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4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165

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报告(2012)No.5图书

CHINA SOCIAL SECURITY SYSTEM DEVELOPMENT REPORT (2012) No.5

SSAPID:101-6051-2966-85
ISBN:978-7-5097-3709-5
DOI:
ISSN:

[内容简介] 社会保障是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工具,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建立健全、社会保障覆盖面的不断扩大和社会保障资金的不断增加,社会保障在调节收入分配中的重要性不断提高。社会保障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体现在收入分配的多个层次中。覆盖范围、筹资机制、补偿机制、融合性与便携性、转轨方案等因素不同程度地影响其收入分配调节作用。国外社会保障的发展在调节收入分配、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在调节收入分配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还存在覆盖面不足、发展不均衡、制度设计不完善等诸多问题,不利于社会保障调节收入分配作用的发挥。未来需要完善社会保障财政投入机制,完善社会保障的制度设计,扩大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面,改进社会保障的管理与服务。

相关信息

丛书名:社会保障绿皮书
作 者: 王延中
编 辑:范迎;黄丹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年09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F4 工业经济

 皮书数据库

 序一 重视并发挥好社会保障在调节收入分配中的作用

 法律声明

 G.1 社会保障调节收入分配的机理与作用

  一 社会保障是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工具

  二 社会保障在收入再分配中的作用机理

   (一)社会保障在收入再分配中的机理分析

   (二)不同类型社会保障制度收入再分配功能的作用机理

    1.社会救助的扶危济困性直接缩小收入差距

    2.社会保险的互助共济性使其在调节收入分配中发挥重要作用

    3.社会福利的公共性与福利性有助于缩小收入差距

  三 社会保障收入再分配作用的国际经验

   (一)发展和完善社会保障是许多国家缩小收入差距的重要手段

   (二)社会保障(社会救助)是预防和缓解贫困的有效举措

   (三)社会保障财政投入是发挥其收入分配调节作用的重要因素

   (四)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同类型和制度模式调节收入分配的机制各不相同

  四 中国社会保障的发展及其在调节收入分配中的作用

   (一)最低生活保障与收入分配

   (二)养老保障与收入分配

   (三)医疗保障与收入分配

   (四)失业保障与收入分配

   (五)教育保障与收入分配

  五 中国社会保障调节收入分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社会保障的覆盖面总体不足

   (二)社会保障的发展不均衡

   (三)社会保障制度设计不完善

  六 充分发挥社会保障调节收入分配作用的建议

   (一)完善社会保障财政投入机制

   (二)完善社会保障的制度设计

   (三)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面

   (四)改进社会保障的管理与服务

 G.2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再分配效应及公平性评价*

  一 中国社会保障发展中的制度分割的形成

  二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再分配效应

  三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满意度和公平感评价

   (一)人们对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满意度和公平感

   (二)人们对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满意度和公平感

   (三)社会保障制度满意度和公平感的群体间差异

  四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再分配效应与公平性的思考与建议

 G.3 中国劳动报酬份额的变动及其国际比较

  一 改革以来中国劳动报酬份额的变动

  二 劳动报酬份额的中外比较

  三 当前中国劳动报酬份额变动的“非典型”特征

   (一)工业化过程中劳动报酬占GDP份额的高水平稳定

   (二)工业化过程中劳动报酬占GDP份额的上升

   (三)中国劳动报酬份额变动的“非典型”特征

  四 中国劳动报酬份额难以上升的主要原因

  五 总结与评论

 G.4 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再分配效应

  一 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再分配的特征及测量

   1.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再分配的特征

   2.再分配效应的测量

  二 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再分配效应

   (一)代际间的再分配

   (二)性别间再分配

   (三)不同收入群体间的再分配

   (四)部门间再分配

    1.不同所有制性质单位间的再分配

    2.不同行业和职业间的养老金再分配

    3.职业间养老金再分配

   (五)灵活就业人员的养老保险制度再分配效应

    1.灵活就业人员与其他身份就业人员的养老金收益比较

    2.灵活就业人员群体内的养老金再分配比较

  三 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再分配效应的地区差异

   (一)养老金再分配效应的地区差异

   (二)养老保险制度再分配地区差异的多层次线性回归模型

  四 结论与思考

 G.5 医疗保障制度的收入再分配效应

  一 社会医疗保障对国民收入再分配影响的机理分析

   (一)普惠型医疗保障与国民收入再分配

   (二)社会医疗保险与国民收入再分配

    1.疾病风险的射幸性与社会医疗保险的再分配功能

    2.社会医疗保险体系设置与社会医疗保险的再分配功能

    3.社会医疗保险筹资方式与再分配功能

   (三)社会医疗救助与国民收入再分配

  二 现行社会医疗保障制度对改善收入分配的积极效应

   (一)社会医疗保险参保人数日益增多

    1.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3.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4.社会医疗保险参保总人数

