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26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0

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报告(2011)图书

ANNUAL REPORT ON DEVELOPMENT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CITIES IN CHINA(2011)

SSAPID:101-6318-5898-71
ISBN:978-7-5097-2664-8
DOI:
ISSN:
关键词:

中小城市 发展

[内容简介] 《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报告》(2011)是我国第一部关于中小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系列研究报告。报告着眼于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统筹城乡发展为主题,全面阐述了中小城市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以及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推进城市化进程、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围绕统筹城乡,从产业发展、户籍改革、土地流转、城乡建设和公共服务入手,对中小城市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领域和重要环节的突出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和论述,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应措施,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报告辑录了全国东、中、西及东北地区十余个中小城市的发展案例,对他们统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村现代化等方面的经验做了系统介绍。本书可为广大中小城市探索统筹城乡发展道路和模式提供指导和借鉴,可供各级决策与管理部门,以及从事城市发展研究的理论工作者参考。

相关信息

丛书名:中小城市绿皮书
作 者:中国城市经济学会中小城市经济发展委员会;《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报告》编纂委员会
编 辑:周映希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年09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F2 经济计划与管理

 《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报告》高级顾问

 《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报告》编纂委员会

 摘要

 GⅠ 总报告

  G.1 统筹城乡发展构建中小城市科学发展新格局

   一 中小城市统筹城乡发展的内涵及其地位

    (一)统筹城乡发展的内涵

    (二)中小城市在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的特殊地位

   二 中小城市统筹城乡发展的宏观背景与历史机遇

    (一)宏观经济环境总体向好

    (二)国家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三)产业结构升级大势所趋

    (四)节能降耗取得重大进展

    (五)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六)城镇化进程潜力很大

   三 中小城市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矛盾和挑战

    (一)中小城市经济结构矛盾突出,产业升级协同发展任重道远

    (二)中小城市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区域统筹协调发展任重道远

    (三)中小城市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绿色低碳持续发展任重道远

    (四)中小城市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科技推动高端发展任重道远

    (五)中小城市劳动就业形势严峻,优化配置人力资源任重道远

    (六)中小城市土地和户籍问题成为瓶颈,妥善保障农民权益任重道远

   四 国外成功发展经验对我国中小城市统筹城乡发展的启示

    (一)加强土地资源集约化利用,为实现耕地的非农化提供政策和法律支撑

    (二)大力普及农业现代化和科技化,为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奠定基础

    (三)促进产业发展和结构优化,为城镇化进程的可持续性提供推动力

    (四)推进城镇规模适度化,实现规模效益与生态效益共同发展

    (五)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着力解决贫困问题和失业问题

    (六)强调政府发挥引导作用,为各种生产要素流动营造一个公平、公正、自由的市场环境

   五 中小城市统筹城乡发展的路径和措施

    (一)统筹制定城乡规划,以合理布局和集约发展为依据,加快推进城乡规划一体化

     1.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布局发展空间和资源要素

     2.编制城乡一体发展规划,加速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3.做好各项规划有效衔接,健全强化规划引导和约束功能

    (二)以转型升级和自主创新为抓手,加快推进城乡产业一体化

     1.加快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2.加快实施现代服务业战略,提升核心竞争能力

     3. 加快实施农业现代化战略,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三)以创新融资和盘活土地为支撑,推进城乡资源配置一体化

     1.建立健全公共财政投入和投融资机制

     2.建立健全土地流转集中和合理利用机制

     3. 建立健全城乡人力资源开发和配置机制

    (四)以承载能力和城市经营为重点,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

     1.加强城乡基础设施统筹,发挥支撑作用和引领效应

     2.突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提高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

     3.创新基础设施管理模式,建立长效运营和管护机制

    (五)以公共财政和社会管理为保障,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

     1.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牵引作用,推进社会事业均衡发展

     2.充分发挥社会管理的服务作用,推进社会事业和谐发展

     3.充分发挥社会保障的托底作用,推进社会事业科学发展

    (六)以生态建设和人文建设为目标,推进城乡生态文明一体化

     1.营造和谐包容的人文环境,提升中小城市幸福感

     2.营造环境优美的人文环境,实现中小城市软实力的提升

    (七)以为民服务和廉洁从政为目标,推进城乡公共管理一体化

     1.坚持依法行政,建设科学决策的法治政府

     2.坚持高效施政,建设勤政务实的效能政府

     3.坚持公开理政,建设诚信透明的阳光政府

     4.坚持廉洁从政,建设行为规范的廉洁政府

  G.2 2010年中小城市调研基地发展述评

   一 2010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一)当年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1.生产总值完成情况

