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21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0

励耘学刊(2018年第2辑,总第二十八辑)图书

SSAPID:101-6003-2857-02
ISBN:978-7-5201-4117-8
DOI:
ISSN:
关键词:

[内容简介] 本书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主办的学术集刊,每年2辑,研究领域包括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学、中国古典文献学、比较文学、民俗学等。本书已入选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2017-2018)来源期刊。书中主要刊发海内外具有原创性的文学研究论著,旨在交流学术信息,展示学术精品,维护学术规范,推动学术健康发展。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 杜桂萍
编 辑:李建廷;韩宜儒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9年01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I2 中国文学

 《励耘学刊》编委会

 文学与文化研究

  《史记》“箜篌瑟”的校勘与卧箜篌的形制*

   一 《史记》“箜篌瑟”的校勘与箜篌的起源

   二 箜篌瑟与卧箜篌的弦柱:从危柱到品柱的变化

   三 考古文物与文献记载的弦数:弦数的变化及其原因

  从特定抒写到仪式通用

   一 《时迈》之抒写内容

   二 武王告成颂功

   三 特定抒写到仪式通用

  内外集:子书内外分帙范式影响下的古代别集编纂义例考论*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内外集本初功能及衍化

   三 内外篇与内外集

    1.内精外粗

    2.子书入集

    3.《述学》公案

   四 儒释道本位与内外集的分帙

    1.内儒外佛老

    2.“释氏以佛典为内学以儒书为外学”

   五 余论

  论明清小说文本形态的“流动性”*

   一 作者与小说文本形态的“流动性”

   二 刊评者与小说文本形态的“流动性”

   三 同一题材系列小说文本形态的“流动性”

   四 余论

  吴历《天乐正音谱》与清初散曲的天主教传播

   吴历生平及其奉教经历

   “纯粹公教之曲”

   散曲文体及其功能的拓展

  现代性与乡村日常生活关系的文学思考*

   一 现代化 现代性 乡村日常生活

   二 现代性与乡村日常生活关系的文学书写

   结语 现代性与乡村日常生活关系的再思考

 现当代文学研究

  论“典范土地革命叙事”的叙事策略*

   一 佃债户生存绝境设置与“催租逼债”情节模式

   二 农民贫困归因的单一化与作品主题内涵的单纯化

   三 地主形象的恶霸化与贫民形象的高尚化

   四 “典范土地革命叙事”的艺术真实与伦理正义

  哈尔滨作家活动、文学机制与现代文学史变迁

   一 沦陷前哈尔滨新文学团体的产生

   二 “文人圈子”与“杂志同人”的集结

   三 哈尔滨文学的特殊生成机制

  中国现代戏剧节的演出机制考察*

   一 狂欢:汇演模式

   二 规约:献演模式

   三 消亡:茶会模式

   四 记忆:纪念大会

   五 烙印:戏剧节演出机制的得失

  荧幕上的个体苏醒:寻找中国电影中个体化的主体性(1930—1990)*

   一 个体化的三个时期

    (一)20世纪初的个体化时期

    (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个体化

    (三)20世纪80年代之后的快速个体化时期

   二 个体化主体性的崛起

    (一)阶级特征模糊化

    (二)个体的牺牲

    (三)女性的呐喊

    (四)男性的解放

   三 对荧幕个体化的反思

  上海“日常叙事”中的“宏大叙事”

 古代文学研究

  论汉地本土七言赞的产生与在唐五代的发展*

   一 汉地本土七言赞的产生

   二 汉地本土七言赞在唐五代的演变发展

    (一)唐五代汉地本土七言赞数量剧增

    (二)中晚唐五代汉地本土七言赞审美化进程大大加速

  宋人沿袭、祖述前代诗句研究*

   一 改定前代诗中字句

   二 诗词中祖述前代诗句

   三 求诗法于前代诗句

   四 类唐

  论契嵩“以文护法”的文学意义*

   一 契嵩“以文护法”的背景与特征

   二 文战与“道的超越”

   三 契嵩与欧阳修的交锋

   四 契嵩与“古文运动”

   五 结论

  宋代甓社湖诗发微

   一 甓社湖及“甓社湖珠”典故的由来

   二 “甓社湖珠”的真相

   三 宋代甓社湖诗的多样书写

   四 宋代甓社湖诗的意象承续及演变

   五 结语

  “以词为曲”论*

   一 元代“亦词亦曲”的文体渐进

   二 明代“以词为曲”的文体介入

   三 清代“以词为曲”的文体回归

  “易堂九子”之曾灿研究探微*

   一 生平、著述若干问题研究

   二 曾灿与“易堂九子”研究

   三 曾灿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清初计东及其文学研究述论*

   一 有清一代研究状况评述

    (一)论定其文坛、诗坛地位

    (二)阐发其古文、诗歌特色

   二 20世纪以来研究述评

    (一)20世纪研究述评

    (二)21世纪以来研究述评

   三 计东研究拟应拓展的路径

  晚清孙毓汶的集杜诗及其对杜诗的接受*

   一 《迟集杜百首》版本与内容

    1.丁忧乡居——传统主题的表达

    2.家国政治——时代精神的反映

   二 迟五律集杜诗的创作原因及意义

   三 孙毓汶对杜诗的推崇和接受

    (一)文中引用

    (二)眉批补充

 文献考辨

  《灵源和尚笔语》书简受主考释*

   1.《答伊川居士》。程颐。3通。323—331页。

   2.《答朱世英》。朱彦。1通。331—332页。

   3.《答陈莹中》。陈瓘。1通。332—334页。

   4.《徐师川》。徐俯。1通。335—336页。

   5.《洪帅张司成》。张邦昌。2通。336—339页。

   6.《答伯刚提举》。伯刚。1通。339—340页。

   7.《答洪驹父》。洪刍。1通。340—342页。

   8.《答虞察院》。虞謩。3通。352—357页。

   9.《上宝觉和尚》。释祖心。2通。358—360页。

   10.《上五祖演和尚》。释法演。3通。360—363页。

   11.《示卓禅人》。释守卓。12通。363—380页。

   12.《示逢禅人》。释德逢。2通。380—383页。

   13.《示德禅人》。释元德。1通。383—387页。

   14.《觉范》。释惠洪。4通。387—392页。

   15.《智海慧老》。释思慧。2通。392—395页。

   16.《宝峰祥老》。释景祥。2通。396—398页。

   17.《与死心和尚》。释悟新。5通。398—403页。

   18.《端禅人》。释应端。2通。403—405页。

   19.《与灵竹长老》。释德宗。1通。405—406页。

   20.《安侍者》。释某安。2通。406—408页。

   21.《空室道人》。释惟久。1通。408—410页。

   22.《答佛眼》。释清远。5通。410—417页。

   23.《与佛鉴》。释慧勤。5通。417—423页。

   24.《古禅人》。释慧古。3通。423—428页。

   25.《才禅人》。释本才。1通。428—430页。

   26.《觉禅人》。释宗觉。3通。430—434页。

   27.《秀禅人》。释若秀。1通。434页。

   28.《然禅人》。释了然。3通。434—438页。

   29.《答高居山主》。高居寺住持。1通。438—439页。

   30.《权书记》。释善权。2通。444—446页。

   31.《与兴长老》。释智兴。1通。446—448页。

  新发现“秦观佚诗”《梅花百咏》辨伪*

   一 “秦观佚诗”《梅花百咏》系伪作

   二 “秦观佚诗”是明代咏梅文学的产物

 《励耘学刊》稿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