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9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0

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报告(2013)图书

Annual Report on China's Urban-Rural Integration(2013)

SSAPID:101-6650-8012-86
ISBN:978-7-5097-5325-5
DOI:
ISSN:
关键词:

城乡一体化

[内容简介] 本书分析了2012~2013年全国各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状和态势,总结了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取得的突破和成效;研究了资本城镇化对城乡一体化模式产生影响等新情况,探索转型环境下新现象、新问题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从土地、户籍、农民工、社保改革的政策体系等角度,集各地创新经验,分析新问题探索“四化同步”发展新路径。

相关信息

丛书名:城乡一体化蓝皮书
编 辑:陈凤玲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3年12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F3 农业经济

 中国皮书网

 摘要

 《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报告(2013)》

 法律声明

 BⅠ 总报告

  B.1 习近平城乡一体化思想解读

   一 建设全面小康示范村,开创新农村建设“浙江经验”

    (一)在浙江制定全国第一个省级层面的城乡一体化发展纲要

    (二)习近平关于城乡一体化的思想始终如一

   二 城乡一体化不是要消灭乡村

   三 保护乡村文化与生态,建设能够百世流芳的名村庄

   四 充分发挥规划先导作用

   五 城乡一体化要有坚实的产业和经济支撑

   六 “一体化”是指“公共服务均等”

   七 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让老百姓得实惠

   八 工作作风上多接地气

   九 就生态示范村“实践一种理想”

  B.2 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是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原动力

   一 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快速推进中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变革

    (一)目前中国工业化速度和规模位居世界前列

    (二)中国城镇化率与世界平均城镇化率持平

    (三)城乡一体化推动建设美丽乡村

    (四)城乡一体化发展呼唤土地制度改革

    (五)城乡一体化推动财税体制改革

    (六)城乡一体化逐步降低城乡收入差距

    (七)城乡一体化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

   二 当前中国城乡一体化需要进一步探索解决的几个战略问题

    (一)加快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发展目标

    (二)城乡一体化的基础是推进“农业现代化”

    (三)要重视并加强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的产业支撑

    (四)引导和鼓励“逆城市化”风尚,建设美丽乡村,实现“就地城镇化”

    (五)重塑中国的农业生产体系

     1.农业生产目标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

     2.现代与传统的选择问题

    (六)重视城市资源承载率,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城乡

 BⅡ 理论篇

  B.3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

   一 城镇化是未来十几年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

   二 三大都市群崛起将成为带动全国经济增长的引擎

   三 以省会城市为中心发展次级区域性城市群

   四 以县城为中心实现就地城市化

   五 城市群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六 释放城市化潜力关键在于改革农村土地制度

  B.4 试论中国城乡一体化过程中新的阶段性特征

   一 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使中国城乡社会结构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二 农村“空心化”态势不断蔓延,农村的发展活力受到严重削弱

   三 中国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发生了重大变化,迫切需要重塑中国的农业生产体系

   四 城市与农村的环境污染相互叠加,各种环境问题集中爆发

  B.5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路径选择*

   一 我国农村人居环境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一)中国农村人居环境发展现状

    (二)中国农村人居环境发展的影响因素

     1.传统农业尚未转型,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缺乏生态安全保障

     2.城乡二元结构依然存在,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缺乏公平的农村公共品供给

     3.农村规划建设管理滞后,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缺乏规范引导

     4.公共财政体制未有效覆盖农村,农村人居环境建设面临资金瓶颈

     5.“两型”生活方式尚未建立,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缺乏“两型”引领

   二 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战略取向

    (一)“两型社会”建设是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战略方向

    (二)城乡统筹是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关键路径

    (三)加快改革是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重要法宝

   三 新时期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坚持党的领导,完善村民参与的治理机制

    (二)转变观念,理顺政府管理职能

    (三)全面规划,重点整治村庄

    (四)发展“两型”农业,保护农村生态系统

    (五)提倡“两型”生活方式,促进生态保护

    (六)加强科技创新,支持农村建设

    (七)拓宽投入渠道,提供财力保障

    (八)创新机制,提供制度保障

  B.6 2012年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标志性成果

   一 国家不断加大农业投入,粮食生产实现罕见的“九连增”

   二 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工作取得新突破

   三 农村社会事业尤其是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历史性的巨大成就,农村民生改善力度加大