     2.工业产值完成情况

     3.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4.内外贸易情况

     5.财政收入完成情况

     6.就业和城乡居民收入情况

    (二)“十一五”主要发展成就

     1.综合实力

     2.经济结构

     3.城镇建设和管理

     4.新农村建设

     5.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

     6.节能减排和绿色发展

   二 201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特点

    (一)工业化与重大项目建设

     1.创新成为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引擎

     2.进一步推进工业园区化、产业集群化

     3.扶优做强民营制造业

     4.生产性服务业助推工业经济提质增效

    (二)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

     1.中心城、重点镇建设有序推进

     2.坚持小城镇建设与镇区产业互动发展

     3.新农村建设迈上新台阶

    (三)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

     1.提升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

     2.创新社会管理方式

     3.开展“平安”创建

    (四)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

     1.绿色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

     2.积极发展循环经济

     3.加大主要污染物减排力度

     4.加强生态环境整治

   三 “十二五”主要任务和目标

    (一)经济发展

    (二)结构调整

    (三)社会民生

    (四)城市化率

    (五)生态环境

 GⅡ 专项报告

  G.3 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一 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重大意义

    (一)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二)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

    (三)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

    (四)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是促进中小城市健康发展的战略举措

   二 中国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状况和特点

    (一)各地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主要做法

     1.围绕提高土地产出率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2.围绕提高资源利用率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3.围绕提高劳动生产率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二)中国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成效

     1.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升

     2.农业结构不断优化,生产集中度和加工水平显著提高

     3.农民收入持续稳步增长

     4.农村社会事业加速发展

   三 中国特色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农业自然资源约束日益增强

    (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仍然薄弱

    (三)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成果推广应用较为薄弱

    (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还不健全

    (五)农民整体素质依然偏低

   四 中国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

    (一)加大财政投入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二)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推广应用

    (三)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现代物质装备应用

    (四)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五)建设现代农业的人才队伍

  G.4 充分发挥工业在统筹城乡发展战略中的作用

   一 中小城市工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及特点

    1.从发展阶段看,中小城市的工业发展经历了三个比较明显的跨越式发展时期

    2.在发展战略上,明确提出工业兴市、工业强市、工业富市、兴工强县的战略

    3.在发展方式上,大力发展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实现工业的集聚发展

    4.在产业结构上,以工业为主,注重工业的同时,注意农业和服务业的协调发展,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5.在发展理念上,中小城市在这一轮发展中有强烈的科学发展、创新发展、规划发展、生态发展意识

   二 中小城市工业发展中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一)注意利用后发优势、区位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注意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强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

    (三)注意做好服务业、新兴产业的发展

    (四)注意打造区域品牌

    (五)注意抓大企业落户发展,抓小企业集群发展

    (六)注意高度重视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

    (七)注意在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方面多做探索

   三 中小城市推进工业强市战略中的几点建议

    (一)抓好产业

    (二)抓好调整

    (三)抓好规划

    (四)抓好市场

    (五)抓好整合

  G.5 以创新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一 依靠科技创新推进城乡统筹

    (一)科技在城乡统筹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二)统筹城乡发展对科技工作的迫切要求

     1.整体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

     2.全面提升农业农村科技创新创业与服务能力

     3.统筹配置城乡科技资源

     4.探索广覆盖、长效型的农村科技创业与服务体系

     5.建设适应城乡一体化的科技管理体制

    (三)科技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路

     1.加快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

     2.大力推进农村科技创业

     3.构建重点涉农产业技术创新链

     4.加快农村民生科技进步

     5.以县域科技进步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二 大力推动农业转型发展

    (一)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发生重要变化

     1.生物育种产业发展迅速

     2.农业生物制品产业规模扩大

     3.动植物生物反应器产业崭露头角

     4.生物质能源产业正在兴起

     5.现代食品产业蒸蒸日上

     6.现代海洋产业不断发展

    (二)新的绿色革命悄然兴起,推动传统农业技术改造升级

    (三)我国农业生产形态的根本变化

    (四)科学技术创新是推动我国农村转型发展的根本动力

     1.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农业转型

     2.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3.加速现代生产要素与科技的有机融合

   三 积极培育和发展涉农现代产业

    (一)生物种业

    (二)信息化产业

    (三)新能源产业

    (四)海洋农业与海洋生物产业

    (五)资源环境产业

    (六)健康养殖业

    (七)现代服务业

    (八)农村民生科技产业

   四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农村创新创业

    (一)加快农业重大科技成果转化

    (二)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三)加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四)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五)推动农村社区技术研发和产业化

