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20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88

2011年中国广州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图书

ANALYSIS AND FORECAST ON SOCIAL SITUATION OF GUANGZHOU IN CHINA(2011)

SSAPID:101-5768-2338-59
ISBN:978-7-5097-2385-2
DOI:
ISSN:

[内容简介] 展望2011年,广州市将以承亚运精神、促转型升级、建幸福广州为发展目标,继续推进全市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逐步建立起科学化、精细化、常态化的城市管理体系。

相关信息

丛书名:广州蓝皮书
编 辑:任文武;姚冬梅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年06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C91 社会学

 广州蓝皮书系列编辑委员会

 摘要

 《中国广州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2011)》编辑部

 Abstract

 法律声明

 BⅠ 总论篇

  B.1 2010年广州社会形势分析与2011年展望*

   一 2010年广州社会发展总体形势分析

    (一)借力亚运改善城市环境,城市知名度和居民认同感明显提升

    (二)就业形势继续稳中趋好,但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更显突出

    (三)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得到完善,城乡居民收入显著增长

    (四)大力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积极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

    (五)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的力度,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六)安全生产的形势明显好转,社会治安状况持续得到改善

    (七)大力加强社区管理的创新,切实推进社会工作专业服务

    (八)网络问政逐步推行,施政透明度和决策民主化受到重视

   二 2010年广州市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后亚运”时代环境维护意识有所放松,城市管理面临挑战

    (二)劳动关系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落实《劳动合同法》面临挑战

    (三)社区服务基础设施薄弱,难以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社区服务的需要

   三 2011年广州市社会发展态势与政策建议

    (一)2011年广州社会发展的基本态势

     1.建设综合性、高端化现代服务业的步伐明显加快

     2.打造“世界文化名城”将使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

     3.探索城市管理长效机制,继续推动宜居城市建设

     4.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将进一步加快推进

     5.社区管理服务体制改革试点开启新一轮改革序幕

     6.农村发展将走向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之路

     7.延伸管理职能,网上虚拟社会建设将受特别重视

    (二)关于进一步促进广州社会和谐发展的若干政策建议

     1.依法推进城市管理,巩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成果

     2.加快地方立法,发挥工会解决劳资纠纷的重要作用

     3.完善供给机制,推进广州市社区服务场地配套落实

 BⅡ 行业发展篇

  B.2 2010年广州市卫生事业发展形势分析与2011年展望

   一 2010年广州市卫生事业总体发展形势

    1.出色完成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医疗卫生保障任务

    2.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进展

    3.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稳步推进

    4.推进社区卫生事业发展,妇幼保健工作取得新成效

    5.重大疾病防控工作全面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提高

    6.加强医疗服务监管,医疗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7.中医药强市建设深入推进

    8.卫生监督工作力度不断加强

    9.科教和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成绩

   二 2011年广州市卫生事业发展展望

    1.贯彻落实《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确保完成《广州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各项任务

    2.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重视基层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实现医疗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关于加快我市医疗机构规划发展的实施方案》

    3.做好贯彻执行《广州市社会急救医疗管理条例》的各项准备工作

    4.努力做好医疗卫生各项工作,不断提升广州市医疗卫生水平

  B.3 2010年广州市妇联工作发展状况分析与2011年展望

   一 2010年广州市妇联工作回顾

    (一)牢牢把握百年妇运的历史机遇,举行隆重热烈的纪念活动

     1.隆重举行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100周年纪念活动

     2.举办《百年广州妇女》大型展览

     3.积极组织“春游穗港·三八同乐”和家庭植树活动

    (二)紧紧围绕“促转变”、“迎亚运”工作中心,广泛动员广大妇女奉献亚运、服务亚运

     1.以“促转变”为目标,引领妇女积极参与巾帼奉献行动

     2.以推动城市公共文明建设为目标,不断深化巾帼文明行动

     3.以“创先争优、服务亚运”为主题,引领妇女广泛开展巾帼服务行动

    (三)推动实施新《广州市妇女权益保障规定》,依法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1.推动实施新《广州市妇女权益保障规定》

     2.服务“平安亚运”,创新妇女维权工作模式

    (四)积极打造校外教育工作品牌,扎实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1.家长学校实现全覆盖

     2.拓展未成年人校外教育活动

    (五)认真落实“党建带妇建”工作会议精神,努力提高妇联组织自身建设水平

     1.着力推进强基固本工程

     2.探索新时期服务新生代女大学生的工作模式

     3.积极参与政府购买服务试点工作

     4.努力建设学习型妇联组织

     5.不断加强对外联谊交往

    (六)积极落实“富民优先、民生为重”的政策,力促妇女儿童共享社会发展成果

     1.推动妇女儿童规划重点难点指标落实

     2.打造妇女创业就业新品牌

     3.持续开展“广州妈妈”爱心行动

   二 2011年广州市妇联工作展望

    (一)引领广大妇女为建设幸福广州发挥积极作用

    (二)依法维权,积极促进平安和谐广州建设

    (三)党群共建创先争优,努力加强妇联组织自身建设

   三 进一步加强广州市妇联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促进妇女儿童事业与广州经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

    (二)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目标,不断拓展巾帼文明行动

    (三)以党群共建创先争优为契机,把妇联组织打造成党开展妇女工作的坚强阵地

    (四)以提高妇女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为落脚点,建设深受广大妇女信赖和热爱的温暖之家