   四 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农民收入增速连续三年快于城镇居民

   五 盲目撤点并校的恶劣影响受到普遍关注,国家开始采取措施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工作

   六 农村村落保护开始纳入法制化轨道,势将成为中国文化史上意义深远的重大事件

 BⅢ 实践篇

  B.7 “8+2工程”统筹城乡发展

   一 公共服务均等“澄迈范例”的“十个率先”

    (一)率先全省实施“十二年义务教育三免四补”政策

    (二)率先全国实行国家级、省级、县级三级骨干教师和骨干医务人员岗位津贴

    (三)率先全省实现村村有标准卫生室目标

    (四)率先全省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五)率先全省全面启动农村土坯房改造工程

    (六)率先全省实行分散供养和社会供养相结合的养老体制机制

    (七)率先全省实现所有行政村通宽带网络

    (八)率先全国实现金融便民服务延伸到所有行政村

    (九)率先全省实施“商标富农工程”

    (十)率先全省成为“中国长寿之乡、世界长寿之乡”

   二 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澄迈做法”

    (一)以思想认识为根本点,树立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治自觉

    (二)以发展经济为支撑点,夯实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及新型城镇化的物质基础

    (三)以统筹兼顾、系统集成为手段,确保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际成果

    (四)以创新社会管理为结合点,营造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良好环境

   三 对公共服务均等化“澄迈经验”的感悟与体会

    (一)公共服务均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评判依据

    (二)推动公共服务均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三)城乡公共服务均等是“新型城镇化”的本质和工作重点

  B.8 胶州市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

   一 胶州市城乡教育发展的基本状况

    (一)提升均衡发展水平,教育投入不断加大

    (二)提升教育资源配置,布局调整日趋科学

    (三)提升学生学习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四)提升教师素质水平,教师队伍建设更加规范

    (五)提升基础教育发展水平,教育普及率日益提高

   二 胶州市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胶州市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

     1.教育投入增长仍不能满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

     2.校际生源分布不均,城区学校班级严重超员

     3.区域间师资力量存在不均衡现象,农村师资整体力量薄弱

    (二)胶州市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

     1.教育发展不均衡现象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

     2.教育经费不足和不均衡性是制约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因素

     3.师资力量差异是导致教育质量不均衡的关键因素

     4.教育过程中所享有的教育资源的差异影响全市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

   三 胶州市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措施

    (一)强化政府责任,增加教育有效投入

    (二)立足提质增效,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上加快步伐

     1.提升学校办学水平

     2.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

     3.构建自主学习、优质高效的愉悦课堂

     4.积极开展学校艺体活动

    (三)推进教育创新,加快办学体制改革步伐

    (四)加大师资培训力度,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B.9 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研究

   一 平远镇基础设施建设基本情况

   二 平远小城镇建设成果及主要经验

    (一)抓好规划工作,明确城镇定位

    (二)多方筹集资金,新区开发和旧城改造相结合

    (三)着力完善城镇的功能

    (四)强化经营城市理念,推进城镇化进程

    (五)加快城乡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城镇化水平

    (六)完善城镇功能,大力发展城镇经济

   三 平远镇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几点启示

    (一)政策倾斜机制

    (二)多元筹资机制

    (三)建管并重机制

    (四)有序建设机制

  B.10 一个古村落的历史风貌保护与村庄发展建设

   一 案例背景

   二 保护性开发应遵循的几项原则

   三 明确定位,古村落“旧貌换新颜”

    (一)知己知彼,明确定位

    (二)把握市场特征,明确发展战略

     1.依托黄山,寻求差异,突出特色

     2.整合绩溪旅游资源,强调文化促进作用

     3.以观光游览为主,观光与休闲相结合,走综合发展道路

     4.整体包装,集中促销,创造良好的市场形象

    (三)保护性开发的主要做法

     1.整体保护

     2.动态保护

     3.重点保护

    (四)“公众参与”理念贯穿全程

    (五)循序渐进,分步实施

    (六)古村落“旧貌换新颜”

   四 龙川村古村落保护与建设的几点启示

    (一)对历史村落要以保护为第一要务,实现资源合理利用

    (二)在古村落开发过程中要注重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效益的统一

    (三)古村落的开发要充分尊重原住民的意愿,以原住民的利益为出发点

  B.11 贫困县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一 通榆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的背景