    (六)壮大科技型企业

    (七)培养创新人才队伍

  G.6 中小城市户籍改革中遇到的问题及其应对

   一 中国户籍制度改革的背景

    (一)中国户籍制度的发展

    (二)关于户籍制度改革的几种观点

     观点一:户籍改革宜采取渐进方式

     观点二:户口制度应该消失

     观点三:要给户口减负

   二 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现状

    (一)国家层面的户籍制度改革

     1.解除对农民工进城择业的严格限制

     2.小城镇户籍初步放开

     3.中小城市户籍继之放开

    (二)省级及大城市户籍制度改革典型案例

    (三)中小城市户籍制度改革典型案例

   三 中小城市户籍改革中遇到的问题

    1.法律与制度困境问题

    2.认知的误区

    3.利益的剥离问题

    4.就业机会少问题

    5.社会保障问题

    6.农村土地问题

    7.日益高起的房价问题

    8.部分户籍改革的“牟利性”

    9.户籍制度改革自身的局限性

   四 改革中小城市户籍制度的主要措施

    1.明确改革的目标:公民身份制度

    2.坚持不搞一刀切的改革原则

    3.户籍制度改革的理论支持

    4.相关法规制度的改革

    5.户籍制度必须与福利待遇剥离

    6.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

    7.推动农地流转的改革

    8.城乡社会一体化改革

  G.7 农村人口转移与城市化道路

   一 城市化道路的四种模式

   二 中国城市化道路的风险

   三 中国城市化道路的选择

   四 中国推进城市化与体制改革互动

    1.改革户籍和人口管理制度,实现人口的自由居住和迁移

    2.城市中工作和居住法定时间的所有人口,都有享受同一城市均等和公平的公共服务的权利,并且不得有原住民与新住民不同身份的制度性歧视

   五 农民进城耕地宅基地等退出与城市中的体面居住

    1.根据不同收入人群和不同阶段,对城镇居民和新移民的住宅需求进行分类解决

    2.政府在解决住宅问题中的作用

    3.区别对待小产权房

  G.8 农村土地流转现状及引导方向

   一 土地流转的概貌

   二 制约流转的影响因素

   三 农村土地流转效应及存在的问题

   四 流转发展的方向

   五 需要进一步厘清的理论问题

    1.承包经营权的提法是否合适

    2.“流转”的概念和边界是否需要重新界定

    3.加快农村宅基地的流转制度创新步伐

  G.9 中小城市建设用地与统筹城乡发展

   一 中小城市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中坚

    1.中小城市在我国城市体系中居基础地位

    2.中小城市是我国破除三农困境的基础单元

   二 中小城市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适宜行政层级

   三 统筹城乡建设用地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客观要求

    1.满足城市合理建设用地不会威胁我国粮食安全

    2.统筹城乡建设用地是破解城市用地困局的正确选择

   四 实行城乡统一的土地制度是中小城市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由之路

  G.10 关于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思考

   一 加快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迫切需要改革农村土地管理制度

    (一)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已步入加快发展期

    (二)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不足和用地粗放同时存在

    (三)改革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支持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