  B.4 2010年广州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形势分析与2011年预测

   一 2010年广州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情况回顾与评价

    (一)全面完成人口计划,低生育水平进一步稳定

    (二)实施优生促进,出生人口素质进一步提高

     1.免费婚检率显著提高

     2.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试点工作有序开展

     3.出生缺陷干预成效显著

    (三)深化“两无”活动,管理和服务水平得到提高

     1.挂钩帮扶工作扎实推进

     2.“升类创优”*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3.例会制度不断完善

     4.机团单位(包括中央、省驻穗单位)计生工作上新水平

     5.干部队伍职业化建设有力推进

    (四)坚持惠民优先,覆盖城乡的计生利益导向渐成体系

     1.继续做好城镇独生子女父母计划生育奖励兑现工作

     2.建立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

     3.积极推进生育关怀行动

    (五)优化服务网络,“羊城幸福家庭促进计划”初见成效

    (六)突出重点难点,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实现新突破

     1.区域协作稳步推进

     2.完善“适时采集、动态监测、综合分析、科学决策”的全员流动人口信息管理机制

     3.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均等化服务有效推进

    (七)拓宽宣教渠道,人口文化建设呈现新活力

    (八)严格依法行政,计生信访维稳工作迈出新步伐

    (九)推进战略研究,人口综合影响评估机制初步形成

   二 2011年广州市人口计生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

    1.低生育水平相对稳定,人口增长仍保持增长势头

    2.人口结构、分布仍存在隐忧

    3.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机制仍需加强

    4.基层计生工作任务艰巨,而手段缺失、弱化

   三 2011年广州人口计生工作发展趋势预测及工作措施

    (一)2011年及“十二五”时期广州市人口和计划生育的工作目标和工作思路

    (二)2011年广州人口计生工作发展趋势

     1.以创新体制机制为突破点,争取在深化综合改革上有新作为

     2.以全力实现“一盘棋”格局为目标,争取在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上有新突破

     3.以全面推行优生促进工程为切入点,争取“羊城幸福家庭促进计划”有新成效

     4.以加快建设人口信息化为着力点,争取在网络化协作上将有新突破

    (三)进一步促进2011年广州人口计生发展的工作措施

     1.推进区域协作、部门联动,巩固统筹协调机制

     2.依托研究成果和信息技术,建立科学管理机制

     3.打造人文计生,完善优质服务机制

     4.优化惠民政策,进一步完善利益导向机制

     5.发动育龄群众,建立群众自治机制

     6.创新工作思路,推进人才保障机制建设

 BⅢ 社会保障篇

  B.5 广州加快完善城乡社会保障机制研究*

   一 广州城乡社会保障所取得的主要成就

    (一)率先发展:城乡社会保障迈上新的台阶

    (二)应保尽保:社会保障扩面取得重大进展

    (三)共享成果:城乡社保体系正在不断完善

    (四)彰显责任:社保财政投入力度不断加大

    (五)推进统筹:社保风险防范能力有效增强

    (六)政策储备:完善城乡社保体系目标明确

   二 广州城乡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一)一城多制:社会保障衔接机制有待完善

    (二)尽保难推:社会保障扩面工作仍需加强

    (三)二元分立:城乡社会保障待遇尚存落差

    (四)政策碎化:社会保障制度整体安排欠缺

    (五)结构失衡:社会保障财政支出仍显不足

    (六)积累有限:社会保障基金筹资渠道单一

   三 加快完善城乡社会保障机制若干措施的步伐

    (一)统筑平台:建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保体系

     1.政府主导:加大城乡社会保障财政投入

     2.市级统筹:提升城乡社会保障统筹层次

     3.部门整协:行政部门和经办机构的协同

    (二)梯度对接:建构城乡一体化的社保覆盖模式

     1.建立城乡间“梯度对接”社会保障制度

     2.建立群体间“梯度对接”社会保障制度

     3.建立农民工“梯度对接”社会保障制度

    (三)创新管理:建立城乡统筹社会保障管理制度

     1.加快建立城乡社会保障基金筹措制度

     2.切实改革城乡社会保障管理服务体制

     3.高度重视管理协作与制衡机制的确立

    (四)高效服务:建设社会保障一体化的服务网络

     1.切实加强城乡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

     2.借由网络化建构社保基层服务平台

     3.加强农村的社会保障服务网点建设

    (五)一城一制: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社会保障体系

     1.加强政府制度设计,实行科学的制度整合

     2.找准突破口,实现城乡社保制度合理衔接

     3.重视绩效,做好社会保障一体化评估工作

    (六)分步分类:采取城乡社会保障合理推进策略

     1.时间上的分步推进策略

     2.项目上的分类推进策略

     3.操作上的相互衔接策略

  B.6 广州市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普通门诊统筹政策回顾与思考

   一 前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

    (三)广州市普通门诊统筹政策分析

     1.资金筹集方式

     2.统筹基金支付标准

     3.就医管理

     4.结算方式

