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0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63

世界钢铁产业发展报告(2023)图书

World Steel Industry Development Report (2023)

SSAPID:101-5751-5870-63
ISBN:978-7-5228-2540-3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是钢铁产业蓝皮书系列的第二本,主要介绍了世界和中国钢铁产业的运行现状和发展态势。钢铁作为一种重要的基础材料,在支撑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钢铁产业坚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正努力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做出积极贡献。北京科技大学组织业内多位专家学者编撰了本书,全书分为总报告、发展指数篇、技术效率篇、低碳发展篇和数字发展篇五个部分,较为全面地总结了中国钢铁产业和世界钢铁产业的发展现状与方向,是一本严谨与通俗兼顾的钢铁产业发展研究报告,可以为钢铁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专业指导和咨询。

相关信息

丛书名:钢铁产业蓝皮书
编 辑:颜林柯;张爽;刘燕;李惠惠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3年11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F4 工业经济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共建新时期高质量钢铁生态圈: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六届一次会员大会纪实》,冶金工业出版社,2020。

郝海:《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制造业转型升级研究——以天津钢铁产业为实证》,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22。

宝钢股份:《2022可持续发展报告》,2023。

贾银松:《优供给 拓需求 促进钢铁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冶金经济与管理》2023年第4期。

张雪花等:《中国环保产业发展指数构建与测评》,《环境保护》2018年第46期。

于长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北京邮电大学,2020。

钟维琼、代涛、李丹:《钢铁产业链全球物质流网络分析》,《中国矿业》2018年第27期。

王建军:《资源环境约束下的钢铁产业整合研究》,博士学位论文,西南财经大学,2008。

余敦涌:《环保产业发展指数测算与企业效率分析》,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工业大学,2017。

雷冰:《股票投资的24个关键财务指标》,中国宇航出版社,2012。

徐春雷:《中国中药企业全产业链并购效应研究》,硕士学位论文,西南财经大学,2019。

刘月瑞:《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气候难民”的国际法保护》,硕士学位论文,广西大学,2020。

李坤:《中国产业结构优化研究》,《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21年第9期。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2015年中国钢铁行业运行情况》,《冶金动力》2016年第3期。

李拥军:《2007~2017年粗钢集中度指标分阶段特点分析》,《冶金经济与管理》2018年第3期。

王丽娟:《经济调整下行钢材消费下降》,《冶金经济与管理》2015年第6期。

张鹏:《钢铁企业如何面对贸易摩擦》,《现代国企研究》2018年第21期。

陈程:《中国钢铁出口的SWOT分析》,《现代商贸工业》2018年第39期。

牛雅芳、付静、杨婷:《世界主要产钢国家钢铁工业的竞争力研究》,《冶金信息导刊》2007年第6期。

张长富:《中国钢铁工业运行情况和发展展望》,《中国钢铁业》2013年第4期。

刘自学:《上市钢铁企业竞争力分析》,《经营与管理》2012年第12期。

沈会:《关于钢铁行业发展的研究》,《中国管理信息化》2020年第19期。

曲丽虹等:《海洋安全指数测算方法》,《科技导报》2020年第38期。

马珩、孙宁:《中国制造业发展指数的构建与应用研究》,《华东经济管理》2011年第25期。

王沫:《中国上市公司海外并购财务绩效评估体系构建》,《经济研究导刊》2013年第11期。

杨帆、朱博雅:《中国钢铁企业竞争力的评价体系构建》,《统计与决策》2013年第13期。

中关村上市公司协会:《中关村上市公司竞争力报告(201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

张爱华、程霞:《世界级钢铁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及排名分析》,《冶金经济与管理》2014年第2期。

张志强、吴健中:《企业竞争力及其评价》,《管理现代化》1999年第1期。

林晓言、刘铁鹰、王梓利等:《交通蓝皮书:中国城市交通绿色发展报告(201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

李晓红:《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求是》2021年第1期。

郭伟琼主编《中关村企业蓝皮书:中关村上市公司竞争力报告(202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

国务院国资委考核分配局编《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2020)》,经济科学出版社,2020。

