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09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0

张萍经济文选图书

SSAPID:101-5853-0069-25
ISBN:978-7-5097-4670-7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是张萍先生从事学术研究60年的成果汇编。张萍先生开创了很多第一次:第一次提出长株潭经济一体化方案,并进行了顶层方案的设计和主持了方案的实施;第一次提出湖南大湘西老、少、边、穷区域整体开发的设想,并主持了系列开发方案的顶层设计;第一次提出跨越中西部五个省区的湘鄂川黔桂省际边境区域开发的设想,并进行了方案的初步设计;第一次提出了东部沿海的广东和居于中部前沿的湖南建立长期稳定的经济合作关系,把湘粤合作推进一个新阶段。在全国首次提出了有计划商品经济实质上是国家宏观计划指导或政策调控下的市场经济,并对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区别和联系做了清晰的阐述;第一次全面地论述了计划机制与市场机制结合的基础和途径;第一次全面系统地对中国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改革的特点,规律性和发展阶段,做出了理论的概括与剖析。本书的内容贯穿一条主线:理论与实际统一、理论与实践结合为实践服务。在服务实践中实现理论升华。张萍先生走过的科研路径,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树立了一个值得学习的榜样。

相关信息

丛书名:当代意大利经济论丛
作 者: 张萍
编 辑:郭峰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3年06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F0 经济学

 作者简介

 代序

 文前彩插

 第一篇 城市与区域 城市经济理论

  《城市经济区学》序言*

  《城市经济区学》导论*

   一 城市经济区学的研究对象

   二 城市经济区学的研究方法

   三 城市经济区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城市中心作用与经济区*

   一 经济中心与经济区域的关系

    (一)城市是经济区域的中心

    (二)经济区域是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三)城市经济对区域的吸引力和辐射力

   二 依托中心城市形成经济区网络

    (一)中心城市在经济区形成中的作用

    (二)发挥城市系列的作用形成经济区体系

   三 中国城市经济区的产生

    (一)我国城市经济区是经济体制改革中诞生的新事物

    (二)城市经济区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城市经济区的性质与形成的基础*

   一 城市经济区的性质

    (一)城市经济区的含义

   二 城市经济区的性质

   三 城市经济区的特征

   四 组织经济区的客观依据

    (一)适应了社会劳动地域分工的要求

    (二)适应了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

    (三)适应了社会再生产空间平衡的要求

    (四)适应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发展的要求

  城市经济区的组织与管理*

   一 城市经济区的组织形式

    (一)城市经济区组织结构的不同形式

    (二)城市经济区组织形式的层次和特征

   二 城市经济区的组织原则

    (一)平等性原则

    (二)开放性原则

    (三)整体性原则

    (四)特殊性原则

   三 城市经济区的管理系统

    (一)城市经济区管理系统的过渡模式

    (二)建立各种开放式的区域市场网络

   四 充分发挥城市在区域经济中的组织和协调作用

  城市经济联合体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一 城市经济联合体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二 城市经济联合体形成的基础

