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28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80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2图书

BLUE BOOK OF CITIES IN CHINA ANNUAL REPORT ON URBAN DEVELOPMENT OF CHINA (NO.2)

SSAPID:101-6029-1612-00
ISBN:978-7-5097-0818-7
DOI:
ISSN:
关键词:

城市经济 城市

[内容简介] 本书从城市经济、社会、建设、管理等各个层面回顾了2007~2008年中国城市发展的总体状况与主要特点,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与解读,对城市问题与挑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应用价值和权威性。

相关信息

丛书名:城市蓝皮书
编 辑:赵慧芝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06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F2 经济计划与管理

 城市蓝皮书编委会

 加速城市发展转型 提升城市增长品质(代序)

 Abstract

 法律声明

 中文摘要

 综合篇

  当前中国城市化的趋势与特征

   一 城市化现状特点

    (一)城市化动力呈现出公有经济、民营经济和外资经济三足鼎立的动力结构

    (二)城市化模式演变成计划、市场和外向三种模式并存的格局

    (三)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四)城市化质量显著改进

    (五)大城市发展优势明显增强

    (六)城市化的地域差异已经形成

    (七)城市化增长重心开始内移

    (八)农村隐性城市化进展加快

   二 城市化发展阶段分析

    (一)中国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二)生产力水平有了大幅度的跃升

    (三)市场经济运行模式基本成熟

    (四)社会结构趋于稳定

   三 城市化发展趋势

    (一)消费型中心城市崛起

    (二)城市发展走向集群化

    (三)小城市将重新焕发活力

  中国城市密集区发展回顾与展望

   一 中国城市密集区的形成和发展

    (一)中国城市密集区的形成

    (二)中国城市密集区的最新发展

   二 中国城市密集区发展的动力机制

    (一)城市密集区形成和发展的内生机制

     1.企业的区位选择和企业组织形式的演化

     2.产业集群的形成及其演化

     3.城市区域化

    (二)城市密集区形成和发展的外生机制

     1.宏观管理和调控政策变化

     2.基础设施建设

   三 中国城市密集区的作用

    (一)城市密集区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

    (二)城市密集区是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和参与国际竞争的主体

     1.城市密集区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

     2.城市密集区是参与国际竞争的主体

    (三)城市密集区是改革的先行地区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典范地区

     1.城市密集区是改革的先行地区

     2.城市密集区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典范地区

    (四)城市密集区将成为中国“促内需、保增长”的中坚力量

     1.城市密集区在30年的对外开放中积累了宝贵的市场开拓经验

     2.城市密集区提供了具有强大购买力的消费市场

   四 中国城市密集区面临的问题及发展前景

    (一)中国城市密集区发展面临的核心问题

     1.市际关系问题

     2.产业优化和升级问题

    (二)中国城市密集区的发展前景

     1.城市密集区数量将逐步增加

     2.城市密集区向更高水平迈进

     3.城市密集区发展的非均衡化趋势将进一步强化

  中国创新型城市建设综述

   一 2006年:密集出台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决定、意见与措施

    (一)界定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内涵

    (二)提出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目标及时间表

    (三)明确建设创新型城市的主要任务

    (四)深刻认识自身建设创新型城市的优势及不足

    (五)重视创新型人力资源的开发

    (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七)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八)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完善创新资金链条

    (九)创新体制机制,增强科技创新的动力与活力

    (十)完善政策措施,激励自主创新

    (十一)明确自主创新的重点方向

    (十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十三)培养强化创新意识

    (十四)推动科技创新扩散

    (十五)整合国内外科技创新资源

    (十六)加强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十七)加强组织领导

   二 2007~2008年: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目标的具体落实

    (一)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创新型城市建设

    (二)创新管理机制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

     1.重视科技创新目标落实

     2.加强科技项目管理

     3.科技计划项目的资助方式多元化

     4.实施项目大规模跨省异地评审

     5.推动科技与金融的结合

    (三)多方联合共建创新型城市

     1.科技部、广东省政府、深圳市政府三方联合共建深圳创新型城市

     2.湖南省科技厅与湘潭市携手力推创新型城市群建设

    (四)重视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系统性

     1.深圳市出台《深圳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2008~2015)》

     2.济南创新型城市建设构建六大体系

     3.北京市实施四大创新工程为首都创新型城市建设提供全面科技支撑

    (五)探讨创新型城市评价考核方式

     1.宁波市推出了创新型城市的评价考核体系

     2.北京创新型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3.济南市构建创新型城市建设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4.哈尔滨市将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纳入市直机关工作责任制目标管理体系

     5.开展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研究

    (六)提出构建创新型城市重点突破目标

     1.重庆市未来五年科技改革和发展目标

     2.济南市创新型城市建设高新区率先提出实现五个突破

     3.天津市要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取得新突破

    (七)完善政策法规

    (八)关注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研究与讨论

   三 关于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思考

    (一)中国已到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折点

    (二)完善“创新型城市”评价方法

    (三)重视发挥科技人力资源的作用

    (四)尊重现实,边模仿边独创

    (五)建设“社会和谐型、科技创新型、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城市

 经济篇

  中国城市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

   一 2007~2008年中国城市经济发展概况与特点

    (一)经济增长

    (二)工业生产

    (三)外贸进出口

    (四)房地产业

    (五)地方财政收入

    (六)固定资产投资

    (七)居民消费

    (八)劳动就业

   二 2009年中国城市经济发展态势分析

    (一)城市经济发展的基本面依然向好

    (二)经济发展“U”形调整,但仍处于较快增长区间

    (三)区域间相对均衡发展态势进一步增强

   三 中国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一)外贸出口形势严峻

    (二)工业发展面临困难

    (三)消费市场举振乏力

    (四)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四 政策建议

    (一)强化政府投资对社会投资的引导,促进以“保就业”、“调结构”为导向的“保增长”

