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7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108

当代维吾尔语言文字应用与发展图书

Application of Contemporary Uyghur Language and Its Development

SSAPID:101-6311-7388-27
ISBN:978-7-5097-3041-6
DOI:
ISSN:

[内容简介] 新疆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主持完成的《现代维吾尔语言文字应用与维吾尔民族的发展》是国家社科基金特别项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主持的《新疆的历史与现状综合研究》的子项目,是运用大量历史和现实资料,采取规范研究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科学方法,着眼于维吾尔族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如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中实现其发展繁荣,为构建和谐社会,加快“三个文明”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应有贡献等战略高度,首次较为系统地分析研究,全面客观的阐释现代维吾尔语言文字的应用与维吾尔民族发展问题的研究成果。该课题是属于应用性研究,在继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关信息

丛书名:新疆研究丛书
作 者:米娜娃·阿不都热依木
编 辑:刘丹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年06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H2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

 后记

 附:调研报告 吐鲁番市维吾尔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与研究

 前言

 第一章 传统文化与维吾尔语言文字的传承与发展

  第一节 维吾尔族文化传统与维吾尔族传统文化

  第二节 维吾尔族口头文化与书写文化

  第三节 察合台语言文字的传承作用

  第四节 促进维吾尔语言文字的使用和发展

   一 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民族语文政策,保障维吾尔族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权利

   二 推广维吾尔语言,促进维吾尔文字在政治、经济、文化、出版、教育、新闻、影视生活等各个领域的应用

   三 推进维吾尔文字的学术研究、提高维吾尔族的文字应用水平

   四 搞好维吾尔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和信息处理等现代化工作,加快维吾尔文信息资源开发建设

   五 全面提高维吾尔族的汉语水平,促进文化交流

   六 建设基于网络的数据库,加强对维吾尔族古籍文献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七 创制并推行现行维吾尔文拉丁字母转写符号,提高维吾尔文字在计算机上的应用和发展,为文化传承和便利交流提供有利条件

 第二章 维吾尔民族学习和使用多种语言文字的传统

  第一节 维吾尔语言文字与其他民族语言文字的关系

  第二节 历史上维吾尔族学习和使用多种语言的实践

   一 非伊斯兰环境下的维吾尔“双语”、“多语”文人

   二 伊斯兰时期及以后的维吾尔“双语”、“多语”文人

 第三章 国外语言文字改革的成功经验和教训

  第一节 国外文字改革的历史与现状

   一 越南的文字改革

   二 朝鲜的文字改革

   三 日本的文字改革

   四 土耳其的文字改革

   五 蒙古人民共和国的文字改革

   六 中亚国家的文字改革

    (一)阿塞拜疆的文字改革

    (二)哈萨克斯坦的文字改革

    (三)乌兹别克斯坦的文字改革

    (四)吉尔吉斯斯坦的文字改革

    (五)土库曼斯坦的文字改革

    (六)中亚国家其他民族的文字改革

    (七)世界各国文字的拉丁化趋势

  第二节 关于国外文字改革的思考、经验和教训

   (一)世界文字拉丁化的道路是曲折的

   (二)世界文字拉丁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三)文字改革获得成功,一定有其特殊的社会条件

   (四)文字改革的目的是为了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

   (五)文字改革的非语言性因素

  第三节 维吾尔文字应从国外的文字改革中汲取怎样的经验教训

 第四章 现代化社会经济与科技发展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影响和要求

  第一节 民族语言文字政策与民族语言文字的关系

  第二节 社会经济与科技发展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影响和要求

  第三节 维吾尔语言文字在西部大开发中的作用

 第五章 维吾尔族“双语”教育与民族发展的关系

  第一节 “双语”教育的含义及其推广的意义

  第二节 “双语”教育与民族和谐发展的关系

  第三节 “双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一)“双语”教育与存在的问题

   (二)应采取的对策

 第六章 维吾尔文字的发展与变化

  第一节 维吾尔族文字改革和文字创制情况

  第二节 现行维吾尔文字发展与变化状况——“一语双文”