   三 城市经济联合体的性质和发展趋势

  我国城市经济联合体的探讨*

   一 城市群与城市经济联合体

   二 城市经济联合体的非行政层次性质与必要的适当组织形式

   三 城市经济联合体与企业经济联合体

   四 城市经济联合体与经济区

  世界城市化进程与湖南城市化道路论纲*

   一 城市与不同时代城市的主要特征

    (一)城市内涵与设市标准

    (二)农业化与城市的起源和发展

    (三)不同时代城市的主要特征

   二 世界城市化进程的一般规律和发展趋势

    (一)城市化的内涵与发展

    (二)世界城市化进程的一般规律性

    (三)世界城市化的特点与趋势

   三 湖南城市化的道路

 第一篇 城市与区域 长株潭经济一体化

  历史回顾与展望*

   引言 经济一体化的理性思考与长株潭的应用

   一 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的提出和进行决策

   二 长株潭经济一体化《方案》的实施和曲折

   三 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的新启动与新阶段

   四 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的前景展望

  建立经济研究中心,加快经济体制改革,建设长株潭经济区*

  关于建立长株潭经济区的方案*

   一 建立长株潭经济区的依据和意义

   二 长株潭经济区的性质、目标和原则

   三 长株潭经济区建设的基本途径和措施

   四 长株潭经济区的组织形式

  关于加快建设长株潭经济区的建议*

   一 简要回顾

   二 基本思路和战略目标

   三 重点领域和实施步骤

   四 过渡性的协调体制和调控机制

   五 几点建议

  长株潭经济区发展战略总体构想*

   一 区域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优势

    1.开发历史悠久,城市化水平较高

    2.地理位置适中,交通运输发达

    3.农业自然条件优越,农业生产水平较高

    4.工业基础比较雄厚,是全省最大的工业基地

    5.文化、科学技术具有重要的优势

   二 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1.能源短缺,基础设施落后

    2.三市工业布局自成体系,缺少综合规划、统筹安排

    3.封闭型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阻隔了企业间、城市间、城乡间横向的经济联系

    4.城市建设缺少统一规划,工业“三废”污染严重,环境质量下降

   三 战略地位

   四 战略目标

   五 经济发展方向

    1.重工业和轻工业、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并重的同时,加速轻工业和新兴工业的发展

    2.重点发展具有区际意义的工业部门,进一步发挥长株潭经济区的工业基地作用

    3.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4.加快发展农业,建立强大的副食品和外贸生产基地

   六 三市的性质、分工和发展方向

   七 城镇体系的布局与调整

    1.长株潭城市群体的总体布局

    2.控制长沙市中心区的人口规模,适当发展株洲和湘潭市,积极发展几个小城市

    3.积极促进县城和重要建制镇的发展

   八 建立开放型的经济区网络

   九 几点建议

  长株潭结合部的功能定位与布局*

  长株潭一体化要构建经济共同体实现经济运行同城化*

   一 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已步入新阶段

   二 新阶段的直接目标是构建长株潭经济共同体

   三 新阶段的发展战略为赶超大武汉率先在中部崛起

  论中部崛起之路与经济南引擎*

   一 中部崛起必须是多极带动

   二 中部崛起必然要走由分到合、分中有合的发展路径

   三 长株潭暨“一点一线”是中部崛起的经济南引擎

    1.区位优势明显,交通四通发达

    2.起步早、整合力强

    3.经济基础较好、发展潜能较大

    4.南靠北接、联结四方

  关于长株潭一体化发展基本态势与相应决策建议的报告*

   一 内聚

    1.完善决策机构

    2.强化职能机构

    3.健全三市党政联席会议的协调机制,构建平等协调、共同发展的平台

    4.建立行业和领域性的自协调互动机制和合作共同体

   二 外延

   三 内聚与外延的结合

  长株潭城市群:25年曲折发展历程*

   一 城市化主体形态的理论思考

    1.经济发展与城市化互促共进的规律性

    2.产业结构演进与城市化发展的规律性

    3.城市空间形态变化与城市化发展阶段的规律性

   二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一体化的提出和初步试验

   三 总体规划启动,边规划边实践

   四 全面推进与外延拓展

   五 建设“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第一篇 城市与区域 省际经济关系战略理论研究

  《省际经济关系发展战略研究》序言*

  省(区)际经济关系现状分析与发展战略理论基础*

   一 我国省(区)际经济关系发展现状

    (一)省(区)际经济关系是区域经济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

    (二)省(区)际经济关系发展现状简析

    (三)省(区)际经济关系的宏观性和战略性

   二 省(区)际经济关系发展战略的理论基础

    (一)社会劳动地域分工理论和社会化大生产的规律

    (二)社会主义市场的理论和价值规律

    (三)社会再生产空间平衡理论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

  省(区)际经济发展战略的任务和特点*

   一 省(区)际经济发展战略的任务

    1.打破封锁,开通市场,实现货畅其流,联合外向

    2.协调省区与省区之间生产空间的合理布局,推动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

    3.正确处理省区之间的产业关联与协调

    4.调节各省区之间生产力的合理时序

   二 省(区)际经济发展战略的特点和原则

    (一)省(区)际经济发展战略的特点

     1.横向性

     2.开放性

     3.权益性

    (二)省(区)际经济发展战略的原则

     1.最佳效益原则

     2.机会均等、共同发展的原则

     3.互惠互利、等价交换原则

     4.各展其长、分工协作原则

   三 省(区)际经济发展战略模式对策

    (一)省(区)际经济发展战略模式

    (二)省(区)际经济关系发展战略措施

     1.我国地区发展政策的演变

     2.正确制定省(区)际经济关系发展政策

  省(区)际经济关系与区域市场*

   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区域市场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发育程度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种市场