   (二)社会医疗保险待遇逐步提高

   (三)财政补助与保费减免政策

   (四)社会医疗救助制度实施

  三 现行社会医疗保障制度对改善收入分配的负面效应

   (一)社会医疗保险待遇群体间差距过大

    1.病种目录

    2.诊疗目录

    3.药品目录

    4.报销比率

    5.人均基金支出

   (二)社会医疗保险筹资水平差异悬殊

   (三)社会医疗保障制度设计的若干缺陷

    1.城乡居民社会医疗保险对“穷人”照顾不足

    2.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缴费基数与再分配功能

    3.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划账基数与再分配功能

  四 进一步增强社会医疗保障制度的再分配功能

   (一)加快完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

    1.加快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整合

    2.加快公费医疗制度改革

    3.加快发展补充性医疗保险

    4.积极扶持并规范慈善医疗救助

   (二)进一步优化社会医疗保障制度设计

    1.适度调整制度定位

    2.建立社会医疗保险待遇调整机制

    3.降低社会医疗保险“系统老龄化”程度

    4.规范缴费基数和个人账户划入基数

    5.完善费用结算机制

   (三)提高社会医疗保障服务水平

    1.统一经办服务机构

    2.改进经办服务流程

    3.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

    4.提高信息化水平

 G.6 失业保障制度的收入再分配效应

  一 失业保障在收入分配中的作用

   (一)保障失业者基本生活需要,有效缩小收入差距

   (二)促进失业者再就业,使其重新进入初次分配领域

   (三)有效预防失业、稳定就业,减少低收入群体的规模

  二 我国失业保障制度调节收入分配的政策及效果评价

   (一)失业保险的覆盖范围对调节收入分配的政策及效果评价

    1.我国失业保险覆盖范围的政策规定

    2.我国失业保险的覆盖范围对调节收入分配的效果评价

   (二)失业保险待遇调节收入分配的政策及效果评价

    1.我国失业保险待遇的政策规定

    2.我国失业保险待遇调节收入分配的效果评价

   (三)失业保险的给付期限对调节收入分配的政策及效果评价

    1.我国失业保险给付期限的政策规定

    2.我国失业保险给付期限对调节收入分配的效果评价

   (四)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范围对调节收入分配的政策及效果评价

    1.我国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范围政策规定

    2.我国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范围对调节收入分配的效果评价

   (五)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对调节收入分配的总体评价

  三 失业保障调节收入分配的国际经验借鉴

   (一)失业保险覆盖范围的国际比较

   (二)失业保险待遇水平的国际比较

   (三)失业保险给付期限的国际比较

   (四)失业保险促进就业措施的国际比较

    1.提供失业补助,为失业者再就业提供物质帮助

    2.用失业保险基金为失业者和雇主提供资助,帮助失业者再就业

    3.对失业者提供再就业服务,提高失业者的就业能力

   (五)失业保险预防失业措施的国际比较

   (六)国外失业保险制度经验及启示

    1.国外失业保险制度在调节收入分配方面的经验

    2.主要启示

  四 建立具有积极收入调节功能的失业保障制度的政策建议

   (一)合理确定失业保障待遇水平,缩小失业者和在业者的收入差距

   (二)完善促进就业功能,提升劳动者的就业能力

   (三)建立稳定就业补贴,补充完善失业保障预防失业功能*

    1.补充和完善失业保险预防失业的功能,有效避免失业的产生

    2.建立稳定就业补贴,使劳动者实现更稳定的就业

 G.7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农村反贫困

  一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二 当前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主要特征及实施情况