    (二)推进东部沿海城市经济转型升级,加快区域产业转移步伐

    (三)改革城市化模式,提升城市经济发展动力

    (四)提高居民收入与社会保障水平,有效启动消费市场

    (五)广泛开展就业和创业扶持,加速人力资本积累

  中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体制的现状与创新

   一 中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成就

    (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规模不断扩大

    (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主体逐渐实现多元化

    (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渠道逐渐实现多元化

   二 中国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面临的问题与困难

    (一)投资总量相对不足

    (二)融资结构不合理

    (三)融资方式相对匮乏

    (四)投资结构不合理

    (五)相关制度建设滞后

   三 中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体制的改革与创新

    (一)观念创新

    (二)管理体制创新

    (三)模式创新

     1.PPP模式

     2.建立城市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

     3.ABS模式

     4.公用事业特许经营模式

 社会篇

  农民工合法权益保护

   一 农民工合法权益保护的工作进程

    (一)农民工进城就业环境的改善

    (二)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清偿

    (三)农民工培训和子女教育的加强

    (四)农民工工伤和医疗保险的推进

    (五)农民工维权工作的全面开展

   二 2007~2008年农民工合法权益保护情况

    (一)制定和推行劳动合同范本,强化合同管理

    (二)继续清理和防止工资拖欠,建立农民工工资支付长效保障机制

    (三)推进农民工就业服务,不断扩大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

    (四)加强农民工子女教育保障和相关公共服务

    (五)推进农民工工伤保险和医疗、养老保障制度等的建设

   三 农民工合法权益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农民工权益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1.农民工的生存权益受侵害

     2.农民工的发展权益受阻

     3.农民工的社会权益保障不足

    (二)农民工权益保护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传统理念的误区

     2.现行体制与制度的缺陷

     3.法制建设滞后和执法力度的不足

     4.农民工自身的因素

   四 加强农民工合法权益保护的对策方略

    (一)转变城市管理理念,纠正对农民工的排斥与歧视

     1.转变管理者的观念

     2.转变城市市民和用人单位的观念

    (二)加强制度的供给与创新,加大执法和监察力度

     1.推进户籍制度的改革

     2.修订或废除对农民工有歧视性的法规和文件

     3.创新教育培训制度

     4.建立适合农民工特点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

     5.健全针对农民工的社会救助制度

     6.加强法制建设和执法监督力度

    (三)加强农民工的组织工作,发展第三部门建立新型社会管理模式

     1.农民工加强自身建设,走依法维权之路

     2.大力吸纳农民工加入工会,充分发挥工会维权优势

     3.发展第三部门,建立新型社会管理模式

  城镇医疗保障体系建设

   一 现状及成就概述

    (一)医疗保险

    (二)工伤保险

    (三)生育保险

    (四)政策法规

   二 城镇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医疗保险基金收支不平衡,统筹能力薄弱

    (二)城镇居民医保覆盖率低

    (三)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存在诸多问题

    (四)三项医疗保险制度有待整合协调

   三 发展思路与对策

    (一)完善医疗保险制度,加强城镇居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

    (二)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大力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1.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建立稳定的投入机制,创新投入方式

     2.建立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培训基地

     3.建立起首诊制和双向转诊制

     4.开展以老年人和残疾人等特殊人群为主的医疗服务

    (三)加快建设医疗保障体系

     1.逐步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

     2.开展多种形式的医疗互助活动

     3.鼓励发展商业健康医疗保险

     4.力争实现较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

    (四)建立健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

     1.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2.规范药品生产流通

    (五)完善体制机制,保障医药卫生体系有效规范运转

     1.实施属地化和全行业管理

     2.推进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

     3.进一步完善基本医疗保险管理体制

     4.继续完善各项医疗保障制度

     5.协同推进医疗卫生体制和药品生产流通体制改革

    (六)将城镇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纳入规划

    (七)加强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医疗保障和医疗救助

  中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发展

   一 中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特点及发展历程

    (一)中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概述及特点

     1.中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概述

     2.中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特点

    (二)中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

     1.试点阶段(1993~1995年)

     2.推广阶段(1995~1997年)

     3.普及阶段(1997~1999年)

     4.规范阶段(1999~2003年)

     5.完善阶段(2003年至今)

   二 近几年中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发展情况分析

    (一)近年来中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取得的成就

     1.城市低保覆盖水平不断提高,保障人群构成变化发生,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动态管理”

     2.根据提高生活保障水平的要求和通货膨胀的压力,各地区、各城市不断提高最低收入保障标准

     3.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和财政收入总量的提升,中央地方各级财政低保资金投入力度空前加大