卞元超、吴利华、白俊红:《高铁开通是否促进了区域创新?》,《金融研究》2019年第6期。

陈向阳:《人口、消费的规模与结构对碳排放的影响:理论机制与实证分析》,《环境经济研究》2021年第3期。

郭文、孙涛:《人口结构变动对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影响——基于城镇化和居民消费视角》,《数理统计与管理》2017年第2期。

何龙:《区际产业转移的要素变化与现实表征》,《改革》2012年第8期。

黄维等:《2021年钢铁行业运行分析与2022年展望》,《冶金经济与管理》2022年第1期。

纪园园、张美星、冯树辉:《平台经济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基于消费平台的视角》,《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22年第6期。

李锴、齐绍洲:《贸易开放、经济增长与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经济研究》2011年第11期。

李小平、卢现祥、陶小琴:《环境规制强度是否影响了中国工业行业的贸易比较优势》,《世界经济》2012年第4期。

李新创:《认真贯彻产业政策 全面提高钢铁行业竞争力——解读〈钢铁产业发展政策〉》,《中国钢铁业》2005年第10期。

马淑琴、戴军、温怀德:《贸易开放、环境规制与绿色技术进步——基于中国省际数据的空间计量分析》,《国际贸易问题》2019年第10期。

宁论辰、郑雯、曾良恩:《2007~2016年中国省域碳排放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超效率SBM-Tobit模型的两阶段分析》,《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年第1期。

宋文飞:《中国外商直接投资对碳生产率的双边效应》,《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5期。

孙秀梅等:《基于DEA与SE-SBM模型的资源型城市碳排放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以全国106个资源型地级市为例》,《科技管理研究》2016年第23期。

王珏、宋文飞、韩先锋:《中国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计量分析——基于1992~2007年省域空间面板数据》,《中国农村经济》2010年第8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2009中国工业发展报告:新中国工业60年》,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

Huang J B,Zou H,Song Y,“Biased Technical Change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of Iron and Steel Industry:Evidence from Provincial Panel Data in China,”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83(2021).

Lazorenko G,Kasprzhitskii A,Nazdracheva T,“Anti-corrosion Coatings for Protection of Steel Railway Structures Exposed to Atmospheric Environments:A Review,”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288(2021).

Li S,Wang S,“Examining the Effects of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on China’s Carbon Productivity:A Panel Data Analysis,”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659(2019).

Wang Q,Li L,Li R,“The Asymmetric Impact of Renewable and Non-renewable Energy on Total Factor Carbon Productivity in 114 Countries:Do Urbanization and Income Inequality Matter?” Energy Strategy Reviews(44)2022.

向永辉:《“一带一路”钢铁出口竞争与贸易潜力估计——基于中美贸易冲突背景的弹性分析方法》,《国际贸易问题》2019年第12期。

王方舟:《贸易与创新:日本钢铁行业发展之道》,《财会研究》2021年第11期。

王婷婷:《印度钢铁产业近期情况分析及启示》,《中国钢铁业》2020年第4期。

Bellora,C.,Fontagné,L.,“EU in Search of a 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 Energy Economics 123(2023).

Chen,J.et al.,“Application of Iron and Steel Slags in Mitigating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A Review,”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844(2022).

Liu,Y.et al.,“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related Impact Assessment of Iron and Steel Production.A Call for Shared Responsibility in Global Trade,”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69(2020).

Mallett,A.,Pal,P.,“Green Transformation in the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in India:Rethinking Patterns of Innovation,” Energy Strategy Reviews 44(2022).

Mele,M.,Magazzino,C.,“A Machine Learning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among Iron and Steel Industries,Air Pollution,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77(2020).

Shittu,W.et al.,“An Investigation of the Nexus between Natural Resources,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Energy Security and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Evidence from Asia,” Resources Policy 73(2021).

Thomakos,D.D.,Alexopoulos,T.A.,“Carbon Intensity as a Proxy for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and the Informational Content of the EPI,” Energy Policy 94(2016).

Wu,R.,Tan,Z.,Lin,B.,“Does Carbon Emission Trading Scheme Really Improve the CO2 Emission Efficiency?Evidence from China’s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Energy 277(2023).