   二 研究内容、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对象

     1.广州市医疗保险信息系统提取的客观数据

     2.广州市定点医疗机构医保管理人员、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对政策的主观评价

    (三)研究方法

     1.数据分析法

     2.问卷调查法

   三 结果

    (一)选点及改点情况

    (二)就诊情况

    (三)门诊医疗费用情况分析

     1.门诊次均医疗总费用情况

     2.统筹支付比例情况

     3.费用构成情况

    (四)普通门诊统筹基金结算与收支情况

     1.普通门诊统筹基金结算情况

     2.普通门诊统筹基金收支情况

    (五)调查问卷的结果

     1.定点医疗机构医保管理人员对普通门诊统筹政策的评价

     2.参保人对门诊统筹政策评价

   四 结论与讨论

    (一)政策实施暂未对基金运转构成压力,结余率较高情况需进一步关注

    (二)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参保人的门诊医疗费用负担,支付比例仍未达预期水平

    (三)政策实施未刺激医疗需求过度增长,但平均医疗费用增长态势值得关注

     1.就医量保持平稳

     2.平均医疗费用逐月增长

    (四)按人头限额结算方式实施平稳,但实际发生的年度人头费用过低需引起重视

     1.限额标准满足使用

     2.实际发生费用远低于限额标准

    (五)就医行为仍向非基层医院集中,并呈现向基层医院分流趋势

    (六)社会对政策的总体认可度较高,医、患双方对完善、调整政策要求有较大差异

    (七)参保人对政策的知悉度不断上升,认知的准确度有待提高

   五 建议及下一步工作

    (一)对参保人提高普通门诊统筹待遇的需求及可行性进行跟踪分析

    (二)研究取消或降低门诊统筹资金划扣比例的可行性

    (三)研究适当调整结算方式或限额结算标准

    (四)加强对医院的实时性和动态性监管,提高监管效率

    (五)抓住有效渠道重点宣传,全面宣传政策内容

  B.7 广州市以社区为基础的人口生殖健康公共服务体系研究

   一 研究目的与数据来源

    (一)研究目的

    (二)数据来源

     1.居民抽样调查

     2.服务机构调查

     3.工作人员访谈

   二 广州市居民对生殖健康公共服务的需求与利用情况

    (一)居民的社会人口学特征

    (二)居民的生殖健康意识及对生殖健康的知晓情况

     1.居民生殖健康意识自我评价

     2.居民对生殖健康知晓情况

     3.居民获取生殖健康知识的渠道和来源

    (三)居民对生殖健康服务的期望、及选择意愿需求情况

     1.居民对生殖健康服务的期望

     2.居民对生殖健康服务机构的选择意愿

     3.居民对生殖健康公共服务的需求情况

    (四)居民对生殖健康公共服务利用情况

     1.居民利用医院和妇幼保健机构生殖健康服务情况

     2.居民利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生殖健康服务情况

     3.居民利用计生服务机构生殖健康服务情况

   三 广州市社区生殖健康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及服务能力现状

    (一)社区人力资源配置情况

    (二)社区生殖健康设备配置情况

    (三)社区生殖健康公共服务开展情况

    (四)社区生殖健康服务能力情况

   四 广州市生殖健康公共服务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服务系统呈分割态势,管理系统间缺乏有机的联系机制

    (二)计生系统的生殖健康公共服务能力相对不足

    (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生殖健康公共服务基础薄弱

   五 广州市新型社区生殖健康公共服务体系构建

    (一)构建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

     2.资源整合原则

     3.社区主导原则

     4.公益服务原则

     5.多部门合作原则

     6.家庭参与原则

    (二)新型社区生殖健康公共服务模式

     1.模式的基本内涵

     2.模式的关键环节

    (三)社区生殖健康公共服务工作内容

    (四)社区生殖健康公共服务的工作平台和机制建设

     1.社区工作平台建设

     2.社区工作机制建设

   六 政策建议

  B.8 工伤保险基金对广州大中型企业工伤预防的激励机制探讨

   一 工伤预防费激励原理

    (一)职业伤害预防体系中的工伤保险激励机制

    (二)工伤保险制度中的预防机制

     1.什么是工伤预防费

     2.为什么要提取工伤预防费

   二 广州市大中型企业职业伤害及其预防现状

    (一)职业伤害现状

    (二)职业伤害预防现状

    (三)预防制度的特征与困难

    (四)预防困难现状原因分析

   三 工伤预防费激励手段政策设计

    (一)职业伤害及预防知识宣传

     1.电视宣传

     2.公益网站宣传

     3.入厂宣传

    (二)职业伤害及预防知识与技能培训

    (三)职业病风险干预与排查

    (四)职业危害治理

 BⅣ 劳动人才篇

  B.9 2010年广州市新生代农民工调查报告

   一 广州新生代农民工的基本情况

   二 广州新生代农民工的主要特点

   三 广州新生代农民工的主要利益诉求

    (一)就业遇到双重压力

    (二)劳动保障方面仍不理想

    (三)工资福利方面遭受不公正待遇情况比较严重

    (四)住宿情况有所改善,但仍不能满足新生代农民工要求

    (五)期望子女接受城市教育的意愿较明显

    (六)业余生活普遍比较单调

    (七)缺少并远离公共服务

   四 新生代农民工所面临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较深的乡土烙印与一定的城市梦想之间的矛盾

    (二)较强的发展期望与较弱的进取精神之间的矛盾

    (三)较强的维权意识与较低的组织意识之间的矛盾

   五 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逐步给予农民工市民待遇

     1.适度放松入户政策“高压线”