     4.以建设和谐社会为目标,突出民生保障措施,面向城市低保对象的综合救助制度日渐完善

    (二)中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仍然面临的困难

     1.低保标准偏低,社会救助范围不全

     2.与低保有关的财政制度仍有待完善,城市低保资金短缺问题仍然存在

     3.构成城市低保制度的各项具体管理机制尚需完善

     4.低保制度与就业、再就业机制等其他社保制度之间缺乏有效衔接

   三 中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展望及政策建议

    (一)尽快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配套救助措施,同时实行分类救助

    (二)政府财政投入力度有待加强,财政投入结构有待改善

    (三)增加低保工作的科学性和透明度,完善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

    (四)进一步强化低保制度促进就业、再就业的功能

    (五)因地制宜,逐步建立城乡统筹的低保制度

  城市文化产业发展

   一 文化产业发展状况概述

    (一)发展历程回顾

    (二)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1.北京市文化产业现状

     2.上海市文化产业现状

     3.深圳市文化产业现状

     4.江苏省文化产业现状

     5.湖北省文化产业现状

     6.湖南省文化产业现状

    (三)发展前景展望

    (四)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地域增长极

     1.上海市着力打造特色创意产业基地

     2.北京市重点培育六大文化创意产业中心

     3.深圳市积极构建“创意设计之都”

   二 城市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文化消费总量偏低

    (二)存在文化产业低水平供求关系与非对称结构性矛盾

    (三)产业化、组织化水平低,市场开放度不足

    (四)区域发展不平衡,城市间文化产业特色和比较优势不突出

    (五)文化产业的传统的资源配置机制与市场化要求之间正在形成尖锐矛盾

    (六)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先进性要求与文化原创能力不足之间形成战略矛盾,资源潜力产业实力转化能力不足

    (七)WTO规制与现行中国文化产业政策支持系统之间存在矛盾

   三 城市文化产业发展对策

    (一)加强文化创意产业的集群发展与规模效应

    (二)注重文化创意产业的本土化,打造优势品牌

    (三)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专业人才的培养

    (四)加强政策法规建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五)关注技术进步,在文化产业结构重组中实现技术进步

  2007~2008年中国城市住房保障建设状况

   一 2007~2008年住房保障方面推出的新举措

   二 目前中国城市住房保障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各级地方政府缺乏加强住房保障工作的动力机制

    (二)保障性住房建设不足,建设资金来源不稳定

    (三)保障性住房配套不足问题,生产、分配环节需规范

   三 对策与建议

    (一)赋予地方政府和企业以极大的动力建设保障性住房

    (二)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明确住房保障目标

    (三)掌握保障数量,根据国情有计划分步骤解决

    (四)完善住房保障政策和措施,设立建设、运营保障性住房的专门机构

    (五)保障措施的法制化

    (六)房屋建造渠道多元化

    (七)统筹配置、建设保障性住房

 环境篇

  2007~2008年中国城市环境保护

   一 城市环境质量状况

    (一)城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二)城市水环境质量形势严峻

     1.城市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80%以上

     2.城市内湖水环境呈现富营养化趋势

     3.多数城市地下水水位保持平衡

     4.地下水水质总体相对稳定

    (三)城市声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二 主要污染物的排放与减排手段

    (一)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及实施情况

     1.“十一五”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

     2.2007年主要污染物削减目标及进展

     3.2008年主要污染物削减进展

    (二)水污染物排放情况

    (三)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

    (四)固体废物排放情况

    (五)实现污染减排的主要手段

     1.工程减排措施

     2.结构减排措施

     3.监管减排措施

   三 城市环保投资与城市环境建设情况

    (一)环保投资逐年递增 基础设施建设加强

    (二)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形势严峻

    (三)污水处理率逐年提高

    (四)城市绿化水平逐年提高

   四 推进城市环境保护的手段

    (一)推进城市环境保护的管理手段

     1.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2.城市空气质量报告制度

     3.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

     4.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和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二)国家园林城市创建的进展

    (三)环保模范城市创建的进展

   五 城市“垃圾问题”应引起重视

    (一)垃圾危机的爆发

    (二)正视“垃圾问题”的挑战

     1.垃圾排放量逐年增长

     2.垃圾混合程度高

     3.垃圾对环境污染严重

     4.无害化处理率偏低

     5.垃圾处理以填埋为主

     6.垃圾处理设施选址困难

    (三)解决“垃圾问题”的路径

   六 2009年展望

    (一)污染减排任务依然艰巨

    (二)宏观经济政策助推环保大发展

   附文 2007~2008年中国环境热点事件

    一 2007年全国污染控制首次出现“拐点”

    二 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获批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三 国家环保总局升格为“环保部”

    四 绿色奥运 绿色北京

     (一)奥运场馆采用191项环保措施

     (二)空气质量改善经历“三级跳”

     (三)垃圾分类工作推进效果显著

    五 实施“限塑令”

  节能减排与低碳城市建设

   一 中国推行节能减排与低碳城市建设的宏观背景

    (一)节能减排与低碳城市的概念和内涵

    (二)低碳经济和低碳城市建设的国际环境

    (三)中国推行节能减排与建设低碳城市的背景

    (四)节能减排与低碳经济的协同效应

   二 2007~2008年中国推行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的有关政策措施

    (一)2007~2008年出台的节能减排政策

     1.《“十一五”资源综合利用指导意见》

     2.《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

     3.《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

     4.《民用建筑节能条例(草案)》

     5.《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6.《国务院批转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和办法的通知》

     7.《成品油价税费改革方案》公开征求意见

    (二)低碳城市相关政策和行动

   三 2007~2008年中国节能减排与低碳城市建设的工作进展

    (一)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情况

     1.节能目标实现情况

     2.减排目标的实现情况

     3.中国节能减排工作的最新进展

    (二)国内低碳城市建设现状与前景展望

   四 当前中国推行节能减排和低碳城市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五 推进中国节能减排和低碳城市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科学界定城市空间发展边界

