政策阐释及制度替代》,《法学家》2016年第4期,第29~42页。

[9]高富平:《农地“三权分置”改革的法理解析及制度意义》,《社会科学辑刊》2016年第5期,第73~78页。

[10]张学博:《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的法理逻辑——从政策和法律双重视角切入》,《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6期,第103~111页。

[11]孙宪忠:《推进农地三权分置经营模式的立法研究》,《中国社会科学》2016年第7期,第145~163页。

[12]张占斌、郑洪广:《“三权分置”背景下“三权”的权利属性及权能构造问题研究》,《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期,第29~38页。

[13]陈胜祥:《农地“三权”分置的路径选择》,《中国土地科学》2017年第2期,第23~28页。

[14]宋才发:《建立农村集体土地三权分置制度的法治探讨》,《学习论坛》2016年第7期,第26~31页。

[15]蔡立东、姜楠:《承包权与经营权分置的法构造》,《法学研究》2015年第3期,第31~46页。

[16]潘俊:《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权利内容与风险防范》,《中州学刊》2014年第11期,第67~73页。

[17]朱继胜:《论“三权分置”下的土地承包权》,《河北法学》2016年第3期,第37~47页。

[18]朱继胜:《“三权分置”下土地经营权的物权塑造》,《北方法学》2017年第2期,第32~42页。

[19]高海:《论农用地“三权分置”中经营权的法律性质》,《法学家》2016年第4期,第42~52页。

[20]戴炜:《“三权分置”视阈下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二元构造》,《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6期,第89~97页。

[21]赖丽华:《基于“三权分置”的农村土地经营权二元法律制度构造》,《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1期,第12~118页。

[22]韩学平:《“三权分置”下农村土地经营权有效实现的物权逻辑》,《社会科学辑刊》2016年第5期,第58~65页。

[23]丁文:《论“三权分置”中的土地承包权》,《法商研究》2017年第3期,第15~26页。

[24]陶钟太朗、杨遂全:《农村土地经营权认知与物权塑造——从既有法制到未来立法》,《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5期,第73~80页。

[25]赵万一、汪青松:《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功能转型及权能实现——基于农村社会管理创新的视角》,《法学研究》2014年第1期,第74~92页。

[26]周其仁:《改革的逻辑》,中信出版社,2014,第131页。

[27]马俊驹、宋刚:《合作制与集体所有权》,《法学研究》2001年第6期,第116~127页。

[28]Petrick,Martin,Ingo Pies,“In Search for Rules that Secure Gains from Cooperation:The Heuristic Value of Social Dilemmas for Normative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Europe Journal Law Economics,2007,23:251-271.

[1]发展研究所综合课题组:《农民、市场和制度创新——包产到户八年后农村发展面临的深层改革》,《经济研究》1987年第1期,第3~16页。

[2]农业部农研中心:《家庭经营与农户劳动力配置:1986~1996》,《中国农村观察》1997年第6期,第39~44页。

[3]杨帆:《进一步发挥家庭经营的潜在力——三万农户家庭经营状况浅析》,《农业技术经济》1986年第8期,第37~40页。

[4]黄祖辉、蒋文华、张忠根:《当前我国农户家庭经营中的交易途径与合约方式》,《浙江社会科学》1998年第5期,第27~32页。

[5]李斯华、李庆东:《2015年全国农机合作社发展情况综述》,《中国农民合作社》2016年第2期,第61~61页。

[6]农村固定观察点办公室:《中国农民的市场化进程——〈农户与市场〉专题调查报告》,《中国农村经济》1994年第2期,第37~43页。

[7]周其仁、杜鹰:《初论专业户》,《中国社会科学》1984年第1期,第73~92页。

[8]蔡昉:《区域比较优势与农业持续增长的源泉》,《中国农村经济》1992年第11期,第40~45页。

[9]曹睐、王玉斌、谭向勇:《我国农业生产区域专业化程度分析》,《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年第1期,第69~72页。

[10]蔡昉、王德文、王美艳:《渐进式改革进程中的地区专业化趋势》,《经济研究》2002年第9期,第24~30、93页。

[11]农业部:《力争到2020年三大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均达到80%以上》,中央政府网,http://www.gov.cn/xinwen/2015-08/17/content_2914449.htm,2015年8月17日。

[12]李慧:《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发布》,光明网,http://www.gmw.cn/01gmrb/2008-09/04/content_832263.htm,2008年9月4日。

[13]冯海发:《亦论兼业化农业的历史命运——与陆一香同志商榷》,《中国农村经济》1988年第11期,第1~6页。

[14]国家统计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 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国家统计局高级统计师黄秉信解读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二号)》,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www.stats.gov.cn/tjsj/sjjd/201712/t20171215_1563554.html,2017年12月15日。

[15]黄宗智:《制度化了的“半工半耕”过密型农业(上)》,《读书》2006年第2期,第30~37页。

[16]张华:《2011年山东发展重大课题研究报告》,山东人民出版社,2011,第168~177页。

[17]国家统计局:《2016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504/t20150429_797821.html,2017年4月28日。

[18]刘玉:《2016年全国农机化十大新闻揭晓》,中国农业机械化信息网,http://www.amic.agri.gov. cn/nxtwebfreamwork/detail.jsp?articleId=ff80808159b614480159bbb208871987,2017年1月20日。

[1]Wolf,Eric,Peasants(Englewood Cliffs,Prentice-Hall,1966),p.25.

[2]周世其:《扎实开展新型农民培训 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江淮》2010年第8期,第40~41页。

[3]叶俊焘、米松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理论阐释、他国经验与创新路径——基于农民现代化视角》,《江西社会科学》2014年第4期,第199~204页。

[4]夏益国、宫春生:《粮食安全视阈下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与新型职业农民——耦合机制、国际经验与启示》,《农业经济问题》2015年第5期。

[5]何超群、吴锦程:《精准扶贫战略下福建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研究》,《职业技术教育》,2016年第13期,第65~69页。

[6]董雨菲、姚雪、张志明:《互联网+背景下职业农民的能力素质构建研究》,《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年第1期,第71~7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