   1.资金筹集

   2.保障标准的制定与调整

   3.贫困瞄准机制

   4.边缘贫困人群与临时救助制度

   5.农村低保制度与其他社会政策的衔接情况

  三 农村低保制度的实施效果

   1.数据及样本

   2.调查结果

  四 讨论及政策建议

 G.8 加大公共教育投入对改善社会分配的影响

  一 加大公共教育投入对社会分配的积极影响

   1.加大公共教育投入可以进一步改善我国的财政支出结构,强化财政的公共性与收入再分配功能

   2.加大公共教育投入可以普惠民生、促进共享,改善城乡居民的收入分配结果

   3.加大公共教育投入可以直接改善教育工作者的收入状况,有助于扭转我国劳动者报酬占初次分配比重长期偏低的分配格局

   4.加大公共教育投入等于国家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必然对未来的社会分配结构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二 我国公共教育投入的历史发展与现状分析

   (一)教育财政体制的历史回顾*

    1.中央财政统收统支的教育财政体制(1949~1980)

    2.中央和地方分担的教育财政体制(1980~1994)

    3.以地方为主的教育财政分级管理体制(1994年以后)

   (二)公共教育投入的现状分析

   (三)基本结论:公共教育投入偏低

  三 加大公共教育投入的政策建议

 G.9 中国保障性住房建设效果及改革建议*

  一 住房政策的重大调整

  二 保障性住房建设的重要意义

  三 保障性住房建设与市场化融资政策的风险

   1. 2011年保障房资金缺口:预算外融资规模巨大

   2.公租房的融资政策现状及其本质:政府项目与市场融资的矛盾

   3.市场化融资政策或导致公租房制度安排陷入博弈:工期与质量的困境

   4.市场化融资政策或导致公租房产权性质发生转变:转租为售

   5.市场化融资政策或导致公租房普遍由单位自建:福利分房变相回归

   6.市场化融资政策或潜藏巨大风险:公租房名存实亡

  四 保障性住房融资政策与管理体制的改革建议

   1.保障房的融资政策应划清一条界线:“半商品房”和“公共住房”

   2.公共住房列入预算:改变目前“政府项目、商业运作”的融资模式

   3.“十二五”之后公共住房列入财政预算:可占GDP的0.1%左右

    4.建立专门部门:实行垂直的保障房封闭运行管理体系

 G.10 台湾社会保障体系及其再分配效果

  一 台湾社会保障体系结构

   (一)社会保险体系

    1.劳工保险

    2.国民年金保险

    3.全民健康保险

   (二)社会津贴

    1.老年农民福利津贴

    2.敬老福利津贴(老年基本保证年金)

    3.中低收入户老人生活津贴

    4.中低收入老人特别照顾津贴

    5.身心障碍者津贴

    6.原住民敬老津贴(原住民给付)

   (三)社会救助体系

  二 全球化与去工业化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一)全球化——经济整合和贸易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

   (二)后工业社会的来临——服务业与制造业的鸿沟

  三 台湾居民收入分配状况

  四 政府社会保障体系的再分配效果

  五 结论

 G.11 日本社会保障对收入分配差距的调节作用

  一 日本工业化过程中收入分配差距的变化

   1.战前、战后日本收入差距的变化状况

   2. 20世纪60年代以后日本收入分配的状况

  二 日本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及其对收入差距的调节作用

   (一)日本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二)日本社会保障制度调节收入分配的效果

  三 日本分项社会保障制度对收入分配的调节

   (一)日本养老保险对收入分配的调节

    1.国民年金制度对收入分配的调节

    2.厚生年金制度对收入分配的调节

    3.共济年金制度对收入分配的调节

    4.国民年金基金与企业年金对收入分配的调节

   (二)日本医疗保险对收入分配的调节

    1.日本国民健康保险对收入分配的调节

    2.日本健康保险对收入分配的调节

    3.医疗保险的给付(以健康保险为例)

   (三)日本雇佣保险制度对收入分配的调节

    1.日本雇佣保险资金的筹集

    2.日本雇佣保险的给付

   (四)日本护理保险制度对收入分配的调节

   (五)社会救济和儿童福利对收入分配的调节

    1.生活保护制度对收入分配的调节

    2.日本儿童福利对家庭收入分配的影响

  四 日本社会保障制度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特点

   (一)以国家立法为基础健全社会保障法律制度

   (二)把社会保障制度作为调节收入分配的最重要的手段

   (三)日本社会保障制度层次分明实现全民覆盖

   (四)根据不同收入水平设计支付和负担比率,注重公平

  五 日本社会保障制度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启示

   (一)逐步建立健全覆盖我国城乡全体国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二)加大社会保障投入,加强对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