    (二)建立量化的低碳城市指标体系和量化标准

    (三)科学进行城市规划

    (四)工业布局低碳化、循环化

    (五)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和新能源利用

    (六)构建绿色交通体系

    (七)发展绿色建筑

    (八)倡导绿色消费

  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回顾、现状与展望

   一 生态城市建设进程

    (一)认识深化与理论摸索阶段

    (二)城市生态环境整治阶段

    (三)生态城市建设全面推进阶段

   二 中国生态城市建设的最新进展

    (一)政策完善

    (二)建设实践

   三 中国生态城市建设的经验与问题

    (一)生态城市建设的经验总结

     1.科学的规划

     2.国家相关职能机构的宏观监管与考核

     3.多种手段协调管理

     4.生态村、环境优美乡镇、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的生态示范系列创建活动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5.注重环境建设,彰显城市个性

    (二)存在的问题

     1.对生态城市建设的认识存在误区

     2.生态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存在诸多偏差

     3.国家机构管理“政出多门”,指标繁多

   四 生态城市建设展望

 建设篇

  2007~2008年中国城镇住房建设

   一 房地产调控政策

    (一)加强住房保障建设,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政策

     1.逐步扩大廉租住房制度保障范围

     2.多渠道筹措廉租住房的房源

     3.廉租住房建设资金以财政为主,专项资金支持

     4.明确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建设面积,对经济适用房产权作了进一步界定

     5.重点发展中低价位、中小套型商品住房

     6.明确了城市政府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的责任

    (二)抑制投机、投资行为,减少住房需求的二套房贷款政策

     1.二套房贷款政策的出台有效地遏制了房地产的投机、投资行为

     2.二套房贷款政策的出台有利于防范金融风险

     3.二套房贷款政策的出台有利于加大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金融支持力度

     4.二套房贷款政策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改善型住房需求

    (三)鼓励普通住房消费、强化地方政府稳定房地产市场职责的政策

     1.进一步鼓励普通商品住房消费

     2.强化地方人民政府稳定房地产市场职责

     3.确定保障性住房建设时间表

     4.鼓励房产商以合理价格促销商品房

   二 住房建设情况

    (一)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大幅提高,房地产开发建设的住房面积占城镇新建住房面积比重不断提高

    (二)住房投资快速增长,2008年下半年投资增速减缓

    (三)2008年商品住房供给较快增加,增速高于2007年

    (四)2008年住房销售出现下滑,需求减少

   三 存在的问题

    (一)2007年以来房价上涨过快,中低收入家庭购房困难

    (二)中低价位住房比例偏低

    (三)住房保障制度建设滞后

    (四)住房建设中存在的其他问题

   四 对策建议

    (一)继续加大住房保障力度,提供具有有效需求的居民住房

    (二)完善二手房住房市场,加快建设租赁市场

    (三)引导居民合理、理性消费

    (四)政府应完善政策机制,构建多渠道住房供给体系

    (五)政府还要制定和出台适合各类群体、区别对待的相关政策

    (六)进一步完善土地供应政策

  大城市公交体系建设

   一 中国大城市公交体系建设的现状

    (一)北京市公交体系建设

     1.公共交通建设取得重要成绩

     2.全面推行公交卡,实施低票价政策

     3.优化调整公交线网,大力发展城郊公交

    (二)上海市公交体系建设

     1.在观念上重视公共交通事业的发展

     2.积极推进公交体制改革

     3.公交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三)成都市公交体系建设

     1.城乡公交一体化取得重要成就

     2.设置公交专用车道,打造全新的城市快速公交体系

   二 中国大城市公交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体制存在问题

    (二)公交出行比例依然较低

    (三)缺乏综合的公交发展规划

    (四)公交基础设施配套衔接还不完善

     1.线路之间衔接不畅,冷热不均

     2.各种公交运输方式配套衔接不足,换乘不便,不方便居民出行

     3.公交场站建设滞后,降低了公交服务的能力

    (五)公交车运行不准点现象时有发生

    (六)公交服务需要改善

    (七)轨道交通的建设过热问题

    (八)在轨道交通建设中,国产化政策执行不到位

   三 中国大城市公交体系建设发展的建议

    (一)积极推进公交管理体制改革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三)制定法规政策,确保公交优先战略实施

    (四)重视规划,确保公交路权

    (五)重视轨道交通的综合开发

    (六)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推进轨道交通建设

    (七)轨道交通要强化国产化政策的执行力度

  中国城市公用事业发展研究

   一 近期中国城市公用事业发展态势

    (一)城市公用事业投资、生产、供给与消费总量均呈增长态势

    (二)我国城市公用事业改革进一步深化

    (三)中国城市公用事业服务价格面临新一轮上涨压力

   二 中国城市公用事业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

    (一)高速的城市化加剧城市公用事业的供求矛盾

    (二)中国城市公用事业地区发展不平衡

    (三)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使得城市公用事业产品和服务价格的变化更具复杂性

    (四)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对城市公用事业提出了新的要求

    (五)城市公用事业改革缺乏总体目标和统筹考虑

    (六)城市公用事业民营化改革的弊端逐渐显露

   三 中国城市公用事业发展展望与政策建议

    (一)加强城市公用事业改革的总体指导和统筹协调,进一步完善公用事业的监管机制,防止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弱化

    (二)打破行业垄断,引入市场竞争,继续全面推进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同时防止将公用事业民营化作为公用事业改革的唯一目的

    (三)进一步完善公用事业服务的价格形成机制

    (四)因地制宜的制定城市公用事业发展政策及行业标准

    (五)采取措施减少公用事业产品价格上涨对低收入群体影响

    (六)注重节能、环保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用技术进步带动产业发展是城市公用事业未来发展趋势