   一 保持现行维吾尔文的必要性

    (一)阿拉伯式维吾尔语是有惯性的

    (二)用拉丁式代替阿拉伯式,还有一个难题,即如何处理千年积累起来的大量历史文献这一问题

    (三)阿拉伯式维吾尔文是维系维吾尔族的纽带,是维吾尔文化之载体

    (一)维吾尔文字拉丁化改革的前提条件

    (二)理论与技术上的研究水平尚未达到

   二 实行维吾尔语“双文”制的理由

   三 阿拉伯文和拉丁文在信息处理中的差异

   四 实行维吾尔语“双文”制的可能性

   五 设计拉丁式维吾尔文应遵循的原则

   六 关于《拉丁式维吾尔文方案》的初步设想

   七 实行维吾尔语“双文”制的作用和意义

   结束语

 第七章 维吾尔语言文字应用的发展趋势

  第一节 维吾尔语言文字应用的现状

   一 新疆各族人民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生产劳动过程中,在互相交往中,逐渐形成了互相学习语言文字的优良传统

   二 维吾尔语言文字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治民族维吾尔族所使用的语言文字,在新疆的公务活动、社会交际、社会生活、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文学艺术、民族教育、科技等各个领域普遍运用,使用人口达到九百八十余万

   三 新疆各少数民族自由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得到了尊重和法律保障

   四 新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范围扩大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本身丰富发展了

   五 搜集整理、研究和翻译了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并使其发扬光大

   六 新疆少数民族语文教育事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七 新疆的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改革实验已取得显著成绩

   八 少数民族之间的跨文化交流有了发展

  第二节 目前维吾尔语言文字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 维吾尔语面临信息时代的挑战,繁杂的语法成为障碍

   二 加强当今维吾尔语言文字规划势在必行

   三 维吾尔语言生活朝着主体性与多样化发展

   四 维吾尔族中外语热急剧升温,汉语对维吾尔语的影响逐渐扩大

   五 维吾尔语言文字使用混乱的现象不容忽视

  第三节 维吾尔语言文字的发展趋势

   一 从维吾尔语社会基础看,维吾尔文字仍有自己的独特生存和发展空间

   二 维吾尔族的语言文字生活将从单语向双语或多语化发展

   三 维吾尔文字应用将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扩展到人与机器的交流

  第四节 关于发展维吾尔语言文字的对策与建议

 总序

本书运用大量历史和现实资料,着眼于当代维吾尔族语言发展,全面客观地阐释现代维吾尔语言文字的应用与发展问题的研究,在继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使其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Necmettin Hacieminoglu,Karahanli Türk?esi Grameri(《喀喇汗突厥语言语法》),Ankara,1996.

Robert Shaw,Turki Language as Spoken in Eastern Turkistan(Kashghar and Yarkand),Calcutta,1878.

Yanus Eckmann,Chagatay Manual(《察合台语手册》),Indiana University,Bloomington,1966.

阿布都鲁普·甫普拉提:《察合台维吾尔语研究文集》,民族出版社,1993。

安赛尔丁·木沙、吐尔地·艾合买提、纳斯肉拉·由力布尔地:《现代维吾尔语》,新疆教育出版社,1985。

道布:《语言活力、语言态度与语文政策——少数民族语文问题研究》,载《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集刊》第一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哈米提·铁木尔、阿布都鲁普·甫普拉提:《察合台语》,喀什维吾尔文出版社,1986。

哈米提·铁木尔:《现代维吾尔语语法·词法》,民族出版社,1987。

哈萨克斯坦科学院维吾尔学研究室编《现代维吾尔语》,新疆人民出版社,1985。

克劳逊(G.Clouson):《突厥语波罗米文文献》,牛汝极译,《喀什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第2期。

库尔班·外力:《我们使用过的文字》,新疆人民出版社,1986。

李树辉:《丝绸之路民族古文字研究的未来与前瞻》,《丝绸之路民族古文字与文化学术讨论会文集》,三秦出版社,2007。

纳斯肉拉·由力布尔地:《现代维吾尔语》,新疆人民出版社,1980。

牛汝极、阿不都热西提·亚库普:《维吾尔语附加成分的分类及其特点》,《新疆师范大学学报》(维吾尔文版)1986年第1期。

牛汝极、牛汝辰:《现代维吾尔语语气词初探》,《新疆大学学报》1982年第1期。

牛汝极:《从察哈台语文献看汉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的接触》,《西域研究》1993年第4期。