   (三)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四)合理设计支付和负担比率,逐步缩小不同阶层的收入差距

   (五)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G.12 拉美社会保障制度的减贫功能*

  一 拉美“增长性贫困”问题

   (一)拉美“增长性贫困”的表现

   (二)拉美“增长性贫困”的四个特征

   (三)拉美“增长性贫困”的“3%拐点假说”

   (四)拉美“增长性贫困”的理论解释

    1.增长可以减贫

    2.增长可与收入分配不公并存

    3.分配不公会降低增长对减贫的弹性

  二 拉美与欧美社会保障制度调节收入分配作用的比较

   (一)欧美增长率低于3%:贫困率却比拉美低1倍多

   (二)失业率和社会支出对减贫效果的影响

   (三)社保制度与应对金融危机

   (四)社保制度减贫效果的国际比较

  三 拉美社保制度调节收入差距作用不足的原因分析

   (一)社保制度覆盖面狭窄不利于防止“增长性贫困”

    1.“缴费型”社会保险制度覆盖率逐年下降

    2.医疗健康保险制度覆盖率低

   (二)缴费型社保制度缴费率过高而替代率过低

    1.私有化改革后工人缴费率过高

    2.过高的缴费率导致遵缴率过低

    3.较低的缴费密度导致较低的替代率

    4.低替代率使女性和老年人等弱势群体首先陷入贫困

   (三)非缴费型社保支出结构不利于社会凝聚

    1.非缴费型基本养老金的减贫作用及其不同模式下的成本比较

    2.社保支出结构不合理将导致社会排斥

  四 拉美社保制度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一)拉美社保私有化改革后的制度缺陷

   (二)拉美式社保制度的“半覆盖化”

   (三)拉美社保制度的持续改革

 G.13 参考文献

 G.14 后记

 序二 进一步重视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与改善民生*

 社会保障绿皮书编辑委员会

社会保障是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工具,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建立健全、社会保障覆盖面的不断扩大和社会保障资金的不断增加,社会保障在调节。收入分配中的重要性不断提高。社会保障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体现在收入分配的多个层次中。覆盖范围、筹资机制、补偿机制、融合性与便携性、转轨方案等因素不同程度地影响社会保障的收入分配调节作用。国外社会保障的发展在调节收入分配、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在调节收入分配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还存在覆盖面不足、发展不均衡、制度设计不完善等诸多问题,不利于社会保障调节收入分配作用的发挥。未来需要完善社会保障财政投入机制,完善社会保障的制度设计,扩大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面,改进社会保障的管理与服务。

〔日〕国立社会保障人口问题研究所:《日本社会保障统计年报》,2009。

〔日〕国立社会保障人口问题研究所:《日本社会保障统计年鉴》,2009。

〔日〕国立社会保障人口问题研究所:《日本社会保障支付》,2009。

〔日〕厚生劳动年金局:《公共养老金制度》,2010年3月。

〔日〕厚生劳动年金局:《厚生劳动白皮书》,2009。

〔英〕波兰尼:《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英〕尼古拉斯·巴尔:《福利国家经济学》,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2。

何立新、佐腾宏:《不同视角下的中国养老保险制度与收入再分配——基于年度分配和终身收入的经验分析》,《世界经济文汇》2008年第5期。

白凤森:《对拉美失业问题的再认识》,《拉丁美洲研究》2000年第5期。

白重恩、钱震杰:《谁在挤占居民的收入——中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分析》,《中国社会科学》2009年第5期。

彭宅文:《我国的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历史、问题与前景》,《社会保障研究》2008年第1期。

马斌:《日本社会保障制度及其对中国的启示》,《学习与借鉴》1996年第1期。

马永堂:《完善失业保险促进就业功能》,《中国劳动》2006年第1期。

穆怀中:《国民财富与社会保障收入再分配》,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

穆怀中:《社会保障国际比较》(第二版),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冯英、杨慧源编著《外国的失业保障》,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

〔日〕大前研一:《M型社会:中产阶级消失的危机与商机》,刘锦秀、江裕真译,台北商周出版社,2006。

丁元竹:《界定基本社会保障均等化的几个问题》,《行政管理改革》2010年第3期。

田庆丰、李小芳、李中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受益公平性研究》,《医学与哲学》2006年第8期。