    (一)现实条件

    (二)政策支持

   二 通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的基本情况

    (一)改革措施

     1.整合资源,优化学校布局

     2.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3.队伍为本,提升教师素质

     4.以城带乡,促进教育均衡

     5.完善监督,建立保障机制

    (二)改革成效

     1.教育环境改善,师资力量提高

     2.城乡、校际间教育差异缩小,义务教育初步均衡

   三 通榆贫困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改革经验

    (一)广纳资金,加大投入

    (二)政策优惠,资源整合

    (三)循序渐进,统筹发展

   四 对我国其他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的启示

    (一)因地制宜,与经济发展相结合

    (二)利用国家有利政策,加大地方政策倾斜

    (三)教育信息化改革

  B.12 泰安市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与启示

   一 背景情况

   二 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政策扶持

    (二)加快经济发展,强化基础支撑

     1.新泰市发展村集体经济加快新农村建设

     2.肥城市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

     3.新泰市发展农村经济推进新农村建设

    (三)实施城乡统筹,实现以城带乡

    (四)找准切入点,打造幸福新农村

   三 泰安市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启示

    (一)必须把群众满意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必须把循序渐进作为基本目标和努力方向

    (三)必须把模式灵活作为基本原则和基本选择

     1.建设模式要灵活

     2.经营主体要灵活

     3.农民教育要灵活

  B.13 以新型社区中心建设为服务载体着力打造生态宜居幸福新城

   一 发展背景

   二 主要做法

    (一)着眼科学规划,引领城镇发展方向

    (二)发展产业经济,提升城镇发展活力

    (三)注重文化塑造,彰显城镇独特魅力

    (四)推进旧村改造,统筹城乡空间集约发展布局

    (五)加强社会建设,共享城镇发展成果

   三 几点启示

    (一)推进城镇化应紧密结合地方实际

    (二)推进城镇化应注重产业发展与城镇建设的联动

    (三)推进城镇化应融入生态文明的理念

    (四)推进城镇化的核心应充分体现民生工作

    (五)推进城镇化发展应加快户籍制度改革

  B.14 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一 胶州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

    (一)大力发展农业园区,培育优势产业

    (二)发挥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村经纪人的作用,发展订单农业

    (三)大力发展高效特色农业,实行品牌强农战略

    (四)加大财政支农投入力度,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环境

   二 胶州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措施

    (一)建立农产品开发专项扶持资金,实施多渠道融资

    (二)充分发挥品牌效应,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占有率

    (三)加大对合作组织的扶持,促其合作社规范化发展

    (四)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布局,优先规划企业需要的优势农作物

    (五)围绕基地建设,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

  B.15 小城镇城乡一体化规划案例

   一 老湖镇区情分析

    (一)镇所在区域的基本县情

    (二)老湖镇基本区情

     1.自然条件

     2.经济发展状况

     3.社会与人口

     4.特色资源条件

    (三)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分析

     1.区位优势

     2.东平县的人口与劳动力大镇

     3.经济总量相对较大

     4.财政总收入位居全县前列

    (四)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地方一般预算财政收入水平偏低

     2.农民人均收入较低,村集体经济有待进一步加强

     3.镇区附近可适合建筑的用地较少

     4.农业集约化经济水平不高,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待进一步转移

     5.第二产业企业规模偏小,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6.各村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差较大