   二 宏观经济的分层次调控与区域市场

    (一)宏观经济调控划分层次的必要性

     1.中央主体层

     2.地方中间层

     3.区域协调层

    (二)完善的市场体系是宏观调控机制发挥作用的基本前提

    (三)区域市场是分层次调控的重要基础

   三 建立省际区域市场

    (一)省际区域市场是区域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1.建立省际区域市场,有利于消除以省级行政区域为界限的地方市场的封闭性和垄断性

     2.建立省际区域市场,有利于在省际经济关系上打破管死——“大战”——管死怪圈,建立区际市场经济新秩序

     3.建立省际区域市场,有利于建立新的宏观调控体系和提高宏观经济效益

    (二)省际区域市场的性质、功能和原则

     1.区域市场的性质和功能

     2.省际区域市场应遵循的主要原则

 第一篇 城市与区域 湘粤经济关系研究

  《湘粤经济关系研究》序言*

  适应沿海经济发展战略的湖南对策*

   一 实行双向开放型战略

   二 调整产品、产业结构,优化资源组合

   三 建立多层次的对外开放的区域格局

   四 加快市场的发育和成长

  关于推进湘粤港经济合作若干建议的报告*

  关于建立湘粤共同市场的设想*

   一 建立湘粤共同市场的客观基础及其战略意义

   二 共同市场的性质、任务和原则

   三 建立以粮食为中心的农产品共同市场

   四 建立省际边界区域共同市场

  坚定灵活地办好改革开放过渡试验区*

   一 为什么要创办改革开放过渡试验区

   二 怎样办好改革开放过渡试验区

    (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

    (二)加快改革开放的步子,敢于开拓、勇于探索

    (三)坚持双向开发,着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关于建立湘南改革开放过渡试验区经济协调会的建议方案*

