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2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0

通往实践的中国文学理论建构图书

SSAPID:101-6585-8295-75
ISBN:978-7-5201-3737-9
DOI:
ISSN:
关键词:

[内容简介] 新世纪以来文学实践巨大的展开活力及令人震惊的展开规模,对当下国内尚居于主导地位的观念认识论文学理论形成无可规避的促迫。文学并不仅是文本,也不仅是认识对象,它更是实践对象,并且就是实践过程本身。本书研究要点在于揭示文学理论与文学研究对象的实践性关系,在这一关系中研究文学理论的实践属性、文学理论的实践逻辑、文学实践的鉴赏与批评活动、文学理论的实践文本学,以及文学理论的实践论研究方法等。

相关信息

丛书名:汉语言文学中国特色研究丛书·实践论文学理论建构
作 者: 高楠 龙腾
编 辑:高雁;黄利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11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E 军事

 总序 构入文学活动的实践论文学理论

 第一章 建构以文学实践为对象的中国文学理论

  一 一个关键性提法的纠正——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由文学纠正为文学实践

  二 文学理论疏离文学实践的现实状况

   (一)观念化倾向

   (二)套用西论倾向

   (三)研究泛化倾向

   (四)文本中心倾向

  三 建构文学理论与文学实践关联的中介范畴

  四 打通理论、批评及实践界限,在三者的互为场域中建构文学理论

 第二章 文学理论构入实践的问题属性

  一 文学理论的观念性误区

  二 文学理论的实践属性

   (一)文学理论是文学对象的实践关联性理论

   (二)文学对象的实践关联的差异性展现与问题的语言性跃出

   (三)文学理论见于实践的问题敞开性

  三 实践总是以问题方式向文学理论现身

   (一)文学实践在差异性中展开

   (二)文学实践的参与性与构成性

   (三)文学实践的差异性问题现身

  四 文学理论问题研究的语境性与观念化

 第三章 文学活动的目的性与实践主体性

  一 文学活动与文学创造

   (一)社会实践中的文学活动

    1.社会实践的整体性

   (二)文学活动是社会实践的有机部分

   (三)文学活动的实践创造性

    1.文学活动

    2.文学活动是虚构的修辞的创造性活动

    3.文学创造的实践属性

  二 文学创造的合目的性

   (一)社会实践的目的性

   (二)文学活动的目的性与合目的性

   (三)文学活动合目的性的时间形态

    1.历史合目的性

    2.现实合目的性

    3.当下合目的性

    4.文学活动合目的性的综合状况

  三 文学创造与社会生活互动

   (一)文学活动与社会生活互动的基本形态

    1.文学创作活动

    2.文学接受活动

    3.文学传播活动

    4.文学的社会转换活动

   (二)文学活动与社会生活互动的主体性根据

    1.主体的生活实践目的转化为文学活动的合目的

    2.主体的生活经历转化为文学活动的主体根据

    3.主体的生存综合性实现着社会生活向文学活动转化的丰富性

 第四章 实践论的文本阐释学

  一 文学文本实践性的根基在于文本的本体性

   (一)文学文本的确立性、本体性与活动性、实践性

   (二)文学文本自足体的对待性与敞开性

  二 文学文本的本体性构建文学文本学的实践性

   (一)文本的本体性可以起到在文学理论中“正名定位”的功用

   (二)文本的本体性可以起到引导文学理论“退位让贤”的效能

  三 实践论文本阐释学的阐释运作

   (一)弄清词义、句意

   (二)辨识技法、形式

   (三)发现文本中各个义项之间的关联

   (四)归纳与评价

 第五章 文学文本实践论的特征性阐释

  一 文学文本的实践论特征

   (一)区别于“本质特征”的“现象特征”

   (二)不同于“意象”特征的“意向”特征

  二 文学文本以“反形式”为其形式的特征性

   (一)历史地形成的“形式”及其“内容”

   (二)文学文本的“意向”对其“形式”的穿透与超出

  三 文学文本以“无特征”为其语言的特征性

   (一)关于文学文本语言特征的各种界说

   (二)文学语言作为“元语言”的无特征性

 第六章 实践论文本阐释学的历史性阐释

  一 文学文本实践论的历史阐释

   (一)“时间一直是我们的敌人”

   (二)“层累”的“虚假的意识”是更大的敌人

  二 文本历史的不可还原与文本的历史还原

   (一)观念中文本历史的还原

   (二)实践中文本的历史还原

  三 文本阐释的历史性与当代性

   (一)“历史意识”首先是一种“求真意识”

   (二)在“求真意识”上建构起“当代意识”