李稻葵、何梦杰、刘霖林:《我国现阶段初次分配中劳动收入下降分析》,《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0年第2期。

李稻葵、刘霖林、王红领:《GDP中劳动报酬占GDP份额演变的U型规律》,《经济研究》2009年第1期。

李克强:《不断深化医改,推动建立符合国情惠及全民的医药卫生体制》,《求是》2011年第22期。

李箐:《日本个人所得税与社会保障对缩小收入差距的影响》,《各国税收纵横》,2009。

李实等主编《中国居民收入分配研究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李汉林:《中国单位社会》,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李亚青、申曙光:《论建立社会医疗保险筹资的长效机制——基于社会公平的价值理念》,《中国卫生经济》2011年第6期。

李扬、殷剑峰:《中国高储蓄率问题探究》,《经济研究》2007年第6期。

李运华:《中国社会保险制度之公平性缺失问题研究》,《江淮论坛》2006年第1期。

刘彤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促进收入分配公平作用探析》,《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第2期。

刘纪新:《拉美国家社会政策调整评析》,《拉丁美洲研究》2005年第3期。

刘晓强:《欧洲医疗保健改革对公平性的影响》,《国外医学》卫生经济分册1998年第15卷。

刘志英:《社会保障与贫富差距研究》,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

刘昌黎:《现代日本经济概论》,东北财政大学出版社,2002。

刘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再分配作用的非均衡分析》,《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

刘瑞文:《产业结构对国内就业与所得分配的影响》,《经济论文丛刊》2001年第29(2)期。

刘乐山、鲁昕:《日本调节收入差距的财政措施及启示》,《经济纵横》2007年第3期。

刘乐山:《基于财政视角的中国收入分配差距调节研究》,博士学位论文,2006。

林国明:《到国家主义之路:路径依赖与全民健保组织体制的形成》,《台湾社会学》2003年第5期。

林金源:《家庭结构变化对台湾所得分配及经济福利分配的影响》,《人文及社会科学集刊》1997年第9(4)期。

林金源、朱云鹏:《移转所得对台湾所得分配的影响》,《人文及社会科学集刊》2003年第15(3)期。

林万亿:《台湾的社会福利:历史经验与制度分析》,台北五南图书公司,2006。

梁君林、蔡慧、宋言奇:《中国养老保险隐性债务显性化研究》,《中国人口科学》2010年第5期。

高霖宇:《社会保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效应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高国顺:《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作用 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卫生经济研究》2010年第2期。

谷成、李俊毅:《城乡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整合》,《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

顾昕:《全球性医疗体制改革的大趋势》,《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第6期。

郭彦卿:《社会保障:公平与效率如何权衡——中国古代收入分配思想的现代价值思考》,《求实》2009年第1期。

国家统计局社会和科技统计司《中国社会统计年鉴2010》,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何平、华迎放:《灵活就业群体的社会保险》,《中国劳动》2005年第11期。

何立新:《中国城镇养老保险改革中的收入分配效应》,《经济研究》2007年第3期。

何志达、孔令琪:《我国社会医疗保险公平性的研究》,《中国商界》2009年第9期。

何文炯、徐林荣、傅可昂、刘晓婷、杨一心:《基本医疗保险“系统老龄化”及其对策研究》,《中国人口科学》2009年第2期。

何文炯:《“十二五”社会保障主题:增强公平性和科学性》,《社会保障研究》2011年第1卷,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1。

何文炯:《病有所医及其实现途径》,2008年11月17日《光明日报》。

何文炯:《从“制度全覆盖”走向“人员全覆盖”——社会医疗保险需要解决三大问题》,《中国医疗保险》,2010年第1期。

海韵:《分配制约医保公平 医保调节分配关系》,《中国医疗保险》2010年第11期。

华生:《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低被严重误读——中国收入分配问题研究报告之二》,2010年10月14日《中国证券报》。

华迎放:《灵活就业群体的社会保障》,《中国劳动保障》2005年第6期。

洪明皇、郑清霞:《第二所得者对家户经济的贡献及所得分配的影响》,发表于台湾社会福利学会2008年年会暨“新世纪社会保障制度的建构与创新:跨时变迁与跨国比较”国际学术研讨会,嘉义,2008。