   一 建立湘南区经济协调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二 经济协调会的性质和任务

   三 经济协调会的组织形式

    1.协调会的组织有两种形式可供选择

    2.办事机构有三种方案可供选择

   四 经济协调会的组织原则

    1.平等互利原则

    2.开放性原则

    3.整体性原则

    4.特殊性原则

 第一篇 城市与区域 湖南西线开发

  湖南省西线开发战略与布局研究的工作总结报告*

   一 前言

   二 研制工作过程

    (一)组织准备阶段

    (二)系统调查阶段

    (三)系统开发阶段

    (四)系统论证阶段

    (五)系统转移阶段

   三 研制工作的主要特点

   四 实施的几点建议

  关于加快湖南省西线开发、改革开放研究的综合报告*

   一 正确处理东西发展关系

   二 科学确定西线开发的基本战略思路

   三 精心组织四大系列工程

    (一)具有山区、贫困区、旅游区特色的西线开放走廊建设工程

    (二)优质的农林牧果药商品生产基地建设工程

    (三)乡镇和村级企业发展工程

    (四)十大骨干项目建设工程

   四 积极建设三支队伍

   五 下放权力,放宽政策

    (一)给予更多的自主权

    (二)实行倾斜的投入政策

    (三)更优惠的财税政策

    (四)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对口支援

  联合开发 走出封闭*

   一 广西出海口岸建设与湘、鄂、川、黔、桂省际边境区域开发的关系

   二 加速湘、鄂、川、黔、桂省际边境区域联合开发的经济、政治意义

   三 加快以出海通道建设为核心的湘、鄂、川、黔、桂省际边境区域经济网络的建设

 第二篇 市场与计划 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若干问题探析*

   一 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

   二 市场经济的基本特性和主要规律

   三 市场经济的功能和缺陷

   四 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与集中计划经济的区别

   五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特征

  中国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改革的特点、规律性和发展阶段*

   一 中国改革的特点

   二 中国改革的规律性

    (一)由易到难,积累渐进式发展

    (二)改革与发展相互促进,在发展基础上改善人民生活

    (三)经济体制改革先行,政治体制改革适应经济体制改革

   三 中国改革发展阶段

    (一)20世纪80年代,由突破旧体制到双轨并存的探索前进阶段

    (二)20世纪90年代,由破到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全面转轨阶段

    (三)21世纪10~20年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由建立到定型、成熟的建设阶段

  增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观念*

  略论社会主义商品流通的作用*

  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秩序的几个问题*

   一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秩序的内涵

   二 建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秩序的必要性和意义

    1.建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秩序,是现代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2.建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秩序是实现新旧体制转换的客观需要

    3.建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秩序是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客观需要

   三 建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秩序需要把握的几个问题

    1.综合性或整体性

    2.渐进性或过程性

    3.特殊性或个性

 第二篇 市场与计划 计划机制与市场机制

  论计划机制与市场机制的转型和结合*

   一 社会主义的基本实践与计划机制和市场机制调节的结合

   二 实现产品型计划机制向商品型计划机制的转变和完善

   三 形成和完善计划型的市场调节机制

    1.市场机制是市场基本因素——价格、供求、竞争相互作用自动调节商品生产、再生产的实现机制

    2.计划导向和价格导向结合与并存的市场供求机制

    3.垄断、合作与竞争结合和并存的市场竞争机制

   四 逐步实现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有机结合和结合形式的合理组合

  计划与市场结合形式的合理组合*

  论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的结合与完善宏观调控机制*

   一 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方式与目标选择

   二 完善以计划为核心的宏观调控机制

  论实现计划与市场有机结合的基础和途径*

   一 改革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完善计划与市场结合的经济基础

   二 实现计划机制与市场机制的转型与完善是实现两者结合的基本途径

   三 正确处理计划机制与市场机制结合的统一性与区域性的关系

 第二篇 市场与计划 区域市场

  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区域共同市场*

   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区域共同市场

   二 区域共同市场的性质、功能和原则

   三 共同市场的决策体系和决策方式

   四 建立沿海与内地农产品共同市场

  宏观经济的分层调控与区域市场*

   一 宏观经济调控必须分层次

   二 分层次调控与区域市场

   三 建立省际区域共同市场

    1.建立和完善我国的区域市场体系,关键的问题是建立各具特色的省际区域共同市场

    2.建立省际区域共同市场必须明确和注意的问题

  建立湘粤共同市场的建议方案*

   第一部分:共同市场的性质、任务和原则

   第二部分:建立以粮食为中心的农产品共同市场

   第三部分:建立省际边界区域共同市场

   第四部分:共同市场的机构

   第五部分:共同市场有关规则的制度

 第三篇 改革与发展 经济体制改革

  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若干问题的探索*

   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特定条件下形成的特殊历史阶段

   二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和标准

   三 改革必须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战略思考*

   一 改革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

   二 改革必须为发展服务

   三 改革必须走稳中求快的路子

    1.单项突破,“撞击反射”,逐步推进

    2.总体设计,全面配套,大步改革

    3.渐进式,分阶段,小配套

    4.有重点,分步骤,中配套,稳中求快

   四 必须科学地预计改革发展的阶段性

   五 宏观控制必须分层次

  我国改革发展的阶段性与20世纪90年代改革的主要任务*

   一 我国改革提出的科学基础

   二 我国改革发展的阶段性

    (一)20世纪80年代,由突破旧体制到双轨并存的摸索前进阶段

    (二)20世纪90年代,由破到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全面转轨阶段

    (三)21世纪10~20年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由建立到定型、成熟的建设阶段

   三 我国20世纪90年代改革的主要任务

  论改革目标的分区到位与过渡区的改革*

   一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的再认识

   二 经济改革目标的分区到位与过渡区

   三 过渡区的改革与发展

    1.实行梯度衔接的价格改革

    2.提高市场的发育程度,加快建立双向衔接的市场体系

    3.加强湘南过渡区的开发

    4.提高过渡区的外向开放度

    5.改革财税体制,增加过渡区的财政活力

    6.改革投资体制,扩大过渡区项目的审批权限

  国企改革攻坚的难题与对策思考*

   一 调整国有经济布局的关键是“退”

    (一)为什么退?