  基于社区的城市规划尝试

   一 背景介绍

    (一)国内外社区研究与发展综述

     1.社区发展的“街居制”地域结构

     2.社区管理和体制构造

     3.市场与社区发展的协作关系

     4.政府和社区发展的关系

    (二)社区建设在当今中国的意义与必要性

     1.服务和保障功能

     2.协调和教化功能

     3.参与和互助功能

    (三)社区与城市规划

   二 项目介绍

    (一)变迁中的社区——以北京护国寺地区为例

    (二)天津生态城规划社区专题研究

    (三)苏州总体城市设计社区研究专题

    (四)北川重建规划选址意愿调查和《北川新县城灾后重建总体规划》社会工作组调研

   三 综述

  2007~2008年中国城市建筑观察

   一 城市建筑与国民经济和民生

    (一)城市建筑总量

    (二)居住条件

    (三)保障性住房

   二 奥运建筑

   三 绿色建筑

   四 灾后重建

 管理篇

  中国城市管理的法规建设

   一 城市就业管理的法规建设

    (一)规范劳动关系的法规建设

    (二)促进城市就业的法规建设

   二 城市经济管理的法规建设

    (一)财政税收方面的法规建设

    (二)促进科技发展的法规建设

    (三)发展循环经济的法规建设

    (四)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的法规建设

   三 城市规划方面的法规建设

   四 城市土地管理的法规建设

   五 城市节能的法规建设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

   一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改革背景

    (一)政治背景

    (二)经济背景

    (三)政府机构改革背景

   二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历程

    (一)雏形期

    (二)发展和相对成熟期

    (三)现行管理组织形式

     1.独立体形式

     2.联合体形式

     3.从属体形式

   三 近年来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热点事件与问题透视

    (一)抗拒执法事件

    (二)粗暴执法事件

    (三)城管内部冲突事件

    (四)城管事件频发的深层原因

     1.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冲突,社会矛盾激化

     2.城管执法权力设置存在缺陷,执法保障不充分

     3.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恶劣,社会保障有待完善

     4.城市基础设施不足,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欠缺

   四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改革趋势

    (一)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改革的最近进展

     1.“城管新规”为综合执法改革指明方向

     2.“数字城管”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

    (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改革的基础性问题

     1.建立民生为重的价值判断,建立城管执法为民的新思维

     2.进一步完善城管综合执法的法律法规

  城市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一 城市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回顾