     2.加大力度落实社保政策

    (二)切实扫除新生代农民工发展之路上的障碍

     1.发动社会力量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

     2.通过企业和职工文化建设促进农民工心理健康

    (三)有效地为新生代农民工的发展提供支持

     1.以行业、区域性工会为主要形式将新生代农民工组织起来

     2.以加大就业培训服务力度为重点为新生代农民工发展提供支持

     3.以普遍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为核心发挥工会的维权作用

  B.10 广州市集体劳动争议和职工群体性自发停工事件状况与对策

   一 广州市企业及工会组织建设基本状况

   二 近年来广州市集体劳动争议和职工群体性自发停工事件主要特征

    1.从数量方面看

    2.从内容方面看

    3.从影响方面看

    4.从调处难度方面看

    5.从分布情况方面看

   三 对广州地区集体劳动争议和职工群体性自发停工事件原因的分析

    1.宏观经济背景的不利变化

    2.改制改革中各种历史遗留问题的暴露和新问题的产生

    3.部分企业的用工行为长期不规范导致的矛盾积累而突然爆发

    4.劳动者方出现了一些新的易于诱发集体劳动争议和职工群体性自发停工事件的条件

    5.集体劳动争议和职工群体性自发停工事件化解机制的运行依然不够顺畅

    6.职业诉讼人日益增多,也对集体劳动争议和职工群体性自发停工事件的高发有一定的推波助澜作用

    7.一些特殊的情绪和观念,可能会把集体劳动争议演化为罢工等较极端的职工群体性自发停工事件

   四 工会应对集体劳动争议和职工群体性自发停工事件的思路

    1.形式多样地开展法律宣传教育活动

    2.加强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工作

    3.建立集体劳动争议和职工群体性自发停工事件预警机制

    4.健全职工群体性(停工)事件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

    5.深入开展工会劳动争议调处工作

   五 工会应对集体劳动争议和职工群体性自发停工事件的主要经验

    1.平等,不仅是一种制度要求,也是职工的心理诉求

    2.代表,不仅需要宏观上的把握,也需要细节上的落实

    3.参与,不仅需要积极的合作,也需要坚守自己的立场与职责

    4.协商,不仅需要工会代表职工,也需要职工发挥主体作用

    5.谈判,不仅需要据理力争,也要有利有节

   六 工会应对集体劳动争议和职工群体性自发停工事件的局限与相关思考

    1.工会参与调处集体劳动争议和职工群体性自发停工事件的局限

    2.相关思考和建议

 BⅤ 社会管理篇

  B.11 广州创新社会组织管理机制研究

   一 社会组织是加快社会发展和管理的关键环节

    (一)聚集社会资源,满足多元服务需求

    (二)增强城乡服务功能,提高城市竞争力

    (三)有效反映公众诉求,促进社会公平

    (四)促进“社会治理”新格局的形成

   二 广州法定社会组织的现状

    (一)广州社会组织发展概况

    (二)广州社会组织发展的特点

     1.培育发展力度明显加大

     2.管理体制改革逐步深入,门槛逐步放松

    (三)广州社会组织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发展机遇

     2.面临挑战

   三 加强广州法定社会组织培育和管理的建议

    (一)转移和承接部分政府职能

    (二)降低设立门槛,试行备案制

    (三)加强和改善政府管理部门的服务

    (四)对各类社会组织进行分类指导、分类评级,推进改革

     1.分类指导

     2.分类评级

    (五)创建社会组织培育“孵化器”和发展“加速器”

    (六)在党代会、人大、政协中增加社会组织的功能组别

  B.12 创造广州社区治安的新机制

   一 广州市社区警务的实践与成效

   二 广州市社区警务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社区基层组织执行保障力不足,影响社区治安的良性运作

     1.组织的合法性权威不足,导致主体权责不一致

     2.合法性制度不足,导致管理趋向软约束

     3.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考核机制,同时激励机制乏力

    (二)资源配置不合理,制约社区治安的持续运作

     1.多头管理,社区治安的资源整合难度大

     2.治安经费筹措困难,且来源不稳定

     3.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而且缺乏有效配合

     4.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缺乏,影响社区治安的形势研判

    (三)信息排查工作滞后,矛盾调解职能履行不到位

    (四)片面理解属地管理,基层治安压力过大

    (五)社区基层警务的内部运作机制不合理,影响社区治安的效能发挥

    (六)社区社会资本发掘不力,影响群防群治的有效开展

   三 创新社区警务体制的对策

    (一)创新社区治安的管理体制

     1.借鉴香港经验,超越属地管理,可以根据不同行政区域自身特点,建立一定数量和不同职能的治安咨询委员会

     2.基于地域空间特征,重心下移,提高街道作为基层社会政权建设的资源整合能力

     3.利用社会参与和社工组织手段与技术,开展社区治安信息公开和建设,提高居民的社区治安评价

     4.建立分工明确、协调有致的社区安全与建设工作小组,逐步形成长效的社区治安打防控机制、联动的社区大调解机制,以及有序的社区矫正机制

     5.建立社会工作组织体系,引入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以社会工作组织介入为突破口,凝聚社区居民和发展社区志愿者,共创和谐社区氛围

    (二)创新社区治安的保障机制

     1.完善社区治安的制度保障

     2.创新社区治安的资金筹措机制

    (三)创新社区治安的差异化管理模式

     1.依托市场化主体对商住型社区实施托管型管理

     2.依托单位后勤部门对单位制社区实施责任制管理

     3.依托经联社对城中村社区实施精细化管理

     4.依托居委会对传统社区实施服务型管理

    (四)创新社区资本的打造方式

     1.打造和培育社区自治组织,调动居民参与社区治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步形成社区治理的群防群治局面