黄丞、刘欣:《基本医疗保险适度水平相关研究综述和启示》,《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2004年第4期。

吉尔伯特:《社会福利的目标定位》,中国劳动与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

金凤、任苒:《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后卫生服务可及性和医疗负担的公平性研究》,《中国卫生经济》2007年第1期。

金彩虹:《中国医疗保障制度的收入再分配调节机制研究》,《经济体制改革》2005年第6期。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展中心《2009年拉丁美洲经济展望》,世界知识出版社,2009。

景天魁:《中国社会保障的理念基础》,《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第5期。

〔日〕橘木俊招:《日本的贫富差距——从收入与资产进行分析》,丁红卫译,商务印书馆,2003。

谢中兴、江永裕:《劳动能力分配、生产可分割性与国际分工》,《经济论文丛刊》2005年第33(3)期。

向书坚:《中国收入分配格局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薛承泰:《台湾是个M型社会吗?》,国政研究报告,http://www.npf.org.tw/particle-3076-2.html.

赵萌萌:《我国失业保险金给付标准合理性研究》,《经济问题探索》2011年第3期。

赵建国、杨燕绥:《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整合发展与重构》,《劳动保障世界》2010年第1期。

张鹭鹭:《区域内医院医疗资源配置公平性研究》,《中华医院管理》2000年第5期。

张展新:《劳动力市场的产业分割与劳动人口流动》,《中国人口科学》2004年第2期。

张车伟、张士斌:《中国初次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动与问题——以劳动报酬占GDP份额为视角》,《中国人口科学》2010年第5期。

郑秉文、房连泉:《阿根廷私有化社保制度“国有化再改革”的过程、内容与动因》,《拉丁美洲研究》2009年第2期。

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变迁与评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郑功成:《社会保障——调节收入分配的基本制度保障》,《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0年第6期。

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理念、目标与行动方案》,人民出版社,200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5~2011),中国统计出版社。

〔日〕中原弘二等:《现代日本的社会保障》,杨河清等译,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仇雨临:《人口老龄化对医疗保险制度的挑战及对策思考》,《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

陈坤铭、杨书菲:《国际贸易对相对工资之影响——以中国大陆贸易自由化为例》,《中国大陆研究》2005年第48(2)期。

陈华、张梅林:《基于公平的包容性增长:科学内涵、约束条件及路径选择》,《理论学习》2011年第1期。

世界银行:《2006年世界发展报告:公平与发展》,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申曙光、彭浩然:《全民医保的实现路径——基于公平视角的思考》,《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

申曙光、孙健、刘巧、周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公平性研究——以广东省为例》,《人口与经济》2009年第5期。

申曙光、孙健:《论社会保障发展中的七大关系——基于社会公平的视角》,《学习与探索》2009年第4期。

申曙光、彭浩然:《中国养老保险隐性债务问题研究》,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

申曙光:《构建和谐社会与发展社会保障事业》,《社会保障研究》2005年第1期。

沈洁:《日本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

曹添旺、陈建良、陈隆华:《国际化对台湾制造业男性工资差异之影响》[J],《人文及社会科学集刊》2006年第18(2)期。

曹添旺、张植榕:《台湾家庭高低所得阶层属性分布与所得分配》,《国家科学委员会研究汇刊:人文及社会科学》2000年第10(3)期。

曹添旺、陈建良:《台湾所得分配恶化成因之探讨》,发表于“M型社会的新贫现象与福利措施”研讨会,台中,2008。

曹世文:《参保人群老龄化与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平衡关系研究》,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苏振兴:《增长、分配与社会分化——对拉美国家社会贫富分化问题的考察》,《拉丁美洲研究》2005年第1期。

〔日〕速水佑次郎:《发展经济学——从贫困到富裕》,李周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孙健忠:《台湾社会津贴实施经验的初步分析》,《社会政策与社会工作学刊》2000年第四卷第二期。

孙健忠:《台湾社会救助制度实施与建构之研究》,台北时英出版社,2002。

宋世斌、申曙光主编《社会保险精算》,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吕建德:《从福利国家到竞争式国家:全球化与福利国家的危机》,《台湾社会学》2001年第2期。