    (一)从无偿划拨到有偿使用

    (二)城市土地市场的建立与逐步完善

    (三)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创立

    (四)省以下垂直管理模式的建立

   二 城市土地管理制度现存主要问题

    (一)土地产权制度不完善

     1.城市土地产权主体不明晰

     2.土地登记制度不规范

     3.土地权利的划分和界定不够细化

    (二)土地价格机制不健全

     1.基准地价不能真实反映土地价格水平

     2.政府垄断导致土地价格不合理

     3.隐性土地交易影响土地价格

    (三)土地储备制度存在缺陷

     1.土地储备机构的双重职能难以协调

     2.土地收购价格机制混乱

     3.融资风险较大

    (四)土地隐形市场普遍存在

    (五)征地制度不合理

     1.“公共利益”界定模糊导致征地权力的滥用

     2.征地补偿标准不合理引发社会问题

   三 深化城市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基本思路

    (一)明晰土地产权,加强产权管理

     1.明晰土地产权主体

     2.细化土地权能

     3.建立土地权属信息管理系统

    (二)调整土地价格机制,规范土地市场行为

     1.建立城市土地基准地价动态监测系统

     2.加强土地市场制度建设和监管力度

    (三)完善城市土地储备制度

     1.建立政府授权委托下的土地储备市场运营机制

     2.建立土地储备监督评估体系

     3.开拓资金筹集渠道

    (四)建立城乡统一土地市场

    (五)对原划拨用地采取灵活的政策

   四 2007~2008年度中国土地管理新政

    (一)《全国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实施

    (二)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大闲置土地处置力度的通知》

    (三)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

     1.按照节约集约用地原则,审查调整各类相关规划和用地标准

     2.充分利用现有建设用地,大力提高建设用地利用效率

     3.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健全节约集约用地长效机制

     4.加强监督检查,全面落实节约集约用地责任

   五 地方城市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创新案例

    (一)深圳地铁上盖物业分层出让

    (二)深圳市加速处置闲置用地

     1.建立闲置土地目录

     2.七种方式分类处置

     3.建立动态长效管理机制

    (三)上虞市推进多层标准厂房建设

     1.优先办理标准厂房项目

     2.对标准厂房建设企业给予奖励和补助

     3.对入住企业给予奖励和补助

  2007~2008年度中国城市信息公开化建设

   一 中国城市信息公开化建设的最新进展

    (一)中国政府网站信息公开的总体建设情况

    (二)信息公开化使政府在危机处理上更加主动、自由

    (三)信息公开化能使公众及时获取政府信息,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

    (四)城市信息公开化正成为经济发展的巨大牵引力

    (五)档案信息开放与城市信息公开化建设

    (六)城市信息公开化对企业环境行为的积极影响

   二 我国城市信息公开化建设面临的问题

    (一)城市信息公开化建设缺乏长期有效的权力监督

    (二)地区间信息化不平衡导致了信息公开化程度的不同

    (三)信息公开的质量不高,沟通渠道不畅

    (四)政务信息公开各自为政,信息公开缺乏统一和协调

    (五)个性化的信息公开服务有待加强

    (六)信息公开的程序不够规范,依申请公开未得到重视

    (七)信息公开化一定要及时,公开,透明

   三 继续深化城市信息公开化建设的政策建议

    (一)政府网站要设立独立的信息公开栏目

    (二)整合网站的政府信息资源,为用户提供一站式信息服务

    (三)要确保政府信息公开的时效性和信息质量

    (四)建立政务信息公开的监督机制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下的编制外用工管理

   一 编制外用工的分类、现状与特点

    (一)编制外用工的分类与现状

    (二)编制外用工特点

     1.工作岗位多为辅助和临时性

     2.与用工单位的法律关系主要有劳动关系和劳务关系

     3.待遇存在一定差别

   二 编制外用工的形成、影响及管理

    (一)编制外用工的形成原因

     1.用人机制较为简单灵活

     2.成本相对较低

    (二)编制外用工对编制管理工作的主要影响

     1.影响编制核定的基础

     2.影响编制的统一管理

     3.影响目前控制机构编制的效果

    (三)编制外用工管理的变化

     1.积极方面

     2.需应对的新情况

     3.关于《劳动合同法》对编制外用工管理影响的思考

   四 加强编制外用工管理的初步建议

    (一)规范阶段

     1.引导用工单位建立编制外人员的分类分级管理制度

     2.建立编制、人事、财政等部门的协调配合检查制度

    (二)调整阶段

    (三)转换阶段

 实证篇

  杭州:构建“生活品质之城”的实践与经验

   一 注重政府公共服务创新,推进民本政府建设

    (一)打造“行政审批、资源配置、效能监察、社会服务”四位一体的“行政审批服务中心”

    (二)实践“开放式决策”,促进政务公开

    (三)实施“综合考评”,提高行政效能

    (四)从经济建设服务型公共财政转向社会服务型公共财政,提升社会效益

   二 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强化社会保险的保障支撑能力

    (一)社会保险事业发展概况

    (二)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

     1.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2.医疗保险制度改革

   三 健全保障性住房体系,提高低收入城镇居民的居住生活品质

    (一)构建住房保障体系

    (二)确立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目标

    (三)制定实施住房保障规划

    (四)多渠道解决住房困难

   四 积极发展社会救助事业,有效提升困难群体和弱势群体的生活品质

    (一)以“春风行动”为总载体,打造“三力合一”的社会救助运行机制

    (二)围绕破解“七难”,着力改善民生

    (三)建立社会救助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联动机制,确保困难群体不因物价上涨而导致生活品质下降

    (四)实施分层救助机制,实现社会救助的公平与公正

    (五)根据困难群体不同的致贫原因,实施分类救助机制

   五 2009年展望

    (一)杭州“生活品质之城”建设面临重大挑战

    (二)杭州改善民生、建设“生活品质之城”的工作重点

  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的建设

   一 “两型社会”的内涵

   二 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进展

    (一)武汉城市圈概况

    (二)武汉市“两型社会”建设构想

    (三)武汉市“两型社会”建设实践

     1.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2.建设循环经济企业和产业园区

     3.推动全社会资源循环利用

     4.打造辐射中部的金融中心

     5.建中国环保产业基地

     6.建立统一的土地供应平台

     7.推进水污染治理

     8.推动燃气、电动汽车改造和加气网络建设

     9.建设绿色交通

     10.全面实施节电工程

     11.推广绿色建筑

     12.在农村推广太阳能、沼气、秸秆资源综合利用

   三 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情况

    (一)长株潭城市群概况

    (二)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构想

    (三)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实践

     1.出台《湖南省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条例》

     2.实施“五大工程”

     3.推进“十大改革”

   四 当前“两型社会”建设所面临的障碍

    (一)公众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有待加强

    (二)政府管理体制有待转型

    (三)相关法规政策不完备

    (四)市场机制的基础作用有待加强

    (五)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滞后

    (六)制度能力建设有待提升

   五 建设“两型社会”的制度需求与科技创新

    (一)建设“两型社会”的制度需求与创新

     1.非正式制度需求

     2.正式制度需求

     3.运行机制需求

    (二)“两型社会”建设的科技创新

     1.促进科技有效供需对接

     2.完善科技投融资政策

     3.加强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

     4.创新科技体制

     5.建设有利于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的制度

     6.构造社会创新文化

   六 对策与建议

    (一)提高对“两型社会”建设意义的认识

    (二)加深对“两型社会”概念的理解

    (三)加强制度创新

    (四)重视“两型企业”的建设

    (五)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

  郑州:建设“三化两型”城市的实践与思考

   一 以现代化为目标,增强城市带动力

   二 以国际化为方向,提升城市影响力

   三 以信息化为基础,提高城市竞争力

   四 以生态型为保障,夯实城市可持续发展力

   五 以创新为动力,培育城市创造力

   附文 郑州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和生态型、创新型城市建设纲要

    一 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1.指导思想

     2.总体目标

     3.发展步骤

     4.基本原则

    二 加快推进现代化城市建设

     5.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6.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7.全面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8.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9.完善社会管理

     10.提高市民文明素质

     11.加快城市建设现代化

     12.实现城市管理科学化

    三 加快推进国际化城市建设

     13.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14.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15.建设国际文化名城

     16.建设国际旅游名城

     17.建设国际物流中心

     18.建设国际会展城市

     19.建设国际航空枢纽

     20.建设国际产业园区

    四 加快推进信息化城市建设

     21.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22.大力发展信息产业

     23.推进工业信息化

     24.推进农业信息化

     25.加快服务业信息化

     26.全面推进电子政务

     27.大力推进电子商务

     28.推进社会领域信息化

     29.全面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

    五 加快推进生态型城市建设

     30.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31.全面治理环境污染

     32.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

     33.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34.提高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效率