     2.变管理监控为帮教服务,依托专业社工组织或人员对社区特殊人群施与更多人文关怀,减少社区治安隐患

  B.13 广州市街居工疗站残疾人社会工作岗位设置的若干建议*

   一 广州街居工疗站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分析

    (一)资金严重缺乏

    (二)场地难以达标

    (三)工作人员不稳

    (四)学员文化程度偏低

    (五)师资结构不合理

    (六)缺乏分类工疗

    (七)服务效率不高

    (八)相关政策滞后

   二 设置社会工作岗位的若干建议

    (一)设置工疗站社工岗位的重大意义

     1.提升工疗站服务质量

     2.提升工疗站工作理论水平

     3.提升工疗站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设置工疗站社工岗位的主要原则与步骤

     1.实施原则

     2.实施步骤

    (三)社会工作介入工疗站的有效路径

     1.社工研究:广州街居工疗站残疾人社会工作介入理念

     2.社工实务:广州街居工疗站残疾人社会工作介入路径

  B.14 黄埔区关于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调研报告

   一 基本公共服务建设现状

    (一)全区上下形成合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建设

     1.民生为重的理念得到强化

     2.区、街道、社区联动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建设

     3.社会力量进一步参与基本公共服务建设

    (二)全区基本公共服务取得长足发展

     1.公共教育服务水平迅速提升

     2.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初步形成

     3.医疗保障服务进一步优化

     4.公共文化体育事业加快发展

     5.公共交通路网架构进一步完善

     6.生活保障服务体系更加完善

     7.住房保障服务取得突破

     8.就业保障服务成效明显

   二 存在问题及不足

    (一)基本公共服务滞后于现实需要

    (二)基本公共服务发展不平衡

    (三)基本公共服务的运行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四)组织协调和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 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路径与措施

    (一)推进教育均衡方面

     1.促进区域教育资源优化整合

     2.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3.大力鼓励发展职业教育

     4.重视发展学前教育及特殊教育

     5.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二)促进全民健康方面

     1.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2.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3.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4.优化整合医疗卫生资源

     5.加快卫生信息化建设步伐

    (三)创建文体品牌方面

     1.健全社区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网络

     2.建立全社区公共文化体育服务制度保障

     3.丰富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

     4.扩大公共文化服务的受惠面

     5.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

     6.建立现代公共体育服务制度

    (四)创建宜居环境方面

     1.加快推进“三旧”改造工作

     2.加快构建绿色环保、美观现代的城区环境

     3.加快建设无缝衔接的公共交通网络

     4.加强转制社区环境整治

    (五)社会保障方面

     1.加快社会保险全覆盖

     2.全面普及居民医保

     3.扩大居民养老保险覆盖面

    (六)社会救助方面

     1.扩大低保边缘群体救助范围

     2.加大困难群体救助力度

     3.优化养老服务

     4.提高优抚对象的生活水平

     5.健全优抚对象医疗保障体系

    (七)惠民安居方面

     1.推进住房困难家庭住房保障全覆盖

     2.加强出租屋管理

     3.加大转制社区危破房改造力度

     4.构建社区综合服务平台

    (八)促进就业再就业方面

     1.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

     2.建设覆盖全区的公共职业培训体系

     3.建立健全失业预警预报和动态监测制度

     4.鼓励和支持劳动者自主创业

 BⅥ 社会舆情篇

  B.15 广州市非公企业员工思想状况调查报告*

   一 广州市非公企业员工思想工作的做法和经验

    (一)政府解决非公企业员工问题的措施和做法

     1.加大了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力度,努力解决外来务工人员的住房问题

     2.将外来务工人员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中来,以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3.公办教育资源逐步向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开放,入学难问题有所缓解

     4.日常巡查与专项整治相结合,规范企业用工行为

     5.政府引导和促进非公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

     6.积极发挥新闻媒体的正面舆论导向作用

    (二)非公企业抓员工思想工作的主要做法

     1.关心职工生活,为困难职工排忧解难

     2.保障职工民主管理权,建立并完善企业信息沟通机制

     3.改善和加强思想教育工作,帮助职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学习、培训和晋升的机会

     5.加强人文关怀,为职工提供专业化的心理辅导

   二 广州市非公企业员工的构成特点与思想状况

    (一)广州市非公企业员工的构成特点

    (二)广州市非公企业员工的思想问题

     1.理想信念淡漠,拜金主义思想较强

     2.主人翁责任感较差,雇工心理较强

     3.个体定位不清晰,对未来前途感到很茫然

     4.急功近利,心态比较浮躁

     5.不愿意受人约束,比较任性

     6.职业期望值不切实际,有很强的失落感

     7.抗压能力较低,容易做出过激行为

    (三)广州市非公企业员工思想状况的分类评价

     1.从员工的年龄结构看

     2.从员工所在的企业类型看

     3.从员工工种岗位看

     4.从员工受教育程度看

     5.从员工来源地看

   三 广州市非公企业员工思想问题的成因

    (一)社会环境发生极大改变,对年轻人思想产生了很大冲击与影响

    (二)激烈竞争与自我加压的叠加效应,使非公企业员工承受了更多精神压力

    (三)一些非公企业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对员工缺乏必要的人文关怀

    (四)非公企业员工在当下就业市场上的“强势”地位,给了他们敢于说“不”的勇气

    (五)非公企业员工具有流动性大、思想差异性大等特点,增加了企业开展思想工作的难度

    (六)传统的说教式思想教育方式已经落伍,新生代员工接受度低

    (七)政府相关部门在监管方面还比较软弱,在劳资问题上缺乏大胆作为

   四 加强广州市非公企业员工思想工作的建议

    (一)社会层面:建构和谐环境

     1.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加快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升级