    (二)从哪里退?

    (三)怎样退?

   二 改制攻坚要着力于难点

  新阶段区域经济发展与政府行政体制改革*

   一 区域经济发展面临全面转型

    1.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

    2.行政区经济到经济区经济进一步提升转型

    3.城市和城市化的发展向新型城市化转型

   二 区域经济发展转型的空间结构选择

   三 政府行政体制改革

    1.市管县体制改革

    2.经济区域协调机制的构建

    3.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第三篇 改革与发展 发展战略问题

  湖南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加快推进现代化的战略思考*

   一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与加快推进现代化相统一的目标

    1.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加快推进现代化的统一性十分重要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赋予工业化和现代化以新的内涵

   二 湖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分区推进的建议

    1.小康社会既有中国特色,又具有国际参照标准

    2.十六大报告对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与现代化建设进行了两个区域层次的部署

    3.湖南实现小康社会目标与加快现代化建设分区推进的建议

   三 进一步思考的几个重大战略性问题

    1.关于实现从农业大省到经济强省跨越的目标定位问题

    2.新型工业化的内涵与发展道路问题

    3.城镇化推进实现新突破的问题

    4.湖南发展与沿海省区的比较与追赶问题

  湖南工业化的道路与战略选择*

   一 工业化与新型工业化

    (一)工业化内涵

    (二)工业化与现代化

    (三)新型工业化

     1.新型工业化具有的主要特点*

     2.新型工业化的评价标准

   二 湖南工业化的现状与发展道路

    (一)湖南工业化所处的阶段

    (二)湖南工业结构评价

    (三)湖南工业化道路

   三 地方工业发展,要坚持比较优势战略,构造产业规模优势

  湖南城市化的道路与战略选择*

   一 城市化是21世纪发展的大趋势

    (一)正常发展的起步阶段(1953~1957年)

    (二)剧烈波动的大起大落阶段(1958~1965年)

    (三)徘徊停滞阶段(1966~1978年)

    (四)恢复与发展阶段(1979~1991年)

     1.恢复时期(1979~1983年)

     2.小城镇快速增长时期(1984~1991年)

    (五)加速发展阶段(1992年以来)

   二 湖南城市化的发展战略与道路

    (一)加快发展小城镇是城市化的基础

    (二)提升大城市区域中心功能是城市化的核心

    (三)积极发展中小城市是城市化的主体

   三 湖南城市化发展的动力与产业支撑

    1.湖南城市化发展的动力是什么?应该是多元的

    2.如何加快湖南工业化,较快地推进城市化?

  努力走出一条超常规发展湖南经济的新路子*

   1.在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上,要有新突破,实现再更新

   2.在扩大对外开放上要有新思路,形成新格局

   3.在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上,要进行新试验,制定新规范

   4.在培育、扩大市场建设和发展第三产业上,要做出新规划,迈出大步子

   5.在乡镇企业发展上,要有新要求,采取新措施

   6.在转变政府职能上,要进行新试点,扩大新领域

  《产业集群与园区建设》序言*

  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二次创业”发展战略研究综合报告*

   一 长沙高新区“二次创业”的战略依据、主要目标与基本思路

    (一)战略依据

    (二)主要目标

    (三)战略思路

     1.实行集约型开发,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2.提高产业集中度,实施产业集群战略

     3.完善综合环境,实施支撑平台战略

     4.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实施国际化战略

     5.建设生态型现代化科技新城,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化与城市化相结合的战略

   二 长沙高新区的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

    (一)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的现状分析

     1.企业集群化程度低

     2.产业集群的聚集力不强

     3.产业集群机制不完善

    (二)产业发展的方向与科技创新的目标

     1.产业发展的方向

     2.科技创新的目标

    (三)培育产业集群,加强科技创新的对策

   三 长沙高新区体制、制度创新与文化创新

    (一)长沙高新区体制与制度建设现状

     1.长沙高新区体制与制度建设的发展历程

     2.长沙高新区体制与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我国高新园区管理体制的主要模式

    (三)长沙高新区的体制创新

     1.长沙高新区管理体制创新的目标模式选择

     2.长沙高新区管理体制创新的重点内容

    (四)长沙高新区的制度创新

     1.积极营造创新创业的制度环境

     2.努力打造诚信为本的社会信用制度

    (五)长沙高新区的文化创新

   四 长沙高新区市场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完善

    (一)长沙高新区市场服务体系的现状与主要问题

     1.市场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特点

     2.市场服务体系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我国部分高新区构建市场服务体系的经验简析