     35.推进生态体系恢复

     36.加快城市园林绿化建设

     37.提高生态文明素质

    六 加快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

     38.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39.建立创新资源集聚机制

     40.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

     41.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42.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43.拓宽自主创新投融资渠道

     44.提高自主创新社会化服务水平

     45.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七 保障机制

     46.加强组织领导

     47.强化人才支持

     48.加大资金投入

     49.优化发展环境

     50.建立考评机制

  南昌:城市科学发展模式的成功实践与思考

   一 南昌在科学发展中崛起的态势

    (一)在发展速度方面

    (二)在经济环境方面

    (三)在目标定位方面

    (四)在个性发展方面

    (五)在文化发展方面

   二 南昌在践行科学发展观过程中形成的发展模式

    (一)坚持先进理念这一城市发展的基本前提

     1.为民造福

     2.高标行事

     3.适度超前

     4.永续发展

    (二)坚持统筹兼顾这一城市发展的根本方法

     1.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

     2.统筹新老城区协调发展

     3.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4.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三)坚持民生为先这一城市发展的价值取向

     1.在城区大扩张的过程中,注重从优化人民群众生活和发展环境系统入手,实现城市本质内容与建设形态的有机统一,形成城市与社会相互协调、整体推进的建设格局

     2.在利益大调整过程中,注重从人民群众急需解决的问题入手,实现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在全社会形成合理的利益格局

     3.在社会大变革过程中,注重从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入手,建立和完善促进城市公共服务的制度体系,形成为民亲民的社会管理格局

     4.在城市大转型过程中,注重从提升人民群众受益度入手,探索现代城市社会建设的基本做法和遵循,形成促进社会和谐的发展格局

    (四)坚持体制创新这一城市发展的重要保证

     1.城市的科学规划、科学建设、科学管理与科学经营,需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来加以保障

     2.城市发展中出现的城市问题与各种社会矛盾,需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来加以解决

     3.城市发展中的公民参与问题需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来加以确认

   三 南昌城市科学发展模式的启示

  无锡:建设“美者优存”的城市探索与实践

   一 “时空三辨”:改革开放让无锡在城市发展中走在前列

   二 发展反省:别让城市变成一个“巨工厂”

   三 美者优存:让文化逻辑引导“城市的空间生产”

本报告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城市发展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的2007~2008年度分析报告(城市蓝皮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组织来自全国有关研究机构、高等院校、政府部门等各方专家、学者共同撰写完成。《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2)分为总报告、综合篇、经济篇、社会篇、环境篇、建设篇、管理篇、实证篇八个部分,立足于国家权威的统计数据或严格的城市调查,全面跟踪中国城市发展进程,密切关注国家相关政策走向,深入解读城市发展的重大事件和热点问题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影响,并对一些城市发展的典型案例进行了实证研究。报告认为,2007~2008年对于中国是风云跌宕、大事频出的两年,中国城市作为工业快速发展的载体和经济高速增长的引擎,也承受着环境污染、社会民生保障的重负。践行科学发展观,建设“两型社会”,使得中国城市发展加快转型,城市增长出现了从数量扩张向品质提升的全面转变,强调民生与环保,更加凸显城市发展的质量要求。但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城市经济受到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从2007年的繁荣顶峰转入2008年以来的持续增长下滑。经济调整给城市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困难,其影响迅速由经济领域传导到社会领域,改革开放30年城市发展所积累的一系列问题和矛盾被最大限度地暴露出来。城市发展在改革与探索中前行,在创新中寻求突破。“加速转型”与“寻求突破”是2007~2008年中国城市发展的主题。报告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全面回顾了2007~2008年度中国城市发展的总体情况和阶段特征,系统分析了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并从经济、社会、环境、城市建设等各个方面对2009年中国城市发展态势进行了分析与预测。报告强调,面对危机,中国城市发展或就此停滞失色,或涅槃重生,都有赖于城市发展政策的调整和重构,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1.王建等:《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J],《管理世界》1996年第4期。

2.方创琳等:《中国城市群结构体系的组成与空间分异格局》[J],《地理学报》2005年第5期。

3.Zhouyixing,Definition of Urban Place and Statistical Standards of Urban Population in China:Problem and Solution[J],Asian Geography,1988,7(1).

4.周一星、张莉:《改革开放条件下的中国城市经济区》[J],《地理学报》2005年第2期。

5.刑怀滨、陈凡、刘玉劲:《城市群的演进及其特征分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1年第3卷第4期。

6.保罗·克鲁格曼、茅瑞斯·奥伯斯法尔德著《国际经济学》[M],海闻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7.姚士谋、陈振光:《我国大城市区域空间规划与建设的思考》[J],《经济地理》2005年第2期。

8.顾朝林著《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城市发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9.刘荣增著《城镇密集区发展演化机制与整合》[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10.牛凤瑞、潘家华主编《中国城市发展报告》[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11.牛凤瑞主编《城市学概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12.张子云、于武、杨柏著《横向布局中国》[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13.姚士谋、朱英明著《中国城市群》[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1。