     2.加快实施居住证制度,增加外来工的社会公共资源供给

     3.尽快出台《非公企业工资集体协商管理条例》,确保非公企业员工工资能保持合理增长

     4.推动“文化惠民工程”向工业园区延伸,为丰富非公企业员工业余生活创造条件

     5.不断完善利益维护与意见表达机制,切实加强对非公企业员工权益的保护

     6.加强对新闻媒体和网站的引导和监督,为构建和谐劳资关系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7.创新思想教育工作模式,寓教于乐,以情动人

    (二)企业层面:推行柔性管理

     1.构建和谐企业文化,让员工体面劳动和有尊严地生活

     2.根据“以人为本”的原则构建并完善工资与福利制度,推动人文关怀的制度化

     3.健全非公企业党团和工会组织,为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做好组织保障

     4.建立员工思想状况测评指标体系和管理数据库,加强实时掌控与动态管理

     5.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让员工能安居乐业

     6.建立企业关爱帮扶基金,为人文关怀做好资金保障

     7.构建多层次的培训与再教育体系,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

    (三)员工层面:提升心理素质

     1.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增强职场竞争力

     2.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学会自我减压

     3.不断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学会合法维权

  B.16 加快建立网络舆情应急处理机制的对策研究*

   一 对番禺垃圾焚烧网络风波事件的分析

    (一)网络舆情形成过程回顾

    (二)对政府危机处理的点评

   二 网络舆情事件的特点、形成途径与发展规律

    (一)网络舆情的相关概念界定

     1.网络舆情

     2.网络舆情事件

    (二)网络舆情形成的理论依据——“沉默的螺旋”假说

    (三)网络舆情事件的主要类型

     1.根据互联网内外互动情况分类

     2.根据舆情主题不同分类

    (四)网络舆情事件的主要特点

     1.网络舆情产生的突发性

     2.强烈的现实批判性

     3.微妙的虚实互动性

     4.情绪、观点的传染性

     5.言论的偏差性

     6.难以控制性

    (五)网络舆情事件的形成条件

     1.受到公共事件的刺激

     2.在现实社会中找不到合适的申诉渠道

    (六)网络舆情事件形成的三个阶段

   三 建立和健全网络舆情事件的日常管理与应急处理机制

    (一)常规管理机制

     1.建立信息公开机制,不断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2.建立网络舆情预警机制,防患于未然

     3.建立组织保障机制,提高网络舆情处置效率

     4.建立技术保障机制,将网络舆情置于政府视线内

     5.建立因事制宜和分类引导的网络舆情处置原则

     6.充分发挥网络意见领袖的引导作用

    (二)应急处理机制

     1.制定危机预警与应急处置预案

     2.第一时间召开新闻发布会,切实做到全程信息透明公开

     3.积极寻求与媒体、网络意见领袖合作,正确引导舆论方向

     4.迅速与当事民众进行网下沟通,让群众情绪充分释放

     5.尽快进行“切割”,拿出让公众满意的处理意见

  B.17 当前广州城市居民的心理问题与政府心理管理的导入路径

   一 当前广州城市居民的心理问题

    (一)当前广州城市居民心理健康状况的总体描述

    (二)当前广州城市居民心理问题的具体表现

     1.人口高度密集中的人际疏离心理

     2.单位、社区归属感急剧弱化中的失落心理

     3.城市急剧变迁中的浮躁与焦虑心理

     4.城市高强度竞争中的疲惫心理

     5.贫富差距拉大中的失衡心理

   二 未来广州城市政府心理管理的导入路径

    (一)制定广州城市心理管理的行动规划

    (二)构建广州城市心理管理的行动网络

    (三)确立广州城市心理管理的行动机制

    (四)强化对广州城市居民的心理健康教育

 BⅦ 收入分配篇

  B.18 广州市居民收入分配问题研究

   一 居民收入分配现状

    (一)城市居民的收入状况

     1.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相对差距呈现缩小的态势

     2.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绝对差距有所扩大

     3.城市居民生活水平差距较大

    (二)农村居民的收入状况

     1.人均纯收入的相对差距缩小

     2.工资性收入成为农村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3.农村居民家庭生活水平差距有所缩小

    (三)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状况

     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

     2.工资性和转移性收入差距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主因

     3.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不断扩大

   二 影响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因素分析

    (一)就业人口与负担人口

    (二)劳动力素质

    (三)家庭财产性收入

    (四)行业间工资差距不断加大

    (五)企业盈余侵占劳动者收入

    (六)城乡二元结构

     1.就业

     2.公共服务

     3.社会保障

   三 政策建议

    (一)完善就业体系,千方百计促进就业

    (二)加快改革,不断完善收入分配制度

     1.进一步完善初次分配制度

     2.充分发挥收入再分配机制的调节作用

     3.积极推动第三次分配

    (三)推进城市化进程,加快消除城乡二元结构步伐

     1.就业方面

     2.公共服务方面

     3.社会保障方面

  B.19 广州城市低收入居民生活现状与对策研究

   一 广州城市低收入居民生活现状分析

    (一)广州城市低收入居民家庭基本情况

     1.学历低、难就业、负担重

     2.住房条件差并以租赁房为主

     3.耐用消费品拥有量与全市水平相比差距较大

    (二)广州城市低收入居民家庭收支情况

     1.收入增幅稳定,但绝对收入不及全市平均水平

     2.生存性消费支出为主,生活水平远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三)广州城市低收入居民家庭专项调查分析