    (三)长沙高新区市场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

 第四篇 “两型”建设与改革 两型社会”建设战略思考

  “两型”建设若干战略思考与建议*

   一 深刻认识“两型”社会建设的深远意义

   二 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三 “两型”社会建设的核心在于改革

   四 “两型”社会建设要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行为

  重大历史使命 重大发展机遇*

   一 重大历史使命

   二 重大发展机遇

   三 要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行为

  “两型社会”建设与发展低碳经济的背景、出发点及路径*

   一 大背景

   二 出发点

   三 路径

  转型创新发展处于一个新的转折点和关键点*

 第四篇 “两型”建设与改革 “两型社会”改革建设问题

  “两型社会”建设与发展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事关世界可持续发展

   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区

   体制机制创新是“两型社会”建设的关键

  “两型社会”建设要走突出低碳科学跨越发展的路途*

   一 顶层设计,科学规划

    (一)目标定位与建设时段

    (二)实施五大工程

     1.以“两型”产业为主导的产业支撑工程

     2.以综合交通为先导的基础设施工程

     3.以湘江治理为重点的生态工程

     4.以城镇为节点的城乡统筹工程

     5.以创新为核心的示范区建设工程

    (三)推进十大体制机制创新

     1.创新资源节约体制机制

     2.创新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

     3.创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体制机制

     4.创新技术和人才管理体制机制

     5.创新土地管理体制机制

   二 快速启动,凸显实效

    (一)“两型”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新能源产业迈出了跨越式的步子

     1.以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设备、汽车及零部件等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进一步壮大

     2.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3.新能源产业发展迈出跨越式步子

     4.现代服务业尤其是文化产业保持快速发展

    (二)以交通为先导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体制机制改革方面,进行了重大项目的启动

    (三)以湘江治理提升为重点的资源环境工程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取得了突破性发展

    (四)以创新为核心的试点示范区体制机制改革方面,进行了全面启动

     1.大河西先导区

     2.云龙示范区

     3.昭山示范区

    (五)在行政管理体制创新上,初步形成“省统筹、市为主、市场化”的体制机制和运作模式

   三 突出低碳,科学跨越

    (一)“两型社会”建设与发展低碳经济

    (二)面临的严峻挑战和巨大的发展机遇

    (三)突出低碳的部署与阶段性安排

     1.近期:2009~2011年

     2.中期:2009~2013年

     3.长期:2009~2015年

  建设“两型社会”转变发展方式与绿色低碳道路*

   一 “两型社会”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绿色低碳发展有了良好的开端

    (一)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促进长株潭经济社会的融合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呈现强劲发展态势

     1.新能源产业强劲崛起

     2.核电建设前期基础建设基本完成

    (三)湘江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迈出了关键性的步子

    (四)十大改革全面启动

   二 坚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建设“两型社会”相结合,走绿色低碳道路

    (一)“两型社会”建设面临能源安全和生态环境不可持续的严峻挑战

    (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向创新驱动转变相结合,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三)发展低碳无碳新能源与高碳能源低碳化和无碳利用相结合,形成复合型高效洁净的能源结构和安全供应体系