14.刘治彦著《城市区域经济运行分析》[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06。

15.张善余:《世界大都市圈的人口发展及特征分析》[J],《城市规划》2003年第3期。

16.谢守红:《大都市区:中国城市化的新阶段》[J],《当代财经》2005年第5期。

1.秦虹:《中国市政公用设施投融资现状与改革方向》[J],《城市燃气》2004年第1期。

2.丁芸:《我国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4年第8期。

3.建设部课题组:《市政公用事业改革与发展研究》[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4.世界银行:《为发展提供基础设施》[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4。

《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5号文件),新华网,2006年3月27日。

杨云善、时明德:《中国农民工问题分析》[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李强:《农民工与中国社会分层》[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邹国瑞、张淑全:《农民工权益保护现状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7年第10期。

刘登学:《论农民工权益保障及立法思考》[D],安徽大学硕士论文,2005。

姚丽敏:《对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的探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

中国农民工问题研究课题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M],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

李守霞:《农民工权益保障机制探析》[D],山东大学硕士论文,2007。

新华社记者汪延等:《代表委员热议农民工权益保障:正视“三大诉求”》[J],中央政府门户网,2008年03月15日。

王瑜:《社会保障:让农民工共享改革成果》[J],中工网,2009年03月10日。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民工就业形势、对策和建议》[J],中国政府网,2009年2月6日。

《关于实施特别职业培训计划的通知》(人社部发〔2009〕8号文件),中国职业培训与技能鉴定服务网,2009年2月2日。

罗平:《关于城镇老年居民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的思考》,《卫生政策》2006年第8期。

陈英:《行之有效的补充医疗保险》,《科学与文化》2008年第5期。

胡晓义:《三项医疗保障制度整合衔接》,全国医疗保险工作座谈会,2008年5月。

何筠:《试论多层次的城镇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保险》2006年10月。

《新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方案解读与新型城镇社区医疗卫生保障体系建立健全指导手册》,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8年10月出版。

舟山市委:《关于完善医疗保障体系 建立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建议》,《舟山市两会专题报》,http://www.zhoushan.cn/zdzt/zx5j/tajy/t20070328_265005.htm,2007年3月。

多吉才让:《中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唐钧、沙琳、任振兴:《中国城市贫困与反贫困报告》,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

时正新、廖鸿:《中国社会救助体系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上海市民政局:《上海民政发展报告》(1999~2003年)。

尚晓援、张秀兰、周武光、李海燕:《中国社会救助体系改革研究报告》,见中国民政部网站(http://www.mca.gov.cn/news/content/search/20041343720.html),2004年1月3日、2004年3月6日。

曹海涛:《城市居民最低保障制度保障效果研究》,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2007。

李伟:《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缺陷及对策》,《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20卷第2期。

郑功成:《社会保障学》,北京,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陈昌盛、蔡跃洲:《中国政府公共服务:体制变迁与地区综合评估》,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艾书琴:《2008年黑龙江省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8。

文化部:《关于扶持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2008年8月26日《中国文化报》。

张晓明:《推动我国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建议》,人民网,2006年2月14日。

《2007~2008年中国文化产业分析及投资咨询报告》,中国投资咨询网,2008年9月6日。

张晓明等:《2009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温朝霞:《广东文化产业发展对策思考》,《广东青年干部学报》2004年第18卷第2期。

殷国俊等:《我国文化产业统计指标体系研究》,中国文化管理传播网,2007年10月5日。

张国有:《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性探讨》,2008年中国文化产业新年国际论坛,2008年1月5日。

牛凤瑞、李景国主编《中国房地产发展报告No.5》(房地产蓝皮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4月出版。

潘文辉:《美国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政策对我国的启示》,《国外房地产博览》2005第4期(总第292期),第76页。

王勇:《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住房保障模式》,《上海房地》2005年10月。

北京市人民政府:《建设基本住房保障制度 完善三个层次保障体系》,北京,《城乡建设》2007年10月。

刘戒骄:《公用事业:竞争、民营与监管》[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

秦虹:《城市公用事业市场化融资概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仇保兴:《我国市政公用事业改革的若干问题与对策》[J],《城乡建设》2007年第3期。

黄庆杰:《转型时期水务产业的经济性管制改革:问题、经验与对策》,http://www.hwcc.com.cn,2004年12月2日。

武良成:《我国城市公用事业监管的架构重建和制度安排》[J],《开放导报》2008年第2期。

田建军:《5年4次停运,公交民营化改革搁浅》[N],2008年5月2日《湘声报》。

张玉磊:《政府需在公用事业民营化改革中走出三大困境》[J],《党政干部学刊》2007年第11期。

吴槐庆、吴慎重:《资源价格改革与弱势群体利益保障问题研究》[J],《杭州研究》2008年第2期。

卢新海:《中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研究》,科学出版社,2008。

李明月:《我国城市土地配置的市场化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刘国臻:《论我国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

张合林:《中国城乡统一土地市场理论与制度创新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李涛:《城市土地市场运行与政策控管研究》,中国大地出版社,2006。

黄小虎:《中国土地管理研究》,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

丛屹:《中国城市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与创新》,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李孟然:《土地使用权“分层设置”破题——深圳地铁上盖物业土地使用权分层出让调查》,《中国土地》2008年第8期。

赵贺著,《中国城市土地利用机制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加〕歌德伯戈、钦洛伊著《城市土地经济学》,国家土地管理局科技宣教司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陈来复:《清“闲”加速——深圳市清理处置闲置土地述略》,《中国土地》2007年第6期。

裘建勇:《“一号工程”两赢——上虞市推进多层标准厂房建设透视》,《中国土地》2007年第6期。

汤小俊:《工业底价,一张覆盖全国的图——〈全国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出台评述》,《中国土地》2007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