吕学静:《修改〈失业保险条例〉的核心任务之我见》,www.people.com.cn,2011,3。

吕学静:《中国失业保险制度发展战略研究》,郑功成主编《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总论卷)》,人民日报出版社,2011。

吕学静:《失业保险应该发挥在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促进就业和预防失业上的功能》[Z],http://sybx.jms.gov.cn,2011,9。

吕学静编著《现代各国社会保障制度》,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

吕朝贤:《社会救助问题:政策目的、贫穷的定义与测量》,《人文及社会科学集刊》1999年第十一卷第二期。

杨思斌:《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原则及其实现途径》,《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7年第5期。

乌日图:《医疗保障制度国际比较》,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吴成丕:《中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中的公平性研究——以威海为例》,《经济研究》2003年第6期。

武继兵:《就业与收入分配的关系》,《职业杂志》2001年第1期。

王天夫、李博柏:《平等主义国家理想与区隔主义官僚体系:一个社会分层结构的新模型》,《社会》2008年第5期。

王利军:《世界各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及其对我国的启示》,《经济经纬》2004年第2期。

王晓军、康博威:《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收入再分配效应分析》,《统计研究》2009年第11期。

王晓军:《中国社会养老保险的省区差距分析》,《人口研究》2006年第3期。

王绍光:《大转型:1980年代以来中国的双向运动》,《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第1期。

王永慈:《我国所得分配变动及因应对策之研究》,台北“行政院”经济建设委员会,2007。

鱼敏、樊世斌、李风琴、陆皓:《论我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评价研究》,《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2年第7期。

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袁东振:《对拉美国家社会冲突的初步分析》,《拉丁美洲研究》2005年第6期。

罗长远、张军:《经济发展中的劳动收入占比:基于中国产业数据的实证研究》,《中国社会科学》2009年第4期。

Aldersen,A.S. and Nielsen,F.(2002). “Globalization and the Great U-Turn:Inequality Trends in 16 OECD Countries”.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07:1244-1299.

Baumol,W.(1967). “The Macroeconomics of Unbalanced Growth”.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57(3):415-426.

Beck.U.(1992). Risk Society:Towards a New Modernity. London:Sage.

Brady,D.(2006). “Structural Theory and Relative Poverty in Rich Western Democracies,1969-2000”. Research in Social Stratification and Mobility,24:153-175.

Cooper,M.(2008). “The Inequality of Security:Winners and losers in the Risk Society”. Human Relations,61(9):1229-1258.

D.Gale Johnson(1954),“The Functional Distribution of Income in the United States,1850-1952”. 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36(2):175-182.

E.Phelps Brown,and E.Hart(1952),“The Share of Wages in National Income”. The Economic Journal. 62(246):253-277.

ECLAC(2000),Social Panorama of Latin America 1999-2000,Santiago,Chile,United Nations Publication.

ECLAC(2004),Social Panorama of Latin America 2002-2003,Santiago,Chile,United Nations Publication.

ECLAC(2008),Social Panorama of Latin America 2008-Briefing Paper,Santiago,Chile,United Nations Publication.

Esping-Andersen,G.(1990). The Three Worlds of Welfare Capitalism. Cambridge:Polity Press.

Esping-Andersen,G.(2005). “Inequality of Incomes and Opportunities”,in Giddens,A. and Diamond,P.(2005)(ed.),The New Egalitarianism,pp.8-38.Cambridge:Politiy.

Esping-Andersen,G.(2007). “Sociological Explanations of Changing Income Distributions”. 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50(5):639-658.

Gill,I.S.,Packard,T. & Yermo,J.(2005). Keeping the Promise of Social Security in Latin America. Palo Alto,Cal.: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and World Bank.

Gollin,D.(2002),“Getting Income Shares Right”.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10(2):458-475.

Gustafsson,B. and Johansson,M.(1999). “In search of Smoking Guns:What Makes Income Inequality Vary over Time in Different Countries?”.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64(4):585-605.

Hacker,J.S.(2006). The Great Risk Shift:The Assault on American Jobs,Families,Health Care,and Retirement and How You Can Fight Back.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glesias,E.(1998). “Income Distribution and Sustainable Growth:A Latin American perspective”,in Tanzi,V. and Chu,K.-Y.(1998)(ed.),Income Distribution and High-Quality Growth,pp.5-20.Cambridge:The MIT Press.

