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4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128

多元叙事与中原写作图书

Pluralistic Narratives and Central Plains Writing

SSAPID:101-5919-5796-53
ISBN:978-7-5097-6921-8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内容主要考察新世纪以来河南文学的创作形态,以叙事学的角度切入当下河南小说的基本境况,提炼出多种叙事模式在中原写作实践中的混融情况,以此折射出当代中国文学在新世纪文学实践中所呈现出的叙事学转向以及多元叙事的基本面貌。第二部分内容涉及对新世纪以来散文思潮,尤其是新散文思潮流变的考察,本书以散文文体的流变作为关键节点,深入新散文思潮之中,提炼出这一思潮在文体学上的突破,进而观照其意义和流弊所在。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 刘军
编 辑:张金勇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5年04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I2 中国文学

 后记

 序言

 索引

 第一章 新世纪河南小说研究

  一 乡土叙事的两个向度

   (一)老张斌小说:抒情小说文统的接续

   (二)“神性写作”的确立:以《生命册》为例

  二 启蒙叙事与新文学传统

   (一)田中禾小说:“母亲”形象的嬗变之路

    1.作家立场和书写姿态

    2.性别观念与母亲形象的符号化

    3.娘和母亲,两个向度

   (二)《十七岁》:“立人”思想与个体性书写

    1.重现历史真实与亲情写作

    2.痛感的“自由”

   (三)盆地叙事与现实关怀

    1.摇摆下的谍战叙事

    2.主体的紧张与叙事的松弛

  三 先锋叙事:落潮后的坚持

   (一)《欲望与恐惧》的思想地图

    1.作家精神地理

    2.欲望的撕裂与规训

   (二)《手的十种语言》中的跨界叙事

    1.跨界叙事与先锋探索

    2.欲望的多重图式

   (三)墨白长篇小说的精神图谱

    1.欲望的维度

    2.先锋精神与多元叙事

  四 信史叙事与中原文统

   (一)信史叙事下的“大唐三部曲”

    1.历史叙事的不同路径

    2.文化主体精神的伸张

    3.章回体结构和浅近文言

   (二)信史叙事的心理区间

   (三)笔记体小说中的历史情怀

  五 小叙事与女性经验的内生长

   1.小叙事与烟火味

   2.女性成长的镜像

   3.结语

  六 女性视角下的心理场域

   1.从身份寻找到家国关怀

   2.两部长篇与精神成长

   3.结语

 第二章 中原散文群落研究

  一 省会散文群落

   (一)故乡之故与乡土书写

    1.故乡之故

    2.泯然雅俗

   (二)鱼禾散文:精神写作的纯粹度

   (三)中原版图下的人文随笔

  二 南阳散文群落

   (一)抒情散文的误区:以廖华歌为例

   (二)生态美学与动物系列散文

  三 根亲文化视野下的《三炷香》

 第三章 新散文与文体探索

  一 新散文的缘起

  二 跨文体写作范式与散文的长度

   (一)散文文体界说

   (二)跨文体写作范式

   (三)散文的长度与气象

  三 虚构性、叙事性、并置性结构

   (一)散文的想象与虚构

   (二)叙述向度的确立

   (三)并置性结构

  四 个体性诗性话语

  五 新散文文本考察

   (一)杨永康散文

   (二)宁肯散文:精神内省与灵魂投射

   (三)本色之蕊,抛洒韵致

 第四章 散文批评与理论建设

  一 新散文:危险的先锋性

   (一)先锋性危机

   (二)理论的过度拼贴

  二 当下散文的困局

   (一)散文年选现象透视

   (二)散文的贫困:机制、路数与文体意识

  三 散文新观察

   (一)问题与意识

    1.散文的贫困问题

    2.好散文的基本要素

    3.散文语言

    4.散文的责任

    5.散文的容纳度

    6.散文里的村庄因素(上)

    7.散文里的村庄因素(下)

    8.散文与疾病经验

    9.散文里的乡村器物

    10.人物散文之流变

    11.人文随笔

    12.散文中的故乡形象

   (二)80后新锐散文述评

本书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内容主要考察新世纪以来河南文学的创作形态,以叙事学的角度切入当下河南小说的基本境况,提炼出多种叙事模式在中原写作实践中的混融情况,以此折射出当代中国文学在新世纪文学实践中所呈现出的叙事学转向以及多元叙事的基本面貌。第二部分内容涉及对新世纪以来散文思潮,尤其是新散文思潮流变的考察,本书以散文文体的流变作为关键节点,深入新散文思潮之中,提炼出这一思潮在文体学上的突破,进而观照其意义和流弊所在。