牛汝极:《试论维吾尔文字发展的特点》,《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8年第6期。

牛汝极:《突厥文起源新探》,《新疆大学学报》1992年第4期。

牛汝极:《维吾尔古文字与古文献导论》,新疆人民出版社,1992。

牛汝极:《维吾尔文字历史演变原因考》,《新疆大学学报》1990年第1期。

牛汝极:《维吾尔文字学发凡》,《语言与翻译》1995年第3期。

牛汝极:《新疆的民族文字与民族文化》,《西北民族研究》1990年第1期。

吐尔地·艾合买提:《维吾尔语》,新疆教育学院,1981。

托乎塔森·巴特汗:《新疆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大事记》,《语言与翻译》1995年第1期。

王远新:《论当代民族语言学的跨学科研究》,《语言与翻译》1994年第1期。

王远新:《土耳其的语言改革》,《语言与翻译》1992年第3期。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字改革办公室编《维吾尔新文字正字法》,新疆人民出版社,197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语言文字工作条例》,《语言与翻译》1994年第1期。

赵相如、朱志宁:《维吾尔语简志》,民族出版社,1985。

朱志宁:《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的文字改革和新文字方案》,《文字改革》1964年第12期。

阿里希尔·纳瓦依:《两种语言之辨》(维吾尔文),民族出版社,1988。

阿不都秀库尔·穆罕默德伊明:《维吾尔哲学史(纲要)》(维吾尔文),新疆人民出版社,1997。

阿合买提·苏来曼·库图鲁克:《鄂尔浑回鹘汗国简史》(维吾尔文),新疆人民出版社,2005。

新疆社科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维吾尔文学史》(维吾尔文),民族出版社,2006。

瓦依提江·吾普尔、艾斯哈尔·玉赛因:《维吾尔古典文学初探》(维吾尔文),民族出版社,1987。

阿吉·艾合买提:《海珠》(维吾尔文),喀什维吾尔文出版社,1983。

阿不力孜·穆罕默德、阿不都拉扎克·吐呼提:《元朝著名维吾尔族人物简志》(维吾尔文),新疆人民出版社,1991。

邓浩、郑婕:《论新疆历史上双语的形成和发展》,《甘肃民族研究》1989年第2~3期。

阿不都热合曼·库尔班、阿不都热依木江·玉素甫:《维吾尔古典作者中双语(多语)传统及其现实意义》,《喀什师范学院学报》(维吾尔文)2006年第4期。

亚森·库马尔:《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关系》(哈萨克文),民族出版社,2003。

戴庆厦、董艳:《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历史沿革》,《民族教育研究》1996年第4期。

北京外国语学院俄语系语言学教研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语言》,商务印书馆,1959。

黄长著《各国语言手册》(修订增补版),重庆出版社,2000。

周有光:《世界字母简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

周有光:《世界文字发展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陈明远:《语言学和现代科学》,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

R.R.K.哈特曼等:《语言与语言学词典》(中译本),上海辞书出版社,1981。

B.A.伊斯特林:《文字的发展》,杜松寿译,文字改革出版社,1966(B.A.Истрин.nuсвма,НэдательствоАкадемииНаук CCCP,Москва,1961.)。

〔美〕肯尼思·卡兹纳:《世界的语言》,北京出版社,1980。

Ignace J.Gelb:A Study of Writing,1963,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Forms of Writing,1979,Encyclopaedia Britanica.

Archibald A.Hill:The Typology of Writing Systems,1967,In William M.Austin,Paper in Linguistics in Honor of LeonDostert,The Hague,Mouton.

Geoffrey Sampson:Writing Systems:A Linguistic Approach,1985,London,Hutchinson.

John de Francis:Visable Speech,1989,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Honolulu.

Zeynep Korkmaz:Türk DIlI ve Arap AlfabesI.