Iversen,T.(2005). Capitalism,Democracy,and Welfare. 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Iversen,T. and Wren,A.(1998). “Equality,Employment,and Budgetary Restraint:The Trilemma of the Service Economy”. World Politics,50(4):507-546.

Jeffrey D. Sachs(2005). The End of Poverty:Economic Possibilities for Our Time. The Penguin Press,New York.

Keynes John M.(1939),“Relative Movements of Real Wages and Output”.Economic Journal. March,pp.34-51.

Mesa-Lago,Carmelo(2006),“Private and Public Pension Systems Compared:an Evaluation of the Latin American Experience”,Review of Political Economy,vol.18,issue 3,pp.317-334.

Nicholas Kaldor(1961),“Capital Accumul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in F.A. Lutz and D.C. Hague,eds.,The Theory of Capital.New York:St.Martin Press.

OECD(2007),Latin American Economic Outlook 2008,OECD Development Centre,OECD.

Page,B.I. And Simmons,J.R.(2000). What Government Can Do:Dealing with Poverty and Inequality. 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Richard B. Saltman,Reinhard Busse,Josep Figueras. Social Health Insurance Systems in Western Europe,[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

Szelenyi,Ivan(1978),“Social Inequalities in State Socialist Redistributive Economie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arative Sociology 19:63-87.

Visser,J.(2002). “The First Part-time Economy in the World:A Model to be Followed”. Journal of European Social Policy,12(1):23-42.

WHO(2005). The World Health Report 2005:Make Every Mother and Child count. Washington,DC.

Carmen DeNavas-Walt,Bernadette D. Proctor,Jessica C. Smith(2008). Income,Poverty,and Health Insurance Coverage in the United States:2007. Current Population Reports,Consumer Income,US. Census Bureau,Issued August.

U.S. Census Bureau(2002). Revision Current Population Survey,2003 Annual and Social Economic Supplement,Table 5:Percent of People in Poverty by Definition of Income and Selected Characteristics(Revised).

EU(18 Feb.2000). The Lisbon European Council-An Agenda of Economic and Social Renewal for Europe. Brussels.

IMF(April 2002).,World Economic Outlook:Recessions and Recoveries,IMF.

UN(July 24,2003). Poverty Reduction and Economic Management of Latin America and the Caribbean Region,Argentina-Crisis and Poverty 2003-A Poverty Assessment,Volume I:Main Report,UN.

Chen,Shaohua and Martin Ravallion(June 2004),How Have the World’s Poorest Fared Since the Early 1980?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3341.

Aremas de Mesa,A.,J. Behrman and D. Bravo(August,2004). Characteristics and Determinants of the Density of Contributions in a Private Social security system,Document presented at the 2004 Annual Meeting of the Sociedad de Economistas de Chile(SECHI).

Mesa-Lago,Carmelo(July 2005). “Assessing the World Bank Report:Keeping the Promise”. International Social Security Review.Vol.58.No.2-3,pp.97-117.

ECLAC(Sep.2005),Social Panorama of Latin America 2004,Santiago,Chile,United Nations Publication.

ECLAC(March 2006),Shaping the Future of Social Protection:Access,Financing and Solidarity,ECLAC,UN,.

ECLAC(Dec.2006),Social Panorama of Latin America 2006(Preliminary version),Santiago,Chile,United Nations Publication.

Mesa-Lago,Carmelo(January-March 2007). “The Extension of Healthcare Coverage and Protection in relation to the Labour Market:Problems and Policies in Latin America”. International Social Security Review. Vol.60,No.1,pp.3-31.

Greenberg,Mark,Indivar Dutta-Gupta,Elisa Minoff(April 2007). From Poverty To Prosperity:A National Strategy to Cut Poverty in Half. Report and recommendations of the Center for American Progress Task Force on Poverty,Center for American Progress.

Harry Anthony Patrinos,Emmanuel Skoufias,Trine Lunde(May 2007). Indigenous Peoples in Latin America:Economic Opportunities and social Networks. 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4227(WPS4227),World Bank.

ECLAC(May 2008),Social Panorama of Latin America 2007,Santiago,Chile,United Nations Publication.

Arloc Sherman and Isaac Shapiro(February 24,2005). Social Security Lists 13 Million Seniors above the Poverty Line:A Stat-by-State Analysis. Working Paper,Center on Budget and Policy,Priorit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