1.李丹梦:《“文学豫军”的主体精神图像:关于农民叙事伦理学的探讨》,春风文艺出版社,2007。

2.何向阳:《夏娃备案》,山东文艺出版社,2004。

3.何向阳:《思远道》,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4.刘海燕:《理智之年的叙事》,作家出版社,2006。

5.席建彬:《诗意的探寻:中国现当代抒情小说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6.吴海清:《乡土世界的现代性想象:中国现当代文学乡土叙事思想研究》,南开大学出版社,2011。

7.耿占春:《复现与虚构——引题〈故园一棵树〉》,海燕出版社,2001。

8.张京媛:《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第2版),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9.〔苏联〕巴赫金:《史诗与长篇小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5。

10.戴锦华:《隐形书写——90年代中国文化研究》,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

11.谢有顺:《文学的常道》,作家出版社,2009。

12.王安忆:《心灵世界——王安忆小说讲稿》,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

13.〔美〕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14.谢有顺:《先锋就是自由》,山东文艺出版社,2004。

15.〔丹麦〕斯宾诺莎:《伦理学》,周汉林等译,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1。

16.墨白:《欲望与恐惧》,长江文艺出版社,2002。

17.刘小枫:《沉重的肉身》,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18.〔捷克〕米兰·昆德拉:《小说的艺术》,董强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19.墨白:《手的十种语言》,作家出版社,2012。

20.罗贻荣:《走向对话:文学与自我传播》,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21.〔俄〕别尔嘉耶夫:《人的奴役与自由》,张百春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

22.史铁生:《我与地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23.〔法〕巴尔扎克:《论艺术家》,盛澄华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

24.〔加〕加蒂亚·德鲁里:《亚历山大·科涅夫》,赵琦译,新星出版社,2007。

25.墨白:《欲望》,湖南文艺出版社,2013。

26.〔英〕科林伍德:《历史的观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27.王岳川:《后殖民主义与新历史主义文论》,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28.程韬光:《诗圣杜甫》,河南文艺出版社,2010。

29.〔丹麦〕勃兰兑斯:《十九世纪文学主流·引言》,《十九世纪文学主流》第一分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

30.朱熹:《朱子语类》,中华书局,1986。

31.杨晓敏:《当代小小说百家论》,河南文艺出版社,2012。

32.吴义勤:《自由与局限》,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

33.〔英〕约翰·斯道雷:《文化理论与通俗文化导论》,杨竹山、郭发勇、周辉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34.乔叶:《最慢的是活着》,浙江文艺出版社,2011。

35.〔法〕帕斯卡尔:《思想录》,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1985。

36.王国维:《人间词话》,齐鲁书社,1982。

37.〔德〕卡西尔:《人论》,甘阳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

38.乐黛云:《文化传递与文化形象》,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39.〔意〕卡尔维诺:《新千年文学备忘录》,黄灿然译,译林出版社,2009。

40.邵丽:《寂寞的汤丹》,春风文艺出版社,2012。

41.邵丽:《我的生存质量》,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

42.陈峻峰:《三炷香》,新华出版社,2011。

43.行者:《对话别廷芳》,河南文艺出版社,2011。

44.老张斌:《蔷薇花瓣儿》,海燕出版社,2001。

45.老张斌:《一岁等于一生》,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

46.袁勇麟:《当代汉语散文流变论》,上海三联书店,2002。

47.〔德〕海德格尔:《形而上学导论》,熊伟、王庆节译,商务印书馆,1996。

48.佘树森:《中国现当代散文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49.佘树森:《散文创作艺术》,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

50.周作人:《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一集·导言》,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5。

51.南帆:《文学的维度》,上海三联书店,1998。

52.陈剑晖:《中国现当代散文的诗学建构》,江西高校出版社,2004。

53.〔德〕黑格尔:《美学》第1卷,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79。

54.祝勇主编《一个人的排行榜》,春风文艺出版社,2003。

55.〔美〕韦勒克、〔美〕沃伦:《文学理论》,刘象愚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

56.〔英〕韦恩·布斯:《小说修辞学》,付礼军译,广西人民出版社,1987。

57.浦迪安:《中国叙事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58.杨义:《中国叙事学》(杨义文存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7。

59.谭君强:《叙事理论与审美文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60.俞元桂等编《中国现代散文理论》,广西人民出版社,1984。

61.楼肇明:《繁华遮蔽下的贫困》,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

62.贾平凹:《散文研究》,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

63.〔德〕马尔库塞:《审美之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

64.〔俄〕维·什克洛夫斯基:《散文理论》,刘宗次译,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7。