     1.能满足基本生活需要,但生活品质较低

     2.低收入居民家庭中多数都有残疾或长期疾病人员

     3.面临医疗、子女教育和养老压力等困难

   二 广州城市低收入居民家庭生活保障存在问题分析

    (一)实际保障水平低于京、沪、深等城市

    (二)非政府组织作用发挥不足

    (三)医疗保障和养老政策存在缺陷

    (四)子女教育压力大,精神生活贫乏

    (五)广州城市低收入居民家庭存在就业困境

    (六)居住条件较为恶劣

   三 政策建议

    (一)提高低保支出水平,拓宽社会经费来源

    (二)将政府购买服务纳入社会救助体系

    (三)进一步完善大病救助体系

    (四)加大广州城市低收入居民家庭子女高等教育资助力度

    (五)扩大就业,提高低保家庭收入

    (六)推行廉租房政策,实行居住费用支出补贴

    (七)听其声、办其事,加强精神救助

  B.20 2010年度广州社会经济状况公众评价报告

   一 市民对广州社会经济状况总体表示认可,但评价下行趋势明显

   二 经济发展评价呈下行趋势,民生热点不满上升

   三 社会发展获认可,但指标评价较2009年呈分化趋势

   四 城市发展多项指标评价下降,城市建设不满意度大幅上升

   五 政治发展评价稳中略升

 皮书数据库阅读使用指南

《2011年中国广州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作为《广州蓝皮书》系列之一列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国家皮书系列”,由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和广州大学联合编撰,在全国公开发行。本报告已是连续第四年出版,由总论篇、行业发展篇、社会保障篇、劳动人才篇、社会管理篇、社会舆情篇、收入分配篇七个部分组成,是广大科研工作者、政府工作人员,以及社会公众了解广州社会发展状况的重要参考物。本报告指出,2010年,广州市以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总目标,以加快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为主攻方向,以“迎接亚运会,创造新生活”为主题,大力推进全市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在经济发展方面,成功进入“万亿元俱乐部”;在城市发展方面,借力于亚运会、亚残运会的东风,成功实现城市面貌“大变”目标;在民生方面,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就业形势继续稳中趋好,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得到完善,社会治安状况持续得到改善;在社会管理方面,社区管理手段不断创新,网络问政逐步推行,施政透明度和决策民主化不断提高。展望2011年,广州市将以“承亚运精神、促转型升级、建幸福广州”为发展目标,继续推进全市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逐步建立起科学化、精细化、常态化的城市管理体系。

石秀和等:《中国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人民出版社,2006。

金刚、柳清瑞:《中国建立覆盖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条件分析——基于国际比较的经验》,《人口与发展》2010年第2期。

孔令玉:《我国统一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时机选择和模式设计》,《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年第2期。

冯尚春、丁晓春:《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与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链接》,《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年第2期。

曾翔旻:《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的探讨》,《湖北社会科学》2005年第11期。

柳清瑞、田香兰:《中国建立覆盖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框架与推进策略》,《天津社会科学》2008年第6期。

薛兴利、厉昌习、陈磊、申海羡、于建华:《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差异分析与统筹对策》,《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

周国华:《构建完善的浦东城乡社会保障体系》,《浦东开发》2007年第3期。

胡成:《探索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统筹发展座谈会综述》,《中国经贸导刊》2007年第6期。

王程:《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中政府的责任》,《国际经济合作》2010年第3期。

谢家智:《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构建中政府责任定位的思考》,《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

苏胜强:《城乡社会保障统筹研究:历史的路径依赖与现实选择——浙江省的实证分析》,《农村经济》2009年第1期。

马斌、汤晓茹:《关于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的理论综述》,《人口与经济》2008年第3期。

陈天祥、饶先艳:《“渐进式统一”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模式——以东莞市为例》,《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

钟洪亮:《回应性治理视角的城乡社会保障》,《重庆社会科学》2008年第3期。

王国军:《中国城乡社会保障制度衔接初探》,《战略与管理》2000年第2期。

董冠华:《失地农民养老保险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衔接——以西安为例》,《特区经济》2009年第2期。

谢俊贵:《失地农民的职业缺失与就业援助——基于调研数据与风险评估》,《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年第4期。

韩凤:《基本医疗保险费用结算办法对医疗机构和参保患者行为的影响》,《中国医院》2001年第5(7)期。

杭政办〔2006〕43号《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杭州市企业在职人员门诊医疗费社会统筹暂行办法的通知》。

湖政办发〔2009〕57号《湖州市区企业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医疗统筹暂行办法》。

温政令第115号《温州市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医疗统筹办法》。

茂劳社〔2010〕17号《茂名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普通门诊统筹试行办法》。

建政函〔2008〕127号《建德市企业职工门诊医疗费社会统筹办法》。

穗劳社医〔2009〕4号《广州市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普通门诊医疗费用统筹办法(试行)》。

珠府〔2009〕74号《珠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珠海市社会基本医疗保险普通门诊统筹暂行办法的通知》。

舟政发〔2009〕78号《浙江省舟山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舟山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

呼政发〔2009〕62号《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关于转发〈呼和浩特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暂行办法〉的通知》。

宁劳社医〔2009〕1号《南京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暂行办法》。

珠海市基本医保普通门诊统筹政策指南。

陈树贤、蔡峰、沈裕彭、竺小方:《“改良按项目付费”试解医保难题——温州市职工医保门诊结算方案》,《中国社会保障》2008年第4期。

张瑞宏、唐新民、王艳君:《对云南省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的思考》,《卫生经济研究》2009年第3期。