    (四)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打造区域综合现代服务业中心

    (五)大力推进资源循环利用,加速高能耗高排放产业低碳化进程

    (六)大力创新工业软件技术,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

    (七)实施城镇化与低碳化相结合,走协同推进的发展道路

    (八)关于综合改革与制度保障的建议

     1.健全和完善“两型社会”建设的领导体制和决策机制

     2.形成和完善广泛参与,加强纵横协调相结合的机制

     3.设立“两型社会”建设监察室

     4.进一步完善绿色政策框架体系

  “两型社会”建设新阶段与转变发展方式攻坚研究*

   一 “两型社会”建设的新阶段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的关键时期

   二 经济结构调整是转变发展方式和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的主攻方向

    1.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三化”同步发展

    2.加快转变工业发展方式,促进工业由大变强

    3.促进服务业大发展,提升服务业水平

   三 加快推进长株潭一体化整体性绿色发展的试点示范

    1.大力推进湘江流域生态循环经济发展,打好经济转型的攻坚战

    2.推进产城融合,建设绿色新城

    3.加快公共交通的绿色低碳化

    4.打造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示范的样板

    5.普及低碳绿色照明

    6.深化建设可持续森林城市群

  关于数字湖南建设实施云计算工程的建议报告*

   一 把云计算应用和产业化发展提升到重要的战略位置

    1.云计算是IT产业第四次革命

    2.云计算是“两型”绿色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

    3.云计算是信息化升级的引领者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二 需要坚持的几项原则

    1.坚持需求导向、应用为先

    2.立足资源整合、注重资源节约

    3.既要有全球视野,又要注重和找准本土特色

    4.突出重点试点示范

   三 《纲要》或《方案》的主要内容

    1.长株潭试验区确立为湖南云计算创新发展的试点示范区

    2.重点选择

   四 保障措施

  “两型社会”建设与转型创新发展研究*

   一 国内外经济环境发生深刻变化与转型创新发展路径选择

    1.世情国情发生深刻变化

    2.区域阶段性发展特征与转型创新发展路径选择

   二 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率先走出新型工业化的路子

    1.牢牢把握两化深度融合的本质,即创新这个战略基点

    2.要把绿色融合构建“两型”产业体系作为两化深度融合切入点

    3.把对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作为两化深度融合长期努力的方向

    4.推动服务化深度融合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现代化

   三 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城市化全面融合建设智能、绿色、低碳环长株潭城市群

    1.加快推进信息产业化和产业信息化

    2.信息技术与城市节能建筑融合,建设智能、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建筑系统

    3.信息技术与城市交通发展融合,构建智能、绿色、低碳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4.推进信息化与重大民生工程融合,建设和谐社会

    5.推进信息化与文化融合,创新文化新业态、加快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6.加快信息化与城市化的深度融合,推进城市化发展步入新阶段

    7.顺应全球发展三大趋势,在世界城市体系中寻求长株潭城市群的战略定位

   四 进一步增强长株潭试验区综合改革系统性与配套性

 附篇 社会效应

  关于建立长沙、株洲、湘潭三市经济区的问题

  经济专家张萍建议建立长株潭经济区*

   一 有利于三市克服重复建设,盲目发展等弊端,做到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二 建设“长株潭经济区”有利于推动工业改组和企业联合打破条条、块块、城乡分割的矛盾,发挥这一地区的自然优势,经济优势和人才优势

   三 将长、株、潭三城市综合起来,作为全省的改革试点,比目前只确定在长沙市搞改革试点影响效果好

  把长株潭三市建成多功能综合经济中心*

  湖南省制定一个包括三市的区域规划*

  湖南建立长沙株洲湘潭经济区*

  内陆省第一个省内经济区*

   一 长、株、潭地区简介

   二 如何规划

  湖南的金三角长株潭经济区不断拓展*

  《长株潭区域经济研究》成果喜人*

  长株潭经济区工作总结报告*

   一 横向经济联合正在经济区全方位展开

   二 建立长株潭经济区的路子完全走对了

   三 要为开创长株潭经济区工作的新局面积极创造条件

  湖南省政府采纳《省际经济关系发展战略研究》课题建议,并报国务院批准实施*

  省际经济关系发展战略*

  湘粤两省酝酿建立共同市场*

  湖南注重老少边穷地区开发*

  省委省政府召开“西线”开发方案论证会*

  14年前就提出开发湖南西线*

  中部崛起:城市群强势发力*

  这里,澎湃着崛起的豪情*

  值得期待的中部*

  长株潭:中部未来大都市*

   为什么要搞长株潭一体化?