A.H.贝伦施塔姆:《俄罗斯和苏联维吾尔学》,载《维吾尔—东干文化丛书》第1卷,苏联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科学院出版社,1950。

G.萨德瓦卡索夫:《俄罗斯,苏联科学家和维吾尔学》,载《语言学丛刊》,1974。

A.特克然诺娃:《苏联维吾尔语研究情况》,载《苏联突厥学》1977年第1期。

T.C.萨德瓦卡索夫:《现代突厥学问题》,1986。

O.A.米津:《苏联维吾尔学的迫切问题》,1983。

E.P.斯克赖因:《中国的中亚细亚》,1926。

O.普里察克:《突厥语文学基础》,1954。

T.G.萨德瓦卡索夫,伊斯哈科夫:《哈萨克斯坦维吾尔学的发展》,阿拉木图科学院出版社,1980。

W.W.拉德罗夫:《关于维吾尔人的问题》,新疆大学出版社,1893。

S.E.马洛夫:《东突厥斯坦居民的特征》,载《科学院会刊B—部》,1928。

《柏林东方语言学术会议论文集》,1914。

《西伯利亚突厥语方言语音》,1987。

佩尔尼(Hooman Peimani):《虎视中亚》,王振西译,新华出版社,2002。

〔苏〕安·菲·米列尔:《土耳其现代简明史》,三联书店,1958。

李佩芬:《世界近代史简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杜维明:《全球化与文明对话》,《新疆社会科学》(维吾尔文)2006年第1期。

杜维明:《文明对话的语境:全球化与多样化》,《新疆社会科学》(维吾尔文)2006年第2期。

哈拉德·米勒:《亨廷顿的世界》,《新疆社会科学》(维吾尔文)2006年第3期。

戴庆厦、胡素华:《西部开发中西部民族语言问题》,中华文化信息网,www.CCNT.com.cn。

海拉提·阿不都热合曼:《目前“双语”和“多语”教育的重要性及其存在的问题》,《新疆社会科学》(维吾尔文)2004年第1期。

《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部分),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4。

马合木提·伊里亚斯:《语言与人的发展》,《新疆文化》(维吾尔文)2006年第5期。

海拉提·阿不都热合曼:《维吾尔语言文字所面临的危机》,《新疆社会科学》(维吾尔文)1999年第4期。

罗树杰、徐杰舜:《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民族出版社,2005。

张学强:《明清多元文化教育研究》,民族出版社,2006。

王嘉毅、吕国光:《西北少数民族基础教育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民族出版社,2006。

李德洙:《中央第三代领导与少数民族》,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

丁文楼、朱崇先:《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研究与实践》,民族出版社,2002。

王振本、阿布拉·艾买提:《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与研究》,民族出版社,2001。

华锦木:《对少数民族汉语教学论》,新疆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戴庆厦:《社会语言学概论》,商务印书馆,2004。

校仲彝:《新疆的语言与文字》,新疆人民出版社,1997。

周有光:《比较文字学初探》,语文出版社,1998。

周有光:《21世纪的华语和华文》,三联书店,2010。

周有光:《周有光语言学论文集》,商务印书馆,2004。

段生农:《关于文字改革的反思》,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

倪海曙:《“拉丁化新文字运动”的始末和编年记事》,知识出版社,1987。

《汉语拼音方案》,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

《维吾尔新文字正字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印发,1973。

《哈萨克新文字方案》,《文字改革》1965年第3期。

彭树智:《二十世纪中东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牛汝极:《维吾尔古文字与古文献导论》,新疆人民出版社,1992。

托乎塔森·巴特汗:《新疆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大事记》,《语言与翻译》1995年第1期。

吴玉章:《汉语拼音方案在各方面的应用》,《文字改革》1964年第3期。

王远新:《土耳其的语言改革》,《语言与翻译》1992年第3、4期。

王远新:《论当代民族语言学的跨学科研究》,《语言与翻译》1994年第1期。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语言文字工作条例》,《语言与翻译》1994年第1期。

朱志宁:《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的文字改革和新文字方案》,《文字改革》1964年第12期。

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新中国的文字改革》,《文字改革》1984年第5期。

周有光:《汉字改革概论》,文字改革出版社,197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祝畹瑾:《社会语言学》,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

《新疆民族语言分布状况与发展趋势》,油印本,1999年12月。

周有光:《英语是怎样成为世界共同语的?》,《群言》2000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