   二 加强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建设

   三 深化征地制度改革

   四 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五 强化耕地保护制度建设

   六 完善规划计划管控制度

  G.11 中小城市基础设施融资方式选择

   一 基础设施特性及发展状况

    (一)基础设施特性

    (二)基础设施发展现状

   二 中小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存在的问题

   三 中小城市基础设施融资方式选择

    (一)中小城市基础设施融资渠道

     1.财政融资

     2.市场融资

     3.利用外资

    (二)中小城市基础设施行业属性及融资主体

     1.纯公益性城市基础设施融资

     2.准经营性城市基础设施的融资

     3.可经营性城市基础设施的融资

    (三)中小城市城市基础设施项目融资模式

     1. BOT模式

     2. PPP模式

     3.资产证券化(ABS)模式

     4.公用事业特许经营模式

   四 促进中小城市基础设施融资的对策措施

    1.放开城市基础设施投资领域,建立多元化的投资主体

    2.建立和发展中小城市公用设施建设投资基金

    3.转变政府职能,正确平衡政府、企业和市场三者的关系

  G.1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

   一 环境保护取得积极进展

    (一)城市工业污染源治理成效显著

    (二)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步伐加快

    (三)城市气化率大幅度提高

    (四)城市道路交通与汽车尾气治理同步进行

    (五)城市绿化率逐年提升

   二 城市环境保护面临的环境形势

    (一)“水质型”缺水问题日益凸显,中小城市污水处理率相对较低

    (二)城市大气环境有所改善,中小城市仍面临严峻的大气环境压力

    (三)中小城市垃圾处理方式简单,垃圾围城现象有增无减

    (四)重金属污染事故爆发频繁,资源型中小城市重金属污染严重

   三 “十二五”的思路和对策

    (一)“十二五”的思路

    (二)主要任务

    (三)主要对策

     1.实施多种污染物综合控制,改善重点区域和城市空气质量

     2.综合推进重点工业行业水污染减排,全面提升中小城市污水处理水平

     3.健全土壤环境管理制度措施,加强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

     4.推进区域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均等化,缩小中小城市与大城市的环境基本公共服务差距

  G.13 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 综述

   二 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取得新进展

    (一)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1.城市职能更加完善

     2.城市产业转型加快

     3.成为生态城市建设的主力军

     4.房地产业快速起步

     5.迎来大交通发展的好机遇

     6.中小城市科学研究有效开展

    (二)小城镇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1.国家重点镇发展

     2.强镇扩权试点进展

     3.小城镇管理模式创新

     4.历史文化名镇(村)和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评选

    (三)新农村建设不断深入

     1.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2.农村危房改造试点范围扩大,国家投入大幅度增加

     3.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办法出台

     4.建材下乡试点助力农民自用住房建设

     5.新型农民社区建设起步

     6.城乡二元户籍结构破冰试点

   三 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面临的问题

    1.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速度低于全国城镇化发展速度

    2.部分中小城市出现交通拥堵

    3.环境问题压力不断加大

    4.中小城市房价高企

    5.城乡和区域统筹发展任务繁重

   四 抓住机遇促进中小城市、小城镇科学发展,加强新农村建设

    1.更加重视绿色发展

    2.更加重视转型发展

    3.加快中西部地区县城和重要边境口岸城镇化步伐

    4.发挥重点小城镇率先发展的作用

    5.继续推进新农村建设

    6.推动国家规划制度改革,加强村镇规划管理制度建设

  G.14 以城市群为载体 以中小城市为重点完善城镇化布局和形态

   一 从实际出发,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

    (一)我国人口众多,农村人口仍占较大比重

    (二)城乡二元结构对城镇化的深层影响

    (三)发展农业和实体经济仍是重中之重

   二 我国城镇化发展的进程与启示

    (一)我国城镇化的进程

    (二)我国城镇化的启示

     启示之一,必须遵循城镇化规律,积极推进城镇化战略

     启示之二,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

     启示之三,促进工业化与城镇化联动发展

   三 构建城镇化战略格局

    (一)建立多元城镇空间格局

    (二)建立多极城镇空间格局

    (三)建立网络化城镇空间格局

    (四)有序推进城镇化

    (五)推进“三化”同步发展

     1.要强化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统筹”的认识

     2.用“三化”破解“三农”问题

     3.要认真解决“三化统筹”中的问题

  G.15 中小城市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成就与问题

   一 社会保障的内涵

   二 中小城市社会保障发展的进展与成就

    (一)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二)社保待遇水平不断提高

    (三)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成效显著

    (四)社会统筹初见成效,城乡居民共享发展成果

    (五)积极探索,发展新的社保模式

    (六)维护社会稳定,社会救助工作制度化

    (七)逐步建立起基金监管制度,确保资金安全

   三 中小城市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当前的社会保障体系和相关法律还有待完善

    (二)城镇化进程加速给社会保障制度带来新问题

    (三)就业格局的变化使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问题更为凸显

    (四)人口老龄化使养老、医疗、社会服务等问题更加突出

    (五)失业保险面临巨大压力

    (六)医疗保险长期收支平衡面临挑战

   四 完善中小城市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政策建议

    (一)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社会保障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坚持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努力扩大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面