 第七章 文学文本实践生成的创造个性

  一 文学文本生成的见于现实实践的历史延续性

   (一)文学文本生成的历史延续性

   (二)文学文本生成的现实交往性

  二 文学文本生成的创造个性

   (一)文学文本生成于文学创造主体的创造个性

   (二)创造个性的表现

    1.文体运用个性

    2.选材叙述个性

    3.表达修辞个性

    4.想象抒情个性

  三 文学风格与文学流派

   (一)文学风格

   (二)文学流派

 第八章 文学实践中的鉴赏活动

  一 实践论的文学鉴赏

   (一)文学鉴赏的经验融入

   (二)文学鉴赏与文本构入

   (三)文学鉴赏与生存境界提升

   (四)文学鉴赏的实践敞开

  二 文学鉴赏的关系场域效应

   (一)文本的经验性感知

   (二)伴随着理解的情感体验

   (三)超越经验的审美提升

   (四)反思性体会玩味

  三 文学鉴赏关系场域的特性

   (一)文学鉴赏与当下场域

   (二)文学鉴赏与历史场域

   (三)文学鉴赏与文化场域

 第九章 实践论文学批评的理性运作

  一 鉴赏于批评与批评于鉴赏

   (一)文学批评与文学鉴赏在文学活动中的地位

    1.文学鉴赏和批评对读者地位的强调

    2.文学批评和鉴赏对读者审美能力的提高

   (二)文学批评与文学鉴赏的关系

    1.文学鉴赏是一种“凝神观照”的审美感知活动

    2.文学批评是一种“洞察深义”的综合判断活动

    3.批评与鉴赏是相互作用、相互推进的两个方面

  二 文学批评的理论建构

   (一)文学批评是一种理论活动

    1.唯物史观下的文学批评

    2.唯心史观下的文学批评

   (二)关于文学批评的两种理论说法

    1.韦勒克与沃伦对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的差异性看法

    2.拉曼·塞尔登的文学批评理论

   (三)实践论的文学批评特征

  三 实践论文学批评方法举要

   (一)文学批评方法的含义及类别

    1.文学批评方法的含义

    2.文学批评方法的选择与使用

   (二)实践论文学批评方法举要

    1.系统方法

    2.边缘方法(交叉学科方法)

 第十章 鉴赏与批评的文本超越

  一 鉴赏与批评的文学反馈

   (一)鉴赏与批评对文学创作的反观和助益

   (二)鉴赏与批评对文学价值的确证和生发

   (三)鉴赏与批评对文学接受的随顺和引导

  二 鉴赏与批评对于社会生活的互动

   (一)鉴赏与批评的文学置位

   (二)社会生活是鉴赏与批评的终极资源

  三 鉴赏与批评的超越之维

   (一)鉴赏与批评的诸种超越可能性

   (二)互动性反哺与个性提升

 第十一章 文学接受的选择性与综合性

  一 文学接受的实践特征

   (一)文学传播的文学接受效应

    1.文学传播媒介的演进路径

    2.文本传播作为文学接受的渠道

   (二)文本阅读的行为实践性与经验实践性

    1.阅读的文本规定性

    2.阅读的主体心理机制

    3.阅读的行为经验规定性

   (三)文学接受的交互关系

    1.文学传播的双向建构功能

    2.文本阅读的交互关系

  二 文学接受的实践性选择及个性选择

   (一)阅读过程中的实践性选择

    1.实践的问题性选择

    2.实践的求解性选择

    3.实践语境性选择

   (二)凸显个性化的选择方式

   (三)时代给定性与审美趣味的制约

    1.时代给定性对文学接受的制约

    2.审美趣味对文学接受的制约

  三 文学接受的实践综合性

   (一)接受者综合性的实践主体身份

    1.实践目的性

    2.互动行为性

   (二)接受者实践性的接受综合性

    1.传播的接受综合性

    2.理解与体验的接受综合性

    3.评议与反馈的接受综合性

   (三)接受者构入性的心理综合性

 第十二章 文学理论的实践论研究方法

  一 有机整体性地研究对象

   (一)“有机”与“整体”的矛盾

   (二)从“有机”而至“整体”

  二 流变生成性地把握对象

   (一)文学理论知识生产、消费的转换过程与其中诸环节

   (二)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在流变生成进程中遭遇的问题与改革策略

  三 观念敞开性地分析对象

   (一)观念敞开中的“我”与“他”

   (二)观念敞开中的“进”与“出”

 后记

新世纪以来文学实践巨大的展开活力及令人震惊的展开规模,对当下国内尚居于主导地位的观念认识论文学理论形成无可规避的促迫。观念认识论文学理论视文学文本为认识对象,因此为之设置并将之纳入认识论的规定性中。而文学并不仅是文本,也不仅是认识对象,它更是实践对象,并且就是实践过程本身。作为实践的文学的过程性、流变性、生成性及构成性,由于不合于观念认识论的规定性而被斥于认识论的文学理论研究之外,这是必须通过批判而折返的研究误区。本书研究要点在于揭示文学理论与文学研究对象的实践性关系,在这一关系中研究文学理论的实践属性、文学理论的实践逻辑、文学实践的鉴赏与批评活动、文学理论的实践文本学,以及文学理论的实践论研究方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