   二 产业经济规划

    (一)现有产业发展基本态势

     1.农业生产用地情况

     2.村级各类产业发展情况

     3.村级专业化水平状况

      (1)种植业

      (2)牧业

      (3)渔业

      (4)工业

      (5)建筑业

      (6)交通运输业

      (7)商饮业

      (8)服务业

    (二)规划指导思想

    (三)规划原则

    (四)规划思路

    (五)产业发展定位

    (六)产业空间分布

     1.北部山区产业布局

     2.东部平原产业布局

     3.西部沿湖区产业布局

    (七)主导产业的选择

     1.主导产业部门的标准

     2.主导产业的选择

   三 城镇体系规划

    (一)人口与城镇发展状况

     1.区域人口现状

     2.城市化状况

     3.在县域城镇体系中的定位

     4.村庄面积规模现状

     5.现有村庄人口规模

    (二)人口规模预测

     1.区域户籍人口规模预测

     2.区域常住人口规模预测

    (三)区域城镇化程度预测

     1.城镇人口规模

     2.常住人口城镇化水平

    (四)村镇等级体系规划

    (五)促进区域人口城市化进程的主要途径

     1.加大东平湖国家级湿地旅游区的建设

     2.新行政中心与东平县城西区新区发展对接

     3.无地移民的居住区的统一规划、建设

     4.无地移民的非农化产业

     5.加大城镇基本设施建设

     6.科学规划与整合村镇

     7.申请国家级无地移民后期安置示范区

   四 社会事业发展规划

    (一)养老服务

     1.着力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和能力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提升养老服务水平的设施规划和体系建设

    (二)医疗卫生与保健

    (三)教育

    (四)社区建设

    (五)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1.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2.新城镇建设(见城镇专项规划)

     3.城乡一体化规划与发展

     4.城镇化地区农民的市民化

  B.16 2012年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大事记

 BⅣ 附录

  附录一 《浙江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纲要》

   一 总体要求

   二 主要任务

   三 战略举措

   四 组织领导

  附录二 《安吉县建设“中国美丽乡村”行动纲要》

   一 指导思想

   二 总体目标

   三 工作原则

   四 步骤方法

   五 主要措施

    (一)实施“环境提升工程”,开展自然环境的生态化保护和人居环境的功能化改造,实现村村优美

     1.坚持管治并重,全面改善村庄环境的整体质量

     2.加速提质扩面,巩固提升村庄环境的建设成果

     3.完善长效机制,逐步实现村庄环境的自我管理

    (二)实施“产业提升工程”,坚持农村产业的特色化发展和农民就业的多元化拓展,实现家家创业

     1.坚持乡村工业的集群化发展

     2.实行休闲产业的组团化竞争

     3.实现生态农业的特色化提升

    (三)实施“服务提升工程”,开展农村新社区的规范化建设和社会保障的无缝化整合,实现处处和谐

     1.加快农村新社区建设

     2.加强村级基层组织建设

     3.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四)实施“素质提升工程”,开展农村乡土文化的个性化展示和农民素质的现代化培育,实现人人幸福

     1.注重文化的继承与弘扬

     2.深化各类精神文明创建

     3.繁荣文化体育教育事业

   六 工作机制

    1.建立“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投入机制

    2.建立“整体规划、资源统筹、分步实施”的建设机制

    3.建立“三级负责、以村为主、人人参与”的管理机制

     4.建立“产业优先、一村一品、打造精品”的发展机制

  附录三 双流县城乡统筹情况

   公交“一元通”——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

   公共服务均等化——村里城里生活都一样

   统筹城乡管理——“三家”活动发源双流

   “十二五”末在中西部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城乡一体化蓝皮书》丛书编委会

 主要编撰者简介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皮书系列

 皮书数据库

 Abstract

“总报告”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习近平城乡一体化思想解读》,分析介绍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镇化要发展,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也要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美丽乡村,不能大拆大建”“要充分发挥规划先导作用”“土地流转要尊重农民意愿”等一系列指导思想,明确了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于“城乡一体化”理论和实践的指示精神,也间接反映了当前我国城乡一体化实践中存在的若干问题。第二部分《城镇化与城乡一体化是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分别介绍了“城镇化”对我国经济增长和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推动作用,以及“城乡一体化”对于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实现社会正义的重大意义。同时还分析了我国当前“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水平,以及亟待突破的若干难点和瓶颈。“理论篇”收录了《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试论中国城乡一体化过程中新的阶段性特征》《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路径选择》《2012年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标志性成果》等四篇文章。其中,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郑新立先生撰写的《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一文,对城镇化、城市群、就地城镇化等新模式、新趋势进行了深入阐述,并就相关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提出建议,对我国全面深化体制改革、提高“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其余三篇文章,分别就我国城乡一体化新的阶段性特征、标志性成果,以及农村人居环境等问题做出描述和评价,或提出改善建议,可供研究人员和决策者参考。“实践篇”选取我国东部发达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典型案例,深入总结各地在城乡公共服务、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古村落保护与村庄发展、新农村及其新型社区建设、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规划等方面创造的新经验、新举措,密切关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而从各地的改革理念、政策措施及其策略方法中探索归纳不同地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共性的规律性特征和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