    (三)多渠道筹措资金,充实社会保障基金

    (四)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兼顾效率与公平

    (五)建立社会保障的长效机制,实现社会保障事业可持续发展

  G.16 加快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的思路

   一 现阶段我国农村养老保障的发展情况

    (一)传统农村养老保障方式面临挑战

     1.农村家庭养老面临巨大压力

     2.土地养老保障功能相对下降

     3.农村社区集体养老保障发展缓慢

    (二)新型农村养老保障方式逐渐兴起

     1.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逐渐推广

     2.国家农村养老扶助救助不断发展

     3.积极探索农村商业养老方式

   二 未来农村养老保障体系构建的基本格局

    (一)不断强化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主体地位

    (二)全面构建农村养老扶助救助体系

    (三)继续发挥家庭养老、土地养老保障的重要作用

    (四)积极鼓励其他多种农村养老方式作为有益的补充

   三 加快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的对策措施

    (一)促进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

    (二)不断加大农村养老保障的资金投入

    (三)建立健全农村养老保障事业工作机制

    (四)推进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纳入立法体系

  G.17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一 农村改革的主要成效与经验

   二 推进农村改革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三 进一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的基本思路与目标

   四 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主要任务

    (一)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济和社会制度

    (二)统筹推进城镇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加大对“三农”投入,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

    (四)强化和改善以水利为主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五)加大基本公共服务在农村的覆盖面,推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六)稳步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加快完善乡村治理结构

    (七)健全农业统一经营服务体系,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八)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让农民工平等地融入城市

    (九)着力推进农村生态建设,构建我国生态文明的基础

    (十)以加快城乡一体化为契机,着力发展和壮大县域经济

 GⅢ 典型案例

  G.18 改革创新 统筹城乡 率先发展

   一 以统筹“三个集中”为基本方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一)推进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联动推进新型工业化

    (二)引导农民向城镇和新型社区集中,联动推进新型城镇化

    (三)推动农用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联动推进农业现代化

   二 以推进“六个一体化”为主要内容,努力破解城乡二元结构

    (一)推进城乡发展规划一体化

    (二)推进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

    (三)推进城乡市场体制一体化

    (四)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

    (五)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

    (六)推进城乡管理体制一体化

   三 以实施“四大基础工程”为重要载体,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

    (一)大力实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二)全面提升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

    (三)有序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

    (四)全面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G.19 以镇域经济为支撑提升城乡统筹发展水平

   一 以转型升级为着力点,大力提升镇域经济总量

    (一)加大资本和科技投入,工程电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发展

     1.综合实力较强

     2.优质企业较多

     3.科技创新较优

     4.服务平台较全

    (二)立足基地化目标,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

     1.产业链条初步形成

     2.技术优势逐步显现

     3.发展后劲持续增强

     4.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三)策应沿江开发战略,装备制造业向规模化发展

   二 以富民强市为目标,推动经济社会统筹发展

    (一)以“四城同创”为载体,着力提升城市形象

    (二)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着力实施民生工程

     1.大力促进充分就业

     2.全面提升社会保障水平

     3.加强平安城市建设

   三 几点启示

    启示一:发展镇域经济,加快城乡统筹发展,必须坚持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

    启示二:发展镇域经济,加快城乡统筹发展,必须坚持自主创新和技术支撑

    启示三:发展镇域经济,加快城乡统筹发展,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和以民为本

  G.20 加快农业农村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一 突出“结构调整”,着力培植壮大优势特色产业

    1.突出抓好粮食生产

    2.大力发展蔬菜产业

    3.加快发展畜牧业和高效生态渔业

    4.发展壮大现代高效林果花卉产业

    5.培植发展特色经济专业村

   二 突出“龙头带动”,着力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

    1.培植壮大龙头企业

    2.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3.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

    4.繁荣发展农产品市场

   三 突出“基础建设”,着力提升农业设施装备水平

    1.着力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2.着力加强农业综合开发

    3.着力加强农业机械化建设

    4.着力加强生态建设

   四 突出“三化同步”,着力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1.推进城乡规划一体化

    2.推进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

    3.着力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

    4.着力推进城乡劳动就业一体化

   五 突出“改善民生”,着力提高农民群众生活质量

    1.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

    2.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3.全力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六 突出“机制创新”,着力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1.创新土地流转机制