65.林非:《林非论散文》,江西高校出版社,2000。

66.林非:《中国现代散文史稿》,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

67.王佐良:《英国散文的流变》,商务印书馆,1998。

68.范培松:《中国散文批评史》,花城出版社,1984。

69.俞元桂主编《中国现代散文理论》,广西人民出版社,1984。

70.傅德岷:《散文艺术论》,重庆出版社,1988。

71.张振金:《中国当代散文史》,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72.《中国散文论坛》(会议论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73.陶东风:《文体演变及文化意味》,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

74.李林荣:《嬗变的文体》,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75.童庆炳:《文体与文体的创造》,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

76.蔡江珍:《中国散文理论的现代性想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77.程金城主编《中国新时期散文研究资料》,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

78.李晓虹:《中国当代散文审美建构》,海天出版社,1997。

79.段建军、李伟:《新散文思维》,商务印书馆,2006。

80.王一川:《语言乌托邦》,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

81.曹国瑞:《情有独钟:散文奥秘的探询》,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

82.黄科安:《现代散文的建构与阐释》,海峡文艺出版社,2001。

83.钟鸣:《太少的人生经历和太多的幻想》,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99。

84.〔德〕赫尔曼·黑塞:《堤契诺之歌》,窦维仪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1。

85.〔荷兰〕韦丹柯:《文体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2。

86.耿占春:《隐喻》,河南大学出版社,2007。

87.耿占春:《叙事与抒情》,郑州大学出版社,2005。

88.耿占春:《观察者的幻象》,上海文艺出版社,2007。

89.〔美〕普林斯:《叙事学:叙事的形式与功能》,徐强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90.徐岱:《小说叙事学》,商务印书馆,2010。

91.赵富海:《南丁与文学豫军》,作家出版社,2013。

92.刘宏志:《墨白小说研究》,河南大学出版社,2014。

93.祝勇:《散文叛徒》,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94.韩小蕙:《太阳对着散文笑》,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

95.穆涛:《散文观察》,西安出版社,2009。

96.陈剑晖:《诗性散文》,广东教育出版社,2009。

97.王兆胜:《文学的命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98.王兆胜:《温暖的锋芒》,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1.孙荪:《文学豫军论》,《河南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

2.黄轶:《有关〈河南〉几个问题的辨证》,《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6年第5期。

3.黄轶:《墨白的艺术风格》,《郑州大学学报》2001年第6期。

4.刘永春:《大地之子的歌吟》,《平顶山师专学报》2003年第3期。

5.刘军:《最小的面积,最大量的思想》,《小说评论》2013年第3期。

6.袁圆:《论当代历史小说认知范式的转型》,《当代文坛》2010年第1期。

7.李建军:《怎可如此颂秦皇》,《南方文坛》2010年第3期。

8.孔会侠:《让苦难芬芳,使隐秘明朗》,《平顶山学院学报》2011年第6期。

9.任瑜:《乔叶小说的世俗心和悲悯心》,《文艺争鸣》2013年第4期。

10.吕东亮:《乔叶论》,《小说评论》2013年第3期。

11.孟繁华:《世风世相、女性与家国——评邵丽的小说创作》,《中国作家》2013年第6期。

12.刘凤阳:《探寻“家”的真正内涵》,《文艺报》2012年10月28日版。

13.斯妤:《散文需要新的思考、新的活力》,《散文百家》1992年第7期。

14.吴秉杰:《散文时代》,《当代文坛》1997年第3期。

15.陈慧:《新散文:写作中的散文》,《大家》1998年第2期。

16.林贤治:《五十年:散文与自由的一种观察》,《书屋》2000年第3期。

17.淡墨:《散文革新断想》,《散文百家》1992年第10期。

18.于坚、李劼谈话:《南方文坛》,总第66期。

19.周佩红:《题中应有之义》,《散文百家》1992年第8期。

20.施战军:《新散文的艺术视域》,《大家》1998年第2期。

21.胡彦:《从传统到现代——论90年代散文艺术范式的转换》,《当代文坛》1999年第1期。

22.于坚:《诗如何在——与青年诗人贺乔一夕谈》,《山花》2006年第9期。

23.陈剑晖:《新散文往哪里革命?》,《文艺争鸣》2006年第5期。

24.祝勇:《散文的新与变》,《文艺报》2013年9月20日。

25.何弘:《中国新文学中的中原作家群》,《小说评论》2012年第3期。

26.何弘:《李佩甫的艺术探索》,《芒种》2013年第6期。

27.何弘:《因为理解所以悲悯》,《文艺报》2007年11月13日。

28.彭学明:《中原大地上的散文风貌与风骨》,《南方文坛》2011年第9期。

29.张延文:《墨白长篇小说手的十种语言叙事艺术的新探索》,《文艺报》2012年5月21日。

30.陈剑晖:《三十年散文不应该否定》,《光明日报》2012年8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