张开金、王敏、姜丽、邱晓艳:《构建门诊统筹管理促进个人账户利用与社区卫生服务结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中国全科医学》2009年第12(4A)期。

王敏、张开金、姜丽、邱晓艳:《门诊统筹模式的建立与思考》,《中国全科医学》2009年第12(4A)期。

周召梅、徐林山、汪利民:《定点医疗管理下的门诊服务利用与费用分析:以杭州A医院为例》,《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09年第2(2)期。

林枫:《门诊也该“统筹”》,《中国社会保障》2008年第7期。

林枫:《门诊统筹需要先做“减法”》,《中国社会保障》2008年第10期。

陈启鸿:《门诊医疗费用构成比较分析及政策的选择》,《卫生软科学》2001年第15(3)期。

许芬:《医院门诊病人费用调查分析》,《中国医院统计》2002年第9(1)期。

张玉海、许勇勇、刘利华、唐晓东:《影响医院门诊病人就诊费用的因素浅析》,《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2年第9(2)期。

曹力、曹学建:《生殖健康的理论与实践》,《成都医药》2001年第3期。

彭光辉:《社区生殖健康服务——一种新型的生殖健康服务模式》,《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2年第1期。

冯琪:《女性生殖健康面临的问题及生殖健康促进策略》,《中国健康教育》2002年第2期。

程颖莲、莫瑞豪:《坚持“计卫联手”“育医结合”做好社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中国妇幼保健》2004年第9期。

周坚、高坤凡、姚敬:《以生殖健康为切入点 探索社区卫生服务新模式》,《中国妇幼保健》2000年第8期。

关颖、张金华、罗春贺等:《广州市社区卫生服务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实用全科医学》2008年第3期。

陈强、凌曙群、朱莲英:《探索妇幼与生殖健康服务新模式的体会》,《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6年第11期。

高慧兰:《卫生与计生联合 打造妇幼保健服务新平台》,《中国妇幼保健》2004年第12期。

王爱婷、苏玲玲:《“卫计联手”“育医结合”促进妇幼保健工作开展》,《中国妇幼保健》,2006年第16期。

国务院:《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0号,1998。

国务院:《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1号,1998。

国务院:《基金会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00号,2004。

广东省民政厅:《广东省民政厅关于异地商会登记管理的暂行办法》,粤民民〔2009〕79号。

广东省民政厅:《广东省民政厅关于进一步促进公益服务类社会组织发展的若干规定》,粤民民〔2009〕96号。

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政府:《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发挥行业协会商会作用的决定》,2007。

广东省:《广东省行业协会条例》,广东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53号,2005。

广东省政府:《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发展和规范我省社会组织的意见》,粤办发〔2008〕13号。

广东省财政厅:《关于开展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试点工作的意见》,粤财行〔2009〕252号。

广州市:《中共广州市委办公厅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发展和规范我市社会组织的实施意见》,穗办〔2010〕3号。

广州市民政局:《广州市社区社会组织管理试行办法》,穗民〔2008〕313号。

嘉兴市委、市政府:《关于扶持和促进社会组织发展的若干意见》,嘉委办〔2009〕77号。

南京市民间组织管理局:《南京市基层民间组织备案管理暂行办法》,2006。

张康之:《社会治理的历史叙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夏书章主编、张瑞莲副主编《行政管理学》,中山大学出版社,2008。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现代城市运行管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安树伟:《大都市区管治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廖靖文:《专职社工进驻工疗站疏导残障人士》,2010年6月7日《广州日报》。

易松国:《深圳: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的方式及问题》,《中国社会工作》2009年第8期。

肖萍:《社会工作视野下城市残疾居民的福利促进——以南京白下区残疾居民福利调查为例》《学海》2009年第6期。

沈晖:《构建政府、福利组织与高校的联动机制——系统论视角下的我国社会工作发展思路》,《社会工作》2008年第8期。

贾西津:《谁能决定工疗站的命运》,《社区》2005年第10期(上)。

王小波:《城市发展中的社会心理问题》,《理论与现代化》2005年第4期。

刘丰果等:《调查显示广州每千人中有15人患精神障碍》,2010年10月12日《信息时报》。

薛冰妮等:《广州越秀人口密度超纽约 淘金被称“巧克力城”》,2010年11月2日《南方都市报》。

崔丽霞:《单位制到社区制——对中国城市社区管理方式的探索》,《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第18期。

宋谦:《转型期社会浮躁心态的剖析及防治》,《党政干部论坛》2007年第9期。

耿文秀:《现代社会竞争压力与心理健康素质》,《检察风云》2005年第9期。

赵安然等:《政协建议广州最低工资标准上调至1500元》,2010年12月23日《信息时报》。

唐灿:《重视城市贫富分化加剧现象》,《发展》2004年第9期。

高霖宇:《社会保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效应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刘永军、梁泳梅等:《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谭伟:《中国收入差距:增长“奇迹”背后的利益分享》,中国发展出版社,2009。

景天魁主编《收入差距与利益协调》,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联合专家组、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收入分配与公共政策(中国改革与发展报告2005)》,上海远东出版社,2005。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广东调查总队课题组:《城镇居民家庭财产性收入研究》,《统计研究》2009年第1期。

杨天宇:《中国居民收入再分配过程中的“逆向转移”问题研究》,《统计研究》2009年第4期。

李培林:《中国贫富差距的心态影响和治理对策》,《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

郑诚:《广东贫富图谱》,《南方》2009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