    2.完善投融资机制

    3.制定激励引导机制

    4.健全环境优化机制

  G.21 “三化”联动 统筹城乡 协调发展

   一 以园区建设为载体,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

    (一)突出工业区建设

    (二)突出项目招商

    (三)突出产业集群发展

   二 以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为目标,加速城镇化进程

    (一)不断扩大城镇容量

    (二)大力优化人居环境

    (三)积极发展相关产业

    (四)着力实施民生工程

   三 以城乡共建新农村为抓手,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

    (一)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二)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

    (三)加速“一县一品”产业基地建设

    (四)加快新农村共建步伐

   四 坚持创新发展,有效解决“三化”发展难题

    (一)创新土地机制

    (二)创新投入机制

    (三)创新政策机制

    (四)创新服务机制

    (五)创新工作机制

   五 几点启示

    启示一:思路决定出路

    启示二:“三化联动”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有效途径

    启示三:机制创新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核心动力

    启示四:领导干部作风是保障

  G.22 在转型中发展 在发展中惠民

   一 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优势产业转型发展

    (一)以提升二产发展为重点,增强区域经济发展动力

     1.加快产业延伸、升级、多元发展

     2.加快工业园区建设

     3.加快重点项目建设

    (二)以壮大三产发展为途径,提高区域经济发展质量

     1.加快旅游业发展

     2.加快物流业提档升级

    (三)以新农村建设为核心,推进区域经济统筹发展

     1.在“农业”发展提效上实施“定位收缩”

     2.在“农民”就业创业上实施“定向转移”

     3.在“农村”居住环境上实施“定性规划”

   二 构建和谐社会,全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

    (一)加强领导,调研部署到位

    (二)明确目标,责任分解到位

    (三)完善制度,规范管理到位

    (四)强化保障,资金拨付到位

    (五)严格督察,政策落实到位

    (六)营造氛围,政策宣传到位

    (七)扩大影响,社会参与到位

  G.23 走工业集聚化道路提升城乡产业发展水平

   一 注重创业平台建设,打造有序布局的产业空间

    (一)坚持有节有序原则发展工业集聚区

     1.坚持产业与城市协调发展原则

     2.坚持园区集约发展原则

     3.坚持区域协调发展原则

     4.坚持工业区间产业适度错位发展的原则

     5.坚持与工业区周边区域的既有产业衔接的原则

    (二)营造协调有序的工业空间布局

   二 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实现慈溪模式“三级跳”

   三 加快优势产业发展,引领经济总量跨越倍增

    (一)经济总量加速增长,连续跨上新台阶

    (二)全市工业经济总量跨越2000亿元

   四 抓好新兴产业培育,推进转型升级发展

   五 推进产城有机融合,优化新型城乡一体化格局

  G.24 提升城镇化水平 建设现代化沿边城市

   一 精心谋划口岸发展,科学定位现代化沿边城市

    (一)打造沿边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和枢纽站

    (二)打造现代化国际商贸旅游名城

    (三)突出城市发展的“中俄特色、山城特色、生态特色”