   湖南省委、省政府对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采取了什么样的政策措施?

   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应当如何协调各个城市间的利益?

  张萍是怎样炼成的*

   1.我要活得有价值

   2.保尔的话我记了一辈子

   3.50多年来,我没休过完整的假期

   4.50年来,我都是靠吃安眠药才能睡觉

   5.30年后我才回家看望母亲

   6.我把研究理论作为一生的追求

   7.为写好一篇文章,我几个月吃不下饭

   8.在理论研究上我要学马克思和恩格斯那样拼搏

   9.大部分时间我都在自己努力

   10.搞理论要有一个目的地

   11.20世纪50年代我熟读了马克思主义的所有译著

   12.20世纪50年代至今,我讲课从不带讲稿

   13.我坚持以研究中国实际问题为中心的治学理念

   14.我坚持做实地调查

   15.我的治学道路分“三部曲”

   16.我们自己坐公交车研究长株潭一体化

   17.我的建议对湘粤经济发展有长远意义

   18.我尽全力撮合湘粤经济关系

   19.我的研究非常符合十七大精神

   20.我参与了中国三次思想大交锋

   21.只有实践才能检验真理

   22.我提出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也是市场经济”的观点

   23.为了真理,我站在风口浪尖

   24.为了真理,我三天两地据理力争

   25.社会主义适合发展市场经济

   26.我的任何文章,都出自我的手笔

   27.我记的读书笔记有厚厚十几本

   28.每晚路灯下,我看书到深夜

   29.讲课我讲的都是原著

   30.离休了,我也要发挥余热

  张萍研究员区域经济学术思想研讨会在长召开*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唐之享在张萍区域经济学术思想研讨会上的讲话

  湖南省社科院院长朱有志在张萍区域经济学术思想研讨会上的致辞*

  张萍研究员区域经济学术思想研讨会综述*

  “张萍区域经济学术思想”大家谈

  柳思维教授给张萍区域经济学术思想研讨会的贺信

  省社会科学院举办“呼唤21世纪张萍”青年演讲比赛*

  献身科研事业 书写无悔人生*

  梦想与腾飞*

  坐标*

  遵从学者之治学态度*

  仰望星空 社科闪烁*

  树立“学术人生”的精神*

  老当益壮,桑榆未晚*

  增强职业的自豪感*

  直面真理的快乐*

  手捧鲜花载誉归*

  莫道桑榆晚 为霞尚满天*

   25年执著坚守梦终圆:成就“长株潭一体化”

   16载光荣离休不离岗:彰扬永不褪却的学术青春

   80岁高龄豪情澎湃不言者:诚奉“小车不倒只管推”

   50载光阴“争、实”二字当先:倍为探知治学之典范

  为全国探路是试验区的历史责任*

  “试验区的历史责任是为全国探路”*

  长株潭崛起*

   调整产业结构

   治理湘江

   发展“又好又快”

  决胜中部体现梯度推进*

   中部地区将迎发展大机遇

   须打破行政分割玻璃墙

  把理论研究植根于实践的沃土*

  “我没有时间老”*

本书是张萍先生从事学术研究60年的成果汇编。张萍先生开创了很多第一次:第一次提出长株潭经济一体化方案,并进行了顶层方案的设计和主持了方案的实施;第一次提出湖南大湘西老、少、边、穷区域整体开发的设想,并主持了系列开发方案的顶层设计;第一次提出跨越中西部五个省区的湘鄂川黔桂省际边境区域开发的设想,并进行了方案的初步设计;第一次提出居于东部沿海的广东和中部前沿的湖南建立长期稳定的经济合作关系,把湘粵合作推进一个新阶段。在全国首次提出有计划商品经济实质上是国家宏观计划指导或政策调控下的市场经济,并对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区别和联系做了清晰的阐述;第一次全面地论述计划机制与市场机制结合的基础和途径;第一次全面系统地对中国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改革的特点、规律和发展阶段,做出理论的概括与剖析。本书的内容贯穿一条主线:理论与实际统一、理论与实践结合为实践服务,在服务实践中实现理论升华。张萍先生走过的科研路径,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树立了一个值得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