    (四)打造黑龙江省整县(市)推进城市化的示范市

   二 强化特色产业支撑,增强城镇化发展内涵动力

    (一)大力培育发展外贸业

    (二)大力培育发展旅游业

     1.加快景点景区建设

     2.叫响旅游特色品牌

     3.加强产业扶持力度

    (三)大力培育发展进出口加工业

    (四)大力培育发展商贸金融业

    (五)大力培育发展特殊功能园区

   三 提升城市整体功能和品位,增强城镇化发展魅力活力

    (一)以构建经济主轴线为核心,全力推进现代化物流体系建设

    (二)以丰富城市内涵为核心,全力推进文化名城建设

    (三)以加快城市化进程为核心,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1.加快中心城区建设

     2.完善公共基础设施

     3.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四)以建设现代文明城市为核心,高标准经营管理城市

     1.完善城市管理机制

     2.规范城市管理秩序

     3.创新城市管理模式

   四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建设,增强城镇化发展保障能力

    1.统筹城乡经济发展

    2.统筹城乡公益设施建设

    3.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G.25 实施以城带乡战略构建城乡一体发展新格局

   一 实施“双城四翼”工程,推进城乡规划建设一体化

    (一)中部滨江市区

    (二)南部滨海新城

    (三)东翼

    (四)西翼

    (五)东北翼

    (六)西北翼

   二 实施“项目支撑”工程,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

    (一)优先发展大交通,城乡交通道路全部硬化

    (二)强化城乡电力设施建设,切实做好能源保障

    (三)完善水利设施网络体系,确保饮水用水安全

    (四)优化城乡资源配置,统筹推进新农村建设

   三 实施“智造兴业”工程,推进城乡产业布局一体化

    (一)推进水暖厨卫业和陶瓷业提质增量发展

    (二)开发精密配套机械装备业

    (三)打造绿色环保石材业

    (四)创新发展光电信息业

    (五)引导纺织鞋服业和塑料化工业向品牌化、特色化发展

    (六)打造节能环保纸品制造业和家私制造业

    (七)坚持以工业化理念发展现代农业

   四 实施“创新发展”工程,推进城乡创业创新一体化

    (一)做强创新型产业龙头企业

    (二)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三)大力实施品牌强市战略

    (四)注重提升企业现代管理内涵

   五 实施“三产提升”工程,推进城乡服务经济一体化

    (一)发展现代物流业

    (二)开发特色旅游业

    (三)提升商贸服务业

    (四)拓展金融服务业

    (五)发展公共交通运输业

   六 实施“民生优先”工程,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

    (一)广开转移就业门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二)创新便民惠民措施,推进民生保障全覆盖

    (三)大力繁荣文体事业,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

    (四)加快教育强市步伐,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化

    (五)全面推进生态建设,城乡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GⅣ 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评价

  G.26 2011年度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报告

   一 评价目的

   二 中小城市的概念和地位

    (一)中小城市的概念和范围

    (二)中小城市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三 评价对象和数据来源

   四 评价体系及排名

    (一)科学发展指数

    (二)节约指数(两型社会发展指数)

    (三)投资潜力指数

    (四)区域带动力指数

     1.经济发展带动力

     2.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辐射力

   五 研究方法

   六 计量方法和模型

    1.赋予权重

    2.选取标准并计算单项指标得分

    3.科学发展指数、节约指数、投资潜力指数和区域带动力指数

   七 未来研究方向

 法律声明

 序言

 中国皮书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皮书系列

 皮书数据库阅读使用指南

《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报告》是中国城市经济学会中小城市经济发展委员会主编的中国中小城市发展年度报告。本年度(2011年),报告以统筹城乡发展为主题,由总报告、专项报告、典型案例和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评价四部分组成。总报告从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入手,深刻阐述了中小城市统筹城乡发展的内涵和地位、宏观背景与历史机遇,深入分析了中小城市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和挑战,并重点介绍了国外的成功发展经验及启示,指出中小城市统筹城乡发展,要在实践路径上加快推进“七个一体化”,即统筹制定城乡规划,以合理布局和集约发展为依据,加快推进城乡规划一体化;以转型升级和自主创新为抓手,加快推进城乡产业一体化;以创新融资和盘活土地为支撑,推进城乡资源配置一体化;以承载能力和城市经营为重点,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以公共财政和社会管理为保障,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以生态建设和人文建设为目标,推进城乡生态文明一体化;以为民服务和廉洁从政为目标,推进城乡公共管理一体化。专项报告紧密结合中小城市发展实际,对中小城市产业发展、户籍改革、土地流转、城乡建设和公共服务等统筹城乡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进行侧重研究,具体分析和阐述了中小城市发展现代产业、创新人口和土地政策,推进城乡规划建设、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一体化的形势和任务,指出中小城市统筹城乡发展,必须坚持实施“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总体战略,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核心任务,把“用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用城镇化理念发展农村,用市场化理念致富农民”作为基本途径,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根本抓手和基本保障,不断解放思想,勇于探索和实践,努力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具有各自特点的统筹发展、科学发展之路。典型案例部分选登了五个中小城市科学发展调研基地城市及三个统筹城乡发展先进城市的典型经验,分别介绍了这些城市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三化”联动与城乡互动发展、打造镇区产业与发展现代农业、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的实践做法。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评价部分收录了《2011年度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报告》和《2011年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评价排名》,公布了2011年度“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县市”、“中国十佳‘两型’中小城市”、“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市”和“中国最具区域带动力中小城市百强县市”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